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为什么排成“一”字或“人”字?

大雁为什么排成“一”字或“人”字?
大雁是有名的候鸟,它们的老家是在北方西伯利亚一带,因为北方的夏季日照时间长,食物丰富,敌害不多,非常适合哺育幼雏,所以,它们总是回故乡繁殖后代。到了冬季,北方一片冰天雪地,什么昆虫,蠕虫和植物种子都不见了,大雁找不到食物吃,便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向比较温暖的南方。

在旅途中雁群的行动是很有规律的,多半由有经验的老雁做领导,在前面带队,其余的在后排成“一字”或“人字”队形飞行。它们边飞边叫,常常不停地发出“伊呵,伊呵”的叫声。

雁群为什么总排成“一字”或“人字”形队伍飞行呢?这是因为大雁飞行的路程很长,它们除了靠扇动翅膀飞行之外,也常利用上升气流在天空中滑翔,使翅膀得到间断地休息空隙,以节省自己的体力。当雁群飞行时,前面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膀尖上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后边的雁为了利用这股气流,就紧跟在前雁膀尖的后面飞,这样一个跟着一个,就排成了整齐队伍。

大雁从北方一路飞来,历经千山万水,大约经过一两个月的空中长途旅行,就到达风和日暖的热带地区。它们在那里能够找到丰富的食料,并躲过北国的严寒,同时雌雁和雄雁开始交配。等到春天到来时,雌雁已孕育着成熟的卵,于是就起程急急飞回北方产卵、抱窝,哺育后代。


!admin 发布于  2021-6-24 18:46 

考试第一名为什么叫状元

考试第一名为什么叫状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状元是第一名的意思是妇孺皆知,但是什么时候有状元这个称呼的呢?为什么叫第一名叫状元呢?这与唐朝的科举考试制度有关。

其实在唐朝一开始这个头名叫做“状头”。因为唐朝参加考试的士子,先由各州推送到京城,所以在应试以前需要递送“投状”,就类似今日考生考试前必须填写的各种个人资料。

等到考试结束之后,录取的人就按照考试成绩依次排列,成绩最好的在最前面,就叫做“状头”。后来又称“状元”,取“元”字“第一”之义。


!admin 发布于  2021-6-24 18:45 

为什么一些人会有 大便排不尽的感觉

为什么一些人会有 大便排不尽的感觉
每当人们走进厕所大便完之后,就会感到一阵轻松。但是,有些人排便之后,仍然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仿佛体内还留有粪便没有排尽。这时,哪怕坐在抽水马桶上想方设法,这种感觉依然不会消除。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知道,粪便实际上是被小肠过滤吸收后的食物残渣,由小肠进入大肠,当贮存到一定数董后,火肠的最终端——直肠,会自然而然产生条件反射,使大脑出现“想大便”的怠识。

在正常情况下,一s:有了“想大便”的感觉,就应该顺其自然地上厕所,把粪便排出体外。但是,有驻人因为工作或学习上的原因,例如当这种感觉产生时,他正好在上课,戍者正好在干一件无法马上离幵的事情,只能将大便强行忍住,使直肠排便反射的功能受到了抑制,如果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尽肠的排便反射会变得迟钝,甚至渐渐丧失,择致结肠蠕动缓慢,于是就产生了排便不尽的感觉。

为了恢复正常排便4惯,最好每天为9己安排一个规定的排便时间,如每天早晨或睡前.并持之以恒,这将会给你带来良好的效果。


!admin 发布于  2021-6-24 18:44 

人类为什么不能活到自然寿命

人类为什么不能活到自然寿命
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类生命的必然过程,有关“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仅仅是故事中的神话。从理论上说,人类应该活到自然寿命,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人活到这样的高寿,这是因为,寿命的长短与自然环境和疾病等因素有关。

人的自然寿命应该是多少?许多科学家认为,哺乳动物的寿命=性成熟期x(8〜10),人类的性成熟期约14年左右,由此推算人的寿命=14年x(8〜10)=112〜140年,也就是说人的自然寿命应该是112〜140岁。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人类的寿命呢?

古代社会有自然灾害、猛兽伤害、食物不足、缺医少药等不利于生命延续的因素,所以,人的平均寿命比现在短得多。


!admin 发布于  2021-6-24 18:44 

矮身材的父母会生出高个子的子女吗

矮身材的父母会生出高个子的子女吗
常常可以看到,在一些父母个子较高的家庭中,子女也往往较高,尤其是父母身材较高的运动员家庭中常会培养出一些优秀的高个子运动员。但不可否认,在高个子父母的家庭中,有时会有矮个子的子女出现;而矮个子的家庭中有时也会有高个子的子女出现。

造成这种情况涉及两个方面:第一,人的身高往往受到环境因素的明显影响。当人在生长发育时处于有利于长高的生活环境时(如气候适宜、营养丰富、运动锻炼等),人就容易长高;而处于不利的环境中生活时,其生长发育与长高就易受到影响。第二,人的身高又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人类有好几个遗传基因决定人的身高。当父母传给子女的遗传基因中有利于长高的基因多一些时,孩子就往往会长得高一些;反之则会长得矮一些。总之,人的身高既受环境因素影响,又受遗传因素影响。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父母传给下一代的决定身高的基因也有所不同,因此下一代的身材高矮是千变万化的。但总的来说,高个子父母的子女身高者比较多。


!admin 发布于  2021-6-24 18:42 

运动员在受伤时常用的喷雾剂

运动员在受伤时常用的喷雾剂
体育比赛中,有时候运动员突然受伤,医护人员在实施急救时,常常会对着受伤部位喷一种雾状的药剂。运动员如果伤得不太重,经过这种紧急救治,往往能重返赛场,坚持比赛。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神奇的药剂?为什么能对伤痛产生这么大的效果?

原来,这是一种叫作氯乙烷(C2H5Cl)的有机物。它的沸点只有12.3℃,所以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通常,它被储存在压强较高的金属罐中。由于压强较高,所以金属罐中的氯乙烷是液体。在喷出来的一刹那,压强骤降,且由于接触到温暖的皮肤,氯乙烷立刻变成了气体。物质从液体变成气体,是一个吸热的过程。物质从周围环境中吸收了大量热量,会使周围的温度降低。由液体变成气体的氯乙烷从运动员受伤部位的皮肤上吸收了大量热量,就能使受伤部位像被一下子冰冻了一样,神经被麻痹,于是疼痛感就被迅速缓解了。

氯乙烷所起的是一种局部麻醉的作用。它被用来处理一般的肌肉挫伤或扭伤,而且只能作为应急措施,因为疼痛虽然暂时解除了,但是并不能起治疗作用。到比赛结束以后,运动员还要接受正式的治疗。


!admin 发布于  2021-6-24 18:42 

秸秆为什么能用来做汽车燃料

秸秆为什么能用来做汽车燃料
传统的汽车燃料汽油是由石油通过炼制获得的。石油是主要含有长链的烷烃化合物,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一份厚礼,但在我们经历的时间尺度内却不能够再生。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类正相当迅速地消耗着这种大自然需要经过上亿年才能形成的资源。按照目前人类的消耗速度,世界石油储量仅能够维持约45年。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各种新能源。

有科学家发现,乙醇可以和汽油掺和应用,也可以作为汽车燃料单独使用。因此,如果能大规模地生产乙醇,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一种从秸秆制取乙醇的新工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秸秆是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禾本科农作物成熟脱粒后剩余的茎叶部分,将其晒干后可用作柴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秸秆的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当今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新发明的秸秆再利用方式远比以前更多。

作物秸秆中含有多种可被利用的有效成分,除了钾、氮和磷等元素,还含有纤维素、木质素和蛋白质等有机质成分。纤维素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在稀酸和纤维素酶的催化作用下可降解成为葡萄糖单糖,进一步通过酵母菌发酵可制得乙醇。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发秸秆制取乙醇的工业装置。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催化转化秸秆的方法制取的生物燃料——乙醇将会快速步入全球燃料市场,在替代汽油供应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admin 发布于  2021-6-24 18:40 

为什么开啤酒瓶时会有泡沫

为什么开啤酒瓶时会有泡沫
在酷热的夏天,很多人会选择啤酒佐餐。在啤酒开瓶和倒入玻璃杯的时候,里面会产生很多气泡,形成细腻的泡沫。啤酒倒得急一些的话,泡沫很容易溢出杯口。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开啤酒瓶时会有泡沫

在中国的相关国家标准里,啤酒是一种“以麦芽(包括特种麦芽)、水为主要原料,加啤酒花(包括酒花制品),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的、起泡的、低酒精度的发酵酒”。其中,泡沫是否细腻,是否持久挂杯,是评判啤酒质量的一个标准。

啤酒是一种气泡酒,瓶装或者罐装的啤酒是二氧化碳的过饱和溶液。这些二氧化碳或者是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或者是在灌装的过程中加入的。在密封的情况下,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跟压强有关,压强越高,溶解的二氧化碳越多。开瓶的时候,由于压强变小了,二氧化碳就会从啤酒里分离出来,形成很多气泡。如果摇晃啤酒或快速把它倒入杯子,或者和啤酒接触的器皿表面粗糙不平,那么就会更快地产生更多的气泡。可乐、香槟等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饮品也有类似的情况。

然而,光有气泡并不足以形成持久的泡沫。把可乐倒入杯子里面的时候,也会产生大量的气泡,但是这些气泡很快会破碎,只会溅出一些小液滴,而不会形成漂浮的泡沫。在啤酒成分中有很多来自麦芽等原料的多种有机物,其中所含的多肽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起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让气泡不容易破碎,所以更容易形成稳定的泡沫。

表面活性剂一般是同时具有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的有机物分子。典型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中有一个亲水的极性基团,另一端有一根或者多根长长的“尾巴”,这是易溶解在油等非极性介质里面的疏水基团(一般是较长的碳链)。构成生物体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生物体里的多肽和很多蛋白质都可以作为表面活性剂。

大家知道,用清水吹不成泡泡,但是用肥皂水就能很容易地吹出大量泡泡,这是因为肥皂水里的表面活性剂可以使气泡稳定下来。当啤酒产生小气泡的时候,啤酒在液体重力作用下下沉,气泡就会互相接触聚集在一起,形成多面体的结构:泡沫。这时候,疏水的“尾巴”暴露在气泡里面,而亲水的“脑袋”扎在一薄层啤酒里面,使得这种泡沫的结构可以在比较长的时间里稳定存在。

可见,啤酒是一种二氧化碳的过饱和溶液,其中含有大量的可以作为表面活性剂的有机物分子,这就是它可以形成大量泡沫的原因。


!admin 发布于  2021-6-24 18:40 

为什么太平洋周围地震最多

为什么太平洋周围地震最多
地震就像潜伏在地球内部的一个“恶魔”,偶尔它会翻个身,以天崩地裂的形式提醒着人类它的存在。这一恶魔好像更喜欢以太平洋作为栖身之所,历史上的地震,无论是数量还是强度,都以太平洋沿岸国家居多。日本、智利、新西兰、美国的西海岸和阿拉斯加,以及中国台湾都是遭遇地震频繁袭击的国家和地区。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地震如此偏爱太平洋周围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我们知道,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一盆底部被缓慢加热的水,而浅层地表就像是覆盖在这盆热水之上的多块木板。底部受热会使盆里的水发生对流,导致水面上的木板变得不稳定,相互间发生碰撞和错动。

地震的发生与此类似,是地球表层在内部发生缓慢对流的影响下,产生相互运动和碰撞的结果。在地质上,这些木板被称为“板块”。它们其实是厚度约为100千米的岩石层。因此不难推断,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区域应该是两块木板接触的位置,也就是所谓的“板块边界”。

为什么太平洋周围地震最多

当然,地球上的板块与浮在热水表面的木板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最大的区别是,盆内水的对流只会造成木板发生碰撞,不会改变它们的形状和面积,而板块在大洋中的某些边界(大洋中脊)则会不断生长而变大。但是,地球是不会因此变大的,也就是说地球的表面积仍然不变。这就意味着板块另一部分会逐渐缩小。实现这一面积缩小的过程实际上是板块的一部分被拽入到另一个板块之下,并逐步进入地球内部。

试想,将厚度达100千米的岩石层拽入地球内部,必然会发生很多的弯曲、挤压、拉伸、碰擦和破裂等,这些过程都会伴随着地震不断发生。太平洋周围不仅是板块边界,而且大部分都是这种叫作“俯冲带”的板块边界,在这些区域,巨大的太平洋板块被拖拽到相邻的板块之下。沿着进入地球内部的板块,从地表直至约700千米深处,大量的地震在此发生。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地震发生在太平洋周围,形成所谓的环太平洋地震带。

为什么太平洋周围地震最多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原因使得太平洋板块周边的地震更多,即太平洋板块在地球表面的运动速度较快。还是以上面的对流热水表面的木板为例,如果有一大块木板处在对流单元的中心,它就会以较快的速度在水面运动,也就更有可能与周围其他的木板发生碰擦。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大部分就是太平洋板块与北美板块高速地相互错动引起的。


!admin 发布于  2021-6-24 18:38 

为什么感冒药和退热药不能一起服用

为什么感冒药和退热药不能一起服用
感冒了服些感冒药是很平常的事情,如果同时还有些发热,再服点退热药似乎也是合情合理。但事实上,感冒药和退热药并不能一起服,如果一起服了可能会对健康造成损害。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感冒药和退热药不能一起服用

首先,需要了解感冒药中的成分。感冒药的作用并不是杀死病原体,而是缓解感冒带来的种种不舒服的症状,比如发热、打喷嚏、鼻塞、流鼻涕等。针对感冒引起的多种症状,市面上的感冒药一般会加入四类成分来加以应对:一是退热成分,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二是抗过敏成分,可以缓解打喷嚏等类似过敏反应的症状;三是缓解充血成分,可以减轻鼻黏膜的充血,使鼻子不再气流不畅;四是止咳成分,缓解感冒引起的咳嗽。

从上面的解释不难看出,常见的感冒药中本身就含有退热成分,这些成分与单独的退热药中的有效成分是一样的。如果同时吃了感冒药和退热药,就等于把退热药吃了两遍。这样做并不能让退热效果更好,反而容易因服用药物剂量过大而带来风险。

在这些药物中最常见的退热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也叫扑热息痛。这种药物在一般剂量下很安全,但如果剂量太大,超过了肝脏能够承担的解毒范围,就会对肝脏造成损伤,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而重复用药,例如同时服感冒药和退热药,是引起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最常见的原因。

因此,为了避免药物过量中毒,感冒药与退热药不能一起服用。同样地,不同牌子的感冒药也往往含有重复的成分,也不宜同时服用。


!admin 发布于  2021-6-24 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