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6个迹象, 说明你正在养育一个自卑的孩子

这6个迹象, 说明你正在养育一个自卑的孩子
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自信的。可是由于有些父母不合理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自卑心理。而一个自卑的孩子,很难变得优秀,也不容易在学习和工作上取得突出成绩。

哈佛心理学家肖恩库珀为了能够找出克服自卑的方法,花费了5年时间,来研究心理学的每个领域。库珀提醒父母,孩子如果有这6个迹象,说明你的教育,造成了孩子的自卑,父母要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做事总是畏畏缩缩

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是粗暴、简单,动不动打骂孩子,就会造成孩子自卑,从而让孩子干什么都是畏畏缩缩的。

《中毒父母》中写道: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经常遭受父母打击的人,常常容易自卑,并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严重时还会患上心理疾病,导致很多极端行为。

因为孩子对自己缺少自信,害怕自己没有能力做好,不敢轻易去尝试,同时因为自卑,特别害怕别人的眼光,怕被人看不起。

所以,心里有了障碍,做起事、说起话,不像有自信的孩子那样,充满了掌控感。而是畏畏缩缩,生怕自己做不好。

孩子过于敏感

有的孩子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有时候别人一句无意的话,会认孩子烦恼很久。“是不是自己说错话了,”“我得罪他了吗?我真没用。”

其实,孩子这么敏感,根本原因是孩子自卑,不自信,源于“自己没用”“都是自己的错”的心理。

孩子是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讨好、迎合别人,是因为在心里自卑,觉得自己不配,所以,为了赢得别人的好感,处处讨好别人。

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松子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松子从小就没有得到父亲的关注和喜爱,心里一直都很自卑,偶尔一次做鬼脸,让父亲对她露出了笑脸。从此以后,松子就养成了做鬼脸的习惯。松子的这种总是想讨好别人的性格,造就了她悲惨的人生。

挑剔别人

自卑的孩子,不信任别人,喜欢挑剔别人的不是,这是他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也是安慰自己的拥有优越感的一种方法。这是自卑的孩子通过挑剔别人,获得了一种心理自我安慰。

比如:自卑的孩子考试没考好,他会陷入一种自责自己太差的状态,同时为了让自己心里好受些,他会这样想,“虽然我没考好,同桌的数学也考得不好,有道题我做对了,他还错了。”

对金钱计较

如果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对他金钱方面处处限制,也会让孩子产生自卑,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家庭不如别人。

费诺伊德在《童年阴影》理论中提出:童年不被满足,哭穷的环境,会让人自卑,长大后更难自立。

朋友的孩子,每次他同学约他出去玩,他都拒绝。朋友问他原因,孩子说,有次跟同学出去玩,同学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而他却不敢,因为口袋里没有钱,同学虽然没有当面笑话他,但他心里感到很自卑,就再也不跟同学出去玩了。

就是因为在金钱方面感到自卑,他们就特别看重金钱,计较金钱。

孩子过于懂事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懂事,是自己教育得好,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但是,孩子过于懂事,从来不敢反抗父母。而是事事顺从父母,有可能是孩子自卑,怕自己不懂事,会失去父母的爱和关注。

知名作者韩大茄在《懂事的背后是深深的自卑》一文中写道:

"懂事是一种毒,一旦形成了这个印象,它就会绑架你坚持下去。因为我很早就知道,一个熊孩子只要做一件暖心的事,就会让人交口称赞。

而一个懂事的孩子做了一件出格的事,会让父母大失所望,前功尽弃。所以有时候必须顶着"懂事"的光环坚持到底,不断地忍让。

发现懂事的背后是深深的自卑。感觉自己随时都有可能失去,不敢对抗,所以一直活得小心翼翼。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每种行为和心理,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系。

孩子自卑,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人生,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上表现,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用肯定和鼓励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admin 发布于  2022-2-10 14:46 

这3个育儿方法 值得每个父母收藏使用

这3个育儿方法 值得每个父母收藏使用
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其实孩子的想法很简单。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下教育孩子的3个方法。

  1. 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2、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3、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缓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admin 发布于  2022-2-10 14:45 

母亲节送什么给妈妈,这些实用礼物都值得参考

母亲节送什么给妈妈,这些实用礼物都值得参考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就是母亲节了,大家准备好送什么礼物给妈妈了吗?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些礼物吧。
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它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今天我们来看看母亲节送什么给妈妈吧。

1、送花

1.康乃馨是母亲节、三八妇女节等一些女性节日最常见赠送花卉了。康乃馨的花语含义有真情,表达对母亲的爱、慈祥、和蔼等。康乃馨花朵不同的颜色则代表的含义也是不一样的,如:红色的康乃馨代表的是健康、黄色的代表感激、粉红色的代表年轻美丽、而白色的则代表对母亲最真切的真情了。康乃馨一般建议混搭,送给最可爱的妈妈。

2.百合花是巨蟹座守护花,西方人把百合花视为圣洁的象征;在国外百合有“圣母之花”的称谓,而母亲在每个儿女们的心中都是圣洁美丽的化身,所以用它来代表对母亲最为恰当不过了。不同的百合花代表的含义也是不近相同的,如:黄百合代表早日康复,葵百合代表富贵,姬百合代表金雅、荣华,而圣诞百合则代表真情和最为热烈的庆祝。

3.萱草。说起萱草可能你会觉得有点陌生,但说起黄花菜相信很多人就再熟悉不过了,没错!萱草的别名也时常被人们唤作黄花菜,忘忧草。在我国萱草可是代表一种母亲之花的,含义代表永远爱你,母亲!这里有段关于萱草的民间传说,由于时间关系,会在评论区下发。最后再次提前祝福我们可爱美丽的妈妈们身体健康,青春永驻、天天开心、节日快乐!

2、出门游玩

母亲节这一天,你不妨抛开其他一切琐事,与父亲一起陪母亲到比较安静的地方散散步,放松放松心情。和母亲谈一些贴心话语,忘掉烦恼,尽情与母亲共享春光明媚和温馨的亲情时光,当然,别忘了带上相机给母亲多留几张影 。

3、为母亲洗一回脚

还记小时候母亲为我们洗脚的情景吗,常年累月,而我们的还调皮捣蛋玩水,没少给他添麻烦,但母亲始终也从未有过任何不高兴,依然乐此不疲。等到我们现在长大 了,母亲也老了,老的再也不像小时候那样我们犯错一下子就能追上我们兴师问罪了,母亲常年为我们奔波劳累,现在我们也像母亲当年为我们洗脚那样那样为他洗 一回脚吧。

4、全家聚会

可以号召兄弟姐们一起回家,来一个全家聚会,现在因为工作原因,大部分白领都不能常伴父母身边,不妨凑这个节日给妈妈一个惊喜。当然,这个节日不能让母亲张罗做饭,有条件的话可以去好一些的餐厅一起聚餐,相信会让母亲非常满足的。


!admin 发布于  2022-2-10 14:45 

吃苦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孩子需要吃苦方能成为人上人

吃苦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孩子需要吃苦方能成为人上人
有些父母以为自己给了孩子衣食无忧的生活,不让孩子吃一丁点的苦就是爱孩子,其实这样的做法,反而会耽误了孩子的成长。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作为父母,不管多爱孩子,也要忍下心让他去吃这3种苦,将来必成大器。

努力学习的苦。

努力学习的人,吃苦一阵子;学习偷懒的人,吃苦一辈子。因为没有学历,没有知识和技能,孩子将来很难在社会立足。现在读书吃的苦,其实是在未来的人生打基础。

独立自强的苦。

独立的生活能力,现在看着都是小事,其实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独立的孩子,在社会上才能走得更远。

经历挫折打击的苦。

身为父母,与其替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人生中风雨,直面人生中的挫折。

怕吃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一阵子。有远见的父母不会把孩子培养成温室里的花朵,而是懂得放手,让他们适当经历人生的苦。


!admin 发布于  2022-2-10 14:44 

这些育儿坑 大部分家长都曾经经历过

这些育儿坑 大部分家长都曾经经历过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些父母很轻松,有些父母却十分疲累。这不放心,那也要管,总把自己累到不能呼吸,却还是问题不断。

1、摇晃宝宝入睡

面对哭闹不肯睡的宝宝,大多数妈妈选择的是摇晃宝宝,因为用这个方法会让宝宝很快入睡,虽然这种做法的坏处不至于像所谓科普文说的那么吓人,但养成这种坏习惯,后面受累的肯定是妈妈自己。

2、亲自给孩子把屎把尿

宝宝独立大小便涉及到感知能力、肌肉控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手眼配合等能力的发展。

正常情况下,宝宝3岁左右白天可以自行大小便,夜晚可能要延迟到5岁左右。有些孩子青春期结束前都可能偶尔还有夜晚尿床的现象。

把屎把尿不仅干扰和破坏了宝宝的正常生理发育,严重的还可能影响宝宝心理的健康发育。爸爸妈妈做的应是对宝宝开始如厕训练。

3、半夜叫醒宝宝喂奶

吃母乳的宝宝很容易饿,许多爸爸妈妈经常在夜里把宝宝叫醒喂奶,宝宝饿了自然会醒,不需要人为干预,这样很容易打乱宝宝的睡眠规律,会把宝宝变成夜猫子,受苦的不仅是宝宝,大人也睡不踏实。


!admin 发布于  2022-2-10 14:42 

孩子规则意识需要进行培养 家长可以这么引导

孩子规则意识需要进行培养 家长可以这么引导
自由是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上。当你的孩子没有规则意识,会变成怎么样呢?孩子正是因为头脑中没有建立起规则意识,或是规则意识淡漠,他们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行为多源于情绪或兴趣冲动,不考虑行为后果,想法很天真。

如果放任不管,孩子容易表现得缺乏自制力,行为自由散漫,不愿受拘束,不能很好合作,易争执,发生攻击性行为等任性自私、不守规则等表现。家长可以在生活中进行如下引导,引起孩子对执行规则的正视。

1、让孩子做有限的选择

把幼儿必须要做到的事定为规则,在这个范围内给孩子几个可选择的方向,这样不论孩子选择什么,他的行为都在规则之中,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规则。

2、塑造好家长自己的形象

在家庭中的一些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卫生习惯,礼貌习惯等,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社会生活中的要求,如交通规则,家长在与孩子出行时要自觉遵守,讲公共道德和秩序,以自身行为去影响孩子。

3、结合游戏活动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

例如在玩“影剧院”游戏时,我们重点培养幼儿遵守公共场所秩序的规则,使孩子们知道在影剧院、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应保持安静,不大声讲话、喧哗,以免影响别人等。


!admin 发布于  2022-2-10 14:42 

孩子喜欢恶作剧 父母这么做效果最好

孩子喜欢恶作剧 父母这么做效果最好
每个孩子都会调皮捣蛋,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这种变化十分的正常,他们会逐渐“解锁”各种技能,为了灵活运用这些技能,宝宝会经常使用。不过由于宝宝还小,他们不能完全理解哪些行为是正确或是错误的,常常闹出各种“恶作剧”。

每个孩子都会调皮捣蛋,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这种变化十分的正常,他们会逐渐“解锁”各种技能,为了灵活运用这些技能,宝宝会经常使用。不过由于宝宝还小,他们不能完全理解哪些行为是正确或是错误的,常常闹出各种“恶作剧”。

一、问清动机,区别对待

一般而言,孩子的恶作剧有两种动机:一种属灵机一动、即兴发挥,这种动机事后往往表现为不知所措、尴尬懊悔;另一种属故意损人、习以为常,这种动机得逞后表现为不管后果,得意洋洋,甚至把自己的得意之处向别人炫耀。

二、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

如果孩子的行为具有破坏性或伤害了他人,家长一定要直截了当地解决问题。切不要发表长篇大论,只需要简单而直接地告诉他,为什么他的行为不被允许。然后给他一个机会弥补过错,或向对方道歉。

三、给宝宝立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宝宝的教育也是如此。宝宝的思想没有太多束缚,他们的想法随性。因此在很多时候,宝宝做了错事,爸妈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告诫宝宝这些不能做。

所以在早教中,爸妈需要防患于未然,提前告知宝宝哪些红线不能触碰,而且对于宝宝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激励惩罚措施。


!admin 发布于  2022-2-10 14:41 

带孩子放风筝 这几点务必不要忽视了

带孩子放风筝 这几点务必不要忽视了
放风筝本是件大人孩子都开心的事儿。但是,风筝线就像一把「隐形刀」,稍不注意,便容易割伤孩子,实在让人难过、惋惜。那么,和孩子一起放风筝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选对风筝。儿童放风筝,最好选择体积小、颜色鲜艳,风筝线颜色明显的风筝,以免孩子被风筝带倒,造成摔伤。

2、选择开阔的地方。避免风筝挂在电线、大树、铁路沿线、房子等障碍物上,出现触电、撞到等人身安全事故。

3、选择人少、风筝少的地方。不要去人多、风筝多的地方。人多不利于自己起跑,风筝多会很容易出现风筝线缠绕等情况,尤其注意不要让孩子横穿猛跑。

4、风筝不宜放得很高。放风筝主要目的还是娱乐,不要盲目跟风比拼,风筝越高越难控制。

5、孩子放风筝要有大人看护。孩子放风筝时,大人也要格外注意保护,防止出现风大拖拉孩子,风筝线绊倒、割伤孩子的情况。

6、戴上防滑手套。在快速放线或者风大抓线时候很容易出现划破手的情况,最好戴上一副防滑手套,防止划伤手。

7、注意防晒、保暖。大人孩子都擦上发晒霜,保护皮肤。同时注意保暖,防止孩子跑得太热出汗,导致着凉感冒。


!admin 发布于  2022-2-10 14:41 

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家长们需要这些小建议

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家长们需要这些小建议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沟通交流的前提。家长是家教的实践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关注孩子的生理上的成长以外,心理上的成长也是每个家长都不容忽视的地方。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沟通交流的前提。家长是家教的实践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关注孩子的生理上的成长以外,心理上的成长也是每个家长都不容忽视的地方。

当父母总是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强加在孩子身上时,当我们强迫孩子遵照我们规划的道路前行时,亲子关系往往出现问题,而家庭的和谐也遭到破坏。

1.和孩子保持亲密关系

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心理专家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亲子关系。

要知道,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表达的都是对父母的愤怒。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所以会逆反,比如父母要他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2.不要强烈在乎细节上的对错

很多父母强烈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某些文化标签下的“好孩子”,但事实上,一味盲从榜样的方法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孩子的年龄和心智有其年龄段的特点,不要过分强调一致性,不要和别的孩子硬性地比较,而要鼓励自己的孩子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

3.用“情”打动孩子胜过用“理”

有些父母教育起孩子可谓头头是道,可孩子就是不买账;有些父母对孩子没有讲什么道理,可孩子相信他们。

其关键就是做父母的是将“情”放在第一位,还是将“理”放在第一位。家庭是应该讲“情”而不是讲“理”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逆反期孩子的教育。

心理专家主张不要用非常正确的道理去教育孩子。这些抽象的东西往往是非常绝对化的,对于孩子的影响,心理学认为是一种强大的压力。


!admin 发布于  2022-2-10 14:40 

叛逆期的女孩子怎么去引导,初中叛逆期女孩的教育

叛逆期的女孩子怎么去引导,初中叛逆期女孩的教育
一个孩子能不能培养成才,是受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的,那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叛逆期的女孩子怎么去引导吧。
叛逆期的孩子叛逆让很多家长非常无力,想要正确引导叛逆期的女孩子,又什么方法呢?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1、要信任自己的孩子

父母想要在教育孩子上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首先得让自己得到孩子的信任。当孩子信任我们时,就会相信我们说的每一句话,自然而然就不会叛逆了。

不过我们需要彼此信任。家长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很优秀,当她们犯错误时不要一味的指责,而要耐心的教她们做事的方式方法。这样给孩子更多的关爱与信心,她们才会变得更好。

2、疏通叛逆期的孩子

对待孩子的叛逆,不要一味的去堵,要像大禹治水那样,一边堵,另一边疏通。如果父母一味的去打压孩子的一切活动,那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造成逆反心理后无论父母说的对不对孩子只会一味的去反抗,这样的话对亲子之间的感情会很不利。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你不光要告诉她这样做不对,你还要告诉她哪样做更好,在双方都满意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3、走进孩子的生活

试着融入孩子的生活,有时候代沟的出现是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造成人的世界观不同。试着去融入她们的生活,看看她们平时喜欢干嘛,想想为什么她们喜欢。

你也可以试着去喜欢,这样她会觉得你更像她的朋友,她有什么心里话也就会和你倾诉,你就可以给她正确的指导,而不是一味的猜测她发生了什么。

4、家长要学会倾听叛逆期孩子

如果孩子跟你说心里话,一定要耐心倾听,不要急着反驳,这样有可能就听不到她们内心真实的声音,也有可能让你们之间的矛盾加深。

耐心的倾听,她有可能会说一些抱怨你的话,你要解释并告诉她你的一些做法的原因,你还要告诉她你爱她,其实青春期的小孩叛逆大多是因为她感受不到爱。

5、在沟通中多观察  

沟通有很多方式,父母如果一直沉浸在作为孩子爸妈而焦急担忧的角色里沟通多少会偏离理智的方式,所以不妨先观察下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存在什么问题,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叛逆问题,从不同角度和孩子作沟通。  

6、言传身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兴趣对孩子会有很大的影响,家长可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热爱。家长需要不断学习,与孩子共同进步。家长可以通过读书、自学等方式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甚至可以拜孩子为师,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和孩子共同查资料,或者请教周围的邻居、亲朋,给孩子树立勤学好问的好榜样。千万不要在督促孩子学习时,家长却在一边休息或娱乐,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也难以在孩子的心中树立威信。

如果孩子的知识水平已超过了家长,家长不妨以孩子为“小老师”,经常向孩子请教一些问题。孩子不但巩固了所学的东西,还会产生要学得更好的愿望,因为她有爸爸或妈妈这样的学生呵!


!admin 发布于  2022-2-10 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