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阿贵出自于哪里?
时间:2022-2-22 18:58 作者:!admin 分类: 无
法不阿贵出自于哪里?
法不阿贵一词,出自《韩非子·有度》一文。
原文有“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意思是说,执法应当一视同仁,不分富贵贫贱、不论官职大小,所有人都受到法律所施与的平等奖赏和惩罚。
然而,法不阿贵的思想,并非始于韩非子。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已在极力推行法不阿贵的思想。变法之初,为使新法具有权威和公信,商鞅首先“徙木立信”,以示国家有诺必践、有令必行。
初时,秦国国民,上至公卿贵族,下至贩夫走卒,多感不便。于是太子犯法。商鞅说“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依法应当惩罚太子的违法行为。但是,由于太子是未来国家的储君,不可以施加刑罚,故而将刑罚施加在了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身上。
基本解释:
读音:fǎ bù ē guì
解释:法:法律。阿:偏袒;讨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权势富贵的人。意思是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例句:做到法不阿贵可能会遇到种种习惯势力的阻挠,因此,我们一定执法守法,坚决顶住歪风邪气的侵袭。
近义:铁面无私、法网无情。
反义:徇私枉法、贪赃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