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含冤而死的名将,有人其实死的并不冤
时间:2023-4-3 13:40 作者:!admin 分类: 无
自古美人叹迟暮,不许英雄见白头。
武将因为经常出入沙场,算是一个高危行业,不过正所谓“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若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算是死得其所,死的荣耀。
然而偏偏有很多名将不是死在战场,而是死在了自己人手里,并且是亲者痛仇者快的被冤杀。
下面这十人都是历史上不世出的一代名将,却都含冤而死,令人惋惜。本文不过多描述他们的战绩,重点来看他们是怎么死的,到底谁的死冤,谁的死相对不那么冤。
一、白起
白起,秦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之首,长平之战坑杀赵卒四十万后主张乘胜灭赵,被丞相范雎阻挠而罢兵。两人的不和开始表面化“武安君(白起)闻之,由是与应侯(范雎)有隙。”
几个月后秦昭王就后悔听了范雎的话,想让白起挂帅再次攻赵,恰逢白起生病,改由王陵挂帅却久攻不下,此时白起病愈但他认为灭赵时机已失,且其他诸侯国纷纷救赵,再打下去无益,因此继续称病拒绝挂帅并认为应该撤军。
其后秦军果然大败,白起便说:“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昭王听后甚怒,再次强令白起上任,白起以病情加重为由拒绝。
秦昭王大怒,将白起免为士卒,随后秦昭王和范雎认为白起被贬后“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于是派使者赐剑命白起自裁。
白起仰天长问:“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才觉得自己诓骗杀死长平之战赵军数十万降卒,确实该死,言毕自杀。
二、李牧
李牧,赵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驻守边疆一战大破十余万匈奴,使其十余年不敢南下。
秦始皇对赵国发动灭国之战后,李牧多次击破秦军,同为四大名将的王翦在优势国力军力的加持下也无法击败李牧,只得使离间计诬陷李牧背叛赵国。
而昏庸的赵王在奸臣郭开的唆使下不加证实就派人剥夺李牧兵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爱国胜过爱君的李牧拒绝从命,被赵王捕杀。
李牧死后三个月,赵国灭亡。
三、蒙恬
蒙恬,秦朝名将,参与了灭齐之战,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蒙恬率军三十万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却匈奴七百里,负责监修长城,确保了边疆的稳定。
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和胡亥因畏惧蒙恬兄弟的实力,密谋捏造罪名将蒙恬囚禁并赐其死。
蒙恬和白起一样长叹:“我何罪於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后说:“我修长城万里,期间怎能没挖断地脉呢?这就是我的罪过吧。”吞药自杀。
四、韩信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韩信兵出汉中,刘邦彭城之战大败后,韩信在京、索之间击败楚军稳定了战局,随后平定魏国、代国、赵国、齐国,并在垓下之战歼灭楚军,西汉开国韩信战功最多。
刘邦在荥阳被楚军围困的焦头烂额时,平定了齐国的韩信遣使说想代理齐王,刘邦虽怒,不得不迫于形势封韩信为齐王。
其后项羽派使者游说韩信自立,蒯通也劝韩信三分天下,虽然都被韩信拒绝,但韩信也没有依约去支援刘邦。所以项羽败亡后刘邦马上剥夺韩信的兵权,并将其迁离齐国改为楚王。
韩信在楚地出入都带着军队,还收留项羽大将钟离眜,有人上告韩信想造反,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想发兵反叛,又自认为无罪便按兵不动,在拜见刘邦时被逮捕贬为淮阴侯。
其后韩信又与谋反的陈豨不清不楚,被吕雉联合萧何将其抓获处死。
五、细柳将军周亚夫
周亚夫,西汉名将,开国功臣周勃之子。汉景帝时作为主帅平定了诸侯的七国之乱。
周亚夫为人耿直,做了丞相后因直谏汉景帝废立太子而被疏远,又因为劝阻汉景帝的大舅子和匈奴王异姓不得封侯再次惹得汉景帝不悦。
汉景帝召他赐宴又故意不给他筷子,周亚夫自然是心中不平,汉景帝却认为他如此刚直要是留给儿子刘彻怕是个刺头,便以其子购买丧葬用的甲盾为由疑其造反下狱审问,周亚夫不堪受辱,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六、檀道济
檀道济,南朝宋名将,开国功臣。早年追随刘裕征战四方并参与北伐攻灭后秦,拥立宋文帝继位,平定谢晦叛乱,北伐抵御北魏。
檀道济既是开国功臣,又有拥立之功,还是国家第一名将,然而宋文帝病重期间,却听信谗言忌其威名,怕他不好控制,便下令将其逮捕斩首,他的儿子、部将也被杀。
檀道济被捕时大怒,留下一句名言:“乃坏汝万里长城!”
七、斛律光
斛律光,南北朝时北齐名将,因曾射落大雕被称为“落雕都督”。
斛律光十七岁时随父出征便在阵前擒获宇文泰的丞相长史,对阵北周时多次击败北周军,罕有败绩,邙山之战中亲手射杀北周军统军主帅之一,打的北周军几乎全军覆没,堪称北齐的万里长城,至于名头很盛的兰陵王高长恭只是小弟一个。
北周惧其英勇,便放谣言说斛律光要谋反,而斛律光又得罪了北齐后主身边的宠臣祖珽,祖珽趁机诬陷其谋反,斛律光入宫后被刘桃枝等人背后偷袭杀死,并被满门抄斩。
八、史万岁
史万岁,隋朝名将。十五岁从军,骁勇善战,参与平定尉迟迥之乱、单枪匹马威震突厥、平定江南之乱。
史万岁大破入寇的突厥,却被杨素隐瞒其功劳,又陷害史万岁内结太子,激怒了隋文帝杨坚,史万岁在为将士们请功时“词气愤厉,忤于上。上大怒,令左右暴杀之。”
一代名将被称为明君的皇帝在朝堂之上当庭杀死,悲哀啊。
九、高仙芝
高仙芝,高句丽人,高句丽灭亡后其家内迁入唐,少年时随父到安西军。唐玄宗天宝年间远征攻灭小勃律国,击破朅师国、石国等,在与阿拉伯帝国的怛罗斯之战中战败。
安史之乱爆发后,高仙芝与在安西都护府的老搭档封常清一起带兵抵御安禄山的叛军,不敌叛军退守潼关后被讨要好处不成的监军太监边令诚诬陷逗挠不前、不敢出战,急于平叛的唐玄宗当真是老糊涂了,临阵斩将都是大忌,何况临阵斩帅。竟然下令将高仙芝与封常清一并斩首。
十、岳飞
岳飞,南宋名将,爱国英雄。
南宋初遍地流寇、叛军、起义者,其中实力最强的李成、曹成、张用、戚方、杨幺等全都是被岳飞击败平定的。此外岳飞还击败金军收复了建康城(南京)、击败伪齐收复了长江中游极为重要的荆襄六郡,使南宋得以真正的站稳脚跟。作为南宋初唯一一个进攻型将领,岳飞的北伐也是取得战果最大的。
然而出于对武将的防范和铁了心的议和目的,即便岳飞已经没有兵权且多次请求辞职归隐,宋高宗仍然授意秦桧唆使岳飞部下诬陷岳飞谋反的罪名将岳飞下狱,最终却半点反迹没有查到“坐系两月,无可证者。”
有没有罪不重要,重要的有个由头,就是要你死,于是岳飞在除夕当天被冤杀,宋高宗下诏:“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关于岳飞死法,一是死于狱中并枭其首(死后砍头);一是被毒死;一是拉胁(即猛击胸胁)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