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睡眠是健康基石

【现象】国际知名的《科学》杂志近期刊文,披露了一项关于人类睡眠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当人类睡着后,血液会周期性地流出大脑,脑脊液随即进入,对大脑里β淀粉样蛋白等代谢副产品进行清除。这样的过程在睡着后才能实现,因为在人醒着的时候,神经元不会同开同关,让大脑血量下降到足够低的水平。只有睡着之后,大脑里没有那么多血液,脑脊液才能自如地循环开来。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人一觉醒来,会感到头脑清爽,而熬夜、失眠则让人头脑昏沉。该研究也有助于揭示睡眠和阿尔茨海默症、自闭症等神经疾病之间的关系。

【点评】

好睡眠是健康的基石,也一直是医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有医学专家曾把睡眠比作“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足见睡眠对健康的重要影响。最近公布的这项科学成果表明,良好的睡眠,能够有效清除脑内产生的各种“垃圾”,对于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没有睡眠健康就不能实现全民健康,良好睡眠能促进大脑发育生长,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睡不着、睡不醒和睡不好这三大类90余种睡眠疾病,正在对人们造成不小困扰。数据显示,我国有各类睡眠障碍者约占人群的38%。在青少年中,睡眠不足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今年“世界睡眠日”发布的《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白皮书》显示,我国有62.9%的青少年儿童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青少年儿童普遍缺乏睡眠。而睡前接触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是导致青少年睡眠质量差的重要原因,需要引起学校、家长和全社会的重视。

正是因为睡眠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催生了近年来“睡眠经济”的兴起。业内人士预计,到2030年,我国睡眠产业的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今年的“双11”,众多电商平台围绕健康睡眠做足文章,一些高科技智能助眠产品,如深度睡眠枕头、智能睡眠眼镜等纷纷登场,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睡眠市场的开发,也带动睡眠家居、睡眠健康、睡眠管理等相关产业的兴起,成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部分。同时,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睡眠医学日益受到重视,在国内成为独立学科,很多医院将睡眠中心设为独立科室。这些都反映出人们对睡眠的日益重视、睡眠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在奋斗中调整呼吸、安享睡眠,实现身心健康的全面提升,应该是美好生活的题中之义。


ljh 发布于  2022-6-9 16:31 

口舌享受生活的“火热” 当心食管癌来敲门

近日,强冷空气跟随着“双十一”的快递大潮 “包邮到货”,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风降温天气,北京气温降幅高达12℃。凛冽的寒风中,人们又开始捡起一句口头禅:“多喝点热水”,还有很多人则开启了今冬“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养生日常。冬日里,品一杯热茶、吃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是很多人享受生活的习惯之一。

殊不知,“长期喝热水或吃过烫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有引发食管疾病甚至食管癌的风险。”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医师王贵齐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全球新发病例一半以上在中国

食管癌,又称食道癌,是指起源于食管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也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是多阶段的,故食管癌的症状与疾病的进程有一定关系。根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沈琳校核的百科医典“食管癌”词条显示,当病灶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浅层,无淋巴结转移时,尚属食管癌早期。食管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在进食时有哽噎感、胸骨后有异物感。当进行到中晚期时,癌组织可累及食管全周、突入腔内或穿透食管壁侵犯临近器官。中晚期食管癌通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持续性胸骨后疼痛或背痛、明显消瘦等。

根据《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2014)》,在全球范围内,食管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8位,死亡率位居第6位。据统计,2018年全球食管癌新发病例约57.2万,死亡病例约50.9万,其中一半以上的食管癌患者分布在中国。

我国食管癌发病存在较强的区域性,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太行山附近,涉及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安徽等省份。

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从有不典型增生到癌变,一般需要几年到十几年。“如果能在早期发现,食管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约为90%,而中晚期的数据则仅有20%左右。事实上,我国约85%的患者都是在中晚期时发现的。因此,在做好外科放疗、化疗规范化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食管癌的筛查和早诊早治也是当务之急。”王贵齐说。

专家提示,如出现吞咽哽噎感、食管异物感、胸骨后疼痛、进食时食物不自然停滞或缓慢通过食管、咽喉部位干燥或紧缩感,以及其他不易言明的胸部不适等症状,存在患上食管癌的可能,应尽早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早筛,如进行胃镜等检查。

遗传+生活方式是两大危险因素

“导致食管癌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总体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另一类是后天的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王贵齐说。

虽然食管癌的成因较为复杂,究竟哪种危险因素最为关键尚无定论,但大量研究显示,有些物质或生活方式与食管癌发病密切相关。

大家对亚硝酸盐或许并不陌生,如今,它又添“罪状”:亚硝酸盐与胺类物质结合生成的亚硝胺是食管癌致病的重要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食管癌高发区,粮食和饮水中的亚硝胺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且与当地食管癌患病率正相关。

人们食用发霉的食物也可能“病从口入”。霉变食物中黄曲霉菌等真菌能够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促进合成硝酸胺;或者可能只是“顺便捣捣乱”,与硝酸胺协同致癌。

营养不均衡、微量元素缺失也需引起重视。“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饮食中缺乏多种维生素,如A、 C、B2,以及缺乏包括钼、锌、锰在内的微量元素皆与食管癌发病有关。”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章静波曾在相关科普文章中提到,更多研究证明,血硒水平较高的人群,其食管癌的发病和死亡危险性,显著低于血硒水平较低的人群。而且,饮食中补充硒可以阻断食管细胞的非典型性增生,从而可防止进一步发展成食管癌。

除此之外,吸烟与饮酒也会增加食管癌患病风险。研究显示,有严重烟瘾的人群死于食管癌的数量约为不吸烟者的3—4倍,常酗酒者患病风险高达普通人群的25—30倍。“若一个人既吸烟又饮酒,则食管癌发生的可能性还会明显的增高。”章静波认为。

除了吸烟、饮酒,前文提及的长期吃过硬、过烫的食物等也是食管癌的诱发因素。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暴露于危险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为什么有的人会得食管癌,而有些人则不会?这就跟遗传有很大关系。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食管癌的发生有较为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譬如往往一家人有两位或两位以上的成员患食管癌。

更加深入的研究表明,食管细胞的癌变与诸多基因有关。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因及癌变研究室主任林东昕带领团队,曾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多个全新的中国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易感位点,而食管鳞状细胞癌是食管癌最常见的类型。

“人体细胞每天都在不断更新、代谢,由于生活中不恰当的刺激,可能会导致细胞在代谢过程中发生基因的错配、丢失,成为癌变的基础。”王贵齐说。

早期治疗对我国医师来说并非难事

在探明上述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危险因素相关的物质摄入、改善不良生活习惯能够有的放矢地预防食管癌。

王贵齐等与会的多位食管癌领域专家表示,鉴于火腿、熏肉等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相对较高,因此要少吃或不吃;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摄入发霉变质的食物;少抽烟、饮酒;避免过烫、过硬食物入口;均衡饮食,注意补充微量元素等。如家族中有患食管癌的病例,则更应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紧绷一根弦”,定期体检并进行食管相关疾病的早筛早治。

事实上,如果早期能够及时发现癌变,接下来的治疗对于我国医师来说,并非难事。

“中国食管癌年外科手术量居世界第一,中国食管疾病的诊疗技术不输发达国家,中国外科医生有充足的经验与世界分享。”欧洲胸外科协会主席、意大利托里诺大学教授恩里科·鲁菲尼称。

我国庞大的食管癌病例数为中国外科医生提供了大量临床案例。“在食管癌领域,中国的外科大夫手艺非常巧。欧美国家的大型肿瘤中心每年仅有100例左右食管癌患者,反观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每年的患者数能达到1000例左右,”世界食管疾病协会主席、美籍华人陈晓欣对记者说,“因此,中国在食管疾病研究方面贡献颇丰,有病例打底数,欧美食管疾病研究要向中国看齐。”

“整体看我国食管疾病在基础研究领域较为欠缺,而欧美国家的相关研究更重基础、更细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薛奇指出,下一步我国会依托大量的病例数据,用数据支撑科研,希望能在世界范围级的食管疾病指南中发出声音。


ljh 发布于  2022-6-9 16:31 

饮食降糖有五大误区

曾经被称为“成年型”的Ⅱ型糖尿病近年来有低龄化、几何级化发展的趋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干预显得尤为重要。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郭辉,就如何科学防治糖尿病进行热线解答,以下为部分精彩内容摘录:

问:我前两年血糖偏高,这两年一直注意饮食和锻炼,现在的血糖是正常值,这算是逆转了吗?

郭辉:有些患者尤其是Ⅱ型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早期阶段如果给予正确积极的治疗,在血糖是控制得比较好的情况下可以脱离药物,单纯经过规律的运动锻炼、合理的饮食、保持体重在理想的水平之内,血糖的水平依然可以维持的非常好。这种情况应该称之为临床缓解更为恰当,并不能说是糖尿病已经逆转或者是治愈,因为,如果不注意的话,还是会发生血糖升高。

问:我母亲80岁了,血糖高,属于比较胖又不控制饮食的人,这该怎么办?

郭辉:对糖尿病管控而言,控制饮食是重中之重,糖尿病之所以会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饮食上不节制导致的。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坚持合理饮食、规律运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如果血糖依然不达标,在没有胃肠道功能紊乱以及肝肾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服用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既能改善血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改善脂代谢特别有减少内脏脂肪的作用,这对改善中心性肥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二甲双胍对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效果也更好一些。

问:米饭、面条等主食富含碳水化合物,升糖速度快,能不能不吃主食,或者不吃细粮?

郭辉:糖尿病人吃主食有几个常见的误区:第一,不吃主食。主食是人体能量来源的必须物质,主食吃太少容易发生低血糖。长期不吃主食更是会造成营养不良、饥饿性酮症。建议糖友们每日都要进食一定量的主食,一般身材中等的成年人,每日可吃5两(生重)左右的主食,具体值应根据身高、体重、活动量等进行计算。

第二,不吃细粮。细粮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少吃,粗细搭配的来吃。长期大量吃粗粮也会造成弊端,比如引起脂质、矿物质的代谢紊乱。

第三,不吃早餐或不吃晚餐。事实上,这样进餐不规律反而会加重血糖波动,对身体造成更大的损伤。

第四,不甜就多吃。没有甜味不代表含糖量低,很多主食吃起来平淡,但却富含淀粉,进食后经过消化吸收其实就是糖。所以糖友们不可单凭甜味来判断含糖量,也不要盲目相信无糖食品,但可以通过血糖监测来评估。

第五,主食吃多了,加药来弥补。药物控制血糖是建立在合理营养饮食基础上的,如果因为没控制饮食而擅自加减药量,这个度比较难把控,也容易使药物治疗失去疗效。糖尿病患者应合理安排每餐的主食量。

另外,饭不要煮得太软烂,越是软烂的饭越容易被身体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血糖。还有,吃的时候要细嚼慢咽,吃得越慢升糖越慢。


ljh 发布于  2022-6-9 16:29 

口舌享受生活的“火热” 当心食管癌来敲门

近日,强冷空气跟随着“双十一”的快递大潮 “包邮到货”,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风降温天气,北京气温降幅高达12℃。凛冽的寒风中,人们又开始捡起一句口头禅:“多喝点热水”,还有很多人则开启了今冬“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养生日常。冬日里,品一杯热茶、吃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是很多人享受生活的习惯之一。

殊不知,“长期喝热水或吃过烫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有引发食管疾病甚至食管癌的风险。”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医师王贵齐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全球新发病例一半以上在中国

食管癌,又称食道癌,是指起源于食管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也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是多阶段的,故食管癌的症状与疾病的进程有一定关系。根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沈琳校核的百科医典“食管癌”词条显示,当病灶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浅层,无淋巴结转移时,尚属食管癌早期。食管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在进食时有哽噎感、胸骨后有异物感。当进行到中晚期时,癌组织可累及食管全周、突入腔内或穿透食管壁侵犯临近器官。中晚期食管癌通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持续性胸骨后疼痛或背痛、明显消瘦等。

根据《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2014)》,在全球范围内,食管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8位,死亡率位居第6位。据统计,2018年全球食管癌新发病例约57.2万,死亡病例约50.9万,其中一半以上的食管癌患者分布在中国。

我国食管癌发病存在较强的区域性,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太行山附近,涉及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安徽等省份。

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从有不典型增生到癌变,一般需要几年到十几年。“如果能在早期发现,食管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约为90%,而中晚期的数据则仅有20%左右。事实上,我国约85%的患者都是在中晚期时发现的。因此,在做好外科放疗、化疗规范化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食管癌的筛查和早诊早治也是当务之急。”王贵齐说。

专家提示,如出现吞咽哽噎感、食管异物感、胸骨后疼痛、进食时食物不自然停滞或缓慢通过食管、咽喉部位干燥或紧缩感,以及其他不易言明的胸部不适等症状,存在患上食管癌的可能,应尽早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早筛,如进行胃镜等检查。

遗传+生活方式是两大危险因素

“导致食管癌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总体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另一类是后天的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王贵齐说。

虽然食管癌的成因较为复杂,究竟哪种危险因素最为关键尚无定论,但大量研究显示,有些物质或生活方式与食管癌发病密切相关。

大家对亚硝酸盐或许并不陌生,如今,它又添“罪状”:亚硝酸盐与胺类物质结合生成的亚硝胺是食管癌致病的重要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食管癌高发区,粮食和饮水中的亚硝胺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且与当地食管癌患病率正相关。

人们食用发霉的食物也可能“病从口入”。霉变食物中黄曲霉菌等真菌能够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促进合成硝酸胺;或者可能只是“顺便捣捣乱”,与硝酸胺协同致癌。

营养不均衡、微量元素缺失也需引起重视。“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饮食中缺乏多种维生素,如A、 C、B2,以及缺乏包括钼、锌、锰在内的微量元素皆与食管癌发病有关。”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章静波曾在相关科普文章中提到,更多研究证明,血硒水平较高的人群,其食管癌的发病和死亡危险性,显著低于血硒水平较低的人群。而且,饮食中补充硒可以阻断食管细胞的非典型性增生,从而可防止进一步发展成食管癌。

除此之外,吸烟与饮酒也会增加食管癌患病风险。研究显示,有严重烟瘾的人群死于食管癌的数量约为不吸烟者的3—4倍,常酗酒者患病风险高达普通人群的25—30倍。“若一个人既吸烟又饮酒,则食管癌发生的可能性还会明显的增高。”章静波认为。

除了吸烟、饮酒,前文提及的长期吃过硬、过烫的食物等也是食管癌的诱发因素。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暴露于危险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为什么有的人会得食管癌,而有些人则不会?这就跟遗传有很大关系。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食管癌的发生有较为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譬如往往一家人有两位或两位以上的成员患食管癌。

更加深入的研究表明,食管细胞的癌变与诸多基因有关。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因及癌变研究室主任林东昕带领团队,曾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多个全新的中国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易感位点,而食管鳞状细胞癌是食管癌最常见的类型。

“人体细胞每天都在不断更新、代谢,由于生活中不恰当的刺激,可能会导致细胞在代谢过程中发生基因的错配、丢失,成为癌变的基础。”王贵齐说。

早期治疗对我国医师来说并非难事

在探明上述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危险因素相关的物质摄入、改善不良生活习惯能够有的放矢地预防食管癌。

王贵齐等与会的多位食管癌领域专家表示,鉴于火腿、熏肉等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相对较高,因此要少吃或不吃;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摄入发霉变质的食物;少抽烟、饮酒;避免过烫、过硬食物入口;均衡饮食,注意补充微量元素等。如家族中有患食管癌的病例,则更应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紧绷一根弦”,定期体检并进行食管相关疾病的早筛早治。

事实上,如果早期能够及时发现癌变,接下来的治疗对于我国医师来说,并非难事。

“中国食管癌年外科手术量居世界第一,中国食管疾病的诊疗技术不输发达国家,中国外科医生有充足的经验与世界分享。”欧洲胸外科协会主席、意大利托里诺大学教授恩里科·鲁菲尼称。

我国庞大的食管癌病例数为中国外科医生提供了大量临床案例。“在食管癌领域,中国的外科大夫手艺非常巧。欧美国家的大型肿瘤中心每年仅有100例左右食管癌患者,反观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每年的患者数能达到1000例左右,”世界食管疾病协会主席、美籍华人陈晓欣对记者说,“因此,中国在食管疾病研究方面贡献颇丰,有病例打底数,欧美食管疾病研究要向中国看齐。”

“整体看我国食管疾病在基础研究领域较为欠缺,而欧美国家的相关研究更重基础、更细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薛奇指出,下一步我国会依托大量的病例数据,用数据支撑科研,希望能在世界范围级的食管疾病指南中发出声音。


ljh 发布于  2022-6-9 16:27 

饮食降糖有五大误区

曾经被称为“成年型”的Ⅱ型糖尿病近年来有低龄化、几何级化发展的趋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干预显得尤为重要。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郭辉,就如何科学防治糖尿病进行热线解答,以下为部分精彩内容摘录:

问:我前两年血糖偏高,这两年一直注意饮食和锻炼,现在的血糖是正常值,这算是逆转了吗?

郭辉:有些患者尤其是Ⅱ型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早期阶段如果给予正确积极的治疗,在血糖是控制得比较好的情况下可以脱离药物,单纯经过规律的运动锻炼、合理的饮食、保持体重在理想的水平之内,血糖的水平依然可以维持的非常好。这种情况应该称之为临床缓解更为恰当,并不能说是糖尿病已经逆转或者是治愈,因为,如果不注意的话,还是会发生血糖升高。

问:我母亲80岁了,血糖高,属于比较胖又不控制饮食的人,这该怎么办?

郭辉:对糖尿病管控而言,控制饮食是重中之重,糖尿病之所以会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饮食上不节制导致的。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坚持合理饮食、规律运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如果血糖依然不达标,在没有胃肠道功能紊乱以及肝肾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服用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既能改善血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改善脂代谢特别有减少内脏脂肪的作用,这对改善中心性肥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二甲双胍对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效果也更好一些。

问:米饭、面条等主食富含碳水化合物,升糖速度快,能不能不吃主食,或者不吃细粮?

郭辉:糖尿病人吃主食有几个常见的误区:第一,不吃主食。主食是人体能量来源的必须物质,主食吃太少容易发生低血糖。长期不吃主食更是会造成营养不良、饥饿性酮症。建议糖友们每日都要进食一定量的主食,一般身材中等的成年人,每日可吃5两(生重)左右的主食,具体值应根据身高、体重、活动量等进行计算。

第二,不吃细粮。细粮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少吃,粗细搭配的来吃。长期大量吃粗粮也会造成弊端,比如引起脂质、矿物质的代谢紊乱。

第三,不吃早餐或不吃晚餐。事实上,这样进餐不规律反而会加重血糖波动,对身体造成更大的损伤。

第四,不甜就多吃。没有甜味不代表含糖量低,很多主食吃起来平淡,但却富含淀粉,进食后经过消化吸收其实就是糖。所以糖友们不可单凭甜味来判断含糖量,也不要盲目相信无糖食品,但可以通过血糖监测来评估。

第五,主食吃多了,加药来弥补。药物控制血糖是建立在合理营养饮食基础上的,如果因为没控制饮食而擅自加减药量,这个度比较难把控,也容易使药物治疗失去疗效。糖尿病患者应合理安排每餐的主食量。

另外,饭不要煮得太软烂,越是软烂的饭越容易被身体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血糖。还有,吃的时候要细嚼慢咽,吃得越慢升糖越慢。


ljh 发布于  2022-6-9 16:27 

消化差,经常喝碗炒米粥

在南方很多地区,有将大米炒熟后熬粥的传统,这样做出来的炒米粥不但味道香浓,而且更容易消化吸收,特别适合消化不好的人。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物营养研究室的实验数据表明,炒米粥的淀粉水解指数比生米煮成的大米粥高出13%。这个指数越高,意味着消化起来更容易、更彻底。测定淀粉组分也发现,和生米煮成的粥相比,炒米粥的抗性淀粉(2小时之后还不能消化的淀粉)降低了30%。同时,炒米粥的快速消化淀粉(20分钟内就完全消化的淀粉)比例上升30%。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中国注册营养师于仁文介绍,炒米粥具体做法为,锅上火烧干后,倒入大米用中小火慢慢翻炒,直到大米颜色开始变黄后改小火。继续翻炒至大米变为褐黄色或咖啡色为止。炒米中加水(一般与正常熬粥的水量相同),大火烧开后改小火慢熬至黏糯即可。大米还可以换成糙米、小米、胚芽米等,营养更丰富。

除了消化不好的人,身体虚弱的产妇和腹泻的人,也很适合喝炒米粥,不但可提供营养,还有很好的养胃功效。需要提醒的是,对于那些消化能力很强的人来说,特别是糖尿病人和减肥者喝这些快速消化的炒米粥是不利的。它们会快速升高血糖,而且会令人很快感到饥饿,不利于减肥。


ljh 发布于  2022-6-9 16:26 

秋冬养阴西洋参可用

西洋参可补气养阴,清热生津。而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定律,西洋参是非常适合在秋冬季食用的。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能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

通常西洋参有这些用法:

1.含服:将西洋参切薄片含服,每次口含一两片,每天3~5g。西洋参味甘,含服的时候先甘后甜回味无穷。

2.泡茶:将西洋参打成粉末状,用茶包分装,每包3~5g,或直接用勺子倒入沸水中与红枣杞子冲泡饮服,尤其适合长期对着电脑的职业女性。

3.配粥:在煮好的稀粥上加入3~5g西洋参粉或者薄切片,再翻煮至沸腾两三分钟即可,每天1次作早餐食用。通过粥水的稀释西洋参的味道也会相对减轻。

4.炖汤:西洋参20~40g,母鸡(乌鸡为最佳)加入适量的山药、枸杞子、红枣炖成鸡汤,西洋参最好是磨粉或者切片放入母鸡中炖煮,喝汤并嚼食西洋参效果更佳。此款汤既养颜又滋阴清热。但脾胃湿热、积滞及严重外感的人群不宜食用。

5.加蜂蜜:西洋参粉1~3g,蜂蜜一两勺加入温水搅拌均匀服用。非常方便,口感也不错。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有咳嗽伴有清痰、大便溏薄、消化不良、畏寒怕冷、舌苔白腻等寒凉状态时,就应避免服用西洋参。另外,西洋参不能与浓茶同吃、不能与萝卜同吃,也不能与藜芦同吃。


ljh 发布于  2022-6-9 16:17 

浮小麦猪脊骨汤益气止汗

冬气具有潜藏主蛰之性。肾也具有蛰伏、固摄、闭藏之特性,能藏精,故通于冬气。冬季补肾固肾,做好收藏,来年春天就能身体强壮少生病。汗液属于“津液”,剧烈运动后,毛孔张开,阳气随汗液外泄。因此冬天里做运动不能出汗太多,也要尽量避免蒸桑拿、泡温泉,这些都会造成汗水大量流泻,不利封藏。对于易出虚汗,稍微一运动就大汗淋漓者,推荐喝益气止汗汤。

取猪脊骨400克、党参20克、红枣(去核)6个、浮小麦20克、北芪20克、食盐适量(3人份);猪脊骨斩件,焯水去血腥;把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

中医认为,稍微活动就大汗淋漓是虚汗的表现。汗液的性质较为稀薄,味道不重,汗后容易怕风,这是由于脾气不足、气不能固表导致的。浮小麦性味甘凉,有益气止汗作用,再搭配


ljh 发布于  2022-6-9 16:17 

补阳,辨清体质

阴阳最早的概念是指日光的向背,至西周时期阴阳概念大致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医家开始将其运用于医学理论之中。在医学领域中,凡具有在外、向上、兴奋、温煦等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均属阳。

阳气不足与阳气不通是针对阳气而言的两种病理状态:阳气不足是指素体阳气虚衰,机能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现象。阳气不足的病因很多,如素体阳虚、先天不足、劳倦过度、七情过极,损伤脏腑久而不愈、饮食不节、久居寒湿之地等;阳气不通是指阳气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升降出入变化异常,易导致气机不畅,阳气难以舒张外发,堆积在体内使得身体发生一系列改变。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畏寒肢冷(以腰腹为主)、喜食热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微等。

可见,阳气不足主要表现为身体虚,而阳气不通是输布异常。因此,日常调理上,两者各有不同。

阳气不足者,总的治疗原则为“虚则补之”,即补益阳气,使得阳气重生而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饮食药膳方面,切忌食用寒凉之品,适当吃些羊肉、当归、枸杞等能充养阳气的食物,还可在寒冷季节选择大椎、关元、气海、神阙等穴位进行艾灸,每次灸15分钟左右,每周2次。也可选择穴位贴敷,如三伏贴、三九贴等。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力,适当加强体育锻炼,比如慢跑、快走及中医八段锦、二十四节气导引法等。

阳气不通者,治疗要以调畅气机,使得阳气输布有序,改善其运行功能为主。饮食上,可选用少量肉桂、香附、柴胡等有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功效的食物,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去正规医院拔罐、刮痧疏通经络,以使阳气运行通畅。


ljh 发布于  2022-6-9 16:17 

淮山板栗鸡汤,补气健脾

冬季正是调理身体的好时候,都市人久坐缺乏运动,加之岭南地区潮湿,多有气虚、脾虚的问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易美容主管中药师推荐一款淮山板栗鸡汤,有补气健脾功效。

淮山板栗鸡汤

材料:新鲜的铁棍山药1根,新鲜板栗仁12个,鸡半只,猪展肉适量,生姜三片,红枣5枚。

步骤:1、铁棍山药去皮切段(放入冷水中浸泡避免氧化)、板栗洗净、鸡洗净斩大块、猪展肉切成合适的块备用。

2、将鸡肉、猪展肉放入沸水中去血水,沸水中可加入少许生姜片去腥。

3、将备好的材料一起放入炖盅,倒入适量的水,炖至1-1.5小时,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盐即可食用。

功效:补气健脾益肾、养血补虚。

知多D

板栗不仅可以食用亦可药用。板栗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消肿,止血的功效。

不过,板栗虽然好, 但生吃难消化, 熟吃易滞气, 故一次不能吃太多,特别是小朋友。


ljh 发布于  2022-6-9 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