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是什么菌发酵?

酱油是什么菌发酵?
酱油是米曲霉菌发酵的。酱油用的原料是植物性蛋白质和淀粉质,植物性蛋白质便取自大豆榨油后的豆饼。由米曲霉产生的酶系将豆类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水解成氨基酸、糖等,再经耐盐乳酸菌和耐盐酵母菌发酵生成酒精、有机酸和酯,便成为酱油。

简介:

1、 对于天气变暖酱油发霉的情况,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一些,切勿在盛放酱油的瓶子里混入生水。但是若酱油发霉了也不用想不想都扔掉了,只要处理好,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处理方法:把酱油烧煮后再密封起来。

2、 在放酱油的容器内,放入少许的香油,使其表面覆盖一层薄薄的油膜或者在瓶内放一段葱白,或几个蒜瓣,或加一点烧酒,也都可以起到防霉的作用。


!admin 发布于  2022-3-5 09:21 

风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风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1、农业:适度的风对改善农田环境起着有益的作用。风可传播植物花粉、种子,帮助植物授粉和繁殖。

2、环境:风有利于近地层污染物的扩散,对净化空气,消除雾、霾起到积极作用。

3、能源:风能资源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建立风力发电站等,可减少污染,利于环保。

特点

风能量是丰富、近乎无尽、广泛分布、干净与缓和温室效应。 存在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经过长期测量,调查与统计得出的平均风能密度的概况称该范围内能利用的依据,通常以能密度线标示在地图上。

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各处受热不同,产生温差,从而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形成风。风能就是空气的动能,风能的大小决定于风速和空气的密度。


!admin 发布于  2022-3-5 09:21 

x理论和y理论是谁提出?

x理论和y理论是谁提出?
X理论和Y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1960年在其所著《企业中人的方面》一书中提出。

X理论是麦格雷戈对把人的工作动机视为获得经济报酬的“实利人”的人性假设理论的命名。

他针对X理论的错误假设,提出了相反的Y理论。Y理论指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的观点,与X理论相对立。

一、X理论的假设基础

1、员工天生不喜欢工作,只要可能,他们就会逃避工作。

2、由于员工不喜欢工作,因此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办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

3、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

4、大多数员工喜欢安逸,没有雄心壮志。

二、Y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般人本性不是厌恶工作,如果给予适当机会,人们喜欢工作,并渴望发挥其才能;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寻求发挥能力的机会;能力的限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去为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办法;激励在需要的各个层次上都起作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类广泛具有的。因此,人是“自动人”。

激励的办法是:扩大工作范围;尽可能把职工工作安排得富有意义,并具挑战性;工作之后引起自豪,满足其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职工达到自己激励。只要启发内因,实行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就能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需要统一起来的最理想状态。


!admin 发布于  2022-3-5 09:20 

初中必读课外书有哪些?

初中必读课外书有哪些?
1、《傻狗温迪克》

我觉得很多同学都是对温暖这些作品毫无抵抗力,适合所有阶段的同学,尤其要推荐给单亲家庭的朋友们,它有很好的治愈力。故事充满了爱和温暖,并且每个人物都非常立体,尤其是主角傻狗温迪克,书中格洛丽亚奶奶说:我们无法抓住任何想要远走的东西,我们只能在拥有它的时候爱她,愿你我都能珍惜珍重。

2、《手斧男孩》

很有意思的一套书,13岁的男孩儿布莱恩,他乘坐小型直升机去爸爸工作的油田过暑假,途中的驾驶员心脏病突发猝死,飞机坠落在寥无人烟的森林深处,一把手斧,一个13岁少年,险象丛生的荒野生存54天。

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呢?小说非常非常精彩,而且作者的人生经历也很神奇,作者先后当过卡车司机、猎人、弓箭手,还有导演、演员、歌手,甚至还是水手、工程师、农夫和教师。后来,他移居森林,潜心于写作。所以,这样的人讲故事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3、《大卫的规则》

有一个自闭症的亲人是怎样的体验呢?和一个不会走路、无法说话的男孩儿做朋友是怎样的体验呢?这本小说的作者是一个自闭症儿童的妈妈,她很好地回答了有特殊儿童的家庭是怎么样的,而且怎样做会变得更好。

4、《小妇人》

在美国图书协会,美国教育协会评选的100本小学必读中位居榜首。小说讲述了一家四姐妹和邻居家男孩的故事,非常吸引人,而且整本书很轻松,不会是一个阅读的负担,不会觉得很沉重,而且每个人物都让人印象深刻。

你能感受到书中流露出对尊严,自立,互助,互爱以及对真诚的推崇。推荐给所有男孩儿女孩儿阅读,超级有爱。

5、《苏菲的世界》

他可以说是最优秀的哲学启蒙读物之一,是一本可以让人独立和自由的哲学类书籍,适合去慢慢品读,去领悟其中哲学的魅力。每一个哲学家的观点都值得细细琢磨,希望所有人都能都对世界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对生活保持一如既往的热爱。

6、《神探伽利略》

适合刚接触物理的同学,看完这本书一定会或多或少的感觉,物理学真的好神奇,会觉得物理学教授汤川君真的很炫酷,其实很多同学不喜欢一门学科,不是学科本身很深奥的问题,而是你不了解学习这门学科的学习方式,数学啊,物理化学,他们都是艺术美学,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美。语文呢,也可以很有逻辑思辨性,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

7、《夏洛的网》

这是一部写给所有人的童话书,看哭了。怀特用柔韧无比的蜘蛛丝编成了一张爱与友谊的网,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真的是一部很经典的书,生命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他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活着就应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儿。

8、《悟空传》

在成长的关键期,形成对成长、爱情、自由观念的理解的过程中去读这本书,它会让你学会从被灌输的单一价值体系中去挣脱开,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去发现更多其他的你自己认同的价值,希望你能从悟空传中,看到那个年少又鲜活的自己,毕竟他们曾经憎恨的,曾经反对的,他们与之战斗的都是曾经的自己。

9、《爱的教育》

这本书真的可以说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经典,经典就是有经典的好处,它真的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把爱和教育这两个词语解释得明明白白,你在读的过程中不会感觉到这是一本说教的书,会非常明确的感觉到我是有被爱着的,我是有被治愈的。

看这个故事的过程中,你好像就成为了书中的主角一样,被治愈,被爱着,真切的感受到别人正确的去爱,会有那么大的力量能够帮助你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成为一个未来光明的,成为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人。


!admin 发布于  2022-3-5 09:20 

均方差和方差的区别是什么?

均方差和方差的区别是什么?
1、含义不同:

(1)均方差即标准差,是离均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用σ表示。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2)方差是在概率论和统计方差衡量随机变量或一组数据时离散程度的度量。概率论中方差用来度量随机变量和其数学期望(即均值)之间的偏离程度。统计中的方差(样本方差)是每个样本值与全体样本值的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值的平均数。在许多实际问题中,研究方差即偏离程度有着重要意义。

2、反映内容不同:

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平均数相同的两组数据,标准差未必相同。方差是衡量源数据和期望值相差的度量值。计算方法不同:标准差公式是一种数学公式。标准差也被称为标准偏差,或者实验标准差。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和的平均数。

方差和标准差:

样本中各数据与样本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叫做样本方差;样本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样本标准差。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都是衡量一个样本波动大小的量,样本方差或样本标准差越大,样本数据的波动就越大。


!admin 发布于  2022-3-5 09:19 

敏而好学下一句是什么?

敏而好学下一句是什么?
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治长第五篇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句话的解释:天性聪敏的人大多不爱学习,地位高的人又多以下问为耻。因此谥法中将"勤学好问"谥为文,这大概就是人们的困难之处吧。孔圉能够谥为文,也就是因为这样而已。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成语在现代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孔子,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遵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


!admin 发布于  2022-3-5 09:18 

αβγ射线本质是什么?

αβγ射线本质是什么?
α射线是氦-4的原子核(含有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即(2,4)He2+(2是电荷数,4是质量数)。

β射线的本质是高速电子流(可达0.99倍光速)。

γ射线是频率最大、波长最小的高能电磁波。

a射线是失去两个电子的氦原子(氦离子)流。

β射线是电子流。

γ射线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

更多介绍:

α射线是氦原子核流,电离能力强,但穿透力弱,一张薄纸就可挡住,速度较小。

β射线实质上就是高速电子流,电离能力较α射线弱,而穿透力较强,速度0.99c。

γ射线是一种光子流,波长极短,是具有很大能量的电磁波,是一种光子流,具有很强的穿透力!速度c(光本质上是电磁波)。


!admin 发布于  2022-3-5 09:18 

发明和发现的区别是什么?

发明和发现的区别是什么?
发明和发现的区别:“发现”是原本存在的事物被我们看见或认识,而“发明”则是原本不存在的事物被我们创造了出来。前者属于量变的范畴,只是原有事物的搬迁;而后者则属于质变的范畴,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

在人类认识的初期,由于认识的尚不成熟,人类将自己摆在旁观者的位置上,认为其认识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发现过程。因而,人类的认识即科学理论,存在着正确与否的区别。

根据这一观念,旧理论之所以会被新的理论所取代,是因为旧理论被实验证明是错误的。而且,即便是外星人,他们的理论应该与人类的理论是完全相同的。根据上述认识观,理论与认识的主体无关,理论仅只是认识主体对外在世界的客观反映。

这就是传统的一维认识观,即唯物认识论。然而,这一认识观虽然比较简单与直观,但却是不现实的。

因为,一方面,实验无法绝对地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实验的验证是需要由理论来予以解释的;另一方面,理论的演化也并不是连续的,其并没有逐渐地趋近于某一个具体的极限。而且,新理论是无法逻辑地从旧理论中推理出来的。

实际上,自然界是不连续的,存在着质的变化。我们人类,仅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作为局部的我们,是不可能绝对地认识作为整体的自然界。

因此,我们人类只能获得关于自然界的相对认识,即只能通过构建相对于现象关于自然界的同构系统来认识自然界。


!admin 发布于  2022-3-5 09:17 

京剧生旦净末丑分别指什么?

京剧生旦净末丑分别指什么?
1、生行

泛指净、丑之外的男角色。生的名目最早见于宋元南戏,指剧中男主角,与元杂剧的正末相当。清以后又衍化为老生、小生、外、末4个支系。按其扮演人物属性、性格特征和表演特点,大致可分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娃娃生等类。

2、旦行

旦行中有青衣(正旦)、花衫、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

3、净行

俗称花脸。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这类人物在表演上要音色宽阔宏亮,演唱粗壮浑厚,动作造型线条粗而顿挫鲜明,“色块”大,大开大合,气度恢宏。如关羽、张飞、曹操、包拯、廉颇等即是净扮。

净行人物按身份、性格及其艺术、技术特点的不同,大体上又可分为正净(俗称大花脸)、副净(俗称二花脸)、武净(俗称武二花)。副净中又有架子花脸和二花脸。丑的俗称是小花脸或三花脸。

4、末行

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多数挂须。又细分为老生、末、老外。

5、丑行

(小花脸或三花脸),是喜剧角色,在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多扮演滑稽调笑式的人物。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工,以念白的口齿清晰流利为主。可分文丑和武丑两大分支。


!admin 发布于  2022-3-5 09:17 

北大新校长讲的十句话是什么?

北大新校长讲的十句话是什么?
北大新校长讲的十句话是:

1、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图书馆,一个是运动场。到运动场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的“充电”、“蓄电”、“放电”。

2、培养“两种功夫”:一个是本分,一个是本事。做人靠本分,做事靠本事。靠“两本”起家靠得住。
3、乐于吃“两样东西”:一个是吃亏,一个是吃苦。做人不怕吃亏,做事不怕吃苦。吃亏是福,吃苦是福。

4、具备“两种力量”:一种是思想的力量,一种是利剑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往往战胜利剑的力量,这是拿破仑的名言。一个人的思想走多远,他就有可能走多远。

5、追求“两个一致”:一个是兴趣与事业一致,一个是爱情与婚姻一致。兴趣与事业一致,

6、插上“两个翅膀”:一个叫理想,一个叫毅力。如果一个人有了这“两个翅膀”,他就能飞得高,飞得远。

7、构建“两个支柱”:一个是科学,一个是人文。

8、配备两个“保健医生”:一个叫运动,一个叫乐观。运动使你生理健康,乐观使你心理健康。日行万步路,夜读十页书。

9、记住“两个秘诀”:健康的秘诀在早上,成功的秘诀在晚上。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

10、追求“两个极致”:一个是把自身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一个是把自己的寿命健康延长到极致。


!admin 发布于  2022-3-5 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