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帝辛在位一共多少年?历史上纣王究竟有哪些罪行?

商纣王帝辛是商朝最后一位君王,在历史上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位暴君,古代史书对于帝辛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为主。沉迷酒色、酒池肉林、残暴不仁、穷兵黩武等成语,都成了帝辛的标签之一。也正是因为帝辛长期实行暴政才导致商朝走向灭亡,姬发灭商建周,使得周朝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王朝。不过历史上的帝辛真就如此不堪吗?或许这其中的真相并不是这样。和帝辛有关的负面典故,实际上是以杜撰为主,后世也存在许多争议。如果帝辛所做之事真有如此残暴,使天下人不能忍,恐怕他的帝王之位早就被推翻了,但是君王的权利可没那么大。只是关于帝辛实际的在位时间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记载,我们也只能通过推算得出一个大概数字。

根据我国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基本可以推算出帝辛在位时间是公元前1075年至公元前1046年左右,所以帝辛大概是当了30年的商朝君主。这在当时来说,已经算在位时间很长的君王了,如果帝辛持续多年残暴不堪,为什么还能稳坐王位30年呢?商朝的君主地位并没有那么牢固,皇权和明清两个朝代相比根本就不算什么,这也是引起争议的一点。
帝辛在位期间,所犯下的罪行被提到最多的就是荒淫无度而且暴虐无道,完全不顾同族兄弟的死活,是一个背信弃义,不得人心的亡国之君。这些在《尚书·牧誓》中都有记载,主要是周武王姬发对纣王列举的罪行,但这个历史毕竟是周武王写的,不好说是不是绝对的公正。在先秦时期,就有学者怀疑帝辛的部分罪行很有可能是被强加上去的。
而且孟子也认为,帝辛在位期间善治遗风,而且重用贤者,所以才能统治较长时间。所以看待帝辛的为人,也要分好的和不好的两面来看。都说帝辛酒林肉池,夜夜笙歌,不过这可能只是文化上的差异导致的误会。帝辛好酒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且商朝女性本来就开放一些,用周文化来看待商文化难免会有虚增负面的情况。再说,以商朝的酿酒技术,恐怕也就和饮料一般。
所以帝辛究竟是不是一位暴君应该是存在争议的,就算帝辛真的负面居多,但他在位期应该也施行过一些良政。只是这段历史实在太久远,而且史书记载的内容也难保公正,所以想要了解真正的帝辛,恐怕永远都不可能了。商纣王的形象更多被锁定在了反面教材中,导致3000年的岁月里后人在看纣王会夹杂一些私人的情感想象,但这些都已经很难被改变了。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1:54 

为何说中华文明比不上古希腊文明?

中国与希腊都是一个拥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了,都是从上古时期就开始用有了文明的国家。不过在很多人看来,咱们中华文明却比不上古希腊文明,而且很多国内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关于这个问题小编觉得有必要进行讨论下,看是不是中华文明不如古希腊文明。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从时间维度来看。
在明朝之前,也就是大航海时代前,中国都是领先于西方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从前356年商鞅变法到明孝宗弘治五年(即哥伦布发现美洲那一年),中国领先世界共1848年。
虽然近代史上,中国暂时落后,你能简单的说,中国落后西方,中华文明比不上古希腊或西方文明吗?
2.从体量和影响来看。
从战国时期开始,华夏民族就是东亚地区最强大和先进的民族。秦朝统一六国后,更是形成了人数最多的民族体量最大的帝国——汉民族、中华帝国。
中华文化还传播到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部分国家,在当地占主导地位。
日本人敢曲解中国历史,说“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但日本从不敢贬低中国历史,尤其是元朝以前的历史。原因很简单,日本受中华文化影响太深,贬低中国历史就是贬低自己。
在西欧列强开拓殖民地前,西方文明的地盘远不如中华文明。即使今天西方文明影响的地盘超过了中国,但欧美各国的人口加起来仍然远远不及中国。
3.从生命力来看。
古希腊、古罗马虽然辉煌过,但他们的名字前面都有一个“古”字,他们已经做古了,已经死掉多年了。
拿死去的文明跟活着的文明比,谁高谁低,结论不是很明显吗?
这就像今天进行拳击比赛,但是蓝方选手在昨晚的训练中被陪练失手打死了。假如你是裁判,那你今天的比赛到底谁赢了?
至少你不能直接判蓝方获胜吧。
但现实情况是,裁判说,蓝方虽死,但他是英国的爸爸,美国的爷爷,所以蓝方胜(蓝方是古希腊,红方是华夏)。
4.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拥有民主、自由、个人主义等,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西方世界,就没有现代文明,所以古希腊比中华文明更伟大。
这种观点貌似对,其实是错的,因为推动西方发展的是经济,而不是自由民主等理念。
古希腊不是原生文明,他的很多文化都来自古埃及、古巴比伦等中东地区文明。
为什么不直接说古埃及比古希腊更伟大,难道因为现在的埃及人不信基督教就否定古埃及吗?
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拿出来单挑都不是中华文明的对手,之所以他们死了还能扬名立万,还不是因为近代西方列强把他们奉为文化源头?
其实,古希腊罗马与现代西方白人的人种并不一样,在血缘上没有一毛钱关系,并且从西罗马灭亡到加罗林王朝(西方第一个王朝)兴起,中间有几百年的断层,谈不上文化传承。日耳曼人建立的西方世界只是通过基督教和阿拉伯人间接学习了古希腊罗马人的一些知识而已。两者并无任何血缘或者师徒关系。
西方列强与古希腊罗马的关系大概就像中国与泰国缅甸,而非越南。
西方奉古希腊为文化源头,就跟李渊称帝后,把道教祖师老子奉为祖先是一个道理。
至于民主、自由、个人主义,我只知道经济决定政治和文化。民主、自由并不能替代经济的作用,它们是近代经济发展的产物,与奴隶制条件下的民主并不是一个物种,尽管他们名字一样。
5.不能因近代百年落后就否定五千年中华史。
近代史上,中国被列强侵略,让中国人感到中国太落后了,一切都很落后。
很多民国大师们认为:经济、文化、文字、人种、中医等全都需要改变,不然就要亡国灭种。
今天的我们不应该嘲笑大师们,但是也应该知道他们的观点是不对的。
6.考虑别国感受。
比历史,可以肯定的说,中国不输给任何非西方国家。
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是断绝的文明。中国的周边国家想了解本国历史,都要来研究中国史书。印度人都承认,如果不是依靠晋朝《法显传》和唐朝《大唐西域记》,印度历史根本就无法重建。
如果中国人都承认古希腊历史(西方历史)更胜一筹,你让其他国家情何以堪?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1:54 

古埃及与古希腊的绘画有什么区别?

中所周知,古希腊与古埃及都是有着非常古老文明的国家,文明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几千年。这两个国家都拥有着非常多珍贵的艺术品,不同的艺术品以绘画都有着自己的故事。那么古埃及的绘画与古希腊人的绘画有着怎样的区别呢?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了解了解吧。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中的瓶罐和小件展区是仅次于古代雕塑的第二大展区。我被这个公元前九世纪的陶罐吸引纯粹是因为上方的卍字标志,它不是佛教中常见的符号吗?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这个符号除在古印度出现代表吉祥外,还曾出现在古代波斯和古希腊,象征太阳或火焰。另外,请注意它与纳粹标志的区别,纳粹标志是两个S交叉在一起,为国家社会党的缩写,整体呈菱形,而我们眼前的这个符号相当于两个Z交叉在一起,整体呈正方形。
这件绘满了几何图案的陶器制作于公元前750-735年,盖上塑造了四匹造型可爱的小马。
这件公元前七世纪的陶俑有没有让你想起什么?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吉祥物就是受它的启发创作的。虽然它的面部塑得像只鸟,但整体上被认为是件女性陶俑。有意思的是她的两条腿是可以动的,据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钟状陶制玩具娃娃。对比一下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吉祥物。
这个来自罗得岛的黑绘双耳瓶制作于公元前510年,上面画着一位御者驾着四马战车等待出发。
这件红绘角状杯被塑成一只公羊头的形象,上方图案绘制的是男女追逐的场面,制作于公元前460-450年。
这件制作于公元前五世纪末四世纪初的双耳喷口罐上描绘了一位吹笛子的女子在宴会上为众人表演的场景。
金属制品展区多为一些造型精美的小件物品,比如公元前四世纪的黄金花冠和公元前三世纪的带阿耳忒弥斯胸像的黄金发网。
古希腊文明曾经很大程度上受古埃及文明的影响,两位旅居埃及的希腊收藏家将他们在埃及收集的藏品捐赠给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成就了今天埃及与近东展区的主要部分。
这件彩绘的墓碑上画的是母子俩,儿子手里紧紧攥着一只鸭子的翅膀。用现代眼光看古埃及绘画总觉得有点儿怪怪的,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在他的《艺术的故事》中对这种埃及平面艺术有个概括,他说那些看似不合常理的绘画原本遵循一个共同原则:无论哪一事物,古埃及画家都从它最具特性的角度去表现。头在侧面最容易看清就从侧面画,但画眼睛时就想起它从正面看见的样子,因此一只正面的眼睛就被画到侧面的脸上。肩膀和胸膛是正面的,那样就能看到胳膊怎么跟躯体接合,而一旦活动起来,胳膊和腿从侧面看要清楚得多,所以又画成侧面。
古埃及当然少不了木乃伊,这个木乃伊棺材上绘制的是阿蒙神的女吟唱者。
还有一个展区专门展示锡拉岛上的考古发现,其中最著名的是来自阿科罗提利(Akrotiri)的两幅公元前16世纪的壁画。我们在圣托里尼的时候没去那里的考古遗址,因为那的好东西全都移到这里了。
在第一个房间的壁画中,左边是两个少年拳击手,看上去也就七八岁的样子,梳着长长的辫子,手上戴着拳击手套,腰间系着遮羞布,从姿势看感觉更像是某个仪式中的表演。右边是两只羚羊,那简洁流畅的线条一下就刻画出了羚羊苗条敏捷的身姿,就绘画技巧而言堪称完美。你看古希腊的绘画就比古埃及进步多了。
第二个房间的壁画被命名为“春天”,墙面上画满了盛开的百合花,空中飞舞着小燕子,一派万物复苏的景象。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1:53 

古希腊军队的法则是什么?

现在要当兵,那么必须要做的就是体检了,这是目前国际上都通用的做法。然而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当兵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检查家产,如果家产没有到达中产阶级的标准,那么很遗憾,你是没有资格去爱国的。估计很多人看了这个标准后第一反应就是“奇葩”两个字。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希腊士兵
古希腊人最早把重装步兵玩出了花样,重装步兵甚至一度成了他们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在希腊城邦要当重装步兵就意为着首先你家里要钱,希腊城邦可不给自己的公民战士提供装备。雅典重装士兵的标志性装备就是手中接近1米的大盾牌,连同盾牌在内的其他武器装备重量超过30公斤,价格超过30德拉科马。30德拉科马是180个奥波,可以买卖6头公牛。
除了盾牌,希腊重装步兵还要穿上重18公斤左右的盔甲。由于穿戴困难,他们一般都是靠奴隶帮忙。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就回忆过自己在马拉松之战前的备战情景。他在奴隶帮助下先是穿上了18公斤重的胸甲,然后在小腿上穿上了胫甲。穿戴完毕后,他用左手拿着直径一米的阿尔戈斯盾(上面包裹有青铜),右手拿着长达2米多的白腊木刺枪。
古希腊军队交战的基本战术就是作战时让重装步兵顶着盾牌肩并肩的推挤,在推挤前进中用密集的长矛杀死对手。这种打法类似现代的美式橄榄球比赛,冲撞能力非常惊人。撞到敌人后,希腊士兵会用践踏和长矛的刺杀干掉敌人。由于古希腊重装士兵人人都是中产,他们装备的防护比敌人波斯人好的多,在交战时经常可以以少胜多。
古希腊军队中自然也有轻装步兵,轻装步兵大多来自社会下层,是希腊军队中二等公民。许多轻装步兵,特别是配备有特种兵器并有熟练技术的弓箭兵和投石兵等,都是外来的雇佣军。在古希腊重装步兵和公民就是一个词,没当过重装步兵在城邦事务中就没有发言权,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先天低人一等。
罗马士兵
罗马人也建立了类似的法则,早年的罗马军队也是屌丝莫进。罗马公民被划分为5个等级,财产在10万阿斯以上(大约等于50千克白银)的为第一阶层,这些土豪公民必须自行承担盾牌、胸甲、头盔等装备。罗马军事条例规定土豪公民的装备必须是金属制品,亚麻、皮革甲胄这些廉价货是不合格装备。随后的各阶级分别以75000、50000、25000阿斯财产为准线,这些都是罗马社会中产阶级的标准,他们也要装备程度递减的重装步兵百人队。财产不少于11000阿斯的第五阶级的贫民则以轻型的武装作战,更穷的公民就不用打仗了。
不当兵,在古希腊、罗马社会中就意味着没有公共事务发言权,因此不当兵并不是优待。中产公民自带装备参军也确保了希腊、罗马城邦的政治体制,一旦中产阶级大规模衰退,军事政治体制就产生了巨大地变化。斯巴达人中产阶层减少后,威震天下的斯巴达重装士兵就开始成10倍的缩水。罗马中产阶层减少后,转而招募职业军人,罗马共和国也变成了罗马帝国。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1:52 

孔甲养龙是真的吗?

龙这种生物,一直以来都只是存在于神话传说当中,大部分人都是认为其实是并不存在的,但是却是不是也存在着这样一种可能,古代,尤其是上古时期,其实是真的有龙的,也的确有人见过,只不过后来因为一些原因灭绝了,所以我们见不到了?这当然也只是猜测,但是古代也有很多传说,比如“孔家养龙”的故事。孔甲是谁,他真的养了龙了吗?

孔甲养龙说的是一天天降二龙,一雄一雌,让刘累带回去养,一日雌龙死了,刘累把龙肉烹调后献给孔甲,孔甲吃了龙肉之后感觉十分美味。后来,孔甲思及龙肉的美味,就让刘累再把雄龙杀了烹调给自个吃,但是刘累知道龙是灵物自己是不可能杀死他的,于是就听从周围人的话逃跑了。孔甲知道后派遣了三百带甲武士前去杀龙,结果三百武士全军覆没。
我们可以用排除法来做,首先不可能是鳄鱼,在将池子里的水放空后,鳄鱼的战力是不可能战胜三百披甲武士,甚至可以说在地球目前已知的动物中能够单挑三百披甲武士的动物是不存在的,而且还不是在自己的主场中。
但是在史前动物中,一些巨型两栖动物或者从远古活下来的恐龙说不定可能会有这种战斗力。因为体型大战斗力就高,尤其是在上古之时各种武器发现还是比较简陋的,一个体型巨大的动物是可以战胜三百多披甲武士,毕竟人类对它的攻击就像在挠痒痒。就像我们所知道当大象发起冲锋的时候,是很少有动物能够正面阻挡的,所以孔甲养龙很大的可能是养的一些远古巨兽,不然是不可能拥有这么大的战斗力的。
先把底牌亮出来,中国古代的龙,最早指的就是鳄。下面先说孔甲养龙的传说,接着综合古代史书资料对于所谓龙的特征描写,阐述为什么说古代的龙就是鳄。
第一 孔甲养龙的故事。
史书里面对于上古养龙的事情不算少,《左传》里面记载,舜帝时期就曾经养过龙,养龙官董父就从野外的滩涂上抓了十几条龙过来饲养。孔甲是夏朝的第14位帝王,他手底下的养龙官是刘累。刘累一共养了四条龙,后来养死掉一条,刘累本着物尽其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把死掉的龙做成了肉酱,最后不知道做的事狮子头还是肉馅饼,反正是给孔甲给吃了。孔甲一尝,真真好味!一时兴起还封赏刘累为御龙侯。可是孔甲吃上了瘾,没隔多久,就要刘累在搞一顿龙肉搓一顿。刘累心想,死龙随你摆布,要杀要剐由着你,活龙活现一条龙,老子如何能降伏的了?思前想后没有了退路,把金银细软打包收拾好,叫了辆滴滴就逃到了河南鲁山去也。
第二天手下一汇报,孔甲气得血压飙升180,可惜那时候没有摄像头,想追没法追。但是想吃龙肉的欲望却是按捺不住,没了张屠夫,难道就吃混毛猪吗?当然不能。于是孔甲命令300壮士来到养龙池里,放干了水,要手撕活龙。没曾想这龙不是吃素的,大尾巴一扫,把300军人扫进龙池,霎时间暴雨倾盆,300好汉就在龙池里送了命。随后几条龙腾云驾雾就进入了二次元世界,从此不知所终。大吃货孔甲听了消息之后吓的大小便失禁,卧床不起几个月驾崩。
孔甲养龙的故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好东西吃一回就行了,别贪那一口,容易粗大事。第二,木有擒龙术,不要下龙池。
第二,为什么说古代的龙就是鳄?
古代史书记载的龙,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龙是两栖动物。这个在周易里面讲的很多:见龙在田,龙跃与渊,可见无论水中还是陆地上,龙都可以生活;
其次龙是卵生动物。《淮南子》里面就说:蛟龙伏寝与渊,而卵剖与陵。就是生活在水里,但是卵是孵化在水边陆地上的。
再次龙长的像蜥蜴。南北朝时期道家养生大师陶弘景传说养过龙,《江宁府志》说:小黑龙游藻间,头类蜥蜴。
最后:龙会休眠。《孔子家语》记载,龙:夏食而冬蛰。
从这几个特征,再配合身躯庞大等特点,可以推断,古代所谓的龙,就是现在的鳄鱼一类大型爬行动物。当然了,最直观的证据,就是甲骨文里的龙字,分明就是一只张大嘴巴的鳄鱼形象。
铁锤推测龙就是鳄鱼,你们同意吗?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1:51 

欧洲死人眼睛上盖硬币是为什么?真的是贿赂地狱鬼神的吗?

电影《诸神之战》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已经看过了呢,在珀尔修斯带领着勇士们前往冥界的时候,一条河阻隔了阴阳两界。其中一位勇士向河中甩出一枚硬币之后,一位阴森的船夫幽幽驾着一条小船从远处而来,从而将他们带入地府之中。在另一部电影《开膛手杰克》中,由《加勒比海盗》的杰克船长强尼德普主演。德普帅哥在电影终了时一命归西时,同伴为他的双眼各盖上一枚硬币。那么这是为何呢?真的是用来贿赂地狱鬼神的吗?

这两部电影都反应了西方历史上关于丧葬的一个传统,就是死者下葬时,必须在眼睛上或者嘴里放上硬币。这枚硬币仿佛成了沟通死者与地府之间的纽带。
实际上这个传统来源于古希腊。在古希腊神话中,人们死去之后,由大神赫尔墨斯负责接引,将他们带到阿刻戎河边。死者必须渡过阿刻戎河,才能到达冥王哈迪斯掌管的冥界地府。
阿刻戎河上有一个摆渡人,名叫卡戎,只有他的渡船才能将人们顺利地送达到对岸。然而,他的渡船不是免费的,只有支付船钱,卡戎才会干活,典型的“赚死人的钱”。因此,人们不得不在死者嘴里放置钱币。因此有人也将这些硬币称为给摆渡人的贿赂。
如果有钱人家自然不成问题,一枚硬币能有多少价值。但是,如果这家人一穷二白,连一两枚硬币都出不起,那么死者就惨了,他会在阿刻戎河上漂浮一百年,遭受飞鸟啄食、鱼虾撕咬的痛苦。没想到,连地狱也嫌贫爱富。
这个传统确实来自于古希腊神话,但是古代的希腊地区真有往死人嘴里或眼睛上放硬币的传统吗?事实上,从考古发掘得知,在古希腊和古希腊文明影响的地区,墓葬中发现硬币的比例并不高。比如在黑海沿岸地区,公元前四世纪中期的古墓中发现硬币的墓葬仅有17%。
到了古罗马帝国时代,这种葬仪才开始逐渐推广。由于古罗马帝国自称继承了古希腊文明的香火,因此,古希腊的各种生活仪式都在古罗马得以继承并发扬光大。而葬仪中,往死者身上塞硬币,这种极具仪式感的风俗被保留并加强。
通过古希腊神话的传播以及各种文艺作品的渲染,这种葬仪在公元五世纪前后,从罗马帝国向西传入伊比利亚半岛,再向北进入英国,接着向东走入波兰,从而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此时唯一统治全欧洲的势力实际上是基督教,而基督教徒完全继承了这种葬仪。大部分基督徒死后,他们的遗体上也放置了钱币。这种葬仪一直延续到了十九世纪末才逐渐消失。《开膛手杰克》的故事发生于1888年,正是这种葬仪逐渐消失的年代。
这种丧葬传统为什么会在古希腊出现?学者研究认为,这与地理条件有关。阿刻戎河并非传说中的河流,它位于古希腊西北。当时,在这里居住的居民安葬死者的时候,经常要度过阿刻戎河,将死者遗体带到河对岸的墓地去安葬,久而久之,留下了卡戎在阿刻戎河收钱的故事。也就是说卡戎是被冤枉的。而阿刻戎河流域就成了这种葬仪的始发点。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1:51 

是什么原因促成八国联军侵华的?没想到军机大臣是个文盲

纵观我国历史,除了草莽英雄开国之外,其实文盲当官是非常困难的。开国靠草莽之武功,治国靠精英之文治。科举制度千年,即便是明证。学而优则仕,一般优秀还没资格当官,要优而优才可踏上官府门槛,哪里轮得上文盲上台阶?当然这也不代表史上没有文盲高居庙台,不辨菽麦而要指导种菽麦的。此间情形,主要有二:一是官僚在帽子与票子间交换,二是官僚在老子与儿子间循环。

晚清的刚毅是靠后一种制度安排上的台。满清政府是靠满族起的家,坚持满族的坚强领导,是满清政府一条核心原则。满族取得了领导权,不管是好是孬,不管学与不学,不管优与不优,都有位置等在那里。刚毅出身镶蓝旗,如果靠学而优则仕,他当官连门都没。他早年干的是在办公室搞搞收发,整整档案,端端茶水,跑跑小腿,大体上是内勤人员的角色。但他因为血统正,背靠着满族为统治者这个大背景,官运亨通,青云直上,从云南布政使一路飙升,历任山西、江苏、广东巡抚,军机大臣,工部、刑部尚书,在慈禧太后那里红得不得了。
刚毅官当得那么大,却实在是文盲一个。有“别字先生”与“错字大王”之称。估计3000个常用字,他怕有1500字不认得,更写不来。比如说,喝字与歇字,充其量是小学二年级的东西吧,刚毅先生就分不清。他在地方任上,判了个案子,农民状子说:我挑担大粪,在村口歇一歇。刚毅念道:我挑担大粪,在村口喝一喝。那次上面领导催要报告,刚毅亲自执笔,亲自出丑,一篇小报告,错别字满篇,却是自命不凡,挥就之后拿给王文韶去学习学习。王文韶一见,没读几行,就读到了一句读不懂的话“毋跌故习”,想了很久,估计那“跌”字当是“蹈”字,所以,“乃取朱笔密点跌字四周,另书一蹈字于旁”。
当领导,其中要务是要到主席台上去念报告。官场里著作权与众不同:写文章的没著作权,念文章的才有著作权。所以当官的不一定自己写,但一定是自己念。读了书的去做官,念报告没太大的问题,但没读什么书的呢?自然是常常出丑。这个刚毅就常常念白字:“民不聊生”,他读成“民不耶生”;“瘐死狱中”,他读成“瘦死狱中”;一个“陶”字,很简单吧,他不会读,莫名其妙地读成了“如”字……报告念着念着,他脱稿自卖自夸了:“人皆谓我刚复自用,我知刚直而已。”他不知道刚愎自用是贬义词,只知道“愎”字读“复”字!时人作诗曰:“一字谁能争瘦死,万民可惜不耶生,功名鼎盛黄巾起,师兄师弟保大清。”
“嗟乎,李林甫读弄璋为弄章,几误唐家中叶。”李林甫把弄璋写成弄章,就误了国?这未免夸大了吧。这诗把刚毅的读音对错与大清政权兴亡对应起来了,是不是也夸大了呢?那年刚毅任军机大臣,四川奏报围剿了一次叛乱,先向刚司令报捷,捷报书里有一句是“追奔逐北”,北者败也,是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意思。刚司令读到这句,拍起桌子大骂:这群混账东西,只往北边去追,贼寇难道不会往东边跑?不会往南边跑?不会往西边跑?“若作逐北,安知奔者不向东西南,而独向北乎?”还好,清朝毕竟还有读书人,刚司令大发雷霆之时,旁边有个翁同龢,翁是读书人,当过帝王师的,连忙向刚司令解释。刚司令怒火熄下来了,没酿成什么事故,但他怎么也不理解“逐北”就是“逐败”,“常熟(翁同龢是江苏常熟人)在旁,忍笑为解其义,刚终摇首不谓然”。
不识字也就罢了,如果读不懂报告也罢了,问题是,“刚于文字茫然不解,而于事理亦绝无见解”。晚清外部世界纷繁变幻,内部局面变幻纷繁,一点文化底子也没有的人,哪能有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哪能有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西国呈上文书来,刚司令看到文字像螃蟹爪子,他说这文字我懂,“这倒和咱们考翻译的文章差不多”。义和团刀枪不入,自诩能以拳头对付洋枪洋炮,读书人谁信?不读书的人才信。刚司令恰恰是没读书的。刚司令是坚定的主战派,他极力主张依恃义和团反洋,他又处在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位上,说话算话。“庚子之祸,固以端王、李莲英为中坚,而助成之者,实刚毅为之魁”。文盲当官,丢了己丑,祸了祖国,殃了万民。刚毅咋样呢?他感觉超级好:“而今备位宰辅,与彼咬文嚼字,辄夸下笔千言而落拓穷途一身不自保者何如?”我一点书没读,当了这么大的官,你们读了那么多书,穷书生一个,怎么样?
我们只能无语。别看文盲、准文盲当了官之后,对文人是翻白眼,其实另一面是,他有时比谁都爱文化,都爱搞文化工程,比文人更文人。一两年出一本报告集,甚至16个月连出六七部诗集,这种官人多。把文人贬得一无是处,与处处把自己当文人,并行不悖,硬币都是两面嘛,梁山莽汉到得李师师那里要装斯文嘛。这个“刚毅不解句读,而自负能文”。他著了一本书,叫《官场必读》,把秘书写的公文、论文、报告、讲话,“分类编辑,刊印成册”,书名叫必读哪,那是人人都得买的。官人有时表现得很爱文化,缘于缺啥要啥,他好这一口。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1:50 

二战期间最抗揍的美军航母是哪一艘?挨12鱼雷5炸弹400炮弹都不沉

我们都知道,美国目前是全球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经建立了以航母为核心地位的舰队结构体系。而美国海军的航母数量,包括护航航母也在战争结束时达到了惊人的上百艘。作为美国海军的主要战斗力,二战期间,美国航母的战场生存力是否强大呢?这一点可以从美军航母编队与它最直接的对手——日本海军的较量当中得出一些考量的依据。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前夕,美军航母在驶往战场的途中进行紧张的备战。
二战时期美日两国之间的航母对决,可谓是太平洋上最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也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日本海军战前苦心经营和积攒起来的资本——联合舰队,在几个航母战队精英舰载机飞行员的强力带动下,于战争初期发挥了极为强悍的战斗力,打得美国海军一度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这里最直观体现的一个数据便是:美军在二战中所损失的4艘舰队航母全部损失于珍珠港事变之后的一年内,准确的说是集中损失于1942年5月到10月之间。注意这里仅仅统计的是舰队航母,不包括美军在战争后期所损失的轻型和护航航母,也就是说在1942年10月之后,美军再也没有一艘大中型航母被击沉。我们悉数了解一下美军这4艘舰队航母的死因,其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1942年5月8日,满载排水量高达43400吨的“列克星敦”号航母在珊瑚海海战中被日军第五航空战队的“翔鹤”、“瑞鹤”号所击沉。“列克星敦”号在日军舰载机的攻击中被2枚鱼雷和2颗炸弹击中,后被美军驱逐舰补射2枚鱼雷后沉没,总共挨了4枚鱼雷和2颗炸弹。
1942年5月8日,珊瑚海海战中垂死的“列克星敦”号。虽然吨位巨大,但作为战列巡洋舰舰体改造而来的航母,该级舰的整体性能不算出色,抗击打能力也并不出众。
1942年6月7日,满载排水量25900吨的“约克城”号航母在中途岛海战中被日军击沉。其中被日军舰载机命中3颗炸弹和2枚鱼雷,后又被日军潜艇所发射的2枚鱼雷击中,以及受到近距离殉爆的“哈曼”号驱逐舰所波及,总共挨了4枚鱼雷和3颗炸弹。
1942年9月15日,满载排水量19100吨的“黄蜂”号航母在瓜岛海战中被日军潜艇击沉。日军伊-19号潜艇射中“黄蜂”号3枚鱼雷,后被美军驱逐舰补射5枚鱼雷(其中2枚未爆炸)后沉没,总共挨了8枚鱼雷。
1942年10月27日,满载排水量26900吨的“大黄蜂”号航母在圣克鲁斯海战中被日军击沉。其中被日军舰载机命中3枚鱼雷5颗炸弹,被美军驱逐舰补射9枚鱼雷(全部未爆炸)和400多发127毫米炮弹,最后被日军驱逐舰再补射4枚鱼雷后沉没,总共挨了16枚鱼雷、5颗炸弹和400多发127毫米炮弹。
从以上数据可见,“大黄蜂”号算是美军在二战期间死得最惨的一艘舰队航母,在沉没之前所遭受的打击最为剧烈,比挨1枚鱼雷便沉的“大凤”号之类的日军航母抗打击能力强太多,但这能说明它是美军二战中最抗打的航母吗?其实不然。
1942年10月26日圣克鲁斯海战中,“大黄蜂”号航母正在承受日军舰载机的猛烈攻击洗礼,图中可见该舰舰体已经明显倾斜。
首先从“大黄蜂”号挨的9枚美军鱼雷来看,由于当时美军鱼雷引信问题尚未解决,这些补刀的鱼雷竟然全部未爆炸,最多只是在船体上戳了9个小破洞,这与鱼雷爆炸的大破口有天渊之别,因此除开这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鱼雷,“大黄蜂”号实际上只能算是挨了7枚日本鱼雷。
另外为加速弃舰后的“大黄蜂”号沉没,美军驱逐舰又向其发射了400多发127毫米炮弹。对于数万吨的航母来说,这些中口径的炮弹实在难以对其舰体结构产生实质性的破坏,可以说连一枚鱼雷爆炸威力的零头都不及。
客观来说,美军对“大黄蜂”号的补刀是极其失败的,真正造成它沉没的主要损害来自于日军的7枚鱼雷和5颗炸弹,这对于一艘排水量不到3万吨的军舰来说,已经是非常巨大和致命的打击了,不沉真说不过去。
1942年10月26日下午17时左右的“大黄蜂”号,依旧倔强地漂浮在海面上,随后全体舰员撤离了该舰。“大黄蜂”号在挨了12枚鱼雷(含美军补刀的9枚)、5颗炸弹和400多发127毫米炮弹的情况下仍然不沉,最后被赶到现场的日军驱逐舰再补射4枚鱼雷后才沉入海底。
众所周知,要在战斗中击沉一艘大型战舰相当不容易,其影响条件很多,除了遭受打击的剧烈程度之外,还包括军舰本身的防护能力强弱、命中的部位是否致命、损管是否得利,以及一些可以归结为运气的因素等等。比如吨位和防护都超过“大黄蜂”号的意大利战列舰“罗马”号,满载排水量46000吨,只挨了德军2枚“弗里茨”制导炸弹就沉了,主要原因为大火引起弹药库爆炸;而满载排水量高达72000吨的日本超级航母“信浓”号,也只中了美军潜艇4枚鱼雷就沉没,损管不得力是沉没主因。反观美军排水量仅2000多吨的“拉菲”号驱逐舰,在冲绳战役中担任雷达哨舰时被日军5架特攻机撞击,身中4枚炸弹,全身一片狼藉也能最后生还。
那么在相同或类似的条件下,“大黄蜂”号航母的抗击打能力水平几何呢?最有可比性的是它的2艘同级舰“约克城”号和“企业”号。前面我们已讲过日本人击沉“约克城”号可以说是费劲了力气,在中途岛之战的最后阶段才靠着潜艇伊-168号的偷袭以及驱逐舰“哈曼”号的近距离殉爆取得了该场战役中的唯一一个大型战果。而“企业”号航母则更是一个传奇,它在1942年8月的所罗门以东海战中被命中3颗炸弹4颗近失弹,10月的圣克鲁斯海战中被命中6颗炸弹1颗近失弹,这些打击都没有对“企业”号造成致命伤害。
1942年8月24日所罗门以东海战中,一颗日军炸弹在“企业”号航母甲板上爆炸的瞬间,这是该舰在这场战役中被命中的第3颗炸弹。
此外一个对比对象是“约克城”级的后续型“埃塞克斯”级航母,该级舰吨位略大于“大黄蜂”号,在二战期间建造了17艘,没有一艘在战争中沉没。其中“富兰克林”号在1945年3月被日军2颗炸弹命中,引燃了舰上满载燃油和弹药的数十架战机,产生了恐怖的连锁爆炸,全舰724人阵亡265人受伤,但最终该舰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另一艘“邦克山”号航母于1945年5月在冲绳近海遭到2架日军特攻机撞击后引起大火,全舰阵亡289人受伤246人,但因为损管得力也没有沉没。
1945年3月19日遭到日军攻击后的“富兰克林”号航母,引发的连锁爆炸将整艘军舰淹没在浓烟和火海当中,但该舰最后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图中“富兰克林”号旁边是一艘抵近救援的美军轻巡洋舰
1945年5月在冲绳近海遭到2架特攻机撞击后起火燃烧的美军“邦克山”号航母,该舰阵亡、失踪289人,受伤246人,但因为损管得力最终没有沉没。
另外熟悉海战的军迷基本上都听过一句话:要击沉一艘军舰,从舰体下部进水远比从舰体上部进空气有效得多。这句话被一些人简单地理解为军舰在战场上更怕鱼雷,而不那么惧怕炸弹或炮弹。这其实是一个误区,至少对于主力航母这么巨大的军舰而言,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纵观二战期间所有被击沉的主力航母数据,造成它们沉没最主要的直接原因其实不是从下部进水,而是对军舰的失控,尤其是舰上不可控制的大火——美日双方很多受伤后的主力航母,都是因为无法扑灭蔓延全舰的火灾而被迫弃舰,然后再由同伴补刀让其从下部进水导致沉没。因此对于一艘大型航空母舰的抗击打能力而言,挨多少枚鱼雷是一项重要的考量因素,但并不是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中被重创的日军航母“飞龙”号,已经奄奄一息,不久后弃舰被随行驱逐舰击沉。中途岛海战中沉没的4艘日本主力航母都是属于炸弹引发的损坏,然后大火蔓延导致对全舰的失控,最后不得不放弃。美军的“列克星敦”号和“大黄蜂”号也是属于这种情况。
美军航母的质量水平和舰员的损管能力在二战当中都是一流的存在,虽然我们无法将“大黄蜂”号所承受的打击完全对等地移植到一艘“埃塞克斯”级航母上,然后再以后者沉不沉来对比两者的抗击打能力,但我们还是要客观地说——既然是后续型号,在结构优化和吨位增大的情况下,至少军舰的总体防护水平是有所提高的。“大黄蜂”号的抗打击水平和同型舰是在一个水平线上的,而与后续型“埃塞克斯”级航母相比,则还是要略逊一筹。
遭受恐怖的重创后拒绝沉没的“富兰克林”号,证明“埃塞克斯”级航母在抗击打能力方面相当强悍。
“大黄蜂”号航母的整体表现足以赢得所有人的尊敬,它确实是美军在二战中表现最好的航母之一,也是难以被击沉的航母之一,在遭受到一系列沉重的打击后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沉入海底。不过综合评价,“大黄蜂”号并不算是二战期间最抗打的美军航母,这一桂冠应该颁给“埃塞克斯”级航母,因为在客观条件等同的理想情况下,没有被击沉的航母才是最抗打的航母。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1:49 

你滴,什么的干活?日本兵口中的这句话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

相信我国那些抗日神剧大家已经看得不少了,我们经常在看抗日神剧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其中的日本兵对着老百姓说:“你滴,XX滴干活”?然后就要求老百姓带路,或者是询问,比如:“你滴,什么的干活?”那么,历史上的日本兵真的是这么说的吗?接下面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吧。

实际上,这种语言,叫做协和语。抗日神剧里面这种奇怪的说法其实是有历史依据的,其主要源于日本在二十世纪初占领中国东北后,在东北地区引入并推广的一种混合语,称为协和语(きょうわごう),又称日满语,大东亚语。但是士兵主要说的属于“兵队中国语”,主要流行于日军当中,这种混合语和协和语一样,在汉语中引入了大量日语词汇和日式语法。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语言呢?这和他们受到的兵队支那语培训有关,为了让士兵尽快掌握汉语日常会话,培训机构想出来的省时省力的办法就是用日语语法来说汉语的关键词,这样的语言虽然很不标准,但是由于关键词俱全,猜测起来并不费劲,事实证明沟通效果还是蛮好的。
这么说大家就明白了,比如说这么一句话:我要去北京。那么,协和语的语调是这样的,我滴,东京的去呀。和汉语不一样。协和语在东北,被日本人强迫中国人使用,这就导致了这种语言,在东北流行了十几年,直到解放后,中国政府下令规范汉字语言文字规范,禁止“协和语”的使用。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1:49 

新版人民币为何没有5元?

2019年版的第五套人民币不久之后就会正式发布,虽然说现在大多数人出行都会选择手机支付,但是人民币却也还是不可或缺的,就像古代诞生了银票之后还是会有真实货币流通一样,手机支付或许还是没有办法完全取代现金支付了,虽然它更方便。而在今年的8月30日,2019年版的第五套人民币就将要发行了,一起来看看这一版的人民币长什么样,为什么没有了五元纸币呢?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9年8月30日起发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赶紧一起来看看有啥变化!
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最明显的变化是,50、20、10元纸币右侧增加了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5角硬币色泽由金黄色改为镍白色;1元硬币直径缩小,由25毫米调整为22.25毫米。
纸币特征
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分别保持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纸币和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元纸币规格、主图案、主色调、“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国徽、盲文面额标记、汉语拼音行名、民族文字等要素不变,提高了票面色彩鲜亮度,优化了票面结构层次与效果,提升了整体防伪性能。
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调整正面毛泽东头像、装饰团花、横号码、背面主景和正背面面额数字的样式,增加正面左侧装饰纹样,取消正面右侧凹印手感线和背面右下角局部图案,票面年号改为“2019年”。
50元纸币
正面中部面额数字调整为光彩光变面额数字“50”,左下角光变油墨面额数字调整为胶印对印图案,右侧增加动感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竖号码。背面取消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
20元、10元纸币
正面中部面额数字分别调整为光彩光变面额数字“20”“10”,取消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调整左侧胶印对印图案,右侧增加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竖号码。
1元纸币
正面左侧增加面额数字白水印,取消左下角装饰纹样。
硬币特征
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元、5角、1角硬币分别保持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元、5角硬币和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角硬币外形、外缘特征、“中国人民银行”行名、汉语拼音面额、人民币单位、花卉图案、汉语拼音行名等要素不变,调整了正面面额数字的造型,背面花卉图案适当收缩。
1元硬币
直径由25毫米调整为22.25毫米。正面面额数字“1”轮廓线内增加隐形图文“¥”和“1”,边部增加圆点。材质保持不变。
5角硬币
材质由钢芯镀铜合金改为钢芯镀镍,色泽由金黄色改为镍白色。正背面内周缘由圆形调整为多边形。直径保持不变。
1角硬币
正面边部增加圆点。直径和材质保持不变。
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发行后,与同面额流通人民币等值流通。
这次为何没有5元和100元纸币?
央行也就新版人民币的一些疑问进行了解答:
问:为什么要发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
答:1999年10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68号,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2005年8月,为提升防伪技术和印制质量,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部分纸硬币。2015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新版100元纸币,其防伪能力和印制质量明显提升,受到社会广泛好评。迄今为止,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已发行流通十多年。
在此期间,现金流通情况发生巨大变化,现金自动处理设备快速发展,假币伪造形式多样化,货币防伪技术更新换代加快,这些都对人民币的设计水平、防伪技术和印制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人民币流通使用的发展变化,更好维护人民币信誉和持有人利益,提升人民币整体防伪能力,保持第五套人民币系列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发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在保持现行第五套人民币主图案等相关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对票(币)面效果、防伪特征及其布局等进行了调整,采用先进的防伪技术,提高防伪能力和印制质量,使公众和自助设备易于识别。
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发行后,与同面额流通人民币等值流通。
问:为什么没有发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元和100元纸币?
答:中国人民银行在设计发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的同时,也在统筹推进5元纸币提升的研究工作。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持续加大货币印制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为提高人民币防伪能力和流通寿命,目前选择面额较低、流通量较小的5元纸币进行相关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其发行工作另做安排。
之所以没有100元,是因为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在1999之后已经发行了2005和2015年两个版别。
问: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元硬币为什么改变规格?
答: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元硬币直径由25毫米调整为22.25毫米。1元硬币规格调整后,直径缩小11%,便于公众携带使用。
问: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角硬币为什么改变材质?
答: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角硬币材质由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角硬币的钢芯镀铜合金改为钢芯镀镍。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角硬币采用的钢芯镀铜合金生产工艺,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属于拟淘汰的落后工艺。
问:为什么将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元、5角、1角硬币正面面额数字改为斜体?
答: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元、5角、1角硬币调整了正面面额数字的造型,面额数字字体由衬线体调整为无衬线体并稍作倾斜处理。调整的主要考虑因素如下:
面额数字的字体由衬线体调整为无衬线体后,数字的字体简洁大方、更易识别,与相邻的面额拼音、人民币单位的字体字形更加协调统一,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面额数字造型作倾斜处理后,视觉效果更活泼、富有动感,更加突出和醒目;面额数字轮廓线的粗细变化,强化了数字造型的立体效果,进一步提升了识别性。
据悉,1999年10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68号,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
2005年8月,为提升防伪技术和印制质量,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部分纸硬币。
2015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新版100元纸币,其防伪能力和印制质量明显提升,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迄今为止,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已发行流通十多年。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