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的故事及寓意
胸有成竹的故事及寓意
1、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2、成语故事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同,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文同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
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造句:
1、他写初稿时已胸有成竹,所以只须涂改几个词就行了。
2、爷爷知识丰富,无论我问什么样的问题,他都能胸有成竹地回答出来。
世界恋爱日是哪一天
世界恋爱日是哪一天
10月27日是世界恋爱日。
恋爱日的意义就是给相互喜欢的人告白理由!成为情侣双方互相了解,看看适合不适合在一起,对方的喜好,对方的生活习惯,对方的兴趣爱好,和自己是不是同道中人,会不会长远下去,这是对双方一个了解的过程。
如果是爱一个人,遇到一眼万年那个人,让你心动的那个人,也许你都不会这么问!因为不管什么时候,爱情甜如蜜,在双方都喜欢的时候,谈恋爱是喜悦,快乐的,恋爱中的人最美,最开心,最快乐,也最阳光,最单纯,当然这是和自己喜欢的人谈恋爱时的喜悦!
有人说人的一生不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那他的人生是有缺陷的。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恋爱这两个字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很复杂。那么恋爱的意义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吧。
有句话叫“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句话说明爱情是最美好的,为了拥有爱情,相爱的两个人可以为之付出任何代价,那么想要拥有爱情的前提是什么?必须要先有一场刻骨铭心恋爱。恋爱是相爱的两个人走进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这么说:无恋爱,不成婚。纵观古今,结婚以前两个人的感情就非常好的话,婚后生活也是比较顺利的,毕竟两个人有很深的感情。所以说恋爱是婚姻最好的保障。
我们每个人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基本上都会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这份情是纯真的,没有任何功利性质,只是为了那个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悄占据自己一大片心里的女孩。恋爱可以使人年轻,心态变得乐观起来。恋爱是为了在年老的时候我们回想起来,原来我深爱过那个女孩,现在成了陪伴我一生的女人。这回忆是多么的美好!
儿童的聪明会持久吗?
儿童的聪明会持久吗?
经常有些父母会问:那些超前发展的儿童是否会“早熟早衰”?在某些人看来,儿童时期的聪明似乎总跟身体不健康相关联,其实不然。虽然有些人如肖邦、雪莱勃朗特等英年早逝,但也有许多人,如梅纽因、爱德华休斯、毛姆等更多的英才活得很长。那些早夭的聪明儿童,是因为出生在一个医药不发达的年代,那些与他们处于同一时代的不太聪明、不太出名的人也遭遇着同样的命运。
总而言之,特别聪明的儿童成年后也会相当聪明。不过,有些孩子在小的时侯发展得很快,而当他们长大后,就可能很一般了。这有点像身高,一个女孩在青春早期,她的身高超过同龄人,但之后可能增长停滞。当其他人继续成长时,他们就会赶上她,甚至会超过她。让父母判断其子女在身高或心理能力方面是否永远领先于他人是不可能的。你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在衣物和教育方面为她提高适合她成长的舒适条件。
最新的弱智定义
最新的弱智定义
1992年美国智力缺陷学会提出了偏重功能模式的定义。尽管定义中仍存在着智力与适应能力两要素,但格外强调儿童智能对人类活动和社会环境依存的独特功能。在定义中对适应能力提出10个方面的基本技能,并规定弱智在10个适应技能领域中必须有2个以上领域存在障碍。由此可见,智能障碍是对现有功能、能力的描述,而非先天的特征或个体的一种不能改变的状态;它是指智力和功能、技能与能力受到局限的一种特殊状态,而非普遍地不具备竞争力。这一功能性模式,着眼于个体在其当前所处的环境状态,智商并不预定儿童未来的技能或能力。
什么样的孩子是智能超常儿童?
什么样的孩子是智能超常儿童? 智能超常儿童是那些在心理发展,特别是智能发展方面显著超过同年龄儿童水平的儿童。
智力发展正常的1至3岁婴儿,对方位的辨别能力很差,三岁儿童一般只能辨别上、下,难于辨别前、后、左、右。他们的思维处于直觉行动阶段,掌握概念的深度和广度都很差,三岁以前儿童掌握“3”这个数很困难。
超常儿童在婴儿期就表现得特别敏锐,如对汉字字形的知觉,一般视觉和听觉的辨别力,以及方位知觉等的发展,都超过同年龄儿童的水平。他们能辨别上下、左右、前后方位,能辨别汉字的一些形近字、音近字,能认识100以内的数字,有的还初步会算“5”以内的加减,并且记忆力比较强,在音乐、绘画、数学、技术等方面具有特殊天资。超常儿童在幼儿阶段的智力发展大大超过同年龄儿童水平,他们除了有精细的视、听辨别能力、较强的记忆力、稳定的注意力之外,还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长得不好看,是我的错吗?
长得不好看,是我的错吗? 问:妈妈总是说我长得又黑又瘦,说我长得不好看,一点也不像她。长得不好看,是我的错吗?
答:长得不好看,当然不是你的错。你有没有注意过,妈妈说话的口气、表情?我常常看到一些妈妈一边说自己孩子长得不好看,一边脸上露出爱怜、欣赏的表情,说话的口气也很温和、开心。有句话叫做“瘌痢头儿子自己的好!”在妈妈眼里孩子总是可爱的、好看的。但是中国的妈妈不好意思直接说自己孩子好,反而说些反话,但大家都知道妈妈喜欢自己的孩子。另外,还有一些妈妈说自己的孩子不好看,是以此来逗孩子。孩子发急了,生气了,妈妈觉得那样子特别可爱。你一定要把妈妈的话和说话时的表情、口吻结合起来理解。表情、口吻、音调、身体、姿势等等叫非语言信息。人和人交往中,有大量的非语言信息,它对语言起到注释的作用,因此十分重要,你一定要学会去理解。
抱娃娃睡觉对孩子有害吗?
抱娃娃睡觉对孩子有害吗?
年幼的孩子,晚上抱着娃娃一起上床睡觉的现象并不罕见,2-5岁间的女孩子尤其普遍,但不用担心,这只是孩子从无助的婴儿期过渡到独立的儿童期的暂时表现而已。
2岁的孩子,开始对日夜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光明和黑暗也学会了分辨,这时候孩子闭上眼睛会给他们带来不安全的感觉。于是床边亮着台灯、手上抱个布娃娃、耳边听着妈妈轻哼的歌曲及轻轻拍打的动作都会给孩子一些感官上的安慰,使他们可放心地入睡。
专家们认为抱娃娃入睡只是暂时性的,当孩子6-7岁后,这种习惯就会自动消失的,应该讲没有一个孩子到成年后还会抱娃娃入睡的。
你知道孩子思维的特点吗?
你知道孩子思维的特点吗? 如果你是幼儿园的老师、幼儿的父母,或是一贯关心幼儿成长的人,你不妨多了解一下幼儿的思维特点。这些知识或许就是你教育孩子的一个好帮手,不信你试试。
模仿思维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尼克和他的爸爸一起去探望祖母。火车上,尼克时时把脑袋伸出窗外。爸爸说:“尼克,安静些!别把脑袋伸出窗外。”但尼克仍然把脑袋伸出去。于是爸爸很快地拿掉了尼克的帽子,把它藏在身后,说:“看,帽子被风吹掉了。”尼克害怕了,他哭了,想找回帽子。爸爸说:“吹声口哨,帽子或许就会回来的。”尼克凑到车窗外,吹起了口哨。爸爸很快地把帽子放到尼克的头上。“哦,真是个奇迹。”尼克笑了。他很高兴,飞快地拿掉了爸爸的帽子丢出窗外,“现在该轮到你吹口哨了,爸爸!”他快活地说。小尼克以为爸爸的帽子也能找得回来呢。 小孩子学习东西主要在于模仿。他们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但只是简单地模仿。比如在课堂上,如果一个孩子说要去厕所,你最好确信他真的有这种需要,否则你班里的小孩子有很多都会提出这种要求。
单向思维 如果你教给孩子1+1=2,但你千万别认为他已经懂得2-1=1,因为他只能从左边推到右边,不能从右边推到左边。又如,两只同样矮而宽的杯子装着同样多的水,其中一只杯子中的水被倒入另一只高而窄的杯子里,那么让学生比较哪个杯子里的水比较多时,可能就会出现高而窄的杯子里水多的答案,因为这时儿童还不能很好的利用运算来解决问题,而利用的只是他们仅有的直观经验。所以在教育幼儿时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他能自己做一些逆向思维。
形象思维 你在孩子简单运算的时候,比如还是1+1=2,知道1+1为何等于2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如果您说一支铅笔加上一支铅笔等于两支铅笔;一个苹果加上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他知道了1+1=2的道理,但以后他在算1+1=2的时候,也还是要借助实物的。经过形象思维的积累,他才能从一个一个的实物中提取出抽象的数字概念。所以在教幼儿学数学时尤其要注意,多利用直观教具,让幼儿自己从实物中得到抽象概念。象“负数”这种抽象概念,很难利用实物示教,最好不要在幼儿时期传授。
主次不分 有这样一个小笑话,杰克放学回家,母亲看见他满脸血迹,就问道:“杰克,你又打架了?怎么丢了两颗牙齿!”杰克急忙说道:“妈妈,牙齿没有丢,我把它们放在口袋里了!”可见,孩子完全没有搞清楚妈妈的意思,妈妈责备的是他又和别人打架了,他却说牙齿没有丢。从孩子的观念来看,牙齿确实没有丢,因为丢的意思对他们来说是找不到了,不见了,而他的牙齿还放在口袋里这能算丢吗?还有一则笑话,也能说明这个问题。一个母亲对孩子说:“留神别吃下苹果里的虫子。”孩子说:“为什么我要留神呢?该让它留神我才是。”多可爱的童言呀!所以,幼儿说话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父母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来倾听。
单维思维 有一则故事能够说明这个问题,母亲教育儿子说:“凡是重要的东西都应该锁在箱子里,才不会遗失。”儿子记住了这句话。过了几天,母亲要开箱取东西,却怎么也找不到钥匙了。儿子连忙说:“妈妈,钥匙在箱子里面呢!您说钥匙总该是重要的东西吧,所以我把它锁起来了。”可以说孩子只知道钥匙重要,而他却忘了只有钥匙才能够打开箱子。还有小明正在吃冰淇淋,别人告诉他冰淇淋有一只虫子,大人的意图自然是让他别把虫子吃到嘴里,而他却有点恶狠狠地说:“冻死他!”孩子的思维居然与大人的思维迥然有别。
发生认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将此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点总结为前运算阶段;奥苏伯尔也提出了相近的前运算水平阶段,而且也把年龄规定为学前儿童,认为学前儿童只能理解和运用初级概念及其间的关系,这些初级概念是学习者从具体实际经验中获得的,学前儿童不能进行可逆性的思维,不能掌握什么是守恒,不能进行真正的逻辑运算。 知道了这些后,您是不是对您的小孩子增加了一些了解呢?
幻想和梦
幻想和梦
幻想,往往能描述我们对任何事情可能的观点、想法和情感,然而我们却又不可知。幻想不仅指白日梦或我们能意识到的观点及感觉。事实上,大部分的幻想都是无意识的,大人也许最了解这一点,因为我们做梦。
幻想在夜晚以梦和梦魇的形式出现。大约在两岁时,许多孩子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做梦。这是个很大的进步,因为这表示,孩子对自己不同的心理状态开始有了分辨的能力;他们能意识到自己是醒着还是睡着的。当孩子第一次惊醒,尤其是从噩梦中惊醒时,他们会觉得噩梦是“真实的”,大人有时也有这样的错觉。孩子能够说自己“做了个梦”时,我们知道他们已经开始区分“真实”与“想象”了。
你的孩子懂得是非对错的区别吗?
你的孩子懂得是非对错的区别吗?
四岁的幼儿开始注意是非对错以及好坏的分别。然而,成年人复杂的思维方法也让他们理解不了,他们所需要的是一种较简明的区分是非对错的方法。他们在好坏之间需要有条明白的界线,以便将来可以用它判定事情或者提出疑问。
强强喜欢玩打仗的游戏,他的父母担心他会“走火入魔”,以后用一种粗鲁残暴、自以为是的观点去看世界,以为战争总是冷酷无情的一方战胜。不过,当他们观察强强时发现:他正在寻求一种“好士兵”的理想,寻找某个为保卫自己珍爱的事物而变得有勇气和力量的人。他需要区分什么是力量,什么是欺负人的蛮力,还有什么是与坚定信念连在一起而不欺凌他人的力量。
而近年来的一些游戏、电视,如《圣斗士》、《忍者神龟》等,剧中的好人坏人都有些危险行为。鉴于此,我们必须试着给孩子一个坚定的重要信念,即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以人为主宰,去追求公平正义消灭万恶的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