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古诗词11首
1、上巳日
唐-刘得仁
未敢分明赏物华,十年如见梦中花。
游人过尽衡门掩,独自凭栏到日斜。
2、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唐-元稹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3、三月三日
唐-白居易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4、曲江三月三日
唐-许棠
满国赏芳辰,飞蹄复走轮。
好花皆折尽,明日恐无春。
鸟避连云幄,鱼惊远浪尘。
如何当此节,独自作愁人。
5、梦江南-九曲池头三月三
宋-贺铸
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
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
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
阊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
6、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宋-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7、春词
宋-陈允平
杨柳春风三月三,画桥芳草碧纤纤。
一双燕子归来后,十二红楼卷绣帘。
8、上巳感怀
元-仇远
一春无况嬾游山,风景依然三月三。
十里杨花深似雪,马蹄无路入江南。
9、三月三日西湖第三桥
元-方回
正月桥西卖酒家,柳初青眼草初芽。
重来红紫随风雨,犹有野田黄茶花。
10、浣溪沙-上巳
明-杨基
软翠冠儿簇海棠,砑罗衫子绣丁香。
闲来水上踏青阳。
风暖有人能作伴,日长无事可思量。
水流花落任匆忙。
11、上巳燕至
明-汤显祖
一回憔悴望江南,不记兰亭三月三。
花自无言春自老,却教归燕与呢喃。
解落三秋叶的下一句
解落三秋叶的下一句是: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诗《风》,此诗通过抓住“叶”“花”“浪”“竹”四样自然界物象在风力作用下的易变,间接地表现了“风”之种种形力、魅力与威力。全诗四句两两成偶,以“三”“二”“千”“万”数字对举排列来表现风的强大,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解落三秋叶的下一句
解落三秋叶全诗:
风
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可以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可以催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竹倾斜。
注释:
解:知道,懂得。
三秋:秋季,一说指晚秋,农历九月。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一说指春季。
过:经过。
斜(xié):倾斜,歪斜。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
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
纵观全诗,诗人通过抓住“叶”“花”“浪”“竹”四样自然界物象在风力作用下的易变,间接地表现了“风”之种种形力、魅力与威力:它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全诗四句两两成偶,以“三”“二”“千”“万”数字对举排列来表现风的强大,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是一年春好处的下一句
最是一年春好处的下一句是:绝胜烟柳满皇都。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这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
最是一年春好处的下一句
最是一年春好处全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注释:
呈:恭敬地送给。
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天街:京城街道。
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最是:正是。
处:时。
绝胜:远远胜过。
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作品赏析: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第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呢?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象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小学语文易错成语100例(带解释)
a 开头的易错成语
1、暗(黯)然失色
解析:黯然,阴暗的样子。“黯然失色”,形容相比之下暗淡无 光,大为逊色的样子。
2、按步(部)就班
解析:部,门类;班,次序。“按部就班”,指按其门类,就其次序,比喻学习要循序渐进,做事要遵循规章。
3、安(按)兵不动
解析:指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按,压住、搁下。
b 开头的易错成语
4、暴珍(殄)天物
解析:任意糟蹋东西。殄,灭绝;天物,自然界的宝贵生物。
5、别出新(心)裁
解析: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6、毕(筚)路蓝缕
解析: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意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辛。
7、变本加利(厉)
解析:厉,通砺,在这句成语里当“更加深一层”或“更加严重” 讲。
8、病入膏盲(肓)
解析:病到了无可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膏肓,中医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认为此二者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9、不可明(名)状
解析:名,说出;状,形容、描述。“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10、不加(假)思索
解析:假,假借、依靠。“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
11、不茅(毛)之地:“不毛之地”形容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12、不径(胫)而走
解析:胫,小腿。“不胫而走”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传播流行。
13、不落巢(窠)臼
解析:窠、巢同义,但“窠臼”与鸟巢无关,含义是“现成格式、老套子”。
c 开头的易错成语
14、苍(沧)海桑田:沧海,蓝色的海洋。“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15、重蹈复(覆)辙
解析: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覆辙,翻过来的老路。
16、出奇致(制)胜
解析:制,取得。“制胜”,取胜。
17、穿(川)流不息
解析:行人、车马等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川,河流。
f 开头的易错成语
18、发奋(愤)图强
解析: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发愤:决心努力。
19、飞扬拔(跋)
解析:扈 意气举动超越常轨,不受约束。跋扈,蛮横。
20、分道扬镖(镳)
解析:镳,马嚼子。“扬镳”义为“策马”。“分道扬镳”,比喻志趣不同而分路。
21、纷至踏(沓)来
解析:来 连续不断的到来,纷纷到来。沓,多而重复。
g 开头的易错成语
22、甘之如怡(饴)
解析: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苦、痛苦。饴,饴糖。
23、各行其事(是)
解析:是,正确的。“其是”,自以为正确的。所以,这句成语含有贬义。
24、攻城掠(略)地
解析:掠、略二字都有“夺取”义,但夺取的对象不同:掠,夺取人、财、地;略,夺取土地。
25、固(故)步自封
解析 :故步,取自“邯郸学步”的故事,本义为“原来走路的姿势”,在这句成语里比喻成规旧套。“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盲目自得。
26、骨梗(鲠)在喉
解析:鲠,鱼刺。“骨鲠在喉”,比喻有话憋在心里不吐不快。
27、鼓(蛊)惑人心
解析:迷惑、毒害人心。蛊,毒虫,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
28、鬼域(蜮)伎俩
解析:蜮,传说中在水里害人的怪物。“鬼蜮”即鬼怪。
29、过往不究(咎)
解析 :咎,本义为“过失、罪过”,引申为“责备”。“不咎” 即不责备。
h 开头的易错成语
30、汗流夹(浃)背
解析:浃,音jiā,义为“透彻”。“浃背”,湿透脊背。
31、好高鹜(骛)远
解析: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鹜,鸭子,无“追求”义。比喻不切实际,不踏实。
32、和霭(蔼)可亲
解析:态度温和,容易接近。蔼,和气、态度好。
33、怙恶不俊(悛)
解析: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悛,悔改。
34、煌煌(皇皇)巨著
解析:皇皇,形容盛大。“皇皇巨著”,形容著作浩大。
j 开头的易错成语
35、及及(岌岌)可危
解析:岌岌,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
36、竭泽而鱼(渔)
解析:渔,捕鱼。“竭泽而渔”直译为“排尽湖水捕鱼”, 比喻一味索取而不留余地。
37、禁(噤)若寒蝉
解析:噤,闭口不言。寒蝉,秋后的蝉,寒蝉是不叫的。这句成语用“寒蝉”作比喻,形容不敢作声。
38、金璧(碧)辉煌
解析:“金”和“碧”,是国画的两种颜料:金黄色的泥金和翠绿色的石绿。用它们画出来的画,鲜亮耀眼。“金碧辉煌”通常用于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
39、精兵减(简)政
解析:“精简”不是“减少”,而是去掉不必要的,留下必要的,从而使机构精干,人员素质更高。“精简”的真谛在于精干。
k 开头的易错成语
40、苦心孤旨(诣)
解析: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诣,到。
41、烩灸(脍炙)人口
解析:脍,切得很薄的肉片;炙,烤肉。“脍炙人口”,比喻优美的诗文或美好的事物得到人们交口称赞。
l 开头的易错成语
42、老奸巨滑(猾)
解析:形容十分奸诈狡猾。猾,狡猾。
43、厉(励)精图治
解析: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励,振奋。
44、礼上(尚)往来
解析:尚,崇尚,讲究。“礼尚往来”,指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
45、廖廖(寥寥)无几
解析 :形容非常少。寥寥,稀少。
46、鳞次节(栉)比
解析: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整齐地排列。栉,梳篦。
47、伶牙利(俐)齿
解析:伶俐,聪明灵活。“伶牙俐齿”,形容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48、流言非(蜚)语
解析:蜚,同“飞”。流言、飞语,均指毫无根据的话。“流言蜚语”多指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49、留(流)芳百世
解析:美名流传百世。流芳,流传美名。
m 开头的易错成语
50、毛骨耸(悚)然
解析:悚,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51、美仑(轮)美奂
解析:轮,轮囷,古代的圆形谷仓,形容高大的样子。奂,众多。“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的高大宏丽,其他用法要慎重。
52、迷(弥)天大谎
解析:弥天,满天,形容“谎言已达到极致”。
53、糜糜(靡靡)之音
解析:之音 低级趣味的音乐。靡靡,颓废淫荡。
54、棉(绵)里藏针
解析:形容柔中有刚,或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绵,丝绵。
55、明火执杖(仗)
解析:仗,兵器。“明火执仗”,指点燃火炬,手拿武器,比喻强盗行为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
56、名符(副)其实
解析: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
57、名贯九洲(州)
解析: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所以“九州”是“天下”的同义词。大禹时代的“天下”,即华夏大地。
58、默(墨)守陈(成)规
解析:墨守,墨翟之守,说的是墨子与公输般较量攻守的故事,本义为“固守”,后来演变成“守旧”。成规,久已通行的规则或方法。“墨守成规”,比喻因遁守旧不知变通。
o 开头的易错成语
59、沤(呕)心沥血
解析:呕心,费尽心思;沥血,滴血。“呕心沥血”,竭尽心血。
p 开头的易错成语
60、旁证(征)博引
解析:旁,广泛;征,搜集。“旁征博引”,形容做文章广泛搜集和引用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q 开头的易错成语
61、青出于兰(蓝)而胜于兰(蓝)
解析:“兰”是“蘭”的简化字,不是“藍”的简化字,“藍”简化作“蓝”。蓝,蓼蓝,一种草本植物,叶汁可作蓝色染料。青,靛青,从蓼蓝叶汁中提炼出来的青色染料,颜色比蓝深,所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成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超过前人。
62、磬(罄)竹难书
解析:罄,器皿中空,用尽;竹,竹简,古代的书写材料;罄竹,把竹简用光了。“罄竹难书”,多用以形容罪大恶极,比喻罪恶事实多得写不完。
r 开头的易错成语
63、人才挤挤(济济)
解析:济济,读作jǐjǐ,义为“众多的样子”。类似的成语还有“济济一堂”。
64、如愿以尝(偿)
解析:偿,归还、抵补,引申为“满足”。“如愿以偿”表示自己的愿望实现了。
65、弱不经(禁)风
解析:禁,承受。
s 开头的易错成语
66、色彩斑烂(斓)
解析:斑,斑点或斑纹;斓,多彩。“斑斓”,形容灿烂多彩。
67、山青(清)水秀
解析:清,清明洁净。“山清秀水”,山水清净秀丽。
68、稍(少)安勿(毋)躁
解析:少,音shǎo,暂时。毋,不要。“少安毋躁” 的意思是:耐心等待,不要急躁。
69、水乳交溶(融)
解析:融,融合。比喻关系融洽或结合紧密。
70、所向披糜(靡)
解析: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靡,顺风倒下。
w 开头的易错成语
71、危如垒(累)卵:累,堆积。“累卵”,一层层堆积起来的蛋,比喻局势极不稳定。
72、委屈(曲)求全:曲意迁就,以求事成。曲,委曲己意。
x 开头的易错成语
73、相形见拙(绌)
解析:跟另一些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绌,不够、不足。
74、向偶(隅)而泣
解析:独自在一旁哭泣,比喻非常孤立或因得不到机会而失望、难过。隅,角落。
75、心无旁鹜(骛)
解析: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旁骛”,没有杂念,比喻专心致志。鹜,鸭子,无“追求”义。
76、心心相映(印)
解析:印,印证。“心心相印”原为佛教术语,本义为“以心印证佛法”。演化为成语,形容思想境界和感情完全一致。
77、辛辛(莘莘)学子
解析:许多学生。莘莘,众多。
78、虚座(左)以待
解析:空着左边的尊位恭候贵客,指特意留待他人。左,古礼主人居右,宾客居左,因以左为尊。
79、炫(烜)赫一时
解析:名声、气势在一个时期内很盛。烜,盛大。
y 开头的易错成语
80、淹(湮)没无闻
解析:被埋没而无人知晓。湮,埋没。
81、淹淹(奄奄)一息
解析:形容气息微弱的垂死之状。奄奄,气息微弱。
82、掩(偃)旗息鼓
解析:偃,本义为“人倒地若卧”,引申为“隐匿”。“偃旗息鼓”,指放倒旗帜,停止敲鼓,形容隐蔽行动,也指停止战争或停止行动。
83、摇摇欲堕(坠)
解析:形容极不稳固,就要掉下来或垮台。坠,掉下。
84、遗(贻)笑大方
解析:遗、贻二字,都有“留下”的意思,但使用时有所分工:表示“死人留下”用“遗”,表示一般留下用“贻”。“大方”,专家、方家。“贻笑大方”,让行家里手见笑。类似的成语还有:“贻害无穷”、“贻害后学”。
85、以(倚)老卖老
解析:倚,仗恃。“倚老”,倚仗年纪大。
86、饮鸠(鸩)止渴
解析:鸩,传说中的一种鸟,用它的羽毛泡酒,可以致人死命。
87、渊源(源远)流长
解析: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88、越桌(俎)代庖
解析:厨子没做饭,掌管祭祀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俎,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器具。
89、悠(优)哉游哉
解析:优,本义为“吃饱了”,引申为“有余、悠闲”。“优哉游哉”,形容悠闲自在。
90、忧(优)柔寡断
解析:优,由“悠闲”引申为“犹豫”。
z 开头的易错成语
91、再接再励(厉)
解析:厉,通“砺”,即磨刀石,作动词用,表示“磨砺”。
“再接再厉”源自唐代诗人孟郊描写斗鸡情景的诗句:斗鸡在再次厮斗之前[再接],先在地上磨喙[再厉]。“再接再厉”,比喻做事要不断努力。
92、责无旁代(贷)
解析:贷,借贷,要求贷方守信,不可推卸还贷的责任。“旁贷”,推卸给别人。
93、仗义直(执)言
解析:执言,说公道话。
94、真知卓(灼)见
解析:灼,本义为“火烧”,引申为“明白、透彻”。“真知灼见”,建立在真知基础上的正确而深刻的见解。
95、针贬(砭)时弊
解析:砭,古代治病的石针,“针砭”在这句成语里作动词,当“指出”讲。
96、震(振)聋发聩
解析:“振”和“发”同义,都是“唤起”的意思;“聋” 和“聩”也同义,都是“听不见声音”。“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精神麻木的人。
97、众口烁(铄)金
解析:众人异口同声的议论,足能熔化金属,形容社会舆论的力量很大。铄,熔化。
98、纵横俾(捭)阖
解析:以辞令打动别人,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分化和争取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捭阖,开合。捭,分开。
99、走头(投)无路
解析:走投,投奔。“走投无路”,比喻陷入绝境。
100、自出机抒(杼)
解析: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富有新意。机杼:织布机,又用来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
江南可采莲的下一句
江南可采莲的下一句是:莲叶何田田。出自汉乐府诗中的一首相和歌《江南》,这是一首歌唱江南劳动人民采莲时愉快情景的民歌。此诗前三句点明采莲季节和地点,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并列,描述鱼儿嬉戏的情景。全诗格调清新活泼,诗人运用比拟、移情和复沓等手法,营造出江南水上采莲的优美意境。
江南可采莲的下一句
江南可采莲全诗: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注释: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画面。
江南春这首诗的意思
《江南春》这首古诗的意思是:在江南这片千里大地上,黄莺声声,绿草红花相互映衬,水边村庄与山城之外都有着酒家的旗子在随风飘扬。这里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那四百八十座古寺,无数的亭台楼阁都被朦胧的风烟云雨笼罩着。
江南春这首诗的意思
全诗原文如下: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江南春》这首诗既是一首写景诗。在这首诗中,前两句主要描绘的是莺啼绿红与酒旗招展的美丽景象,展露出来的画面色彩艳丽且明朗,且层次丰富,给人以立体的感受。后两句感慨咏叹前朝遗留的古寺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现出江南烟雨朦胧的另一面,这也使得本诗所构造出来的画面更加丰富多姿,且在历史韵味的衬托之下,江南春景的美也就更上一个层次了。
在这首诗中,诗人寓情于景,通过对江南明媚春光于烟雨朦胧的两种景象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对江南自然风景的喜爱之情,全诗构造出来的意境优美而典雅清丽,蕴含着诗人含蓄深蕴的情思。
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8首
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8首
1、《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2、《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3、《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4、《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5、《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6、《采桑子》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7、《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
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8、《清明日与友人游》
唐·来鹄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中国民间四大传说故事是哪四个
中国民间四大传说故事是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这四部作品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除了表现出美好的爱情之外,更是对封建礼教的无情鞭笞,揭露了底层民众的不易,具备跨时代的历史意义。
1、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说之一,流传面积非常广泛,它讲述了牛郎和织女冲破传统束缚的爱情,歌颂了爱情的美好,同时还延伸出了各种文化传说,七夕节的由来也是源于此。
2、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是以秦始皇修建长城为背景创作的一个千里寻夫的爱情故事,体现了人们对于坚贞爱情的赞颂,同时也是对秦始皇暴政下的不满。孟姜女哭长城在我国多个地区已经演变成了重要的文化遗产,新乡市的孟姜女庙更成为国家首批5A级景区。
3、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主营天是我国极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以及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以及世界影响力都非常大,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爱情故事更创作成不同的戏剧、影视作品,备受人们欢迎。
4、白蛇传
白蛇传将的是修炼成人的的白素贞和凡人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在民间传闻中,他们的爱情跌宕起伏,冲破了人妖的束缚,也是对封建势力的一次挑战和宣战,不仅令人神往,更具有时代性的意义。
梅落繁枝千万片的作者是谁
梅落繁枝千万片的作者是谁
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南唐诗人冯延巳的词。原文为: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梅落繁枝千万片的作者是谁
1、冯延巳简介
冯延巳(903年—960年),字正中,一字仲杰,南唐吏部尚书冯令頵之长子。其先彭城人,唐末避乱南渡,其祖父迁居于歙州(新安)休宁冯村(今安徽省休宁县冯村)。其父令頵追随南唐烈祖李昪,南唐建国后出任吏部尚书,安家于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故史书称其为广陵人。
冯延巳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词人、宰相。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拜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 [1] 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有词集《阳春集》传世。
2、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带拼音版
què tà zhī · méi luò fán zhī qiān wàn piàn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nán táng:féng yán sì
南唐:冯延巳
méi luò fán zhī qiān wàn piàn,yóu zì duō qíng,xué xuě suí fēng zhuàn。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zuó yè shēng gē róng yì sàn,jiǔ xǐng tiān dé chóu wú xiàn。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lóu shàng chūn shān hán sì miàn,guò jìn zhēng hóng,mù jǐng yān shēn qiǎn。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yī shǎng píng lán rén bù jiàn,jiāo xiāo yǎn lèi sī liáng biàn。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译文
繁茂枝头,梅花飘落千万片,落时犹多情,学着雪花随风转。昨夜歌舞草草散,酒醒又添愁无限。
楼上清寒,寒山围四面,大雁过尽暮霭深深漫。半晌凭栏不见人,罗帕掩泪把他思量遍。
日环食与日全食的区别
日环食与日全食的区别
日食可分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三种。日食类型与月亮影子的结构和日食时地球在月影中的位置有关。日全食时,月亮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太阳完全被月亮遮住。而日环食发生时,太阳未被完全遮住,只有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
日食是月球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其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形成的一种特殊现象。有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三种,下面就来跟大家说说日环食和日全食的区别是什么。
日食可分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三种。日食类型与月亮影子的结构和日食时地球在月影中的位置有关。日全食时,月亮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太阳完全被月亮遮住。而日环食发生时,太阳未被完全遮住,只有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
月亮影子有三种区域:由月亮直接伸展出去的锥形暗区是月亮的本影,这里没有太阳光可以到达;由本影延长出去的锥形暗区称为伪本影,仅有太阳四周边缘的光线可以到达;本影和伪本影周围的斜线区就是半影区,有部分太阳光线可以到达。若某次日食时,仅仅是月亮的半影区落到地面上,该地区的居民只能看到日轮的一部分缺失,就是日偏食。月亮的本影落到地面上本影区中的居民可看到发生了日全食。只有月亮的伪本影到达地球,只有日轮的中央部分暗黑,太阳变成一圈明亮的圆环,这就是日环食。日全食和日环食也合称中心食。
随着月亮的公转运动和地球的自转,月亮的影子将会在地面上扫过一大片区域。其中本影或伪本影扫出的地带非常狭窄,其宽度通常只有几十至几百公里,长度却可达几千至上万公里,分别称为全食带和环食带,。处在这个区域内的居民,就将看到日全食或日环食。而在全食带或环食带两边的地区,只有月亮半影扫过,也就只能看到日偏食了。由于月亮自西向东运动,月影也是自西向东移动,因此总是西部地区比东部先看到日食,另一结果就是日轮总是从西边缘开始被食,然后向东扩大,在东边缘结束日食。 月食的情况比较简单。由于地球影子的长度超过月地距离,影子直径也远大于月亮大小,不会出现月亮进入地球伪本影的情况,因此没有月环食。当月亮只有一部分进入地球本影时,就是月偏食;当月亮整个进入地球本影时,发生月全食。若月亮仅仅是进入地球的半影区,天文学上称为半影月食,这时月轮仍是亮的,亮度减弱很小,肉眼是觉察不到的。实际上即使是处在地球本影中的月偏食和月全食,被食的部分月轮或者整个月轮也并非完全暗黑,而是呈暗弱的古铜色。这由于地球大气层把太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散射到其他方向,而剩下波长较长的红光和黄光折射到月亮上,使其成为古铜色。
在所有的日月食现象中,最具科研和观赏价值的就是日全食,其次是日环食。日全食时人们肯定能看到壮丽的日冕,有时也能看到部分色球层。而当日全食开始之后和结束之前的瞬间,日轮仅剩一丝亮弧时,往往会在亮弧上出现几颗如珍珠般闪亮的光点,这是太阳光通过月亮边缘的一些环形山凹地涌出的结果,英国天文学家贝利首先解释了这一现象,因而也称为贝利珠。较大的亮点光芒四射,更像钻石,镶嵌在亮弧上,常称为钻石环。日环食时天空变暗不明显,但天空中高悬一个金色的圆环也是很奇特,同样也吸引很多人前往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