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之明王,不失此三德者,故能光有天下,而河陵百姓令闻不忘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2-26 11:23     作者:!admin     分类:


  【题主出示的原文】古之明王,不失此三德者,故能光有天下,而河陵百姓令闻不忘

  【原文】古之明王不失此三德者,故能光有天下,而和宁百姓,令闻不忘。

  【译文】古代的英明君王没有失去这三种德行,所以能有广大的疆域,使百姓和睦安宁,美好的名声至今使人不能忘怀。您不能背弃这些德行啊!”

  【说明】此文载左丘明《国语·周语》文章。而“周语”部分又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题主出示的原文,在周语中的文章里。

  题主出示的原文部分有“河陵”二字,经过与《百度文库》所载的《国语·周语》比对,题主出示的有误。应该是“和宁”二字。在此说明。

  【词语】

  “周”

  中国朝代名:周西。东周。北周。后周。

  【此文出自时代】东周

  【本文作者】左丘明生卒年不详,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一说姓丘,名明。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左丘明与孔子同为春秋末期人,二人关系密切。他曾与孔子一同前往周室,鼎力支持孔子从政,受到孔子的好评。加上左丘明品德高尚,胸怀坦荡,深得鲁侯器重。

  【此文言文中的话语人物】富辰

  富辰春秋时期周襄王的大夫。上述的文言文,就是富辰大臣对周襄王的劝谏词语。

  【题主关注的文言文语段】

  周语中【原文】

  襄王十三年,郑人伐滑。王使游孙伯请滑,郑人执之。王怒,将以狄伐郑。富辰谏曰:“不可。古人有言曰:‘兄弟谗阋、侮人百里。’周文公之诗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若是则阋乃内侮,而虽阋不败亲也。郑在天子,兄弟也。郑武、庄有大勋力于平、桓;我周之东迁,晋、郑是依;子颓之乱,又郑之繇定。今以小忿弃之,是以小怨置大德也,无乃不可乎!且夫兄弟之怨,不征于他,征于他,利乃外矣。章怨外利,不义;弃亲即狄,不祥;以怨报德,不仁。夫义所以生利也,祥所以事神也,仁所以保民也。不义则利不阜,不祥则福不降,不仁则民不至。古之明王不失此三德者,故能光有天下,而和宁百姓,令闻不忘。王其不可以弃之。”王不听。

  周语中【译文】

  周襄王十三年,郑国讨伐滑国。襄王派大夫游孙伯替滑国说情,被郑人扣留。襄王发怒了,准备利用狄去讨伐郑国。大夫富辰劝阻说:“不能这样做。古人有言道:‘兄弟之间虽受挑拨而争执,但仍一致抗御外侮。’周公的诗说:‘兄弟相争在家内,对外一致抗强暴。’如此说来,兄弟不和是内部的冲突,虽有争执不影响手足之情。郑君与天子有兄弟之亲。郑武公、郑庄公为平王、桓王立过大功,我们王室的东迁也依靠过晋国、郑国,子颓作乱又是郑国帮助平定的。现在由于一点忿恨就遗弃郑国,就是因小怨而忘大德,恐怕不行吧!况且,兄弟之间的纠纷不必牵扯外人插手,否则,利益就会外泄。暴露内怨而让外人得利,是不义;疏远亲族而和狄人来往,是不祥;以怨报德,是不仁。蕴生利益靠义,奉侍神祇靠祥,养护民众靠仁。不义则利不丰厚;不祥则福不降临;不仁则民不归顺。古代的英明君王没有失去这三种德行,所以能有广大的疆域,使百姓和睦安宁,美好的名声至今使人不能忘怀。您不能背弃这些德行啊!”襄王不听劝阻。十七年,襄王用狄人的军队去讨伐郑国。

  【学习感悟】学习这段左丘明的《国语·周语》文章,让我明白了兄弟之间的纠纷不必牵扯外人插手,否则,利益就会外泄。暴露内怨而让外人得利,是不义;疏远亲族而和狄人来往,是不祥;以怨报德,是不仁。蕴生利益靠义,奉侍神祇靠祥,养护民众靠仁。不义则利不丰厚;不祥则福不降临;不仁则民不归顺。

  这是大臣大夫富辰的劝谏周襄王的语段。

  本段《周语中》主要记叙了两周时期周王室的历史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