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人天黑了都做什么

时间:2021-10-26 15:41     作者:!admin     分类:


古代人天黑了都做什么
一般来说,现代人晚上在干啥,古人也一样干啥,当然要除去那些古代所没有的黑科技,比如手机、电灯及各种用电设备。人不管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分个三六九,同样的道理,古人在晚上的活动也要因人而异,比如皇室、王侯将相这些上层社会的古人,晚上的生活可就丰富了。

皇室及王侯将相这些人,在古代都是处于社会的顶层,一般来说,物质享乐也是很丰富的,比如晚上有事没事开个舞会,喝喝酒,跳跳舞,那还是经常有的。并且你不用担心古代晚上没电,怎么看的到?古人晚上用来点灯的物品可多了,比如说史记中曾记载,秦始皇陵墓中,用娃娃鱼的油脂来点灯,据说能点个数百年不灭呢,当然有点夸张了,不过这皇室帝王、王侯将相们点点鱼脂灯还是没问题的。

除了鱼脂灯,古人用来照明的灯还有油灯、蜡烛、火把等等,解决了照明问题,基本上白天能干啥,晚上也能干啥。到了唐、宋及之后的时期,由于商业的发达,晚上各种商业活动也应运而生,比如逛夜市、逛妓院等活动,在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大都市中普遍存在的。

当然了,城市中的古人与农村的古人晚上的活动也是不一样的,其实农村中的古人,与我们小时候在农村中的生活是差不多的,天气好的夜晚,一大堆人坐在村口,聊聊天,吹吹牛,喝喝茶,到了时间然后各回自已家睡觉。如果古人农村中遇到农忙季节,估计各家各户晚上吃过饭后就睡觉了,因为白天干活太累,第二天又要干活,所以就早睡早起,这与我们小时候在家村中的情况是差不多的。

但是对于文艺青年的古人来说,晚上的活动可就多了:比如晚上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别喝喝酒,聊聊天,谈谈人生,吹吹将来,然后吟诗做赋,这可是文艺青年古人最喜欢干的事。即使文艺青年没有人相聚,只能独自一个人,那么晚上也就只能发呆和胡思乱想了,比如李白的《静夜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意思很明显了,晚上月光很亮,又没有啥活动,只能望望月亮,想想故乡了。文艺青年古人们晚上还可以找人下下棋,或者在野外爬爬山,看看月亮,或者是私下会会情人什么的,晚上可是个好时间。

古人不是只有文艺青年,还有一些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尤其是劳动妇女,晚上可以织布,缝补,洗衣,比如汉代有一首《孔雀东南飞》的古诗,中间有两句诗是这么说的: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意思是:每天当鸡叫的时候我就进入机房纺织,天天晚上都不能休息,这是一位来自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所作,这刘氏天天晚上要在机房纺织,生活很是辛苦啊!与我们现代人晚上通宵上班很是类似。

另外唐朝的王维还有一首《白石滩》的古诗,是这样写的: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意思是:清澈见底的白石浅滩,嫩绿的蒲草可以满把采摘。一群少女住在绿水两旁,趁着皎洁的月色洗衣浣纱。晚上在月夜下洗衣服,这月光一定很亮吧!

古人除了这些劳动者,还有一些特殊职业的人,比如军人,为了防守边疆,在夜晚很可能还在打仗呢,比如唐朝诗人卢纶有一首诗《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是这么写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意思是:在一个黑暗的月夜里,一群大雁惊叫着高飞而起,暴露了单于的军队想要趁夜色潜逃的阴谋。将军率领轻骑兵一路追杀,顾不得漫天的大雪已落满弓和刀。古代的军人也很辛苦啊,大晚上的,又没有照明,只能凭着夜色打仗。

除了这些,还有些古人是非常爱好学习的,比如凿壁借光的西汉大文学家匡衡,自已家里穷,晚上没钱点灯,只能凿穿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毕竟人家邻居还是有钱点灯的。除了凿壁借光,还有悬梁刺股,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非常刻苦读书,常常读书读到三更半夜,为了防止自忆犯困打盹,孙敬将自已的头发用绳子绑在房梁上,一犯困打盹,头就会被绳子扯痛,这样就醒了,就继续读书,后来孙敬就成为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还有战国时期的苏秦,也是晚上读书犯困时,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就又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后来苏秦就成为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孙敬与苏秦的事迹合称就是悬梁刺股,说的就是他们晚上读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