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的寓意
汤圆的寓意
汤圆寓意团圆,汤圆起源于中国宋朝。当时明州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白砂糖为原料,把黑芝麻磨制成粉末状,然后猪油、白砂糖相继放入混合物揉成团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食用。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把浮元子的名称改为汤圆。汤圆音同团圆,吃汤圆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在元宵节这天,人们会通过吃汤圆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寄托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刘邦和项羽。出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公元前202年,刘邦项羽争霸,项羽被围在垓下,刘邦在韩信的献计下令士兵假扮楚人唱起楚地民歌,使项羽军队士兵军心涣散,项羽带了仅剩兵卒至乌江自刎,刘邦最终取得胜利。后用四面楚歌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而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危险品分类
危险品分类
危险品分为九大类,分别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有毒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和遇水自燃物资、有机物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物、放射性物资、腐蚀品、其他危险品物资。危险品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
爱琴海在哪里
爱琴海在哪里
爱琴海位于地中海东北部,是一个大海湾,介于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半岛之间,东北部经达尼尔海峡与马尔马拉海相连。南北长610公里,东西宽300公里。
爱琴海海岸线非常曲折,港湾众多,共有大小约2500个岛屿,可划分为七个群岛:色雷斯海群岛、东爱琴群岛、北部的斯波拉泽斯群岛、基克拉泽斯群岛、萨罗尼克群岛、多德卡尼斯群岛和克里特岛,许多岛屿为火山岛,盛产大理石和铁矿。坐落在爱琴海中的克里特岛是最大的一个岛屿,面积约8000多平方公里,东西狭长,是爱琴海南部的屏障。爱琴海是黑海沿岸国家通往地中海以及大西洋、印度洋的必经水域,在航运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
纸上谈兵的意思: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
“纸上谈兵”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但赵奢担忧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建议赵国不用他为将。公元前259年,秦军来犯,赵军在长平抗敌。廉颇负责指挥全军,秦军无法取胜,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廉颇,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致使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司马懿是怎么死的
司马懿是怎么死的
司马懿因病而死。公元251年,司马懿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司马懿病死前两月,常有噩梦。据《晋书·宣帝本纪》记载:魏嘉平三年六月,司马懿“寝疾,梦贾逵、王凌为祟,甚恶之。秋八月戊寅,崩于京师,时年七十三”。
司马懿,208年为文学掾,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睿。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司马懿乘曹爽陪曹芳离洛阳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嘉平三年,司马懿病死。265年,司马懿次子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追尊司马懿为高祖宣帝。
清明节风俗
清明节风俗
清明节风俗:
1、荡秋千: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2、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3、踏青:又叫春游。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中国植树节。
5、放风筝: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称为“神灯”。
为什么好马不吃回头草
为什么好马不吃回头草
好马不吃回头草的原因:马有序地向前吃草,所吃过的草地,要经过一段时间生长才有嫩草长出。“好马不吃回头草”这句俗语是来自草原,牧民将马散放在草原上吃草,而这些马会认定一个方向一直往前吃草,直到吃饱了以后回到马厩。
好马不吃回头草的含义就是要告诫年轻人在人生道路上要总结经验教训,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坚定自己的目标,克服周围的诱惑,少走回头路。这句俗语下一句为“浪子回头金不换”,告诫已经误入歧途的人回心转意,早日改邪归正。这两句俗语虽然相互有一种“推翻”性,但实际是两种不一样的道理。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下一句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下一句
桂林山水甲天下下一句是玉碧罗青意可参。出自宋代王正功的《嘉泰改元桂林大比与计偕者十有一人九月十六》: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九关虎豹看劲敌,万里鹍鹏竚剧谈。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王正功:
王正功(1133-1203),南宋人,字承甫,原名慎思,字有之,避孝宗讳改名。南宋时期人,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一生以为官正直清廉而得名,不惧得罪权贵,故虽从20余岁便步入官场,为官几十年,也颇有政绩,始终未能青云直上。
嘉泰元年(1201),王正功以地方官身份,宴请桂林中举的学子。席间,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成为千古绝唱,也使这位耿直的老者跻身文化名人之列。
吴丝蜀桐张高秋下一句
吴丝蜀桐张高秋下一句
吴丝蜀桐张高秋下一句是空山凝云颓不流。出自唐代李贺《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文: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赏析:
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