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出处】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译注】渭城清晨的细雨沾湿了轻 轻的路尘,客舍周围一片青绿,雨后的 柳色更见清新翠绿。渭城:秦代的咸 阳,汉改称渭城。浥(yì):沾湿。该诗句写出送别时的典型环境。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细雨涤尘,草 树更青的景色。[例]凌晨时光,细雨霏 霏,烟笼柳林,在西安市东约十二华里 处,我与它,灞桥,就这样长久地默立对 望,喑喑无语地相认相识了。这该是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 意境了吧? (廖华歌《烟雨灞桥》) 明胡应麟 《诗薮》 内编卷六: “‘渭城朝雨’ 自是口语,而千载如新。” 清王士祯 《唐人万首绝句凡例》: “必求压卷,则王维之 ‘渭城朝雨’,李白之 ‘朝辞白帝’,王昌龄之 ‘奉帚平明’,王之涣之 ‘黄河远上’,其庶几乎? 而终唐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 【全诗】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题一作《赠别》,又名《渭城曲》。元二,作者的一位朋友,姓元,排行第二。安西是唐朝在西域地区设立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qiuci)城(今新疆库车)。 一、二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清晨,刚刚下过一场小雨,空气清新,纤尘不染。渭城客舍四周杨柳依依,新发的枝叶显得格外青翠。这一切,为即将到来的离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个环境使这场离别透露着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三、四句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持杯在手,殷殷相劝: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见不到老朋友了!只此一句,便把送别宴会的整个过程都包容进去了。 这首诗,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的歌曲。因为全曲分三段,每次演唱原诗都反复三次,所以,称“阳关三叠”。

【评论】
唐代七言绝句。王维作。此诗曾被谱曲传唱,因此又取首句2字,题作《渭城曲》(见郭茂清《乐府诗集·近代曲辞》),或名《阳关曲》、《阳关三叠》。此诗是诗人在渭城(陕西咸阳)为送别友人赴西域边地从军而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挚情谊。其惜别之意,体贴之情,瞩前路珍重之心,尽在其中,传达出诗人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全诗情景交融,抒情氛围浓郁,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明代李东阳《麓堂诗话》说:“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人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白居易《观春欲携酒寻沈四著作》诗有句:“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

《对酒五首》有句:“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

刘禹锡《与歌者诗》有句:“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诗也有“唱尽阳关无限叠”之句。可见此诗入乐之后,在别席离筵上广为传唱的情况,影响极为深远。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0:35 

【诗词曲名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名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还给你的明珠泪双流,遗憾的是没能在未婚前见到你。一个有夫之妇,被一男子爱恋不舍,情意可感,因为妇人忠于丈夫的爱情,只好洒泪谢绝,表示相逢恨晚了。

唐张籍诗 《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 《张王乐府》 11页)

清余成教《石园诗话》 卷二: “ 《寄李司空》 云: ‘还君明珠泪双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清丽深婉,称情而出。”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0:34 

【白居易的诗句】“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 【意思】我听了琵琶声已经叹息,又听了这番话更加歔欷。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0:33 

【唐诗宋词名句】日色已尽花含烟

“日色已尽花含烟”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日色已尽花含烟”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季节时辰·黄昏”类的诗句。

夕阳西下,余辉将尽,花儿仿佛含着袅袅轻烟。这是一幅黄昏时分,花儿被暮霭所缭绕的特写画面。笔触细腻,比喻贴切。

李白“长相思” “全唐诗”第1713页。

繁体:

“日色已盡花含煙”的意思,全詩,出處,解釋,賞析

“日色已盡花含煙”是關於描寫“繪景狀物·季節時辰·黃昏”類的詩句。

夕陽西下,餘輝將盡,花兒仿佛含著裊裊輕煙。這是一幅黃昏時分,花兒被暮靄所繚繞的特寫畫面。筆觸細膩,比喻貼切。

李白“長相思” “全唐詩”第1713頁。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0:33 

【韩翃的诗句】“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出处】唐·韩翃《同题仙游观》。 【意思】仙台初见迎候仙人的五城楼,只见景物清凉昨晚的夜雨收。傍晚远看山色秦树一片迷蒙,砧声阵阵似报告汉阙已深秋。 【全诗】 《同题仙游观》 .[唐].韩翃.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生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注释】 ①五城: 《史记》: “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②方外: 《庄子》: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子桑户死,孔子闻之。使子贡往待事焉。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子贡反,以告孔子曰: ‘彼何人者耶?’ 孔子曰: ‘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 丹丘: 《拾遗记》: “有丹丘千年一烧,黄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为大瑞。” 《楚辞》: “仍羽人于丹丘。” 丹丘,常明之处也。 【鉴赏】 颔联和颈联为细致的景物描写,用语对仗工整,值得称赏。诗人描景 由远及近,先写观外之景,环绕的秦树与远处空濛的山色在暮霭的映衬下 遥遥相连,天、地仿佛连成了一片,一望无垠,使人心境也变得愈发开阔。 近处传来咚咚的捣衣声,似乎正向诗人报告着汉宫秋天已至的消息,此处 再次点明了诗人游观的时间应在秋天。其次写观内景,松为道观常种之 树,象征清净高洁之意。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0:33 

【唐诗宋词名句】双花双叶又双枝,薄情自古多离别.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

“双花双叶又双枝,薄情自古多离别。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双花双叶又双枝,薄情自古多离别。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其他(花、草、树)”类的诗句。

这是借织妇之言,表达古代女子的爱情理想。她多么希望夫妻恩爱,白头偕老,永不分离。就象这织就的锦缎上的图案,并生相连的双花、双叶和双枝,都是从头到尾,用一条丝线缀连,使它们永在一起。句中以咏物抒怀,倍感情味无限。

无名氏“九张机” “全宋词”第3650页。

繁体:

“雙花雙葉又雙枝,薄情自古多離別。從頭到底,將心縈系,穿過一條絲”的意思,全詩,出處,解釋,賞析

“雙花雙葉又雙枝,薄情自古多離別。從頭到底,將心縈系,穿過一條絲”是關於描寫“繪景狀物·其他(花、草、樹)”類的詩句。

這是借織婦之言,表達古代女子的愛情理想。她多麼希望夫妻恩愛,白頭偕老,永不分離。就象這織就的錦緞上的圖案,並生相連的雙花、雙葉和雙枝,都是從頭到尾,用一條絲線綴連,使它們永在一起。句中以詠物抒懷,倍感情味無限。

無名氏“九張機” “全宋詞”第3650頁。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0:32 

【岑参的诗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出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意思】瀚海: 大沙漠。阑干: 纵横。句意: 纵横无垠的大沙漠上覆盖着百丈冰雪,万里长空凝结着阴暗的愁云。“愁” 字对离别作了暗示。 【鉴赏】茫茫无际的沙漠,纵横交错 盖上厚厚的冰雪。愁云昏暗,布满万里天空,一动也不动,仿佛凝固了 似的。首句写大漠之上冰之多、之广,下句写天色黯淡彤云密布之态, 两句诗描绘了边塞的严寒。诗人用拟人手法又兼着夸张的笔墨,说云慑 于寒冷而为之“愁”,使天地间阴暗无光,甚至进而滞停凝结,这种高 妙的描写技巧,气势磅礴地勾画出瑰奇壮美的沙漠云景,又融进了作者 丰富的主观想象色彩,笔墨颇具功力。 注: 瀚海,大沙漠。这里指轮台附近的准噶尔盆地沙漠。阑干, 纵横。 【全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全诗鉴赏】 这是天宝十四载(755 )岑参作于轮台的送别诗,是诗人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又是诗人边塞诗风格成熟的标志之一。诗的开头照应题目,以边塞风雪写起: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独具的慧眼观察生活,将塞外飞雪比作盛开的梨花。寒中透暖,给人带来春意,显得那么艳美。然后描写边塞雪给军旅生活带来的艰辛:“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以“万树梨花”和瀚海百丈寒冰所构成的奇美格调、开阔境界和豪放气概,都是前无古人的。“纷纷暮雪下辕门”一句点明送别宴席时间之长,若理解为在暮雪中送武判官进入山路,则于情于理都不合。结尾紧扣雪景写送别: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以景表现别情,把绵绵不尽的情意留给读者去体会,非常漂亮地结束了此诗。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0:32 

【杜甫的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出处】唐·杜甫《蜀相》。 【意思】你要寻访千古垂名的诸葛丞相的祠堂吗?它就坐落在成都城外古柏 环抱、一片翠绿的地方。 【全诗】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①锦官城:即成都。森森:繁盛的样子。②黄鹂:黄莺。 ③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之事。④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开济:开是开导、辅导;济是救济、帮助。这是说诸葛亮对刘备、刘禅两朝有辅佐之功。 【鉴赏导示】 这首诗写于肃宗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当时卜居成都浣花草堂,多次拜谒诸葛亮祠。此诗是诗人初访丞相祠时所作。 【鉴赏】 这首七律借赞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叹惋他的壮志未酬,抒发自己的怀抱。 联以古柏起兴,写出肃穆气氛;接着不急于叙事吊古,而插进“映阶碧草”两句写景文字,看似无关题旨,实则碧草自春、莺歌空好,“自”、“空”二字,使丽景化为凄凉,草色禽声蒙上了空落冷清的色彩,表现了名臣已逝荒庙空存的怅惘。第三联笔力最为沉雄简劲,“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十四个字,概括尽了诸葛一生的身世遇合与事业心愿,突出了匡时雄略、报国苦心。末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极为动人地吐露千古爱国志士的共同心声。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受投降派排斥,临终前曾大声吟诵这两句诗,三呼“过河”而死。可见这样悲壮崇高的诗句,在人们心中燃起何等炽烈的火焰! 【鉴赏要点】 [1]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借景抒情,借事抒情。[3]运用比兴手法写景。[4]托物言志。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0:32 

【诗词曲名句】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名句】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鳞鳞: 形容屋上的瓦细密如鱼鳞。句意: 做砖做瓦挖尽门前的土,可自己的屋上却没有片瓦。而那十指不沾泥的人却住着高大华丽的大厦。

宋梅尧臣 《陶者》 诗。(《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上册93页)钱钟书 《宋诗选注》: “梅尧臣这首诗,用唐代那句谚语‘赤脚人趁兔,著靴人喫肉’ 的对照方法,不加论断,简辣深刻。”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0:32 

【诗词曲名句】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名句】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鳞鳞: 形容屋上的瓦细密如鱼鳞。句意: 做砖做瓦挖尽门前的土,可自己的屋上却没有片瓦。而那十指不沾泥的人却住着高大华丽的大厦。

宋梅尧臣 《陶者》 诗。(《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上册93页)钱钟书 《宋诗选注》: “梅尧臣这首诗,用唐代那句谚语‘赤脚人趁兔,著靴人喫肉’ 的对照方法,不加论断,简辣深刻。”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