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历史巧合居然如此惊人相似
惊人到恐怖的历史巧合
1.朱元璋本叫朱重八,重八便是2个8,加起来等于16,而大明朝刚好经历了16个皇帝。
2.元朝开国皇帝登记的宫殿叫大明殿,结果终结元朝的便是大明,而明朝也立了一个乾清殿,最后终结明朝的也是清朝。
3.隋炀帝杨广谋害了自己哥哥杨勇篡得皇位,结果在1400年之后,一位房地产开发商挖出了隋炀帝的坟墓,巧的是,这名房地产开发商就叫杨勇。
4.孔子和释迦牟尼竟是一个时期的人,释迦牟尼开创佛教的时候,孔子也在传播儒家思想。
5.在一战的时候死去的时并也有上千万人,当时的英国把很多战士都埋在了烈士公墓里。但是巧合的事情发生了。里面有两个墓碑紧紧相邻,一个死于1914年另一个死于1918年。由于巧合,一站第一个死者和最后一个死者居然埋到了一起。而且这并不是有人刻意的行为。
6.美国著名的作家爱伦坡曾写过一篇小说《The Narrative of Arthur Gordon Pym of Nantucket》。故事讲了一伙人坐船出海,但是出了船难,四个谁有靠着吃同伴Richard Parker的尸体才得以活下来。
当时爱伦坡说他是改变了一个真实故事,不过当时的人翻遍了所有新闻都没找见这样的新闻。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在46年后真的有艘船遇难了,而船员也是靠吃一名叫做Richard Parker的尸体活下来的。
汉中为什么是汉文化的起源地
汉中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公元前312年秦惠王首置汉中郡以来,自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漫长的岁月中,这块史称“天汉”的古老土地数度辉煌,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秦末楚汉相争,被封为汉王的刘邦以汉中为发详地,举雄才、出奇兵,建帝业,其王朝以“汉”冠名,继而有了汉人、汉民族、汉语、汉文化之称。
三国时期,汉中这块“栈阁北来连陇蜀,汉川东去控荆吴”的战略要地曾演绎了多少英雄故事。被称为中华民族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在汉中屯兵八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死后葬于汉中定军山下,同时,这里还养育了“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长眠着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者蔡伦。历史上很多的杰出人物都在汉中留下了足迹。
汉中是汉人兴霸业的奠基地,是比关中还早的天汉雄风向外辐射的中心。即使皇室地点在关中,但支撑汉室的支柱和文化灵魂是从天汉汉中获得的。当我们纵身投入汉文化的氛围中时,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包括宇宙,总览人物”的宏大气魄。
汉中为什么是四川门户
汉中为什么是四川的门户呢?得到了汉中就是拿下了四川到底是为什么
陕西汉中历来都是大四川地区,也就是西南百官话大区。但从古至今,统治阶级都想办法要把汉中度从四川剥离。原因就是,受地理位置影响,汉中乃是四川屏障,进可攻退可守,太容易坐地称王,割裂领土,和中央集权分庭抗礼。特别是统治中土的少数回民族政权,比如:元朝,汉中就是那时正式从四川划离出去的,清朝也因为相答同原因保持了汉中分离四川。
汉中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刘邦自此而起,称汉中王。而入川要道,阳平关在汉中境内,古代蜀地只要扼守剑阁,威慑阳平关,朝廷军队就难以入川,有自立为王的危险,李白的蜀道难中说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所以将入川门户以行政区域划归陕西,降低统专治阶级的风险。而后行政区划便沿用至此,也再无大改。现在入川的高铁也从汉中经过,入川要道,位属置凸显。
和珅被抄家时家产有多少
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银铺42处;
当铺:75处;赤金:60000两;大金元宝100个;小银元宝56600个;银锭900万个;
洋钱:58000元;制钱150万文这以上仅仅是不动产加上银钱
加上文玩古物,还有其经营的各个场所综合算下来,和珅家产11亿两。
11亿两什么概念,清朝每年国库收入大约7000万两,相当于15年清朝的国库收入。而和珅仅仅从政24年多,也就是他每年要搜刮贪污大约4500万两白银,和珅每年的收入比清朝一年财政收入的一半还多。
朱棣为什么会夺权
朱元璋不知道是不是对朱棣特别不喜欢,所以在嫡长子朱标已死的情况下,没有选择让同样是嫡子的朱棣继承皇位,而是选择了朱标的嫡长子,也即朱元璋的嫡长孙朱允炆。这就导致了几年的内战,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自己的侄子手中夺得了皇位。而从后来他在位时的各种情况来看,朱棣确也是个不错的人选。朱元璋在当时的皇位继承者选择上,确有坏了规矩的地方,难怪引起朱棣的这种激烈反抗。
从西周开始,为了让传位有序进行,避免同室操戈,就必须有一个章程,省的儿子们扯皮,统治者确立起“嫡长子继承制”,这也成为中国古代权力继承上最基本的一项制度。
拥有雄才大略的朱元璋,草根出身,没能深刻领悟“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规矩。太子朱标不幸死亡,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继承顺序,应该是优先考虑自己的嫡次子朱棣,而不是嫡长孙朱允炆,须知“立嫡立长立贤”指的都是同辈的优先继承顺序,隔代继承必将引发不可收拾的矛盾。
王莽改制的内容
王莽改制内容是什么?王莽利用外戚势力,于公元8年,登上皇帝宝座,根据“更受命”的原则,改国号为“新”。为了缓和当时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在第二年下诏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历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
1、实行"王田""私属"制。王莽认识到土地和奴婢问题是主要社会问题,乃于公元9年依据《周礼》记载的井田制度,实行"王田""私属"制,更名天下田为“王田”,不得买卖;男丁8口以下之家占田超过一井(九百亩)者,分余田给邻里乡党;原无田者按制度授田(一夫一妇受田百亩)。奴婢改称“私属”,不得买卖,违令者治罪。
2、实行五均、赊贷和六管。所谓五均就是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官,负责管理市场的物价,收取工商业税。五均官在每季度的中月,写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称作“市平”。物价高于“市平”时,则把库存物资按平价出售;物价低于“市平”时,则听任人们自由买卖。各郡县也设司市,职掌和五均官相同。
赊贷是由政府办理贷款。规定贫民遇有丧葬、祭祀等事,可向政府申请无息贷款,欲经营工商业面无资金的,也可以向政府贷款,年息什一。五均设贷,加上政府垄断经营的盐、铁、酒、铸钱和收山泽税,合称“六管”。
3、改革币制。王莽执政期间,对货币进行了频繁改革。公元7年,下令铸大钱、契刀、错刀,与原来的五铢钱“四品并行”。公元8年废刀币和五铢钱,另铸小钱,与原来的大钱共同使用。9年,实行宝货制,所造货币有28种之多,由于货币种类太多,换算困难,流通不便,仅一年就被废除,只留小钱值一、大钱五十两种继续使用。公元14年,王莽又废大、小钱,另作货布、货泉,两种并行。但这两种货币的比值十分不合理。总之,王莽一再改变币制,使得大批农民破产,也造成了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
4、改易官名、地名。为了与《周礼》官制相合,王莽在中央设四辅、三公、四将、凡十一公。三公下设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又置六监。对地方官制、官名和郡县名称、行政区划分进行了多次变更。
王莽改制是地主阶级在严重危机下的一次自救运动,他企图通过改制,限制已相当严重的土地兼并和农民奴隶化的发展,使封建关系得到调整,缓和当时已经激化的阶级矛盾,巩固新莽政权。
但由于改制触及了大地主、大贵族、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王莽又未能坚持到底,中途放弃改革;同时,由于王莽用人不当,贪官污吏利用改制“侵渔百姓”,以致“农商失业,食货俱废”;再加上改制措施本身存在很多问题,造成了政治、经济秩序的混乱,破坏了与周边各族的友好关系,加重了国内人民的负担,使本来已经存在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一场酝酿已久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了。
新朝存在多少年
新朝(9年1月15日—23年10月6日),是继西汉之后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9年1月15日),王莽废汉孺子(刘婴)为安定公,改汉历寅正为丑正,改元始建国,改国号为新,建都常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史称新莽。
王莽称帝后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为国有,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目的是解决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但是完全无法执行;禁赏奴婢;推广国营事业;改革币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琐,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终失败,导致新朝急速灭亡。
地皇四年(23年),新朝被绿林军推翻;共1帝、15年国祚。历农民战争后,刘玄建立玄汉政权。
新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禅让称帝成功的先河,因为传统史观相对于通过战争革命取得政权,比较鄙弃禅位这种移转政权的方式,所以王莽一直被中国史学家误认为是“伪君子”。中国古代史学家对新朝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的,尤其是《汉书》视王莽为逆臣贼子。后世亦是按汉书观点评价王莽,直到清末之后,评价才有所改变。
木匠皇帝是谁
说到搞副业的皇帝,就不得不说明朝的木匠皇帝朱由校。前两位都是搞得独一无二,那朱由校的木工水平有多高呢?
朱由校是明朝的第十五位皇帝,也是倒数第二位,他是朱常洛的长子。他的登基可以经历了一番腥风血雨,然而,跟宋徽宗还有李煜一样,他不适合做皇帝。登基后,就封了乳母客氏为奉圣夫人,而客氏又跟魏忠贤狼狈为奸,大肆打击东林党。政事大部分交给了魏忠贤管理,自己则是专心的研究爱好。
他是一个好木工,手艺往往让很多专门搞木工的都比不上。根据流传下来的来看,他实在是心灵手巧,制作的漆器、梳匣都很是精致,估计大多人都不会想到皇帝也能有这一手。明朝时期,匠人制造的床,很是笨重。往往需要十几个人才拿得到,而且样式也很是普通。朱由校就对改造床感兴趣了,开始琢磨。
一段时间之后,他自己造出了一张床,床板可以折叠,携带什么的都很方便。而且这床很是好看,上面雕刻了各种的花纹,这其实已经足够说明他的手艺。既然能创造,模仿自然也是一把好手,据说,凡是他看过的木器,都能做出来。某次,他还做了一个花园,里面甚至可以走路,鸟可以唱歌,水可以流动。
喜欢建造房屋是常有的事,《旷园杂志》记载,他做过一个小宫殿,仿造的是乾清宫。大概有三四尺高,但是很是巧妙,玲珑得很。不过,朱由校虽然喜欢自己建造房屋,但是他建成开心之后又会毁了。所以现世基本上没有流传他曾经做过的房屋,其实真算起来,按记载还有一部分流传的样式来看,他在木工里也算得上是大师级别的。
皇宫里的建筑,他也有参与其中,不过像这样大型的建筑,他只是指挥,毕竟皇帝要是不小心受伤了那可不是小事。如果他是一个木匠,确实是很称职,可惜,他是皇帝。有自己的爱好没什么问题,但沉迷就不行了,更重要的时候他错在不该用魏忠贤。客氏在后宫迫害他的妃嫔、儿女,而魏忠贤在前朝腐蚀朝政。
最后的结果就是,活了23岁,有九个嫔妃的天启皇帝一个孩子都没留下。前朝又被努尔哈赤打得不行,要不是明朝尚且有能将,估计在这个时候就亡国了。但亡国之君这个名号他到底是留给了他弟弟朱由检那个倒霉蛋,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乙卯(二十二日),做了一辈子木工皇帝的朱由校去世!
乞丐皇帝是谁
一般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自幼家贫,是地地道道的贫农出身,由于他出生时正值元朝末年,正是蒙元的残暴统治达到最高峰时期,当时可谓是“饿殍遍地,民不聊生”,朱元璋的父母亲人都相继死于瘟疫和饥饿,朱元璋被迫出家当了和尚。
而在那个年代,当和尚为了吃饭,只能去要饭,与乞丐无异。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对自己的出身毫不避讳。曾有大臣拍马屁,劝他认宋代理学大家朱熹为祖先以抬高出身,但被他回绝。
作为一个大统一朝代的开国帝王,这种“英雄不怕出身低”的英雄气概很值得人们称颂!从一个要饭的和尚到一代开国皇帝,古今罕有。然而朱元璋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不但在史书中坦然承认自己的“出身贫贱”,而且在其执政生涯中也绝不忘本,他特别痛恨贪官污吏,非常重视农耕,爱护百姓。
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反贪皇帝”,他亲口规定“凡是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一律杀头!”并且规定“任何地方的百姓如有冤屈,都可以来京城告御状,地方官员不但不能阻拦,而且还要包食宿”,这也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上访制度”了。
后世史学家评论朱元璋:“虽出身草莽,当于乱世,适时群雄并起,情形并不下隋末,朱元璋没有门荫可依,也没有背景可靠,以徒手夺取天下。自五胡乱华,弱宋不能自守,蒙元残暴,华夏陆沉!也就是朱元璋以竹竿兵起家,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自古得国之正,未有及者!”因此后世人们把朱元璋称为“乞丐皇帝”。这绝没有贬低的意思。
清朝名将排行
1、多尔衮,清朝摄政王,和硕睿亲王
2、左宗棠,二等恪靖侯,两江总督
3、曾国藩,一等毅勇侯,两江总督
4、岳钟琪,三等威信公,川陕总督
5、刘铭传,直隶提督,台湾首任巡抚
6、福康安,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
7、海兰察,一等超勇公,参赞大臣
8、额亦都,开国五大臣之一,左翼总兵官
9、刘永福,黑旗军统帅,民族英雄
10、邓世昌,北洋舰队致远舰舰长
11、冯子材,太子少保,贵州提督
12、傅恒,一等忠勇公,保和殿大学士
13、多铎,和硕豫亲王,清初名将
14、邓廷桢,两江总督,民族英雄
15、费英东,开国五大臣之一,一等总兵官
16、年羹尧,一等公,四川总督
17、阿桂,一等诚谋英勇公,武英殿大学士
18,杰书,清朝宗室,康亲王
19、关天培,广东水师提督,民族英雄
20、额勒登保,清朝驻藏大臣,护军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