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建立时间
公元前27年。
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公元前27——公元476年).公元前29年,屋大维凭借军事力量重新统一古罗马。两年后,既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的称号,罗马帝国宣告成立。公元前27年—公元284年的屋大维及其继承者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早期罗马帝国。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分裂,禁军首领戴克里用武力统一罗马帝国。
公元337年,罗马帝国再次分裂,直到394年才由提奥多西统一。提奥多西死后,即395年,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西罗马帝国)。东罗马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西罗马帝国以罗马为都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结束了奴隶社会,步入了封建社会。罗马帝国宣告灭亡。而东罗马帝国(又名拜占庭帝国)仍存在了几个世纪。
罗马帝国简介:
罗马帝国(英语:Roman Empire;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是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中国史书称为大秦。395年后分为西罗马帝国(395年—476年)和东罗马帝国(395年—1453年)。
罗马共和国后期的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古罗马文明由此进入帝国时代。公元2世纪安敦尼王朝时期(公元96年-公元192年),罗马帝国达到极盛,经济空前繁荣。皇帝图拉真在位时(公元98年-公元117年),帝国疆域达到最大:西起西班牙、高卢与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全盛时期控制了大约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君主制国家之一。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谁说的
民间流传的,并不是某个人说的,或者说是无从考证的。
三国是一个乱世时期,各路英豪都在争夺地盘而战,正是这样的乱世才造就出了无数的英雄好汉。他们为了各自的梦想,发挥着自己的余热,为了功成名就,投奔明主。在这样的乱世中,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谋士,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蜀国的诸葛亮,他可谓是神人,没有他不知道的,他谋略过人,神机妙算。
但是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世人皆知。郭嘉是曹操前期帐下得很厉害的一位谋士,我们从三国里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来看,诸葛亮确实是在郭嘉死后才开始粉墨登场的。不过郭嘉确实也是一位很厉害的谋士,他的能力不在卧龙凤雏之下,所以大家还称他为鬼才。由此可见,大家对郭嘉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郭嘉本来是袁绍手下的谋士,可是他看袁绍不会用人,而且优柔寡断,没有前途。于是他又投靠了曹操,郭嘉的到来,让曹操的势力大增,他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在对旧主袁绍的那次官渡之战中,正是郭嘉的出谋划策,才使得曹操取得了大胜。
这次战役奠定了曹操的地位,也是历史上说有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可见郭嘉的谋略过人,曹操对郭嘉十分信任,每次出战必定会带上郭嘉,对郭嘉的提议也是每次都很赞同。不过郭嘉也没有让曹操失望,每次都是胜利而归。
令人可惜的是,郭嘉去世的过早,要不然对曹操的统一大业肯定帮助很大。由于郭嘉去世过早,诸葛亮出山的时候,他已经去世,所以两人没有正面交过手。他们两个到底谁更厉害还真是不好说。但是后来的功绩上来说,诸葛亮还是占点优势的,这主要原因还是郭嘉死得太早。其实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后面还有一句话,那句话才是经典。这句话还牵扯到了另外一个著名的谋士。
郭嘉慧眼识主:
郭嘉出生在颍川,少年时已有远见,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弱冠(二十岁)后便隐居,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
建安元年(196年),郭嘉北行去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明智的人能审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举措都很周全,从而可以立功扬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却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
思虑多端而缺乏要领,喜欢谋划而没有决断,想和他共同拯救国家危难,建称王称霸的大业,实在很难啊!于是从此离开了袁绍。就这样,郭嘉一直赋闲了六年。
七尺男儿是多高是多少厘米
按照现今的测量身高来计算,七尺男儿的身高等于1.7米左右。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是长度却不一样。根据史料记载,“七尺男儿”的说法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
从战国到秦汉,一尺的长度是23.1厘米左右,七尺就是161.7厘米左右,从三国到西晋,尺略有增长,达到了24.2厘米左右,七尺就是169.4厘米左右。但实际上“七尺”并非是指身高。而是指衣带下垂的长度。孩童为三尺,成人为七尺。七尺之躯代指成年人。《滕王阁序》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则表示自己是孩童。
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终点是罗马
丝绸之路的起点,一般来说是在长安。因为打通丝路的第一人张骞是西汉人,而当时西汉定都在长安,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都认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在长安。
然而到了东汉时期,由于东汉定都在洛阳,所以东汉时期丝路之路的起点在洛阳。
结合地理位置,洛阳在河南省,长安在陕西省。而想要通往西域的话,如果从洛阳出发,必经陕西。因此丝路的起点还是要由时代决定的。
丝绸之路的终点,目标是罗马,但是事实上,中国古代并没有达到过罗马。
在东汉时期,公元97年,班超率领约七千人出使西域,达到里海一带。班超在里海停了下来,让部下甘英继续往西方走。于是甘英就一路达到地中海西岸,和罗马帝国隔海相望。
当时安息国是中国丝绸和罗马之间的中转站,安息国害怕中国和罗马之间的商路直接打通会影响他们的利益,因此对甘英渲染海上思土恋慕的传说,令甘英望而却步,因此他并没有直接达到过罗马。
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学术考察者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
丝绸之路是张骞开辟的。
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而这段历史也被世人称之为“凿空之旅”。
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
有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
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
有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等。
罗成的历史原型是谁
经常看影视剧的朋友们肯定都看过《隋唐演义》这部剧,剧中人物众多,但是提及罗成,肯定很多人都是人生,身穿白甲,手持银枪的少年英雄。
历史上罗成原型是谁?他又是怎么死的呢?
在历史上,并没有罗成这个人物,罗成只出现在影视剧,小说和戏剧。查阅史籍,罗成原型是罗士信,隋唐演义中的罗成,应该就是历史上的罗士信。
据《新唐书》记载,罗士信,十四岁领兵打仗,英勇非常,后来投靠瓦岗李密,又投洛阳王王世充,最后投唐。屡建战功,封郯国公。这和隋唐演义中的罗成剧情大致,不过罗成是怎么死的呢?
按照史书记载,罗成死于城破,武德五年,秦王李世民征讨刘黑闼,罗士信请命守城,刘黑闼趁夜晚天降大雪攻城,唐军无法增援,守城八日,城破,罗士信宁死不屈。最终遇害,年仅二十三岁。
而《隋唐演义》中因秦王李世民被陷害入狱,罗成,秦琼等人也被遣散。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奉命守鱼鳞关失利,太子李建成让罗成支援,罗成到后出手将刘黑闼打伤,李建成因罗成未将其击杀为由,重打罗成四十军棍,次日罗成继续出战,罗成再次没有将刘黑闼击杀,李建成放下城关不让罗成进城,刘黑闼派苏定方前去迎战,罗成中计,陷入泥潭后,被刘黑闼提前埋伏号的弓箭手万剑穿胸而死。少年英雄,就此落幕。
无论是小说中的罗成还是历史上的罗士信都是英年早逝。罗成有一子,儿子罗通,少年挂帅,封扫北王。后随薛丁山出征,在界碑关与王博超“盘肠大战”而亡
董卓手下四大猛将
董卓手下的四位大将分别是吕布、李傕、郭汜、华雄四位。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西北)人。原为丁原部将,被唆使杀害丁原归附董卓,与董卓誓为父子,后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诛杀董卓。旋即被董卓旧部李傕[què]等击败,依附袁绍,又被袁绍猜忌,依附张杨。
兴平元年(194年),吕布趁曹操攻打陶谦时与陈宫等联络而进入兖州,占据濮阳,与曹操血战两年,曾使曹操数战不利,但最终被曹操击败转而去依附徐州刘备。
李傕,字稚然。北地郡泥阳县(今陕西省耀县)人,汉末群雄之一。东汉末年汉献帝时的军阀、权臣,官至大司马、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
郭汜,又名郭多,凉州张掖(今甘肃张掖西北)人,东汉末年将领、军阀,献帝时权臣。
原为董卓部下。董卓被杀后,凉州众将归无所依,于是采用贾诩之谋,联兵将攻向长安,击败吕布,杀死王允等人,占领长安,把持朝廷大权。几年后,郭汜被部将伍习杀死。
华雄,中国东汉末年董卓部下的武将,为董卓帐下都督。公元191年,关东军阀联合讨伐董卓,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大破董卓军,华雄在此战中被孙坚一军所杀。
明·罗贯中所著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对这段历史作了改动,描写华雄被刘备二弟关羽所杀,这段被称为“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也流传于后世。
撒旦和路西法的关系
是一个契约关系。
路西法和《撒旦康斯坦丁的关系是一个契约关系,他们一个是债主,一个是欠账的,但是实际的受益人却是渣康。漫画当中,康斯坦丁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家伙,虽然有着极高的魔法天赋,但是对于使用魔法这件事,渣康是持异常谨慎的态度的。特别是关于soul归属问题的契约,渣康是绝对不会签署的。
后续剧情:
有自杀经历的渣康,soul已经有了明确的去向,就是下边。但是作为一个驱魔人,渣康和下边的关系实在是不怎么样。
遗憾的是,人终于一死,得了肺癌的康斯坦丁时间不多了,聪明如他想了一个非常牛的计划,他在其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和下面三个大boss都签署了一个契约,只要他的时间一到,三个债权人为了得到他的soul就得大战一场。如果这样,下面的世界就得崩溃了。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他的三个债权人没有办法,只能给康斯坦丁延长寿命,防止下面崩溃。路西法就是三个债权人之一。
明末清初,众多抗清将领中,为何说张献忠才是真英雄
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曹植曾经说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是对一位英雄的真实写照,纵观古今,每个时期都会有属于自己国家或朝代的英雄,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视死如归,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他是一位铁骨铮铮的真男儿,更是明末清初的抗清将领——张献忠。
张献忠,大多数人对他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有人说他是抗清的大英雄,而有的人却说他是杀人狂魔,实际上,在张献忠的的身上,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一面。
张献忠被逼上梁山
大多数农民起义军的领袖都是生在在普通的农户家里,张献忠也不例外。在陕西的一个农户家中,张献忠出生了,而恰巧同一天,离村子不远的地方,一个叫李自成的人也降临在了这人世间。
张献忠从小家境窘迫,贩卖过农产品,做过学徒,干过捕快,当过乞丐,坐过牢,还受过刑罚。在做捕快之前还曾经因为犯事还差点把自己的命打进去,可以说,在他起造反起兵之前,几乎所有常人受过的罪,他都挨了一个遍。
在他年少不知事时,曾经数次随其父进入四川境风贩卖东西,也这应该是他日后率兵进入四川的其中一个原因吧。四川坊间有一个传说,记载在《清夏闲记摘抄》这本书中,说是张献忠有一次跟随他的父亲到达四川的某一个地方,将运东西的驴拴在一个财主家门外的石柱上,结果那驴却惹了一个大麻烦,偏偏在财主家的大门口拉了一堆驴粪。
那财主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当场就将张献忠的父亲用绳鞭狠狠的抽打了一顿,然后令其用手将驴粪清理干净才罢休。而亲眼见到此事的张献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父亲被羞辱,却敢怒不敢言。
不过这件事情让他恨得牙痒痒,并在他年幼的心里埋下了一个愤恨的种子,他发狠说道:"我后来时尽杀尔等,方泄吾恨。"
如果传说是真的,就说明张献忠从小就是一个心胸狭窄,牙呲必报的人。后来,他因事被军队杖责后除名之后,流落在乡间无依无靠,便以乞讨为生。
崇祯元年,陕西开始爆发农民起义,起义军先后在王嘉胤、王自用和高迎祥的领导下,转战陕西、山西两大省,参加起义的大多数都是生活困苦的农民、饥民、驿卒和边兵。
明崇祯三年,无业游民的张献忠响应王嘉胤,开始组织属于自己的队伍,其名为八大王,第二年正式加入到王嘉胤的队伍中。
而后王嘉胤死后,他和李自成一起拥护高迎祥为闯王,对外统一称呼为闯将。由此可见张献忠参与的起义并不是出于自愿的,是不得不反,是典型的逼上梁山。
张献忠爱民如子
崇祯八年(1635年),张献忠在安徽歼灭了两万多名叛敌,击毙守在城里的等人,俘获了凤阳知府,还当着众多百姓的面,历数他的罪行后,把朱国正、颜容暄等人处以死刑。
并把虏获的胜利品和府库里的粮食,分发给当地的贫苦的农民。可见张献忠还是一名为民为国的好官。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张献忠已在四川转战了多达半年之久,终于在开县黄陵城,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击败了官兵左良玉部。
紧接着,张献忠挥师出川,仅仅用了一个晚上就拿下了急行军,兵锋直指鄂中,一举攻下襄阳。张献忠以所缴获的银两,就拿出十万余两来分给无家可归的饥民,义军受到百姓的拥护,欢声雷动。
崇祯十六年的正月,张献忠率领部下趁着夜间攻下郸州。攻占武昌后,张献忠就自称"大西王",建立了大西农民政权。设立了六部和五军都督府,和委派地方官吏。然后还大量的招贤纳士,广收天下的能人异士可以更好的辅佐自己。八月,张献忠率领部下攻下长沙等地并且还宣布免征三年税粮,霎时间,得到了群民的拥戴。
顺治三年,靖远大将军豪格统率八旗进兵四川,开始征讨张献忠。当年三月,张献忠率60万大西军从成都出发进驻川北,派大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各率10万人分驻川北前线,又派刘进忠驻守川北门户朝天关,他自己则率剩下的大军驻扎西充县凤凰山,居中调度。
结果万万没想到,驻守朝天关的刘进忠却在这个紧要关头叛逃了,之后清军在刘进忠的指引下,对张献忠驻守的凤凰山冒险突袭。
那是顺治三年十二月十一日的清晨,清军利用大雾掩护,急行军达到西充。当张献忠得知清军攻过来的消息时,马上就到达太阳溪边,对岸的刘进忠一眼就认出了他。
雅布兰大喜,搭箭便射,正中张献忠左胸。就这样,张献忠牺牲在了抗清前线。所以由此可以看出,从张献忠坚持抗清这一方面来说,他一定称得上是抗清的大英雄。
我认为一个人即使到了盖棺定论那一天,也不能简单的给他下了一个定义。有人说他是抗清英雄、也有人说他是反明义士,都不够面面俱到。看待任何事,任何人,都应该用辩证的方式,从正反两个方面进分析。
张献忠及部下在四川屠杀了几十万人,这是他永远也抹不去的污点,是反人类的魔王,注定要遗臭万年。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他率兵在陕西、四川、湖广等地大杀四方,沉重的打击了腐败的明朝政府,加速了明朝的灭亡,这是有着进步意义的。
再则,他面对清廷的高官厚禄毫不动心,在明知道不可为的情况下,依然北上抗击满清大军,挺直了汉人的脊梁,远远的超过了吴三桂之流,绝对称得上是真正的抗清英雄。
洛阳纸贵的意思和典故
洛阳纸贵的意思和典故如下:
意思:原义是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之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因此都涨价了。后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定语、补语,多含褒义。
典故:文章写好后,左思将文章送给当时的文学家张华品评,张华越读越喜欢,并拿去给当时的学者皇甫谧看。皇甫谧读后大为赞赏,亲自为文章写了序言,《三都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洛阳。每个人读了都赞不绝口,人们争相传阅抄写,一时间竟让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
那时还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叫陆机,据说他本来也想写《三都赋》。听说左思已经在写时,他还曾嘲笑左思:真是什么人都想写《三都赋》啊,我倒要看看他能写成什么样,要是写不好,我就用它来封酒坛子。可是等读完左思的《三都赋》后,陆机也从心里叹服。
作者生平: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西晋诗人,左思家世儒学,出生寒微。其父左熹,字彦雍,起于小吏,曾任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阳太守等。少时曾学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乃发愤勤学,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壮丽。
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泰始八年前后,因其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曾任秘书郎。元康年间,左思参与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并为贾谧讲《汉书》。元康末年,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独角兽企业指的是什么
独角兽企业指的是代那些具有发展速度快、稀少、投资者追求的创业企业。
所谓独角兽企业,是指成立10年以内、估值超过10亿美元、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的企业,被认为是新经济时代科技创新的集中体现。这些企业往往年轻又新鲜,紧扣时代脉搏,生命力强,是企业界的新生势力,在未来有着无穷发展潜力。
全球市场上中国独角兽企业:
越来越多。全球知名风投调研机构CB Insights公布全球科技创业公司“独角兽”榜单,前十名中有四家中国企业;而在全部214家上榜企业中,中国占据55家。在全球独角兽公司榜单上,滴滴出行、小米、陆金所和新美大,跻身前十,成为来自中国的“超级独角兽”。
其中,滴滴出行以500亿美元的估值,位列全球第二。除了老牌“独角兽”,还有不少新鲜面孔。今年就有今日头条、摩拜、VIPKID等16家中国公司新晋入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