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姬真的是道德败坏的人吗

说到秦始皇的母亲赵姬,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赵姬是赵国人,期初是吕不韦的姬妾,之后在一场宴会当中被秦异人看中。秦异人觉着赵姬的姿色绝美,于是便向吕不韦讨要赵姬。而吕不韦也是以大局为重,将赵姬送给了异人。之后嬴政出生,也是吕不韦帮着登上了秦朝的皇位。

秦异人,秦庄襄王在位仅仅3年就去世了,嬴政顺利登上秦王位,而吕不韦则成为了相国,赵姬则成为了太后。随着嬴政的年龄越来越大,吕不韦觉着与赵姬的私通迟早会被发现的,于是便给赵姬物色了嫪毐。至此以后赵姬就开始宠信嫪毐,而且还为嫪毐偷偷生下了两个孩子。在嬴政发现此事之后,赵姬还想着与嫪毐发动政变,将嬴政的统治推翻,立自己跟嫪毐的小儿子为秦王。不过结局就是政变失败,嫪毐跟两个孩子被处死,赵姬也被幽禁了。
就以上赵姬生平简介来看,赵姬的的确确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不良人。秦始皇年幼的时候就与吕不韦私通,不论是什么目的,有的人肯定会认为赵姬是为了保住嬴政的皇位等等。但是秦国可不止吕不韦这么一个大臣,联合他人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说赵姬与吕不韦旧情复燃才是正解。
给嫪毐生孩子,完全不顾及嬴政,而且还想着谋害嬴政,这已经不是道德败坏那么简单的事情了,这已经是蛇蝎心肠了,连自己的亲骨肉都要谋害。古代的女人也许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但是做为太后的赵姬,这个时候是绝对有选择权利的。而她却选择了嫪毐,所以说这结果可想而知了。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2:29 

魏国领土不大为何会成为七雄之一

我们都知道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别看魏国在领土上看来并不大,但是魏国在战国前期的几百年可是有着辉煌霸业的。事实上在战国时期,魏国可以说是稳稳的坐在霸主之位上的,而且其他的诸侯莫敢仰视,其实力之强大更是其他六个国家所无法相比的。纵观整个战国时期,魏国的人才几乎都有大放光彩。而且因为人才的巨大优势,使得魏国得以率先推行变法,进而在战国时期脱引而出。

从魏文侯开始,魏国就率先通过变法强大了起来,当时任用李悝为相,权利推行着变法,政治改革,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工程,开创了武卒制。那个时候魏国文有李悝、翟璜、西门豹;武有乐羊、吴起等一些名臣强将所支持,不仅打造了一个高效率的统治体系,更是打造出一支极其强悍的职业化军队,这就是“魏武卒”。
再此之后,魏国就凭借着国家体系以及强悍的职业化军队在称霸路上是一路高歌。魏国在全盛时期有多强?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阴晋之战,秦国50万大军也挡不住5万魏军。虽说当时的秦国还没有商鞅变法,但是赳赳老秦的战斗力依然是不容小觑的。然而即便是如此,50万的秦军仍旧是被5万的魏军狠狠的教训了一顿。此战之后,秦国的西河之地就被魏国所占据,而秦国的势力也长期被魏国所压制,无法向东发展丝毫。
到了魏武卒的时代,魏国的国力又再一次的提升,并且依仗着魏武卒的强大战斗力,对外开始了不间断的东征西伐,而且还把南方的霸主楚国也给打趴下了,夺取了大量中原地区的领土。从魏文侯、魏武,一直到魏惠王的前期,魏国一直稳坐战国霸主之位百年之久。
不过遗憾的是,长期称霸的魏国尽管国力强盛,人才辈出,最终还是没能一统天下,反倒是被后来的诸侯后来居上。但是不得不说魏国的变法具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之后各诸侯国的变法也是或多或少参照着魏国的变法为蓝本的。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2:29 

赵国是怎么灭掉中山国的

说起战国时期的中山国,位于如今河北平山一代,而平山在如今的河北石家庄,而赵国的都城是如今河北的邯郸,两地的距离是非常近的,所以说中山国是赵国当时的心头大患。中上也曾一度强盛过,在齐宣王灭了燕国的时候还趁火打劫了一番。不好景不长,当时的中山王很是混用,权臣司马赒也是个阴毒之人,这些都被赵武灵王所注意到。

前309年赵武灵王亲自来到边镇九门,视察中上的情况。前308年秦武王去世,赵武灵王便送王子稷回到了秦国,是为秦昭王。于是在短暂的时间里免除了来自秦国的威胁。前307年,赵武灵王准备发动针对中山国发起战争,但是却被中山国的铁架铁杖不对“吾丘鴪”击败,甚至还反攻了赵国的鄗邑,同时中山国还击败了趁火打劫的燕国。
前305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便以举国之力进攻中山国,自己便是三军的统帅。另外右军主将为赵祒、左军主将为许钧、中军主将为赵章,同事还派遣牛翦、赵希率领车兵和骑兵出太行山网东面包抄。对于赵国的举国之力,中山国无力反抗,从前303年一直到前301年,赵国不断的蚕食中山的土地。
前300年迎来最终战,赵国出兵20万准备灭中山国。而此事中山国的另一家仇敌燕昭王也来浑水摸鱼。在两个国家的夹击之下,中山网居然在灵寿城坚持了五年之久,最终于前296年灭亡。之后中山王逃亡到了齐国,赵武灵王则另立了傀儡国君,然后在一年之后又给废了。至此之后,中上就完全沦为了赵国的领土。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2:28 

揭秘五国伐齐为什么灭不了齐国

很多人问这个齐国为什么灭不了这个燕国,其实想必原因也还是非常简单的,那就是可以从外部和内部去分析,至于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网友一定不要错过了,欢迎大家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吧。

五国伐齐是燕国联合了其它四个国家秦、韩、赵、魏,对齐国进行的一次讨伐。乐毅指挥得当,五国联军势如破竹,攻占了齐国72城,偌大的齐国只剩下了莒城、即墨两个城池。但是就是这两座城池苦苦支撑了3年也没能打下,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
1、齐国这边分析
其实齐国以前那么多城池,相对而言兵力都是比较分散的,最后只剩下莒城和即墨两城了,如果齐国人再不齐心协力的话,最后的结局大家也都是知道的,那就是国破家亡,所以最后齐国人一起都齐心协力的保家卫国了,这个时候的战斗力肯定是非凡的,乐毅打了3年没打下也是情有可原的,齐国动用了一切能动用的资源了。
2、燕国这边分析
燕国这边其实破不了齐国是占大部分原因的,大家也都知道燕国在乐毅围城齐国的时候,这个燕昭王死了,而这个燕惠王上位了,而且这个燕惠王和乐毅是不合的,而且在前线一直传这个乐毅想当齐王,要不他为什么不拿下莒城、即墨两城呢?所以这样的谣言传着传着让燕惠王和乐毅都怕了,如果乐毅真的攻打下了齐国,那回国后他是什么处境无人得知,而燕惠王这边也已经失去了耐心。
最后用骑劫代替了乐毅,让乐毅回家受赏,这乐毅一看这怕是鸿门宴了,所以就逃跑到了赵国。所以一个是乐毅自己决心不够,还有就是当时流言四起,让乐毅不好做选择。
3、其他联军分析
很多人说当时还有其它几个国家,难道也不能一起攻下齐国吗?其实原因什么的很简单了,其它几个国家那个不是各怀鬼胎的,真的让燕国打下齐国,那么最后是不是燕国也会打自己呢?所以最后的决战阶段都不太用全力了,这样人心不齐的话,那最后的战斗力会差很多了。
最后让骑劫来攻打被压迫了3年的莒城、即墨的齐国人,那反抗一定是非常凶狠的,最后大家也都知道了,齐国在田单的带领下复国。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2:28 

细说齐国被燕国灭的过程

最近很多人问这个齐国当时被燕国灭的过程是怎么样的,话说过程其实也不算复杂,但是一些细节方面也还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所以如果对整个过程感兴趣的话,下面就一起跟谁小编的脚步一起来看看吧,感兴趣的不要错过了。

齐国被燕国灭的过程其实也叫乐毅伐齐,还有名字叫五国伐齐。为什么会有燕国伐齐,因为在公元前314年齐国,差点把燕国打到灭国,10万大军,前后也就用了50天,直接把燕国占领了。
之后燕国燕昭王上位,他要做的事情就复仇,复仇齐国,所以燕昭王励精图治10余年,招贤纳士,让乐毅苦练精兵20万。
燕昭王二十八年,齐国联合了秦、韩、赵、魏四国,还让乐毅当大将军,一起进攻齐国。
乐毅首先攻打的地方就是济西这个地方,在济水之西乐毅轻松击败齐国主力部队。然后分配赵军去攻占河间,防止其它诸侯国分享伐齐的胜利果实。之后就是长驱直入直捣齐国国都临淄。
占领齐国国都临淄之后,乐毅再次进行战略部署,兵分五路,继续平定整个齐国的其它地方。左军拿下胶东、东莱;右军拿下阿城、鄄城;前军拿下琅琊;后军拿下千乘;中军就守着临淄、策应。而且进展十分顺利,短短半年时间连拿70余城,齐国在亡国的边缘。
很多人以为这样齐国就拿下了,其实不然,在最后阶段乐毅也是遇到了很大困难,特别是有宫和即墨两城久攻不下,前后经历5年。
其实乐毅当时想了很多办法的,攻城不行,就攻心,这样的方法还是比较奏效的。但是这个时候燕国内部发生了变化,乐毅被迫逃亡,之后的事情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所以齐国被燕国灭的过程就是上面差不多这样的,可以看出乐毅这个人还是军事才能天赋异禀的,其实他制定这个计划的时候,也遭遇了反对,但是乐毅最后坚持了自己的行为,所以大家懂,最后算是成功了。最后的结局不是乐毅的问题,是燕国内部的问题了。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2:27 

齐国被灭后怎么复国的?斩草不除根是核心原因

最近不少的人也在问这个齐国被灭国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当时齐国被灭国的核心原因就是燕国的复仇,联合了其它五个国家对齐国展开了非常恐怖的复仇,差点把齐国打到灭国,但是后来齐国又复国了,复活了,那么这个齐国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或许大家也知道答案了,那就是当时对奇怪没有斩草除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

其实我们也可以更加详细的来分析这个齐国被灭之后是怎么复古的,从内和从外一起来分析。
内部:
1、田单散布乐毅谣言
当时眼看齐国要灭亡了,但是燕国当时的国君燕昭王突然去世了,新上位的是燕惠王,田单也知道这个乐毅和燕惠王不和,所以就大肆的散布这个乐毅想自立为王的消息,最后大家也懂了,这个燕惠王竟然信了,所以燕惠王就派骑劫替代了乐毅,而乐毅害怕自己被燕惠王杀,所以就又逃出了燕国。
这样燕军就失去了主心骨了,形同一盘散沙,最后被田单玩弄于股掌之中,燕国失去的城池一一被收回了。
2、齐国历史底蕴深厚
齐国能这么快复国还有一个原因是,齐国内部还是比较团结的,毕竟齐国很有底蕴,是姜子牙建立起来的,而且山东地区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兵多将广,复国起来也容易很多。
外部:
3、燕国国力太弱小
其实燕国就算把齐国打下了,又有什么用呢?燕国大本营地理位置本就不好,外加打齐国是远线做战,只要齐国稍微用点方法,燕国的胜利果实也还是会吐出的。
4、燕国内部矛盾严重
大家也知道燕国最后的内部矛盾也还是非常严重的,旧王死,新王登基,内部肯定是要做清洗的,而乐毅就是其中之一,没了乐毅前线不土崩瓦解了。
5、替换乐毅的骑劫无能
骑劫对比乐毅来说,完全就是两个人,骑劫不仅仅智谋不行,统帅能力也不足。所以败给田单也是意料之中的。
所以,齐国为什么能复国,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燕国当时没斩草除根,还有就是燕国内部矛盾严重,被齐国抓住了机会,最后迅速复国。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2:26 

秦国为什么害怕齐国?又为何最后才灭掉齐国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很感兴趣,话说很多人说当时的秦国非常的害怕这个齐国,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秦国为什么害怕呢?还有秦国为何最后才选择灭掉齐国呢?对于这些问题其实大家心里应该是有一些答案的,但是小编还是简单的给大家总结总结下吧,感兴趣的不要错过。

秦国害怕齐国的核心原因无非就是齐国不好攻打下来,齐国很强,齐国有底蕴,兵强马壮的,城高又坚固,秦国有几次和齐国交手,但是都输了,所以之后就有点畏惧了,所以说秦国怕齐国也没问题。下面详细的给大家说说齐国厉害在什么地方。
1、齐国综合实力强有底蕴
秦国害怕齐国的核心原因还是觉得当时时机不成熟,贸然的攻打齐国得不尝试,会损失非常大,所以选择了隐忍。
其实齐国本身也实力超群,齐国的历史很悠久,可追溯到周文王、周武王时期的太公吕尚也就是姜子牙,齐国是姜子牙建立起来的。齐国可谓真的是幅员辽阔,富甲一方,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兵多将广,士卒也善斗,城高墙硬的,这个时候的秦国打齐国那就是两败俱伤的局面,非常的不划算。
2、秦国攻齐国路途遥远
秦国害怕齐国还有一个核心的原因就是齐国的地理位置,齐国大致的位置在今天的黄河口,还有潍坊,也就是山东。而当时的秦国在今天的陕西、甘肃、四川、河南等地,所以相距还是比较远的。而且山东地区对比秦国当时的地区,土地还是相对来说肥沃很多了。
所以齐国当时也有“钟鸣鼎食之家”的美誉。所以齐国不容小觑。所以最后秦国选择了远交近攻的处理方式,也是明智之举了。
3、秦为何最后选择灭掉齐国
其实也非常简单,那就是齐国当时秦国去打的话,不一定真的能打下来,而且距离是真的有点远的,舟车劳顿的,说不定最后还真的得不尝试了。
至于这个秦国为何最后灭掉齐国,一个是齐国其实越到后来势力和综合实力方面都大不如从前了,是真的衰微了,所以最后再去攻打齐国是没什么问题的。取胜也比较轻松。
所以,秦国对齐国的态度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其实也不是怕,只是说没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应对策略罢了,秦国做了一个最优的选择罢了。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2:26 

秦昭襄王多活几年有机会一统天下吗

说起秦昭襄王,对于战国历史比较了解的朋友们肯定会非常的熟悉。秦昭襄王对秦国的东出以及对秦国最终能够大一统天下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奠定的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础。所以很多朋友们就会想了,这样一位明君,若是能多活几年的话,并且在晚年没有犯错杀白起的话,是否成功一统天下呢?是否自己就能当上始皇帝了呢?

赢稷原本一直在赵国做质子,可以说童年经历了很多磨难,正所谓“天降见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用这句话去形容赢稷的话那真的是再适合不过了。赢稷的性格非常的坚韧,在乱世当中,这样的性格能成大事。赢稷之所以能顺利的成为秦王,得到许多人的支持和帮助,这充分体现出了天时地利人和。
在嬴荡把自己玩死之后,嬴壮也想着当秦王,于是当时就出现了王位之征。好在是左丞相嬴疾,以及秦国的白起、魏冉都站在了赢稷这面。经过了多次博弈之后,赢稷顺利的登上了王位。但是在赢稷成为秦王的时候,虽说为王,但是权利却没有攥在自己手里,大全主要由太后和魏冉所把持。为了能收回权利,赢稷显示任用范睢为丞相,将魏冉的行政权力进行了分割。同时再认命白起为大将军,收回了魏冉的军权,至此赢稷才大全在握。
赢稷在做秦王的时期,可以说是把其他六个国家是欺负的不要不要的。其中最为辉煌的战绩就是五国伐齐和长平之战,这两次战争过后,山东最大的齐国被灭。尤其是长平之战,重创了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赵国,可以说这一战愣是把赵国打出了内伤。此战之后再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于秦国进行抗衡。
不过也就是在长平之战之后他听信了范睢的谗言,没有乘胜追击赵国,直取邯郸消灭赵国,而是选择了撤军。因此这也酿成了后来的邯郸之败,同时他还做出了他这一生当中最为错误的决定,那就是杀了白起。赢稷在位的时间很长,若是能够多活几年,不像这么犯错误的话,消灭六国一统天下是极有可能实现的。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2:25 

诸葛亮为什么崇拜乐毅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我们都知道管仲是春秋时期非常出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没有管仲,可能齐桓公也不会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那乐毅有何成就呢?虽然乐毅不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但他也是战国时期非常出色的将领,今天正好打算和各位讲讲有关乐毅的故事,或许就能理解诸葛亮为何会崇拜乐毅了。感兴趣的小伙伴一定别错过,赶快来看看吧。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顶级名相,按理说他根本不需要崇拜任何人才对,因为自己就已经达到了巅峰是蜀国的军师。但是有一人的一生细看下来他的成就可谓也是很高,甚至丝毫不弱于诸葛亮,这人就是我们都不熟悉的乐毅。诸葛亮就曾经拿管仲和乐毅做了比较,其中管仲是一代宰相,帮助齐桓公做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国家国力达到空前绝后。就是这样一个人诸葛亮对比乐毅还是更加崇拜后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乐毅有哪些成就。
乐毅这个人出生在将军世家中,到了他这一代就投奔了魏国,在魏国凭借自己的才能有了一定的作为,受到了器重。后来乐毅在出使去了燕国,当时的燕国还是一个小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阶段,统治燕国的昭王就是燕国重视人才的人,此人的出现可谓是乐意的伯乐,于是便把劝说乐毅留在自己的身边,为自己所用。后来乐毅便接受了昭王的邀请成为了燕国的军师,不料乐毅率领大军拿下了七十多座城池,没差一点就把齐国给灭了,这一下就让他大名威震四方了。但是直到后来燕王登基后就开始怀疑乐毅,为此就开始打压他,如果之后他还能得到重用的话,照趋势很有可能统一华夏,可惜故事撩人。
所以乐毅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将才,不选择投奔大国而偏偏选择了一个小国开始以弱击强,这一点来说可谓是诸葛亮非常崇拜的,并且这一点跟诸葛亮也非常相似,因为当刘备刚请他出山的时候刘备也是一无所有,知道后面才慢慢开始壮大变成了君王有了后来的蜀汉。但是诸葛亮的结局还是比乐毅好一点的,乐毅是最后并没有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才能,而诸葛亮是把自己的运气花光了,北伐多次无果后才死去的,到死都算是被重用着并且名垂青史。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2:25 

廉颇是怎么成为战国四大名将的

说到廉颇,他可是战国时期赵国的第一名将,更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对于这样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将,他是怎么成为战国四大名将的呢?在战国时期,廉颇是做了什么,或者是在某个战役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大家都知道,赵国开始任用廉颇为主帅,廉颇坚守不出,跟秦国打消耗战。赵国实在消耗不起,于是赵王撤下廉颇换上赵括想跟秦国速战速决。结果就是赵军一触即溃,四十万人被坑杀,从此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逐鹿中原。
俗话说,趁你病,要你命。燕国一看赵国不行了,就想痛打“落水狗”。针对赵国“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的状况,燕国于公元前251年举兵六十万攻赵。这时赵王又想到了廉颇,赵孝成王令上卿廉颇、乐乘统兵十三万前往抗击,廉颇可谓是“受任于败军之际”。
廉颇认为,燕军虽然人多势众,但骄傲轻敌,加之长途跋涉,人马困乏,遂决定采用各个击破的方略。令乐乘率军5万坚守代,吸引攻代燕军不能南下援救,自率军8万迎击燕军主力于鄗。
赵军同仇敌忾,哀兵必胜,个个奋勇冲杀,大败燕军,斩杀其主将栗腹。攻代燕军闻听攻鄙军大败,主帅被杀,军心动摇。乐乘率赵军趁机发起攻击,迅速取胜,俘庆秦。两路燕军败退。廉颇率军追击,直入燕国腹地,围了燕的都城蓟(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只好割让5座城邑求和,赵国也不想在燕国这消耗太久,就答应退兵了。战后,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代理相国。
此战赵军在廉颇的指挥下,利用燕军轻敌、疲劳,赵军则同仇敌忾,对来犯之敌予以痛击,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也可以证明廉颇的能力吧。可以说,没有廉颇,可能赵的亡国之难来得还要早一点。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