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标语有哪些
01 1、森林火灾重防范,严控火源是关键。 2、森林防火千秋业,生态安全万代兴。 3、建设秀美山川 护林防火当先。 4、共享森林美景,严防森林火灾。 5、护林木,不吸烟,文明就在你身边。 6、珍爱森林,防火于未“燃”。 7、防火,靠你靠我靠大家,人人有责; 8、灭火,打早打小打完了,事事无患。 9、森林资源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 10、森林防火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02 11、身在绿海中,防火记心中。 12、群策群防,森林防火有力量; 13、严查严管,森林安全有保障。 14、与时俱进兴林业,依法治林抓防火。 15、冬春草木干,防火要当先。 16、森林是生命摇篮,火灾是森林杀手。 17、一棵大树可造千万根火柴, 一根火柴可毁千万棵大树。 18、林木生长数十年,火灾焚毁一瞬间。 19、千辛万苦造林,切莫一火全焚。 20、一颗烟头能毁掉千顷林海, 03 21、半柱香火可烧光万亩绿原。 22、十年植树难成林,一朝山火前功弃。 23、枝繁叶茂逾百年,化为灰烬一瞬间。 24、火苗背后就是荒漠。 25、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万顷森林毁之烟蒂。 26、栽树千日功,火烧当日空。 27、致富千日功,火烧当日穷。 28、造林千日功,火烧当日空。 29、十年树木皆辛苦,一朝失火前功弃。 30、一杯美酒是一次车祸的序曲, 一个烟头是一场大火的前奏。 04 31、小小烟头不算大,森林景观它吞下。 32、万绿成荫久长时,星火燎原一瞬间。 33、火能带来光明,也能卷走文明。 34、 一棵树木十年才成材 一根火柴瞬间可毁树。 35、片片绿叶汇成万顷绿洲,星星之火可毁涛涛林海。 36、退耕还林好国策,锦绣中华添绿色;若是大意着了火,毁掉千秋万代业。 37、十年难育一棵树,星火能毁万亩林。 38、万人防火不算多,一人疏忽惹大祸。 39、疏忽一时,火光四起,警惕一时,绿树常青. 40、十年树木,百年成林;一场大火,化为乌有。 41、点点烟头火,可毁万亩林。 42、森林火灾危害大,害人害己害国家。
《苏幕遮》的原文与主旨
01 在众多《苏幕遮》词作中,尤以宋时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最为著名,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原文: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主旨: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02 译文: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03 词义 《苏幕遮》词牌,原本是指从古高昌传来的“浑脱”舞曲。“浑脱”是“囊袋”的意思。据说,跳舞时舞者用油囊装水,互相泼洒,唐人称之为“泼寒胡戏”。表演者为了不使冷水浇到头上、脸上,就戴上一种涂了油的帽子,高昌语叫“苏幕遮”,因而乐曲和后来依曲填出的词就被称为《苏幕遮》了。《苏幕遮》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04 赏析: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濛,一派青翠。山峰,映照着落日的余辉;天宇,连接着大江的流水。无情的芳草啊,无边无际,绵延伸展,直到那连落日余辉都照射不到的遥遥无际的远方。 下片直抒离愁:望家乡,渺不可见;怀故旧,黯然神伤;羁旅愁思,追逐而来,离乡愈久,乡思愈深。除非每天晚上,作看回乡好梦,才可以得到安慰,睡得安稳。但这却不可能,愁思难解,企盼更切,从夕阳西下一直望到明月当空,望来望去,依然形单影只,莫要再倚楼眺望。忧从中来,更增惆怅,“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愁情之浓岂是杜康所能排解。“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意新语工,设想奇特,比“愁更愁”更为形象生动。
关于荷花的诗句
01 《赠荷花》唐代:李商隐,原文: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宋代:欧阳修,原文: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02 《荷花》清代:石涛,原文: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原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03 《采莲曲》唐代:白居易,原文: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子夜吴歌·夏歌》唐代:李白,原文: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曲池荷》唐代:卢照邻,原文: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04 《渌水曲》唐代:李白,原文: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咏同心芙蓉》隋代:杜公瞻,原文: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小桃红·一城秋雨豆花凉》元代:张可久,原文: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
描写景色的词语有哪些
01 形容四季风景 春天: 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草长莺飞、莺啼燕语、春回大地、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满园春色、百花齐放、繁花似锦、万紫千红、春和景明。 夏天: 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烁石流金、炎天暑月、暑气蒸人、汗流浃背、七月流火、烈日当空、绿树成荫、铄石流金、夏虫朝菌、燕雁代飞。 秋天: 天高气爽、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果实累累、北雁南飞、满山红叶、一叶知秋、五谷丰登、芦花飘扬、金桂飘香。 冬天: 冰天雪地、白雪皑皑、鹅毛大雪、风雪交加、白雪茫茫、银装素裹、万里雪飘、天寒地冻、北风呼啸、滴水成冰、寒冬腊月、瑞雪纷飞。 02 形容繁荣兴盛景象 安居乐业、国富民安、 米烂陈仓 、欣欣向荣 、蒸蒸日上 、万贯家财 、民殷国富、 民富国强、民康物阜、物阜民丰、 财大气粗 、繁荣昌盛 、如火如荼 、欣欣向荣、川流不息 、安居乐业、热火朝天 、人欢马叫、万马奔腾、 根深叶茂 、百废俱兴、 欣欣向荣 、繁荣昌盛 、万古长青 、万古长春 、本固枝荣 、绵绵瓜瓞、如日中天、 日升月恒 、方兴未艾、 蒸蒸日上、 云蒸霞蔚、 气象万千 、百花齐放 、万紫千红 、盛极一时、天下太平 国泰民安 、河清海晏 、万幸胪欢、 海不扬波、 尧天舜日、 莺歌燕舞、 威凤祥麟、 比屋可封。 03 描写山水美景: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练腾空、 烟波浩渺 。 04 描写日月风云:大雨如注、滂沱大雨、 银装素裹 、皓月千里、 晨光熹微 、云雾迷蒙、风清月朗 、春风化雨、 暴风骤雨 、风驰电掣 、玉树琼花。
一生一世一双人原文及译文
01 原文: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译文: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却偏偏不能在一起,两地分隔。整日里,相思相望,而又不得相亲,枉教得凄凉憔悴,黯然销魂。不知道上苍究竟为谁,造就这美丽青春。一为裴航,乞浆蓝桥,而得妻云英;一为嫦娥,窃不死药,而飞奔月宫。如果能够像牛郎织女一样,于天河相见,即使抛却荣华富贵也心甘。 02 一生一世一双人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曾多次表达过他愿意追随卢氏而去的心情,如这首《画堂春》表达了他和卢氏虽不能同生,但却能同死的愿想。 03 创作背景: 论者进行了猜测。这是一位“入宫女子”,并指此女子即性德表妹谢氏,谓其未入宫时,易与结为夫妻,入宫之后等于嫦娥奔月,便再难回人间,解作悼亡之作最近事实。 04 一生一世一双人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生活。它代表了爱情的坚贞。在古代比较难做到一生一世一双人,因为大多都是一夫多妻制。都在古代的,一生一世一双人,是非常难得的。现在的法律要求我们一夫一妻制。但是如果夫妻之间相处不和睦,是可以离婚的。所以还是非常难做到一生一世一双人。想要做到一生一世,一双人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祝愿。我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能和你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另一半。
清泉石上流的上一句是什么
01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这句古诗出自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描写的是山水风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整首诗较为有名的句子,表达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 02 《山居秋暝》这首诗的原文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通过一些景物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幅秋日风景图,是清净自然的美景,也是诗人向往的景色。 03 这首诗的意思的: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04 《山居秋暝》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悲伤之意,此诗则属乐秋之佳作。
苦心孤诣是什么意思
01 苦心孤诣是汉语成语,读音为kǔ xīn gū yì,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出处清·翁方纲《复初斋文集·格调论下》。 02 苦心孤诣苦心:刻苦得用心;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境地。出自清·翁方纲《复初斋文集·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 03 苦心孤诣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费尽心机、苦心经营 反义词:浅尝辄止、囫囵吞枣 04 苦心孤诣造句: 1、优秀的演讲者,在他们遣词造句的时候,总是苦心孤诣,字斟句酌,选用那些能够准确表现思想内容,蕴含着炽热情感的语言,并以这些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叩动听众的心扉,引起共鸣。 2、他在这个领域苦心孤诣十年,颇有建树。 3、父亲苦心孤诣地奋斗了十年,终于将公司发展壮大,成为了优秀得企业家。 4、你绝决地对我说以后不要再见面了,我知道我苦心孤诣经营了四年的感情要结束了。直到眼泪流过嘴角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爱情是这么伤。 5、他苦心孤诣得到的结果却被大家一票否决了,这对他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洛阳纸贵的意思和典故
01 洛阳纸贵,我国古代成语,原指洛阳之纸,一时求多于供,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常用此语。 典故: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02 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 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03 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当时一位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 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他越读越爱,到后来竟不忍释手了。他称赞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先生很有名气,而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著作郎张载为《三都赋》中人魏都赋做注,请朱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刘逵在说明中说道:“世人常常重视古代人东西,而轻视新事物、新成就,这就是《三都赋》开始不传于世人原因啊!” 04 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之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以前讥笑左思之人--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一番,他点头称是,连声说;“写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决不会超过左思,便停笔不写了。 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将它贬得一钱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时。这其中当然有鉴别力高低人区别,可是更重要人是反映了人们是否重视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识英才的问题。 晋代左思作《齐都赋》一年始成。复以十年之久,作《三都赋》。在其舍中院内,以及茅厕皆置纸笔,偶得佳句,当即录之。自认所学不多,便求为宫禁藏书郎。其赋成后,仍未获士人青睐。左思自认其作不逊于汉时班固与张衡,恐一人之褒贬而遭埋没。便请文学家张华过目,张华阅后,咸认为佳作,可媲美班张之文。复请教当时名士皇甫谧,谧观后欣然为之作序,自此名声大噪。由于都城洛阳权贵之家,皆争相传抄《三都赋》,遂使纸价上扬,为此而贵。
天真纯朴的心
快下课的时候,我要学生再看一次亨利 卢梭的那一张画,那张在星光下的狮子和波希米亚女郎. 我问他们有什么感想?一个女孩子站起来回答我: 老师,我觉得他是在告诉我们,不管这世界规定的法则是什么,象他画里这样温和平静的境界应该是可能会发生、可能会存在的. 我微笑地面对着这个刚刚满了二十岁的女孩,心里觉得有许多的话想说出来.
温故而知新是什么意思
01 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温故而知新”有四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02 三为,温故,知新。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头再看以前看过的知识,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第四,也是我认为正确的解释,是指通过回味历史,而可以预见,以及解决未来的问题。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师应该具有的能力。 03 合并这四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汇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04 对于孔子的名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朱熹的解释长期以来被看作是经典。他说:"故者,旧所闻。新者,今所得。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若夫记问之学,则无得于心,而所知有限,故学记讥其'不足以为人师',正与此意互相发也。"(《论语集注》)着眼于教育学的解读,把"温故而知新"视为为师的重要条件。平心而论,朱熹的理解应该说是对的,但如果仅此而已,恐怕又是不够的。孔子的言说都是有其情境和针对性的。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具有方法论的意义,统摄了孔子对待整个传统、对待一切知识形态的态度。他是通过言说"为师"的具体事实来阐发其认识论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