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预后注意事项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过手术修复后一般可以治愈,患者生存期一般不受影响,未及时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差,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诊。

能否治愈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过手术修复后,症状会消失,修复及时,先天性心脏病不会对患者的成长和和发育产生终生影响。
能活多久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未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生存期较短,治愈的患者生存期一般不受影响。
复诊
依据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的恢复情况定期进行复诊,一般是术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各进行复诊一次。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4:33 

怎样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方案取决于心脏畸形的类型。少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若患者选择药物治疗或错过最佳的手术时机,可能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治疗周期
若患者选择药物治疗或错过最佳的手术时机,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
减少患者的体力活动,降低心脏负荷。
吸氧
平时适当的吸氧,缓解患者缺氧导致的呼吸困难及胸闷等症状。
药物治疗
洋地黄
其正性肌力作用可治疗心力衰竭,但有时也可引起或加重心力衰竭,用药期间要注意随访,不可自行调整用药量。
呋塞米、螺内酯
其属于利尿剂,可减轻心脏负担来治疗心力衰竭。
酚妥拉明
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流阻力。
奎尼丁
可以治疗和预防心律失常。
手术治疗
传统心脏外科手术
一些先天性心脏病可以通过一次手术完全修复,涉及到的手术操作有封闭未闭的卵圆孔、扩张动脉、修复或更换狭窄或者反流程度比较大的心脏瓣膜、矫正主动脉或肺动脉的位置。
心脏移植
极少数的情况下需要心脏移植。
其他治疗
介入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适用于各种形态、大小的未闭动脉导管,不合并需要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体重>5kg。
合并其他需要外科修补的先天性心脏疾患,如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峡部狭窄等;体重<5kg;盆腔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栓、败血症、反复肺感染、各种严重感染、医院内的各种感染、预计生存期<3年的恶性疾病;超声显示心腔内血栓均不适宜进行此项治疗。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适用于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继发孔型缺损;缺损边缘距冠状静脉窦、上下腔静脉及右上肺静脉入口处至少5mm;患者有矛盾性栓塞的病史或由于分流造成的房性心律失常。
合并有需要手术修补的其他先天性心脏异常(如流出道狭窄等);原发孔缺损;冠状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肺静脉异位引流;周围动脉血氧饱和度<94%的心房水平的右向左分流;新近发生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失代偿性充血性心衰;右室或(和)左室失代偿,射血分数<30%;败血症或反复肺部感染等未禁忌症。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利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对其漏洞进行修补,严重患者需要植入起搏器。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适用于右心室与肺动脉间收缩压差大于40mmHg的单纯肺动脉瓣狭窄;严重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继发性流出道狭窄;法洛四联症外科手术后肺动脉瓣口再狭窄等也可考虑应用;轻型瓣膜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应用超大球囊扩张法)。沙漏样畸形的瓣膜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合并心内其他畸形者禁用。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4:32 

先天性心脏病就医需注意什么

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多可在新生儿出生筛查时发现,需及时就医治疗;症状轻微的患者早期难以发现,一旦出现疑似心脏有缺陷的症状或迹象,并且其他多种疾病都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气促、发绀等症状,家长应及时送医,请医生做出专业判断,注意与肥厚型心肌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相鉴别。

就医指征
新生儿出生筛查发现心脏或心血管异常。
患者出现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疲乏无力、生长发育差、消瘦、多汗等症状。
患者出现口唇、指甲青紫或者哭闹或活动后青紫、杵状指趾、心脏听诊有杂音等体征。
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家族史。
就诊科室
儿童患者可就诊于儿科、小儿心脏内科或小儿心脏外科。
成年患者可就诊于心内科、心外科。
医生询问病情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吃奶时吸吮无力、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差、消瘦等)
症状从什么时候开始?
是否到医院就诊过,做过哪些检查?(如心脏超声)
母亲孕期是否接触过电离辐射、是否口服药物及抽烟等不良习惯?
家族里是否有心脏病患者?
需要做的检查
血常规
主要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了解炎症、过敏等情况。
C反应蛋白测定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风险较高,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感染性心内膜炎。
血培养
可以确定血流感染的病原体,指导治疗。
心脏超声
可以观察心脏的结构及功能变化,详细的了解心血管内血流速度、分流方向和结构畸形,是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诊断工具。
多层CT
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常用方法,此项检查快速、无创,可全面观察分析人体复杂大血管畸形。
心导管检查及选择性造影检查
明确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评估左向右分流量、肺动脉压力、阻力和心排血量。
超声心动图
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无创方法。
诊断标准
患者出现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生长发育差、消瘦、气喘、疲乏等症状。
患者出现口唇及指甲青紫、杵状指等体征,心脏听诊可闻及杂音。
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的畸形、估计其血液动力学改变,明确病变程度及范围,以定治疗方案。
对合并多种畸形、复杂疑难的先天性心脏病,医生会有选择的采取三维CT检查、心导管检查或心血管造影等检查手段了解其病变程度、类型及范围,综合分析作出明确的诊断。
鉴别诊断
肥厚型心肌病
可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乏力、胸痛等症状,排除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心脏超声可出现左心室和(或)室间隔厚度≥15mm及心脏核磁可协助诊断。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患者也会出现呼吸困难、疲乏、胸痛等症状,可以做动脉血气检查、胸部X线、肺功能、放射性核素、肺动脉造影等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主动脉窦瘤破裂
患者会突发心前区疼痛、心悸、气急等症状,结合心电图、胸部X线片和心脏超声可作出诊断。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4:31 

先天性心脏病有什么症状

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很多,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畸形的大小和复杂程度。有少部分患者畸形轻微、对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临床症状轻微甚至不明显。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容易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猝死等。

典型症状
室间隔缺损
生长发育受影响,小儿消瘦、乏力、气急、多汗,严重者可呈现青紫。
房间隔缺损
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气促、多汗及生长发育受影响。一般不出现青紫。
动脉导管未闭
可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气促、多汗等症状。
动脉狭窄
主要表现为活动后气急、乏力和心悸,合并心力衰竭时有水肿和生长发育受影响。
法洛四联症
出现发绀、呼吸困难、蹲踞,严重者还可出现缺氧性发作、意识丧失或抽出。
其他症状
口唇、指甲青紫或者哭闹或活动后青紫,杵状指趾、气短、晕厥、咯血等。
并发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心脏的内膜、瓣膜或血管内膜的炎症,多发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
肺炎
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容易发生肺循环瘀血,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及肺炎。
心力衰竭
往往是以右心衰竭为主,如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缺损面积比较大,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引起患者右心室压力过重,然后导致右心室扩大出现右心衰竭,出现双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肝脏增大、胸水、腹水这样的表现。
脑血管意外
先天性心脏病常可并发脑血栓、脑脓肿。
心律失常、猝死
先天性心脏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各种不可预知的风险。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4:30 

先天性心脏病病因有哪些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胎儿时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引起的疾病,其发病原因由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造成,好发于有先天性心脏病父母的后代、母亲怀孕期间受病毒感染或抽烟、酗酒、吸食毒品、某些慢性疾病者、早产儿等。

主要病因
遗传因素
主要包括染色体易位与畸变、单一基因突变、多基因病变和先天性代谢紊乱。
单一基因突变,在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中,可伴有心脏外畸形。
染色体畸变,占4%~5%,多伴有心脏外其他畸形。
多基因突变,多数为心血管畸形不伴有其他畸形。
先天性代谢紊乱,体内某种酶的缺乏,如糖原贮积病等。
其他遗传疾病
患唐氏综合征的父母的后代也可能出现先天性心脏病。
早产
早产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性较大。
母亲患有慢性疾病
如母亲患有糖尿病或苯丙酮尿症,其子代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几率会增加。
母亲在妊娠期间抽烟、酗酒或吸食毒品
妊娠期间母亲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影响胎儿的心脏发育,使得后代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几率增加。
母亲怀孕期间受病毒感染
尤其妊娠前3个月感染风疹病毒,会使孩子患上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急剧增加,早期受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感染都与先心病发病有关。
流行病学
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类心脏病,发病率在活产新生儿中有0.6%~1%,如未经及时治疗,约有1/3的患者会在出生后1年内因严重并发症死亡。
好发人群
有先天性心脏病父母的后代。
母亲怀孕期间受病毒感染,或曾经有抽烟、酗酒、吸毒及慢性疾病者,早产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性较大。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3:37 

什么是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情形。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妇女妊娠时吸烟、酗酒、吸食毒品、服用某些药物、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环境污染、射线辐射等都会使胎儿心脏发育异常的可能大大增加。尤其妊娠前3个月感染风疹病毒,会使孩子患上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急剧增加。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很多,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畸形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会出现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生长发育差、消瘦、多汗、心悸、胸闷、气喘。

就诊科室:
儿科、心脏外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疾病别称:
先心病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肺炎、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生长发育差、消瘦、多汗、心悸
好发人群:
有先天性心脏病父母的后代、早产儿、母亲患有慢性疾病者
常用药物:
洋地黄、螺内酯、酚妥拉明、奎尼丁
常用检查:
血常规、C反应蛋白测定、血培养、心脏超声、多层CT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3:37 

怎样预防妊娠期心脏病

妊娠期心脏病的预防很重要,建议已知或可疑有先天性、获得性心血管疾病、主动脉疾病的女性妊娠前,均需要接受妊娠前咨询和风险评估。还要合理膳食,规律饮食、作息,既往有心脏疾患的妇女注意孕前基础病治疗。

早期筛查
建议有已确诊的遗传性肺动脉高压或肺静脉阻塞疾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应行妊娠前咨询,评估疾病及妊娠风险。妊娠期应根据风险分级就诊不同级别的医院或医疗中心,并增加妊娠期随访次数。
预防措施
合理膳食,规律饮食、作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可少食多餐。低脂、少糖、少盐饮食,定时进餐,不暴饮暴食,避免孕期体重增长过快,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既往有心脏疾患的妇女注意孕前基础病治疗,病情平稳,且各方面指标都正常后再考虑妊娠,既往无心脏病史的妇女备孕阶段避免肥胖。
孕前、孕中定期体检,规范饮食,有助于预防疾病发生。
保证身心愉悦,睡眠充足。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3:35 

妊娠期心脏病患者平时该怎么护理

妊娠期心脏病对孕产妇具有较大的危害,直接影响母婴健康,严重时危及其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尚无最佳治疗手段,采取相关药物控制血压水平,但预后结果与预期目标不相符,加强健康教育,避免紧张、焦虑等情绪等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调节产妇身心状态,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日常护理
注意休息和保暖,如有必要及时吸氧。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病情监测
加强孕期监护,注意心功能变化情况,围生期应定期进行产检,及早发现心力衰竭先兆并及时处理。保证每月至少一次病情评估及性功能检测,监测心电图、心脏超声有无动态演变。
及时明确诊断、评估母儿可能的并发症,决定是否继续妊娠及规范妊娠期监管,必要时给予必要的妊娠期干预措施。
心理护理
患者的家属应给患者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避免患者因心理压力过大。
特殊注意事项
对于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以外的抗血小板药物者,不建议母乳喂养。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3:35 

妊娠期心脏病患者饮食需注意什么

妊娠期心脏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即为过度肥胖和高脂血症,所以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十分重要。合理控制热量,低盐、低脂饮食,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食物,忌食辛辣、温热食物,慎食肥甘、油腻之品。
饮食调理
忌高盐、高脂、高糖食物,如奶油蛋糕、油炸食品、零食等,避免高脂血症。
忌烟、酒,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等影响心脏因素。
宜多食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食物,如牛奶、牛肉、鸡蛋等,可以提高免疫力。
宜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如橘子、苹果、小白菜、油麦菜等,控制体重,增强营养。
忌辛辣、刺激、生冷食品,如麻辣火锅、海鲜、冷饮等,避免影响内分泌环境,避免便秘。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3:34 

妊娠期心脏病预后注意事项

妊娠期心脏病的病因多样、复杂,严重危害孕产妇、胎儿健康。轻型患者预后较好,妊娠合并心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死率极高,死因主要是肺动脉高压危象、多脏器功能衰竭、心力衰竭。

能否治愈
妊娠期心脏病症状轻,既往无心脏病史患者可能治愈,部分患者产后仍需要用药治疗,无法治愈。
能活多久
轻症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既往已有病史和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疾病、心衰等会影响寿命。
后遗症
后遗症主要包括各种程度的呼吸困难、气短、乏力、胸闷、胸痛、水肿、心悸等。
如手术治疗,有可能造成肺部感染、尿路结石、血栓脱落等后遗症。
复诊
妊娠期心脏病患者应至少每月评估一次病情及心功能,根据医生医嘱调整用药。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