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故事:一代贤相——赵鼎

时间:2023-4-3 13:43     作者:!admin     分类:


  史云,“北宋无将,南宋无相”意思是说北宋无大将,南宋少贤相。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北宋有像杨业那样的猛将,南宋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有名的宰相。赵鼎,就是南宋初期的著名宰相。

  早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赵鼎就是朝廷中坚决反对对金王朝割地求和、主张积极抗战的官员之一。绍兴四年(1134年),他升任参知政事(即副宰相)后立即向宋高宗建议出兵收复襄、汉地区,并极力主张由岳飞担当这一重任。岳飞自武汉率兵北伐,一举收复了襄阳、信阳等六郡,在战略上造成了对伪齐刘豫政权的攻势。不久,赵鼎升任右宰相。当时,抗金大将张浚因富平之战失败,受主和派官员的攻击而被贬斥,赵鼎多次为他辩护,建议委以重任,宋高宗才召回张浚,知枢密院事,指挥江淮地区的抗金斗争

  绍兴五年(1135年),赵鼎升任左宰相。他极力推荐张浚担任右宰相的职务。张浚担任宰相职务后,亲自组织兵力,制定作战战略。在他的指挥下,宋军不仅击退了伪齐刘豫军队的进攻,而且还在西部、中部和东部三条战线上完成了反攻中原的战略准备。后来,赵鼎与张浚因处理大将刘光世意见不一致,被罢去宰相职务。绍兴七年(1137年),恢复左宰相职务,而张浚因郦琼之乱,宋高宗要将他流放。赵鼎从抗金复国大业出发,不计较个人恩怨,联系抗战派官员,要求宋高宗将张浚从轻处罚。

  这时,秦桧爬上宰相的职务,在金人的诱惑下,宋高宗和秦桧准备屈膝投降,向金军求和。秦桧对出使金国商谈和约条款的王伦说:“只要金人同意和谈,金方要求将领土割让到哪里都可以。”赵鼎则命令王伦:“对金议和,割让领土,只能以宋钦宗时的条约为准,不能退让,否则就不谈和。”积极主张抗战的赵鼎因此与卖国投降的宋高宗和秦桧产生了尖锐对立。在秦桧的挑拨排挤下,他随即被罢去宰相职务,降职为奉国军节度使。

  绍兴八年(1138年),赵鼎被罢去宰相职务后,被变相流放到潮州(今广东潮州)和吉阳郡(今广东崖县)。尽管如此,他仍念念不忘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在给宋高宗的信中,他说:“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此时的秦桧已独揽了南宋朝廷的军政大权,权势熏天,赵鼎知道秦桧必欲置他于死地而后快,在绍兴十七年(1147年)生病之际,在一块石板上记述了自己的简单生平,藏在坟墓中。又自作旌铭说:“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随后绝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