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因为屈原不忍舍弃自己的国家,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乐章。我们纪念屈原,也是在纪念所有的爱国先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纪念屈原,也是在纪念所有的爱国先驱。这些勇敢的志士身上凝聚着爱国忧民的思想境界和传统美德。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追溯到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们纪念和传承的就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爱国情怀。它激励着无数后人奋发图强,卧薪尝胆,始终怀抱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决心。
今天,我们过端午节,不只是吃粽子、赛龙舟,更重要的是传承蕴藏在节日文化中的爱国精神。
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
放鞭炮源于古代驱除鬼怪的行为,人们认为鞭炮能驱邪、避瘟,保佑家人平安吉祥。后来这个习俗被流传了下来,并把放鞭炮作为过年的一种喜庆方式。放鞭炮是源于驱除鬼怪的行为的,但是今天人们过年放鞭炮是为了喜庆,因为鬼怪被赶跑了,晦气也被赶跑了。
春节为什么要守岁?
相传远古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叫年,每至年末岁首便要出来害人。人们把年肆虐的这一夜视做关口来熬,祈求平安,直至新年黎明的到来。时间一长,熬年守岁的习俗就形成了。传说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灯光、火光,因此人们在除夕之夜守岁,保证灯火通明,就是为了驱走对人们不利的邪瘟病疫。
为什么春节叫过年?
相传远古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叫年,每到春节期间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掌握了年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找到许多驱赶它的方法。 因逃过“年”这一难关,于是有了过年的说法。古时候,人们认为有两个怪兽,一个叫“夕”,一个叫“年”,前者是个坏兽,专干坏事,后者是好兽,专干好事,这两个兽,前者喜欢冷,后者喜欢热,所以前者在冬天出现,后者在春天才出来。
由于春节正是冬春交替的时候,正是夕睡年醒的时候,所以人们就在这个赶走坏兽,迎接好兽。冬天的最后一天叫“除夕”,就是赶走前者的意思,而迎新年又是指迎接后者。
现在春节就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过春节本身,二是迎接新年,后来合起来,就成了“过年”。
春节为什么叫春节?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农历的正月是一年的开始,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当天象“斗柄指寅”时,万物苏萌,天下皆春,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使春节具有新的时代气息。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规定每年春节放假三天。
为什么都说男左女右?
“男左女右”的习俗和古代人的阴阳学说有关:大、长、上、左为阳,小、短、下、右为阴,阳者刚强,阴者柔弱。男子性暴刚强属于阳于左,女子性温柔和属于阴于右。古代把南视为至尊,而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宫殿和庙宇都面朝向正南,帝王的座位都是座北朝南,当上皇帝称“南面称尊”;打了败仗、臣服他人“败北”、“北面称臣”。正因为正南这个方向如此尊荣,所以过去老百姓盖房子,谁也不敢取子午线的正南方向,都是偏东或偏西一些,以免犯忌讳而获罪。
除了南尊北卑之外,在东、西方向上,古人还以东为首,以西为次。皇后和妃子们的住处分为东宫、西宫,而以东宫为大为正,西宫为次为从;供奉祖宗牌位的太庙,要建在皇宫的东侧。现代汉语中的“东家”、“房东”等也由此而来。
除了东西南北之外,表示方向的前后左右也有尊卑高低之分。古代皇帝是至尊,他面南背北而座,其左侧是东方。因此就在崇尚东方的同时,“左”也随着高贵起来。三国时期的东吴占据江东,也称江左。文左武右的仪制,男左女右的观念等,都是尊左的反映,有些习俗甚至延续至今。
万圣节为什么称为鬼节?
到了公元1世纪,占领了凯尔特部落领地的罗马人也渐渐接受了万圣节习俗,但从此废止了烧活人祭死人的野蛮做法。罗马人庆祝丰收的节日与凯尔特人仪式结合,戴着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动物或鬼怪,则是为了赶走在他们四周游荡的妖魔。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庆祝万圣节的由来。时间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说法也渐渐被摒弃和忘却。到了今天,象征万圣节的形象、图画如巫婆、黑猫等,大都有友善可爱和滑稽的脸。
元宵节为什么要赏灯?
元宵赏灯相传始于东汉明帝刘庄笃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点灯敬佛的仪式,于是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点灯敬佛。此后这种佛教礼仪逐渐演变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花灯的传说
自古代始,花灯即为节庆之物,火树银花、灯影重重、热闹赏灯的场面,不仅热闹,而且喜庆。关于元宵花灯,也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猛兽经常肆虐人间,造成很多伤害,于是很多人组织起来对付这些猛兽,保护自己的财产和安全。有一天,人们发现一只神鸟落入人间,一位这只神鸟也是来伤害他们的猛兽,便将它射死了。
没想到这只鸟的来历大不简单,乃是天帝心爱神鸟。天帝得知爱鸟死讯,震怒非常,下令天兵天将要在正月十五这日要到人间去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烧个干净。
天帝的女儿得知了这件事,于心不忍,便偷偷跑到人间,告诉人类这个消息,并给人们出来个主意,让所有人类在正月十四、十五和十六这三天晚上张灯结彩,燃放烟花爆竹,用以瞒天过海。人们纷纷按照天女的办法行事,在正月十五这天晚上,人间便万灯齐亮,灯海如潮。天帝从上面往下一看,人间是一片红光,响声震天,并且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于是便以为人间正在被大火燃烧,心中大快。而人类也借此逃过一劫,保住了自己的生命财产。
后来,为了纪念这次成功,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燃放爆竹来庆祝这个节日。
万圣节为什么做南瓜灯?
南瓜灯也叫杰克南瓜灯。爱尔兰传说中有个叫杰克的人死后提着灯笼游荡,是被诅咒的游魂的象征。人们为了在万圣节前夜吓走游魂,雕刻有着可怕面容的灯笼来代表杰克。故事是说一个名叫 Jack 的小孩,爱恶作剧。一天 JACK死后,因为做了坏事不能上天堂,所以下了地狱。但在地狱里他冥顽不化,竟把恶魔骗上了树,随即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恐吓恶魔令他不敢下来,然后 JACK 就与恶魔约法三章,让恶魔答应施法让 Jack 永远不会犯罪为条件让他下树。地狱长知道后很生气,把JACK赶了出去,他只有提着一个萝卜灯在人间游荡,遇到人类就躲进去。
渐渐的,Jack 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原谅,小孩们在万圣节也纷纷效仿。古老的萝卜灯演变到今天,则是南瓜做的 Jack-O-Lantern 了。据说爱尔兰人到了美国不久,即发现南瓜不论从来源和雕刻来说都比萝卜胜一筹,于是南瓜就成了万圣节的宠物。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
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的防病作用。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中原地区某户人家,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妇人与二个小孩,一小孩为亲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遗孤。亲生的小孩刚能行走,她嫂子的遗孤大她自己的小孩一岁。妇人一人带二小孩逃难,背着她嫂子的遗孤,却让自已刚能行走的小孩步行,但却落在后头。走不多远,遇一黄衣人,问:嫂嫂为何不让大小孩走路,而让小的小孩走路?;妇人如实相告,黄衣人听后甚为感动,道:你危难之中行忠义之事,已破黄巢之刀,黄巢已无法取你人头,其实你只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义之家,黄巢便无奈你何。言罢竟忽不见。妇人认为是仙人指点,于是回家依言而作,并沿途叫逃难之人插艾草可破黄巢之刀云云。因此妇人平时善良,多行善事,诸多民众都相信,依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不用走黄巢,在家中过端午节。
果然,义军过境,见家中插艾草的人家,无人打扰,随军的医生还为民众看病,问疾苦。一时妇人遇仙人指点之事在各地传开,平民之家,不再走黄巢,纷纷插艾草过端午,并效妇人行忠义之事。
其实,黄衣人是黄巢义军的前锋谋士,武艺高强。义军所到之处,都是无人村,义军无人支援,成了孤军。谋士知有蹊跷,化成便衣,独自寻找原因,遇是了妇人。忽然不见,只是纵身跳上大树隐藏起来了。谋士小施一计,不仅破了官府的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谣言,为义军获得民众支持,又使民众积德行善成风,世人于是将此传统继承下来,成为今天端午节插艾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