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虾成本降一半,养殖搬进厂房里

昌邑市打造凡纳滨对虾完整产业链条,研发新品种

种虾成本降一半,养殖搬进厂房里
“凡纳滨对虾‘土苗’卖得贱,品质还保证不了。还是新品种虾苗好,价格虽贵上数倍,依然供不应求。”8月12日,昌邑市昱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卢立功向记者说起了他的凡纳滨对虾“育苗经”。
凡纳滨对虾又名南美白对虾,是从国外引进的对虾品种,在国内养殖数量最多。而卢立功所提的“土苗”,是指没有经过选育的2、3代对虾虾苗。前些年,卢立功的公司3元就能采购1万尾凡纳滨对虾的幼体,但经过一番培育后,也只能卖出30元/1万尾的价格。
这些年,昌邑市下营镇不少凡纳滨对虾的养殖户纷纷弃养或改养斑节对虾等其他品类。“养不出虾的主要原因是苗不好,由于国外种虾价格贵,不少养殖户采用‘土苗’养殖,品质不高,导致虾田减产。”下营镇科技人才副镇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代平告诉记者。
目前,包括山东在内的北方地区,对虾养殖主要分为大洼子虾(盐田养殖)、土塘精养以及工厂化养殖三种模式。不论哪种模式,都需要适应性强的虾苗,而虾苗优劣的关键则在于种虾。以凡纳滨对虾为例,国内凡纳滨对虾的种虾需求量约为100万对,国产优质种虾占有率大约只有20%,相当一部分种虾靠进口。
如今,在下营镇,当地培育的高品质国产凡纳滨对虾种虾正在改变这一格局。代平还有一个身份是邦普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经理。作为昌邑市引进的一家国家级水产遗传育种中心,邦普种业也是今年潍坊市开展“双百行动”推动校企深化合作精选的重点企业,依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科研团队,开展凡纳滨对虾种虾新品种研发,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对虾良种选育平台。
种虾培育听上去简单,研发过程却十分复杂,要经过引种、保种、配种、家系构建、种苗扩繁和种虾养殖等环节。“企业拥有全国最大、遗传多样性最高的凡纳滨对虾活体种质资源库,攻克了多性状选育、标准化无特定病原种虾扩繁等多项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代平说,他们研发的国产种虾相较进口种虾,成本可降低一半,虾苗生长速度能提高15%,30万对种虾年可生产2400亿尾虾苗。
如今,卢立功也不再培育“土苗”,而是与邦普种业股东之一的广东海大集团合作,借助先进的育苗技术和理念,进行国产优质凡纳滨对虾的工厂化育苗。
去年,下营镇引进了总投资30亿元的海大集团北方现代生态养殖示范园项目。该项目建设对虾研发繁育中心,对凡纳滨对虾虾苗进行培育、扩繁、养殖、推广。海大集团出技术、人才,昱海水产养殖公司出育苗车间。“往年一到6月中旬,企业就闲了下来。去年3月份合作开始,16个育苗车间全年无休,一直处在育苗生产中,虾苗供不应求。”卢立功说。
“包括昱海水产养殖公司在内,全部投产后年产100亿尾优质虾苗。我们一年就用两三亿尾虾苗,其余都对外出售,销售半径能到江苏,昔日的‘南苗北养’变为‘北苗南养’。”负责投资运营该项目的海大集团昌邑海景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修贵说。目前,昱海水产养殖公司生产销售的虾苗售价在280元-300元/1万尾之间,远比“土苗”售价高。
凡纳滨对虾最佳养殖环境是28℃,而养殖户多数是露天养殖,需要在5月份投苗,养到10月份上市,一年只能养殖一季。8月底,海大集团北方现代生态养殖示范园的48栋养殖车间将分批投产,到10月份将全部投产,成为国内单体最大的对虾养殖园区。“工厂化养殖就是打时间差,从每年的9月到次年的5月是最佳生产周期。我们今年养殖的对虾将在12月底前上市销售。预估年产凡纳滨对虾400万斤。”胡修贵说,工厂化养殖不再靠天吃饭,企业有严格的水质监测,生产过程全程可控。
“不论是工厂化养殖,还是土塘精养,都离不开优质的种虾、虾苗。包括我们和邦普种业在内,培育出好的种虾、虾苗,加上虾苗的运输距离近了,都能带动山东周边养殖户进行凡纳滨对虾养殖的热情。”胡修贵说。
目前,昌邑市不仅引入了国内一流的育种企业,还落户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工厂化养殖示范园,打出了一套“育种+养殖”相结合的组合拳。“我市形成了以邦普种业国家级水产遗传育种中心为源头,以海大虾苗繁育中心等虾苗繁育企业为纽带,以海大集团北方现代生态养殖示范园为终端的凡纳滨对虾‘政学产研深度融合、育繁推一体化’完整产业链条,相关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50亿元。”昌邑市政府党组副书记,昌邑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明杰说。

清歌 发布于  2022-1-17 16:00 

养殖大闸蟹有哪些成本?养殖大闸蟹利润如何?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螃蟹在我们的餐桌上也非常常见。现在人们对螃蟹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螃蟹的养殖面积自然也在不断扩大,养殖的人也在变多。如果进行大闸蟹的养殖,养殖大闸蟹有哪些成本?养殖大闸蟹利润如何呢?下面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养殖大闸蟹有哪些成本?
1. 蟹塘的租金
如果蟹农刚开始养殖还没有自己的池塘,一般需要租赁池塘进行养殖。当然一般情况下租的面积越大,租金越多,一般一亩地在1000元左右。
2. 蟹苗的成本
一般来说,一般一亩池塘约放养600只大闸蟹左右,蟹苗价格大约在8毛一只左右,因此蟹苗投入的成本大约控制在500元左右的。
3. 饲料的成本
大闸蟹养殖过程中水草是不可缺少的。水草既能够作为河蟹的饵料,又能够为河蟹提供遮阴的地方。所以要在池塘中种植适量的水草,其投入大约在400元左右;然后还要在池塘中养殖适量的螺蛳作为螃蟹的天然饵料,需要800元左右,所以总共需要1200元。
4. 其余费用
在养殖螃蟹时,要做好螃蟹的疾病防治工作,因此便需要用到药物,然后再加上电费等杂费。当然还需要购买增氧机等机械,这些先不谈。如果总结以上的费用,养殖一亩螃蟹所需要的总成本起码在4000元以上。
养殖大闸蟹利润如何?
大闸蟹的利润回报可以按照几个规格来算,有二十斤一亩的、六十斤一亩的和一百一十斤一亩的,它们的平均售价会有一定的差距,一般20斤一亩的会稍微贵一点60斤一亩的较便宜的,110斤是较好的,我们依照一亩大闸蟹的产量是两百斤左右,那么按照市场的价格,总收益大约是在一万八到两万左右,除了成本后亩赚九千到万把来块钱。
以上就是要给大家分享的关于养殖大闸蟹有哪些成本?养殖大闸蟹利润如何?的简单内容了,大闸蟹虽然味道不错,但是价格比较贵,也正因为这个,所以养殖它的利润还是比较高的,还可以在养殖大闸蟹的时候可以适量的多种品种进行混养,这样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养殖技术,养殖出优质高产的大闸蟹。

清歌 发布于  2022-1-17 15:59 

一地双收 一水两用 “稻渔综合种养”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金秋九月,硕果累累。德惠市菜园子镇团结村的一片稻田里,金灿灿的稻谷颗粒饱满,散发着阵阵稻香。与其他稻田不同,这片稻田用塑料布建起一道40厘米高的“小围墙”。

为什么要把稻田围起来?“稻田里除了水稻,还有别的小家伙,围起来防止它们逃跑。”吉德园家庭农场稻蟹示范基地负责人王殿伟口中的小家伙是螃蟹。18日,长春市集中研究和现场观摩稻渔综合种养活动在此举行,为养殖户带来“生态稻田养蟹”的技术要领,推动全市稻渔综合种养向更大规模、更高质量发展。
仔细观察发现,数万只螃蟹在稻田里时而潜底觅食,时而挥舞着钳子爬来爬去,蟹稻共生呈现出绿色、高效的农业发展模式。王殿伟告诉记者,稻田养蟹不仅实现了“一地两用、一季双收”,稻米还摇身一变成了“蟹田米”。今年农场稻田养蟹面积达到450亩,相比较水稻种植,收益至少提高3倍。
稻渔综合种养为何有丰厚的回报?稻渔综合种养是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充分释放“增渔增收、节地节水、循环高效、绿色生态”的叠加效益,具有“稳粮、增效、生态、环保”的优势。
“开展稻渔综合种养,节省农药、化肥、人工成本,收获的稻米优质优价,加上养殖的鱼、蟹等水产品,有效提高收益。”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技术相关负责人于林海介绍,稻渔综合种养投资少、推广易、见效快、效益好,部分农户通过改善环境、增加设施,实现了种植、养殖、休闲一体化发展,拓展了增收空间。
我市稻渔综合种养经过5年多的发展,实施面积从当初的300亩发展到12.5万亩,主要以稻蟹种养模式为主。今年,我市稻蟹种养面积达7.2万亩,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利用科研补助专项资金先后完成了扣蟹越冬试验、大规格河蟹养殖等项目,并成功突破了扣蟹培育这一限制稻田养蟹发展的瓶颈。
“成蟹回捕率不高怎么办?”观摩现场,技术人员对稻渔综合种养的选种、投放、投饲、防逃、起捕等各个环节答疑解惑,并就稻蟹种养模式进行了现场演示,“利用循环水、灯光诱捕、设施陷阱、人工抓捕、扁口地笼等多种捕获的方法同时使用,就可提高回捕率。”据技术人员介绍,稻田养蟹是近年来新兴的种养技术,河蟹在稻田里生长活动既能有效除虫、除草、疏松土壤,排泄物还可以肥田,田养蟹、蟹肥田,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在推进稻渔综合种养过程中,各地通过实践集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成功推广稻田养殖三龄蟹、稻田扣蟹培育、扣蟹越冬等具有我市发展特色的种养模式。农安县龙王乡新大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公主岭市蓝谷水产农民合作社开展扣蟹养殖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有效供应周边养殖户的苗种需求,为我市稻田养蟹苗种提供安全保障。
产业融合深度发展,我市各地结合自身区位优势,积极推动发展适合当地的稻渔新业态经营方式,“稻渔+文化”“稻渔+休闲观光”蓬勃发展。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的“稻田公园”,品稻米、赏稻画、捕河蟹,成为市民休闲观光新去处。
目前,我市种养殖合作社达45家,蟹田大米品牌10余个,“一地双收、一水两用”,充分发挥出稻田的生态功能和水产品生长特性。在“第四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暨2020年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活动”中,榆树市青影家庭农场荣获“优质渔米”金奖,蓝谷水产有限公司获得“优质渔米”银奖,为“长春大米”品牌建设增光添彩。
通过观摩交流,我市将进一步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合力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推进农业、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是当前的紧迫任务,通过示范应用,将带动我市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到稻渔综合种养中。”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史凌冬表示,水稻栽培和水产养殖技术的对接与集成,可以大幅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绿色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市将继续加大资胡亚会吧入,用于新增稻蟹面积、蟹苗培育、商品蟹育肥、试验种养新品种等。
活动中,德惠、农安、公主岭等地还分享了各自在稻渔综合种养生产实践中的经验和感受。

清歌 发布于  2022-1-17 15:57 

猪场管理如何从源头上做好“生物安全”

猪只与其生活的环境之间不仅存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同时也存在微生物的交换,猪自身携带的微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也不断影响猪群。猪与数量众多的微生物菌群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猪群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地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良好的畜舍环境与动物健康息息相关。

当猪舍内部有害细菌数量过多或占主导地位时,则会给猪只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并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相反,如果猪舍内部有害微生物数量小,或以有益菌占主导,则有利于猪群的健康水平。维持良好的猪舍微生态环境对于猪群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从源头上做好生物安全,保持猪舍良好的微生态环境呢?需要定期补充益生菌,同时在栏舍设计、日常管理、病畜隔离等多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定期对猪舍内环境补充有益微生物
要想保持猪舍中有益微生物占主导,则需要在消毒结束后,待消毒药剂作用消失后及时地喷洒一些微生态制剂。这些补充的有益微生物能够在猪舍内部快速繁殖,竞争性的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从而使整栋猪舍形成一个优良的微生态环境平衡。人工筛选的益生菌一般对动物没有明显的致病性,而且能够促进动物的生长,定期的使用有益微生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抑制有害的微生物:
1.1 快速分解和利用粪污中的营养物质
经人工科学筛选的益生菌一般生长速度快,营养利用能力强,可快速分解和利用粪污中的营养物质,通过营养性竞争机制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1.2 分泌抗菌类物质
益生菌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大量的分泌抗菌类物质(抗菌肽),杀灭或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减少了环境中有害微生物的数量。长沙绿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多种益生菌和高品质蒙脱石等组合制成猪舍环境微生态改良剂——“护舍安”,施用效果表明能够显著的增加猪舍内部的益生菌的数量,抑制有害细菌的数量。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也表明:利用这些益生菌的培养液进行牛津杯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其具有优良的抑菌效果,“护舍安”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见图1。
1.3 改善猪胃肠道的微生态环境
施用的这些微生物在环境中能发生增殖,并随着动物的采食活动进入到消化道,可以改善胃肠道的微生态环境的作用,有利于降低腹泻率,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护舍安”应用在仔猪接生时,把其干粉涂抹在初生仔猪体表,不仅对仔猪体表起到干燥和保温效果,其所富含的益生菌和蒙脱石还能通过仔猪舔食进入胃肠道,有利于改善初生仔猪肠道微生态环境。一周一次喷洒“护舍安”,同样可以改善胃肠道微生态环境,有益于稳定猪群健康水平。
保持猪舍内部干燥
俗话说“养猪无巧,栏干食饱”。其中的栏干就是指栏舍干燥。微生物在环境中生长繁殖的首要因素就是合适的水分,干燥的栏舍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显著降低猪舍内部的病原菌数量,从而有效降低猪群的感染率。虽然我国古时候就对猪舍潮湿在发病中的作用引起了重视,但是如何保持猪舍干燥到目前仍是猪场需要解决的问题。猪舍潮湿的主要原因是猪群粪便、尿 液、饮水、呼吸以及冲栏等多方面的因素。如何保持猪舍干燥很难通过一个简单的措施来得以实现,可采取以下措施。
2.1 用防溅水饮水设备
避免采用目前常见的鸭嘴式自动饮水器。猪场推荐采用饮水碗或气压水位阀为猪群提供饮水,防止普通鸭嘴式饮水器造成水花飞溅。
2.2 采用免冲栏技术
避免采用全实心地面设计思路,全实心地板不仅人工清粪工作量大,而且粪便尿液容易使猪舍潮湿,工人采用大量的水冲洗栏舍,造成猪舍潮湿。
2.3 提高通风量和通风效率
猪舍内部水汽产生量巨大,主要来源是水分挥发以及猪呼吸产生的气体,若要及时的排出水汽,加快地板干燥速度,则需加大猪舍通风换气量和提高通风效率。在寒冷冬季可以采用粪沟通风方式来显著提高猪舍通风效率。
及时清除猪舍内粪污 
猪舍粪污中不仅含有大量的有害微生物,而且粪污本身就是许多有害微生物的天然良好培养基,很多有害微生物能够利用这些培养基快速繁殖。以大肠杆菌为例,在营养条件完全满足繁殖所需的条件下,大肠杆菌能够以每15~20 min 的速度进行下一代的繁殖,如果按每20 min繁殖一代计算,在一天24 h内,理论上1个大肠杆菌可以增殖形成 1×272 个大肠杆菌。
栏舍地面积蓄过多的粪便不仅造成大量的病原菌生长繁殖,而且也会严重影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猪群不断地通过肛门、呼吸道、口腔、眼睛等部位释放大量病原体进入猪舍内部,采用常规的带猪消毒措施只能在短期内降低猪舍内部的微生物数量。这一过程是不可持续的,微生物会迅速通过动物排放及自身的增殖恢复到消毒前的数量。可见,减少猪舍内部有害微生物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清除猪舍内部的粪污。
良好的猪舍地面设计 
4.1 避免采用全实心地板设计
全实心地面不仅造成清粪工作量大,而且工作效率低下,猪舍内部粪污含量显著增加。我国目前很多育肥场多采用全实心地面设计,一个饲养员仅仅只能饲养 300 头左右的肥猪,而且猪舍内部猪粪尿难以清除,污浊不堪,采用科学的漏粪地板设计,一个员工可以轻松的饲养数千头育肥猪。
4.2 优先采用半漏粪地板设计工艺
虽然全漏粪地板能够显著地提高漏粪效果,保持栏舍内地面粪污的含量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但是建造成本较高,空气质量控制和粪污处理难度大,推荐采用半漏粪地板类型,其中漏粪地板面积与猪群躺卧区比例控制在2∶1左右。栏舍的长宽比例控制在1.5∶1~2∶1左右,有利于形成猪的定点排粪尿习惯。
4.3 加强漏粪板漏粪效果
由于目前的漏粪板缝隙宽度过宽容易损伤猪蹄,过窄则影响漏粪效果,因此需要对漏粪板的漏粪效率进行优化,主要方法是在猪排粪尿较多的墙角等地方采用漏粪效果好的金属漏粪板,或者适当增加靠墙角漏粪板的缝隙宽度,其他地方不变,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提高漏粪效果,降低对猪群的蹄部影响。
严格控制外来微生物进入猪场 
外来病原微生物一旦进入猪场,将难以清除。为了降低外来病原体的风险,猪场大门入口处必须做好严格的卫生消毒及隔离措施,运猪车辆坚决不允许入场,外来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更衣、消毒后方可进入猪场。引进猪群必须经过严格的隔离和同化处理,人员进出猪场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沐浴、更衣等程序,防止外来烈性传染性病原体进入猪场。
定期的环境消毒工作
为了有效降低猪舍内部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必须采用高效的消毒剂定期对猪场内部的道路及猪舍内部进行消毒工作。一些猪场专门在猪舍内部安装了消毒管道和喷头,连接上高压清洗机,能够非常方便地对整栋猪舍进行全面的带猪消毒操作。需要注意的是,猪群带猪消毒的前提是猪舍内部要干燥和干净。很多猪场人员在带猪消毒时,猪舍内部粪污特别多,这样的消毒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过多的粪污会完全抵消消毒效果,一个稳定而健康的猪群,可以适当降低带猪消毒的频率。
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制度安排 
对于保育舍和产房,如果不能做到全进全出,则无法做到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处理,栏舍连续运行,有害微生物无法彻底清除,猪舍内部有害微生物数量和种类逐渐积聚增多,造成猪的条件性致病菌高发,如仔猪黄白痢,葡萄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病,副伤寒等疫病高发。因此在设计猪场时,对于产房和保育舍最好采用单元式设计,并且在猪场的后续运行过程中,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并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干燥程序。
建立病猪隔离舍和引进种猪隔离舍
建立病猪隔离舍能够有效减少患病猪只的病原体在猪场内扩散,及时发现并隔离患病猪只,能够有效避免感染其他健康猪群,而且隔离后的猪群消毒和护理方便,避免其他健康猪群的干扰,更有利于康复。种猪隔离舍则有利于降低引进猪群带来病原体入侵风险。
定期监控猪场微生态环境,及时采取措施
每天到猪舍两个动作:一是“闻”,闻闻猪舍臭不臭,特别是早上。二是“看”,看看猪舍潮不潮,特别是猪群的睡卧区和采食区。两个动作做完,如果发现猪舍又臭又潮,建议你不要再犹豫,快去喷洒“护舍安”。
猪舍内部的微生态平衡虽然难以察觉,事实上对于减低猪舍内部有害微生物数量,提高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降低猪群的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广大养殖场主在思想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措施。

清歌 发布于  2022-1-17 15:54 

肉鸭笼养 可快速出栏

肉鸭笼养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减轻劳动强度,其出栏时间缩短到60天左右,节省10%左右的饲料成本。其技术如下:

一、鸭舍及鸭笼设置。采用中间2排或南北各1排,两边或当中留通。每个鸭笼长2米、宽1.2米,采用竹条或铁丝网,底板网眼1.5平方厘米。四周设0.5米高的栅栏,栅栏用宽2.5厘米、厚2厘米的木条钉成,木条间距3~4厘米,以方便鸭子吃料饮水为宜。料槽和水槽应设置在栅栏前方,或安装自动饮水器。网笼可依房内空间而定,叠放2~4层,2层叠放式,上层底板离地面1.2米,下层底板离地面0.6米。在上、下两层网笼之间安装接粪板,接粪板要离上层笼底20厘米,以便于清粪。
二、快速增重饲料配方。
(1)雏鸭(第1~25天)饲料要求(%):粗蛋白20,粗纤维3.9,钙1.1,磷0.1;参考配方(%):玉米50、菜饼20、碎米10、麸皮10、鱼粉7.5、肉粉1、贝壳粉1、食盐0.5。
(2)中鸭(第26~45天)饲料要求(%):粗蛋白17.5,粗纤维4.1,钙磷0.5;参考配方(%):玉米50、麸皮12、碎米10、食盐0.5、菜饼5、大(小)麦17、鱼粉4.5、贝壳粉1。
(3)育肥期配方(%):前期用玉米35、面粉26.5、米糠30、豆类(炒)5、贝壳粉2、骨粉1、食盐0.5;后期用玉米35、面粉30、米糠25、高粱6.5、贝壳粉2、骨粉1、食盐0.5。
三、综合防疫措施。
雏鸭1~5日龄和9~13日龄用0.02%的高锰酸钾液饮水;6~8日龄和14~16日龄用0.02%的痢特灵液饮水。网上的粪便每天扫1次,接粪板每天早上清除1次,粪便可用来养鱼或喂猪。鸭舍外每隔7天要用石灰水消毒1次。雏鸭的常见病有鸭瘟、霍乱和病毒性肝炎等。要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方法是:1日龄给雏鸭接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 (按说明注射),20日龄给雏鸭注射鸭瘟鸡胚化弱毒疫苗。平时可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可每隔5~7天添加0.1%土霉素粉,连喂3天。

清歌 发布于  2022-1-17 15:53 

蛋鸡行业如何走出“过山车”怪圈?

前段时间,全国各地鸡蛋价格持续上涨。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7月13日鸡蛋价格为9.03元/公斤,8月13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中鸡蛋平均价格为10.74元/公斤,涨幅达到18.93%。

看着鸡蛋价格一天天的上涨,不少消费者直呼“看不懂”。但是养殖户却“心生寒意”,因为在上一轮鸡蛋价格大涨之后,他们刚刚遭受了10多个月的亏损。
“尽管这一轮涨价致使蛋鸡企业盈利都不错,但是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较差。”山东省畜牧协会禽业分会秘书长冯楠对记者表示,主要原因是2019年蛋鸡行情暴涨后,2020年以来,行业遭受了长达十多个月的亏损,养殖户“受伤了”,至今仍心有余悸。
以散户为主的蛋鸡养殖产业波动较大,往往是一波上涨之后,随即又迎来一波下跌。蛋鸡养殖产业如何才能走出“过山车”怪圈?业内人士表示,蛋鸡养殖产业应该走规模化、特色化、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鸡蛋价格缘何猛涨
“本轮涨价,其实并不出乎意料。”有业内人士表示,每年7月份、8月份,鸡蛋价格均会上涨,只是幅度大小的差异,相比来说,这一次涨价幅度并不算太大。
不过,在零售市场上,消费者的感受却很强烈。日前,在济南高新区一家超市里,一大早就有不少人在排队买鸡蛋。其中一位市民王女士对记者表示,“最近鸡蛋价格涨得比较快,前几天还4元多,今天都5.59元了,家里每天都要吃鸡蛋,所以今天一早就过来想多买点。”据悉,北京的菜市场鸡蛋价格已经涨到6.5元。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鸡蛋价格快速上涨呢?
“本轮鸡蛋涨价主要是受供求关系影响。”冯楠对记者表示,“从供给方面看,一方面,蛋鸡存栏量下滑。前期蛋鸡养殖盈利不理想,养殖单位多缩减存栏规模或延长空栏期。截止到7月底,全国产蛋鸡存栏量11.719亿只,同比减少9.64%。另一方面,夏季产蛋效率下降。进入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产蛋率会下降10%-15%,进一步降低了鸡蛋的供应量。此外,疫情、暴雨等扰动因素对鸡蛋生产、物流运输均产生了一定影响。”
需求方面,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江苏、河南等地终端消费者及各级经销商均积极备货,鸡蛋消化速度加快;部分食品企业开始中秋节前备货,进而拉动市场需求。“供应量减少、需求量略增是此轮鸡蛋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冯楠表示。
卓创资讯分析师表示,随着中秋节前需求旺季逐渐来临,下游各环节采购积极性提升,市场流通加快,8月份-9月份整体需求利好,支撑蛋价维持高位震荡。预计高价将出现在8月中下旬前后,全国主产区均价或将达到5.30-5.40元/斤,属于旺季期间正常的涨价预期。
养殖户刚从亏损中缓过来
鸡蛋价格上涨,但养殖户却依然开心不起来。
淄博一家蛋鸡养殖企业负责人王宏对记者表示,“最近鸡蛋涨价了,我们确实挣了点钱,但是谁又知道我们刚经历了长达十个多月的亏损。很多养殖企业负债前行,现在的养殖成本比前几年高多了。饲料、环保、人工成本都大大增加,再加上银行利息,企业的单位成本高达4.5元左右,之前一直亏损。”
菏泽一位蛋鸡养殖企业负责人郭安军表示,从2020年过完年,鸡蛋价格一路下跌,然而饲料价格却一直上涨,玉米价格从1元/斤上涨到1.5元/斤,上涨近五成;豆粕的价格也差不多上涨了1/3。“到现在十几个月了,蛋鸡养殖行业基本上都是亏损运营,现在刚从亏损中回过神来。”
2019年,蛋鸡养殖行业迎来爆发期。鸡蛋价格大涨,养殖户纷纷扩产,导致行业产能迅速膨胀。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监测,2020年1月份-12月份在产祖代种鸡平均存栏同比减少6.0%,但仍维持在50万套以上,远高于36万套的市场需求量。2020年,我国蛋鸡存栏突破历史高位。蛋价持续低迷,加之玉米价格高企,生产成本飙升,导致鲜蛋市场持续亏损。据农业农村部定点监测,2020年1月份-12月份累计只鸡盈利同比降幅102.3%。
“上半年行业不挣钱,但是最近盈亏拐点已经出现。下半年需求会有好转,所以下半年养殖户赚钱机会更大。”冯楠表示,一般而言,鸡蛋涨价,市场好转,很多养殖户会补栏扩产。但这一次,尽管养殖户已经有所盈利,但扩产积极性并不高。
“上一轮鸡蛋大幅涨价,养殖户扩产后紧跟着就是一轮大跌,行业整体已经连续亏损17个月,养殖户很受伤,至今心有余悸。另外,饲料等养殖成本上涨,也降低了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冯楠表示。
如何走出“过山车”怪圈
“我们不喜欢蛋价‘过山车’般大起大落,只想安安稳稳挣点钱。但是饲料价格养殖户说了不算,也没有鸡蛋价格的话语权。鸡蛋生产出来能不能及时地卖掉,我们也说了不算。”王宏无奈地表示,王宏的这种无奈也是大多数养殖户的心声。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表示,根据经济学中的“蛛网模型”,商品价格的变动将影响下一周期的产量,本期产量则取决于前期的价格;由于决定本期供给量的前期价格与决定本期需求量(销售量)的本期价格有可能不一致,从而导致产量和价格偏离均衡状态,出现产量和价格的波动。由此可见,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蛛网模型”困境的关键因素。我国以散户为主的蛋鸡养殖现状加剧了这种信息不对称。
“未来蛋鸡企业应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有业内专家表示,政府可以加大环保、防疫等政策的引导、监管力度,推动蛋鸡养殖企业转型升级,在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养殖方面不断提升。
2020年5月份,农业农村部负责人曾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指导畜禽养殖场户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所列范围内规范开展饲养经营活动,推进畜禽规模化标准养殖,制定实施标准化饲养管理规程,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冯楠表示,山东规模化养殖也在有序展开。德州壹号食品蛋鸡养殖基地,目前产蛋鸡总存栏200万只,青年鸡60万只。今年7月份,正大集团在潍坊启动存栏量360万只蛋鸡场项目建设,建成后有望成为亚洲最大的蛋鸡基地。
郭安军表示,要建立更加及时有效的信息发布平台,不断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减少信息不对称。蛋鸡养殖企业可以走差异化道路,生产高品质鸡蛋,避免同质化竞争。

清歌 发布于  2022-1-17 15:52 

夏季如何速养肉鹅

降温防暑 肉鹅的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6~7只为宜,鹅舍温度不得超过26℃。为此,可采取下列降温措施:1.保持鹅舍通风透气,并在地面撒上1厘米厚的细沙;2.鹅舍外活动地搭凉棚遮阴;3.天气过于炎热时,可向鹅舍周围地面喷洒冷水,也可向鹅身上轻轻喷射细雾状凉水。 

      精养雏鹅 出壳1天后的雏鹅,要用切细的鲜嫩菜叶(最好是莴笋叶)放手中诱食,多数雏鹅争食时即可开食。开食后,先调教其饮水,再将菜叶分次均匀撒到塑料布上,任其采食,以后每隔2小时左右喂一次。经1.5~2天、能吃到七成饱左右后,再适量撒喂用水浸过的米饭或碎米。从第3天后,改用料槽喂料,日喂4~5次,最后一次安排在晚上10时左右。对6~10日龄的雏鹅,日喂6~8次,其中晚上喂2次。日粮中米饭占20%~30%、青料占70%~80%。到11~20日龄,可将食料逐渐改为碎米,日喂6次,其中晚上喂2次,并在白天适当进行放牧。21~30日龄,可适当增喂煮裂口的谷物、麦粒,并逐渐改喂浸泡过的,接近30日龄时可喂干的,并延长放牧时间。注意每次喂料量均以吃九成饱为宜,同时尽量让雏鹅多饮水,这样可促进生长。
      圈牧结合 肉鹅30日龄后至主翼羽长出前,是生长骨骼、肌肉和羽毛的阶段,在饲养上要圈牧结合。要充分利用夏季早、晚气温较低的时间,选择草质好、数量足的地方进行放牧。其余时间要圈养,适当补饲糠麸、稻谷、玉米等精料,尤其是在肉鹅背部、腹部的绒毛开始脱落换新羽时,更要注意补饲优质精料(如小麦、玉米等),以免引起换羽不一,影响生长发育。一般每天补饲2~3次,每次以吃到8~9成饱为宜。
      适时催肥 当肉鹅的主翼羽长出后,即可开始催肥。整个催肥期都要圈养,饲料要多样化,以富含碳水化合物且易于消化的玉米、稻谷、麦子、糠麸等为主,适当搭配蛋白质饲料和粗饲料。其参考配方为(%):玉米40%、稻谷15%、麦麸19%、米糠10%、菜叶11%、鱼粉3.7%、骨粉1%、食盐0.3%。饲料要粉碎加水拌成干湿状饲喂,日喂4~5次,其中晚上喂1次,喂量不限,让鹅充分吃饱,并供足饮水。每天要清扫圈舍,料槽、水槽要清洗,并隔天让鹅下水半小时左右,以清洁鹅体。一般经15~20天的催肥,手摸其胸肌丰满、背部脂肪增厚时即可上市出售。
      防疫灭病 肉鹅在夏季易发病,要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刚出壳的雏鹅,及时用抗血清接种,每只肌注0.02毫升,能有效地预防鹅瘟病。养到30日龄左右时,每只肌注禽霍乱菌苗1.5毫升。饲养用具每隔3~5天用5%鲜石灰水消毒一次。鹅舍和活动场地每隔7~10天用1%的漂白粉、2%的草碱水交叉消毒一次。

清歌 发布于  2022-1-17 15:51 

白耳黄鸡怎么养?养白耳黄鸡要注意什么?

  白耳黄鸡是国内稀有的蛋肉兼用型品种,也是江山人民在长期饲养过程中选育而成的地方优良品种。被国家农业部确认为中国梦保护品种,该鸡具有体型小、生存力强、产蛋率高,肉质鲜美和营养丰富等特点。今天为大家介绍白耳黄鸡怎么养?养白耳黄鸡要注意什么?

白耳黄鸡怎么养?
1、饲喂方法
(1)开食:待饮水1-2小时后再开食。开食可用粉状或粒状饲料撒在料盘上。一周龄内每日喂8-10次,二周龄内每日6-8次。随着光照时间缩短,减少喂料次数。三周龄后每日喂4-5次。要少喂勤添,避免浪费。三周龄以后可改用食槽式料桶饲喂,饲料要新鲜,严禁使用称变结块饲料,以免发生雏鸡曲霉菌病。
(2)饮水:雏鸡转到育雏室后,熟悉环境1-2小时可开始饮水。做到先饮水,后开食。初饮在水中加入0.05%的高锰酸钾,以清理肠道,排除胎粪,促进新陈代谢。
2、养殖管理
(1)温度:不同周龄的雏鸡,对温度要求也不同。具体要求是:一周龄30℃-32℃;二周龄28℃-30℃;三周龄26℃-28℃;四周龄24℃-26℃;五周龄22℃-24℃;六周龄20℃-22℃。夜间和雨天气温较低,给温要高1℃左右。
(2)湿度:鸡喜干燥,忌潮湿。育雏相对湿度为55%-60%。湿度小,鸡体水分会大量散发。生长发育不良;湿度大细菌容易繁殖,引起疾病。如有楼房用楼房育雏较好。
(3)通气:育雏室内由于呼吸,粪便及潮湿垫草散发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氨气,使室内空气不断受到污染,如果污染的空气不能及时排出,鸡群健康就会受到影响。引起呼吸道疾病。因此需要经常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
(4)光照:采用全天24小时光照;第二周19小时光照;自第三周起采用自然光照;为了让雏鸡熟悉料槽、水槽位旦和舍内环境,可用较强光照以外,其他时间都以弱光为好。具体应用:每1平方米鸡舍,用一个40瓦灯泡悬挂于离地2米高的位置,第二周改用25瓦的灯泡就可以了。
(5)密度:密度要适中,使雏鸡有一定活动空间。一般要求,平地饲养育雏,每平方米面积饲养25-30只为宜,4周龄后可将公母分开,适当降低密度。
养白耳黄鸡要注意什么?
1、白耳黄鸡幼龄期的时候尽量以精饲料喂养,搭配青饲料。成长期的白耳黄鸡喂养需要营养搭配均衡,可以将玉米粒、米糠、谷物、蔬菜、瓜果等天然饲料,搭配粗蛋白含量高的全价饲料一起喂养。
2、白耳黄鸡的饲养方式采用散养和圈养相结合。白天光照比较强的时候可以外出散养,既可以觅到昆虫、草籽等天然食材,光照还能刺激白耳黄鸡的生殖器官生长,提高产蛋量,增强繁殖能力。
3、日常管理的时候,要注意鸡舍地面的清洁干燥,鸡粪和食物残渣等需要及时清理,避免导致鸡生病。防疫和消毒工作也要加强,可以让白耳黄鸡生长得更好,更健康。
“白耳黄鸡怎么养?养白耳黄鸡要注意什么?”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白耳黄鸡养殖很简单,与其它土鸡养殖方法差不多。在养殖白耳黄鸡时,无论在饲喂和管理上,都应科学养殖管理。

清歌 发布于  2022-1-17 15:50 

秋季养鸡注意防鸡虱

秋季是鸡虱的盛发时期(特别是散养鸡),其繁殖、感染速度都很快。此时掀开病鸡的鸡毛时,可见到大量的鸡虱奔跑。若患有鸡虱后,会导致病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脱毛、生长不良,产蛋量降低,严重者还会引起鸡贫血而导致死亡。因此,养鸡户在秋季一定要注意防鸡虱。从目前养鸡灭虱来看,其防治方法较多,在生产上一般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灭虱:

1、将0.5%敌百虫粉装入纱布袋中,仔细撒布在鸡的胸背部、下腹部、大腿部、颈和翅膀等处的羽毛中,然后轻轻搓揉羽毛,使药粉分布均匀。
2、在鸡舍内疫沙浴池,在细沙内拌入5%的硫磺粉,或0.05%的蝇毒磷,或3%除虫菊,供鸡自由沙浴。
3、取白酒500克,放入百部草20-30克,摇匀存放备用。每天摇晃2-5次,三天后即可使用。用时拿干棉球蘸药在鸡皮肤上擦,每天一次,连续3-4天,灭虱时最好是鸡窝中所有的鸡都同时用药,以免相互感染。
4、将樟脑丸研碎压成粉末,等夜晚鸡入窝后均匀在撒在鸡舍内,过三天检查鸡身,若仍有活虱存在,则用同样的方法加大用量进行第二次防治,便可全部消灭鸡舍和鸡身上的虱子。如果鸡身上的虱子较多,也可辅以樟脑粉擦鸡身,使其进入丛毛中,防治效果更佳。
5、将硫黄放在柴草上,点燃后,利用烟雾熏鸡、鸡笼和栖架,以消灭鸡虱。一般在第一次治疗7-10天后,需要在进行第二次治疗。
所有防治本病药剂,都必须与鸡虱直接接触才能杀死鸡虱。

清歌 发布于  2022-1-17 15:49 

中国规模肉鸡与蛋鸡成本与利润分析

  每羽蛋鸡产蛋量增加0.19千克,约相当于只鸡年均产蛋数量增加3枚。规模肉鸡生产成本增加10%,利润增加50%。

由于饲料原料主要依赖进口,中国家禽养殖成本控制的空间非常小,且受国际粮价的波动影响亦较大,而养殖效益与行业产能、鸡肉、鸡蛋价格相关度较大,如蛋鸡养殖端一大利润则来自于淘汰蛋鸡。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在2019年,由于国内市场猪肉供给非常紧缺,家禽市场景气上升,尽管生产成本上升,但规模肉鸡和蛋鸡养殖利润、成本利润率均创下近年来新高。
规模肉鸡生产成本增加10%,利润增加50%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规模肉鸡的生产成本均明显高于前三年,每100羽肉鸡生产成本达到2701.2元,比2018年增加约253.5元,同比增加 10.4%;人工成本亦同步上升,每100羽肉鸡人工成本增加了22.2元,同比增加7.0%;同时,物质与服务费用、土地成本亦同步增加(见图1)。
从主产品产量来看,2019年每100羽肉鸡生产鸡肉251.9千克,比2018年增加4.71千克,亦高于2016年与2017年。产值的增幅亦比较明显,2019年每100羽肉鸡产值达到3720元,比2018年增加527.3元,同比增加16.5%。净利润增幅最大,2019年每100羽肉鸡净利润达到702元,比2018年高出252元,同比增加56.1%。同时,成本利润率从2018年的16.3%提升到23.1%。比较来看,平均饲养天数、用工数量也小幅增加。
肉鸡龙头企业之一的温氏股份表示,温氏股份一直在做精做细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成绩,降低成本。在饲料原料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公司2021年上半年肉鸡完全成本控制在6.2-6.3元/斤,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规模蛋鸡利润增长逾一倍,用工数量下降了约6%在2019年,规模蛋鸡养殖效益创下近年来新高,每羽蛋鸡净利润达29.81元,比 2018年增加16.88元,同比增加130.7%;同期,成本利润率从8.73%上升到19.6%(见图2)。
与规模肉鸡不同的是,2019年规模蛋鸡的生产成本增加不明显,每羽蛋鸡生产成本增加3.8元,同比增加2.6%;同时,规模蛋鸡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在2019年均出现小幅下降。
从主产品产量来看,规模蛋鸡变化不大。2019年,每羽蛋鸡产蛋量增加0.19千克,约相当于只鸡年均产蛋数量增加3枚。此外,规模蛋鸡用工数量下降亦较为明显,每100羽蛋鸡的用工数量从2018年的14.63人下降到2019年13.8人,同比下降5.7%。

清歌 发布于  2022-1-17 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