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颜色的成语有哪些?分别什么意思
表示颜色的成语有哪些?分别什么意思
1、姹紫嫣红
[ chà zǐ yān hóng ]
指各种颜色娇艳的花朵。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嫣(yān):艳丽。
2、灯红酒绿
[ dēng hóng jiǔ lǜ ]
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3、绿草如茵
[ lǜ cǎo rú yīn ]
绿油油的草好像地上铺的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草地。亦作“碧草如茵”。
4、青黄不接
[ qīng huáng bù jiē ]
指陈粮已经吃完,新粮还未成熟,口粮接续不上。农家常指春夏之间。比喻财力、物力、人力暂时中断。
5、绿肥红瘦
[ lǜ féi hóng shòu ]
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6、红装素裹
[ hóng zhuāng sù guǒ ]
指衣着淡雅的妇女。也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景色。
7、花花绿绿
[ huā huā lǜ lǜ ]
状态词。形容颜色鲜艳多彩:墙上贴着~的年画。姑娘们穿得~的,在广场上跳舞。
8、阳春白雪
[ yáng chūn bái xuě ]
春秋时楚国歌曲名。因为高深难懂,能和唱的人很少。后多用来比喻高雅的或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与“下里巴人”相对。
9、白山黑水
[ bái shān hēi shuǐ ]
长白山和黑龙江,指我国东北地区。
10、漆黑一团
[ qī hēi yī tuán ]
1.形容非常黑暗,没有一点光明。 2.形容一无所知。‖也说一团漆黑。
11、黑白分明
[ hēi bái fēn míng ]
黑色与白色对比鲜明。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12、万紫千红
[ wàn zǐ qiān hóng ]
形容百花竞艳的春景。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3、红飞翠舞
[ hóng fēi cuì wǔ ]
红、翠:指服装的色彩,泛指各种各样的颜色。形容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
14、姚黄魏紫
[ yáo huáng wèi zǐ ]
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
15、五彩缤纷
[ wǔ cǎi bīn fēn ]
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16、花红柳绿
[ huā hóng liǔ lǜ ]
1.形容春天花木繁茂艳丽的景色。 2.形容颜色鲜艳多彩:姑娘们一个个打扮得~。
17、黄旗紫盖
[ huáng qí zǐ gài ]
天空中出现状如黄旗紫盖的云气。旧为皇帝出世的征兆。
18、浮翠流丹
[ fú cuì liú dān ]
翠:青绿色。丹:朱红色。青绿、朱红的颜色在流动和浮现。形容色彩鲜明艳丽。
孕妇可以吃杏仁吗
孕妇可以吃杏仁吗
杏仁分为甜杏仁及苦杏仁两种。孕妇可以吃甜杏仁,对胎儿发育和孕妇都有好处。不过就算是甜杏仁,虽然有一定的好处,可是吃多了,可以造成孕妇便秘,所以甜杏仁也要少吃。
甜杏仁一般产于中国南方,味道微甜、细腻,多用于食用,具有润肺、止咳、滑肠等功效,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而苦杏仁多产于北方,带苦味,多作药用,具有润肺、平喘的功效,对于因伤风感冒引起的多痰、咳嗽、气喘等症状疗效显著。
苦杏子味酸性大热,孕妇进食后可能会有滑胎的风险,由于妊娠胎气胎热较重,故一般应遵循产前宜清的药食原则,而苦杏子的热性及其滑胎特性,为孕妇之大忌。苦杏仁中含有剧毒物质氢氰酸,为了避免其毒性物质透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建议孕妇最好不要吃苦杏仁。
一般来说,苦杏仁有微毒,毒性来自于苦杏仁甙和苦杏仁甙酶,遇水后产生的氢氰酸是引起中毒的“罪魁祸首”。这种物质可以阻断细胞的呼吸链,妨碍ATP的产生。每100克苦杏仁中所含的苦杏仁甙可以分解释放出氢氰酸100~250毫克,而60毫克氢氰酸就可以置人于死地。所以,如果吃下不经处理的杏仁,特别是苦杏仁,中招的风险很大。
有哪些关于学习的谚语?
有哪些关于学习的谚语?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
3、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4、读书需用心,一字值千金。
5、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6、读一书,增一智。
7、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8、三人行,必有我师。
9、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10、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11、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12、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3、重复是学习之母。
14、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5、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16、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17、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1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9、到处留心皆学问。
20、知识就是力量。
2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2、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23、三天不念口干,三天不做手生。
24、问遍千家成一家。
25、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26、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
27、温故而知新。
28、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29、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30、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31、光说不练,枉学百年。
32、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3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4、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35、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36、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37、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
什么是祈使句
什么是祈使句
祈使句(Imperative Sentence)是英语中的一个句式,也是用于表达命令、请求、劝告、警告、禁止等的句子。祈使句最常用于表达命令,因此在学校文法中也常称为命令句。
祈使句(Imperative Sentence)用于表达命令、请求、劝告、警告、禁止等句子叫做祈使句,祈使句最常用于表达命令,因此在学校文法中也常称为命令句。祈使句因对象(即主语)是第二人称,所以通常都省略。祈使句的动词都为一般现在时,句末则使用感叹号来表示结束。
结构分类
一、动词原形开头
1、Do型
这种情况有的是就一个动词的原形,有时会以动宾形式出现。如:Open the door. / Stop!
2、Be型
这种情况be动词后面有时后接形容词,有时后接名词,有时也会接其他短语。如:Be quiet. / Be a man! / Be at home。
二、以No开头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以“No+doing”的形式出现,通常用于公共场所的提示语中,表示“禁止做某事”。
燕京八景指的是哪八景
燕京八景指的是哪八景
燕京八景指的分别是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

燕京八景又称“燕山八景”或“燕台八景”等,得名于金代明昌间,后代文人纷纷题诗,遂名闻遐迩。明代李东阳于八景之外又增“南囿秋风”、“东郊时雨”并赋《十景》诗,所以又有“燕京十景”之说。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御定八景为: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当时均刻石立碑并有小序、诗文。燕京八景的出现,对于后来的风景点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此之后,无论"十室之邑,三里之城,五亩之园,以及琳宫梵宇,靡不有八景诗矣"。现代园林、庭院绿化亦借鉴燕京八景,建造景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
燕京八景的出现,对于后来的风景点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此之后,无论"十室之邑,三里之城,五亩之园,以及琳宫梵宇,靡不有八景诗矣"。现代园林、庭院绿化亦借鉴燕京八景建造景点,推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
华为是如何发展壮大成今天的华为的
华为是如何发展壮大成今天的华为的
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通讯市场基本被欧美日等7个发达国家垄断,刚起步的华为,只是一家没背景、没优势的民营企业。甚至在创办初期,一度连工资也发不出来,更别说和那些强大的跨国企业竞争了。
那么,在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华为是如何活下来并发展壮大的?和你分享,华为早期,抢占客户市场的3个真实故事。
故事一:选择更难的农村市场。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任正非发现跨国企业垄断的是城市通讯市场,而农村市场却无人问津。因为农村市场线路条件差、利润低,跨国公司根本不屑于去拓展,这就等于给华为创造了一个狭小却安全的空间。
于是,任正非带领华为从更难的农村市场突围,将目标锁定在市场发展不成熟的县级地区。同时,为了争取到农村市场的胜利,华为一直采取聚焦战略,用更多投入来建立竞争优势。
比如,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设备商——爱立信,当时对黑龙江市场并不重视,只安排了三四名员工负责。但是华为却派出了200多人常年驻守黑龙江,对每个县电信局的本地网项目,寸土必争,分毫不让。
华为明白,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低,无法承担太多费用。
华为必须在价格上打出优势,才有机会赢得客户。
面对农村客户,华为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坚持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只要客户有需求,华为员工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内满足。
任正非平时很少接见外人,可面对那些县级客户时,任正非无论多忙,都会抽出时间亲自接见。这种服务态度和工作效率,让客户格外赞赏。
所以,即便后来有很多大公司也陆续进入农村市场,但华为一直稳稳占据着市场份额,没有遭遇真正的威胁。
这个故事说明,无论巨头公司多么强大,都有满足不了的市场需求。哪怕是创业初期,只要在一个点上全力以赴,也有机会打赢大公司。
故事二:用免费策略拿下城市。
1999年,华为进入四川市场。
当时,同样作为通信公司的上海贝尔公司,在四川的市场份额是90%,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华为基本没有任何机会,正面赢得竞争。
于是,任正非制定了一项秘密计划:
免费服务,为客户布设接入网。
虽然客户对华为并不信任,可相对跨国企业的高昂费用,免费的诱惑几乎无法阻挡,再加上服务优质,华为快速吸引了绝大部分客户。
由于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到位,直到华为彻底完成所有接入网的布设,上海贝尔公司才发现自己的市场份额,已经完全被架空了,根本没有办法还击。就这样,华为神不知鬼不觉地抢占了四川70%以上的市场份额。
接下来,华为如法炮制,用免费试用的策略,一步步攻下其他城市,最终成为国内通信市场的领头羊。
这个故事,不仅提醒我们市场凶险,更应该让我们明白,很多时候看上去没有胜算,恰恰藏着更大的生机。
故事三:从落后国家打开国际市场。
华为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决定复制“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先进入电信发展较弱的国家,步步为营,层层包围,最后攻占发达国家。
俄罗斯,是华为首先瞄准的目标。
但开拓海外市场并非易事,因为在俄罗斯人眼中,电信是国际巨头的专利,中国制造并不可信,但华为依然决定向俄罗斯发起攻坚。
1997年,俄罗斯陷入经济低谷,国际巨头纷纷从俄罗斯撤离,但华为反其道而行之,做出2个非常关键的决策:
一、派出100多名员工,到俄罗斯开拓市场;
二、与俄罗斯建立合资企业。
终于,在不断的市场拓展中,了解和信任得以建立。
华为从俄罗斯国家电信局获得了第一张订单。虽然只有38美元,却是华为国际贸易的第一单。后来,当俄罗斯经济“回暖”之际,华为赶上了俄罗斯政府新一轮采购计划的头班车。
第二年,华为在俄罗斯市场的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虽然俄罗斯市场前景严峻,但华为始终对俄罗斯加大投入。整整4年,华为没有一单新业务,但华为的务实和踏实,换来了客户的信任,最终盈利。
如今,华为已成为俄罗斯电信市场的领导企业之一,与俄罗斯顶级运营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很多公司在创业初期,总说占有多少市场、赢得多少利润、服务多少客户,却在实际行动中,缺乏华为这样的低调、坚韧和务实。
而华为,无论农村市场的小胜利,还是海外市场的大胜仗,每个阶段的目标都很明确,每一步都志在必得。
最后,和你分享,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过的一段话:
当我们发起进攻的时候,我们发觉这个地方很难攻,久攻不下去,可以把队伍调整到攻得下的地方去。
华为什么哪一年成立的?
华为什么哪一年成立的?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ICT领域,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开放合作,在电信运营商、企业、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为运营商客户、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并致力于实现未来信息社会、构建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2013年,华为首超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爱立信,排名《财富》世界500强第315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刘秀为什么被称为“位面之子”
刘秀为什么被称为“位面之子”
从古至今有着数百位皇帝,其中不乏有一帆风顺成就帝业的皇帝,如朱元璋等皇帝。但为什么唯独刘秀被赋予了这个称号呢?
那是因为他的运气实在是好到逆天了。
汉朝曾施行推恩令,目的就是为了削弱诸侯的势力。
刘秀就是推恩令的间接受害者,他是一位汉室宗亲,但却生活得与普通百姓无异,无非就是不愁吃穿罢了。
届时,王莽建立新朝,但是因其一系列骚操作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社会矛盾激化,于是一帮义士揭竿而起,其中便有刘秀。
刘秀初时势力甚微,便与绿林军合作。
一次大军浩浩汤汤地向刘秀攻来,刘秀不敌,节节败退,最后军队之后败退至昆阳。
最终,王莽大军兵临城下,足足四十万兵力,眼看着就要破城而入了,同阵营的绿林军都打算弃城而逃了。
刘秀挥手拒绝,让他们守好城池,自己则带着十来人去搬救兵。
刘秀离开之际,王莽军队曾对绿林军劝降,但是被拒绝了,正当王莽大军准备攻打城池时,异象发生了。
天上乌云遍布,瞬间下起了倾盆大雨,不光如此,这些雨还是夹杂着陨石的陨石雨。
一时间,敌军被砸得乱了阵脚,更有甚者,害怕地趴在地上不敢动弹。
这时候刘秀赶了回来,带回来了万余人,没办法,时间实在太短了。
但是这也足够了,王莽大军已经溃不成军,纵是人再多也无济于事。在刘秀的指挥下,士兵士气大涨,向着王莽的军队攻击。
两军打的难舍难分,但是刘秀还是占了上分,王莽军队开始慌乱逃走。
最终,在气象的帮助下,刘秀赢得了这场至关重要的战役,这场战役也被称为昆阳之战,流传至今。
刘秀之兄刘演也是和他一起起义的,可以说这份战功是他们共同打下的。
起义军曾拥立过一位皇帝,便是更始帝刘玄。
刘秀刘演两兄弟功高盖世,在民间威名赫赫,势头更是超过了刘玄。
皇帝是见不得将军名声超过自己的,这使刘玄对两兄弟起了歹心。
他先是对刘演下了杀心,专门为了设了一席鸿门宴,刘演因此身死。
刘秀为了自保,只好对于兄长的死不闻不问,表现出毫不关心的样子。
但是刘玄还是不放心,刘秀知道刘玄不会这么轻易放过自己,于是来到刘玄面前主动请罪,细述自己的过错,并且表示自己并没有什么功劳,一切都是绿林军的功劳。
刘玄看到刘秀如此表态,也不好直接杀了他。
于是他便起了“借刀杀人”的念头,此次会面后,刘秀被剥夺了带兵的权力。
同时,他手下的兵力也被刘玄收走,但是刘玄却给他留了一条命,让他去河北待着。
刘秀征战多年,总有仇敌,恰好河北就有着势力是想要刘秀的小命的,刚到河北,刘秀便遭遇了追杀。
谁成想,刘秀意外躲过了追杀,并在河北重新发家,很多义士听闻他的威名也来投奔与他。
刘秀的实力又慢慢壮大,接着还吞并了几个割据势力,最后,刘秀称帝并成功击败了刘玄的军队,一统了天下。
自此,汉朝去而复回,史称东汉。
刘秀一路上虽也有坎坷,但走得也算是一帆风顺,起决定性的便是他的逆天好运。
说来也怪,刘秀参与的战争中,几乎都是胜利的结局。
在河北称帝后,更是过分,无视差距,一路壮大,最后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刘秀,真乃神人也,真不愧是位面之子。
王莽为什么被说是穿越皇帝
王莽为什么被说是穿越皇帝
1.王莽把高句丽改成下句丽,把匈奴单于改成降奴服于。汉朝年年与匈奴打仗,王莽仇视匈奴可以理解。可是,当时的高句丽对大汉没有任何威胁,王莽仇视高句丽的原因就莫名其妙。除了穿越者,无法解释这个问题。
2.王莽重视新科技,当时有人发明飞行器,王莽亲自接见此人,还资助他继续试验。要知道,汉朝时期不像唐宋之时,儒家占据主导地位,这些新科技被当做了奇技淫巧。如果不是穿越者,王莽怎会生出这种想法?
3.王莽将土地国有化,禁止私人买卖。没有土地的夫妻会分得一百亩田地,有土地的人家,如果不足则由朝廷补偿,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得多得土地,土地的所有权归于朝廷。封建制度靠的就是地主,王莽将这些人都得罪了,自己也没啥好处,只能说明他是一位穿越者。
4.王莽废除奴隶制。封建历史数千年,奴隶制度一直盛行,这与统治阶层有关。可是王莽十分痛恨奴隶制度,提出“人的生命是天地间最尊贵的”的口号。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极其不符,也背离了封建皇帝的利益,除了穿越者,没法解释。
5.王莽把重要的资源,比如盐、铁、酒归为国家专有,不准私人买卖。要知道,在封建社会,这些资源都掌握在豪门世家手中。这样的改革,不就是国有垄断吗?与现代极其相似,王莽不是穿越者,说不通。
6.王莽控制物价,不准商人囤货炒作,商人货物低于朝廷的定价可以随意买卖,有点像当今的物价局。供应大于需求时朝廷按本钱买,需求大于供应时朝廷以平价卖出,消除贫富差距,这就是典型的计划经济。
7.王莽推行贷款和征收商业税。经营生意的农商可以向朝廷贷款,但是每年朝廷会收取利润的百分之十。汉朝时期,朝廷的税收主要来自农民,王莽执政后,开始征收商业税。另外,王莽还在长安投资建设200多个廉租房,供贫民居住。
8.王莽推行货币改革,这就是对后世币种影响深远的“宝货制”。王莽发行的货币,被认为是中国钱币铸造的最高峰,不论是铸造工艺还是铭文工艺,以后都很难超越。
纵观历史上的改革,都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相关,就算有超前思想的改革,也不像王莽这样超越两千年。王莽的改革,完全就是七十年代计划经济的翻版。所以,王莽才被怀疑是一位穿越的皇帝。
孔子的孩子是谁
孔子的孩子是谁
孔鲤(前532年—前483年),子姓,孔氏,名鲤,字伯鱼,孔子唯一的儿子。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因其诞时鲁昭公赐孔子一尾鲤鱼而得名。
孔鲤先孔子而亡,孔鲤之妻于夫死后改嫁。孔鲤一生虽无建树,但他尊礼守纪,胸襟豁达,留下了“孔鲤过庭”的典故,“伯鱼”一词也被后世用作对别人儿子的美称。
孔鲤育有一子孔伋。所有正统孔家后代都是孔鲤之子孔伋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