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时间:2025-8-3 17:22     作者:!admin     分类: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文种使用不当

公文作者不了解或不会正确运用确切的文种,导致长期使用通知、决定等有限的几个公文文种,而忽略其他适用的文种。
公告、通告、通报等文种分不清,望文生义地去应用,造成文种使用上的混淆。
报告与请示是两种不同的文种,但常被混淆使用,甚至写成“请示报告”,违背了公文写作的基本规范。
不知有命令(令)、批示函、会议纪要等公文文种,遇到需要使用这些文种的场合时,都用通知等公文去代替。
二、格式不规范

公文文头不规范,影响公文的正式性和权威性。
标题冗长、混乱、残缺不全,难以准确概括公文的主旨。
主送机关排列混乱,导致公文发送对象不明确。
结构层次序数混乱,影响公文内容的条理性和清晰度。
附件不符,即附件与公文正文内容不匹配或缺失。
主送、抄送单位不正确,可能导致公文无法准确送达相关单位。
三、行文规则混乱

越级行文,即下级机关越过直接上级机关向更高一级的上级机关行文,违反了公文传递的层级原则。
多头行文,即同一份公文发送给多个上级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导致公文处理上的混乱。
请示一文多事,即在一份请示中同时请求解决多个问题,不利于上级机关的及时批复和问题的有效解决。
党政不分,即在公文写作中混淆了党和政府的职能和职责,导致公文内容的混乱和模糊。
四、提法不当

公文中提出一些未经仔细推敲的方针、口号、任务,这些方针、口号、任务可能与党和国家在某一时期的工作方针相违背,造成一定的混乱。
五、名称表述混乱

公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等名称表述不一致,如同一名词在一篇公文中数次出现时表述不同。
排名次序混乱,如单位或个人的排名顺序不符合规定或习惯。
随意使用简称,可能导致读者对公文内容的误解。
六、时间表述含糊

使用时间代名词而不用具体日期,如“最近”、“近期”等,导致时间概念模糊。
年份随意省略,如只写月份和日期而不写年份,影响公文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年份不使用公元纪年,而采用其他纪年方式,可能导致读者对时间的误解。
七、用词不当

词义误用,即使用了与公文内容不符的词语。
生造词语,即创造了一些不符合语言规范的词语。
词语使用不当,如使用了口语化、方言化或过于专业的词语。
滥用模糊词语,如“大概”、“可能”等,导致公文内容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八、不符合语法

成分残缺,如缺少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
成分多余,如添加了不必要的修饰语或重复词语。
搭配不当,如主语与谓语、宾语与补语等搭配不当。
语序不当,如句子成分的顺序颠倒或混乱。
九、数字使用不统一

数字概念不清楚,如使用了模糊的数字或未明确数字的具体含义。
数字概念不准确,如使用了错误的数字或数字与实际情况不符。
数字书写形式不统一,如使用了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混用的方式,影响了公文的规范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