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龙井"下面真的有龙吗?

或许有人听说过这样一个自带神秘光环的词“锁龙井”,乍一听可能还以为是某个神话故事当中的东西,但其实,这个锁龙井就在北京,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还有很多有关于它的传闻。那么,锁龙井究竟有些怎样的传说,它是怎么来的?既然叫做锁龙井,那么井底下是否真的锁着龙呢?锁龙井地下到底有什么?

有书君认为,所谓的龙也只是活在人们心中的图腾而矣。您不信?那有书君就来与您聊一聊,说这个锁龙井一定绕不开这北新桥得名的传说。
1.北新桥得名的传说。
当年,朱大皇帝要在北京建都,军师刘伯温得到点化,设计出了“八臂哪吒城”。这可惹到当地的龙王,这要是建成此城,那龙王一家可永无翻身之日。于是,龙王携儿带女,一股脑把北京城的水全部带走。
刘大军师发现后,立马派兵追赶。在争斗过程中,龙女变成的苦水蒌被扎破,龙子变成的甜水蒌逃到了玉泉山。龙王痛失爱女,发誓为龙女报仇。龙王带着龙子和刘伯温复战,结果龙王被拴上链子镇在井里。
不甘心的龙王就问:“何时可以放我出来?”得到的回答是:“桥变旧了就可以”。结果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吧!聪明的刘伯温将这个地方改名为“北新桥”。有书君讲到这里,您就明白了吧!这龙子龙女变水篓都只是传说故事。但是有书君下面要说的,可是在曾经真实发生的事呢!
2.关于锁龙井的真实事件。
真实发生一:曾经发生的日本侵华战争时的事情,给这件事增添了悬疑。据说,当时小日本不信这个邪,命士兵拉动链子,链子还没有完全拉出来,就看到井内黄水翻滚,并伴有腥臭味道,这阵仗可把小日本吓坏了,这才停止了挖掘“真龙”。
真实发生二:有书君家是老北京,听老辈人说:大约在1958年,北新桥扩宽马路,路中有一口碍事的井,就是传说中的锁龙井。当时建筑工人很纠结,动吧!怕动了泉眼,整个北京城就要被大水淹的传说;这不动吧!这马路中间一口水井的确不方便施工啊!据说当时有个好事又胆大的,就去拽铁链,结果正如小日本上次遇到的景象一样,吓得工人们也就停了手。最后解决方案是:井盖去掉,用大石条盖上,上面修路,把这口井放置在十字路口中心处。
真实发生三:2005年,北新桥地铁5号线修建期间,打开了传说中的“锁龙井’,当时报纸中有相关报导:“北新桥海眼和锁龙井真实事件,千年谜团已揭开。记者在北新桥路口东北侧的工地看到,刚刚挖出的水井在施工基坑的东南角,挖出的青砖中间还有一道棱,与普通的砖的确不同,井下的水像泉水般往外冒。
“上午11点左右,挖掘机挖出了这些别致的砖,看着就像古砖,所以马上就停止了机械施工,”停工后马上向东城区文物部门报告,一个小时后,文物工作人员到场。据介绍,井的上口直径1.2米,全部为古砖。在挖掘过程中,还发现了一只现代铁制手电筒,因此可以推断该井口曾经被保存过。”说到这,玄机出现了,其实这些故意放出的故事,目的只有一个,保护~
3.为锁龙井各种奇观揭秘。
事情到了这里,是不是已经真相大白了。所谓锁龙井只是一口古井,而且这个古井之下,是一个泉眼的出口。现在有书君就给大家梳理一下。
为什么动了泉眼就会发大水?
这是因为这口井恰好打在暗河上,而这铁链所起到的作用,正如我们现代人用水泥添堵是一个方法。如果在不了解情况下,贸然拉动铁链,其结果很容易发生水患。其原理就等同于家里的洗手池,蓄满水后将塞子拔出,其结果不就会造成灾害!
为什么拉出铁链水面会翻滚而且伴有腥臭?
虽说这口井下是暗河,但是因为长期被铁链堵塞,所以河水就成了死水,俗话说:“流水不腐”,这死水的味道那不就是臭水沟了么?对于拉出铁链水面会翻滚,也很容易解释。铁链被拖动,这泉眼被激活,这外面的水要涌入,将这臭水沟中的水冲到水面上,不就形成这样的黄水翻滚的景象了么。
自然界中事态纷繁复杂,有书君也是通过老辈人的口诉、报纸杂志中的一些报导分析而成。不过有书君认为,这条龙只是活在中国的人心中的一个图腾,肉身未必真实存在。但是,因为在玄学里,这水又可称为龙。如果这种说法可以解释的话,那这锁龙井里的的确确有“龙”,只是这此“龙”非彼“龙”而矣。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2:41 

姜子牙的妻子为什么是扫把星?

“扫把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不好的词,当一个人被认为都是晦气,有他在的地方总是会发生很不好的事情的时候,这个人也就被称为是“扫把星”。姜子牙封神我们也知道,然而他却将自己的妻子封了一个“扫把星”,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姜子牙要这样做,他为何要这样对待自己的妻子呢?

最近有书君迷上了《封神榜》,因为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历史改编神话故事,但是却没能像《西游记》一样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但是这并不影响它成为一部经典神话作品。我们生活中有一些常见俗语就是出自于这本书的,比如今天有书君要给您讲的这则故事中就包含两个:一个是“扫把星”、一个是“最毒妇人心”。
这两个词都来源于同一个女人,她就是姜子牙的妻子——马氏。
姜子牙32岁上昆仑山学艺,72岁才修成正果下山,不过除了一身的道术以外一无所有。
无奈之下,为了重新熟悉生活,他投靠了结义兄弟宋员外,经过宋员外保媒娶了68岁的马氏为妻。本来以为夫妻俩老来相识,应该更加珍惜彼此,怎料到,马氏是名门之女,虽然年老但是千金小姐的脾气可没丢。姜子牙夫妻两个经常因为一些生活琐事互相斗嘴。
在与马氏结婚之后,姜子牙夫妇一直靠宋员外接济度日。
前面有书君也说了,姜子牙除了道术以外那真是干啥啥不行。
他给朋友的餐馆当过伙计,结果餐馆没多久倒闭了;他不会农活,马氏辛辛苦苦磨了两筐麦粉让他去集市上卖了,结果被人骗了一筐,让羊顶翻一筐。
后来姜子牙去朝歌用三昧真火收了玉面琵琶精,让商纣王刮目相看。纣王有心重用他,他却看出商纣王是干不成大事儿的君王,果断拒绝了。
马氏的愤怒这时候到达了顶点,她觉得姜子牙本身就是个废物,种田卖麦粉的活儿不会,做生意也不行,好不容易有个当官的机会还不干,她不愿意和这样一个酒囊饭袋生活下去,便动了分手之心。
当姜子牙有一天信誓旦旦地和马氏承诺,他要去西岐投靠明君,一定让马氏过上好日子时,马氏开始讥讽他:“朝歌这样的强国你都呆不了,西岐一个新立小国,你这样的无用之人在那里还能成什么气候?”
无论姜子牙怎么向马氏解释,马氏都不相信他。最后,去意已决的姜子牙只能和马氏分道扬镳。
经过这次不幸的婚姻,姜子牙对女子便起了怨恨之心(大概修道之人都如此单纯,以点当面、棒打一片),发出“最毒不过妇人心”的长叹。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离开了马氏的姜子牙开始发挥他真正的特长,在西岐得到明君重用,人生从此开挂,成为了周武王的相父,还成功灭掉了强大的殷商。
而马氏则不同,自改嫁之后过的日子依然艰难万分,看着昔日瞧不上眼的前夫如此风光,80岁的高龄还能出将入相,马氏羞愧难当,在一天深夜家人都熟睡之时,悬梁自尽了。
有史料称姜子牙其实还是很在乎自己夫人的,但怎奈她“克夫”属性太强。也许正是因为姜子牙和马氏结合之后干啥啥不顺、吃啥啥不香,但是离开马氏之后便人生开挂、步步为嬴的原因,所以才会被迫封自己的妻子为“扫把星”吧?这个封神中透露着姜子牙的些许心痛和无奈。
反过来说马氏也够悲哀的了,嫁个丈夫八十岁才成气候,有些现实点的私心杂念也无可厚非,只能说她缺乏耐心担不起福分。
古时候有耐心等待晚来之福的女人,当属寒窑守节18年的王宝钏了,尚且还要被带着新欢荣归故里的薛平贵试探、调戏一番?说到底,扫把星这名号就是体现了男权社会对女人的一种苛刻。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2:40 

关羽的雕像为什么闭着眼?如果睁眼会怎样?

关羽关二爷,在后世人的心中,是一个能够与孔子“文圣”相提并论的“武圣”的存在,很多地方都有供奉关羽的庙,庙里面自然就有关羽的雕像。不过,不仅仅是这些庙里的雕像,还有很多小型雕像,关羽都有同一个特点,那就是闭着眼睛,或者说,基本上都是眯着眼的。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为何不把关羽的眼睛睁开?如果睁开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史上关羽叱咤一方,在后世更是逐渐神化,被人称为"武财神",关公的塑像随处可见,有着招财进宝的寓意。可奇怪的是,他生前杀人无数,死后的雕像却总是闭着眼,难道眼睛里还藏有什么秘密?
众所周知,关羽作为刘备身边的悍将,冲锋陷阵,勇冠三军,斩杀敌人无数。其中,最主要的成就是阵斩颜良。当时,曹操派刘岱、王忠攻打刘备,刘备败兵而逃,关羽不得已而投降,被曹操待以厚礼,劝他入曹魏军麾下。后来,袁绍派出颜良、文丑等人攻东郡太守,曹操率兵救援,派以关羽作前锋。关羽胸有成竹,策马冲锋,于千军万马中斩杀颜良,解了白马之围,连连晋升。
曹操重视关羽,奈何关羽意不在他。在曹操试探一番后,关羽表明不会弃刘备而去。曹操惋惜,反重加赏赐,为图挽留他,但他坚持己见,留书告辞,重回刘备身边。
关羽一生忠义仁勇,屡屡斩将杀敌,大显神威。而他的塑像大多呈闭眼的状态,其实也与他杀敌有关。
民间有一传说,相传关羽死后曾向一高僧求教,欲图索命,高僧不慌不忙,说他此时来索命,可记当年斩杀敌人之时,曾害死过数不尽的人命?
关羽一听,面有惭色,自知罪孽深重,自此垂眉敛目,反省自己的过错。
对此,专家的意见也差不多一致。
1.于专家看来,关羽杀敌万千,每逢怒目圆睁,必要大溅鲜血,少不了生灵涂炭。他身上沾染太多人的鲜血,杀气太重。因此,为了降低塑像带来的杀戮感,人们设计了闭眼的关公雕像。
2.关羽的雕像神态,也与佛教中很多佛像极为相似,都是半睁眼的思索状态,给人带来慈眉善目、温顺祥和之感。这与佛学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佛教讲究心中有事却面不带色,永远是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给人带来神秘感。除了金刚罗汉等塑像,因形象需要怒目圆睁,其他塑像大多一脸温和的样子。
3.中国文化传承之久,谦逊低调成为深入人心的思想。民间百姓们大多谦虚勤快,而关公的塑像寄托了人们的思想和希望,其中必定附加了人们对他的传统想法。因此,关公的形象不仅是义薄云天,忠义双全,更是继承了中华文化传承下来的儒雅谦逊。
4.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关公不睁眼,睁眼必杀人,另外一些喜欢纹身的人都会避讳纹关羽,怕命不硬扛不住。
因此,关公的雕像大多都是半闭着眼。对于雕像一事,是否还有其他理由呢?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2:39 

关羽头上为什么要戴绿帽子?

“绿帽子”可不是一个什么好词,说起来大家都明白绿帽子的含义,而且现在在很多商场里,在网络上,似乎也很少见有绿色的帽子,毕竟就算有,大家也都不会愿意买,没有市场的东西谁会去做?不过我们在影视剧当中,却总是能看见,关羽关二爷,头上一直都戴着一个绿色的帽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1.关羽
很多人都会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对于刘关张三人的关系,认为真的是结义兄弟,其实不然,桃园结义的情节只是虚构,关羽和张飞两个人,也只不过是跟随刘备的两员大将。关羽一生最出名的战绩,应当数水淹七军了,利用季节、地势的特点,大败曹军,斩庞德降于禁,威震华夏。
2.绿帽子
绿帽子是一个俗语,隐藏含义简单说就是出轨,一个人的另一半与别人相好了,那么这个人就是被戴了绿帽了,这样的事情在什么时候都是很不光彩的。不过,绿帽子也是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并非在绿色帽子诞生之初就指的是这个意思。
元明时期,绿头巾被单独摘出来,元朝时期,“娼妓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到了明朝,绿头巾的含义就与现在相差无几了。在此之前,绿头巾并没有那么多含义,只不过这个颜色从各种角度来看,都不是高贵的颜色,所以基本上都是一些地位低贱的人戴的,而且古人与古装剧中完全不同,他们会将自己的头发用巾、冠、帽等遮起来,不会露出来。
3.关羽为什么不介意“戴绿帽”
既然已经清楚了“绿帽子”被赋予其他含义的时间,自然在此之前,是没有太多延伸意义的。三国时期,关羽之所以戴绿帽,是后世的作者给他安排的,毕竟关羽本身出身低微,绿色又是低贱的颜色,那么关羽身着绿色衣服,头戴绿色头巾,只不过也就是表明了他地位很低,并没有我们现在“绿帽子”的含义。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2:39 

卡洛斯·海斯库克真的是世界第一狙击手吗?

说到阻击手其实大家也是知道的他们有的时候真的是非常的神奇啊,话说世界第一阻击手到底是谁呢?好像是说是卡洛斯·海斯库克那么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独立战争的胜利也要感谢另一名狙击手,但是,这次并不是由于狙击,而是由于这名狙击手的这一枪没有射出。就在墨菲射死弗雷泽的前几个月,在布兰迪万战役中,帕特里克·弗格森的瞄准器中出现了一位高大的美国军官,他的后背对着福特格森,但是,弗格森认为朝人背后射击是没有风度的,于是,他没有开枪。后来他才知道,乔治·华盛顿那天来到了战场上。
第一位 卡洛斯·海斯库克(美国)
即使他并非记录在案的打死敌人最多的狙击手或者是战斗时间最长的狙击手,卡洛斯·海斯库克仍然是一个传奇。他是狙击手世界里的“猫王“。
美国海军陆战队授予狙击手枪法的最高荣誉就是以海斯库克命名的;同样,在位于北卡罗来纳州乐洁恩营一个射击训练营里的一个图书馆也是因他而建造的。另外,弗吉尼亚的一支民间空中巡逻队也打算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海斯库克有个绰号“白羽毛“,因为他总是戴一顶插有羽毛的帽子。他17岁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不久,军队就发现这个来自阿肯色州的穷孩子具有射击天赋。他还在新兵训练营的时候就取得了专业步枪手资格,随后开始在各大知名射击比赛中大显身手。但是,部队对于海斯库克的天才另有所用,1966年,将他派往越南。
据《洛杉矶时报》报道,海斯库克在越南执行了很多任务,他的指挥官甚至不得不强迫他在营房里休息。
海斯库克曾对《华盛顿邮报》说,“我喜欢潜伏,让自己悄悄在对着敌军的位置上潜伏下来。在越南没有别的地方可以选择,如果可以选择的话,那就只有运尸袋了。每个人都很紧张害怕,但这样的环境也让人更加警觉、更加敏锐--这些让我成为最棒的。“
1999年,海斯库克死于多发性硬化症,享年57岁。
第二位 西蒙·海耶(芬兰)
如果你没听说过他的话也不足为奇,因为他在他的祖国之外知名度并不高。
在1939年-1940年苏联和芬兰的严冬血战中,芬兰狙击手海耶将自己隐藏在雪地中,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射死了500多名苏联人。由此,他被称为“白色死神“。
他的狙击技术是老式的,他没有激光瞄准器,也没有50口径子弹。他有的只有他的感官和一把老式步枪。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2:38 

岳阳东周古墓群,35座古墓出土2000年青铜剑

说到“岳阳东周古墓群”其实还是非常的震惊的,因为在当时发现这个古墓群的时候惊现了35座古墓,而且还出土了2000年前的青铜剑,而且竟然还寒气逼人,所以这还是挺让人觉得有意思的地方的,那么当时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跟随小编继续揭秘看看吧!

4月1日,汨罗市友谊河西岸,高泉山水泥厂古墓群考古发掘现场传出好消息,在编号为M18的战国古墓中,出土一件完整的青铜剑和一件青铜带钩。至此,始于今年3月中旬发掘的水泥厂古墓群出土了首件青铜兵器。
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高泉山水泥厂古墓群重见天日。当天上午,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赶往了汨罗考古发掘现场,据考古专家介绍,现场发现东周时期墓葬35座,密集程度高,时间跨度数百年。目前,已出土青铜剑、铜镜、陶罐、带钩、滑石璧等文物10余件。
典型的家族墓葬群 出土的青铜器依旧锋利
古墓群地处高泉山,距友谊河仅50米,现拟规划建设安置房,今年3月,施工单位进行土地平整时局部发现古墓痕迹。
汨罗市文物管理所将情况上报岳阳市考古研究所,考古专业人员介入,对整个区域进行保护,经过勘探,工作人员共清理发现中小型土坑墓葬35座,墓葬排列密集,方向不规律,呈东西向或南北向。
据岳阳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罗仁林介绍,已发掘的墓葬内,墓壁制作规范,墓内填土都是经过制作的“五花土”。墓群分布的特点是聚族而葬,墓地既有贵族墓,也有平民奴隶墓。贵族墓主要相当于“士”这一级别的墓。根据这些特征判断,这是典型的家族墓葬群。
这批墓葬已出土的文物有青铜剑、铜镜、陶罐、带钩、滑石璧等文物10余件。“此次发掘的青铜兵器,虽然已过2000多年,但剑身锋利依旧。”罗仁林说,这件青铜器非常锋利,保存状况非常好,约52公分长。
首现动物陪葬墓 岳阳考古史上罕见
“这片古墓群所以得以较好地保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墓葬较深。”罗仁林向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表示,古墓群延续时间长、年代跨度大,墓葬数量多、各个年代的墓穴重叠,存在“打破”关系,而部分墓葬形制保存较完好。
“不仅墓葬数量多,还出现了疑似动物陪葬穴。”罗仁林介绍,已发掘完的编号M13墓,其南北长2.35米,东西宽1.7米,墓坑底部两头存在两条深沟,形质较为独特,并无被盗痕迹,也未出现任务殉葬品。面对眼前的诸多“疑点”。考古人员推测,这个墓穴可能为动物陪葬墓,陪葬动物多为狗,或者猪。目前,考古人员对土取样,送往湖南省考古研究所,进行土样分析,才能推断当时随葬的是什么动物。
专家介绍,古代有“视死如生”的说法,希望通过墓室殉葬品、殉葬牲畜等方式将墓主人生前的场景带到墓里。因此,这些墓葬对历史及艺术研究具有极为珍贵的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当时的社会生活。
该地曾出土多件国家一级文物 为研究战国时期丧葬文化提供依据
“每一件出土器物都向我们透露了大量信息,特别动物陪葬墓出现,这在岳阳乃至湖南考古史上都很少见到。这些出土的陶器等文物,对研究当时的生活及丧葬文化供给了佐证。”
罗仁林告诉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在汨罗,发掘古墓群绝非偶然。1993年,岳阳市文物工作队曾抢救性发掘高泉山古墓两座,在M1号坑内,发现大量珍贵青铜器,其中有多件青铜器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经过研究,青铜器为春秋时期,目前收藏在岳阳市博物馆内。
此外,罗仁林还介绍,汨罗是春秋战国古墓葬埋藏非常密集的一个区域,汨罗高泉山历年来发现的东周墓群均与罗子国城池,汨罗山东周墓群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此次发现的墓葬群是继汨罗桐子坡地区发掘东周古墓群之后又一重大发掘,具有相当的考古价值和历史意义。
据悉,此次发掘的古墓群年度跨越2000多年,以楚文化特征为主,这批发掘出土的文物,不仅为人们展示了战国时期的丧葬风俗,而且可以透过这些出土文物遗迹,看到当时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对研究汨罗、岳阳乃至湖南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2:38 

古代皇帝是怎样的?皇帝吃的饭有何特别?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的朝代,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不管是魏晋南北朝还是唐宋元明清,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开国皇帝的,皇帝是当时朝廷上最大的官,皇帝说的话就是圣旨,皇帝要做的事谁也不能违背。自古便有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句子,这个句子主要讲述的就是当时皇帝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的到底了。那么,皇帝这么尊贵,有很多人都非常好奇皇帝的一天都在做什么。其实,皇帝的一天也是很忙的,同时也非常的枯燥,每天也是要工作,而当时的皇帝不像现在人这样工作,当时的皇帝工作主要是批阅奏则,倾听一些大臣们的心声。及时了解老百姓的意思,而在古代的时候皇帝们其实都是不喜欢贪官的,因为贪官确实对朝廷对国家的伤害太大了。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古代的时候皇帝的一天到底是怎么过的吧。皇帝一天到底吃什么呢?
古代皇帝称作是人间的天子,皇帝穿的住的都是好的,穿的是龙袍,住的是金銮宝殿,而出行也有交通工具,所以,吃这一块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的。现在的人们一般吃饭都是早中晚三餐,也就是一日三餐的模式,而在古代的时候并不是这样,古代的皇帝其实一天只吃两餐,也就是早晚两餐,而皇帝为了显示特别,一般都是自己单独进食,
而每个朝代的皇帝其实讲究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明朝,明朝的皇帝肯定就不会那么的铺张浪费了。而清朝就不一样了,清朝的皇帝肯定就是会大手大脚一些了。而皇帝吃的食材也是很好的,荤素搭配。我们都知道皇帝有专门的厨子叫做御膳房,御膳房也就是专门负责皇帝饮食的机构了。里面的厨师都是想方设法的做好吃的来贡献给皇帝。
据说当时清朝的皇帝最开始每顿餐有100多道,但是后来想到这样确实很浪费,于是便要求减少为64道。再到后来减少为32道。而不管是那一道菜,厨师都要清楚的说出名字才行。其实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保证每一道菜的安全。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2:37 

曲有误周郎顾什么意思

说到“曲有误,周郎顾”其实这是出自于《三国志·吴志·周瑜传》里面非常经典的一句描写周郎的句子了,而且在当时是描写周郎的,但是放在现在用法可就完全不一样了,是用来描写一下爱情情愫的,那么这个到底是怎么说的呢?曲有误周郎顾到底是什么意义呢?下面跟随小编继续揭秘分析看看吧!

“曲有误周郎顾”其实是出自于《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的,其原文是:“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大致的意思是:“周瑜非常精通音乐,虽然喝了几倍酒之后也还是会能听到弹奏者弹奏的轻微的错误之处的,所以别想逃过他的耳朵了,发现错误的周瑜这个时候也不会责怪了,会对着弹奏的人微微一笑,意思就是提醒抚琴的人,音错了。”所以最后人们就把这件事情总结成为了“曲有误,周郎顾”,一说周瑜琴艺高超,二说周瑜的大肚了。
看完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大家也许会发现,其实“曲有误周郎顾”好像并没有下文了,也没有下一句了,但是好像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也是有这种意思的。
那么现在也有很多人都说了这句话很多女孩子喜欢说了,那么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我们得从女孩子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她为什么要说这句话,还有她是不是就是那位抚琴的人,周郎就是他抚琴的对象,所以女孩子一般说这句话的意思,要么就是要引起你的注意,要么就是她心里有别人了,就这两种选择。
其实就是说这句话想引起你的注意了,暗恋情愫的小女孩为了引起一些人的注意,会经常弄出一些响动的,这也是和周郎抚琴的人是类似的,为了得到周郎的青睐了。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2:36 

胡服骑射后的赵国有多强 为什么还是打不赢秦国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之后便威震天下,但是仅仅只是维持了四代的变法成果,到了第五代的时候就遇见了昏君加巨奸。虽说赵军非常善战,李牧也是不出世的名将,但是遇到秦国这种强大的对手,再加上诸侯王的昏庸至极,能把国家保住都很难,哪还谈得上大一统天下呢?

在考察了秦国的变法之后,赵雍便也下定决心要给赵国推行变法:从军事改革开始,要做到发师秦以制秦的目的,秦国的商鞅变法为蓝本,不动声色的进行着一场巨大变法。在变法成果之后,赵雍有一鼓作气的将卡在赵国中间的中山国给灭了。随即立马挥师向北与匈奴作战,开疆拓土,扩充人口。
随后的数代赵国依旧坚持着变法,比较有作为的王有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赵悼襄王。这四代国君合计享国九十年,所以赵国变法的常态拥有着九十年的时间。不过到了第五代国君赵幽缪王就跟秦二世胡亥一个样子,昏庸无能至极。虽说赵国一直坚持变法90年,但是秦国在赵孝成王时期给予了雷霆重击,直接打出了内伤,50万的赵国精锐打没了。虽然后来三年的邯郸之战赵国最后惨胜了,但也是元气大伤。虽说后来赵国有一定的恢复,但是再也赶不上赵雍时期的辉煌了。
从商鞅变法开始,秦人一直坚持着法制,而且秦国代代都是明君,甚至名臣、名相、名将是层出不穷。只有即位仅仅三天就去世的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属于平常之君。虽说享国日浅,但是却有着名相辅佐,所以在这期间秦国并没有大乱,依然是有条不紊的在商鞅的法制下进行着。
秦国七王六代实行变法长达152年,远比赵国的时间要长许多,元气足,根基深厚。所以在长平之战之后,虽说秦国也是元气大伤,但是依然有能力发起邯郸之战。尽管最后是战败了,但是赵国也绝对没撂下什么好处。赵国变法第五代,赵幽缪王赵迁完全就是千古昏君,贪图女色,淫荡之君,再加上个郭迁这么个百年难得一见的巨奸之人。这俩人的搭配就像是赵高与胡亥,本来底子就不如秦的赵国愣是被这俩瘪犊子玩没了,更别提还有嬴政这样的雄主有着灭赵之志。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2:36 

战国时期五国伐齐最大的赢家是谁

说道战国时期,有很多非常有意义而且影响巨大的战役,比如说长平之战,这场战役秦国可是最大的赢家,赵国真的是损失惨重。还有就是五国伐齐,这场战役虽然说看起来燕国是最大的赢家,毕竟乐毅所率领的燕国大军攻破了70多座城池,差一点就彻底灭亡齐国。但是实际上最大的赢家到底是谁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话说回来,小编觉得,不管是五国伐齐还是长平之战,最大的赢家都是秦国。长平之战就不说原因了,今天就主要来说说这个五国伐齐。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两场战役不管是怎么样,都是在间接的帮助秦国在削弱各个对手的实力,要知道,当时的齐国可是实力非常强悍的,否则也不会出现五国伐齐的场面!
其次就是,秦国获得了非常富饶的陶邑,这个地方可以说是非常的好,而且在交通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秦国获得这样的一个地方,不仅仅能为秦国南征北战提供物资支持,也能够直接威胁到魏国、韩国、赵国等诸侯国的后方,也即陶邑的位置,正好处在山东六国之中。还有一方面,大家应该都知道,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确实是强大了不少,而且他们一直都想要一统天下。可是当时的齐国可是最强劲的诸侯国,所以五国伐齐真的是重创了齐国,让齐国无法和秦国分庭抗礼。
最后一点就是离间齐国和其他诸侯国的关系,这一点秦国真的是做的很好,以至于后面秦国才可以逐个击破。如果没能离间他们的关系,让他们互相都非常的友好,秦国可能就很难一统天下,还有可能会被他们给联合消灭。所以就秦国来说,既有直接利益,比如攻占了齐国的陶邑,也有长远利益,比如让山东六国之间的联盟不攻自破等。所以,五国伐齐的最大赢家,显然是秦国,而不是燕国。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