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颖什么时候出道?第一部作品是什么?
林志颖什么时候出道?第一部作品是什么?
林志颖(Jimmy Lin),1974年10月15日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中国台湾男演员、歌手及赛车手。出道以来发表多张唱片并出演多部影视剧作品,是台湾第一位授薪职业赛车手及成功的企业家,拥有自己的车队“平坐车队”并活跃于各个领域。先后出演过《旋风小子》《绝代双骄》《天龙八部》《放羊的星星》等多部热播影视剧,发行了《去走走》《挡不住我》等个人国语专辑,出版书籍《我对时间有耐心》。
学生时代
10岁时参加遥控车比赛获全台湾亚军,并告诉记者自己梦想是当一名赛车手。15岁依靠自己打工,买下自己生平第一辆车(50cc打挡摩托车),并自己动手改装。并且尚未出道的林志颖跟同学在台北东区统领百货公司四周逛街时,因完美的外形和阳光健康的气质被广告商看中,一连拍了三个大广告(白兰洗面乳、宏碁电脑、金车麦根沙士)。16岁因演出学校舞台剧被飞碟公司星探发掘,正式签约飞碟唱片公司。(此前因林志颖年龄太小林爸爸曾先后拒绝过四家唱片公司的邀约) 。
步入演艺
1992年,年仅17的林志颖推出自己的首张个人专辑,林志颖以主打歌《不是每个恋曲都有美好回忆》和《十七岁的雨季》成为当时热门的流行金曲。
1992年6月,林志颖推出第二张专辑《今年夏天》,主打歌《今年夏天》在电台频频播出,风靡一时。当时林志颖已从华冈艺校毕业,全力展开演艺事业 。
1992年12月,林志颖推出第三张个人专辑《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同名主打歌更成为经典情歌。专辑中其他歌曲也脍炙人口,多为情歌,林志颖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 。
1993年的夏天,林志颖推出又一张新专辑《牵挂你的我》,整张专辑清新脱俗,从台湾到全世界,林志颖的舞台越来越大。
1994年初,林志颖为推出新年时的专辑——《火热的心》,专辑包含了感人的一段真情告白,收录了电影《卜派小子(旋风小子)》中的所有歌曲。这张专辑荣获中时晚报唱片评选最佳专辑奖 。
兵役阶段
当兵
1994年10月,林志颖去部队去之前,在桃园饭店举行了暂别歌坛演唱会。同时,推出了《再见旋风舞》新歌加精选专辑,整碟是不间断的舞曲串烧,前面第一首《Goodbye My Friend》是为了告别歌迷而作的新歌,在后面再把林志颖历年来的热门歌曲精选出来重新编曲串烧起来。
1995年9月,服兵役一年的林志颖放不下支持他的歌迷,在部队里推出了他的新专辑《梦在前方》 。专辑中流露出他歌迷朋友的思恋和牵挂。
四种癌症已经可以治愈?是哪四种?
四种癌症已经可以治愈?是哪四种?
癌症的“治愈”,可分为2种情况,一是通过各种治疗,病症消失,患者体内也监测不到癌细胞,并且长时间不再复发,直到患者因为其它原因死亡;二是经过治疗,肿瘤病灶还在,患者体内仍有癌细胞,但是癌症不再进展,处于停滞状态,直到患者因为其它原因死亡。
而临时上针对癌症的治愈有个“5年生存率”概念,意思是只要5年内癌症没有复发转移,就可以判断为癌症治愈,因为从医学统计学上来看,超过这个时间,癌症复发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这些癌症,可能被治愈
尽管癌症依然是世界难题,但感谢医疗技术的进步,某些种类的癌症,已经不是不治之症了。
乳腺癌
早期乳腺癌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一般治愈率可达90%以上,不仅如此,随着手术方案的改进,化疗药物、内分泌治疗药物的联合应用,在延长患者生命周期的同时还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患者“完整的身体”。所以,像文章开头的张女性,最要紧的还是及时去医院治疗,争取早期得到治疗,这样治愈的希望还是比较大的。
大肠癌
大肠癌的治疗方法仍旧是手术、药物和放疗的“三部曲”。而对早期发现的肠癌来说,经过规范诊疗,大肠癌早期和中期的治愈率分别可达到80%以上和60%~70%,而且大肠癌的手术创伤也不大,对于非常早期发现的肿瘤,腹腔镜手术就可以完成。
宫颈癌
宫颈癌的治愈率可以说是最高的一种,如果早期能及时发现,治愈率几乎可以达到100%,而且,目前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的癌症疫苗就是宫颈癌疫苗,宫颈癌的高治愈率无疑让人类对战胜癌症的事业充满了更大的信心。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在过去想要达到治愈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但是随着近年来靶向治疗药物的出现,它的5年生存率已超过50%,其中早期霍奇金淋巴瘤治愈率超80%。此外,还有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使用免疫化疗后,50%的早期淋巴瘤患者能被治愈,而一半的患者在得病5年后依然可以健康生存。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很多癌症都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所以大家在被诊断为癌症的时候,不要轻易放弃,多一点信心,积极配合争取早期发现与治疗癌症是非常关键的。
癌症患者如何争取最大的治愈希望?
提高癌症治愈率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而想要发现早期的癌症,除了平时要自查以外,还要定期去医院体检,因为很多癌症早期是没有什么典型症状的,如果单纯靠自查来发现,很容易被忽视,而体检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癌前病变以及癌症。
当发现癌症以后,一定要及时进行规范治疗,这是癌症是否可以得到治愈的关键因素之一,建议大家选择大型正规医院就诊,医生经验比较丰富,设备比较完善,也能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诊疗方案,从而提升癌症的治愈率。
当癌症治疗结束出院后,还要遵从医嘱,定期复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像抽烟酗酒等可导致癌症复发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运动,保证饮食均衡,保持愉悦的心态,最大程度地降低癌症复发概率。
癌症治疗难度虽然大,但是癌症已经被定性成是一种慢性疾病,不仅可治,还可能治愈,所以大家要正确认识,不要丧失信心。
周杰伦第一次上春晚是什么时候?唱的什么歌?
周杰伦第一次上春晚是什么时候?唱的什么歌?
《龙拳》
第一次,2004春晚,献唱《龙拳》
成龙第一次上春晚是什么时候?唱的什么歌
成龙第一次上春晚是什么时候?唱的什么歌
1993年成龙《龙鼓喧天震四海》2005年成龙《壮志凌云》二等奖2009年,与谭晶、陈奕迅和容祖儿合唱《站起来》
刘德华第一次上春晚是什么时候?唱的什么歌
刘德华第一次上春晚是什么时候?唱的什么歌
刘德华在1993年参加的春晚,唱的歌曲是《忘情水》
第一届春晚是什么时候办的?有哪些节目?
第一届春晚是什么时候办的?有哪些节目?
第一届晚会第一个节目是李谷一的独唱《拜年歌》。
1983年第一届春晚李谷一演唱的歌曲,它们分别是《拜年歌》《春之歌》、《乡恋》、《知音》、《年轻的朋友》、《问声祖国好》《一根竹竿》还有与袁世海对唱了《刘三姐》《牛皋》。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乡恋》解禁的日子。李谷一成为春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一曲《乡恋》给无数人留下深刻印象。一首并非直接表现爱情的“情歌”,成了中国社会打破思想禁锢的见证——中国人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已经无可阻挡。
始播于1983年,主持人赵忠祥,马季,姜昆,刘晓庆,王景愚。
由黄一鹤、邓在军执导。从除夕20点开始,时长278分钟。晚会邀请艺术家出场表演精彩节目,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弥漫在电视观众面前。这台晚会一经播出,即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受到广泛的欢迎。
自此,每年春节联欢晚会都有大陆、港台明星登台献艺,晚会成为最受世界各地炎黄子孙欢迎的节目。晚会通常由主持人串联相声、小品、歌曲、舞蹈和其他各类富有民族特色的节目,演员均为在社会上有影响有成就的人物,节目也都再三精选,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国传统节日里,为中外华人观众提供了健康的精神文化娱乐 。
何炅是哪一年出道的
何炅是哪一年出道的
何炅是1995年3月,与刘纯燕主持中央电视台《大风车》中的《聪明屋》栏目,饰演角色大拇哥而进入主持圈出道的。
何炅,1974年4月28日出生湖南长沙,中国内地主持人、演员、歌手。1995年,主持央视节目《大风车》。1998年起,主持湖南卫视访谈类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2004年7月,推出个人首支单曲《栀子花开》,9月,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主持人奖。
2005年,担任《超级女声》主持人。2007年,主持湖南卫视第一届《快乐男声》;8月,主持舞蹈节目《舞动奇迹》。2010年,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主持人奖。2012年,担任晚间综艺节目《百变大咖秀》的主持。2014年起,连续三年主持央视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
汪涵是哪一年出道的
汪涵用爷爷取的名字用了21年。直到1995年应聘成为客座主持人。10年前,长沙电台的主持人名字都流行用两个字,而汪涵的“汪建刚”太土气,不容易让听众留下记忆。汪涵下决心一定要改名字。恰巧当时天气比较寒冷,汪涵一气之下把名字改成了汪寒。不过,朋友都说名字太冷了,不如再改改。于是,汪寒就成了透着一股子文化味的汪涵。他从最底层的场工做起,杂务,灯光、音控、摄影、现场导演样样涉足,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从“抬桌子”慢慢到“台柱子”。
谢娜是哪一年出道的
谢娜是哪一年出道的
1981年5月6日谢娜出生在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一个文艺家庭,母亲曾是中江县曲艺团的舞蹈演员。
1995年,参加全国第二届影视表演推新人大赛,表演了《蝴蝶梦》,因其普通话不标准,在初赛就被淘汰。
1996年出演黄鹤翔《九妹》MV。
1997年报考了四川师范大学。
1998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今四川电影电视学院)表演系,同年,已经在川师大表演系学习过了的她再次参赛(全国第五届影视表演推新人大赛),获得了影视表演十佳金奖(即冠军)。
香港拍的第一部电影是哪一部
香港拍的第一部电影是哪一部
一八九六年已有香港电影面世,当时面世的五部在香港的拍摄,有关香港的纪录短片,是美国「爱迪生公司」的出品。
自一八九六年路易.卢米埃尔的助手来香港放映和拍摄电影后,有接近二年的时光,香港再没有任何电影活动。直至一八九八年,美国「汤默斯.爱迪生公司」派出一个电影摄影师到世界各地去拍摄影片时,香港才再有电影活动。当年,那个摄影师到香港拍摄了一批纪录片。同时,「爱迪生公司」把摄自香港的纪录电影辑成五部短片。它们名为《香港街景》、《香港总督府》、《香港码头》、《香港商团》和《锡克炮兵团》。
《香港街景》等五部香港纪录短片,和同一摄影师同年在上海拍摄的《上海警察》和《上海街景》等,在当年曾在美国公映过。
如上所述,香港在一八九八年已有新闻纪录电影的拍摄。虽然它们不是香港电影公司的出品,可是它们是在香港拍摄的,内容又是香港景物,可以把它们称为「香港电影」。因此,可以这样说,一八九八年已有香港电影面世。
《香港街景》等五部「爱迪生公司」出品的香港纪录短片,美国国会图书馆存有它们的拷贝。一九八八年「香港国际电影节」从美国国会图书馆弄来一套拷贝,在第十二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公映过(它们是公映节目《战前风貌》的一部分)。一九九五年第十九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又把它们并入电影节目《香港半世纪》内,再度公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