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治通鉴从哪个朝代到哪个朝代

时间:2023-3-17 12:28     作者:!admin     分类:


  北宋。《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

  一、《资治通鉴》介绍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及其助刘攽、刘怒、范祖禹等根据大量的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史书,书中描绘了战略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漩涡中的生死悲欢。

  二、《资治通鉴》意义

  所谓“资治通鉴”,是为“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借鉴来加强统治。《资治通鉴》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通过对关系国家兴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来警示后人。它不仅仅是一部政治军事史,它涵盖了礼乐、历数、天文、地理、经济、文化等内容,是一部值得我们认真去学习,去借鉴的历史名著。

  三、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甯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书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3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司马光修订《资治通鉴》的原因,据考证主要有两点:

  其一,司马光觉得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问世以来,史书典籍杂乱繁多,甚至有很多相冲突的地方,普通百姓都不一定能全部看完,何况政务繁多的皇帝呢?于是,司马光就删繁就简,选取重要的部分,组成一部编年体通史。

  其二,司马光认为以古为鉴,能帮助世人尤其是人主辨明善恶。但由于更注重治国安邦、经略天下,所以《资治通鉴》更多的是选取有关国家兴衰、百姓生计的实例。

  四、司马光介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