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端午节要赛龙舟?

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之。
一是认为龙舟竞渡乃为祭祀龙图腾。
闻一多先生在《端节考》中说:“端午节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而赛龙舟便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性节日。”原始社会的水乡部落人民,为了抵御水患威胁,尊奉想象中的具有威力的龙作为自己的祖先兼保护神,便把船建成龙形,画上龙纹,每年在端午举行竞渡,以表示对龙的尊敬,同时表明自己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据考,龙船在西周周穆王时就已经有了。如湖南长沙出土战国楚墓的帛画上,就画有一男子站在龙船上。
二是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
农历五月五日,在远古民俗中是个恶日。古人在夏季里有许多驱疫的习俗,都是因五月初五这个“恶月”、“恶日”而来,像以角黍(粽子)投江,就是一种巫术的做法。
三是认为赛龙舟是夏至节的娱乐活动。
有人以为有文字可考的端午始源应该是夏至。其理由是,在《荆楚岁时记》中,端午的风俗并无吃粽子,而吃粽子却是在夏至中。隋人杜台卿在《玉烛宝典》一书中说,竞渡是夏至节的一项娱乐活动。 中国传统习俗节日大都经历了从单纯型向复合型的发展过程。端午系龙的节日,又是恶月的忌日,起源甚早,后世人将纪念屈原等等附会其上,使端午节和龙舟竞渡成为包含多种含义的复合型民俗节日。


柴明聪1 发布于  2021-12-15 10:48 

极光为什么出现在两极?

太阳发出的高能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会被地球的磁场带到南北两极,这些粒子和空气碰撞产生的极光就会在南北两极出现。在南极发生的叫南极光,在北极发生的叫北极光。我国在北半球,所以在我国只能看到北极光。


柴明聪1 发布于  2021-12-15 10:48 

红豆为什么叫相思豆呢?

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因太过思念丈夫哭断柔肠。泪水流干后,流出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心形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对于红豆被赋予的文化属性,最为脍炙人口的是唐朝王维的诗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只。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因此,在很多文献资料中,古时候的少女们经常通过数红豆的方式来寄托思念之情。清朝的朱彝尊《暗香·咏红豆》就有词云:“惆怅檀郎终远,待寄与、 相思犹阻。烛影下,开玉盒,背人偷数。”
到了今天,更为耳熟能详的则是王菲的那首《红豆》:“还没为你把红豆/熬成缠绵的伤口/然后一起分享/会更明白/相思的哀愁。”多少男默女泪的相思,都寄托在了这首以红豆之名的情歌中。


柴明聪1 发布于  2021-12-15 10:48 

为什么视力测试表上要用“E”字?

视力表是以一分视角为单位进行设计的。在5米距离,“E”字上下两横在视网膜上的投影正好是一分视角。三划等长的 E 字视标,更符合严格的视角分辨率设计意义。很多地方也制定了幼儿专用的视力表,其实对于2~6周岁的学龄前儿童来说检查视力并不是件容易事。因为孩子们对于传统“E表”,即使辨识出来也很难表达清楚。


柴明聪1 发布于  2021-12-15 10:47 

七夕为什么是情人节?

七夕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所以有“中国情人节”之称。传承发展
在古代,七夕的确和牛郎织女传说关系密切,但它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这一日女子会访闺中密友、祭拜织女、切磋女红、乞巧祈福,因此七夕又有“女儿节”的称谓。女性欢天喜地竞技娱乐的日子,男子也凑个热闹在一旁欣赏,男女定情只是“女儿节”盛会中的副产品。有现存文字记述的七夕风俗最早见于《书经》时代(春秋中期)。七夕节牛郎织女天文星区对应地域分野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代文献《汉书·地理志》。 在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风俗中流传时间最久、流传范围最广的当属“乞巧”。古人对一年一度的乞巧习俗十分重视。在七夕夜晚,年轻的姑娘、妇女们要摆上事先准备好的时令水果,对着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们还要举行各种乞巧仪式,虔诚地乞求织女神赋予她们聪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够得到美满爱情的姻缘巧配。  
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七夕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合了乞巧习俗,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习俗。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七夕赋予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现代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他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信守令人感动,所以七夕节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在这一天,女人们都会祈求自己的真挚爱情,于是就相应诞生了一些关于女人们在这一天乞巧的习俗。中国七夕节虽然生成时间比西方情人节早得多,而且一直在民间流传经久不衰,但目前在年轻人中,七夕节不如西方情人节受宠。民俗专家表示,和洋节相比,七夕等传统节日在文化和内涵上更有潜力可挖,如果将浪漫、温馨、娱乐等时尚元素植入传统节日,传统节日可以更精彩。


柴明聪1 发布于  2021-12-15 10:47 

大菠萝是什么枪?

M249班用机枪又是CS玩家口中的B51,因外形酷似菠萝,所以到之后的CF、CSGO玩家都称之为大菠萝。M249是绝地求生中唯一的一把机枪,也是子弹最多的一把武器,这把武器的来头得追溯到十几年前的CS时期了,当时M249在CS中在开始购买枪械的时候依次按下B51三个按钮就会买到这把武器,老CS玩家也许更喜欢称之为“B51”,不过因为其外形酷似菠萝,所以到后来大家都称之为大菠萝。


柴明聪1 发布于  2021-12-15 10:47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 ?

清明扫墓的习俗是承袭寒食节的传统。扫墓起源于古代帝王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仿效,定寒食节祭祖扫墓。再后来,清明寒食两节气渐渐融合为一个节日,扫墓就成了清明节的传统。清明扫墓的意义
1.缅怀先人
自古以来,我们都非常注重孝道,而扫墓又是和孝道相挂钩的,所以清明扫墓是慎终追远、孝敬先人的一种表现,是人们借以表达感恩之情,体现血脉相连的亲情之爱的一种活动。
2.铭记传统
清明扫墓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民族精神文化的一种传承。扫墓也是尽孝的一种表现,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孝”的精神,代表不忘本分。先人们所创造的传统文化,是万不可忘记的。
3.尊重历史
清明扫墓的传统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缅怀先人是人们尊重生命的表现,同时也是对过往历史的一种敬畏,对先人奋斗和辛劳的敬重。我们应当尊重历史,切莫留下人为的缺失。


柴明聪1 发布于  2021-12-15 10:47 

重阳节为什么要插上茱萸?

古人认为九月初九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插上茱萸以辟邪求吉,避难消灾。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宋元之后逐渐不见了,但重阳期盼避邪消灾祈求长生与延寿的愿望将会一直流存在人们的心里。


柴明聪1 发布于  2021-12-15 10:47 

端午为什么吃粽子?

01传说公元前340年,屈原不忍面临亡国之痛投河自尽,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粽子便由此改进而来并慢慢成为端午美食,以此纪念屈原。
端午节中,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柴明聪1 发布于  2021-12-15 10:47 

端午为什么要喝雄黄酒?

传说公元前340年,屈原不忍面临亡国之痛投河自尽。一位老者将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药晕蛟龙并将其杀死,保护屈原尸身。而后有了喝雄黄酒的习俗,藉以眷念这位爱国墨客。雄黄酒,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跟砒霜一样是无机砷的一种存在形式。无机砷是一种高毒矿物质,外用也会有潜在中毒性。喝雄黄酒不当,可能引起中毒,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者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麻痹,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甚至死亡。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饮用雄黄酒并不可取。


柴明聪1 发布于  2021-12-15 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