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允炆的父亲是怎么死的?朱元璋为什么传位给朱允炆

时间:2021-10-22 10:58     作者:!admin     分类:


朱允炆的父亲是怎么死的
朱标(1355年10月10日—1392年5月17日),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母孝慈高皇后马氏,明惠宗朱允炆之父。
朱标于龙凤元年(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陈迪家中。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
朱标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过错,朱标从中调和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在诸王中威信最高。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八月葬孝陵东侧,即明东陵,谥“懿文太子”。建文元年(1399年)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称帝后复称懿文太子。崇祯十七年(1644年)朱由崧复称其孝康皇帝,《明史》亦称孝康皇帝。

朱元璋为什么传位给朱允炆
一、制度原因

首先朱棣不是马皇后所生,这让他在竞争中吃了很大的亏。马皇后陪朱元璋走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是朱元璋一生中最爱的女人。马皇后为朱元璋生下第一个儿子朱标,为了对得起这名陪自己吃苦打仗这么多年的女人,朱元璋在一拿到皇位的时候,直接册立朱标为世子。当然因为朱标是嫡长子,按照当时的传统他继承皇位也是理所当然的。在朱标身上朱元璋花了很大的精力。请了很多有名的老师教授他功课,还亲自对他进行指点。但是朱标在35岁的时候,死于疾病,朱元璋伤心不已,按照他定下的嫡长子继承制度,理应由朱标的大儿子继位。朱标的嫡长子其实并非是朱允炆,朱允炆是朱标的二儿子。不过他大儿子幼年夭折,这样朱允炆就成了嫡长子。制度是朱元璋定的,所以朱元璋就立了朱允炆为皇帝。反观朱棣的出身成长之路,母亲是普通妃嫔,自幼不受重视,不占嫡,不占长,自然也就无缘皇位了。这种情况下来看,朱棣虽然作为朱允炆的叔叔,但实际上跟朱允炆的父亲朱标是同父异母,而朱标才是最正统的储君。

二、受宠程度

朱允炆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孙子,单单在朱标是他父亲这一方面,就为他加了不少的分。朱标可以说是朱元璋的命,朱元璋早年就已经将朱标立为世子,在明朝建立后成为皇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是朱标与朱元璋一点点看着成长的,这使得他成为朱标与朱元璋所希望的理想之人,具备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宅心仁厚等特点。朱允炆的为人也很受朱元璋的喜欢,特别是他非常孝顺。朱标得了重病,年仅十四岁的朱允炆就一直守在父亲床前尽孝。朱允炆还有一个外号叫做半边月。这个称呼其实是朱元璋给他起的。可见朱元璋对朱允炆还是很溺爱的。虽是玩笑之语,却饱含爱意。自古帝王少父子,哪有那么多的情深义重呢?朱允炆与朱元璋能如此相处,也算是历史的一段佳话。因为喜爱朱允炆,所以在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毫不犹豫封朱允炆为皇太孙。同时开始了对大臣元老的肃清。胡惟庸、蓝玉等人,都是跟随朱元璋戎马半生的大臣大将,朱元璋能让他们心服口服,忠心耿耿,朱允炆未必能,所以那些元老必须得死。但是弱肉强食,朱元璋铲除掉功高盖主的旧臣们,却没有抵挡自己儿子的勃勃野心。最终还是战乱政变,叔侄相残,自己的爱孙也不知所踪。

三、无人可用

越过儿子,册立孙子,也是朱元璋的无奈之举。他这一辈子,26个儿子,真是难以言说。稍微出色的几位,也都因为不具备称帝的实力,而无法给予重用。很多的皇子都是让朱元璋失望的,其中秦王荒诞,到处扰乱百姓,花天酒地,而晋王则非常残暴,各种的违法之事不少做。鲁王自作自受,到处寻求长生不老之法,最终吃了自己练的仙丹,把眼睛吃瞎了。还有很多的皇子,有的是杀人犯,有的是喝酒不断,好色成性,即便有几个稍微有文化的,也是搬弄文墨,没有一点点政治经验。

四、防止族人内斗

朱棣成长与战乱之中,武力值爆表,他也重视武治。这和生长优渥的朱允炆不一样,朱允炆自幼得长辈关爱,仁义宽厚,推崇文治。明朝初立,朱元璋对自己的几个儿子进行封赏,二儿子封为秦王,三儿子封为晋王,四儿子封为燕王。他们都有着兵权,以形成拱卫之势,保卫明朝江山。朱元璋这样做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因为朱允炆的文治,能够防止国家过于重视武力,最后会导致国家的分裂。其实从反面角度上想,一开始朱元璋还是想要让朱棣当皇帝,只不过考虑到现实是难以允许的。朱允炆必定削藩,以朱棣的野心和能力,一定会造反。旧臣已除,不成器的藩王们需要整治,朱允炆到朱棣,就是一个最好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