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渐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渐强不息。”
真正强者,不是至强者,而是变强者,至强者也许会变弱,而变强者进无止境。永远向上,永远渐强不息。
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未可知也”。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前行,不断提升。如果你是一个实力较弱的人,不要灰心,若你渐强不息,不言弃,必将有所建树;若你已经成为强者,不能自鸣得意,清醒地看待问题,维持渐强不息的平常心,成为强者之本色。
“渐强不息,乃幸运之母”,人必定要经历变强的过程。渐强不息,即使会有很多艰难险阻,也终究只是变强的磨刀石。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渐强不息,这样一种伟大的品质,那么他就算会被打败,也绝对不会被打倒。华为成立之初仅仅数人,为了宣传,吸引投资,任正非遭了多少白眼,无数次失败,无数次想放弃,可又无数次坚持,无数次刀刃向内,寻找身上的不足和弱点。他们,不自卑,不叹息,不停滞,即使现在遭遇无理打压,也绝不屈服,反而越挫越勇,越压越强,这便是渐强不息的最好写照。
一个人的渐强不息是品格,一群人的渐强不息是民族的崛起。
我们的国土曾被列强肆意瓜分,我们的人民曾被侵略者们疯狂杀戮,我们的民族尊严曾被敌人狠狠地踩在脚下……但华夏儿女不曾放弃,在渐强不息的精神鼓舞下,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奋起反抗,终于,被鲜血染得越发红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东方雄狮渐次醒来,中华民族也是渐强不息,渐次强大。
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创立《新青年》,不就是希望天下的青年能够真正地觉醒,以渐强不息点染中国,为时代带来曙光。在那个积贫积弱的中国,不少人自问:中国还有救吗?中国当然有救,中国人自古以来便是渐强不息的一群人,中华民族本就是渐强不息的民族,中国人民终会站起来。
方志敏说: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血液里流淌着坚韧的品格,渐强不息铸成我们的精神大厦,我们会,渐强,拼搏,成功。
新时代的到来,作为我辈青年,必须贯彻渐强不息的宝贵精神,唤醒自己,唤醒他人,“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渐强不息,方可知也。
若而非若,我必自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鳖,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蚓为何物?细小如手指,无骨羸弱。蟹为何物?大如手掌,外壳坚硬。谁弱谁强,清晰可见,但结果却出人意料。荀子将其归纳为用心不同的缘故。这也正如毛泽东所言“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许我们生而为蚯蚓,但仍要志于成为强者,以自强之态负重前行,变弱为强。
试看,北京大学的保安张俊成,初中毕业,在学识上,他属于弱者。但一次接待外国游客的经历,让他下定决心走出北大保安舒适圈,他要学习英语,他要考上北大!刻苦自学,他“见过了每一个时间点的北大”,终于,北大乃至全社会都看见了他这个“扫地僧”。
张俊成何以由弱变强,持之以恒地学习也。学习使他的命运发生了质变,张俊成从一个学识上的弱者,变成了一个满腹经纶的强者,这一切都是来源于他自己心中那团不灭的火,为自己,为北大,为中国争一口气。弱者的身份,他深知,却从不自怨自艾,而是奋力拼搏改变,小小蚯蚓也可立于天地。而在张俊成成为一个个某一阶段的强者之后,他没有被所谓的成功、名声所累,他选择回到家乡,为更多和他一样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平台,他让更多的始弱者成最终强者。
强一人者,可贵;强一群人者,可敬;强一国人者,伟大。
身为“弱者”则心怀梦想,自立自强;成为“强者”则不骄不躁,继续向前。这才是我们中国青年,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拥有的姿态。
也许,有人一出生便与罗马相隔十万八千里,认为自己在财富、地位、家世、学识上都是弱者,就自暴自弃,不思进取,自甘沉沦,徒羡那些生来就强者。但,强者和弱者,究竟是谁来定义?是根据什么定义?许渊冲先生今年100周岁,在年龄上和青年壮年相比,他是弱者。但他就因此否定了自己还能创造出价值吗?他依然致力于翻译事业,致力于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之美,在能力和成就,在精神和涵养上,他是毫无疑问的强者。
强弱不是一个贴上了就拿不下的标签,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概念。如果你自认为在外在物质上是弱者,请不要就此放弃,心怀一股闯劲儿,一份自信,你就已经是心灵上的强者了。如果你能够不懈地为之奋斗,终有一天会成为真正的强者。
如今的中国面临着许多卡脖子的问题,在一些领域,我们初来乍到,被所谓的强者排斥,但我们弱而非弱,我们怀着必胜的强者之心,走在通往强大的路上,摆脱冷气,坐住冷板凳,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都是在“诱我以至于强”。新时代青年当有如此觉悟,引领更好更强大的中国。
弱而非弱,强未必强,但怀揣自强之心,总能看见骄阳在熠熠生光!
以青年之理想,绘中国梦之愿景
汉代扬雄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莫而后发,发必中矣。”扬雄以射箭为例,认为实现理想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加强修养;端正思想;为理想确立目标,且保持目标的正确性;付诸实践。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有理想且具备辨别理想目标正确性的能力。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青年人,总书记特别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当代青年追求理想的同时要加强修养,端正思想。中华文化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有幸生活在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时代。青年一代应怀揣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我们不会忘记中国历史上遭受的屈辱,相反,我们会更加刻骨铭心。我们深知当时的部分中国人缺少理想。他们是麻木的。但是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胡适等人,他们是当时有着坚定理想的人,他们不怕挑战,他们坚定自己的理想,他们不忘从民族文化中寻求理想,他们用中华文化来端正思想。
当代青年追求理想的同时要为理想确立目标,且要保持目标的正确性。陈独秀创立《新青年》,他想通过文字来改变当时麻木的中国人;当鲁迅先生看见有无数的中国人吃“人血馒头”时,他就写出《狂人日记》来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当时,他们并没有为此对中国民众失望,相反,他们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更加握紧手中的笔,他们以笔为枪,同反动派做斗争。
当代青年追求理想的同时要付诸实践。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集结了许多有共同理想的有志青年来共同实践。虽然结果是失败的,但他们为了理想去付诸实践,顽强奋斗的行为激励着无数后来人。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有理想,有担当,理想之花终会在我们手中绽放。纵观历史长河,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他们都是勇敢追求理想的人,我们要学习他们为理想牺牲一切的精神。而我们生活在更好的时代,更要坚定正确的理想目标,用理想规划自己,开出属于自己的理想之花。
实现理想,砥砺前行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与豪情壮志。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实现理想、要加强修养,端正思想。修养是个人魅力的基础,其他一切吸引人的长处均来源于此。古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列在首位,说明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成就事业的前提,也只有加强了自身的修养,才会受到他人的爱戴。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打好地基,提升个人的修养,端正自己的思想,才能够实现理想。
实现理想不仅需要加强修养,端正思想,还要善于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不能辨别真伪,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人生因思考而不再空虚,生命因思考而不再单调,世界因思考而不再单一。人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处境,才能够明白自己的需要,才能够清楚自己该怎么做。思考能让人类更聪慧,能为实现自身理想出一份力。
当然,实现理想还需要付诸行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行动胜于言语。要想攀登到顶峰,欣赏雄伟磅礴的景象,就必须历经艰难险阻;要想达到理想的目标,必须经过长途跋涉。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军事,以为天下没人能抵得过他。然而实际上他只会空谈其父所传的兵法,并不能指挥作战。公元前260年,赵括代替老将廉颇出战秦国,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赵括战死,40多万赵兵被坑杀。当空有理论却不加以行动实践时,我们便如同无头苍蝇失去了前进的方向。理论与实践,就像古代的文臣武将,只有他们齐心协力,才能换取国家的安宁与和谐。
青年当立鸿鹄之志,做时代的奋斗者。有信念、有理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青年人要积极努力实现理想,砥砺前行,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当代青年理想采访手记
记者:观众朋友们,我是记者小孙。在当下,中国青年开始肩负起国家的责任和义务,他们是如何看待理想的作用的呢?今天,我们随机采访几位中学生,了解一下当代青年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见大街上有高中生走过,连忙走过去问)这位同学,你好,请问你是如何认识理想的?
高中生李华:理想对我的成长有指导意义,因为没有理想就如同大海中失去方向的小船,漂泊不定。我认为只有加强自我修养,铸就高尚的品德,才能抵达理想的彼岸。平时,多在个人基本修养上下功夫,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才能不断给理想加油。
记者:感谢你的参与。(转向李华的朋友张明)你是如何看待理想的呢?高中生张明:我感觉只修身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还要不断矫思。因为方向错了,再努力都是白费。要时刻铭记脚下的路和远方的山,当“路”出现了问题,走错了,要及时调整过来,否则很可能就南辕北辙。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自欺欺人,不正视自己的问题,不能恰当处理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那么,一切都将成为我们前进的阻力。
记者:(转向刚巧经过这里的一位女生)请问你如何看待理想?
大学生朱丽:我是朱丽,现在读大一。我认为当代青年要把远大理想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因此我们一定要以“义”字为先。理想是为人生导航的灯塔,在“义”的指导下,当代青年会更好地实现理想的目标。试想,缺少了目的,怎么会有动力?没有了“义”的靶子,怎么会有前进的方向?孟子一生多的“行天下之大道”,终流芳百世。我们上几要把目标树好,重视“义”的作用,努力前行。
记者:分析得很有道理,感谢你的参与。(看到快递员王刚,立刻向他提问)你好,请你也谈下如何实现当下的来理想,好吗?
快递员王刚:要有行动,否则都是为空想。我现在是一名快递员,也是我们转新时代中国所需要的热血青年。有人认为快递员会遭到别人的白眼,被人看不起,很丢脸,但这份职业同样给当下的中国注入了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我为此感到十分自豪。无奋斗,不青春!这些年我不仅获得了价值上的认同,也获得了物质上的收获,我要继续为价值的提升努力。再远大的梦想都要去践行才可以,否则一切都没有意义。我会继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
记者:感谢以上人员的参与。(面向观众)通过这几个当代青年的看法,不难得出,理想不仅要修身、矫思,还要注重“义”的作用,更关键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当代青年被时代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担当,我们只有恰当处理以上几种关系,才能成功采撷理想之花。
实现理想,做有为青年
汉代扬雄用射箭来喻指理想,并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莫而后发,发必中矣。”可见,理想的实现需要在修身、矫思、立义、行动等方面做好。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正行走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当然要知道怎么实现理想并力争实现理想,做有为青年。加强自身修养,为实现人生理想奠定基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人的话语启迪我们加强自身修养,唯有如此才能明志,才能致远。不管是明志还是致远,其目标都指向我们的理想,能帮助我们成就一番事业。纵观古今,实现理想的英雄人物大多重视自身修养。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荀子强调:“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他们无一例外都认识到了自身修养的重要性,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提出自己的学说或成就自己的事业奠定了基础。我们当代青年应当以先贤为榜样,重视自身修养,加强自身修养,从而为实现人生理想奠定基础。锁定目标,端正思想,为实现人生理想添砖加瓦。一般看来,思想方向好像与人生理想的实现关系不大,实际上,思想往往指导着人的行动。错误的思想会把人引向歧途,只有正确的积极上进的思想才能助力人生理想的实现。一旦在思想上出现问题,我们应及时修正,使其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行。思想方向要正确,还与目标有关,目标会牵引思想行为乃至行动方向。可见,锁定目标至关重要。时刻盯着目标,思想自然会跟上。我们当代青年要锁定目标,端下正思想,为理想的实现助力。
积极行动,强化落实,实现人生理想。有理想固然值得赞许,但是我们当代青年不能让理想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让其变成现实。理想要变成现实,离不开修养,离不开目标,离不开思想,更离不开行动,行动决定最终的结局。正如约翰·费希特所说:“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行动自有其价值,因为它促使理想变为了现实。现实生活中,很多青年在思想上是巨人,在行动上却是矮子,最终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
当代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身为当代青年,我们要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创造条件,做有为青年,成就一番事业。这样,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加强自身修养,实现人生理想
青年人正处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青春之所以美好,是因为青春与理想同行。古人认为,要实现人生理想,就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尽管影响理想实现的因素很多,但我们当代青年要实现理想,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
或许,有人会说,自身修养与实现理想的关系不大,何必强调加强自身修养呢?表面上看,自身修养与实现理想没有很直接的联系,毕竟能够实现人生理想的人都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实际上,从大多数人的角度来看,很多人没有实现理想都是因为在自身修养方面存在缺陷。个人品质关系着人生理想的走向,好的品质促进理想的实现,不良的品质阻碍着理想的实现。因此,我们当代青年要特别注重加强自身修养,为实现人生理想夯实基础。
我们当代青年需要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秀的品质。每个人都有其个性,都有其品德修养,这是人的本性。但是我们的先贤对人的本性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而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强调人要通过后天的学习使自己朝着善的方向发展。或许,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所以我们离人生理想的路越来越近。但也不可否认,有一部分青年人因为品质的欠缺,最终与人生理想失之交臂。庞涓就是因为自身品质而断送理想的典型代表。庞涓和孙膑原本是师兄弟,庞涓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惜设计陷害孙膑,使得孙膑的膝盖骨被挖掉。如果庞消为人实在一些,正视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和孙膑相互成就,共同到达理想的彼岸,也就不会落得马陵自刎的结局。可见,优秀的品质是多么重要,甚至可以说优秀的品质与人生理想共存亡。
我们当代青年需要加强自身修养,练就良好的身体素质。提到加强自身修养,我们很容易想到提升个人道德品质上,其实,自身修养中还有身体素质这一方面经常被忽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的身体素质应该更好才对,事实却并不是如此。很多青年人有人生理想,但身体却不能支撑他的理想。清华大学就有“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体育精神。工作需要良好的体魄,同样,实现人生理想更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所以,我们当代青年要注意练就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实现人生理想创造最基本的条件。
追求理想的路途中,我们强调加强自身修养的基础性作用,但并不意味着要否定和忽视其他方面。我们要把加强自身修养同端正思想、确定目标、付诸行动统一起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实现人生理想。
提升思想修养,胸怀伟大梦想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们诵读着《弟子规》长大,一句句铿锵有力的“圣人训”如思想的明灯,指引着我们随时注重身心修养,不断弘扬正气,做一个胸怀梦想的人。从懵懂无知到明辨是非,我们渐渐成长起来,懂得了“礼”,明白了“让”。孔融让梨,让出了手足之间的深厚情谊,这个故事早已伴随着快乐的童年深深根植在我们的记忆之中。我们不但会礼让家中的兄弟姐妹,还会礼让周围的朋友同学,以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从孔融让梨的故事中,我们开始努力提升个人修养,让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充满友爱,让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和谐发展,让世界看到我们有着“礼仪之邦”的深厚修养。我们懂得了“礼让”,提升了修养,自然可以融入社会中,从而为自己的理想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为实现理想夯实基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从不强求别人做连自己都不喜欢做的事。鱼儿喜欢在水中游,猴子乐意在树上爬,如果缘木求鱼,就会适得其反。春秋战国时期,各路精英人士纷纷亮相历史舞台,开创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让我们看到了“思想大碰撞”的空前活跃景象。于是,广开言路,博采众长,包容大度,兼收并蓄,成为历代王朝兴盛发展的风向标。而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立足现实,向前发展的思想指南针。我们绝不故步自封,总是勇于开拓创新,但我们从不强加于人,这就是伟大的修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以来,仁人志士努力读书,但他们不只求知做学问,更注重提升自我修养,精通文韬武略,弘扬正义之气,报效家国社稷,将个人修养提升到“兼济天下”的境界,将家与国完美地融合为一体,这就是读书人最高深的自我修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计个人名利荣辱,只求造福天下苍生,这是一代代中国读书人的人生追求。商汤曾牢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有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创新让时代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青年,我们深知:此时此刻,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梦想。
逐梦路上,如何才能快马加鞭?汉代扬雄曾有过一个形象的譬喻,他以射箭为喻:“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莫而后发,发必中矣。”修养身心,弘扬正气,是实现理想的两大基石,它们会让我们在追梦的路上如虎添翼。
同学们,让我们做一个富有修养,满身正气的追梦人吧。
弘扬浩然正气,勇于追求理想
世界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认为:义“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着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可见,理想对于人的生活来说有多么重要。
理想因人而异。有的人的理想是“学而优则仕”,这样的理想也许会让他们尽享荣华富贵,但也很有可能仅仅是黄粱一梦,最终烟消云散;有的人的理想是“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种理想会面临各种困难与挑战,却让人全身充满力量,斗志昂扬,敢于冲破重重险阻,畅享拼搏的欢乐。两种理想相比,高下立判。因此,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坚定地宣称:“能够献身于自己祖国的事业,为实现理想而斗争,这是最光荣不过的事情了。”
拥有了美好的理想,又该如何去实现呢?汉代扬雄曾以射箭为喻来说明实现理想的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莫而后发,发必中矣。”他强调“修身”“矫思”“立义”是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而培养浩然正气为重中之重。
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孟子一次次地宣扬自己的思想主张,即便无人赏识,不被当权者重视,但他一如既往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身体力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浩然之气”成为历代仁人志士追求的“大丈夫”精神。
孟子之后,浩然正气贯串天地之间,让一位位英雄人物彪炳史册,让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直贯长虹。文天祥面对敌人的死亡威胁,大声吟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正气歌一首”:“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而今,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如朝阳般蓬勃而起,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唯有培养出浑身的浩然正气,才能在追梦路上勇往直前,所向披靡。
理想是星星之火,可以燃起一片燎原之势。理想的力量是无穷的,拥有浩然正气的人是英勇无畏的。纵观古今,那些满身正气,为理想而战的人都会恩泽天下,造福大众。
修身而立义,先行而志成
青年时光匆匆易逝,一去难留;青年理想炽热无比,高悬心头。如果说青春是对未来毫无顾忌地狂想,那么理想则是指引青年前行的启明星,熠熠生辉。在漫漫逐梦路上,我们又该如何面对一路上的波涛汹涌呢?
正如汉代名将扬雄所言,以修身立德为己任,将道义作为心中永恒的目标,脚踏实地坚定向前,修身而立义,先行而志成,方可实现鸿鹄之志。
恒言警世,升华的思想引起的是理想的共鸣。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唯有一颗平静而坚韧的心,才能在嘈杂的社会汪洋中立足,抵达自我完善的彼岸。战国有庄子愿曳尾于涂中,不愿居于庙堂之高,他渴望平静的生活;东晋有陶渊明,面对官场失意,钟情于种豆南山下的田园生活,他渴望桃花源的盛世美景;宋有方山子,即使环堵萧然,也追求偏安一隅,即使家有万亩良田,也执意不取。他们淡泊名利,将思想升华,将修身立德为命,终与信仰达成共识,达到众人无法企及之高度,实现人生理想。
载一抱素,道义的追求彰显的是理想的方向。“有航道的人,再渺小也不会迷茫。”方向是比速度更重要的追求,人生路上岔路条条,即使成功的定义有千万种,但“义”才应该是最终追求的目标。在小我与大我之间,坚定不移地以国为先,热血献于沃土,这即是义;在道德与诱惑面前,摒弃杂念坚持正义,为了心之所善,“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也是义;在真理与权威面前,敢于挑战,敢于质疑,不惧外界压力,仍然追求真理的存在,这仍是义。追求理想自然是旅程漫漫,可在追求的过程中,也要记得不要忘记了出发时的方向,不要忽略了心中永远的标尺——义。
功不唐捐,坚实的行动夯实的是理想的基石。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克雷洛夫如是说。如果凡事缺少了去做的勇气,那再有智慧和力量也是枉然。追逐理想的过程就像是在迷雾中行走,远远望去,只是迷蒙一片,辨不出方向。可是,当你鼓起勇气,放下担忧和疑虑,勇敢地一步步向前走去时,你会发现,每走一步之后,你就能把下一步看得更清楚。所以我们一定要大胆地往前走,不要只是站在远处观望。“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我们都要学会寻找属于自己的勇气,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那么一切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奉献给现在,脚下的路已然展开,正指向下一场山海。追求理想不仅仅是我们青春岁月中的插曲,它更是我们青春旅途中不可或缺的希望和张扬,终有一天,我们会看到在努力之下,无数不可攀爬之山相继倾覆,无数不可逾越之海于涸成田,我们拥有升华的思想、不屈的灵魂、实干的勇气,以此,通往理想的彼岸。
我们青年,头顶是辽阔星河,脚下是崎岖山路,前方是春暖花开,我们为了理想无所畏惧,因为我们懂得:修身而立义,先行而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