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总部为什么设在美国
现在大家知道联合国总部位于美国的纽约,因此,联合国一开会全要去美国,但是美国还拖欠会费。而联合国在二战后成立,为的是协调各国关系,避免类似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但是让人不理解的是,二战后,强国依然有很多,如英国、法国、中国,还有苏联这个超级大国在。但是,为啥联合国的总部最终确定在了美国呢?这三点是关键,你意想不到。
第一、欧洲的算盘
当时英法仍然是大国,而且为了维护欧洲几百年世界政治中心的地位,英法主张将联合国总部设置在瑞士。本身二战前的国联总部就是在瑞士的日内瓦的,因此可谓是熟门熟路。但是,弄巧成拙的是瑞士不乐意了。经历二战的瑞士越发感觉到卷入大国政治的为难,在国联时代就是如此,成了大国博弈的教练场,因此,死活不同意新的联合国放在自己这。
而除了瑞士,欧洲其他国家的主要城市基本上都在二战中被摧毁,很多甚至夷为平地。因此,瑞士不同意,那没办法了,欧洲没地方了。而且此时的英法战后要靠美国,于是此路不通就转而支持在美国设立总部,因为美国在战争中也没有遭受到破坏,除了珍珠港,其他地方那是完好无损的。
第二、苏联放弃了
苏联当时实力很强大,可以说是联合国总部的热门人选。但是苏联主动放弃了,为啥呢?俄罗斯的性格向来如此,不干吃力不讨好的事,在之前的国联,苏联还主动退出过一次。因此,在苏联看来,新的联合国换汤不换药,起不了什么作用。而为个和平机构,自己得不到什么好处,以后还可能给自己惹麻烦。因此,这种事,苏联怎么可能愿意干呢,于是苏联也开始支持美国。
第三、第三世界支持
二战后很多独立的小国,大部分是亚非拉的一些国家,他们近代几百年深受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因此,对西方国家很是反感,而相对来说美国还是要好很多。而且二战最后,也是美国力挽狂澜,起了大作用,堪称世界的救主,很多国家认为如果没有美国自己也独立不了。
因此,大部分第三世界的穷国都支持美国,当时的中国也是如此。于是奇怪的一幕出现了,世界从来没有如此一致的要支持美国,反倒是美国刚开始也不太愿意,而且根本自己没要求联合国放在自己家。但是最终还是接受了,给人的感觉是半推半就。其实,美国那是早就志在必得,心想不放在美国,还能放在哪,偷着笑罢了。
中国如何进入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
中国能够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原因:
中国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72年,美国日本等企图通过“重要提案”,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迫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的压力)。中华民国代表强烈反对任何形势的“两个中国”,于是宣布退出联合国。
之后,联合国投票将中华民国的代表权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1992年,由于苏联解体,其席位由俄罗斯代替。现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英国,法国和俄罗斯1945年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
世界的5大强国(其中中国被认为是唯一可以和美国抗衡的新兴大国,公认的可以成为超级大国的国家。俄罗斯由于苏联解体大受打击,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是很有潜力)。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的五位创始成员国,即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中的4大国和参加反德同盟的法国。《联合国宪章》第二十三条第一款中明文规定:“中华民国、法兰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美利坚合众国应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1958年起,法兰西改称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席次,蒋介石的代表在非法占据的席位上被驱逐。1991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席次为俄罗斯联邦所继承。
成为常任理事国,不仅需得到所有联合国会员国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票,且现任的所有常任理事国的赞成票亦是必要条件。
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截止到2002年,安理会总共批准执行了约55项维持和平行动,有力阻止和减缓了地区冲突的发展和扩大。
联合国降半旗全部名单
联合国曾为这些人逝世降半旗共17次,中国人占6次。
一、1948年,印度的国父“圣雄”甘地(遇刺)。
二、1953年,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
三、1962年,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哈马舍尔德于1955年在北京会见过周总理后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逝世1周年(这可以说只是补办,也可说是破例)。
四、1968年,美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
五、1976年1月9日(逝世次日)至15日(葬礼日),周恩来。
六、1976年7月,朱德(《人民日报》24日第六版:为哀悼朱德委员长,“联合国总部在七月八日和十一日下半旗志哀”。为朱德降半旗两日,也属于规定中的“特殊情况”了。)
七、1976年9月9日(逝世当日),毛泽东。
八、1981年6月1日,宋庆龄(5月29日逝世)(《人民日报》第六版《沉痛哀悼宋庆龄名誉主席》其中一句:联合国会旗今天下半旗半天志哀)。
九、1995年11月6日(葬礼次日),以色列总理拉宾(4日遇刺)。
十、1997年2月20日(逝世次日),邓小平。
十一、1997年,印度修女德蕾莎。
十二、2001年1月23日(安葬日),刚果(金)总统劳伦特•卡比拉(16日遇刺)。
十三、2001年6月5日(2日为安葬日),尼泊尔前国五比兰德拉(1日争执中遭枪杀)。
十四、2003年8月,伊拉克问题特别代表、巴西籍政治家德梅洛(因其所在的联合国驻伊拉克办事处遭到恐怖分子的自杀性炸弹攻击而遇难)。
十五、2004年11月11日(逝世当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
十六、2006年1月,科威特埃米尔(科威特国家元首的称谓)贾比尔•艾哈迈德•萨巴赫。
十七、2006年7月28日,中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在内的4名联合国观察员(26日因以色列军队对黎巴嫩南部进行空袭而丧生)。
降半旗致哀(志哀)是国际上通用的致哀惯例,始于1912年的英国,当时由于一艘船在执行搜寻任务时船长被杀害而由来,后来就变成国际通用礼节。联合国会员国的为世界做出杰出贡献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逝世,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在日内瓦的办事机构以及联合国驻该会员国的办事机构将以联合国旗将下半旗的仪式致哀。
联合国降半旗是为了悼念某人的逝世,这原本就有相应的规定。悼念的对象:无论从联合国的相关规定的条款上看(因为后几条中提到了“某国重要人物”和“与联合国有重要联系的世界领导人”)还是从事实上看,不局限于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更不局限于现任元首和首脑)。
中国和印度历史上的战争
印度在和我国的四次战役中,除了1962年的战役失利,此前印度“胜”了三次!
首次鸦片战役
在首次鸦片战役中,英国参战序列中的印度陆军单位有五个:马德拉斯第2步卒团、第6步卒团、第14步卒团、工兵团,以及孟加拉“志愿军”。
首次鸦片战役中,印度步卒确实出力很大。在首次定海之战中,英军投入的印度兵就有650人,终究英军无一丢失,印度参战军力不少,但却没死几个人,跟从英军轻松打败大清。
第2次鸦片战役
第2次鸦片战役中,英国参战序列中的印度陆军单位有7个:第8和第15旁遮普兵团,Probyn Fane骑兵团,第47、第65、第70孟加拉兵团,马德拉斯工兵团。
英国和印度步卒在1万人左右,其他为水兵。
其中,印度士兵至少在7000人。可以说,英军步卒主力即是印度兵。
这一仗更惨,清军投入军力为29万人,对阵英法1.77万人。终究联军伤亡405人,清军2000人左右。尽管清军伤亡小,但北京却被联军攻破。可见当时清军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多么的差。
八国联军侵华
中国历史上跟印度的三次“大战”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也有许多印度兵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时,英国步卒1万人中,大多数是印度兵。
此外还有澳大利亚水兵陆战队,和我国的“华勇营”,但不论怎么,印度兵跟从英国人,又一次轻松打败了清军,完成了对华“三连冠”。
尽管这三次战役是作为“伪军”,跟从英军作战,获得的成功,天然有印度一份。
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是什么意思
安理会由十五个理事国组成,各理事国轮流担任安理会主席,每一主席任期一个月。安理会主席一职由安理会理事国按其国名英文字母顺序按月轮流担任。
2020年3月1日起,中国担任本月安理会轮值主席。
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负有的职责包括:主持安理会的正式及非正式会议、与安理会成员国及其他希望将有关事务提交安理会讨论的联合国成员国进行磋商、代表安理会向媒体发表谈话以传达安理会全体成员就某一问题达成的共识、在专门会议或研讨会上代表安理会发言。
组织成员
安理会的成员包括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由联合国大会选举产生,会期两年,不可即行连任。1965年,通过修改宪章,非常任理事国数量从6个增加到10个。
中国轮值活动
2018年11月6日,作为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活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我的梦”演出在纽约林肯中心举行。当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马朝旭、第73届联大主席埃斯皮诺萨、中国残联副理事长贾勇,以及俄罗斯等国常驻联合国使节、联合国高级官员等900余人观看演出。
2018年11月30日,中国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即“弘扬多边主义,加强联合国权威和作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和两个重点即举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多边主义和联合国作用”和“非洲和平与安全:加强非洲维和行动”两场公开辩论会开展工作。安理会11月共举行35场会议,通过6份决议和7份媒体声明。
2020年3月1日起,中国担任本月安理会轮值主席。中方将把工作重点放5个方面:加强多边主义,把握国际合作的正确方向;关注非洲,支持非洲,促进非洲和平与发展;有效应对维和领域挑战,发挥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作用;推动政治解决地区热点,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秉持公正、透明、高效、务实原则,发挥安理会积极作用。
联合国的宗旨和作用是什么
联合国的主要作用,根据《联合国宪章》,主要有:
1、维持国际知和平与安全;
2、发展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3、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问题,并促进对于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4、为实现上述目标,为联合国为中心协调各国行动。
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
总部设立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现在共有193个成员国,其中亚洲39个,非洲54个,东欧及独联体国家28个,西欧23个,拉丁美洲33个,北美、大洋洲16个,包括所有得到国际承认的主权国家,此外还有2个观察员国(梵蒂冈和巴勒斯坦)。联合国的行政首长是联合国秘书长,当前由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担任。联合国共有六种工作语言,分别为英语、法语、俄语、汉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
联合国内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为: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道作。
联合国之宗旨为:
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百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二、发展国际间以尊度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知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
三、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道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四、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
日俄战争如果俄国赢了会怎么样
日俄战争是日本和沙俄争夺东北和朝鲜半岛的一场大战,在这场大战中,虽然清政府无耻的宣布独立,坐视两大列强在自己的国土,还是所谓龙兴之地上捉对厮杀,不过,清政府的中立实际上有偏向的,默许当地官兵暗中帮助日军,清政府当时无力阻止日俄两国在东北开战,但也明白,一旦俄国战胜,日本还能不能生存是另一个问题,但东北这块龙兴之地基本就别想了,俄国在远东地区的扩张,几乎从没有吐出任何领土。
日俄战争中日本惨胜,清政府以及知识分子也感到振奋,毕竟,这是黄种人第一次战胜白种人,沙俄虽然不断世界最强,但也算水平一流,黄种人并不比白种人差,俄国人的脑袋也能砍下来。
日本和俄国在东北开战,无非就是争夺势力范围,获胜者将获得在东北和朝鲜占据优势,失败者则被赶走,事实上也是如此,战争胜利后,俄国势力被彻底赶走,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如果俄国人战胜,即便是后来列宁说不承认沙俄签署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结果到了斯大林时代又回到沙特扩张老路上去,今天富饶的东北大地还有没有华夏子民,看看海参崴等远东地区的种族灭绝就明白了。
战争中,沙俄海军基本全灭,远东地区的俄罗斯陆军也遭重创,虽然沙俄在欧洲地区还有上百万人军队,真要拼死一战的话,日本未必能笑到最后,当时日本为了这场战争已耗尽全力,所谓赌国运,一旦失败,沙俄可不像清政府那么好说话,沙俄登陆日本几乎是肯定的,日本灭国倒是小事,日本人还能不能留在这个世界上,还是个问题。
好在当时双方都需要停战,对沙俄来说,日俄战争的战败,没有损害根本利益,反正东北也不是自己的,也不用赔偿军费损失等,最主要的,当时欧洲战争气氛渐渐浓厚,如果在远东拼死打赢,实力将重创,很可能无法面临即将开打的欧战了,而对日本来说,除了国力已耗尽,还欠了一屁股战争债款外,当时的日本高层,最起码还是明治时代的老人,真正的战略家,知道什么时候该见好就收。
联合国的六种语言是什么
在联合国的六大官方语言,也就是包括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汉语和阿拉伯语等六种工作语言(working language),由于英语在世界上的通用程度和适用范围,尽管不是作为母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但也在当今世界的通用语言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不少人也习惯性的将英语之外的语言称作小语种,但有些语言并不算小众。
从最初的三种欧洲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到俄语、汉语、阿拉伯语的陆续加入,才逐渐形成如今的六种工作语言格局,但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联合国只承认英语、法语为工作语言。
尽管1980年联合国大会中宣布六种工作语言地位相等,但直到1992年才在法律层面上,完全落实“六种工作语言地位相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国的某些机构,诸如联合国秘书处从始至终只有英、法两种工作语言。
但是六种语言相比较,其中各有千秋,为何英语和法语的认知度会更高一些呢?从数据上来看:
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接近4亿,但在67个国家和27个地区都被列为官方语言;
以法语作为第一、二语言的人口约为3.38亿,被29个国家、4个地区列为官方语言;
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人口超过4.8亿,被23个国家和地区列为官方语言;
以汉语及方言为母语的人口超过10亿,被2个国家和若干地区列为官方语言;
以阿拉伯语为母语的人口约3亿,被27个国家列为官方语言;
以俄语为母语的人口约1.54亿,被10个国家和地区列为官方语言。
尽管英语和法语的母语使用人数并不是最多的,但人们依旧将英语视为“国际语言”和“大语种”,这是由于工业革命之后,以英语为母语的英国和美国先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巨大作用,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制定者”角色。同时英语在众多的国际场合中,例如一些大型的国际交流会议、论坛中出现。
而法国作为仅次于英国的殖民国家,法语在全球拥有无可取代的独特性,于18世纪作为欧洲外交语言的地位得到确认,那时几乎所有的国际条约和文件以法语书写,在国际会议中法语也成为口头谈判的首要语言,甚至直到20世纪初仍是当时大多数国际组织的第一工作语言,如同法语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的工作语言地位依旧坚不可摧。
西班牙作为欧洲中世纪结束后最早兴起的国家,是除了英语和法语之外,最早在联合国中成为工作语言的语种,在19世纪前期的拉美地区独立运动中,一系列崛起的独立国家大多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成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因此在联合国正式成立之前,西班牙语就已经奠定国际工作语言的地位,以至于在当今的国际舞台上,西班牙虽然没有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但依旧跻身于六大工作语言之中。
而汉语作为世界上母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尽管近代中国遭到战争的破坏,但在法律上一直保持着独立的姿态,伴随着现代中国的快速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地位上升,被列为工作语言也在意料之中。俄语在被确立为工作语言之前,只被苏联列为官方语言,但在苏联解体之后分散出众多的独立国家,不少国家继续沿用俄语作为官方语言,于是俄语的国际地位出现很大的改变。
而阿拉伯语尽管母语人口并不多,但其重要的石油地位对于欧美国家,以至于全世界都有着重要作用,所以阿拉伯地区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有着普遍认知,因此尽管阿拉伯语在国际工作语言使用范围上属于“小语种”,但就其重要性而言是名副其实的“大语种”,所以阿拉伯语能够进入联合国工作语言的行列。
联合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生百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总部设立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现在共有193个成员国,其中亚洲39个,非洲54个,东欧及独联体国家28个,西欧23个,拉丁美洲33个,北美、大洋洲16个,包括所有得到国际承认的主权国家,此外还有2个观察员国(梵蒂冈和巴勒斯坦)。
联合国内的五大常任理事国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联合国的行政首长是联合国秘书长,当前由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担任。
联合国共有六种工作语言,分别为英语、法语、俄语、汉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总部设立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当前共有193个成员国,其中亚洲39个,非洲54个,东欧及独联体国家28个,西欧23个,拉丁美洲33个,北美、大洋洲16个,包括所有得到国际承认的主权国家,此外还有2个观察员国(梵蒂冈和巴勒斯坦)。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有:美利坚合众国、俄罗斯联邦、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法兰西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联合国的行政首长是联合国秘书长,当前由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担任。
联合国共有六种工作语言,分别为英语、法语、俄语、汉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2020年2月20日,入选福布斯区块链50强榜单(第2期)。
联合国宪章什么时候签署的
《联合国宪章》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它既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又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联合国宪章》除序言和结语外,共分19章111条,国际法院规约是《联合国宪章》的组成部分。《联合国宪章》于1945年6月26日在旧金山会议上签署,于1945年10月24日正式生效。
1941年6月,英美法等“同盟国”的代表在伦敦签署《同盟国宣言》,宣告不与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单独媾和,提出了维护和平、制止侵略和促成国际合作的原则。同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1942年1月1日,正在对德、日、意法西斯作战的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表示支持《大西洋宪章》,并首次使用“联合国”一词作为同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作战的各国的总称。
1943年10月30日,中、美、英、苏4国在莫斯科发表《普遍安全宣言》,声明有必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1944年8月至10月,苏、英、美3国和中、英、美3国代表先后在华盛顿的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提出了组织联合国的方案,并拟定出《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
1945年2月,苏、美、英在苏联雅尔塔会晤,决定于同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宪章》制宪会议。
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开幕,包括中国在内的50个国家的288名代表出席大会。6月25日,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会议从4月25日开幕到6月25日通过宪章后闭幕,整整持续了两个月。
1945年6月26日,举行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中国代表第一个在宪章的中、法、俄、英、西5种联合国正式语言文件上签字。随后是法、苏、英、美4国代表依次签字,然后才是与会的其他45个国家;同年10月24日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包括后来补签的波兰在内的51个国家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起草过程
在《联合国宪章起草文件》的文献中详细记录了《联合国宪章》诞生的全过程。”这份文献总共分为3本,第一本为索引,其他两本则记录了从1945年4月到6月之间,包括中、英、美、苏在内的50个联合国初始成员国在旧金山举行会议,讨论通过《联合国宪章》的过程。其中一本书的目录详细记录了自1945年5月9日以来,这50个成员国所举办的会议过程。上面记录着,仅1945年6月16日当天,就举行了3次会议。
签订
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开幕,包括中国在内的50个国家的280多名代表出席大会。6月25日,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26日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第一个在《宪章》的中、法、俄、英、西5种联合国正式语言文件上签字。
随后是法、苏、英、美4国代表依次签字,然后才是与会的其他45个国家,后又有波兰补签。在中、法、苏、英、美及其他多数签字国批准宪章后,同年10月24日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签字的51个国家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