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综合症每个人都有,怎么应对你心底的骗子综合症?
时间:2022-2-22 19:26 作者:!admin 分类: 无
骗子综合症每个人都有,怎么应对你心底的骗子综合症?
在回答问题之前,请大家先对照以下几个问题,看看自己是否有过同样的感受:
(1)经常感到焦虑,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2)面对外界的表扬会自我怀疑,把自身的成功多归类于“侥幸”、“好运气”或者他人帮助。
(3)认为自己不够优秀,对于当前取得的成就也多有“德不配位”之感。
(4)会一遍又一遍地检查自己的工作,哪怕已经足够完美也对自己没有信心。
(5)外界的肯定让自己很有压力,怕自己会“露馅”,认为自己是个骗子,并没有足够的实力。
如果你也会有以上的想法,那么你可能也正在受“骗子综合征”的困扰。
骗子综合征最早是由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临床心理学家宝琳(Pauline Clance)和苏珊娜(Suzanne Imes)在1987年提出的,二人也把它叫作“自我能力否定倾向”。
这类人在受到新的挑战时(比如工作任务),经常会焦虑、自我怀疑,为了掩盖焦虑,就会表现出过度准备(像第4点所说的一遍又一遍检查工作)或者拖延。
这类人通常都会取得成功和外界的赞美,这会为他们带来短暂的喜悦和放松,然而积极的情感体验马上会被新一轮的焦虑取代,他们开始陷入自我怀疑,认为自己并不优秀,如此往复陷入焦虑循环。
因为对自己的高标准,骗子综合征的患者一般成功者居多,像《哈利波特》中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凭借在电影《迈克尔·克莱顿》里的精湛表现,取得第80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蒂尔达·斯文顿,都有过认为自己名不副实,是个“骗子”的心理。
同样在生活中和职场中,我们也经常会陷入自我怀疑、焦虑,认为自己配不上外界的赞赏,长期下去自信感丧失,做起事来也畏手畏脚。那么如何扭转这种令人压抑不良心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接受自身现状,倾听外界评价
无论你的成就真的是因为他人的帮助也好,或者是有运气加持,当下的成绩都是你实实在在所得,这些不会因为我们的不自信和焦虑而消失,因为这是靠自己的双手得来的,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清楚,而这也是实力的体现,这是不可置疑的。
我们经常被教育“不要用有色眼镜看待他人”,同样的,我们也不要用有色眼镜看待自己。
“骗子综合征”就是在用有色眼镜看待自己,要知道客观能力的强弱并不是自我评价的全部,外界对自身的评价也是需要参考的一部分,那些外界的肯定,比如:领导的嘉许、上司的提拔通常要比自己单方的评价要更客观、公正。因此,正视自身情况之余,也要正视外界的评价,这对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更有帮助。
- 正确看待“攀比”心态,无需高估他人
“攀比”不仅仅只存在于自身和外界的对比,骗子综合征带来的不自信,除了“周围人都比自己强”的外界攀比,还来自于所处的环境、地位、成就高于自身能力的错觉。相比于与前者,与自身的攀比更加没有尽头,也更让人疲惫。
从另一方面来看,与自己较劲,不断的超越自己,无疑是正向积极的,但前提是要先肯定自己的成绩和能力,再去超越,而不是抱着对自己无限的不满,愤恨的要让自己满意。
这就需要我们理性地看待自己的能力提升,可以保持进步,但不需要一定要超过谁,这样依旧可以获得想要的成绩,不同的是过程会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
除此之外,那些被认为比你强的人,也可能只是看起来自信有加,实际上未必比你优秀,不要高估其他人,也不要拿自己和外界对比,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已经足够了。
- 坦然面对成就,抓住更多竞争机会
罗曼·罗兰曾说过:“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最好的办法是向前看,不要回头。”
可能你正在因为当下的成功感到焦虑,你认为你的成功是因为好运,成功让你自我怀疑,但这一切都会成为过去式,我们不必因为过去的成就感到不安。更何况存在即合理,哪怕你的成功是因为运气,这也是能力的一部分,我们接受就好了,这些都不重要。
与其盯着过去或当下不断的自我怀疑,不如着眼未来,抓住更多的竞争机会,这是证明自己的过程,也是正视自身能力的过程,通过一次次印证自己的实力,自我怀疑的情绪也会逐渐减弱。
就像前面所说,多数受骗子综合征困扰的人都是相当聪明的,他们对自己有着高要求,渴望自己在各方面都能表现完美,但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认清自己的优势所在也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陷入骗子综合征。
最后,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试着把工作或者学习上的挑战当作一项成果来欣赏,把工作当成是一项任务,我们就会带着批判眼光去看待,如果从欣赏的角度去看,我们看到的就是里面有什么可取之处,这会增强我们的自信感。
同样的,转换一下视角,当你总是认为自己是被高估了,换个角度看,是不是我们自己低估了自己呢,其实你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转换视角你会发现,你和世界一样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