海王星和冥王星是怎么发现的 与夏朝的存在有什么关系

我们都知道,在太阳系当中,有着八大行星环围绕着恒星太阳进行着公转,由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另有一颗特殊的星球冥王星早先也是作为太阳系的行星存在,在2006年的时候被踢出太阳系,划归为矮行星。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这是我们上学时候从小背诵,铭记于心的中国王朝顺序表。由于夏朝的考古一直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所以一直被西方精英和一部分国人所怀疑、诟病。
可是,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从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历程来说,可以证明,夏王朝存在的必然性!
海王星和冥王星,高居星空,藏在无垠的星河之中;夏王朝,深埋地底,藏在未知的大地表层。这两者,怎么会存在联系呢?且听@三道历史为您细细道来,天地人,儒道释,新视角解密历史~
1、海王星的发现
说起海王星,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前辈,天王星。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太阳系只有6大行星,金木水火土和地球。古人夜观星象,掐指一算,太阳系必然有其他成员隐匿于无尽星空,等待人类发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观察星空,光靠人的肉眼是不可能完成的,而天文望远镜的发现弥补了这一缺陷。
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听说将两块透镜叠在一起可以清楚看到远处的东西的发现后,立刻制作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天文望远镜用来观测星空。
1663年,苏格兰天文学家格里高利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格里高利式反射镜,但是由于制作工艺不成熟而未能流行。166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改进了格里高利的想法,制成了牛顿式反射镜。1672年,法国人卡塞格林利用凹面镜和凸面镜,设计了现在最常用的卡赛格林式反射镜。这种望远镜焦距长而镜身短,放大倍率大,图像清晰;既可用于研究小视场内的天体,又可用以拍摄大面积的天体。
1781年3月13日,天文学家赫歇尔兄妹用自制的15厘米口径反射镜发现了发现了一个淡蓝色、具有行星般小圆面的新天体, 起初他坚定地认为这是一颗彗星。
但是这颗新天体的轨道几乎是正圆,而它的轨道比土星还远 , 这是一颗新的行星!
后来柏林天文学家约翰·彼得提出怀疑,他认为天王星是一颗行星,但是他并没能证明自己的猜测,最后由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通过计算运行轨迹证明天王星是太阳系的一颗新的行星。
这是在日月五星之后,人类第一次发现太阳系的新边疆。这颗新行星,被欧洲天文学家以希腊神话中主管天界的神明之名命名为天王星。
天王星的直径是地球的4.06倍,质量是地球的14.63倍,天王星距离太阳是地球距离太阳的19.2倍。
发现了一颗太阳系新行星,这是千百年未有的大事件,天文学家们都很兴奋,开始着手研究天王星的轨道。
然而,天文学家们发现这颗“年轻”的行星,有点年轻人不讲武德,正道不走,经常走偏。因为金木水火土地6大行星都遵循着科学家推算出来的轨道绕太阳运行,只有天王星有点不安分,它在绕太阳运行的时候,老是偏离它应走的路线。
这个时候,牛顿的万有引力已经被科学家们论证接受,天文学家根据万有引力推测:在天王星附近,一定有另外一个行星,对天王星施加引力,扰乱天王星的运行轨道。
但是,这些都是猜想,怎么才能证明呢?这个未知的行星又躲在哪里?如何去发现呢?一时间,天文学家们可愁坏了,行星去哪了?
这时候,数学家们开始出来帮忙了。1845年,法国人奥本·勒维耶和英国人约翰·柯西·亚当斯分别开始计算这颗未知行星的轨道,以确定这样一颗行星的性质和位置,据说两场计算还引发了英法两国学术界的一场学术竞赛!
1846年9月23日,德国天文学家伽勒用望远镜观察到了这颗行星,这就是海王星。
海王星距离太阳平均为449800万千米,等于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的30.09倍。它比天王星略小,直径是地球的3.88倍,质量为地球的17.22倍。
2、冥王星的存在
海王星发现后,天文学家紧锣密鼓地开始观测它的轨道,结果发现,这颗新发现的行星,抄袭它的前辈,更不讲武德,海王星的运行轨道也不规则,完全不走套路,天性浪漫,放荡不羁!
这下天文学家有经验了,纷纷猜测,海王星的外围一定有另外一颗行星的存在,影响着海王星的运行。
然而,这个可能存在的行星实在是太过调皮了,天文学家们虽然用数学算定了它在天空中的位置,然而用天文望远镜想要在无尽星空中找到这颗藏匿在无数星星中的未知,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天文学家们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还是无法找到它的踪迹。
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在轮回中相似。1930年3月13日,美国天文学家汤博根据洛厄尔的计算,接连几夜拍了很多星星的照片,在检查这些照片的时候,发现其中有一颗星,发现其中有一颗星,位置发生了偏移。于是汤博断定这是太阳系的一个新行星。因为只有行星,才会在天空中不断地移动它的位置。就这样,又发现了一颗新行星,这就是冥王星,这一天距离天王星的发现整整过去了149年!
冥王星距离太阳很远很远,遥远到天文望远镜都很难观测到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的39.5倍,它的质量却只有地球的0.24%,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为248地球年,2006年被踢逐出太阳系。
3、夏王朝存在的必然性
大到星体,小到分子,物质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抽象到文化、文明上来说,文明之间也是有万有引力的。人类存在于地球之上,在百万年的恶劣环境的竞争下生存下来,进化成人类,形成部落,形成的文明,必然存在其一定的独特性。
万有引力,体现在文明之间,表现为融合与继承、冲突与毁灭。对于中华文明这类单一主体文明,这种融合与传承表现得尤为明显。
汉承秦制,隋唐宋元明清一脉相承,秦始皇制定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了中国2000余年,春秋时期诞生的儒道墨等诸子百家思想更是传承至今,福泽后人。
中华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一步步发展,继承前朝,开创新朝,由弱而强。文明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时间的长久积累。一个高级文明的出现,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必定需要出现一种中间形态过渡。比如说,汉字的发展演变,从甲骨文这种原始字体到楷书行书这种规范字体,中间是漫长的演化过程,金文、大篆、小篆都是其中间态。
从目前已有的商朝考古发现来说,商王朝已然形成了高度发达的中央集权式的部落联盟,建立起统一的奴隶制社会。大邑商、小邦周的概念深入的西周建国初期,并记录到诗经中。
从现有的考古发现来说,商朝已然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城市,人口聚集带来的文化经济上的繁荣。在安阳的殷墟东北部发现80多座宫殿、宗庙建筑遗迹,包括殷商王室的宫殿、宗庙,以夯土为基茅草为顶,称之为茅茨土阶,材料上固然比现在简陋得多,但规模庞大、布局有序,俨然有一副帝王之风。盘庚十四年,商朝第19位君主盘庚迁都到今天的河南安阳一带,盘庚十五年,开始营建殷都。 自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经历了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国王273年的统治。
殷墟直接证明了商王世系的存在,也证明盘庚迁殷后的商朝都城的所在。甲骨文和殷墟的发现,对于中国考古的意义不亚于天文史上天王星的发现。
商代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它已经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标志着已进入了成熟阶段。从商代出土的精美青铜器,如:后母戊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商王在宗庙明堂大室赏赐给戍嗣子鼎,作为祭祀交父亲的宝鼎;四羊方尊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被誉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
商代出土的成熟文字体系和精美青铜器,无不标志着商代高度发达的文化。这种高度发达的文化,必然需要经历大量的实验和漫长的时间去演化,最终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积淀在时间的长河中。
那么,问题来了,商代可以考证的世系,可以上推到商汤,大约公元前1600年,到约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战,商纣王战败,商朝灭亡,漫长的500年时间,难道还不能形成这种高度发达的文化吗?
所以,我们需要看商朝更早期的文化,二里头文化和三星堆文化。
二里头遗址的面积在200万平方米以上,在二里头遗址发现有主干道路网络、宫殿区、宫城城墙、大型夯土建筑群、围垣作坊区、铸铜作坊、绿松石器制造作坊、贵族居住区、贵族墓葬区、坛及墠类祭祀遗存、青铜礼器群、玉质礼器群、绿松石礼器群等高规格遗存。形成九宫格式宏大格局,确定了都城规划布局的基础框架,层次清晰,等级有序,完全符合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的都城规划特点,加上二里头都城所处的天下之中的中心位置,充分体现出二里头早期国家等级分明的社会结构和秩序井然的统治格局,足以显示二里头王者在都城建设中辨方正位,体国经野的政治抱负,形成了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精神统治的中心,独具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特质的王朝礼制已经形成。
出土于成都的三星堆文化遗址,精美独特的青铜器,一度让世人惊叹,甚至认为这是外星文明。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三星堆文化所代表的古蜀国,有着严密的宗教体系,以金杖作为王权的最高象征。这与中原文明体系不相同的另一套文明体系。
这种精美的礼乐青铜器,背后代表王权、神权,这不是一个小部落有实力去烧制铸造并且有能力保存,必然是一个超级部落或者国家,才能够集合整个国家的力量完成礼器的铸造、礼乐的制定。
所以可以看出商代早期,便已经形成了国家体制,完整严密的等级制度,精美绝伦的礼器,这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古老文明。
这种文明的诞生,不会一蹴而就,中间必然存在一个演化过程,或者说是存在一个更为古老的文明,那便是夏王朝。商朝时期,已经形成严密的国家组织,在这之前应该有一个早期的松散式的国家组织形式的存在,那便是夏王朝。
正如,冥王星对海王星施加万有引力,海王星又对天王星施加万有引力,形成了天王星和海王星的不规则轨道;夏王朝的文化传承到商王朝,商王朝的文化传承到周王朝,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文明。
在不存在外星文明的降维打击的情况,文明的发展必然是循序渐进的,由一个文明推动另一个文明的建立与发展,类似于施加万有引力,一个高度发达的文化必然经历草创时期、粗犷奔放的年代,然后经历时间的慢慢沉淀,最终形成一个高度发达,让世人惊叹的杰作!
今天,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明着夏王朝的存在,也随着考古的发现,我们相信揭开夏王朝神秘面纱的时候越来越近,或许更为久远的唐尧虞舜等三皇五帝时期也能被人们发现。
历史的迷雾重重叠叠,当我们揭开夏王朝的面纱之时,也许只是历史的一角,历史留待后人继续探索!
仰望星空,探索外太空,验证生命的起源;脚踏实地,挖掘大地深处,验证文化的传承!

清歌 发布于  2022-1-21 12:52 

三国火星人的预言是怎么回事

古代民间曾流传出一个和三国时期吴国有关的神秘故事。据说当时有一位自称来自火星的青衣童子,他去到东吴告诉人们三国接下来的命运会是如何,并且准确预言出,司马氏会成为最后的赢家。当然,这种故事肯定不具备真实性,预言也是由后人杜撰出来的,毕竟谁能想到曹家最后会栽在司马懿的手上呢?

1、青衣童子降临
说到东吴,不得不说,它有一个“保质童子”的传统。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吴国根基不厚,信用也不高,诸位国主都担心将帅们不够忠心。他们便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让屯守边防的将领,把自己的妻子儿女放在京中。很显然,这些妇孺都是人质。
这小孩子一多嘛,就很热闹,发生一点有趣的故事也很正常。时间一晃,就到了公元261年。看到这个时间节点,我们这些后来人,都能展开上帝视角,知道它距离三国一统还有一段时间。可是,当时的人们,是不太可能预测到这一点的,除非……他不是人。
就在三月里的一天,十来个在一起玩耍的小孩子,突然看见了一个长得很奇怪的男孩。有多奇怪呢?看年纪,大概有六七岁大;看身高,才四尺有余,换算成现在的计算单位,差不多100厘米。这高度,要搁今天就该让人着急了。以六、七岁的男孩身高为标准,大概少了10—20厘米。这个个字矮小的男孩,不知是从哪里钻出来的,一身青衣显得十分朴素。孩子们都不认得这个陌生又奇怪的男孩,就问他是从哪儿来的。男孩没有回答,只说自己是被小朋友们的快乐气氛吸引住了,所以就赶来凑凑热闹。
相信今天的家长,都会教小朋友“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个道理在古代同样适用。虽说是小孩吧,但他一不说来历,二还长得比较矮小,估计也没人想跟他玩。再说了,孩子们再仔细看看他的眼睛,发现那里面闪烁着精光,很奇怪。大家顿时吓住了。
胆大的孩子,倒也是有的,他们再次问起小矮人的来历。他大概是看出大家眼中的惊惧,便准备给他们讲点玄乎的:“你们是在害怕我吗?我呢,我不是人,而是火星。我现在有话要告诉你们。听好了!你们刘、曹、孙三家的政权,以后会落入司马氏的手中。”
2、来自火星的预言
孩子们吓得直哆嗦,马上就有人跑去喊老妈过来看——爹都在外边驻守呢。一见这情形,小矮人不乐意了,匆匆扔下一句“我走啦”,就纵身一跳,消失不见,连个“后会有期”都没有。
过了一会儿,小孩再次仰头去看,又看见他像拖着一匹白绢似的升上天去。这匹白绢越飘越高,没多久就彻底看不到了。有的家长跑得快,刚好看见了这种奇观。但他们都知道,奇观只是奇观,异闻也只是异闻,他们可不敢把这事儿宣扬出去。
为什么呢?虽说,孙休还称得上是一个明主,但他是个很迷信的人。
就拿去年的事来说吧。去年此时,西陵传出了红乌鸦现身的事情。到了秋天,会稽郡又传出会稽王孙亮将复辟的谣言。孙休得知此事后,总以为这两件事有些联系,就把孙亮贬为侯官侯,并遣去新的封地。还没走到封地,孙亮就自杀了。说是自杀,但不少人都认为他是被毒杀的。
看看,谣言一出,就是这个下场。如今,这个青衣小矮人——自称是火星,预言了吴国乃至三国的命运,谁敢冒着风险,把这事儿告诉国主?再说了,告诉了他又怎么样?历史该怎样就怎样,他们也改变不了。
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蜀国被魏国灭掉了,魏元帝曹奂又“禅位”于司马炎,司马炎建立了晋朝。天下间,只余下晋、吴这两个主要的对手。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发动灭吴之战,次年统一全国。史称为“三国归晋”。
这一个历史事件,竟在它发生前的38年,就被“人”预测了,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借用一下悬疑小说里的用语,这简直就是一次“三国外星人事件”嘛……
3、故事来源
来看看它的来源——东晋干宝所写的《搜神记》。众所周知,这是我国古代十分著名的志怪小说,与志怪小说《世说新语》齐名。后者的学术价值,在当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可,而前者又如何呢?
据干宝本人的编撰意图而言,是想通过搜集、整理,乃至创作各种异闻,以证明鬼神的存在。毕竟,“鬼神信仰”在古代大行其道,影响深远,“子不语怪力乱神”,没多大的认可度。并且,《搜神记》中所述的不少事件,也被人们视为史料或是曲折反映历史的材料。
撇开《搜神记》里的鬼神故事不论,这个外星人事件,在笔者看来,未必是完全杜撰的,因为,至今为止,人们都无法证明,在地球之外一定没有别的生命存在。您看,小矮个儿、眼冒精光、直飞上天、预言未来的特点,不是和今人印象里的外星人形象,极为相似吗?
不过,明朝大才子杨慎却在《丹铅总录》中说道:“史谓童谣乃荧惑星(即火星)为小儿造谣。”这么说,也是有道理的。相信大家都听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它是曹魏皇帝曹髦打算废黜司马昭时说的话,这一年,恰好发生在“外星人事件”的前一年(260)。双方兵刃相见,太子舍人成济傻啦吧唧地杀了曹髦,司马昭虽然斩杀了成济等人,但他司马家的名声也败得差不多了。
败了名声是一方面,但大家也不难看出,司马氏权势滔天,迟早篡位——所谓的“禅让”。而在这三国之中,地广人稠的曹魏,最有可能完成统一大业。所以,司马氏是要利用曹魏的资本,来做自己的嫁衣呐!
一言以蔽之,外星人预言未来,不过是谣谶的一个变形罢了。如果童谣还不够有说服力,那就借着外星人来表达,反正人家跑得快,“跑”无对证嘛!
【作者简介】灵犀无翼,青少年博物馆教育推广人,四川省作协会员,南充辞赋学会会员。以灵犀或灵犀无翼为笔名,出版过《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枕上诗书闲处好》《赵宋王朝双城记》《大明江山三百年》等十部书籍。《春雨》等历史小说曾两度获得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立项。

清歌 发布于  2022-1-21 12:51 

人类发现的第一颗系外行星叫什么

回望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关于天文方面的学问是从上个世纪初的时候才开始慢慢被关注,开始逐步发展起来。也就是在那个时期出现了非常多伟大的天文学家。虽说当年的研究环境很糟糕,但依然是通过观测和计算奠定了天文学的基础。而人类对太阳系以及太阳系之外的空间也是逐步从那个时期开始慢慢了解的。其中埃德温·哈勃就是其中一位奠基人物,哈勃望远镜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在天文界,哈勃被认为是20世纪天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被称为“一代宗师”,他生前的重大贡献是确定了恒星系和星系,以及星系之外还存在其他星系,开创了星系天文学,提出了“大尺度宇宙”的一系列概念。也正因为哈勃的贡献,让人类在宇宙中的视野开阔了不少,让近现代科学家在寻找宜居星球和外星生命上有了更多探索的空间。
上世纪九十年代,哈勃望远镜升空后,人类多了一种强大的探测工具。根据哈勃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天文学家们推算宇宙中可能存在两万亿个和银河系相似的星系,而每个星系中又至少存在一千亿个恒星系。太阳系只是其中一个,但太阳系内存在地球这样的宜居星球,还孕育出了生命,那么其他恒星系内是否也存在宜居星球?是否存在外星生命?
1、哪个天体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围绕恒星转的系外行星?
根据记载,人类第一次发现系外行星是在1995年,它就是同样围绕着恒星运动的飞马座51b。发现这颗星球的是天文学家麦克·梅耶和狄迪尔·奎罗兹,他们在《自然》期刊上的论文中指出,他们通过径向速度法和天文台的摄谱仪发现了飞马座51b,大约一个星球后旧金山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同样利用摄谱仪证实了这一发现。
由于该天体是人类首颗在太阳系外发现的行星,因此当时世界上有许多天文学家都以它为研究对象,并且获得了大量的数据资料。那么这颗和地球一样围绕恒星运动的天体是不是宜居星球呢?答案让人失望,它并非宜居星球。首先是因为它的本质是气态行星,准确地说它是热木星,它的表面并不存在实实在在的岩石表面可供地球陆地生命生存。
其次是它与主恒星之间的距离比较近,就像靠近太阳的水星和金星一样,因此许多科学家不看好这颗行星的自然环境。
2、为什么开普勒452b被称为“地球2.0”?
第一颗系外行星被发现之后,科学家们在太空望远镜等天文设备的帮助下,陆续在太阳系外发现不少行星,其中只有开普勒452b被称为“地球2.0”,这是为什么呢?2009年,美国宇航局发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凌星现象来发现系外行星,然后再根据其他探测数据确定该行星的基本情况。
由于恒星才是真正的光源,而行星不是,因此需要借用恒星的光来确定行星的存在,这就是凌星现象的本质。该现象指的是,在地球观测点和目标恒星之间虚构一条直线,如果有行星刚好运动到这条线上,那么它会遮住一部分恒星的光芒,从而被地球观测点所捕捉到。开普勒452b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被发现的。
后来经过研究人员的确认,开普勒452b距离i地球大约1400光年,经过粗略计算,它的质量大概是地球的五倍,而且该星球表面存在大量活跃的火山,因此有科学家推测它可能也拥有浓厚的大气层。此外,开普勒452b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85个地球日,仅比地球年多了二十天。更重要的是,科学家发现它位于该恒星系统中的宜居带,这让许多人看到了希望。
3、根据理论计算,银河系内可能存在这么多宜居星球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在太阳系外发现了超过4000颗行星,但这还只是银河系的冰山一角。随着太空望远镜的持续探测,这一纪录应该会被不断刷新。而在开普勒望远镜收集到的数据中,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发现,已确定的系外行星中,可能有7%~75%的行星上存在液态水,如果按照这个比例去推算银河系内宜居星球的数量,得到的结果将非常可观。
我们可以保守估计银河系中存在1000亿个恒星系,每个恒星系中平均有两颗行星,那么至少就有2000亿颗行星。再按照比例换算,那么银河系内存在液态水的星球就至少有140亿颗。单单有水还不能证明该星球是宜居星球,因此排除其他因素,以10%的比例再进行计算,那么银河系内也可能有14亿颗宜居行星。
这个结果仅仅是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的,存在较大的推测成分,因此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但在探测系外宜居星球方面,又有多少理论计算是符合真实情况的呢?
4、真的有必要探索完所有的宜居星球吗?
如果要进一步确定开普勒452b的情况,还需要派遣探测器对它进行探测。人类目前最快的航天器是新视野号,它的飞行速度是每小时56628公里。如果另一架探测器以这样的速度飞向开普勒452b,至少需要2580万年的时间才能到达,这是不现实的。而且这颗行星的具体情况还不明了,人类现阶段对它的了解还未必都是正确的。
即使太阳系外真的存在宜居星球,人类也没有必要大费周章去探索,有这个时间和精力我们为什么不更好地建设地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科技实力允许的话,为什么不尝试建设和科幻小说中类似的“星舰文明”呢?所谓的星舰文明,指的是在太阳系内建造一系列太空城,这些太空城连接着不同的星球,这样人类能够去到不同星球进行资源获取。
探索太阳系外的宜居星球和建造星舰文明,你们认为哪个想法更有可能实现呢?

清歌 发布于  2022-1-21 12:49 

火星上拍到中国龙什么情况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有着很多新奇的现象,若是深入挖掘的话会让人心旷神怡,无法自拔。也正是因为如此,喜欢旅行的人也就增加了。因为旅行能够让人大大增加自己的眼界和见识,还能认识到很多又共同话题的朋友们。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好奇心已经蔓延到了地球之外,将目标瞄准了宇宙当中的其他星球。而在太阳系当中,火星就是最受关注的一个。

1、火星上的中国龙
火星作为与地球最相似的星星,尝尝被作为探测的对象,来考察它是否具备满足人类迁移星球的条件。在今年的美国,通过高分辨率成像的科学设备,拍摄了火星上出现了一种神奇的异象。在火星米拉斯峡谷里,中国的龙盘踞着它巨大的身躯。当然,它不是真正的“神龙”,而是由于地质原因,外形像东方的龙。
2、神龙的样子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火星上是否存在生物。如果生物真的存在,那么出现体型较大的也不稀奇,中国的龙很可能就会出现,尤其这张照片的形状是非常罕见的,把龙的身体刻画的非常详细,这条龙不仅有头和角,还有眼睛等器官。让我们不禁怀疑,难道我们的老祖宗之前真的和龙有什么渊源?
3、米拉斯峡谷
据专家介绍,米拉斯峡谷中出现的异象主要是当地的堆积物,受风和水的影响,出现了中国龙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这也多亏了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可以看到火星上的这个场面。在感叹景色宏达壮观的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有多重要。

清歌 发布于  2022-1-21 12:48 

金星表面是什么物质

美苏冷战时期,各方面都在竞争,都在比赛,尤其是针对外太空的发展方面。外太空的开创性工作成为了两个国家巩固自己和彰显科学力量和军事竞赛的又一个方向。此次竞赛以“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到太空;美国成为第一个载人登月的国家”而告终!

1、对金星发射探测器
当阿波罗11号降落在月球上时,阿姆斯特朗向着月球迈出了人类的第一步,美国在此次太空竞赛当中成为了获胜者。然而,却在另一领域落后于苏联,那就是对金星的探索!在几个世纪以来,金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被记载的文字历史当中。如金星凌日现象,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好奇心,致使苏联和美国先后对金星发射了探测器。
1961年,苏联首次尝试访问金星发出了第一个探针“金星1号”。但它未能离开地球轨道,尽管当时世界还不知道,而苏联的首选是将其太空探索活动的消息保留,直到成功为止。因此失败的“金星1号”任务被公开命名为“ Heavy Sputnik”——“这是一颗满足所有必要条件的探测器”
在1965年11月12日和5日发射的“金星2号”和“金星3号”均告失败。不过“金星3号”成功着陆金星,这是第一个到达金星表面的探测器,但它在着陆时出现了错误无法发送任何数据。此后苏联先后发射了金星4号、金星5号和金星6号探测器,但无一幸免,均未能发回金星表面的资料就被金星的大气压坏。直到1970年8月17日,这时苏联的“金星7号”发射成功,由于沿途进行了几次路线调整“金星7号”在4个月后成功抵达,首次成功实现在金星表面软着陆。
2、金星的彩色照片
1970年12月15日,“金星7号”进入大气层后在60公里的高度上展开2.5平方米的降落伞,目的是安全降落到地面。六分钟后降落伞破了,29分钟后,探测器以约60 km / h的速度撞入金星表面,好在“金星7号”经受住了撞击,甚至在故障发生前以全强度信号传递了一秒钟的信息。但是后来对无线电信号的计算机处理表明,翻倒在地的“金星7号”探测器在撞击后整整23分钟内仍继续发送微弱的信号,返回的数据显示地表温度约为475°C、压力为92 bar、风速为每秒2.5米,这是人类对地外天体探测获得的第一批实测数据,意义非常重大!不仅如此,此次23分钟还借助了伽马射线的帮助探测了金星的地壳,为分析地壳成分提供了可能,但却因为时间过短没有传回金星的照片。
1975年10月20日经过53分钟的传输,“金星9号”发回了有史以来第一张有关另一颗行星表面的照片,其丰富的锋利岩层使科学家们惊叹不已。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它的姊妹号10号探测器就降落在金星地表上,第一张精心的全景图像也是从这个探测器中传回,虽然探测器中的一个照相机出现了故障无法传回彩色图片,但紧随其后的11号和12号都配备了彩色相机。
12号与11号完全一样,目的是研究金星大气层、宇宙射线、太阳风离子……由一台飞掠器与着陆器所组成。1978年12月21日,金星12号向金星下降的过程中探测到金星上空闪电频繁、雷声隆隆!仅在距离金星表面11公里到5公里的这段时间内就记录到1000次闪电,这也使照相机的彩色成像功能无法持续。
直到1982年,在人们迫切地想要拍到彩色照片之时送上了金星13号、14号探测器。在这颗遥远的星球表面令人难以置信地维持了127分钟,在这样长时间的高速运转下向地球传回了彩色图片和X射线荧光图像。
3、进一步探索金星
通过这些彩色图像让我们很好地了解到了金星表面的情况,金星14号探测器传回的数据使人类对金星的探究活动进入到了全新的领域,正是因为这些数据也发现了在金星上出现了令人惊讶的地震活动现象。在此之后苏联分别于1984年12月15日、21日向金星发射了韦加1号和韦加2号探测器。
这次他们在探测器上装载了着陆装置和氦气球,使其能够在金星大气层上“漂流”从而分析金星的风速、温度、云密度、气压……气象信息。等到两艘探测器着陆之后更是进一步确定了金星表面的地壳数据。
与此同时美国的麦哲伦号探测器,在1990年8月16日飞临离地球2.54亿千米的地方对金星进行考察,每隔40分钟向地球传回测得的数据和拍摄的照片,通过探测人们首次获得完整的金星地图,为研究认识金星的地质地貌提供了形象的资料。
2005年11月9日,“金星快车”探测器由欧空局成功发射前往金星探秘。这也是欧洲首个金星探测器,于2006年4月份进入金星极地轨道,每24小时围绕金星飞行一圈,对金星进行为期486天的探测,在金星大气中发现磷化氢气体,让人类对金星有了更清晰的了解,通过此次也许能从中证明出地球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星球。
而其他国家,如日本探测器在最初计划是进入到金星轨道,但进入时出现了偏差,在三次大规模的修正之后才达到目标,探测器现如今正在探测金星上的火山活动。
在不远的将来探索金星的项目还将继续。
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合作原本计划在2003年进行,但期间被推迟了多次,现在来看有希望在2026年和2031年期间共同探测金星,其目标是用彩色雷达覆盖整个金星表面探索行星表面和内部的实际数据。
同时印度也计划向金星发射一颗探测器并将携带十几件仪器,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最快可能在2023年发射,一旦轨道飞行器到达金星,它就能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绘制出金星的地图,同时利用科学仪器研究金星的大气、火山活动和强烈的雷暴。
不可否认,这些年印度在航天领域的进步确实很大制定了不少航天计划。至于实践结果如何,这一点就有待于时间来考证了。
再回到美苏这边,虽然当时因为冷战因素,苏联没有对其他国家分享他们在金星中探测的数据,导致对金星的探索也推至了很长时间,但如今已经过去几十年,苏联的数据和一些资料也被科学家整理和处理过后获得公开,而美国和欧洲的航天局获得数据后对金星大气层表面和环境有了相当全面的了解。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对于金星的了解依然过于缺乏,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更正修改才能让我们对这颗星球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你对金星的探索有什么样的看法?对金星的数据和照片又有什么样的见解呢?最重要的是你认为我们未来将会怎样?金星是否会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不妨在评论中告诉我们进行一场激动人心的讨论吧!

清歌 发布于  2022-1-21 12:48 

降落月球和火星哪个难 为何两个方法不一样

中美两国发射探测器和飞船的模拟动画相信喜欢航天的朋友们都有看过了,看过后会发现,探测器在着陆火星和月球时的方式时完全不同的,于是就引发了对探测器着陆方式的思考。火星和月球都属于地外天体,两者在体积、对地距离,以及质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这些因素就能导致探测器,以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降落在天体地表吗?这两种方式又有什么具体的不同?

1、降落火星的方法
我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来探究这些疑问,我们可以先来看看降落火星的方法。火星车被火箭送入太空中后,装有燃料的部件在使用完毕后会逐一脱落,最后仅剩一台火星车。火星车外包裹着一层保护罩,在要进入火星轨道时会先与大气层进行摩擦造成减速效果,此时摩擦产生的温度会很高,而保护罩的作用就体现在这。在降落到一定高度后,火星车会打开降落伞,利用空气阻力进一步减速。此时的火星车其实有很多种不同的着陆方式,例如美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都是在火星车上附着一些可以快速充气的气囊。当火星车马上要着陆的时候,气囊会充气并覆盖到全身,形成一个缓冲垫,降落伞会提前释放它们,任其滚落在地表,直到稳定以后再将火星车从中开出。
好奇和和毅力号用的是另一种方法,是在火星车的身上会配置一个下降器,两者一同被降落伞释放后,下降器会打开八个小助推器,在距离火星地表2000的上空开始运作。但是下降器并不会连同火星车一起降落,而是到达了指定高度后通过绳索悬吊的方式,将火星车缓缓放在地面上。不过,火星降落一直有个难点,那就是由于距离过远,火星与地球的通信存在着几十分钟的延迟,想要实时控制火星车的着陆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科研人员只能在研制阶段就设定好自动程序,让火星车进行自主降落。
2、降落月球的方法
了解完了火星车如何着陆,再来看看登月载人飞船是怎样落地的。以阿波罗登月舱为例,它在距离月球表面110公里的环月轨道进行环绕时,会将舱体尾部朝着前进方向。它可以在轨道中以惯性运行,而要进行下一步操作时就需要从尾部点火“刹车”。此时登月舱会进入到更接近月球的一个椭圆形轨道,登月舱会再次“刹车”进行减速和下降。与此同时,舱体打开缓冲支架,测距仪也开始工作,等舱体降落到合适距离后就会自发开启缓冲着陆功能。
3、总结
看完这两种降落方式,最开始我所思考的问题也就有了答案。本质上来说,导致着陆方法不同的关键性因素其实是有无大气层。火星和地球一样都存在大气层,即使比较稀薄但是也足够使降落伞受到空气阻力了,从而减缓着陆的速度;但是月球就不一样了,它并没有大气层,只能让探测器和登月舱绕着轨道环行,再通过一定的自发推力跳转轨道,从而一步一步接近月球表面,最终完成着陆。
能为不同的天体量身定制着陆方式,这其中的专业知识储备和需要研制的各类装置都是十分精妙且复杂的,航天航空领域的技术人员着实厉害。

清歌 发布于  2022-1-21 12:47 

如果太阳突然消失地球会怎样

我们都知道,如今地球的美好和生命的延续,太阳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几乎所有的生命都源自阳光。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若是太阳突然间消失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地球会怎样?人类又会怎样?那么今天就着这个问题,小编来跟大家讲一讲自己的猜想。

1、太阳突然消失的第一天
太阳突然消失,地球将在八分钟后脱离公转轨道,然后以30公里/秒的速度带着人类开始在宇宙中流浪,就像【流浪地球】中演一样,漫无目的,随时都有可能毁灭,整个地球陷入一片黑暗,但是不会持续太久,所有的灯都会亮起,科学家通过卫星和星系的变化会马上发现这件事,各国首脑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对策,全球人类陷入巨大的恐慌,穷人还在不知所措,富人已经开始为以后的生存布局
2、太阳消失的第一周
地球表面的温度会下降到0摄氏度,因为温度和阳光的原因,一部分脆弱的植物和动物会在黑暗中死去
部分地区开始出现暴动,末日宣传论开始在人群中蔓延,初次见识长夜的人们过得惶惶不可终日,各种超市和商场被洗劫一空,还没适应这种节奏的管理部门也束手无策
各国首脑已经冷静下来,开始调集所有资源建造地下避难所,并且对未来种种可能做出规划 ,全世界的人力无力都在和时间赛跑,为了人类的未来争取时间
3、太阳消失的第一个月
地球温度降下降到零下20度,大量的植物枯萎,野生动物死亡,所有的湖泊河被冰封,鱼类也不能幸免,整个地球陆地除了人类聚集地区,一片死寂
贫民由于缺乏食物和保暖措施大量死亡,活着的人们也只能窝在家里,靠剩余的物质度日,这个时候就看谁家的物质多,谁就能活下来,电力,燃气,通讯,医疗系统开始崩溃,无人维修,整个社会一片混乱
临时避难所搭建完毕,社会顶端和精英阶层入住,大量的物质聚集起来,地下大型避难所正在全力抢建,科学家,高科技人才,医务工作者,机械工程师最受欢迎
时间不等人,大量运输工具依然在各地收集物质,这也是普通人通往避难所最后的机会
4、太阳消失200天
地球温度,零下120度,极寒风暴,地球被冻成一个大冰坨,海洋也不例外,生物基本灭绝,除了极个别微生物,细菌除外地球表面上已经没有人类生存,那些去不了避难所的人永远的封存在冰层里面,昔日的水蓝星球,如今再也没有一丝生气
在地表深层,活着的人类已经重新适应地下的生活,在核电站的加持下,能源不需要担心,科学家正在全力研究可控核聚变的利用,巨型空滤设备配备加热系统,可以保障地底的氧气供应
人们利用无土栽培和人造光源种植蔬菜水果供顶层享用,普通人还是只能吃饼干罐头,再加上没有阳光照射,缺乏娱乐活动,有的人开始生病,甚至动乱,不过会被军队镇压
5、太阳消失2年
在宇宙中飘荡的地球此时已经接近零下200度,叫冰球可能更合适,如果没有遇到碰撞,会一直这么流浪下去,底下深处的人类也会因为各种原因慢慢死亡,整个地球除了某些生命力顽强的微生物,将再无再无其他生命迹象,一代文明就此陨落,只有冰川中的的遗骸能证明,这个星球曾经何等繁荣
6、后记
10亿年后,地球将带着曾经的故事,飘出银河系,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如果有幸,也可能被其他恒星捕获,那时候地球将重获光明,文明将在新的太阳照耀下重新开启,新的时代,来临了

清歌 发布于  2022-1-21 12:46 

宇宙诞生之初是什么样子

在2021年4月8日,对一片不足质子的100万分之一的宇宙物质进行了该分辨率模拟,揭示了宇宙在形成最初时候的结构,证实了宇宙在诞生之初时其结构是个密集的“膨胀团”。在大爆炸之后的最初几万亿分之一秒,宇宙是一个高温、密集区域,温度超过 1 万亿摄氏度,虽然科学家们无法直接观察到这一时刻,但他们可以利用高性能计算机模拟重现该情景。

图中显示的是大爆炸之后宇宙膨胀阶段出现的稠密膨胀团,这就是宇宙诞生之初的模样
1、对宇宙的理解才刚开始
该最新模拟实验比以往任何时候的实验更加详细,呈现了宇宙诞生之初引力是如何导致被称为“膨胀体”的量子粒子聚集在一起,结果首次显示了膨胀团是如何形成复杂而密集的结构,它们的重量在几克至 20 公斤之间,大约比一张邮票重,但比一头牛犬的体重轻,聚集在一个比基本粒子还小的空间中。
奥克兰大学物理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说:“该模拟实验首次足够清晰地显示宇宙的详细结构,科学家能够破译宇宙初期结构的大小和形状范围,此外,研究结果与一个已有近 40 年历史的简单理论模拟完全匹配,我们正在揭晓宇宙早期这个难以置信的复杂阶段,人们对它的理解才刚刚开始。”
2、宇宙涟漪
一项最新模拟实验显示,在宇宙早期膨胀阶段之后不久,微小、密度极高的结构开始聚集。对比初始态和最终态之间(分别是左上图和右上图),所示区域已经扩大到其初始体积的 1000 万倍,但仍然比质子内部小很多倍。放大的膨胀团在左下角,其质量约为 20 公斤。
该实验模拟了宇宙诞生膨胀末期的状况,在该时期宇宙体积急剧膨胀,当时宇宙仅包含能量和膨胀体,膨胀体是一种由大爆炸后充满宇宙空间的能量场形成的量子物质。物理学家认为,模拟实验中看到的膨胀结构是大爆炸后能量场涨落造成的,同样的磁场很可能创造了现今宇宙中数十亿光年直径的大规模星系结构。
在模拟实验中看到的充满膨胀体的宇宙致密结构可能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因为它们可能在不足 1 秒的时间内就变成了基本粒子,但由于它们的高密度性,其密度是周围空间的 10 万倍,它们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可能在时空结构中产生称为引力波的涟漪。最新模拟实验将帮助科学家精确计算这些引力波可能有多强,这将有助于未来的实验在宇宙中寻找类似的涟漪。
同时,这些膨胀体也可能在自身重量作用下坍塌,形成宇宙中首个黑洞,即原始黑洞。一些科学家认为,此类黑洞很可能是暗物质的候选者,暗物质是宇宙中一种神秘物质,迄今科学家未直接观测到,但它构成了当今宇宙 85% 的物质。物理学家们在模拟实验中未发现任何黑洞,但他们计划下步展开时间更长、更详细的模拟实验,从而揭晓暗物质和黑洞的神秘面纱。
3、黑洞的价值
伊斯特说:“原始黑洞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它可能有助于发现黑洞的新特征,也为测试模型提供新的方法,由于一些原始黑洞会持续存在于现今的宇宙中,发现一个原始黑洞将有助于验证科学家们关于宇宙初期的特征状况。”3 月 22 日,他和研究同事将该研究报告发表在《物理评论 D》杂志上。

清歌 发布于  2022-1-21 12:46 

二十八宿指的是什么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星区的问题,星区可不仅仅是我们现在人有的,其实中国古人也早就有狩猎了,其中二十八宿就经常性被提起,最近比较多的人问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二十八宿了,那么这个二十八宿具体是指什么呢?下面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可以跟谁小编一起揭秘看看。
1、二十八宿指的是什么
二十八宿指的是28个星区,并不是28颗星星,所以这个事情大家要知晓,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二十八宿指的是28个星区!28个星区!28个星区!
解析: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了方便观测天象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28个星区,也叫二十八宿。二十八宿中东南西北四方各有七宿。

2、二十八宿简单介绍
二十八宿,是黄道附近二十八组星象的总称。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 古人选择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组星象作为坐标,以此作为观测天象参照物。因为它们环列在日、月、五星的四方,很像日、月、五星栖宿的场所,所以称作“宿”。二十八宿分为东南西北四方各分为七宿,即为“四象”: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重要创作。
3、星宿介绍
上古时代我国古人在靠近黄道面的一带仰望星空,将黄道附近的星宿划分为二十八组,分别代表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称做“二十八宿”,以此作为观测天象参照物。东南西北四方各七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源于中国古代的星宿信仰。
东方青龙:龙是东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
南方朱雀:易经的四象是老阳、老阴、少阳、少阴,而在风水学的四象学,就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经曰:“夫玄武拱北,朱雀峙南,青龙蟠东,白虎踞西,四势本应四方之气,而穴居位乎中央,故得其柔顺之气则吉,反此则凶”。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他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
西方白虎:白虎也是战神、杀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北方玄武: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但玄武被后世的道士们升级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别于其他三灵。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
中国古代为了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天上的恒星几个一组,每组合定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在众多的星官中,有31个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就是三垣二十八宿。在唐代,三垣二十八宿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的星空划分体系,类似现代天文学中的星座。
三垣,是指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区;太微垣包括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星座的一部分。
二十八宿又称为二十八星或二十八舍。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金、木 、水、火、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和三垣的情况不同,作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为了区划星官的归属。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
东方七宿: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北方七宿: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㺄。
西方七宿: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
南方七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此外还有贴近这些星官与它们关系密切的一些星官,如坟墓、离宫、附耳、伐、钺、积尸、右辖、左辖、长沙、神宫等,分别附属于房、危、室、毕、参、井、鬼、轸、尾等宿内,称为辅官或辅座。
唐代的二十八宿包括辅官或辅座星在内总共有星183颗。
4、四象释名
早在上古时代,古人已经认识到了恒星相互间的位置恒久不变,可以利用它们做标志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我国古人在靠近黄道面的黄赤交角一带仰望苍穹,将黄道附近的星空划分成若干个区域,称之为二十八宿,又将这二十八宿按方位及季节和四象联系起来。四象,是指天空中东南西北四大星区。四象在中国早期文化中指《易传》中的老阳,少阴,少阳,老阴,又指四季天然气象,在秦汉以后逐渐指代源于远古星宿信仰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的群星,也称四神、天之四灵,四圣将。
易传四象与星宿四象相互融合,青龙表少阳主春,白虎表少阴主秋,玄武老阴主冬,朱雀老阳主夏。这种“四象”是古人把每一个方位的七宿联系起来加以想象而成的四种动物的形象。张衡在《灵宪》中有一番描述:“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
二十八宿按东北西南四个方位分作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与四种颜色、四种四组动物形象相匹配,叫做四象或四陆,对应关系如下:东方苍龙,青色;北方玄武,黑色;西方白虎,白色;南方朱雀,红色。
4.1、东方七宿
4.1.1、东官青龙
东方七宿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
角,就是龙角。在现代的星座组织系统中,角宿属于室女座,其中较亮的角宿一和角宿二分别是一等和三等星,现代称它们为室女alpha及室女zeta。黄道就在这两颗星之间穿过,因此日月和行星常会在这两颗星附近经过,古籍上称角二星为天关或天门,也是这个原因。
亢,就是龙的咽喉。《尔雅 释鸟》上云:“亢,鸟咙”,注称:“亢即咽,俗作吭。”亢宿也属于室女座,但较角宿小,其中的星也较暗弱,多为四等以下。南京地区四月下旬,室女座在晚上9时前后位于东南方的半空中。
氐,(di)《说文》:“氐,至也;从氏,下著-,-,地也。”。《尔雅 释天》:“天根,氐也。”注称:“角,亢下系于氐,若木之有根。”因此氐可理解为龙的前足。氐宿属于天秤座,其中的氐宿三为天秤座γ星,氐宿四为天秤座β星,氐宿一为天枰座α星,他们都是二至三等的较亮星,这三颗星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顶点的氐宿四就落在黄道上。
房是胸房。《史记 天官书》:“房为府,天驷也。”府通腑。《尔雅 释天》:“天驷,房也。”注称:“龙为天马,故房四星谓之天驷。”房宿属于天蝎座,房四星就是蝎子的头,它们都是二,三等的较亮星(天蝎beta,delta,pi,rho)。
心是龙心。心星,即著名的心宿二(天蝎alpha),古代称之为火,大火,或商星。它是一颗红巨星,呈红色,是一等星。心宿也属于天蝎座,心宿三星组成了蝎子的躯干。
尾即龙尾,《左传》:“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注称:“龙尾者,尾星也。日月之会曰辰,日在尾,故尾星伏不见。”尾宿也属于天蝎座,正是蝎子的尾巴,由八九颗较亮的星组成,其中位于蝎子尾巴尖端的天蝎lambda亮于二等。
箕,顾名思义,其形像簸箕。《诗 小雅》:“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指的便是它。箕宿属于人马座,箕宿四星(人马gamma,delta,epsilon,eta)组成一个四边形,形状有如簸箕。在南京地区,以上的氐房心尾箕五宿,凌晨时相继出现在南方的半空中。
4.2、西方七宿
4.2.1、西官白虎
西方七宿包括:奎,娄,胃,昴,毕,参,觜。
奎,《说文》:“两髀之间”,《广雅》:“胯,奎也。”奎宿十六星,左右两半正如两髀的形状。《步天歌》中则把奎宿描述成:“腰细头尖似破鞋,一十六星绕鞋生。”奎宿一至九属于仙女座,奎宿十至十六属于双鱼座。这十六星多数是四、五等的暗星,其中最亮的奎宿九(仙女beta)是二等星。在奎宿七上方(也就是奎宿这只鞋子的鞋尖附近)有一视星等四等左右的亮斑,这就是著名的仙女座星云(M31)。
娄,通搂。搂,《说文》:“曳聚也”,《集韵》:“曳也,通作娄”,《公羊》:“牛马维娄”,注称:“系马曰维,系牛曰娄。”《史记 天官书》:“娄为聚众。”古代的天文典籍中把娄宿视为主管牧养牺牲或兴兵聚众的地方。娄宿三星属于白羊座(白羊alpha,beta,gamma),其中最亮的娄宿三(白羊alpha)是二等星。娄宿位于白道(月亮的运行轨迹)和黄道的交点附近。
胃,《释名》:“胃,围也,围受食物也。”《史记 天官书》:“胃为天仓。”胃宿三星属于白羊座(白羊delta,zeta,63),均是四、五等的小星。
昴,(mǎo)《史记 天官书》:“昴曰髦头”,髦,《说文》:“发也”。昴又称为留,留有簇聚、团属之意,例如:果实多子而团聚的称为榴,因病变血液积聚而生的称为瘤。昴宿正是由一团小星组成的,目力好的人能分辨出七颗来,希腊神话中称它们为“七姐妹(Pleiades)”。古人用昴宿来定四时,《尚书 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是指如果日落时看到昴宿出现在中天,就可以知道冬至到了。昴宿属于金牛座,由一团小星簇聚在一起的便是它了。
毕,《仪礼》:“宗人执毕先入”,注称:“毕状如乂”。《诗 小雅》:“有捄天毕”,朱熹注:“天毕,毕星也,状如掩兔之毕”。毕宿八星属于金牛座,它的形状有如一把小叉子,也像是英文字母Y。《西步天歌》:“毕宿八星如小网,左角一珠光独朗。”这左角的一颗亮星是毕宿五(金牛alpha),一等星。《史记 天官书》上说:“昴毕间为天街”,是指日月行星常经过这里,目前水星正位于这两个星宿之间。《诗经》称:“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是指月亮经过毕宿时雨季来临。
参,参宿在西方称为猎户座,这两个名字在中外都是响当当的。《西步天歌》:“参宿七星明烛宵,两肩两足三为腰”。参宿在夜空中的夺目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从冬季到次年的初夏,参宿都是夜空中最醒目的一个星座。参宿一,二,三(猎户delta,epsilon,zeta)组成了猎人的腰带。《唐风》:“三星,参也。”参是象形的写法,象征了腰带三星。《左传》上载:“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辰即心宿,参宿一和心宿二的赤经相差约180度,同一地方的人们不能在同一时间看到它们,因此民间有“参商不相见”的说法。参宿四(猎户alpha)是猎人的右肩,参宿五(猎户gamma)是左肩,参宿六(猎户kappa)是右足,参宿七(猎户beta)是左足,它们都是亮星。
觜,(zī)《说文》:“鸱奋头上角觜也“,注称:“凡羽族之咮锐,故鸟咮曰觜。”觜宿三小星位于参宿两肩上方,形状可与角状的鸟嘴相联系,故名。
4.3、北方七宿
4.3.1、北官玄武
北方七宿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
斗,也称南斗。与北斗七星一样,南斗六星在天空中的形状也很像斗,故名,但南斗的范围和亮度较之北斗则有所不及了。斗宿与东方七宿中的箕宿同属于人马座,黄道就从斗把子的斗宿二(人马lambda)和斗宿三(人马mu)之间穿过。冬至点目前位于这二颗星中点右五度处。
牛,古称牵牛;女,古称婺女或须女。一说牛宿和女宿的名字是从牛郎和织女二星转移而来。古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中的牵牛指的便是河鼓三星(河鼓二即牛郎)。1978年在湖北随县发掘出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中有一个漆箱,其箱盖上以篆文书有二十八宿的名称,其中牛,女二宿写作牵牛和婺女,可见这两宿的名字由来已久,不一定是从牛郎和织女二星转变而来的。牛,女二宿均是不甚显著的星宿。牛宿中牛宿一(摩羯beta)和牛宿二(摩羯alpha)是三等星,余者皆为五、六等星。
女宿中更是只有最亮的女宿一(宝瓶epsilon)为四等星。从织女向牛郎作一假想的连线,并延长约一倍的距离,便可找到牛宿。女宿一位于牛宿二星之左。在五月上旬的南京,可以在日出前南方的半空中找到这二宿。《礼记 月令》中云:“孟夏之月。。。旦婺女中。”就是指如果黎明时看到女宿在南方中天的位置,便晓得初夏来临了。
虚,《说文》:“丘谓之虚。”古代的城邑,往往是丘居的,在城邑毁灭后,丘就改称为墟。虚位于北官的中央,《尔雅 释天》:“玄枵,虚也。”注称:“虚在正北,北方色黑,枵之言耗,耗亦虚意。”因此虚有大丘,故地及虚耗的意思。虚宿在远古时即已相当著名,成书于周代的《尚书 尧典》中记载的四仲中星里就有虚宿,“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彼时虚宿在秋分前后的傍晚出现在南方中天。从牛宿二向女宿一作假想的连线,并延长约一倍半,所碰到的一颗三等星便是虚宿一,它也属于宝瓶座(宝瓶beta),虚宿二在虚宿一上方,是四等星,属于小马座(小马alpha)。
危,是屋栋之上的意思。《史记索隐》中引《礼记》称:“中屋履危,盖升屋以避兵也。”《史记 天官书》:“危为盖屋。”《晋书 天文志》:“危三星,主天府市架屋。”危三星包括危宿一(宝瓶alpha),危宿二(飞马theta)和危宿三(飞马epsilon),均为二、三等星。这三星的形状就有如一个尖屋顶。

  1. 室和壁是相连的两宿,古有营室,东壁之称。营室原为四星,成四方形,有东壁,西壁各两星,正如宫室之象。《周官 梓人》:“龟蛇四游,以象营室也。”其后东壁从营室中分出,成为了室,壁两宿。曾侯乙墓漆箱盖上称这两宿为西萦与东萦。东壁,西壁四星,就是著名的飞马座四边形。室宿一(飞马alpha)和室宿二(飞马beta)是西壁,也称为定,《诗 ?#123;风》:“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春秋时期室宿在秋末冬初的傍晚出现在南方中天,此时是农闲时节,人们利用这段时间建造房屋为冬天作准备,因此有营室之称。壁宿一(飞马gamma)和壁宿二(仙女alpha)是东壁,这二星的赤经都非常接近于0度,从壁宿二向壁宿一连线并约延长一倍,就可找到目前春分点的大概位置。
    4.4、南方七宿
    4.4.1、南官朱雀
    南方七宿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
    井,《史记 天官书》:“东井为水事”,井宿八星的形状有如一个水井,故名。井宿属于双子座,其中最亮的是井宿三(双子gamma),是二等星。井宿三与北河二,北河三(即双子alpha和beta)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井宿就位于北河和参宿之间,这是寻找井宿的一个方法。
    鬼,又称舆鬼。舆,《集韵》:“众也”,因此舆鬼可理解为众鬼之意;《说文》:“舆,车底也”,鬼宿四星呈方形,似车,这或是另一层意思。《步天歌》:“四星册方似木柜,中央白者积尸气”,《观象玩占》:“鬼中央白色如粉絮者,谓之积尸气。一曰天尸,主死丧祠。”鬼宿属于巨蟹座,鬼宿四星(巨蟹gamma,delta,eta,theta)均为四,五等的小星。其中央的所谓积尸气,是一个星团,西方称之为蜂窝(Beehive),学名是M44。数年前曾风行一时的日本漫画《圣斗士星矢》中,巨蟹座黄金圣斗士的绝招就叫“积尸气冥界波”。伽俐略曾认为积尸气是一颗星,当他率先用望远镜对这一星团进行观测后,发现里面有四十余颗星,不禁为之惊讶。一千多年前夏至点位于巨蟹座(Cancer),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因此西方把北回归线称为Tropic of Cancer。目前金星正运行在M44附近。

柳,原名为咮,咮是鸟嘴的意思,这与角为龙角的意义相似。《尔雅·释天》:“咮谓之柳,柳,鹑火也”,注称:“鹑,鸟名;火属南方”。柳宿八星,形状弯曲,像鸟嘴,也像垂柳,《步天歌》:“柳八星,曲头重如柳”。柳,星,张三宿均属于长蛇座,柳宿位于蛇头的位置,其中最亮的是柳宿六(长蛇zeta),三等星。
星,也称七星,共有七颗星,《礼记·月令》称:“孟春之月,旦七星中”,指的便是它。《史记 天官书》:“七星,颈,为员官,主急事”,《史记·索隐》:“颈,朱鸟颈也。员官,喉也。物在喉咙,终不久留,故主急事。”星宿位于长蛇的心脏,其中最亮的是星宿一(长蛇alpha),是二等星。《步天歌》:“七星如钩柳下生,星上十七轩辕形”,指出了星宿的相对位置。这里的轩辕是一个著名的星群,西方称为狮子座,轩辕十四就是狮子座alpha星。
张,《尔雅》:“鸟张嗉”,注称:“嗉,鸟受食之处也。”可见张宿取意于朱鸟。《史记 律书》另有所指:“张,言万物皆张也。”张宿六星,其形状像张开的弓矢,均为四,五等小星,其中较亮的是张宿二(长蛇lambda)。翼,也取意于朱鸟,《史记·天官书》:“翼为羽翮”。
翼宿二十二星,形状就如张开的鸟翼,部分属于长蛇座,其余属于巨爵座。
轸,在曾侯乙墓的漆箱盖上写作车,《史记 天官书》:“轸为车”,《索隐》:“轸四星居中,又有二星为左右辖,车之象也。”《说文》:“轸,车后横木也”,辖是指车轴上插着的小铁棍,可以使轮子不脱落。轸宿四星和左右辖均属于乌鸦座,《西步天歌》:“轸宿四珠不等方,长沙一黑中间藏”,长沙是一颗五等星,学名乌鸦座zeta星。
5、星神四灵
道教崇奉的星神。指“四象”和“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亦称“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
我国古代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它又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苍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合称)等动物形象相配,称为“四象”,道教名之为“四灵”。二十八宿在四象观念的形成很早,至战国初已见于记载。稍晚的《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孔颖达疏:“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汉代纬书《尚书考灵曜》云:“二十八宿,天元气,万物之精也。故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其形如龙,曰‘左青龙’。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其形如鹑鸟,曰‘前朱雀’。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其形如虎,曰‘右白虎’。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其形如龟蛇,曰‘后玄武’。”
①道教对此天象加以拟人化,为之定姓名、服色和职掌,顶礼膜拜。《云笈七签》卷二十四《二十八宿》称:“甲从官阳神也,角星神主之,阳神九人,姓宾名远生,衣绿玄单衣,角星宿主之。乙从官阴神也,亢星神主之,阴神四人,姓扶名司马,马头赤身,衣赤缇单衣,带剑,亢星神主之。”
②其余二十六宿类此。《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日月混常经》又对二十八宿之状貌、行为作了描述。曰:“角星之精,常以立春后寅卯日游于寺观中,形少髭鬓,参问禅礼,……或游于酒肆自饮,……识者求之,多示人养生播种之术。”“亢、氐、房三星之精,常以寅卯日同行,衣青苍衣,……游于人众中或大斋会处,……即是求之,多与人救世之术”。
③其余二十四宿类此。二十八宿合成的四象(四灵)更受道教尊崇。主要特点是以之作为护卫神。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即以之为太上老君的侍卫,称老君“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并谓“此事出于仙经中也”。
④《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秘诀》更为之取名,曰“左有青龙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监兵,前有朱雀名陵光,后有玄武名执明,建节持幢,负背钟鼓,在吾前后左右”。
⑤此又以之为道士行法时的守护神了。后世道教宫观又于山门前塑青龙、白虎神像,以之为宫观守护神。清姚福钧《铸鼎余闻》卷一云:“宋范致能《岳阳风土记》云:‘老子祠有二神像,所谓青龙、白虎也。’明姚宗仪《常熟私志》叙寺观篇云:‘致道观山门二大神,左为青龙孟章神君,右为白虎监兵神君’。”
四方四灵,自古以来只被作为守护神,地位是不很高的。但其中的玄武神自宋以后却独受尊崇,成为赫赫有名的真武大帝、玄天上帝,作为道教大神加以崇奉。在明代地位尤为显赫。这与明太祖,特别是明成祖利用它以神化皇权有关。
我国古代把黄赤道带分成二十八个星宿,它的主要作用是月亮差不多每一天都行至一宿,利用它来描述月亮,太阳及五星的位置。
我国唐代的历算家袁天罡(一说是阮天罡)把它和七曜(木金土日月火水)及廿八宿相(与廿八星宿象形的动物)结合形成了它的全称为:
东方青龙 角木蛟 亢金龙 氐土貉 房日兔 心月狐 尾火虎 箕水豹
南方朱雀 井木犴 鬼金羊 柳土獐 星日马 张月鹿 翼火蛇 轸水蚓
西方白虎 奎木狼 娄金狗 胃土雉 昴日鸡 毕月乌 觜火猴 参水猿
北方玄武 斗木獬 牛金牛 女土蝠 虚日鼠 危月燕 室火猪 壁水貐
廿八宿相之中包含十二属相,东南西北各宫包含的宿相和属相是对应的。比如,北方玄武宫中,七个宿相〔獬牛蝠鼠燕猪貐〕第二、四、六位为代表北方三个地支〔丑子亥〕对应的三个属相〔牛鼠猪〕。
另一方面,宿相和对应的属相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西方白虎宫中:狼和狗同属于犬科;雉、鸡、乌同属鸟类,而且个头差不多;猴和猿主要差别就是一个有尾、一个无尾。
我国古代主要用它纪日并标定日月五星位置,但也有时用它纪年纪月纪时。

6、对照表
宿名 编号 星座名
角宿一 67 α vir 室女座
角宿二 79 ζ vir 室女座
亢宿一 98 κ vir 室女座
亢宿二 99 ι vir 室女座
亢宿三 105 φ vir 室女座
亢宿四 100 λ vir 室女座
氐宿一 9 α2 lib 天秤座
氐宿二 24 ι lib 天秤座
氐宿三 38 γ lib 天秤座
氐宿四 27 β lib 天秤座
房宿一 6 π sco 天蝎座
房宿二 5 ρ sco 天蝎座
房宿三 7 δ sco 天蝎座
房宿四 8 β1,2 sco 天蝎座
[钩钤一] 9 ω1 sco 天蝎座
[钩钤二] 10 ω2 sco 天蝎座
心宿一 20 σ sco 天蝎座
心宿二 21 α sco 天蝎座
心宿三 23 τ sco 天蝎座
尾宿一 μ1 sco 天蝎座
尾宿二 26 ε sco 天蝎座
尾宿三 ζ1,2 sco 天蝎座
尾宿四 η sco 天蝎座
尾宿五 θ sco 天蝎座
尾宿六 ι1 sco 天蝎座
尾宿七 κ sco 天蝎座
尾宿八 35 λ sco 天蝎座
尾宿九 34 υ sco 天蝎座
[神宫] μ2 sco 天蝎座
箕宿一 10 γ sgr 人马座
箕宿二 19 δ sgr 人马座
箕宿三 20 ε sgr 人马座
箕宿四 η sgr 人马座
斗宿一 27 φ sgr 人马座
斗宿二 22 λ sgr 人马座
斗宿三 13 μ sgr 人马座
斗宿四 34 σ sgr 人马座
斗宿五 40 τ sgr 人马座
斗宿六 38 ζ sgr 人马座
牛宿一 9 β cap 摩羯座
牛宿二 6 α2 cap 摩羯座
牛宿三 2 ξ2 cap 摩羯座
牛宿四 10 π cap 摩羯座
牛宿五 12 ο cap 摩羯座
牛宿六 11 ρ cap 摩羯座
女宿一 2 ε Aqr 宝瓶座
女宿二 6 μ Aqr 宝瓶座
女宿三 4 Aqr 宝瓶座
女宿四 3 κ Aqr 宝瓶座
虚宿一 22 β Aqr 宝瓶座
虚宿二 8 α Equ 小马座
危宿一 34 α Aqr 宝瓶座
危宿二 26 θ peg 飞马座
危宿三 8 ε peg 飞马座
[坟墓一] 55 ζ1,2 Aqr 宝瓶座
[坟墓二] 48 γ Aqr 宝瓶座
[坟墓三] 62 η Aqr 宝瓶座
[坟墓四] 52 π Aqr 宝瓶座
室宿一 54 α Peg 飞马座
室宿二 53 β Peg 飞马座
[离宫一] 47 λ Peg 飞马座
[离宫二] 48 μ Peg 飞马座
[离宫三] 43 σ Peg 飞马座
[离宫四] 44 η Peg 飞马座
[离宫五] 62 τ Peg 飞马座
[离宫六] 68 υ Peg 飞马座
壁宿一 88 γ Peg 飞马座
壁宿二 21 α And 仙女座
奎宿一 38 η And 仙女座
奎宿二 34 ζ And 仙女座
奎宿三 65 i Psc 双鱼座
奎宿四 30 ε And 仙女座
奎宿五 31 δ And 仙女座
奎宿六 29 π And 仙女座
奎宿七 35 ν And 仙女座
奎宿八 37 μ And 仙女座
奎宿九 43 β And 仙女座
奎宿十 76 Psc 双鱼座
奎宿十一 83 τ Psc 双鱼座
奎宿十二 91 I Psc 双鱼座
奎宿十三 90 υ Psc 双鱼座
奎宿十四 85 φ Psc 双鱼座
奎宿十五 84 χ Psc 双鱼座
奎宿十六 74 ψ1 Psc 双鱼座
娄宿一 6 β Ari 白羊座
娄宿二 5 γ1,2 Ari 白羊座
娄宿三 13 α Ari 白羊座
胃宿一 35 Ari 白羊座
胃宿二 35 Ari 白羊座
胃宿三 41 c Ari 白羊座
昴宿一 17 Tau 金牛座
昴宿二 19 q Tau 金牛座
昴宿三 21 Tau 金牛座
昴宿四 20 Tau 金牛座
昴宿五 23 Tau 金牛座
昴宿六 25 η Tau 金牛座
昴宿七 27 Tau 金牛座
毕宿一 74 ε Tau 金牛座
毕宿二 68 Tau 金牛座
毕宿三 61 δ Tau 金牛座
毕宿四 54 γ Tau 金牛座
毕宿五 87 α Tau 金牛座
毕宿六 77 θ1 Tau 金牛座
毕宿七 71 Tau 金牛座
毕宿八 35 λ Tau 金牛座
[附耳] 92 σ2 Tau 金牛座
觜宿一 39 λ Ori 猎户座
觜宿二 37 φ 1 Ori 猎户座
觜宿三 40 φ 2 Ori 猎户座
参宿一 50 ζ Ori 猎户座
参宿二 46 ε Ori 猎户座
参宿三 34 δ Ori 猎户座
参宿四 58 α Ori 猎户座
参宿五 24 χ Ori 猎户座
参宿六 53 κ Ori 猎户座
参宿七 19 β Ori 猎户座
[伐一] 42 c Ori 猎户座
[伐二] 43 θ 2 Ori 猎户座
[伐三] 44 ι Ori 猎户座
井宿一 13 μ Gem 双子座
井宿二 18 ν Gem 双子座
井宿三 24 γ Gem 双子座
井宿四 31 ξ Gem 双子座
井宿五 27 ε Gem 双子座
井宿六 36 d Gem 双子座
井宿七 43 ζ Gem 双子座
井宿八 54 λ Gem 双子座
[钺] 7 η Gem 双子座
鬼宿一 31 θ Cnc 巨蟹座
鬼宿二 33 η Cnc 巨蟹座
鬼宿三 43 γ Cnc 巨蟹座
鬼宿四 47 δ Cnc 巨蟹座
[积尸气] NGC2632 / M44 Cnc 巨蟹座
柳宿一 4 δ Hya 长蛇座
柳宿二 5 σ Hya 长蛇座
柳宿三 7 η Hya 长蛇座
柳宿四 13 ρ Hya 长蛇座
柳宿五 11 ε Hya 长蛇座
柳宿六 16 ζ Hya 长蛇座
柳宿七 18 ω Hya 长蛇座
柳宿八 22 θ Hya 长蛇座
星宿一 30 α Hya 长蛇座
星宿二 31 τ1 Hya 长蛇座
星宿三 32 τ2 Hya 长蛇座
星宿四 35 ι Hya 长蛇座
星宿五 27 p Hya 长蛇座
星宿六 26 Hya 长蛇座
星宿七 GC13148 Hya 长蛇座
张宿一 39 υ1 Hya 长蛇座
张宿二 41 λ Hya 长蛇座
张宿三 42 μ Hya 长蛇座
张宿四 GC13839 Hya 长蛇座
张宿五 38 κ Hya 长蛇座
张宿六 φ1 Hya 长蛇座
翼宿一 7 α Crt 巨爵座
翼宿二 15 γ Crt 巨爵座
翼宿三 27 ζ Crt 巨爵座
翼宿四 13 λ Crt 巨爵座
翼宿五 υ Hya 长蛇座
翼宿六 30 η Crt 巨爵座
翼宿七 12 δ Crt 巨爵座
翼宿八 24 ι Crt 巨爵座
翼宿九 16 κ Crt 巨爵座
翼宿十 14 ε Crt 巨爵座
翼宿十二 GC15173 Crt 巨爵座
翼宿十三 21 θ Crt 巨爵座
翼宿十四 GC16178 Crt 巨爵座
翼宿十六 11 β Crt 巨爵座
翼宿二十 χ1 Hya 长蛇座
轸宿一 4 γ Crv 乌鸦座
轸宿二 2 ε Crv 乌鸦座
轸宿三 7 δ Crv 乌鸦座
轸宿四 9 β Crv 乌鸦座
[右辖] 1 α Crv 乌鸦座
[左辖] 8 η Crv 乌鸦座
[长沙] 5 ζ Crv 乌鸦座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定的二十八宿,给世界天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份知识宝库。


清歌 发布于  2022-1-21 12:44 

为何宇宙天体都是球体 背后有什么科学依据

若要说最完美的几何图形是什么?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个答案“圆形”。圆形与球形代表的是圆满,360度就是整个空间,不存在任何一个死角。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在宇宙当中为和谐,最完美的图形就是球形,并且他认为我们脚下的陆地应该也满足这种和谐的形式,大胆预言我们脚下的陆地是球形的。

其实在古希腊时代,很多哲学家和天文学家都意识到了我们脚下的这个星球是球形的,只不过没有百分百确定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个理论,并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陆是平坦的这个观点更容易接受,毕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完全感受不到地球的形状,只能感觉脚下的地面是平坦的。
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相信地平论,但是已经有很多证据可以证明,我们脚下的这个星球就是球形的。不只是地球,太阳系中的行星也都是球形的,不论是地球这样的岩石行星,还是木星这样的巨型气态行星,它们的外在形状都是球形的。宇宙中大部分恒星和行星都是球形的,是什么力把这些星球变成了圆球?
1、星球撞击
首先,宇宙并不是全部天体都是球形的,只有质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星球才会呈现球形,并且大部分行星的形状都不是完美的球形,比如地球就是一个椭圆形的星球,行星的形状很难呈现完美的球形,而大部分恒星的形状会更接近球形,质量越大的天体形状越接近完美的形状。
行星诞生于恒星留下的剩余物质中,太阳诞生于一个“行星状星云”中,所谓的行星状行星其实就是死去恒星抛洒出的气体和物质组成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太阳诞生于一个死去恒星的残骸中,在未来太阳死后也会产生一个“行星状星云”,只不过要更小一些。
原始的太阳系星云中大部分物质在引力的影响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太阳,剩余的一小部分物质形成了原始的行星,这些行星的引力会相互影响,把对方拉入到自己的轨道中,造成行星碰撞,碰撞的过程会让这些原始的行星不断融合,最终变成了太阳系现在的样子,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就是形成行星过程中碰撞产生的碎片。
行星的形状会随着体积和质量的增加不断改变,科学家认为,月球是地球和另外一颗行星碰撞后的产物,原始地球和这颗行星碰撞融合成了一个更大的行星,碰撞产生的碎片形成了月球。
2、流体静力平衡
刚刚发生碰撞的地球肯定不是球形的,但是在引力的影响下,地球产生的引力会对整个地球产生影响,因为引力是十分均匀的,所有会慢慢把地球的形状变成球形,这个状态被称为“流体静力平衡”。
当一个天体的质量达到1×10^21千克后,这个天体产生的引力就可以改变刚体力,把整个星球塑造为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一般情况下,行星的流体静力平衡状态都是接近球形的。
3、流体静力平衡的作用
流体静力平衡对于人类来说很重要,因为恒星在流体静力平衡下才能保持稳定,如果没有流体静力平衡,那么恒星很难保持稳定的状态,就会发生向内坍塌或者是向外爆炸,一般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恒星生命的末期,这个时候的恒星内核燃烧殆尽,无法在保持稳定,整个恒星的引力平衡就会被打破,无法在维持主序星的状态。
把宇宙中大部分天体捏成球形的力就是“引力”,引力在无形之中创造了整个物质宇宙,从微观到宏观,处处可以看到引力的身影,但是对比其他基本力来说,引力又比较微弱,一块小小的磁铁就可以让金属可以地球重力。
引力塑造了行星,也塑造了恒星,行星状星云中的物质会因为引力聚集在一起,当物质的密度足够后,引力的影响会让这些粒子的运动频率加快,大量的粒子相互碰撞就会产生高温高压的环境,恒星的核聚变会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
宇宙大尺度下的天体结构,也是因为引力才可以保持长时间的稳定,较小的天体总是会围绕着较大的天体运动,甚至是银河系这样巨大的星系,也在向着宇宙深处的“引力源”运动,引力维持了星系的稳定,也加快了天体的演化,当然,天体也不是百分百都是球形的,极少数情况下,恒星会在引力的影响下变成“梨形”。

清歌 发布于  2022-1-21 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