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

  美国海军陆战队,是美国五大独立军种中的一支两栖突击作战部队,其主要的职责是利用美国海军下属的所有舰队船只,以最快速度抵达全球各地每个危机发生地执行各种战斗任务,能单独进行各种训练作战任务的军种,其标准配备是F-35B隐身战斗机和MV-22直升机。被称为“第三空军”(The Third Air Force)。

  美国海军陆战队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一支精锐部队,是美国快速反应部队的主要作战力量,具有悠久的历史。从行政角度上,美国海军陆战队与美国海军同属美国国防部下属的美国海军部,其军阶名称与陆军、空军相同,属于美国军队中的一个独立军种。海军陆战队同时还负责美国国务院驻外使馆保安的警卫部队(MCESG),但通常情况下,它作为一只单独的军种执行训练作战任务。

  海军陆战队在战术上具有无比优势的特种信条,即是重视攻击行动的原则,这可应用至海军陆战队活动的所有各方面。这种风潮亦大大影响了海军陆战队的装备方式。海军陆战队轻型装甲车营配备的AAV-7两栖突击车,可在高达三米的大浪当中随着海浪"游"向岸边。

  而现在在战术思想上则极力主张使用"垂直包围"对手的战术策略:即是以直升机在穿过敌军设置在海岸的防卫部队后,于其后方机降进行地面作战的海军陆战队的陆战师步兵团步兵营的步兵连、兵器连和作为辅助工具的轻型装甲车。

  由此大家可以清楚地知道作为行动战略掩护火力的AH—IZ超级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在整个单兵空降行动过程中的战略重要性,因其配备有三联装二十毫米机关炮、地狱火火箭弹和海尔法反坦克导弹用来进行单兵空降前的火力压制。

  每个步兵连的标准单兵武器配备主要包括M16A4自动步枪和M4A1卡宾枪,每一把自动步枪都会各配备一把M10步枪专用的安大略型军用刺刀。并且每一个步兵营的班长持M4A1卡宾枪并配备M203四十毫米榴弹发射器,至于原来配备给每个步兵营机枪手的M249 SAW班用机枪被M27IAR轻机枪逐步替代;因为即将配备给步兵营机枪手的M27 IAR轻机枪是旨在提高步兵营机枪手配合自动步枪手移动时的机动性和转移位置速度。

  而美国海军陆战队正计划购买一万四千四百七十六把M27 IAR轻机枪,其中先行订购并提早到货的第一批四千四百七十六把M27 IAR轻机枪将会配备给步兵和轻型装甲侦察营,用来取代大约二千把原先且即将超出服役年限的M249SAW班用机枪;而稍后到货的剩下一万把M27 IAR轻机枪则将继续留在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枪械仓库之中作为储备留给预备役人员服役时使用。

  M2HB重机枪是美军标准的重型火力枪械,而海军陆战队常常采用两联的M2HB重机枪。至于其他的支援武器则包括六十毫米的轻型迫击炮和火箭筒,反坦克武器则包括标枪反坦克导弹、AT-4式84毫米火箭筒和SMAW。海军陆战队的炮兵中队装备有M777榴弹炮及M109自行榴弹炮。

  至于在空中支援部分,美国海军陆战队航空兵飞行联队的标准攻击战斗机是F/A-18D大黄蜂重型战斗/攻击机;当前已装备了十三个现役中队,同时它亦作为教练机使用。海军陆战队是鹞式战斗机的初期支持者并主要使用最新装备的AV-8B鹞Ⅱ来执行战场支援任务,当前大约有一百五十架这种型号的战斗机在前线部队服役。

  另有大约三十架双座的TAV-8A/B(鹞Ⅱ训练型)使用于飞行员的训练任务中,而在未来则将由最新研制的F-35B隐形战斗机替代。同时也将由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来取代CH-46海上骑士运输直升机用以运送陆战队队员。


!admin 发布于  2023-3-18 11:29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长津湖战役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

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联合国军”稍事调整后兵分两路继续向北进犯,直逼朝鲜政府临铵时所在地——江界。为遏制其攻势,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急调第9兵团入朝,担负东线作战任务。

第9兵团于1950年11月初入朝后,决心采取“迂回切断、包围歼击”的战法。为达成战役的突然性,10余万官兵翻山越岭,隐蔽接敌。衣着单薄的志愿军官兵,昼伏夜行,严密伪装,忍受着酷寒、饥饿和疲劳在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树林中连续行军,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千难万险,悄无声息地抵达了预设战场,并通过大范围的穿插迂回包抄,成功将美军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截为5段,形成了分割围歼的有利态势。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两支王牌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展开了一场激战。美军包括海军陆战队第1师(简称陆战一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攻击这支部队的是志愿军第9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近15万人。在零下30-40度的严寒中苦斗20天之后,美军残部在7艘航空母舰的掩护下,利用海路脱离战场,这也意味着“联合国军”全部被逐出朝鲜东北部。

由于从东南沿海紧急入朝,未能配备御寒冬装,志愿军第9兵团此役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据当时在27军任营指导员的迟浩田(1988年授上将军衔)称,他是全营唯一没冻伤的。美军陆战一师也冻伤7000余人,冻死数百人


!admin 发布于  2023-3-18 11:28 

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是谁

海军陆战队司令(CMC)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军阶最高的军官,是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海军陆战队司令受海军部长直接领导——而非海军作战部长;负责海军陆战队的组织、政策、规划、项目,另外也要向总统和国防部长和海军部长提供涉及海军陆战队相关事务的建议。

在海军部长的领导下,海军陆战队司令负责联合战斗司令部中海军陆战队的人事和资源调配。还有着美国法典第10编第5043节所规定的各项职责或者将这些职责委派给其下属军官。与其他参联会成员一样,海军陆战队司令是一个行政职务,对美国海军陆战队没有作战指挥权。

海军陆战队司令由总统提名,在参议院获得多数同意方可就职;通常由一名四星上将担任。“海军陆战队司令直接向海军部长负责全面事务,包括行政、条令、内部组织、训练、军需、战斗力以及战备。他负责海军陆战队物资保障系统的作战行动。”1801年开始,司令的家庭住址设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海军陆战队兵营,其主要办公场所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

到2017年为止,共37人出任海军陆战队司令,包括现任司令罗伯特·内勒。第一任司令为以上尉军衔就职的萨缪尔·尼古拉斯。任期最长的是阿齐巴德·汉德森,有时也因其在位31年而被称为“海军陆战队元老”。在美国海军陆战队234年的历史上,只有一位司令被解职:安东尼·盖尔,那是1820年一次军事法庭的判决结果。

美国历任海军总司令:

任次 姓名 就职时间 离职时间

1、威廉-本森William S.Benson May 11,1915 September 25,1919

2、罗伯特-昆茨Robert E.Coontz November 1,1919 July 21,1923

3、爱德华-埃伯莱Edward W.Eberle July 21,1923 November 14,1927

4、查尔斯-休斯Charles F.Hughes November 14,1927 September 17,1930

5、威廉-普拉特William V.Pratt September 17,1930 June 30,1933

6、威廉-斯坦利William H.Standley July 1,1933 January 1,1937

7、威廉-莱希William D.Leahy January 2,1937 August 1,1939

8、哈罗德-斯塔克Harold R.Stark August 1,1939 March 2,1942

9、厄内斯特-金Ernest J.King March 2,1942 December 15,1945

10、切斯特-尼米兹Chester W.Nimitz December 15,1945 December 15,1947

11、路易斯-登菲尔德Louis E.Denfeld December 15,1947 November 2,1949

12、弗雷斯特-谢尔曼Forrest P.Sherman November 2,1949 July 22,1951

13、威廉-费克特勒William M.Fechteler August 16,1951 August 17,1953

14、罗伯特-卡尼Robert B.Carney August 17,1953 August 17,1955

15、阿利-伯克Arleigh A.Burke August 17,1955 August 1,1961

16、乔治-安德森George W.Anderson Jr.August 1,1961 August 1,1963

17、大卫-麦克唐纳德David L.McDonald August 1,1963 August 1,1967

18、托马斯-穆勒Thomas H.Moorer August 1,1967 July 1,1970

19、埃尔莫-朱姆瓦尔特Elmo R.Zumwalt July 1,1970 June 29,1974

20、詹姆斯-霍洛韦James L.Holloway III June 29,1974 July 1,1978

21、托马斯-海沃德Thomas B.Hayward July 1,1978 June 30,1982

22、詹姆斯-沃特金斯James D.Watkins June 30,1982 June 30,1986

23、卡莱尔-特罗斯特Carlisle A.H.Trost July 1,1986 June 29,1990

24、弗兰克-凯尔索Frank B.Kelso II June 29,1990 April 23,1994

25、杰雷米-布尔达Jeremy M.Boorda April 23,1994 May 16,1996

26、杰伊-约翰逊Jay L.Johnson May 16,1996 July 21,2000

27、弗恩-克拉克Vern Clark July 21,2000 July 22,2005

28、迈克尔-穆伦Michael Mullen July 22,2005 September 29,2007

29、加里-拉夫海德Gary Roughead September 29,2007 Present


!admin 发布于  2023-3-18 11:28 

肯尼迪家族成员列表

政治似乎永远是肯尼迪家族血液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而这种传统似乎从肯尼迪第一代就形成了。老约瑟夫·肯尼迪和露丝共生有4男5女,其中当空军飞行员的老大29岁时飞机失事不幸殉职,其余的三个儿子都步入政坛,成为显赫一时的政治人物,其中老二约翰先做参议员,后当总统,登上了美国政治的顶峰,老七罗伯特作过参议员、司法部长,最年轻的爱德华也是一名参议员。肯尼迪家族有26人活跃在美国政界。

肯尼迪家族成员列表:

约瑟夫·P·肯尼迪,肯尼迪家族第二代成员,波士顿银行总裁,美国驻英国大使

罗丝·菲茨杰拉德·肯尼迪,美国驻英国大使夫人,波士顿市长约翰·F·菲茨杰拉德之女妻子是波士顿市市长女儿

小约瑟夫·肯尼迪,美国军队飞行员,在二战中身亡

约翰·肯尼迪,美国第35任总统,曾先后任众议员和马萨诸塞州参议员

杰奎琳·肯尼迪,美国第35任第一夫人

尤尼斯·肯尼迪·施莱佛,国际特奥会创始人,名誉主席

罗伯特·肯尼迪,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弟弟,司法部长。1964年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

爱德华·肯尼迪,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弟弟,1962年当选为马萨诸塞州参议员

凯瑟琳·阿格尼丝·基克·肯尼迪·卡文迪许,哈廷顿侯爵夫人,英国/美国社交名媛

小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儿子,《乔治》杂志创办人

卡罗琳·肯尼迪,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女儿,卡罗琳基金会创办人

约瑟夫·肯尼迪,二世美国前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之子,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侄子,马萨诸塞州众议员

玛丽娅·施莱弗,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侄女,加利福尼亚州第一夫人


!admin 发布于  2023-3-18 11:27 

肯尼迪和林肯的巧合

大家如果还记得初中历史书上的内容,便知林肯总统和肯尼迪总统都是被刺杀的。然而,他们身上的巧合可不止这一点。只是,有美国网友觉得,有些巧合很正常,有些则是故意编造。下面就来说说详情。1846年,林肯当选议员,100年后,肯尼迪当选议员。

两人都是在星期五遇刺。美国网友觉得这不出奇,因为一周七天,七分之一的几率,比中五块钱的几率大多了。

两人都很关注民权。我们知道,林肯提出民有民治民享的理念,且签署法案,解放黑人奴隶。而100年后的肯尼迪,亦是类似的政策,他反对种族歧视,给黑人以公平权利。

不过有些美国网友觉得,这不稀奇,因为这些政策,是大多数总统所宣称的。要找出历史上两个持类似政策的总统,很容易。

林肯的继任者是安德鲁·约翰逊,生于1808年;肯尼迪的继任者是林登·约翰逊,生于1908年。但另一个巧合则是假的。有人说布斯和刺杀肯尼迪的李·哈维·奥斯瓦尔德出生时间相差100年。实际上,布斯出生于1838年,而李则是1939年。

有人说肯尼迪有个秘书叫林肯,曾阻止总统去达拉斯;而林肯有个秘书叫肯尼迪,警告他不要去福特剧院。实情是,肯尼迪确实有个秘书叫林肯,但有没有劝过他,却无法考证;而林肯却并没有叫肯尼迪的秘书。经过比较,我们可以知道,他们之间的事,确实有些巧合;但还有一些则是人们有意编造以及生搬硬套的“轶事”。


!admin 发布于  2023-3-18 11:27 

德国是什么民族为主

  就像中国民族与各个民族的关系,如果德国是单一民族,那么日耳曼民族跟德意志民族同意,如果德国有多民族成分,那么德意志民族便是代表所有民族,日耳曼民族就像中国的汉族,而德意志民族包括日耳曼民族及德国的少数民族和犹太人。

  在德国生活着的少数民族有:索布人(60000),弗里森人(10000),丹麦人(50000),德国的辛梯人和洛马人(70000)(即:德吉卜赛人的两个部族),犹太人(120000)。

  索布人他们在6世纪的民族大迁徙中移居易北河和萨勒河以东地区。关于索布人的最初文献记载源于631年。16世纪,在宗教改革的影响下产生了索布书面言语。

  佛里斯人是北海边(莱茵河下游和埃姆斯河之间)的一个日耳曼部族的后裔。他们不仅保持了自己的语言,还保持了很多传统。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石勒苏益格部分,尤其是在弗伦斯堡周围,居住着一个丹麦少数民族。

  持德国国籍的辛梯人和洛马人的人数只能估算。从1982年起,由联邦政府资助的德国辛梯人和洛马人中央委员会致7a686964616f31333332643231力于对纳粹大屠杀幸存者的赔偿,保护少数民族权利和保护洛马倪语,反对歧视和偏见。

  现在的德国犹太人大多是战后从别国迁移过来的,大都不是地道的德国人,土生德国犹太人已经很少,主要居住在柏林等大城市,德国政府大力保护犹太文化,还兴办犹太学校。


!admin 发布于  2023-3-18 11:26 

德国有哪些城市

1、柏林

柏林是德国的首府,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350万人口,来到柏林一定要参观一下柏林大教堂,国会大厦,勃兰登堡门等历史建筑,可以领略欧洲建筑风情以及巴洛克时期的魅力。

2、汉堡

这个能给人无尽遐想的城市在德国可是非常重要的海港和外贸中心,到如今也被评为了整个欧洲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城市内多个桥梁让它不仅是德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质地,同时也让它有获得了“世界侨城”的美誉。

3、法兰克福

位于莱茵河畔上的它本身就具有着十分吸引人的气息,所以在整个德国它的旅游市场还是相当不错的,当然在其它工业、金融、交通上的发展也是相当不错的,同时也拥有着整个欧洲第三大的机场。

4、杜塞尔多夫

作为北威州的首府,它已从一座普鲁士小城成长为一座经济蓬勃发展的大都市。众多的博物馆、画廊、剧院和新建的媒体园区“媒体港”,昭示着这座城市发达的艺术与文化产业。

5、慕尼黑

活力无限兼具古老内敛——民间歌舞、古老习俗、精致的宝马汽车、设计师精品店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431373933和独一无二的巴伐利亚生活方式相得益彰。慕尼黑永不沉寂,尽管它已成长为一个座国际大都市,却仍然保持着小城一般的闲适安逸。啤酒节是当地旅游一大亮点,值得一去。


!admin 发布于  2023-3-18 11:25 

德国领土面积有多大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

  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110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国建立德意志帝国,曾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实现两德统一。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德国在基础科学与应用研究方面十分发达,以理学、工程技术而闻名的科研机构和发达的职业教育支撑了德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


!admin 发布于  2023-3-18 11:25 

一战前,衰弱的奥斯曼帝国惨遭瓜分,欺负它的竟都是小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整个欧洲的火药味已经非常重,特别是在巴尔干地区,在短短的数年里就发生多次战斗。

其中奥匈帝国的皇储趁着巴尔干地区和奥斯曼帝国陷入内乱的时候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尼亚。这个地区早已被奥匈帝国纳入统治之下,但在名义上还是属于奥斯曼帝国的两个省,但这次奥匈帝国彻底的拉下面子吞掉了这两个地区。

与此同时,保加利亚大公宣布脱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自立为保加利亚沙皇。并得到了沙皇俄国的支持。巴尔干地区不少奥斯曼帝国遗落的领地也让相应国家蠢蠢欲动。特别是色雷斯、马其顿、阿尔巴尼亚,还有爱琴海上的众多岛屿。

而法国趁奥斯曼帝国陷入衰弱的时候吞并了摩洛哥等地区,德皇威廉二世声称德意志帝国在当地有着巨大的利益,如果法国不退出的话就要派遣军舰和法国人好好谈谈。英国人出面调解了问题,德国得以在北非获得了一定的利益。

之后意大利出兵昔兰尼加,奥斯曼没有办法抵抗只能组织游击队对抗意大利。1911年,奥斯曼发生内乱,土耳其青年党控制的第三集团军离开巴尔干地区平息了叛乱,但也被青年党三巨头将政权掌握在手里。随后他们与意大利签订了合约,将昔兰尼加、伊奥尼亚群岛、罗德岛割让给意大利,但奥斯曼帝国仍然在名义上保留着“宗主国”权利。

保加利亚人在这个时候也坐不住了,既然奥斯曼已经衰弱而且第三军团军的离开也鼓舞了保加利亚,那就也参与动手试试吧!于是保加利亚向奥斯曼宣战。400万人口对6000万人口。其他巴尔干地区的国家看到有这种好事,于是也纷纷向奥斯曼帝国宣战。最后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希腊也加入到这场瓜分奥斯曼帝国的盛宴中。

在巴尔干联军的攻击下,奥斯曼帝国尽管占据了人数优势,但在实力上差的让人目瞪口呆。马其顿、阿尔巴尼亚、色雷斯接连丢失。曾经威压欧洲的奥斯曼帝国被打的直叫爸爸,只能求和。

不过保加利亚人却不依不饶,声称要收复君士坦丁堡。好在奥斯曼帝国军队虽然野战不行,但凭借防御体系还是和巴尔干联军打的有声有色。再打下去也没有什么好结果,双方不慎愉快的停战言和。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由于保加利亚最早动手,在这场瓜分盛宴中获得了最多的利益,整个色雷斯和半个马其顿都被保加利亚笑眯眯的收入囊中。同样参战的塞维利亚和希腊不干了,我们付出了那么大代价就获得这么一点领土?不行,保加利亚需要吐点出来。

到手的肉肯定是没有让出去的道理,保加利亚直接拒绝了这两个国家的要求。结果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三国联合起来对保加利亚发起了进攻。这年是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面对三国联军,这次轮到保加利亚人被打的叫爸爸了。不仅从奥斯曼帝国里抢到的肉全都没了,还要从自己身上割下一块肉。不割不行啊,现在被打的叫爸爸,再过一会就要叫爷爷了。虽然战争结束了,但是仇恨就此种下。外国人不知道什么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不过再过一年其他几个国家就感受到了。

当然这只是巴尔干地区几个小国和奥斯曼帝国之间发生的战争和矛盾,欧洲的主要国家除了和自身有利益关系的几个国家稍微参与了一下,剩下就是摩拳擦掌的准备打一场决定国运的战争。


!admin 发布于  2023-3-18 11:24 

横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竟然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太复杂了

  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攻陷贝尔格莱德,攻陷布达,围攻维也纳,夺取了地中海的东岸和红海要道。奥斯曼帝国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囊括以前的阿拉伯和拜占廷两个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称雄一时。奥斯曼帝国在中古后期和近代的历史发展中曾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个国家是中古后期兴起的。它的建立者是游牧于里海东南部呼罗珊一带的一支突厥人。13世纪时,蒙古人开始向西扩张,迫使他们迁移。最初他们依附于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在和拜占廷相邻的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1242年,罗姆苏丹国在蒙古人的打击下瓦解。于是这支突厥人获得了充分发展的机会,从此开始发展壮大。

  部落酋长埃尔托格鲁尔死后,他的儿子奥斯曼(1282—1326年)继位。1300年,奥斯曼开始自称苏丹,宣布他的部落为独立的伊斯兰国家,即爱米尔国。1301年,奥斯曼侵占了富庶的卑斯尼亚平原。当时奥斯曼的主要敌人是拜占廷帝国。拜占廷帝国在小亚的土地是他扩张的主要对象。1326年,奥斯曼夺取拜占廷在小亚的重镇布鲁萨,控制了马尔马拉海峡,并把首都迁到布鲁萨,这一新的国家称为奥斯曼帝国,在国内居于统治地位的土耳其人被称作奥斯曼土耳其人。这时奥斯曼帝国已经靠近了欧洲,定都布鲁萨使得这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指向欧洲。

  奥斯曼帝国真正大举扩张是在奥斯曼的儿子乌尔汗(1326—1359年)统治时期。乌尔汗为了进一步扩张,建立了正规的常备军。他的常备军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得到采邑的封建主提供的军队,另一种是新建立的军队,这种军队的规模初期并不大,但是装备精良,训练严格,是奥斯曼帝国的主要战斗力量。这种军队的特殊之处是要终生服役,不得建立家庭,待遇优厚,享有特权。在奥斯曼帝国,几乎仍然采用中亚的战斗体制,男孩自小就要接受军事训练,社会以战争掠夺为荣,战士打起仗来英勇顽强。新军建立初期只有1万人,到16世纪中期发展到4万人,17世纪初发展到9万人。当时,奥斯曼帝国有着良好的扩张条件,拜占廷已经衰落,罗姆苏丹国也已经分裂。

  奥斯曼帝国首先占据了原来罗姆苏丹国的大片地区,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大规模地向欧洲扩张。1331年,奥斯曼军队打败拜占廷帝国军队,攻占了尼西亚城。1337年攻占了克米底亚,距离君士坦丁堡很近,实际上已经占领了拜占廷在小亚的全部领土。1354年,乌尔汗率军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占领了加里波利半岛,并把这里作为进攻巴尔干半岛的桥头堡。

  乌尔汗的儿子穆拉德一世(1359—1389年)在位时,奥斯曼帝国占领了整个色雷斯东部。1362年,奥斯曼帝国攻陷亚得里亚堡,切断了君士坦丁堡与巴尔干半岛其他地区的联系,并把首都迁到这里。1389年,欧洲联军与奥斯曼军队在科索沃发生了激战,尽管由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波斯尼亚,瓦拉几亚,阿尔巴尼亚和匈牙利人组成的联军作战英勇,在战斗中甚至击毙了苏丹穆拉德一世,但由于奥斯曼军队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联军终于被打败,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保加利亚先后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国,后来又被兼并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这一胜利震动了欧洲各国的统治者。

  欧洲各国为了拯救拜占廷帝国,派出了援军。1396年,在多瑙河畔的尼科堡战役中,奥斯曼军队一举打败了匈牙利、法兰西、德意志等国的联军,将近一万名十字军被俘,除了用巨款赎回300名贵族骑士外,其余的几乎全部被杀。从此,欧洲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奥斯曼帝国扩张。于是,巴尔干半岛逐渐落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拜占廷帝国危在旦夕。

  但就在此时,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强大起来,并开始向小亚扩张。1402年,在安卡拉附近的一次大战中,帖木儿军大败奥斯曼军,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1389—1402年)被俘。这一事件暂时挽救了拜占廷,使之又勉强存在了一段时间。因为在这场战役以后,奥斯曼帝国的地方割据势力抬头,巴耶塞特苏丹的四个儿子之间开始了争夺王位的战争,新征服地区的人民也趁机掀起反抗运动,奥斯曼帝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不得不推迟了向欧洲的扩张。

  苏拉德二世时(1421—1451年)时,奥斯曼帝国内部的战争停止下来,又继续向欧洲扩张。1430年,苏拉德二世率军占领帖撒罗尼加,拜占廷实际上已处于包围之中。到穆罕默德二世(1451—1481年)统治时期,开始了对君士坦丁堡的直接进攻。1453年,他率领20万大军和300艘战舰从陆上和水上同时进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虽然有许多险要和堡垒,军民也进行了拚死的抵抗,但力量对比悬殊,守军只有不足一万人。最后,城中的热那亚人作了土耳其人的内应。

  奥斯曼帝国以保留热那亚人在君士坦丁堡城内加拉太区的商业殖民地特权为条件,利用涂油板将70多艘土耳其战船运过加拉太后面的陆地,然后用这些船只搭浮桥,从侧面攻城。君士坦丁堡被打开一个缺口。在顽强地坚持了53天之后,君士坦丁堡终于在1453年5月29日被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三世阵亡,千年的帝国灭亡了。土耳其人攻陷该城之后,大肆劫掠3天,许多居民被杀或被掠为奴隶。奥斯曼帝国迁都于此,并把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即伊斯兰教的城市,著名的圣索菲亚教堂也被改为清真寺。

  拜占廷帝国的灭亡,使东欧失去了屏障。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在巴尔干,征服了摩利亚和雅典公国,在爱琴海上,攻占了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占有的岛屿。1459年又征服了塞尔维亚全境,1463到1465年间征服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1479年占领了阿尔巴尼亚。此外,在中间地区,奥斯曼帝国迫使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承认其宗主权。土耳其人还把热那亚人在黑海岸边的殖民地及重要商业城市卡法夺了过去,克里米亚汗也被迫臣服于奥斯曼帝国。

  此后,奥斯曼帝国暂时把侵略矛头指向东方。在苏丹塞里姆一世(1512—1520年)统治时期,开始了与伊朗的长期战争。但是对伊朗的战争并不顺利。土耳其人主要是为了夺取伊朗占据的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和南高加索。只是在1514年打败过伊朗,并夺取了查尔兰高地。此后进展不大。受阻的奥斯曼帝国又把矛头指向了南部。1516年,在阿勒颇打败埃及苏丹的军队,1517年,奥斯曼军队没有受到抵抗就进入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埃及国家灭亡。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土耳其人夺取了地中海的东岸和红海要道,占领了麦加和麦地那。

  苏里曼一世(1520—1560年)时期,帝国达到了鼎盛。苏里曼是个非常有作为的苏丹。他把全部精力放在进攻欧洲上,继位不久就开始向欧洲全面进攻。1521年,他派兵攻占当时属于匈牙利的贝尔格莱德。1526年,在摩哈赤战役中击溃了匈牙利国王的军队,攻陷布达。以后数次进攻奥地利,甚至打到了维也纳。但在欧洲碰到了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全力抵抗,进攻的势头被遏止。

  此后,苏里曼开始大举进攻阿拉伯半岛地区和北非。他首先派兵占领巴格达,完全占据两河流域,吞并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又在很短的时间里占领了非洲的大片土地,攻占了的黎波里和阿尔及利亚。他的后代在1574年攻占了突尼斯。到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囊括了以前存在过的阿拉伯和拜占廷两个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称雄一时。

  1571年,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在勒班多战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打败,失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从此,奥斯曼帝国开始走下坡路。


!admin 发布于  2023-3-18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