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助宝宝增加活动量
为了保证幼儿健康成长,应该增加幼儿的活动量,那么,如何增加幼儿的活动量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幼儿的成长中需要与小伙伴们友好交往,是幼儿成长中的自然需要。彼此年龄差不多的幼儿非常容易相互微笑,或拉拉手,摸摸对方。有的小伙伴们在一块虽是各玩各~的,但有无小伙伴在场,情形是有区别的。有小伙伴在场时,幼儿能用同一个玩具玩更多的玩法,玩的时间也更长。此外,一些大人不屑的事,小伙伴们在一块都会非常开心,乐趣无穷,比如看蚂蚁搬家,幼儿可以一看就是一大半天。
小伙伴们有时免不了会发生矛盾,最常见的便是争抢玩具,对这个年龄的幼儿来说其实是正常的。因为他们尚没有“我的”“你的”的概念,最好的是让小伙伴们每人都有玩具,让他们懂得彼此交换玩具。
(2)父母对幼儿往往都有些溺爱,很自然会为他提供各种各样的玩具和物品。给幼儿的玩具太多、太杂,显得“刺激过剩”,反倒使幼儿无所适从,也不利于培养幼儿有条理的习惯。
年轻的父母不知道,给幼儿过多的玩具,会使幼儿性格散漫,导致幼儿兴趣不专一,注意力不易集中。给幼儿适度的几个玩具,只要启发幼儿多想些玩的方法,激发幼儿动脑动手,效果会更好。
(3)轻松愉快的情绪对幼儿是至关重要的,父母也应该保持这种良好的情绪,它可以让幼儿有足够的热情和兴趣去游戏,去学习,去探索,从中进一步获得乐趣,增加自信,形成良好的发展趋势。幼儿’喻快高兴,父母自然也轻松愉快,整个家庭的气氛也就活跃起来,可以促进幼儿的成长。
不过幼儿也有皱眉头的时候。比如当幼儿身体不舒适的时候,感到孤独的时候,就会不安、哭闹,这时父母的关照爱抚对幼儿非常重要,在爱的关怀下幼儿才会产生对人的信任和对环境的安全感。
4岁宝宝的生理标准是怎样的
这个阶段宝宝身高、体重发育减慢,但四肢的增长较快,身高每年增加4~6厘米,体重每年增加15~2千克,体重的增加较身高慢,因而显得较细长,神经系统的发育仍然较快,语言能力迅速地发展,模仿性强,想象力得到发展,经常对接触的事物问为什么,要求成人回答。所以正确地答复和引导,对智力及心理的发育能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1)体重:14~16千克。宝宝个体差异很大,年龄愈大,体重差异愈大,其变动范围可达10%以上,这个时期女孩的体重轻于男孩。体重是代表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2)身高:90~100厘米。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如遗传、种族、内分泌、营养、锻炼和疾病等。一般低于30%以上为异常,身材矮小可见于佝偻病、营养不良、软骨发育不全、呆小病等。若身材矮小但比例匀称,多见于垂体侏儒症。
(3)宝宝的头围、胸围是多少7发育多少颗乳牙头围48~49厘米,胸围49—50厘米,乳牙20颗。
(4)宝宝能做哪些平衡及大动作能倒退走路,两足交替上楼梯。
(5)宝宝会做哪些自我服务会控制大小便,学大人做清洁工作,学穿衣服、穿鞋,会画人头及躯干像。
孩子生长发育具有哪些规律
爸爸妈妈们,你们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么?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的目的,是用来判断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的,更好地帮助爸爸妈妈们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保健、护理,让宝宝能正常、健康的生长。
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孩子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但孩子的生长的发展又具有阶段性,有的时候慢些,有的时候快些。宝宝在出生后前半年是增长得最快的,后半年就逐渐减慢了,等宝宝满一周岁后,宝宝开始基本稳步成长,等到孩子青春期,他们地成长又迅速加快。还有,在身体部分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一般头部会增长1倍,躯干会增长2涪,上肢会增长3倍,下肢会增长4倍。既然知道了孩子的生长发育会时快时慢,那爸爸妈妈们就不用担心自己孩子比别人家孩子矮半截或高半头而担忧苦恼了,就让孩子和着青春的节拍,朝气蓬勃地走向成熟吧。
2.各系统的发展速度不平衡
孩子各个系统的发育快慢不同,各有先后。比如,神经系统发育是先快后慢,神经系统的发育最为迅速尤其是大脑,因此各种生理机能、语言和动作发育较快;生殖系统先慢后快,到孩子青春期时是发展最快的。另外,心脏、肺脏、肌肉及骨骼的发育速度与体重、身高较为接近。婴儿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心脏大小基本维持原状;2~3岁时,它的重量迅速增加到初生时的3倍,以后生长速度减慢,到青春期又激增到出生时的10倍;肺的发育要在青春期才完全成熟;儿童肌肉的发育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在五六岁以后,一个是性成熟期以后。
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孩子生长发育一般遵循由上到下,由近至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或规律。孩子身体发育的顺序是头部最先发育,然后是躯干、上肢,最后才是下肢。因为头脑是人整个身体的“司令部”,它的成熟程度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身体的生长发育。此外,孩子手的发育也较早,在其会走路以前几乎已经掌握了手的各种功能。但是婴儿下肢的发育较晚,主要是在会直立行走后,才开始逐渐发育的。
要注意的是,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生长发育虽有一定规律性,但在一定范围内因受先天和后天各种因素影响而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超越了止常范围则应认为发育不止常,个体差异一般随年龄增长越来越显著,青春期差异较大。
吮吸大拇指是孩子有另类饥渴的一种表现
妈妈和爸爸在客厅里看电视,孩子在一旁玩,突然开始吮吸起拇指来。“不要吮吸手指,脏。”妈妈说,不过趁妈妈不注意,孩子一会儿又开始吮吸拇指了。爸爸说:“孩子吮吸拇指也没什么问题吧。我看詹姆斯这么大了,也还有啃指甲的习惯呢。”妈妈白了爸爸一眼,说:“指甲里细菌多,那样不卫生。”
孩子在家吮吸拇指,妈妈有时候也会装作没看见,但如果孩子在外面还吮吸拇指,妈妈就会生气,“手才碰了脏东西,现在又放在嘴里吸。”于是妈妈总是用湿纸巾给孩子擦手,防止细菌进入口内。父母对待孩子吮吸拇指,看到的总是卫生问题,却没有看到其他的问题。
许多新生的婴儿都喜欢吮吸奶嘴,三四岁的儿童有时也喜欢吮吸大拇指。父母看到孩子这样的行为,也总是把它简单地看成为不成熟,还没有长大。弗洛伊德指出:这是儿童体验性快感的一种表现。这似乎有点让人难以接受,然而这是事实。儿童存在性饥渴,甚至在妈妈肚子里就有这种表现,这是被很多心理研究证明了的,只是儿童这种性饥渴的表现形式与成年人完全不同。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吮吸手指,嘟起嘴唇吐唾沫,好像很开心的样子,应该明白,这是孩子的一种另类饥渴。这些行为也会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四岁的孩子,通常都有了性意识。他们会发现自己与异性在身体构造上的区别,并形成原始的羞耻感。他们会刻意回避这些,并担心自己会变成对方。这是一种性别焦虑感。同时,孩子会下意识地获取性快感,比如满足口欲(好几岁了还吸奶嘴或含母亲的乳头)、抚摸自己的性器官等。其实除了性饥渴,孩子还有其他多种另类饥渴。这些另类饥渴都会通过孩子的异常行为表现出来,虽然不像攻击性行为那么很明显地体现出危害性,但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这种另类饥渴也会发展成心理隐疾。
美国心理学家哈特通过实验表明,动物与人都存在着另类饥渴的问题,婴幼儿尤为突出。他们渴望得到大人的搂抱,即使长大了也喜欢扯着大人的衣襟或者靠着大人,这就是皮肤“饥饿”的表现。皮肤老是处于“饥饿”状态的孩子,往往性情抑郁、孤僻,爱咬嘴唇或啃指甲,有时甚至会有自伤行为。研究显示,消除皮肤“饥饿”的最好“食品”就是父母的亲吻、抚摩等。因此,父母在平时要多与孩子肌肤接触。
生活中多有这样的“镜头”,当孩子一听到母亲的声音或看见母亲时,就会哭喊着要求妈妈抱。对此,美国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解释道:拥抱在母婴之间建立起一种最具安抚功能的接触——胸对胸接触,孩子不适的心境因而趋于平静,心理饥渴也得到了满足。母亲的怀抱可以说是“心理维生素”,十分有助于孩子良好情绪与个性的形成。因此,平时母亲多抱抱孩子,是满足孩子心理饥渴的最佳精神食粮。
专家支招
很多孩子喜欢吮吸手指,不管在什么场合,都会不知不觉地吮吸,甚至入睡后孩子也会含着手指。孩子的这种习惯多数是从小养成的。但年岁偏大的孩子也会突然出现这种现象,通常也是出于心理饥渴。为了让孩子摆脱这样的习惯,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经常使用双手,比如一起拍手唱歌、跳舞、做游戏,让孩子摆脱吮吸手指的诱惑。
儿童呼吸系统的弱点及护理方法
人以呼吸维持生命,呼吸一旦停止,生命也就停止了。
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从鼻到支气管是气体来往的通道,称呼吸道,其中鼻.、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与肺为下呼吸道。肺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地方,它把氧气吸进去,通过心脏和血液送到全身,又把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儿童的呼吸系统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的呼吸道管腔狭小,表面上的黏膜组织细嫩、脆弱,肌肉不发达,管壁有较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组织。另外,儿童肺的弹性较差,肺泡数量较少,但儿童的间质发育旺盛,造成肺的含血量丰富而含气量相对较少,所以儿童易于感染,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气肿或肺不张等疾病。
由于儿童的胸廓比较狭窄,呼吸肌也比较弱,因而呼吸动作浅表,肺活量较小,呼吸量比成人少,呼吸节律性不强,往往是深浅呼吸相互交替,其原因是支配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发育尚不健全。由于儿童的氧需求量大,新陈代谢旺盛,而呼吸运动较弱,所以儿童的呼吸次数就相应增多。
针对儿童呼吸系统功能的弱点,让儿童多进行唱歌、游戏、朗诵等活动是有益的,此外还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这些活动和运动能够增加肺活量,增强呼吸肌,提高呼吸中枢的神经调节功能,有利于儿童少年早日形成深长而有节律的呼吸。
儿童的面颅由于还没有发育成熟,鼻道狭窄,鼻腔短,鼻毛也不发达,鼻黏膜又非常柔嫩,所以很容易受感染,造成鼻黏膜充血、流涕而致鼻道阻塞和呼吸困难,甚至得鼻炎,鼻炎反复发作就会形成慢性鼻炎,据统计,目前慢性鼻炎已成为儿童少年的第二位常见病。
鼻腔下部的黏膜海绵体8—9岁开始发育,到青春期时最发达,这时轻微碰撞就会造成鼻出血,有的甚至流血不止,严重者造成贫血,因此保护鼻子,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应忽视。
我们在正常呼吸时,冷空气通过鼻腔时迅速加温,并通过鼻气的过滤,把大部分混杂在空气中的灰尘和微生物去掉。而有些儿童却喜欢张口呼吸,这是不卫生的,因为张口呼吸时吸进去的是冷空气,呼吸道就会受到冷的刺激,并将灰尘和微生物吸入呼吸道,引起喉炎、扁桃体炎和其他呼吸道疾病。预防呼吸道疾病,就是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不要接近有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多参加体育锻炼;培养用鼻呼吸的习惯。
有些5~10岁的儿童,因咽部和鼻腔反复感染,会出现一种腺样体增殖症,表现为说话带鼻音,稍一运动就喘气,影响全身的氧气供应,严重的患儿睡眠不安、呼吸困难、饮食无味等,出现这种症状应尽早手术治疗。
12~14岁是喉部的快速发育期,这时男孩子开始出现喉结。随着喉腔的扩大和声带的加长,男孩、女孩都要经历一段“变声期”。男孩的声带比女孩长得多,所以男孩的发音比较低沉,从童声变成低沉浑厚的男声,女孩从尖细的童声变成了高亢的女声。有少数男少年,变声特别强烈,出现声音嘶哑,发出假音,这是暂时现象,当喉部发育完善后就会恢复正常。
这个时期男女少年都不要大声喊叫,特别要注意唱歌和阅读卫生。唱歌前要做适当的发音练习,选用适合儿童音域特点的歌曲,避免用过高的音调、过宽的音域唱歌,每唱10分钟左右就应让他们休息。为了使喉部得到正常发育,必须保护呼吸道,注意预防感冒,在学习阅读、朗读、唱歌时要正确地用喉,同时要进行体操和呼吸运动来锻炼呼吸器官。
儿童注意力发育的基本特征
注意,是人的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引起的一种反应。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于这种指向和集中,人才能够清晰地反映现实中的一定的事物。注意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之分,前者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而后者则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如电视里正在上演动画片,有个小学生想看,却没做完作业,只好打消念头,专心做作业。
婴儿时期以无意注意为主,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仍然占优势。随着年龄增长、活动范围扩大、内容增多,动作语言功能逐渐成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有意注意,但幼儿时期稳定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转移,5—6岁后才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但集中时间约15分钟,7~10岁20分钟,10~12岁25分钟,12岁以后30分钟。善于集中注意力,这对任何~种劳动,尤其是脑力劳动都具有重要意义。孩子在学校能注意听老师讲课,集中注意力完成各科作业,就能较容易地掌握学习内容,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学习效果也好,孩子也有较多的时间休息和从事娱乐活动。家长和教师要早期培养孩子注意力。加强注意的目的性,因有意注意时间长了会引起疲劳,使孩子产生恐惧、厌倦情绪,所以要有意识地、合理地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尽量激发孩子的兴趣,尽量清除各种干扰,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这对提高和稳定孩子的注意力是很有益的。
儿童早期的记忆是怎样发展的
根据信息论的观点,如果把人脑比作一台高效能的电脑的话,那么,记忆就是一个信息输入、编码、储存、检索和提取的过程。与婴儿时期比,幼儿的信息储存的容量相应增大,对信息的接收和编码方式也在不断改进,记忆的策略初步形成。
幼儿时期无意识记忆占主导地位。凡是让孩子感兴趣的、印象鲜明强烈的事物就容易记住,对孩子来说,有目的地去记忆某些东西还很困难。幼儿晚期,孩子有意识的记忆和追忆的能力才逐渐发展起来。有意识的记忆最初是被动的,是家长提出要求记什么。而后孩子才能主动确定目标,进行记忆。孩子的经验、记忆的动机和对记忆对象的兴趣都会影响记忆的效果。比如,孩子对情节和自己生活经历相近的故事记得比较牢固,对哪天去动物园决不会搞错,对喜欢的歌曲很快就能学会。
幼儿时期,形象记忆优于语词记忆。孩子对于能看见图像的具体物体记得较好,对于不熟悉的物体名称,记得比较差。不过语词记忆的发展速率要高于形象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不是绝然分开的,形象和词都不是单独在儿童的记忆中起作用。在形象记忆中,词在其中也起着标志和组织记忆形象的作用。在语词记忆中,词所代表的事物的形象也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记忆策略是人们为了有效完成记忆任务而采取的方法或手段。一般来说,5岁以前的儿童还不具有什么记忆策略,5~7岁处于过渡阶段,10岁以后记忆策略逐步稳定发展起来。因此,学龄前的幼儿基本上不会采用归类(动物:猫、狗、牛,植物:花、草、树)、情境联系(滑梯、玩具——幼儿园,蛋糕、礼物——生日)等方法帮助自己记忆。但是,训练和家长的提示可以有效地改善孩子运用记忆策略的能力。
人类记忆与痕迹的问题
记忆的生理基础,就是我们感知过或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皮质上留下了痕迹。
痕迹是什么?录音是在录音带上留下了痕迹;录像是在录像磁带上留下了痕迹;记忆是在大脑皮质上留下了痕迹。这种痕迹是什么样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子显微镜也无用武之地。当前国外有很多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正在研究这个问题,有人认为这种痕迹是脑化学分子变化的结果。有人企图用脑细胞的生长变化来解释痕迹。这与脑细胞的突触部位发生着微观生长及微观萎缩有关。从神经生理方面解释,细胞突触的功能,也符合用进废退的效应。无论如何,记忆的生理基础,所谓那个痕迹,必须从神经生理,神经解剖和记忆过程中脑化学变化方面来进行研究。
脑细胞用进废退的道理,也足以说明记忆力的发展幅度是很大的,只要科学的培养提高、加强记忆,绝大多数人,记忆的效果会逐渐增强,衰老与病变是另一回事。人的大脑皮质约有100—150亿细胞,现代科学证明人的大脑还有很大一部分潜力未曾加以利用,据估计,这种未加利用的潜力,竟达百分之90。同样,一百多亿脑细胞,有多少参加了记忆的功能,这也值得研究。科学落后的时代,宏观世界(行星、恒星,星系等巨大的物质实体的领域),微观世界,亦称小宇宙(电子、质子、中子等极微小的物质粒子的领域),过去不能感知,当然也无从记忆那些东西。现在由于先进技术和精密仪器,宇航、遥感、望远镜、显微镜等的利用,感知的东西多了,记忆的内容也多了。古人处于萎缩状态的那些脑细胞,现在就处于积极状态了。人是猿进化来的,猿的脑只有200—300克,人为1400克,这就为人的学习和记忆创造了优越的条件。过去那种记多了伤脑筋,装满了,记不下的担心是多余的;有些大科学家、文学家,头脑记得的东西那么多,到了高龄还在学习,而且记忆力相当好,这就是用进废退的道理。教师们懂得这个道理,对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更有信心。但不是盲目的乱填硬塞,”一定要掌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的生理卫生,有劳有逸,循序渐进。
2、3岁的孩子具有哪些性格特征
2~3岁的宝宝是孩子一生发展阶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了解孩子们在这个阶段的性格特征对父母们教育孩子非常重要。
两岁幼儿,体能迅速发展,故特别显得活跃,就像有无限的活力。对任何事都想去看、去摸,越是禁止,越引起他的好奇。随着智力成长,语言能力加强,对事物充满疑问,所以会不停发问,父母若能配合这方面的发展,给予适当的回答,甚至就身边事物提些简单问题,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更多事物和语言。这个时期的孩子也爱胡闹、爱捣蛋,喜欢依自己的主张做事,这是自我发展的第一步。
三岁是成长期中的一个新里程。明显地,这时的幼儿感情丰富了,感觉也敏锐了,对父母的情绪和表现特别敏感,父母的爱就是一切,不容他人分享。这时若有弟妹出生,会令他们感到紧张。父母处理的方式,就是让孩子的爱有一个全面的发泄对象,例如教导他如何与婴儿接触,或养些小宠物,令孩子爱的对象不必过分集中在父母身上。除了感情,语言能力加强,听和说的技巧也随之进步了,会开始模仿大人的举止,无论吃饭、上厕所、穿衣、睡觉都想自己处理。在这方面父母不宜过分紧张,过严的干涉或保护都不宜;也不要常拒绝他的要求,应正视幼儿的学习步骤,给予锻炼机会。当他做对时,应用语言或行动加以肯定,例如拍掌或亲他一下说:“对了……真乖……”借此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及辨别对错能力。
每个孩子内心都有自己的小世界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小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或许有很多开心,或许有很多烦恼,或许有很多忧伤,或许有很多秘密。作为父母,如果能轻松地进入这个“小世界”的话,恭喜你,你已经离“成功的父母”不远了!
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会扮演很多很重要的角色,而其中的角色之一就是“探索者”。作为探索者的父母,所要探索的对象就是孩子内心的“小世界”。
在探索的过程中,探索方法很重要。有的父母探索方法得当,很轻松地就能赢得孩于的信任,取得开启孩子小世界的钥匙;而有的父母虽然极具探索精神,却由于方式方法不当,不仅拿不到钥匙,而且还让孩子更加警惕地对他们闭紧了心灵的大门;有的父母更是没有充分认识到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重要性,对孩子的需要置之不理,根本察觉不到孩子的心灵深处竟然还藏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父母若想轻松地进入孩子的小世界,就必须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们内心的小世界是怎样的一个天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把了解孩子想得太简单了。很多父母会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来掌握孩子的最新动态,例如,偷看孩子藏在抽屉里的日记,或者是当面逼问孩子等等。这些行为在父母看来可能没什么,觉得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殊不知,这些行为在悄悄地减弱孩子对你的信任,也正在为你们的亲子关系埋下一颗定时炸弹,说不准什么时候,孩子就会与你所设想的成长道路背道而驰了!
所以,父母要探索孩子内心的小世界,但不能用侵犯孩子隐私的方法去探索,否则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抗拒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