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为什么把皇位传给杨广

严格来讲,杨广并不是暴君,相反,他在年幼的时候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和才华,深得隋文帝杨坚的喜爱,所以才会以非嫡长子的身份继承大统。至于隋朝末年杨广的所作所为,基本上和一般的皇帝犯了相同的错误,骄奢淫逸。伟大如唐太宗在晚年的时候也显露出这样的缺点,所以并不能因此而责怪杨广。

史书记载,杨广自小就是“上美姿仪,少敏慧。”7岁能诗能文,当时出了名的神童,深受父亲杨坚的喜爱,自小就是政治明星,13岁进封晋王,先后担任并州总管,授武卫大将军,扬州总管等职抵御匈奴,文武双全,军政全能,堪为不世之奇才,为当时的朝堂上下一致推崇,后来才废掉杨勇,成为太子。

隋文帝杨坚成功的从国丈变成了国王,从自己的女婿手中抢来了天下。深知得天下容易,治天下难的杨坚一直以来都勤俭勤奋,为的就是国家的安定,百姓能够安居乐意,那么天下自然坐的稳妥杨广摇身一变成为皇子,自然有些志得意满。而且骨子里的好大喜功,让他开始飘飘然了,但他知道父亲的严厉,不敢造次,因为在他身边,有父亲安插的老臣王韶在监管着他,或许是忍不住了,他在王韶离开的日子里,加紧享受工程的开发——挖湖造山。

五兄弟在性格上各有不同,杨勇“率意任情”;杨俊前期“仁恕慈爱”,后期逐渐骄奢;杨秀性情暴烈;杨谅性格上没见到有负面消息,但年龄最小。而杨广是几个兄弟中,最会也是最善于伪装的,所以他得到了母亲独孤伽罗的支持,在枕边风的鼓动下,杨坚做出了一个不知道是对是错的决定,毕竟历史不存在假设。

隋炀帝开设了科举制度,愿意用公平公正的态度来选拔人才,为寒门子弟提供了机会,削弱了世袭的世家力量,在历史上是一次伟大的进步。隋炀帝还有修筑长城,置关防、开隧道,隋代的人口和经济都是大有增长,杨广其实不是个十恶不赦的暴君。资治通鉴记载,隋氏之盛,极于此已。虽然隋炀帝急功近利,造成了隋朝的灭亡。但是在封建历史上,隋炀帝也做出了一定贡献,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


!admin 发布于  2023-3-8 11:00 

杨坚为什么怕独孤皇后

隋文帝杨坚,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位贤君明主。正是杨坚,让经历了五胡乱华、南北分裂之后的华夏重获统一。杨坚为了登上帝位,巩固统治,杀光了北周历代皇帝的儿子、孙子,并且诛杀或软禁了所有反对他的宇文皇族藩王,以及支持宇文氏的将领和大臣。从杨坚噬杀,也可以看出,他绝对不是一个优柔寡断,存妇人之仁的人。而且,杨坚为人狡诈,脾气暴躁,身材魁梧,武艺高强,堪为堂堂大丈夫。

通常情况下,杨坚应该是个大男子主义者才是,可他却偏偏非常“怕老婆”。甚至在其妻独孤伽罗去世之前,他都没能宠幸过其他女子。杨坚为何有这么大的反差呢?

首先,杨坚的妻子独孤伽罗母家显贵。

独孤伽罗出身名门,为北周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才识出众。独孤家可是一门三皇后。北周明帝宇文毓的明敬皇后;隋文帝杨坚的文献皇后,即独孤伽罗;以及唐高祖李渊之母元贞皇后,都是独孤信的女儿。

独孤家是八柱国之一,而杨坚家则出自十二将军。北周太祖宇文泰创建府兵制,为八柱国之首,而北周元氏因为地位尊崇挂个虚名,实际上仅有六柱国。而这六位柱国麾下有两位将军,共有十二将军。因此,独孤家的地位,最初比杨坚家高。同时再加上独孤家还是北周宇文皇室的姻亲,杨坚对妻子独孤伽罗是存有敬畏之心的。

而且,鲜卑人因为社会制度进化较慢,保留有母系部落遗风,即“妇持门户”。所以,从心理上而言,独孤伽罗从小就培养了当家做主的秉性。而杨坚也不能不入乡随俗,忍让三分。

其次,独孤伽罗是一位人品、才识出众的女子,还有一点点凶悍,颇有国母风范。

据《隋书》记载,突厥与隋朝互市,带来了一箱价值八百万的上等明珠。幽州总管阴寿告诉独孤皇后,怂恿皇后买下。但是,独孤皇后却说:“非我所须也……未若以八百万分赏有功者。”百官闻之,全部前来赞贺独孤皇后。这让隋文帝杨坚是既喜欢,又忌惮,这老婆也太厉害了。

独孤皇后姑姑的儿子崔长仁犯法当死,隋文帝因为皇后的缘故,准备赦免。但是,独孤皇后却坚持:“国家之事,焉可顾私!”之后,崔长仁被依律处死。

独孤皇后对于普通的囚犯,或者仅仅是不利于自己的囚犯,却又非常的仁爱。独孤皇后每次听说大理寺处决囚犯,都不免落泪。而独孤皇后的异母弟独孤陀,曾经以巫蛊诅咒独孤皇后,理应当死。但是,独孤皇后却说:“陀若蠢政害民者,妾不敢言。今坐为妾身,敢请其命。”由此,免了独孤陀的死罪。

正是因为独孤皇后的仁爱、律己,以及贤明,“每与上(即杨坚)言及政事,往往意合”,成了隋文帝的贤内助。独孤皇后与隋文帝一起,被称为“二圣”。杨坚作为男人大丈夫,自然也是喜好女色的。有一次,杨坚听说尉迟迥的孙女有美色,就留在宫中给宠幸了。结果,杨坚一上朝,这位尉迟美人就被独孤皇后给杀了。杨坚闻之大怒,独自骑马跑到了山里。最后,还是高熲、杨素给劝了回来。

杨坚当时叹息一声:“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杨坚对于自己的这位独孤皇后,可谓是又爱,又敬,却又无可奈何。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杨坚爱独孤皇后,敬独孤皇后,所以,才“怕”独孤皇后。

杨坚无论如何都是一国之主,是大隋朝的开国之君,而且杨坚孔武有力,武艺高强。如果杨坚想要废掉独孤皇后,甚至是直接杀死独孤皇后,并非难事。但是,隋文帝并没有这么做。这只能说明,隋文帝杨坚绝对是爱独孤皇后,敬独孤皇后的。


!admin 发布于  2023-3-8 11:00 

隋朝存在了多少年就灭亡了

隋朝享国38年。

隋王朝从公元581年2月第一任皇帝杨坚登基开始,到公元619年4月最后一任皇帝杨侗被王世充所杀,正式灭亡,立国38年,共五任皇帝。(传统认为隋王朝第三任皇帝杨侑于618年5月禅让帝位给李渊而灭亡,实际上之后仍然有两个皇帝杨浩和杨侑,结果被胜利者书写的历史抹杀。

隋朝(581年-618年,一说619年或630年)是中国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重要朝代,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581年北周静帝禅让给杨坚,定国号为“隋”,北周覆亡,定都大兴城(今陕西省西安市)。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令宇文恺营建东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并于次年(606年)迁都洛阳。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619年王世充废隋哀帝,隋朝灭亡,享国38年。

隋朝(581年—618年)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将帝位禅让于杨坚,建立隋朝,定都西安。隋朝是继西晋后汉族重新建立并统一全国的朝代,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严重分裂局面。

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强盛时期。隋炀帝好大喜功开凿京杭大运河过度消耗民力,引发了隋末农民起义;大力推行科举制度,触动士族既得利益,引发贵族叛乱;对外战争失利,给叛乱贵族可乘之机。

为了巩固隋朝的统治,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等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政治上,确立了影响后世深远的三省六部制,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正式推行科举制度,以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另外还建立政事堂议事制度、监察制度、考绩制度,这些都强化了政府机制,深刻影响后世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

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另一方面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以增加财政收入。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开皇之治。

外交方面,隋朝的盛世也使得当时周边国家和境内的少数民族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臣服的东突厥等国皆深受隋朝文化与典章制度的影响,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为频繁。


!admin 发布于  2023-3-8 11:00 

花木兰是哪个朝代的

北魏皇帝拓跋焘登基之后,长期遭到柔然侵扰的北魏帝国拉开了对柔然部落大还击的序幕。

以当时的形势看,北魏最大的祸害不是南朝、也不是其他北方割据权力,而是盘踞漠北、气势旺盛的柔然。八王之乱以来,曾经混战了一百五十年的中原地域之动乱是加剧,还是停息,就取决于北魏与柔然的生死决战。其中,公元429年是柔然败得极为惨痛的一年,双方都为这一场生死决战做了谨慎的准备。

据《魏书》卷世祖纪记载:429年(太武皇帝(拓跋焘)神鹿二年),“秋七月,车驾东辕,至黑山,校数军,实班购王公将士各有差。”在这样的情形下,才有了花木兰“昨日见军贴,可汗大点兵”。《木兰辞》中记载连花木兰父亲这样的年迈之老卒都要从军,可见形势之严重,国度曾经没有几选择的余地,必需动了真格的了。而历史上,也的确是在429年,北魏掏出了最后的血本,来跟柔然展开一决生死的大战。

花木兰替父参军。据《北史》卷86蠕蠕传记载:北魏皇帝拓跋焘率军不断将柔然赶到漠北,“北度燕然山”,燕然山即燕山,今蒙古共和国杭爱山。花木兰长途跋涉、远离故乡,才发出了“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瞅瞅”的慨叹。

《魏书》卷4,世祖纪记载:太武皇帝(拓跋焘)安定真君(441年)“行幸阴山之北”,花木兰参军正好12年“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天子接见花木兰,封她为五品尚书郎,她怕女儿身份暴露,犯下欺君之罪,提出“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土”,史书的年代和木兰辞的12年相吻合。


!admin 发布于  2023-3-8 11:00 

花木兰代父参军的真实性

花木兰代父参军的真实性,首先要从花木兰所处的历史年代和背景环境说起。《花木兰》中有一句是“可汗大点兵”,纵观整个北魏时期,自北魏孝文帝实行变革,国度上下全方位汉化之后,称谓国君就不再运用“可汗”这种本来属于胡人的称谓。所以花木兰的活动时期应该是在这之前,也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在位时期。

拓跋焘发起对柔然族长达25年的战争,不断从424年打到了449年才宣布完毕,这与花木兰代父参军的故事事情也根本吻合,为花木兰代父参军的发作提供了可能。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期还未发作之后的孝文帝变革,所以实行的还是胡人本人的奴隶制度那一套,可汗要发起战争的时分,每一家每一户都要出一名男丁参与可汗的军队。花木兰没有兄长弟弟,家里父亲年岁也大了,当不了兵,所以花木兰由于孝敬所以打扮成男子冒充父亲去当兵是有事实可能的。

这就是《木兰辞》所说的,“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故事的最后,北魏大败柔然族,木兰凯旋归,“策勋十二转”,北魏朝廷要封赏花木兰为尚书郎。花木兰却“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土”,这与她身为女子不便当为官相照应。最后,花木兰代父参军的传奇故事在民间传开,文然以此为写实创作了《木兰辞》,也就是所谓的民间述史。


!admin 发布于  2023-3-8 10:59 

杨坚为什么说独孤误我

独孤伽罗是西魏大臣独孤信的女儿,他看中了了老友杨忠的嫡长子杨坚相有奇表、气质非凡,于是把十四岁的独孤伽罗嫁给了他。那年独孤伽罗14岁,杨坚17岁,小夫妻的婚姻门当户对,二人也聊得来,这堪称一桩良缘。杨坚少年得志,又娶得娇妻,踌躇满志,一心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然而变故却发生了。

西魏、北周的实际缔造者、关陇集团的核心凝聚人物宇文泰去世,遗命其侄宇文护辅政。在其主导下,宇文家族取代了西魏元氏政权,政治态度倾向西魏且位高权重的独孤信立场微妙。独孤信在政治斗争中,被迫自尽,独孤家没落。杨坚也受到池鱼之殃,连续八年不得重用。但是他怜惜妻子遭逢巨变,反对独孤伽罗更加关怀。

这对夫妻历经了考验,感情更浓,二人还发誓誓无异生之子,相约白头。为了不让丈夫难做,独孤伽罗也一直保持低调谦恭作风,尽量为丈夫消祸。

后来杨坚选择反叛北周,自己建立王朝,也离不开独孤伽罗的支持和鼓励,她帮助打理内务,辅佐他征战天下,直到登上帝位,独孤氏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皇后。可以说,隋朝的建立,也有她的一份功劳。所以在隋朝建立以后,独孤伽罗仍然深入接触政治,宫中将帝后二人并称“二圣”。

独孤伽罗是个很有自己主见,并且眼睛容不沙子的女人。当初她和杨坚约定好誓无异生之子,即便现在杨坚登基成为了皇帝,她也一直不准他有其他的女人。有一次,杨坚忍不住宠幸了一个宫女,独孤皇后知道了,立马就把那个宫女杀了,杨坚为此很郁闷,还骑着马离宫出走,幸亏大臣劝回来了。

所以独孤皇后对感情纯粹的坚持可想而知了,她喜欢专情的男子,不仅是对自己的丈夫,对自己的儿子也是这样。当时他们的大儿子杨勇,原本已经被立为太子,也有了自己的太子妃。

但是杨勇偏偏不喜欢正妻元妃,喜欢小妾云昭训,还一口气和云昭训生了3个儿子,于是也成功遭到了老妈的嫌恶。老妈不遗余力的找杨勇的茬,加上弟弟杨广的陷害,杨勇被拉下了太子位,后来还被杨广害死。

而次子杨广,深深的抓住了老妈这种心理,表面上就装作只宠爱正妻萧妃一人,就算私底下和小妾们生了孩子也统统不养,成功的得到了老妈独孤皇后的支持。独孤皇后觉得,反正都是自己的儿子,不如选自己喜欢的那一个。

于是独孤伽罗决定帮助杨广上台。后来杨素上书“盛言太子不才”,独孤伽罗听说后,竟然拿出自己的私房钱送给杨素,表示支持。在独孤伽罗、杨素等人的坚持下,最终太子杨勇在600年被废,杨广成为太子。史书也记载:“竟废太子,立晋王广,皆后之谋也”。改立太子两年后,独孤皇后就死了。

独孤皇后没有想到,自己被儿子骗了,杨广并没有他表现的那么贤德,也没有他表现的那么专情,相反他好色起来比他哥哥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一次隋文帝杨坚病重的时候,宣华夫人前来探望,杨坚发现她神色慌张,问她神怎么了,结果宣华夫人说自己被太子杨广非礼了。

病中的隋文帝一听这话,当时就龙颜大怒,怒不可遏,他骂道:“畜生何足付大事,独狐诚误我!”隋文帝口中的“畜生”指的就是杨广啦,“独孤”指的就是皇后独孤伽罗,病重的杨坚都觉得,独孤皇后误了自己,误了隋朝,可惜病重的他已经干不了什么了。

后来隋文帝杨坚去世,杨广登基,他更加肆无忌惮的恢复了他的本性,骄奢淫逸,隋朝没有多久就灭亡了,杨坚和独孤伽罗辛苦打下的天下,传承竟然没有超过两代。独孤皇后要是泉下有知,想必也会后悔,只是也悔之晚矣了。


!admin 发布于  2023-3-8 10:59 

北魏孝文帝与冯太后的关系如何

北魏孝文帝与冯太后的关系如何?在历史上有很多的皇帝都是薄情寡义的,大多数帝王身边的美人都是因为政治联姻,皇帝为了稳固朝堂,大臣们为了家族荣耀,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美女进入皇宫。在历史上也有几个非常痴情的皇帝,为了心爱的女人可以做任何事情。下面我们讲一讲北魏孝文帝与冯太后之间的爱情故事。

北魏孝文帝一生最爱的女人是冯润,冯润出生在世家,家族中人也都是朝堂上很重要的人,位高权重,冯润的姑姑是当时的皇太后。冯润生的漂亮,又很聪明,所以深得别人的喜欢。

在冯太后在世的时候,冯润就进宫成为了北魏孝文帝的皇后,也一直是孝文帝一直宠爱的女人,只是不久之后,冯润就生了一场大病,一直调养身体,之后因为思念家乡,被冯太后送回家中调养,等病好之后在回宫。这一疗养就是几年,在这个过程中,冯太后死去,孝文帝也被迫立了新的皇后。

可是孝文帝一直对冯润念念不忘,所以在冯润病好之后就将其重新接进皇宫,当时的冯润已经不是皇后了,是仅此于皇后的昭仪,只是孝文帝一直想要将最好的东西给她,所以不惜将当时的皇后废掉,将冯润有扶上皇后之位。孝文帝对冯润的感情是真的很深。

只是冯润是一个心思沉重又心狠的人,在成为皇后之后她就一直霸占着皇帝的宠爱,任何嫔妃若是和她争宠就不会好过,嫔妃们也害怕这位心狠的皇后所以不敢得罪她,冯润就这样一直霸占着皇帝。

孝文帝在安邦定国后,也打起了仗,借着讨伐逆贼的名号两次出兵南齐王朝,目标是淮南三镇,可惜都没攻下,无奈之下只好退兵,公元499年,孝文帝元宏再一次集结军队攻向湖北,兵贵神速,速度之快,效率之高,魏军迅速占据上风。而就在革命形势一片光明之下,大本营洛阳出了问题。

原来冯润天性风骚,不甘寂寞,趁孝文帝在外打仗干出了一些出格的事,先是跟假太假私通,这还不够,又跟大臣双蒙发生了关系,这只是冰山一角,她强迫孝文帝的妹妹嫁给自己的弟弟冯夙,公主不答应,就跟哥哥告状,孝文帝知道后很是生气,一气之下竟然病倒,迫不得已,只能班师回朝。

孝文帝回去后将双蒙等人全部诛杀,并将冯润幽禁,而皇后的名号和礼仪还给她留着。后来文帝驾崩了,叫来北海王,让冯润自尽。北海王就带着大臣白整去了冷宫,二人来传圣旨,圣旨是真的,冯润却是不信。哭骂道:我不相信他会这么做!这肯定是你们预谋杀害我的把戏。白整听完直接给冯润灌毒药,就这样冯润的生命终结了。

孝文帝的弟弟咸阳王元禧等人听到消息后说:就算皇兄不下圣旨杀她,等太子登基之后,我哥几个也得想办法弄死她,不能让一个女人胡作非为,否则死的就是我们了。可笑冯润至死还在利用孝文帝对她的感情,落此结局,实属活该。


!admin 发布于  2023-3-8 10:59 

变成的近义词

变成近义词: 变成( 注释:)
造成( 注释:1.犹造就。)
形成( 注释:经过发展变化而成为:形成新的风格|形成包围。)
酿成( 注释:)


!admin 发布于  2023-3-8 10:58 

杰出的近义词

杰出近义词: 出色( 注释:异常好:干得很出色|这正是文章的出色处。)
杰出( 注释:(才能、成就)出众:~人物。)
精彩( 注释:①(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晚会的节目很~ㄧ在大会上,很多代表做了~的发言。②〈书〉神采;精神。)
卓越( 注释:杰出;超出一般:卓越人材|卓越功勋|卓越的才能|卓越的社会活动家。)


!admin 发布于  2023-3-8 10:58 

宵衣旰食的近义词

宵衣旰食近义词: 发奋图强( 注释: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发愤图强( 注释: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奋发图强( 注释:图:谋求。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奋发有为( 注释:奋发:精神振作。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励精图治( 注释:砺:奋勉;图:设法;治:治理好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闻鸡起舞( 注释:闻:听到。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卧薪尝胆( 注释: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宵衣旰食( 注释: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自强不息( 注释: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admin 发布于  2023-3-8 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