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为什么要吃面 关于夏至吃面习俗的由来

可以说,夏至吃面是种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正如清朝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夏至吃面是有说法的,夏至虽不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但表示炎热的夏天即将到来。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夏至并不是说“夏天来了”,而是代表着夏天已经过了一半。夏至以后气温会逐渐升高,将进入最热的时段,夏至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那么夏至为什么要吃面呢?夏至吃面习俗的由来是什么?

夏至为什么要吃面:夏至开始改变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品为主要饮食

夏至吃面是种风俗,从古至今风靡全国

说到夏至的饮食,离不开面。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可以说,夏至吃面是种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正如清朝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夏至吃面是有说法的,夏至虽不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但表示炎热的夏天即将到来。

人们从夏至开始调整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品为主要饮食,面条通常为一般家庭的首选。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夏至这天北方各地普遍要吃面条,山东人吃面条要过凉水,俗称过水面。夏至北方吃打卤面和炸酱面,南方吃的面条品种就比较多了,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

夏至为什么要吃面:夏至正值小麦盛产之际,吃面有解馋吃鲜的意思。

夏至为什么要吃面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称伏日。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夏至虽不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但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人们从夏至开始改变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品为主要饮食,面条通常为一般家庭的首选。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在古代的时候,一般到夏至人们都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苍天保佑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此时民间新麦方出,人们以面食敬神。夏至吃面食这一食俗也流传至今。夏季受凉后往往会出现鼻塞恶寒、头痛身重等症状,煮一碗热面,加些葱白及胡椒,趁热品尝,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夏至前后是麦子丰收、新面粉上市的时候,新鲜面粉里的营养成分较高。过去,人们在这个时候多吃面,一方面是庆祝丰收,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新面粉做成口感很好的面条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成分。


ljh 发布于  2022-6-21 08:37 

夏至将至,说一道1400年的夏至奢侈美食,如今却已退出节俗

1400年前人们用哪道名菜来庆祝夏至?这道菜在流传了数百年后却为何消失?大锤今天说一个偏门的夏至节俗菜品~
在正式开启本期节目之前,大锤要先分享一件高兴的事情,这就是前段时间、高考之前,大锤曾经推出过一期节目《高考在即,回顾作文二十年历史,再说几个备考建议》,提供了一些高考作文中可能会用到的素材或者思路。之后大锤这边有读者听友留言说,听了之后很受启发,也推荐给其他朋友了。

最近大锤就收到消息,有考生朋友在今年高考的全国II卷作文中用到了大锤提供的作文思路。其实大锤这次只是个尝试,以后大锤争取再做一些更贴近高考中考、能方便大家拿来就能用得上的节目,毕竟知识就是力量,大锤也愿意帮助大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出这样的力量。

言归正传,再过几天,6月21日夏至就到了,这也是北半球全年里白昼时间最长的日子。到了这个时候,各地气温也都撒欢式的往上升了,天热就容易没有胃口。所以到了夏至这一天,咱们如今的全国各地都有各自不同的节令食品来顺应节气、刺激食欲。

比如北方地区诸如山东等地就有夏至吃面的风俗,而南方比如江浙地区则有夏至吃馄饨的传统,当然还有一些地方保留了夏至吃粽子的古老习俗,此外还有吃粥的、吃圆糊醮[jiào]的等等。

熟悉咱们大锤说史的列位读者听友都知道,大锤是一个资深的行动派吃货,所以本期大锤说史,咱们就说一个夏至的节俗菜品,不过这个菜品有点儿偏门,我们要说的,是1400年前古人用来庆祝夏至、并且流传了数百年之久的一道名菜。

这道历史极为悠久的夏至名菜,就是烤鹅。当然,在1500年前,古人不叫烤鹅,他们把这道菜称为鹅炙[zhì]。而且在那个时代,鹅炙准确来说是子鹅炙,也就是烧烤幼鹅制作而成。

历史上,这道菜大约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距今在1600年以上,在这道菜出现的相当长时间里,它并没有成为夏至日的节俗菜。它是一道相当珍贵的菜肴。因为那个时代养殖鹅的人家很少,鹅的产量上不去,而且鹅的喂养比较费钱,按照同时代《齐民要术》的说法,养鹅需要用五谷来喂养,不能用生虫,这在那个年代生产力水平不高的环境下,给人吃的五谷都不够用,用五谷等粮食来喂养鹅,就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了。

所以在南北朝相当长的时期内,炙烤的子鹅都被视为顶级的珍馐[xiū]名菜。比如我们后世都熟悉的成语“江郎才尽”,这个成语说的那个尴尬的主人公叫做江淹,是当时南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而江淹非常受南朝的齐高帝萧道成的重用,经常要为萧道成起草重要文书,而江淹因为受皇帝宠幸,所以表现的很狂放,萧道成让他来起草文书,江淹为了显示自己的本领,动笔之前先索要高级酒食,这其中就有鹅炙,而且江淹可以一边吃烤鹅饮好酒,一边快速写文书。

等到酒喝光了鹅炙吃完了,一篇文采飞扬的文书也就完成了。整个装X的过程基本是在暗示我这么牛的才华,齐高帝你得用同等水准的高级菜高级酒才配得上我。

历史上的鹅炙,正是佩戴了在南北朝时期“顶级佳肴”的标签,进入了唐朝。进入唐朝以后,鹅的养殖开始有所推广,所以鹅的用户群体已经从最顶级的皇亲国戚级别稍微向下拓展了用户范围。也正是因为从金字塔尖走下来了几个台阶,有了更广泛的人群,因此这道鹅炙就成了唐朝士大夫阶层用来在夏至这一天庆祝时令的名菜。

之所以鹅炙会成为夏至的专供名菜。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写道,当初自己在苏州过夏至,就享受了当地两大著名的夏至节令食品,一个是又香又嫩的竹筒粽子,一个是又脆又鲜的烤子鹅。

这里大锤还要额外补充一句,之所以鹅炙能够在诞生200多年之后成为唐朝人在夏至的节俗菜品,除了它自带的顶级佳肴稀罕物这个属性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当时唐朝人认为鹅肉不仅性冷而且能够补中益气,适合在夏至这种炎热的日子里食用,以滋补身体。

虽然鹅炙在唐朝的士大夫群体中开始普及,但是这种普及也是比较有限的,因为它虽然不再是南北朝时代那种顶级美食的身价,但是,即便是在唐代鹅的养殖增多了,鹅炙仍然是很贵的菜品,也就是从南北朝时代的顶级奢侈品降格成了一级奢侈品。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鹅的供应不足导致价格高昂,根据后世学者的考察,在唐代一只鹅的售价大概相当于一头驴的二分之一,一匹马的十分之一。请注意,那个时候的驴啊马啊都是很珍贵的交通运输工具,在当时古人吃一只鹅就相当于消灭半头驴,至少相当于现在我们吃一道菜就吃掉半辆长安奥托的水平,这是非常高的消费。

进入宋代,在夏至这一天吃鹅炙的传统依旧得到了保留。在宋人笔记中,吃烤子鹅也是当时宋朝人特别是上层人士在夏至这一天的重要习俗。而且因为鹅的养殖进一步扩大,所以鹅炙的价值又从奢侈品一级下调到了奢侈品二级,但是仍旧属于比较贵重的奢侈食品之列,是可以被达官显贵用来送礼的。当然,由于鹅的养殖扩大,所以一些市民阶层中的上位者也加入了享受大军。

进入明清时代,鹅的食材价值虽然继续下降,但是仍旧在达官显贵的奢侈品之列。比如明代著名世情小说《金瓶梅》中,烤鹅仍旧是富豪西门庆宴客的主菜之一。即便是皇宫中,鹅菜也是上品。明朝对此有严格的限定,而清朝则规定只有一等的汉席才准许用鹅。

由于鹅在我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是奢侈品,所以鹅炙这道菜肴,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虽然是夏至节俗名菜,同时也因为价格的高昂而被严重阻碍了在民间的流传。

因此,当封建王朝落幕之时,这种局限在小范围的夏至奢侈品名菜,虽然传统悠久,也因为长期缺乏民众基础而很快就烟消云散。加之随着近代家禽养殖的铺开,鹅的价值也随之下落,那道往昔的奢侈名菜鹅炙,最终从夏至的民间节俗中悄然退出了。


ljh 发布于  2022-6-21 08:37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夏至日有趣的各地民俗

夏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最古老的几个节气之一。几千年的时间里从官方到民间发展出了多样的夏至民俗。本文主要从祭祀节俗、饮食节俗和行为忌讳三个方面,对夏至各地的有趣民俗做了简单的介绍。

夏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一般时间在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在这一天里,太阳的高度达到极致,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最长,夜晚最短,故夏至,又称“日长至”。而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俗语有“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之说,可见从夏至开始,天就一天天炎热起来了。

夏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最古老的几个节气之一,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二分、二至”(《尚书》)的说法,其中二至即是指夏至和冬至,在当时叫做“日永”和“日短”,非常的形象。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夏至一直是我国从官方到民间都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气,也发展出了纷繁复杂的岁时节俗。今天,咱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下。

一、夏至的祭祀节俗

夏至作为古代最重要的节气之一,自先秦以来就有着国家主持的祭祀活动。如《周礼》中有:“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的说法。地示即地神,物鬽即百物之神也就是各种魑魅魍魉。这句话是说,在夏至这天国家要主持祭祀地神和百物之神,从而可以避免国家闹饥荒,老百姓因为瘟疫而死亡。从这句话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夏至祭祀的两个主要的愿景:农业丰收和免除瘟疫。这两个愿景实际上也是导致夏至各类节俗产生的主要原因。

夏至的官方祭祀一直持续到清朝。如清人的著作《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夏至大祀方泽,乃国之大典”,所谓方泽,即人工挖掘的方形水池。清朝时每逢夏至,在北京城的北郊挖掘方形的水池,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相应的在冬至的时候,要祭天于寰丘,一方一圆,体现了我国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祭祀的时候当然少不了各种献祭、歌舞等内容,这个历朝历代都有不同,便不详述了。

方泽坛(在今北京地坛公园)

除了官方主持的祭奠之外,在民间还存在着更为广泛的祭祖习俗。与其他时节比如清明的祭祖不同,由于夏至通常是一季农忙结束的时候,新的农作物刚刚收获,所以夏至的祭祖往往采用“荐新”的形式。也就是将新收获的农作物制成各种食物,作为贡品敬献给祖先,一方面请祖先品尝,另外也存了感谢祖先保佑丰收的意思。夏至祭祖的习俗同样传自先秦,如《管子》中就有“以春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夏至,而麦熟。天子祀于太(大)宗,其盛以麦。麦者,谷之始也;宗者,族之始也。同族者人(入),殊族者处(止)。皆齐(斋)”的说法。这一习俗一直传承到今天。如今每逢夏至,在我国很多地区人们还会将新收获的农作物制成各具地方特色的食物,举行祭祖活动。如江苏的苏锡常地区,人们习惯以米麦粥祭祖,  或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称为“夏至饼”。  广东的一些地方会用荔枝祭祖。而在浙江东阳,人们除了祭祀祖先,还要祭祀土地神,将草标插在田间,摆上各类酒肉祭祀,当地人称之为“祭田婆”。

“夏至饼”

二、夏至的饮食节俗

说道夏至的饮食,民谚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可见吃面条是夏至最为知名的饮食节俗。实际上,夏至吃面只是我国华北地区的饮食节俗。前引《帝京岁时纪胜》载:“京师于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乃都门之美品”,可见这一习俗最早是在北京兴起,后来扩散到了华北的天津、山东等地。

夏至凉面,各地有不同做法

而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夏至这天与端午一样,是要吃粽子的。这一习俗的起源可要比吃面条早得多了。成书于南朝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夏至节日食粽”的记载。而《太平御览》中更是详细的解释说:“仲夏端午,端,初也。俗重五日与夏至同,先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以粟(果)枣灰汁煮,令熟,节日啖”。而到了唐朝,在夏至这天除了吃粽子,还流行吃烤鹅。大诗人白居易有《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一诗,其中就有“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当然,这也可能是当时江南地区的地方性食俗。

很多地方夏至一样要吃粽子

有人以夏至日吃粽子为由,认为端午节源自夏至,这其实是不靠谱的一种说法。其实在我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端午和夏至作为临近的两个节日,不同的地方可以说是各有侧重的,。大致来说,北方多重端午而南方多重夏至,所以在节俗上有所交叉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江南地区的夏至饮食不同地方差别很大,有吃粽子的,也有吃馄饨的,而最具特色的节日饮食则是“夏至粥”。夏至粥一般是用小麦、蚕豆加糖煮成,也有的地方会加上薏米仁、莲子、红豆、红枣等各种材料。煮好之后还要相互赠送,也是一种传统的“荐新”的习俗。

夏至粥

而到了两广地区,夏至的食俗就更为奇特了。在这里,每逢夏至流行“烹犬而食”。按当地的说法,夏至吃狗肉有“解疟疾”“辟阴气”“扶阳气”等诸多好处。在吃狗肉的同时,当地人还习惯将狗肉与荔枝同食,或饮荔枝酒,据说有“助阳气”的作用。至今,每年在广西的玉林还都有荔枝狗肉节,非常的有名。

玉林狗肉节近年引起很大争议

三、夏至的忌讳

农历的五月,在古代被称作“恶月”,是个气候炎热,疫病多发的月份。夏至作为五月份的一个节气,在这种自然环境下也产生了很多忌讳习惯。比如在夏至这天,很多地方都有“不坐门槛”的忌讳,认为坐门槛会导致“疰夏”。疰夏是一种疾病,多见于小儿,是由于夏天持续炎热导致小孩循环系统出现问题,从而发烧的一种疾病。

除此之外,有些地区还有夏至“秤人”的习俗。”如民国16年《瓜洲续志》:记载,当地夏至这天“男女小孩以秤权轻重,谓之‘秤人’。向各户讨七家茶叶泡给小孩饮,云不疰夏。”也是为了避免小孩疰夏产生的一些习俗。

好了,关于夏至的习俗,就为大家介绍这些。希望大家喜欢。


ljh 发布于  2022-6-21 08:36 

夏至与玉林狗肉节:吃狗肉到底是传统饮食文化,还是道德沦丧?

夏至到了。每年的这个时候,玉林“荔枝狗肉节”都会引起网上的热议。那么,玉林人为什么会吃狗肉呢?我们又该不该吃狗呢?今天,忆远昔就跟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夏至到了。

每年的这个时候,玉林“荔枝狗肉节”都会引起网上的热议。那么,玉林人为什么会吃狗肉呢?我们又该不该吃狗呢?今天,忆远昔就跟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一、玉林人吃狗肉的由来
关于玉林吃狗的说法,1993年出版的《玉林市志》有所记载。在刘琪《理性看待“狗肉节”》一文提到,玉林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俗,后因水体污染严重,鱼生就很少吃了,而夏至吃狗肉的习惯则流传至今。此外,汉族有“狗肉不上宴席”的说法,但玉林当地的少数民族往往把狗肉当作宴请宾客的重要菜肴。

热闹的狗肉节

就当下而言,无论是玉林的少数民族还是汉族,都有食用狗肉的现象。狗肉有着重要的营养价值,这也是玉林人食用狗肉的因素之一。总而言之,玉林确实存在吃狗肉的现象,但并非所有玉林人都是如此。

二、食狗的记载自古有之
狗作为六畜之一,很早就出现了。所谓六畜,指的是牛、羊、猪、马、狗、鸡。这六畜在《诗经》中也曾多次提到。在先秦时期,狗肉是燕飨等大型活动不可缺少的食物。在那时,狗肉是重要的肉食之一。《仪礼﹒乡饮酒礼﹒记》中曾说到:“其牲狗也,亨(烹)于堂东北。”另外,《燕礼》也有相应的记载。《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中曾提到,齐景公的“走狗”死了,他想用棺椁殓之,还要对此祭祀。晏婴劝谏齐景公,最后他“趣(催促)庖治狗,以会朝属”。可见诸侯用狗肉宴请宾客是比较正常的事情。

除了当肉食,狗还是祭祀的重要物品。《周礼·秋官·犬人》云:“掌犬牲。凡祭祀共犬牲。”后来,因为食狗的人多了,屠狗便成了一个专门的职业。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著名的刺客聂政“家贫,客游以为狗屠”。此外,刺杀秦始皇的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筑者高渐离”。

《秦时丽人心》里刘畅饰演的荆轲

在秦汉时期,猪和狗最常见的肉食。无论是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四川出土的汉墓壁画,还是画像石、画像砖,只要出现庖厨图,宰猪和屠狗都是最常见的。秦汉人对狗肉的食用是有讲究的。就拿选择的原则来说,选幼的,不选壮的;选壮的,不选老的。从马王堆出土的肉食标本分析,小狗以豢养一年左右的为佳。在秦汉时期,狗肉的吃法有多种,如:狗羹(只放肉不加佐料的纯狗肉汤)、狗巾羹(加葵菜的狗肉汤)、苦羮(加苦茶的肉汤,其用肉有牛肉和狗肉)、犬肝炙和犬肋炙(用一支小三股叉,穿以烧炙好的肉串,其做法和新疆烤羊肉相似)等等。在《樊哙列传》中提到,樊哙也曾“以屠狗为事。”

《楚汉传奇》里康凯饰演的樊哙

魏晋南北朝时期,狗也是作为肉食种类之一。

在隋唐五代时期,生产力比较低下,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温饱尚难保证,没有多余的粮草喂养肉畜供人食用。所以肉食对平民百姓而言为难得之物,对于官吏而言,疏食亦为常事。加上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吃狗的记载比较少。有关的记载,在《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一书有提到。书中说到东北的室韦有吃狗的习惯。

在宋朝时期,北宋名臣滕元发偷狗的故事值得一提。滕元发年轻时,曾在一座庙里读书。有一次,他又馋又饿,于是就把庙里看门的狗偷偷地煮了当饭吃。结果,他被老和尚逮住了。这个老和尚打趣笑着就说:“你就写篇《滕先生偷狗赋》吧,写出来,算你白吃。”这是难不倒文采颇佳的滕才子的。于是,老和尚就不再追究偷狗这件事。不久,由于北宋宋徽宗赵佶属狗,为避讳禁止百姓食用狗肉,宋朝有一段时间禁止吃狗肉。到了元代,食用的家畜肉以羊肉最为重要。这一时期,关于吃狗肉的相关记载并不多见。

赵佶画像

在明朝,葡萄牙人克路士在《中国志》一书中提到他在广州城郊外的一条饭馆街看到的情景:“那里出卖切成块的狗肉,烧的煮的和生的都有。狗头摘下来,耳朵也摘下来,他们炖煮狗肉像猪肉一样。”这说明当时的广州人好食狗肉。另外,在明宫内流行着吃狗肉。天启朝时,权监魏忠贤贪饕,好吃狗肉。涂文辅等亲自将狗肉烹调好,在乾清殿内用手抓吃,须臾立尽。

《绣春刀Ⅱ:修罗战场》里金士杰饰演的魏忠贤

在清朝,著名画家郑板桥极爱吃狗肉,曾说:“地下走兽,唯独官会狗肉。”他在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之后,在扬州靠卖画为生。有一个盐商十分爱慕他的画,曾重金求取。郑板桥不屑与铜臭者交往,始终没有答应。盐商被拒后,悉心探访,知道郑板桥好交隐士,喜欢吃狗肉。于是,他便收买老者假扮隐士。盐商让老者整天在郑板桥常去的城郊竹林抚琴炖肉守候。果然,郑板桥中计,并当即画了两幅画相送。翌日,画像便挂在了盐商家的客厅,盐商则宴请宾客庆贺。郑板桥听到消息后,才发现自己上当了。这便是郑板桥中“狗肉计”的故事。

《糊涂县令郑板桥》里赵毅饰演的郑板桥

到了近现代,有一些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是爱吃狗肉的,这是确有之事。此外,1988年韩国举办奥运会之前,因韩国人有吃狗肉的传统,西方舆论便以“动物权益保护”,反对吃狗,对韩施压,迫其让步。后来,他们发现中国人也吃狗肉,便把矛头指向了中国,制造舆论和“争议”,便逐渐凸显起来。如今,玉林“荔枝狗肉节”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在今后的一段时期里,狗肉的风波仍将存在。

文史君说:
吃狗的习俗自古有之,不止玉林一地。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文史君并不是鼓励大家都去吃狗肉,而是要让大家学会理性看待“狗肉节”。在文史君看来,吃狗肉可以看成是流传下来饮食文化,是能够被接受和理解的。偷狗、非法售狗的行为是可耻的,毋容置疑,是要被取缔的。但是,吃不吃狗真的因人而异。只要合法,就不应该过多干预别人的正常生活。如今,很多人打着动物保护的旗子,宣扬仇视吃狗人群的极端言论,这是不足取的。相反,文史君倒是觉得,比起吃狗肉,更值得关注的应该是养狗问题,尤其是养狗文明和流浪狗的安置。


ljh 发布于  2022-6-21 08:34 

今日夏至,你知道哪些夏至习俗呢?可不只是吃凉面一种

夏至日是我国的“四时八节”之一,也是进入夏天后的第四个节日。夏至日白昼时长达到一年中的顶峰,我国南方开始进入雨季,而农作物获得了充足的阳光和雨水,快速生长。为了应对酷暑炎热,人们发明了很多习俗,背后反映的都是古人顺应自然的智慧。

春分过后,白昼时间逐渐增长,并在夏至达到顶峰,而天气也是一天比一天炽热,又到了吃西瓜、喝冷饮,走几步路就会满头大汗的时候,夏季的特征在夏至日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日影最短曰“夏至”
夏至日,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无论是人还是物品,其影子都会是一年当中最短的时候。这是在初中地理课上学的知识。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夏至日太阳到达北回归线一带,在这以北的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迎来最接近垂直角度的太阳照射,所以每个人的影子将会达到最短。其实这种现象古人早就发现了,所以他们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

夏至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即将迎来最炎热的时候,由于白昼时间在此时达到最长,所以农作物受到了充足的光照。而在我国南方,雨季也即将或已经到来,所以会有充足的降水。无论是充足的光照还是大量的降水,都满足了农作物快速生长的需求,故有“夏至雨点值千金”的说法。

夏季阳光充足

我国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借大自然当中的现象表现出夏至日的气候特点。

一候为“鹿角解”,古人认为鹿的角是阳性的,而夏至正处于阳气至极点的时刻,再往后便是阴气渐盛的时候,所以鹿角开始脱落。

二候为“蝉始鸣”,知了与鹿角不同,它是感受到阴气的出现才会发出鸣叫,所以随着阳气的衰落,蝉也开始不断地鸣叫。

三候为“半夏生”。半夏指的是一种药物,性喜阴,所以它的生长地点一般是在水多的地方,尤其以南方的沼泽地和水田中最为多见。在夏至时节,半夏也开始因阴气滋生而生长。

二、夏至日需祭祖
在我国古代社会当中,夏至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祭祀祖先与神灵,人们往往希望通过此种方式来免除灾年。据《周礼》记载,在周朝人们便有了夏至日祭祀祖先的传统,在医疗、农业等尚处于原始状态的时代,夏至日祭祀神灵祖先则成为当时清除瘟疫、灾荒最“有效”方式。

至汉代,司马迁也曾在《史记》中记载过皇帝祭祀的事情,他尤其强调在祭祀过程中“乐舞”是十分重要的。到了宋代,夏至日更是成为一项官方的重要节日,官员还可以享受3天的假期,妇女们则要互相赠送粉墨胭脂之类的小物件。

夏至日祭祀

至清朝,夏至已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还有许许多多的禁忌,例如不能剃头、不能说别人的坏话等等。在江苏无锡一带,人们还会将新打出的麦子做成米麦粥用以祭祀祖先,浙江会稽一带则用面食祭祀祖先,浙江东阳地区则要置办大酒大肉,祭拜土谷之神。此外还要将草扎成一束一束的,插在田野之上,即是“祭田婆”。

在我国民间,素来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在夏至日,吃上一口顺滑的凉面是一件十分舒爽的事情。在清代就有人记载说:“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这里所说的过水面,其实就是经凉水浸润过的面条。在古代人们往往会从深井中抽出冰凉的井水,将面拔凉。

在我国北方的许多地区,人们在夏至日是一定要吃面条的,例如山东胶东就有“立秋饺子入伏面”的说法,因入伏天就是从夏至日开始,说明我国已经进入到了最为炎热的一段时间,人们就要在夏至日吃上一碗凉面,降温防暑。

夏至日吃凉面

那么夏至日吃凉面除了降温防暑,还有什么讲究吗?夏至正是新麦子收割的时节,夏至吃面条也有食“新麦”的寓意。

新麦

三、吃补食,养精神
夏至日的到来意味着伏天也马上到来,天气的炎热会使人精神萎靡不振,昏昏欲睡,胃口也不如之前,身体会消瘦。而这时尤其需要注意吃好锻炼好,使身体精神起来,即人们所说的“夏至日,吃补食”。

在浙江杭州,人们喜欢吃一种名为“乌饭”的食物,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名将庞涓。人们还喜欢吃红枣煮鸡蛋与炖鸡,无论是哪一种食物,都是大补的,夏天的进补可以有效减少因天气炎热带来的困乏感。

吃乌饭

在夏日不但要注意避暑,还要注意因过度避暑而导致的寒气过重,为此不能饮用过多的冷饮与凉物,睡觉时还应将“肚子”盖好,再就是无论是洗头还是洗脚都不要用凉水冲洗,以防止头、脚之寒。

想吃,但要适量哦

文史君说
夏至日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同时也是白昼最长的时候。夏至日不仅在气候上有着诸多特征,同时也有着诸多的文化习俗,无论是祭祖还是吃凉面、吃乌饭,其实都表达出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ljh 发布于  2022-6-21 08:33 

历史上6月21日都发生了什么?

1582年
日本大名织田信长逝世
织田信长(おだ のぶなが,1534年7月2日-1582年6月21日[1] )出生于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胜幡城(一说那古野城)...更多>>
1852年
德国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福禄培尔去世
福禄培尔(,1782—1852),德国教育家,幼儿园运动的创始人。其教育理论以德国古典哲学和早期进化思想为主要...更多>>
1900年
庚子国变爆发,清廷向列强宣战
由于列强欺凌过甚,激起中国百姓普遍的愤恨,造成义和团的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号召,拔电杆、毁铁路、烧教堂、杀洋人和教民...更多>>
1905年
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出生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社会主...更多>>
1935年
法国作家弗朗索瓦·萨冈出生
弗朗索瓦兹·萨冈(Francoise Sagan,1935-2004)是法国著名的才女作家。一九五四年,年仅十八岁的她写出了小说《你好,忧愁》...更多>>
1946年
中国杰出军事家罗炳辉病逝
罗炳辉(1897-1946),是一位从农民出身的普通士兵成长为统率千军万马、屡建战功的杰出军事家,是共和国早早陨落的将星,是建...更多>>
1963年
日本著名漫画家、“柯南之父”青山刚昌出生
青山刚昌(1963.6.21-)是日本著名漫画家,也是《名侦探柯南》之父,因创作柯南而成为亚洲漫画界不可或缺的人物,国内粉丝称其...更多>>
1967年
泰国首位女总理、前总理他信的妹妹英拉·西那瓦出生
英拉·西那瓦,泰国前总理,国防部前部长,著名企业家。1967年出生于泰国清迈府,第四代泰国华裔,祖籍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塔下村...更多>>
1970年
印尼前总统苏加诺去世
苏加诺(Bung Sukarno,1901-1970),1901年6月6日出生于东爪哇苏腊巴亚(泗水)的土著贵族家庭。致力于民族独立斗争,历任印...更多>>
1990年
伊朗西北部地区发生的里氏7.3级强烈地震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Iran,波斯语: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位于亚洲西部,属中东...更多>>
1992年
全国政协原主席李先念去世
李先念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更多>>
2000年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正式成立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英文名称:China Electronic Commerce Association.英文缩写CECA)是由信息产业部申请,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更多>>
2004年
世界首部私人研制的载人航天器飞入太空
航天器是在绕地球轨道或外层空间按受控飞行路线运行的载人的飞行器。载人航天器家族中有三个成员: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更多>>
2009年
历史上首次太阳在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中点
北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是太阳在北半球能够直射到的离赤道最远的位置,是一条纬线,在北纬23度26分21.448秒。


ljh 发布于  2022-6-21 08:29 

一旦缺乏维生素会导致什么疾病的发生?

1.如果缺乏维生素A就会影响到视力发育,导致出现夜盲症的情况,还可影响到皮肤的角化层,出现毛囊角化。
2.缺乏维生素B时,出现皮肤痤疮、神经系统损害,尤其是出现周围神经系统的损害,以远端为主。
3.缺乏维生素C时会导致坏血病。
4.缺乏维生素D时会产生佝偻病、骨质疏松,小儿最常见的就是缺乏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时还可诱发癫痫的发生,也可导致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所以机体缺乏不同的维生素,产生的是不同的疾病。


ljh 发布于  2022-6-21 08:26 

lotno是什么意思

lotno是什么意思
LOT NO是lot number的缩写,是“批号”的意思。每一批产品都有相应的批号,是用于识别“批”的一组数字或字母加数字。因为在工业生产中,虽然原料和工艺相同,但是每一批投料生产出来的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还是有差异的。为了事后追踪这批产品的责任,避免混杂不清,所以每一批产品都有相应的批号。
生产批号是有实际含义的,背景:《食品安全法》扩大了GB7718中预包装食品的定义,涵盖了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和非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两类定量包装即预包装食品。因此,修订后的标签标准也涵盖了这两类预包装食品。


!admin 发布于  2022-6-20 19:51 

电影制片人都做什么

电影制片人都做什么
电影制片人主要工作内容是负责剧本统筹、前期筹备、组建摄制组,摄制资金成本核算、财务审核;执行拍摄生产、后期制作;协助投资方国内、外发行和国内、外申报参奖等工作,一般制作人权限最大导演其次,其它没有大小顺序只是分工不同。

一般制作人权限最大,导演其次。其它没有大小顺序,只是分工不同。制片人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公司。负责剧本统筹、前期筹备、组建摄制组(包括演职人员以及摄制器材的合同签订)、摄制资金成本核算、财务审核;执行拍摄生产、后期制作;协助投资方国内、外发行和国内、外申报参奖等工作。
电影制作全部工作人员如下;
1.导演:主要负责电影中的演出部份,以及管理电影中的创意部份。如张艺谋、冯小刚。
2.制片人:制片人一般指影视剧制片生产制作人。 全权负责剧本统筹、前期筹备、组建摄制组,摄制资金成本核算、财务审核;执行拍摄生产、后期制作;协助投资方国内、外发行和国内、外申报参奖等工作。
3.监制:可能和制片人是同一个人,也可能另有其人。管理整个电视或电影拍片流程相关环节的一切工作,如工作人员的寻找与协调,预算的控制,拍摄时间的进度等,让电影能在合理的时间与预算下完成。
4.编剧:以文字的形式表述节目或影视的整体设计,作品就叫剧本,是影视剧、话剧中的表演蓝本,成就突出的职业编剧被称为剧作家。如电视剧《母仪天下》的王伊。
5.策划:制片前中后期及过程中的对内制片工作和对外宣传,广告等等方面的工作,从而使电影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6.出品人:影片的投资人。影片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制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权决定拍摄影片的一切事务,包括投拍什么样的剧本,聘请导演、摄影师、演员和派出影片监制代表它管理摄制资金,审核拍摄经费并控制拍片的全过程。
拓展资料:
电影制作流程:
1、选择剧本
这是最重要的,一般是由制片人来选择剧本,但是也不缺乏导演来选择剧本的,但是导演在选择了一部好的剧本之后就要说服公司以及制片人,来为他投资,但是在21世纪的电影中导演是没有剧本改编权利的,如果他在开拍前希望改变剧本就必须经过公司上层董事会的批准。
2、资金
电影的成本不仅包括导演,编剧,摄像,演员,场景,拍摄,后期,食宿行等的费用,而且包括市场营销及宣传的费用,通常市场营销及宣传费用等于拍摄费用或1/2的拍摄费用。每部电影根据概念和要求的不同,可以分为小成本电影,中型制作电影,和大制作电影。
3、选择导演演员
中国电影不会有选择导演这种说法的,在一部电影里导演说的算,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仅要对电影的质量负责还要对片场的其他方面负责,而国际电影制作中导演只需要负责好电影拍摄的任务. 在国际化的电影制作中是剧本选择导演,而不是导演选择剧本. 制片人在电影筹备时还要担当起选择演员的任务,在中国大陆这些都是由副导演来完成的。
4、明星阵容
在一部成功的电影中,不仅要有很棒的剧本,很好的故事情节,好的导演.最重要的是有大牌明星的参与. 明星是电影中闪亮的焦点,也是电影票房的保障。
5、组建摄制组
摄影组包括:场记、化妆、道具、灯光、美术、后期指导、跟组剪接。
6、电影剪接
在美国的商业电影中,导演是没有剪接权利的,都是由制片公司进行剪接,但是如果是一线导演的话,那就不同了。
7、发行商
商业电影中发行商和制片商不是一家,发行商是通过竞争来取得发行权,一部电影的好坏也可以通过看发行商来表现。
8、宣传方式
就拿来说,早在电影放影4个月前电影的广告和宣传海报就已经出炉。
9、电影国际发行
发放电影配音权,剪编权。
10、参加电影节


!admin 发布于  2022-6-20 19:51 

英语的辅音和元音都有哪些

英语的辅音和元音都有哪些
英语的元音和辅音共有48个,20个元音+28个辅音。其中元音中又有12个单元音,8个双元音,辅音又包括清辅音和浊辅音,清辅音和浊辅音的区别就是清辅音在发音时没有振动,浊辅音就有振动。
元音是aeiou。有个半元音y。其他是辅音。这是根据字母说的。叫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
另外根据辅音有,元音和辅音是英语48个国际音标的两个基本分类;其中元音有20个,辅音有28个;而元音又分为单元音和双元音,单元音又可以分为长元音和短元音。
元音的作用和汉语拼音的韵母一样,是一个音节发声的关键部分,也就是说,一个单词的单词,可以只有元音,但不能只有辅音。


!admin 发布于  2022-6-20 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