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收视率高的电视剧排行榜
十大收视率高的电视剧排行榜
第十名:98版的《水浒传》,最高收视率78%。
第九名:94版的《我爱我家》,最高收视率85%
第八名:81版的《霍元甲》,最高收视率86.5%
第七名:80版《上海滩》,最高收视率81%
第六名:87版《红楼梦》,最高收视率90%
第五名:83版《射雕英雄传》,最高收视率90%
第四名:92版《新白娘子传奇》,最高收视率91%
第三名:86版《西游记》,最高收视率96%
第二名:90年《渴望》,最高收视率98%
第一名:81版《敌营十八年》,最高收视率99%
李宗盛第一张专辑是什么,什么时候发行的
李宗盛第一张专辑是什么,什么时候发行的
1980年进入乐坛,以“木吉他合唱团”成员身份加入宝丽金,出品《木吉他作品全集》。1982年正式进入唱片界,制作专辑《小雨来的正是时候》。1985年签约于滚石唱片。1986年发行首张个人专辑《生命中的精灵》
许冠杰第一张专辑是什么?什么时候发行的?
许冠杰第一张专辑是什么?什么时候发行的?
1967年担任莲花乐队的主音歌手,同年发行首张专辑《Just A Little》。1970年以个人身份发展。1971年凭借创作的歌曲《铁塔凌云》受到关注。1973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马路小英雄》。1974年发行的粤语专辑《鬼马双星》揭开了香港粤语流行乐坛的序幕
罗大佑为什么被称为现代华语流行歌之父
罗大佑为什么被称为现代华语流行歌之父
第一,我们要说的是罗大佑歌曲讲述的那些社会变迁。
这些社会变迁既有那些大的历史维度,又有一些小的普通人生活的维度。
从大的历史维度讲社会变迁方面,提到罗大佑,我觉得要先从第2张专辑的《亚西呀的孤儿》这首歌说起。
但是这首歌又不太好说,更不知道该如何展开来说。懂的人自然都懂,我就不多说了。
但是说到这首歌儿,我们又不得不从同名原小说《亚细亚的孤儿》说起。这本小说在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曾经发行过,当年在大陆也引发了很多讨论。
我们还可以看看廖信忠所写的《我们台湾这些年》,具体了解台湾历史上两个群体的“互相冲突、融合、互相理解、一起努力的过程。”
总而言之,我们也要多听听台湾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而罗大佑的这首歌曲就代表了80年代台湾人的一些真实想法。
除了这首,罗大佑还给余光中的著名诗歌《乡愁》添了一些歌词,变成了《乡愁四韵》,然后谱了曲,旋律余韵流长,完美表达出歌词里的那种乡愁,也表达出了流落在台湾岛上的人,思念家乡,渴望回归的心情。
《亚细亚的孤儿》和《乡愁四韵》可以联系起来听。
2015年1月2日,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专题音乐会。著名歌唱家廖昌永演唱了这首歌曲。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和亚西呀的孤儿类似的,《东方之珠》,前面一首歌说的是台湾;这首歌说的是香港。
想当初1997年回归,有2首歌曲曾经唱遍大街小巷。一个是内地的《公元1997年》,另外一首就是罗大佑的《东方之珠》。
如今我们提到香港,就会说起这首歌曲。
如今《东方之珠》早已经成为香港的代名词了。时光沧桑,这首写于1991年的歌曲,唱尽了香港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曾经远东第一大都市的历史进程。
《东方之珠》收录于当年罗大佑的专辑《皇后大道东》。这个专辑的同名歌曲,有2个版本,一个是台湾版,罗大佑作词;一个是香港版,林夕作词。
整首专辑的制作背景,大家也都知道,90年代初期,数百万香港市民对于未来前途的观望气氛,处于某种情绪的十字路口。《皇后大道东》显然带有某种无法轻易说清楚的情绪。
然后小的生活的变迁,《鹿港小镇》可以做一个代表。我觉得这首歌的歌词写得特别好。兹抄录一段
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 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爹娘我家就住在妈祖庙的后面 卖着香火的那家小杂货店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 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爱人想当年我离家时她一十八 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卷长发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渔村 妈祖庙里烧香的人们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黄昏 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在梦里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镇 庙里膜拜的人们依然虔诚岁月掩不住爹娘纯朴的笑容 梦中的姑娘依然长发盈空再度我唱起这首歌 我的歌中和有风雨声归不到的家园鹿港的小镇 当年离家的年轻人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砌上了水泥墙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门上的一块斑驳的木板刻着这么几句话子子孙孙永保佑世世代代传香火
这段文字,相信很多大陆的农村孩子看了也很有感触,这是描述一种面对城市和乡村巨大变迁之后的茫然。恐怕对于很多离家去大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更有触动。
这段文字并不是在批评城市,而是描述那种心灵上的迷茫。台湾早在6、70年代就开始经历这种巨大的变迁,我们要在90年代以后才会体会出这样的感受。但这种感觉应该是相通的。
当然,不管是迷茫也好,迷失也罢,生活的浪潮总是推动着人群,不由自主地往前走,大多数的人无非是被推波逐流,就这样走下去,或许有那么一刻他们会内心惶恐,但是眼前的生活不由他们多想。或许只能在多年以后,才会体会出别样的感慨。
和《鹿港小镇》类似的,还有一首《火车》,讲述的是火车给乡村带来的变化,也挺有意思。旋律非常好玩。
第二,我们要说的是罗大佑歌曲所述说的那种时光变迁,以及时光变迁中的我们。
这种时光变迁,从第一张专辑的《童年》和《光阴的故事》就已经奠定了基调。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深深地叫着夏天”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
相信这些歌词早已深入人心,成为我们感慨时光变迁的诗句。时光的变换,人世的沧桑,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历程,也是我们生命永恒的主题。从古到今,有太多太多关于时光流逝的诗篇。
《童年》和《光阴的故事》是那种淡淡的愁,淡淡的哀伤。
说到这种时光变换,人事变迁,世事早已沧海桑田入梦感慨最深的,应该属于《滚滚红尘》。这首歌是三毛编剧的同名电影主题曲,电影和歌曲都曾获得当年金马奖多项大奖。是罗大佑最经典的电影原创歌曲之一。
这首歌,真是唱尽了人世间那种悲欢离合的感慨。
人这一辈子啊,这么几十年,来来去去,奔波流离,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谁能说得清?罗大佑的词真的是诗一般的美丽语句啊,谁还能写得出?
罗大佑写词的本领真的是超然卓绝,在所有华语音乐人之中独树一帜。
罗大佑写起情歌来,也都充满了文化气息,不像其它那些烂大街的口水情歌,有的虽然旋律也挺好,但是歌词一点内涵都没有。
从罗大佑的3首恋情系列,我们就可以体会出这种属于文化人的自信和从容,罗大佑写起爱情,真的是让人叹服。
最后,让我们用《明天会更好》收尾。如果一定要我选择一首歌曲作为罗大佑所有经典曲目的第一名,那一定是这个了。
这首歌曲创作于1986年,当年是世界和平年。迈克尔杰克逊创作了《We Are The World》,唱遍世界;罗大佑的这首歌曲,比起迈克尔的作品也不遑多让。
我最喜欢的版本,是香港电影《英雄本色》之中儿童合唱团的童声大合唱。
在电影中,豪哥因为无法得到弟弟的原谅,决定离开香港。离开之前他找到弟弟的女朋友,告诉她自己将要离去的消息。
她问他还回不回来,豪哥苦涩地笑了一下,转身离去,背影隐没在幕布之中,旁边小朋友们的合唱依然在持续。
小朋友们唱着“明天会更好”,对比的是豪哥此刻的心情。我觉得电影的这一幕简直是绝了......
明天会不会更好?
罗大佑的歌曲唱出的是人们对世界未来的期许,也是我们对明天更好生活的希冀。
一代神曲啊,此后还有谁人能写出?
罗大佑。
罗大佑第一张专辑是什么?什么时候发行的?
罗大佑第一张专辑是什么?什么时候发行的?
1982 ,第一张个人专辑《之乎者也》发行
- 鹿港小镇
- 恋曲1980
- 童年
- 错误
- 摇篮曲
- 之乎者也
- 乡愁四韵
- 将进酒
- 光阴的故事
- 蒲公英
红楼梦四大名著之一,到底讲了些什么
红楼梦四大名著之一,到底讲了些什么
林黛玉因丧母,被外祖母贾母接到贾府,见到贾宝玉及众姊妹,宝黛二人一见面就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久,宝玉的表姐宝钗也在贾府住下。宝玉的姐姐元春被封为妃,皇帝恩准她探家,于是贾府修建大观园。后元春怕大观园空闲,令宝玉与众姐妹入园居住。
宝玉与黛玉感情加深,落花时节,黛玉葬花。后大观园成立诗社,黛玉的错误被宝钗察觉,宝钗原谅了她,两人关系转好。宝钗被家事缠绕,宝玉被父亲要求上学,迎春出嫁,大观园冷清起来后黛玉思想终身之事无人可求,染重病.不久,宝玉糊涂,元春死去。贾母做主,让宝玉娶宝钗,黛玉孤苦而死。最后,贾家势败,宝玉出家。
扩展资料: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写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清乾隆时代,内容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封建官僚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特别是贾家的衰落过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说明了封建王朝必将衰落的历史命运。
《红楼梦》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就是“它像生活和自然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它把生活写得逼真而有味道。《红楼梦》里面大事件和大波澜都描写得非常出色,故事在进行,人物性格在显现,洋溢着生活的兴味,揭露了生活的秘密。它的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继承发展了前代优秀小说的传统。《红楼梦》的突出成就之一是它“放射着强烈的诗和理想的光辉”。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在以往传统小说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重大的突破。它改变了以往如《水浒传》《西游记》等一类长篇小说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构,使众多的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和时间,并且使情节的推移也具有整体性,表现出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
如何评价鲁迅笔下孔乙己这个人物
如何评价鲁迅笔下孔乙己这个人物
环境造就人,孔乙己生活在新旧社会的过渡时期,其性格就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孔乙己善良朴实,另一方面他迂腐顽固,真是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孔乙己这样性格的人物,毫无疑问是一个悲剧形象。
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如何评价鲁迅笔下阿q这个任务
如何评价鲁迅笔下阿q这个任务
鲁迅在《阿Q正传》中这样写到:我又不知道阿Q的名字是怎么写的。他活着的时候,人都叫他阿Quei,死了以后,便没有一个人再叫阿Quei了,那里还会有“著之竹帛”的事。若论“著之竹帛”,这篇文章要算第一次,所以先遇着了这第一个难关。我曾经仔细想:阿Quei,阿桂还是阿贵呢?倘使他号叫月亭,或者在八月间做过生日,那一定是阿桂了。而他既没有号——也许有号,只是没有人知道他,——又未尝散过生日征文的帖子:写作阿桂,是武断的。又倘若他有一位老兄或令弟叫阿富,那一定是阿贵了;而他又只是一个人:写作阿贵,也没有佐证的。其余音Quei的偏僻字样,更加凑不上了。先前,我也曾问过赵太爷的儿子茂才先生,谁料博雅如此公,竟也茫然,但据结论说,是因为陈独秀办了《新青年》提倡洋字,所以国粹沦亡,无可查考了。我的最后的手段,只有托一个同乡去查阿Q犯事的案卷,八个月之后才有回信,说案卷里并无与阿Quei的声音相近的人。我虽不知道是真没有,还是没有查,然而也再没有别的方法了。生怕注音字母还未通行,只好用了“洋字”,照英国流行的拼法写他为阿Quei,略作阿Q。这近于盲从《新青年》,自己也很抱歉,但茂才公尚且不知,我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所以称呼为“阿Quei”比较合适阿Q“精神胜利法”作为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主要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烙上了民族耻辱的极深印记。在帝国主义扩张浪潮不断冲击下,封建统治阶级日趋没落,现实环境使他产生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理,“精神胜利法”正是这种病态心理的表现。与此同时,农民本身的阶级弱点,小生产者在私有制社会里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经济地位,也是其中的根源之一。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物质决定着精神。阿Q面临着一切生存的困境:无田地,无房屋,无女人等。虽然他作过一些努力,包括投机革命,但每一次都以失败而告终,物质上的绝望,必然要用精神来安慰。阿Q成了整个民族精神病态的典型。
阿里巴巴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阿里巴巴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集团)是以曾担任英语教师的马云为首的18人于1999年在浙江省杭州市创立的公司。
阿里巴巴集团经营多项业务,另外也从关联公司的业务和服务中取得经营商业生态系统上的支援。业务和关联公司的业务包括:淘宝网、天猫、聚划算、全球速卖通、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1688、阿里妈妈、阿里云、蚂蚁金服、菜鸟网络等。
腾讯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腾讯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由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陈一丹、曾李青五位创始人共同创立。
腾讯多元化的服务包括:社交和通信服务QQ及微信/WeChat、社交网络平台QQ空间、腾讯游戏旗下QQ游戏平台、门户网站腾讯网、腾讯新闻客户端和网络视频服务腾讯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