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原文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原文
    原文: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成语“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白话译文:
    鱼是我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欢吃的;如果不能都吃,那么我舍弃鱼选择吃熊掌好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大义也是我所追求的,当这两种东西只能择其一时,那么我会舍弃生命而坚持大义。虽然生命是我所追求的,但当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时,我绝不会选择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固然是我所厌恶的,但当还有比死亡更可恶的事发生时,即使面临灾祸我也不躲避。
    如果人心里没有比生命更看重的东西,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中,又有哪一种是不可用的呢?同样的,如果人们认为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又有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可见,虽然生存的理念非常必要,但追求的时候我们也会有所禁忌;躲避灾祸的想法固然合理,但却不是做人做事要考虑的。所以说人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礼义”);人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这样的理念不只是圣贤才有,人人都有,不过圣贤能够不丢弃罢了。
    一筐饭,一碗汤,对一个饿得要死的人来说,得到了就可活命,得不到就会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再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是用脚把饭踢给人吃,就算是乞丐也难以接受。可如今,有的人对万钟的俸禄却不问是否合乎礼义就去接受。
    其实,这优厚的待遇能为我带来什么?难道就因为我从此就有了华丽的住宅、妻妾的侍奉和他人的叩拜?难道就因为这些楼庭、美人和巴结的出现,那些曾经相比死亡我们都拒而不受的东西就因此变得可以接受了?有这道理吗?这样的做法只能表示一个人已经丧失了他心灵的本来面目,即“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


!admin 发布于  2021-11-29 22:01 

瑞典面积有多大?有多少人口?

    瑞典面积有多大?有多少人口?
    1、瑞典:面积45万平方公里,人口968万。
    2、瑞典王国(瑞典语:KonungariketSverige),简称瑞典(瑞典语:Sverige),是一个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国家,北欧五国之一,首都为斯德哥尔摩。它西邻挪威,东北与芬兰接壤,西南濒临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东边为波罗的海与波的尼亚湾。瑞典与丹麦、德国、波兰、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隔海相望,海岸线长2181千米,总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是北欧最大的国家。


!admin 发布于  2021-11-29 21:59 

古代的六艺分别指哪六艺?

    古代的六艺分别指哪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礼】:礼节。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乐】:是六乐。六乐:指《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射】:军事射箭技术五射
    【御】:驾驭马车战车的技术。
    【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
    【数】:数术又称术数,是计算、数学的技术。有九章算术。


!admin 发布于  2021-11-29 21:56 

浪漫主义诗人有哪些

    浪漫主义诗人有哪些
    浪漫主义诗人有李白、李贺、屈原、李商隐、谢灵运、王维等,在中国古代的浪漫主义诗人中,李白和屈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代表作品有《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离骚》、《九歌》等。
    李白是唐朝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誉为“诗仙”,李白的诗词非常的豪放,也非常的清新,非常的富有浪漫主义精神,有着非常高的艺术成就。在他的诗作中,经常将想象、夸张、比喻等手法一起综合使用,创造出一种瑰丽的意境,给人一种非常豪放的气势。
    屈原可以说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让中国的诗歌从大雅歌唱的时代转变为浪漫独创的一个新时代,对后世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屈原的作品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字词的运用也非常的瑰丽,充满着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admin 发布于  2021-11-29 21:55 

樟茶鸭有哪些做法?怎么做樟茶鸭教程

樟茶鸭有哪些做法?怎么做樟茶鸭教程
1、食材:肥公鸭,花茶,樟树叶,醪糟汁,稻草,松柏枝,盐,香油,料酒花椒胡椒粉,熟菜油。

2、鸭肉宰杀去掉内脏、切下鸭屁股,处理清洗干净后倒入料酒。

3、倒入酒糟汁,撒些胡椒粉,放入盐和花椒,搅拌均匀。

4、然后腌制8小时之后捞出,再放入沸水中焯至皮紧实。

5、之后就可以控干水,放入熏炉中,然后用花茶、稻草、松柏皮。

6、放入樟树叶搅拌均匀,熏至鸭皮成黄色,再放入蒸笼中蒸2小时。

7、晾凉之后将熟菜油烧热,放入鸭肉,炸至鸭皮酥香就可以了。


!admin 发布于  2021-11-29 21:53 

中国的24个传统节日是哪24个

中国的24个传统节日是哪24个
中国的传统节日并没有24个,只有17个,分别是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八日);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小年(由于南北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一般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一共17个,并没有24个。

另外,二十四节气当中,也有个别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如:清明、冬至等,这些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们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人类社会”逐渐形成,逐渐完善的文化过程“,是由猿到人类,文明进化发展得产物。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神话、传说、天文、地理、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


!admin 发布于  2021-11-29 21:52 

以色列面积和人口是多少

    以色列面积和人口是多少
    1、【面积】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52万平方公里。1948年至1973年间,以色列在四次中东战争中占领了大片阿拉伯国家领土,20世纪80年代后陆续部分撤出。目前实际控制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
    2、【人口】926万(2020年10月),其中犹太人约占74.4%,阿拉伯人约占21%,其余为德鲁兹人等。犹太人多信奉犹太教,其余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以色列简史
    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支脉,起源于约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后因躲避自然灾害迁徙至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部,因而得名“希伯来人”(意为“渡来之人”)。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从埃及迁居巴勒斯坦地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对巴勒斯坦地区实行委任统治。
    1917年11月,时任英国外交大臣阿瑟·詹姆士·贝尔福致信英国犹太复国主义同盟主席莱昂内尔·罗斯柴尔德,表示英国政府“赞同地看待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家园”,史称“贝尔福宣言”。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和一个犹太国。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根据该决议正式成立。


!admin 发布于  2021-11-29 21:51 

七七事变和九八一事变的区别

    七七事变和九八一事变的区别
    1、时间不同,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夜。
    2、性质不同,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3、地点不同,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中国东北;七七事变发生北平西南卢沟桥。
    4、影响不同,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同时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
   


!admin 发布于  2021-11-29 21:50 

五台山求什么最灵验

    五台山求什么最灵验
    五台山最灵验的庙宇一共是有三座,其中香火最旺盛的还是五爷庙,这也是比较灵验的庙。五爷庙也叫万佛庙。是一座龙王庙。五爷庙在五台山的名气是最大的,每逢初一十五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前来,时间久了就有了祈雨、唱戏、赶集等一系列活动。
    第二座寺庙就是菩萨顶。菩萨顶创建于北魏,每一代都会重新修建,在蒙藏教徒进驻五台山之后,大喇嘛住在菩萨顶,于是菩萨顶就是五台山黄庙之首。在菩萨顶的东院过厅和后院有两座汉白玉四棱柱碑,这上面的被问就是康熙帝手书,上面有汉、蒙、满、藏四种文字。
    最后就是殊像寺了,这里有送子观音,一般大家都是过来求子、求事业或者是求智慧。这里香火也是比较旺盛的。

    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坐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最高海拔3061米。
    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现存宗教活动场所共86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admin 发布于  2021-11-29 21:47 

力有不逮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力有不逮

    力有不逮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力有不逮
    力有不逮的意思是:能力达不到,能力触及不到。
    【出自】宋·连文凤《百正集·送苟厚夫学正之昌国序》:“奈何力有所不逮,技术有所不及。”
    无可奈何能力达不到,技术水平达不到标准
    【示例】因为每周一期的节奏所限,有时难免仓促,力有不逮,但我们从未稍有懈怠。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能力达不到
    【近义词】力不从心、心余力绌、力所不及、力不能及
    【反义词】力所能及、举重若轻、得心应手
    扩展资料
    1、力有不逮的近义词
    力不从心
    【解释】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出自】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
    现在各国的大军不能得到,如果各国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东西南北各方就不容易平定了。
    【示例】为了对付每天的学习任务,你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用于谦辞
    2、力有不逮的反义词
    力所能及
    【解释】力:体力,能力;及:达到。在自己力量的限度内所能做到的。
    【出自】晋·羊佑《诫子书》:“今之职位,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
    现在的职位,是由于错误高估了我的能力,不是我的力量所能做到的。
    【示例】比起为无能为力的事而后悔,还不如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admin 发布于  2021-11-29 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