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为什么叫孤星之州

美国的德克萨斯州,我们简称为“德州”,位于美国南部地区,也可被称之为“孤星之州”。德州是姚明和王治郅闯荡NBA时奋斗过的地方,这里也是著名导演李安影片《断背山》的发生地,这里还有充满传奇色彩的西部牛仔故事。每年德克萨斯州以其独特的牛仔文化及独一无二的“德克萨斯-墨西哥”风情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全球游客慕名而来。

这里既可以在牧场策马扬鞭,也可流连时尚的大都市,也可以体验牛仔竞技、歌舞狂欢,感受别样风情,还能够河滨闲暇漫步、泛舟品尝美食、农场里看星星,体验无穷乐趣。多种文化和艺术在这里碰撞,经济和科技在这里腾飞。惟一的一颗星挂在国旗上,惟一以独立国家身份加入美国,惟一有权利自行退出联邦,这就是孤星之州(lone star state)——德克萨斯。这里居住着火热又自豪的德州人!
德州是美国面积第二大的州,有696,200平方公里。是法国的1.1倍。如果它是一个国家的话,德州会是第四十大的国家,仅次于智利。德州的东部一般作为美国南部的一部分,地形上像路易斯安那州一样平坦,覆盖大片的树林。东南有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北部,包括靠近俄克拉荷马州的部分及德州的大部分干燥而平坦,而在西北部有一些峡谷和台地。南北纵向九条高速公路,东西走向四条高速公路,编制了德州四通八达又景色万千的交通网,热爱自驾旅游的朋友们多会将这里当成第二故乡。
德州的GDP超过全美8%,生产总值仅次于加利福尼亚州在美国列第二位。石油开采、炼制和科研发达,德克萨斯原以农业为主,80%的土地是农场和牧场,是美国最大的农业之州,因此,畜牧业发达,以牛肉生产闻名,平均输出超过16,000,000头牛。安哥拉羊毛产量占美国总产量的95%,世界总产量的60%。棉花也是该州第二最有价值的农作物,棉花产量列美国各州的第一位。稻米、高梁、葡萄、花生和西瓜等农产品的产量也居前列。20世纪初期,休斯敦地区发现石油后,众多石油公司蜂拥而至,“海湾”、“壳牌”等25个主要石油公司都将总部设在这里,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炼油中心,美国的石油化工产品大部分在德州生产。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德州成为化学、电子、飞机和金属等行业的制造中心休斯敦是美国的航天工业中心。
德克萨斯州教育发达,从教育资源上看,德州拥有University of Texas(UTD)、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SMU)、Ric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UNT)、University of Dallas等一批名牌大学。其中UTD和SMU,在全美高校实力榜上的排名还不错,UTD的工程学院和SMU的商学院,都能跻身于全美专业排行榜的前20强。最新崛起的达拉斯学区更是中国重视孩子初级教育的必争之地,美国最好的中学School for the Talented and Gifted(TAG)便坐落于此。如此优质的教育,是的该州人才辈出:艾森豪威尔将军,小布什,演员Mary. Martin,作家 Katherine Anne Porter, 运动员Mildred “Babe” Didrikson等一大批美国文化、教育、艺术,科技、政治精英诞生于此。
美国德克萨斯州被誉为历史文化的大熔炉,这同样体现在它的美食和热情友好的居民方面。无论您是想品尝一下金牌烤肉、正宗德克萨斯-墨西哥美食、人见人爱的手切牛排、从海湾海岸新鲜捕捞的海鲜,还是想体验一下最新的挑逗味蕾的感觉,德克萨斯品种繁多、渊源流长。
对于任何年龄段的游客,美国德克萨斯州都不缺自然奇观、惊艳的风景和教育体验。从阳光海滩到原汁原味的西部生活再到各种主题公园、动物园、博物馆,德克萨斯州一年四季都是理想的旅游胜地;这里气候温暖舒适,天空一碧如洗,阳光充足,地形地貌复杂多变,非常适合探险,是户外活动爱好者的理想去处。从观鸟到远足,从钓鱼到潜水,德克萨斯州可为我们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
美国德克萨斯州地域广袤,风景迷人,历史文化丰富,这些特点都在它的购物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无论游客希望获得什么样的购物体验,德克萨斯州的各种高档购物中心、历史文化小镇和时尚都市商区都能满足。从高级订制服装到各种奥特莱斯商品再到古玩珍宝,德克萨斯无所不有。
无论是在休斯顿购物休闲、在班德拉牧场策马奔腾、在圣安东尼奥河滨漫步,还是尽享奥斯汀的音乐盛典,游玩德克萨斯,每一处都会是一种享受、一种体会和一种感悟。不同风情的城市,演绎着德克萨斯州不变的美。在体验国际大都市的时尚、科技与艺术的同时,还能觅得一处纯净的山野闲情,唯有德克萨斯了。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0 19:06 

木刀柄怎么处理比较好

木刀柄怎么处理比较好
1、外形美观:

来自大自然的天然木材赋予了厨房用刀很多的个性和美感,使它们的价值提升了。是的,好的刀柄的价值不亚于刀片的价值。木材也很容易雕刻精美的图案和符号,这使手柄更具吸引力。

2、使用的舒适度:

木质手柄握起来手感非常舒适,而且防滑效果也很好,可防止切菜时刀从手部滑落。木柄大多符合人体工程学,抓力很好,上手后可以拥有细腻的切割体验。

当我们购买了一把木刀柄的刀要如何保养呢?

1、不要将刀浸泡在水中:无论您的刀有多脏,都不要将其浸泡在厨房的水槽中。因为天然木材有很多细小的缝隙,水会填满这些缝隙,使得木材膨胀,木柄很快就会弯曲和破裂。

2、刀具使用后用洗干净并且擦干:永远不要让您的木柄刀风干,每次使用后最好用中性的清洗剂洗干净,并用干的毛巾擦干。

3、不要把刀放进洗碗机:请不要将木柄厨刀放在洗碗机中,在洗碗机里反复泡和冲洗会对木刀柄的伤害非常大。

4、不要将刀长时间暴露在直射的阳光下:将刀放在窗台上或长时间直射,阳光会永久损坏木柄,过热会导致刀柄变干并破裂。最好将木柄刀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5、经常给刀柄上油:到目前为止,保养木柄刀的最好方法之一是定期抹油,可以使用天然的矿物质油,轻薄又不会有异味。这些油可以让木柄保持湿润,并增加了抵抗热胀冷缩和湿度变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涂油的手柄看起来更漂亮。


!admin 发布于  2021-12-30 19:06 

塔尔萨种族事件是怎么回事

说起塔尔萨种族事件,有人认为1921年的塔尔萨爆款摧毁了该市的全黑社区,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起暴乱。很有意思的是,这起事件在任何历史书上都是找不到的。脸书上有一篇文章针对塔尔萨种族大屠杀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说法,特别是一篇关于死亡、房屋被烧毁、首次使用飞机轰炸美国城镇的报道。还说,这一事件“在任何历史书中都找不到”。

不过,“今日美国”刊载的文章认为,1921年毁灭性的塔尔萨种族大屠杀并不是美国最严重的暴乱,在书中也没有被忽视。
塔尔萨暴乱于1921年5月31日在该市全黑人的格林伍德区(Greenwood)爆发,并持续到1921年6月1日上午。被认可的说法是由一名在塔尔萨白色商业区工作的19岁非裔美国人迪克·罗兰(Dick Rowland)被捕引发的。他因涉嫌在附近的德雷克塞尔大楼强奸一名17岁的白人电梯女操作员莎拉·佩奇而被捕。
因为黑人不允许在该地区使用洗手间,所以他们可以进入办公楼顶部的一个洗手间,可以通过电梯进入。据称袭击的细节支离破碎;其中包括电梯操作员大声喊叫和一名目击者据称看到罗兰从电梯里跑出来。
俄克拉荷马州历史学会表示,目前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但“最常见的解释是,罗兰在佩奇进入电梯时踩到了她的脚,导致她尖叫。”他当天晚些时候被捕。
暴乱是在《塔尔萨论坛报》下午刊登了一篇关于这一事件的文章后爆发的,该报在社论版还说,私刑即将发生。法庭外聚集着一大群黑人和白人。一群武装的非裔美国男子,大多是一战老兵,害怕被私刑处死,两次来到现场,并向警方提供帮助,保护罗兰。当他们第二次离开时,一名白人试图解除其中一名黑人老兵的武装,但被一枪被射中,引发骚乱,白人涌入全黑的格林伍德区。
在俄克拉何马州研究1921年塔尔萨种族暴乱委员会的一份报告《塔尔萨种族暴乱》中,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2000年的官方报告中,一些历史学家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公共记录、采访和报纸报道,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官方的州报告说,人们,包括一些“政府代理人”故意烧毁或摧毁了1256栋房屋,“以及格林伍德区几乎所有其他建筑,包括教堂、学校、企业,甚至医院和图书馆。”
根据塔尔萨历史学会的数据,1500所房屋被烧毁,600多家黑人企业被炸。骚乱发生时,该区人口约为1万人。
据塔尔萨历史学会和博物馆称,至少6000名非裔美国人被国民警卫队在会议厅和游乐场拘留长达8天。
1、300至3000人死亡、受伤和/或失踪
死亡人数很难确定,把死亡、受伤和失踪人数合并成一个数字,使索赔更加困难。
根据俄克拉荷马州官方的塔尔萨种族暴动委员会的调查结果,“虽然确切的总数永远无法确定,但可信的证据表明,有可能有许多人在大屠杀中丧生,人数可能在100至300人之间。”。
历史学家约翰 霍普 富兰克林(John Hope Franklin)在一份伴随官方国家调查的报告中写道:“186名俄克拉何马人当天死亡。他们是黑人和白人,美洲原住民和西班牙裔,年轻人和老年人。”
曾担任俄克拉荷马州法医顾问的法医人类学家克莱德·斯诺博士在官方报告的调查结果中说,“保守估计是从38名受害者开始的,这些受害者可以单独辨认。”
地区历史学家、俄克拉荷马大学(University of Oklahoma)教授丹尼•戈贝尔(Danney Goble)在对官方报告的概述中表示,“准确的死亡人数将从38开始;最终可能会达到数百人。”
2016年被选为塔尔萨市长的拜纳姆市长已经展开调查,对黑人受害者乱葬坑的口述历史进行跟进,如果被证实属实,这将增加死亡人数。新的信息显示可能有三个乱葬坑,研究人员将于7月13日对一处遗址进行试掘。
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历史学教授阿尔伯特·布劳萨德(Albert Broussard)教授了包括塔尔萨种族大屠杀在内的种族关系课程40年,他告诉《今日美国》记者,没有证据显示死亡人数比20多人高。布鲁萨德是美国历史教科书的合著者,他说,300人或更多人死亡的说法“被大大夸大了”,而且经过这么多年,不太可能找到任何万人坑。
密歇根大学历史学家、塔尔萨土生土长、著有《应许之地的死亡:1921年土尔萨种族暴乱》一书的斯科特·埃尔斯沃思(Scott Ellsworth)直截了当地告诉《今日美国》说,“没人知道,没人知道”。他说,根据当时美国红十字会一位当地主管的报告,合理的估计死亡可能高达300人。另一个基于掘墓人工作报告的当代估计,将表明至少有112个坟墓。
2、1921年的塔尔萨暴动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暴动
这一名称不可避免地与死亡人数挂钩,这一点存在争议。
“不,甚至还没有接近,”布劳萨德说,塔尔萨种族大屠杀虽然可怕,“但通常会让位于1919年夏天发生的主要种族骚乱的后面。”
他说,1917年圣路易斯东部发生的种族暴乱,造成39名黑人和6名白人死亡。情况更糟,1991年洛杉矶发生的3天暴乱也是在4名警察被判无罪后发生的。超过60人死亡,骚乱造成至少10亿美元的损失。
埃尔斯沃思注意到了死亡,激烈的混战,以及广泛的破坏,称这次屠杀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单一种族暴力事件”。
3、塔尔萨是第一个被飞机轰炸的美国城市
虽然很难确定塔尔萨大屠杀期间使用飞机是否是第一次涉及美国城市的此类事件,但没有相反的证据,特别是考虑到飞行还处于初级阶段。
据史密森杂志报道,著名黑人律师巴克·科尔伯特·富兰克林(Buck Colbert Franklin)描述了空袭事件。富兰克林用打字机打印了10页的事件第一人称描述,于2015年被发现,并捐赠给史密森尼的非裔美国人历史博物馆。
富兰克林是非裔美国历史学家约翰·霍普·富兰克林的父亲,美国历史协会前主席和Phi Beta Kappa,以及伴随官方国家调查的大屠杀概述的作者。
“我能看到飞机在半空中盘旋,”老富兰克林写道它们数量不断增加,嗡嗡作响,飞奔而下。我能听到像冰雹一样的东西落在我的办公楼顶上。在东边的阿切尔街上,我看到那座旧的中道旅馆着火了,从上面开始燃烧,接着又有一栋又一栋的建筑从上面开始燃烧。”
塔尔萨的律师说,他离开办公室走上街头。
人行道上到处都是燃烧的松节油球。他接着说:“我非常清楚它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也非常清楚为什么每一座着火的建筑都是从顶部开始着火的。”。
塔尔萨历史学会董事会成员理查德·华纳(Richard Warner)对空袭事件的广泛报道,与俄克拉荷马州对骚乱的官方调查同时进行。华纳在评估有关飞机袭击的报道时更为谨慎:“从飞机上发生一些枪击事件,甚至有人投下燃烧弹,这是在情理之中的,但证据似乎表明,这是一种轻微的性质,在骚乱中没有实际效果。”
他指出,飞机肯定是警察用来侦察的,还有摄影师和观光客,他补充说,“可能有一些白人从飞机上开枪,或是扔汽油瓶之类的东西。”
明年是塔尔萨种族大屠杀100周年,相关人士准备举办一些纪念活动。前俄克拉荷马城雷霆队球员拉塞尔·韦斯特布鲁克将执导一部即将上映的电视连续剧,记述1921年塔尔萨种族大屠杀。
“在俄克拉荷马州呆了11年,让我看到了这个州富庶肮脏的历史。当我得知近100年前在塔尔萨发生的令人心碎的事件时,我知道这是我想讲的故事。31岁的韦斯特布鲁克在一份提供给人们的声明中说:“令人不安的是,当时发生的暴行,与今天仍然如此相关。”重要的是,我们要揭开非洲裔美国人在这个国家被埋的故事。”
韦斯特布鲁克补充说:“如果我们想创造向前发展的变革,我们现在就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化这些变革。”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0 19:05 

美国种族灭绝事件 1862年达科他战争

1862年发生在美国的达科他战争,如今已经有很少人知道了,这是移居到北美大陆的欧洲移民者与北美的原住民之间的一段黑暗历史,同时也是美国历史上一次非常著名的灭绝事件。达科他人是美国土著印第安人,也被称为苏族。在苏族,有许多分支机构,其中达科他苏族是较大的一个,居住在达科塔州东部、明尼苏达州和艾奥瓦州北部。

当时,达科他人有超过100多万人口。虽然他们人数众多,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经被强行改变,因为与美国政府签订的条约剥夺了美洲原住民的土地权。作为回报,政府承诺通过该条约每年支付土地占用费用。年金还包括支付给欧洲交易员的债务。达科他人受制于当局软硬兼施的政策,放弃了自己的传统和生活方式,没有其他选择。吸收欧洲文化是美洲原住民养家糊口的一种方式。最后许多人试图摆脱他们的文化身份,剪掉他们的头发,放弃他们的农耕和狩猎传统。
1861年,达科他人粮食收成不好,他们度过了一个饥饿的冬天。但联邦政府的援助迟迟不到位,当地商人也拒绝给他们任何贷款援助,导致双方矛盾激化。1862年8月17日,由达科他酋长陶雅特杜塔(“小乌鸦”)率领的达科他人向明尼苏达河沿岸的一系列白人聚居地发起了进攻,这被称为达科他战争。一些印第安人烧毁了明尼苏达州当局印第安人事务办公室的办公楼和一些农村居民的房屋。当地居民迅速组织民兵,政府也调集军队,沿着明尼苏达河与一小群手持简陋武器的印第安人作战。
1862年9月,大约5000名达科他人全部被赶出明尼苏达州,但被美国当局抓获的2000名印第安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并没有参加战争。战争于1862年12月26日结束,随后300多名达科他人被捕并被判处绞刑。尽管大多数案件应林肯,总统的要求重审,但39名认罪的人被绞死,其他人被送往爱荷华州的监狱,其中大多数死于狱中。
根据历史学家的说法,审判达科他人的军事委员会是不公平和有偏见的,因为他们的惩罚是由他们攻击的人决定的,所以他们是否被定罪没有得到公平的审判。如今,在美国,达科他人有自己的保留区和保留地,但仍有许达科他人生活在保留地之外。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0 19:05 

克里米亚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在1963年,美国的气象学家洛伦兹在解释自己理论的时候讲了一个小故事。他说,一只位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小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最终可能导致2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州造成一场龙卷风。原因是蝴蝶扇动翅膀会产生微弱气流,微弱气流又会令周围的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

这便被称之为蝴蝶效应,它只是混沌学的一个比喻,不起眼的小动作却能引起一连串的巨大反应。十九世纪发生在欧洲大陆的一场克里米亚战争,便是如此,看起来不起眼却引发了一连串后果。甚至于令万里之外的中国买单,那么它有如何影响,又是如何影响的呢?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于1853年至1856年,战争双方分别是俄罗斯,英国、法国。战争的表面起因是俄国向奥斯曼提出保护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东正教徒圣地,也就是想在奥斯曼建立俄国保护地,奥斯曼拒绝了。法国与英国也反对,俄国被拒绝后决定以此作为军事行动的理由,1953年与奥斯曼断交并侵占土耳其由此引发克里米亚战争。
实际上是奥斯曼在逐渐瓦解,俄国便认为自己在欧洲扩张的好机会到了,可以顺带争取黑海海峡控制权。英国和法国为了保持并扩大在土耳其的势力,参与了对俄作战,所以这其实是俄罗斯与英法等国争夺远东统治权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联军胜利,1856年1月16日双方召开巴黎和会,最终签订了《巴黎和约》。
合约规定承认土耳其为欧洲协调的一国,保证奥斯曼的独立和完整,俄国得放弃对奥斯曼境内东正教教徒的保护权。并将多瑙河口及南比萨拉比亚还给摩尔达维亚,卡尔斯还给土耳其,黑海中立化。带来的影响很大,首先这是世界史上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也是近代科技战争的开端。
而对中国的影响则源于俄国的惨败,克里米亚战争是由沙皇尼古拉一世发动的,却是由亚历山大二世结束的。亚历山大在战争中看到了农奴组成的军队与英法联军之间的差异,训练与武器也有很大差异。促使俄国进行农奴制与军事改革,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当国力再次强起来之后亚历山大便又想发动领土扩张。
但克里米亚战争表明,俄国向东欧、高加索地区扩张是不行的,那么只好将目光投向中亚、远东的国家。最终他们将目光望向了那个曾经的老大帝国——中国,中俄之间此前便因着黑龙江一带有过诸多争执。还曾爆发过雅克萨之战,只是此时的清与那时的清已大为不同,它弱的不堪一击。
也是由于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要向英法复仇,便趁英法发动鸦片战争时。俄国介入趁火打劫,逼迫清廷接连签订如《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好得到它想要的利益。克里米亚战争之所以会影响到中国,说到底就是因着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当年俄国落后于英法,所以它输了,看清事实后它便转头去欺负比自己更弱的。
落后弱小的国家是没有话语权的,不说为欺负别人强大,至少也要为自保而强大。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0 19:04 

中世纪欧洲人为何要持续不断的向中东地区发动远征

西欧与地中海东岸的中东国家隔着第勒尼安海和地中海,可以说是十万八千里之遥,八竿子打不着的遥远。但这两个地方愣是在中世纪才连接起来。在此期间,西欧国家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了长达近200年的9次远程战争,真是让人感到难以置信,而远征的原因是因为宗教冲突!

公元7世纪左右,伊斯兰教逐渐在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兴起,并很快开始向阿拉伯半岛以外扩展。此后,地中海沿岸的历史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伊斯兰教从阿拉伯半岛扩张的同时,由波斯人建立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萨珊帝国却在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当时,拜占庭帝国拥有广阔的领土,包括巴尔干半岛、今天土耳其的大部分地区、今天的叙利亚、今天的巴勒斯坦、今天的埃及、今天伊拉克的一部分、外高加索的一部分、北非的西部以及今天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区。当时,萨珊王朝的领土也极其辽阔,包括今天伊拉克的部分地区、今天土耳其的部分地区、今天伊朗、今天阿富汗、高加索、波斯湾和今天巴基斯坦西南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东罗马帝国和萨珊帝国的疆域在每个时间段都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本文所描述的疆域只是其大致的疆域,主要是为了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这两大帝国当时的疆域。接连不断的战争让这两个曾经强大的帝国筋疲力尽,而阿拉伯半岛的穆斯林军队则乘虚而入,于公元636年在约旦打败了东罗马帝国,于公元637年在伊拉克的卡迪斯(现巴格达以南)打败了萨珊帝国。随后,来自阿拉伯半岛的穆斯林开始强势扩张。他们于公元711年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入侵西欧国家的领土。直到普瓦捷(法国西部城市)受挫,西欧穆斯林扩张的步伐才逐渐停止。
在穆斯林的扩张过程中,基督教会和基督徒的利益受到严重侵犯,穆斯林侵略者也在被占领地区对非穆斯林进行严重压迫,甚至有时封锁道路,阻止基督徒前往耶路撒冷朝圣。这些都使得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对抗的气氛更加严重。11世纪末,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鼓励和支持下,西欧封建领主和骑士们组成了十字军东征,并以收复被穆斯林入侵占领的土地为名,开始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持久的十字军东征,这就是著名的十字军东征。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发生在公元1096年至公元1099年。在十字军东征期间,十字军分成了四支军队,总计约10万人,并于1099年7月15日占领了圣城耶路撒冷。后来在地中海沿岸收复地区,按照欧洲模式建立了几个东海十字军。然而,由于十字军在收复地区的讨伐和勒索以及周围穆斯林军队的威胁,他们建立的政权并不稳定。第一次东征是十字军唯一一次成功的东征,历时近200年,在十字军东征前后共持续了9次。交战各方总兵力达200多万,东征以失败告终。从那以后,地中海地区就落入了穆斯林的手中。
虽然十字军的战斗力多半比穆斯林士兵要更强,而且在护甲上也优于穆斯林士兵,但十字军往往能以少胜多,但由于装备笨重,包袱太多,不适合在叙利亚腹地作战,这也限制了十字军继续扩大战果。此外,军事实力一直是中东十字军头疼的问题。一般只有来自西欧老家的十字军到达地中海,地中海十字军才能集结大规模部队。因为来自西欧老家的十字军在地中海停留一段时间后就会回国,这也是十字军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0 19:04 

力易得是哪个国家品牌

力易得是哪个国家品牌
力易得ENDURA工具品牌自1998年创立以来,致力于工业级手工具研发、生产与销售。力易得ENDURA为用户提供综合组套、绝缘工具、管道工具、钳类工具、防爆工具、汽保专用工具等20大类超过3200种规格产品的配套解决方案,被广泛用于工矿企业、汽车维修、工程机械、物业家居、工厂售后安装等众多行业。

   力易得ENDURA拥有专业研发中心实验室和独立生产基地,严苛的产品管控体系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ISO9001、ISO14001、ISO45001、知识产权管理等体系认证保证了产品的材质、工艺、功能、外观等质量指标达到并超过ANSI美国标准、DIN德国标准及中国国家标准,同时是力易得ENDURA成为全国工具五金标准化中心、全国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的优势条件。良好的售后服务是立足市场的根本,力易得ENDURA坚持服务创新,不断推陈出新,严格监控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20载砥砺奋进,力易得销售网络已遍布全国32个省市及澳大利亚、菲律宾、英国、南非等10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集研发、生产到销售的一体化全产业链,有效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实现生产资源的高效配置,提升产品和服务价值。

   工具铸就专业,作为中国工矿企业配套和维修工具市场的专业品牌,力易得ENDURA致力于成为国内工业级手工具行业更具技术性、信赖性的供应商,用更优质的产品和更全面的服务为用户提供更专业、更广泛的解决方案。


!admin 发布于  2021-12-30 19:03 

东正教,新教,天主教这三大基督教派之间有着什么区别?

很多人都认为,像西方的欧美国家被宗教影响非常大,大多数人都信奉基督教。若是自己去推敲一下的话,相信会发现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太正确的。因为基督教只是一个统称的说法,并不具体。人家在就将基督教分成了三个主要教派,分别是东正教,新教以及天主教。

东正教的信徒主要分布在东欧地区(主要是俄罗斯以及原东欧苏联加盟国),新教主要分布在北美、澳、北欧以及西欧部分国家,而天主教主要分布在南欧、南美洲。
在11世纪中叶以前,基督教是一个统一的宗教(并没有分裂),而基督教分裂的原因是因为中世纪的欧洲帝国——罗马。
自从罗马君主迪奥多西一世将罗马分成两半以后,基督教也随着罗马帝国分成了两半,以西罗马帝国为首的国家信仰天主教(意大利罗马为中心),而以东罗马为首的国家信仰东正教(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天主教与东正教是从基督教最早分裂出去的两个宗教,天主教以拉丁语为宗教语言,东正教以希腊语为宗教语言。
而中世纪的天主教对西欧国家控制力及其强大,甚至有国王和贵族因为背叛宗教被教皇下令周围国家围攻而起的事件发生过。
而东正教对国家影响力及其弱小,甚至主张依附于世俗力量之下。其它的神职称呼、节日历法(东正教为儒略历、天足教为公历)、sj版本(天主教的《sj》,东正教《sj》、《新旧约》、《圣传》)虽不同,但是差别也不算大。
两教最大的区别还是权利集中,天主教的教皇权利极大,由于中世纪民众普遍愚昧而又对天主教坚信不疑,所以教皇很多时候的权利是大于国家的君王以及各地区的贵族的,东正教大多时候并没有太大影响力。
而因为教皇的权利过大,手底下的红衣主教、神父等权利当然也不会小,许多地区的君王都不敢乱惹这些神职主教。
而因为权利过大带来的腐败问题,逐渐突出后,新教孕育而生。
新教最早由于德国的天主教腐败问题(甚至公开售卖“赎罪券”敛财),贫穷的信徒不堪忍受,在马丁·路德的理念带领下新教正式突破了天主教的腐败。
早期的新教力量极其弱小,信徒经常受到天主教徒的迫害,而美国最早的英国移民者就是因为受不了英国天主教迫害而被迫离开英吉利岛的新教徒。
而在资本主义革命后,因为新教的理念符合欧洲的发展,才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摆脱了天主教徒的迫害,形成了今天的基督三派系鼎立。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0 19:03 

隋唐十八好汉只有三位真实人物,其他全是虚构出来的?

看过《隋唐英雄传》的朋友,一定对里面的隋唐十八好汉影响深刻,基本上各个都是武功高强的高手。不过这隋唐十八好汉中,只有三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其他都为虚构。隋唐十八好汉的说法出自《说唐演义全传》,演义中并没有把十八好汉都介绍完,只说了其中十三位,而这十三位中只有秦琼、单雄信和尉迟恭是确有其人。下面就为来讲讲其中五位好汉的事迹,看看演义是如何杜撰他们的经历。

李元霸
按演义中说,李元霸是唐公李渊(也就是后来的大唐开国皇帝唐高祖)的第四个儿子,长得尖嘴缩腮,十分难看,兼之脾气火爆,举止粗鲁;然而武艺高强,力大无穷,手持两柄大锤,打遍天下无敌手;后来在帮助李渊夺取江山时,在压服“众反王”的回军途中,被雷击而死。
历史的真实如何呢?按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一致的记载,李渊和元配窦夫人生有四子,分别是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除了排行是三子而不是四子,名是玄霸而不是元霸以外,历史与传说最大的不同,在于这位李玄霸先生早早就死了。《旧唐书》里只有两个字“早薨”。那时,皇帝、王爷、大官死了都叫“薨”,早薨也就是早死。《新唐书》说得稍微详细一点,“隋大业十年薨,年十六,无子。”李渊于隋大业十三年五月在太原起事,也就是说,李玄霸在其父李渊起兵反隋的前三年就死了,根本不可能帮助老爹去争天下。
李玄霸先生是否真的武艺高强,力大无穷?史书中没有讲,但《新唐书》说他“幼辩惠”,就是很会说话,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朋友,显然不大像个粗鲁的莽汉。至于长相难看,脾气火爆,倒很像他的那位老弟(传说中是老兄)李元吉。大约是小说家移花接木地把元吉的特征拿来栽在他身上。
《隋唐演义》《说唐》都是清人所写,清朝人为避康熙玄烨的讳,多将“玄”写为“元”,所以很可能是作者为避讳而将玄霸改为元霸。
总之,关于传说中的天下第一条好汉李元霸,除了姓名大体不差,是唐公李渊的儿子两点以外,其他各种描写和事迹都属虚假信息。
宇文成都
演义中说他是炀帝宠臣宇文述之孙、宇文化及之子,长得身高一丈,腰大十围,金面长须,虎目浓眉,使一柄流金镋,重三百二十斤,官拜无敌大将军,在隋朝算第二条好汉。
小说中写得如此细致而隆重,但可惜史实中并无其人。据《隋书》记载,宇文化及有两个儿子,分别叫做宇文承基和宇文承趾,都不叫宇文成都,也都没有什么本领。说得难听点,真实的宇文化及一家子恐怕都跟“英雄好汉”四个字沾不上什么边。宇文化及本人,是个草包大少、弱智兼混混。仗着父亲宇文述和三弟宇文士及而在杨广面前得宠,当上了皇家禁卫军的将军。在江都的禁卫军思归造反杀死隋炀帝的政变中,阴差阳错地被推为首领,带领十万禁军北归,但先被以李密为首的瓦岗军重创于黎阳,后被以窦建德为首的河北义军俘虏于聊城。宇文化及和他的两个儿子,还有二弟宇文智及一道,在河间被窦建德处死了。
裴元庆
演义中说他是隋室大将裴仁基之子,手持两柄斗大的铁锤,和父亲奉命进剿瓦岗军,因监军陷害愤而投降义军,成为瓦岗军的大将。后在攻打隋军时,被隋将新文礼设计烧死。
裴仁基确是隋室大将,也确有一个英雄了得的儿子,不过这个儿子不叫裴元庆,而叫裴行俨。他们父子确实也是因监军陷害而投降瓦岗军。但是,裴行俨并不是被烧死在山谷里,而是和其父裴仁基一起被杀死在洛阳。他们父子在瓦岗军与洛阳王世充集团的决战中兵败被俘,起先受到很好的待遇,王世充为了拉拢这一对父子勇将,不仅都封为大官,而且把侄女(后来王世充称帝,该侄女也就是所谓的公主)嫁给裴行俨。说到这里,请读者注意,按史实,在洛阳“招驸马”的,不是单雄信,而是裴行俨。但是,裴家父子看不惯王世充的骗子行径,王世充在内心深处也对他们颇有猜忌,裴家父子于是准备发动兵变搞掉王世充。但行事不密,被人告发,裴仁基全家被杀。
可以看出,演义中的裴元庆与史实中的裴行俨相比,前半截的事迹很相似,后半截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伍云召
演义中说伍云召是当朝太师伍建章老先生之子,镇守南阳关的主将,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力能举鼎,勇冠三军。杨广杀父屠兄篡位以后,因为伍建章不顺从自己,便杀了伍家三百余口,又派老将韩擒虎挂帅征讨南阳,消灭伍云召。由于伍云召武艺高强,韩擒虎又同情伍家遭遇不肯卖力作战,一段时间隋朝的讨伐军屡吃败仗。但后来隋军调来了临潼关总兵尚司徒、红泥关总兵新文礼两员勇将,尤其是负责后队接应的无敌大将军宇文成都来到南阳,伍云召寡不敌众,只得弃城逃走,投奔义军李子通借兵报仇去了。
这个故事曲折复杂,动人心弦。还有一出据此编写的京剧《南阳关》,扮演主角伍云召的文武老生有慷慨激昂的大段唱腔和繁重的武打,相当好看。
又要很遗憾地报告读者,杨广做的坏事确实很多,但上述残害伍家的故事却是纯属虚构。隋唐的史料中既无伍建章、伍云召其人,也没有派韩擒虎挂帅攻打南阳的事实。这个故事,明显是套用春秋战国时楚平王残害伍子胥一家的事儿。主角不但都姓伍,连名的第一个字都同音。伍子胥大名伍员(子胥是字),而“员”在古代作名或姓时就读“云”。
雄阔海、伍天锡
演义中说,这两位一个是伍云召的义弟,一个是伍云召的族弟,都是啸聚山林的莽汉大王,由于互不相识,在出兵援救南阳的途中却自己打起来,并且打得难分难舍,以致耽误了援救伍云召的大事。
按史实,杨广当政时确实造反起义的好汉不少,但这两位和伍云召一样,也是小说家虚构的人物。
所以,传说中的第四、五、六条好汉都属虚构。
还有一个相关的人物,叫做朱灿,此处必须提一提。
按演义中说,他在伍云召城破逃走,被敌人追杀的危急时刻,假扮关老爷身边的神将周仓吓退隋兵,不但救了伍云召,而且收养了伍的儿子,是大大的英雄好汉一个。
但在真实的历史中,朱灿是属于造反者中最坏的一类。他出身县衙门里的小吏,趁时局混乱聚众造反,横行江淮多年,所到之处,大吃大喝,大烧大杀,破坏生产,残害人民。粮食吃完了,就和部下抓人来吃,还无耻地说:“天下最美的无过人肉,只要天底下还有人,我们怕什么!”他后来到洛阳投奔王世充,城破被唐军俘虏,李世民下令公开处斩。杀他时,百姓恨他残忍,纷纷向尸体投掷石块,顷刻之间就像筑了一座大坟。
就这样一个丧心病狂的恶魔,演义中竟变成了侠肝义胆的的好汉,故尔不得不在此处隆重更正。
罗成
这位传说中的少年英雄不但知名度很高,而且颇受后世欢迎。按演义小说中讲,他姓罗名成,字士信。是大隋北平王(一说是靖边侯)罗艺元帅的公子,出身高贵,人长得漂亮,武艺又好,真是“帅呆了”“酷弊了”。投唐后屡建奇功,后遭李建成、李元吉陷害,苦战终日不许回营休息,被敌人诱入淤泥河射死。京剧《罗成叫关》即是演绎其事。
历史的真实如何呢?在新、旧《唐书》中,都有罗士信的传记,但并无罗成其人。在少年英雄、武艺高强、死于非命这些方面,历史上的罗士信都和传说中的罗成非常相似,也可以说罗士信是罗成的生活原型。
但另一方面,历史上的罗士信和传说中的罗成又有许多不同。
首先,罗士信跟贵为王侯的罗艺元帅一点关系也没有,并且也绝无一个其他的阔爸爸。《旧唐书》里,对他的出身一句不提。前面已经说过,隋唐承袭魏晋遗风,非常重视出身门第,如果有个阔爸爸,决不会一句不提的。《新唐书》里写了一句“年十四,为侍衣”,就是说,罗士信在参军之前,是一个侍候官长穿衣的小童。属于仆役之流,出身卑贱。这和《旧唐书》里不提出身是吻合的。
但问题紧接着就来了,出身卑贱的小童,何以骑马打仗样样精通?这是一个谜。
其次,关于罗士信的模样,史书里只说了一句,“短而悍”,就是短小精悍的意思。帅不帅,没有讲。然而酷,却是确定无疑的。看看史书中关于他跟义军第一次交手时的描写,真是疾如闪电,狠如恶魔,令人匪夷所思。
这又带来一个问题,小小年纪,有什么深仇大恨,以致下手如此狠毒?
还有,关于罗士信的死,其实和建成、元吉毫不相干。
他是在李世民率领下跟窦建德的余部刘黑闼作战时,接替另一勇将王君廓守御洺水城,城破被刘黑闼杀死的。有许多迹象表明,他是自己找死的,简直有点速死为快的味道。
这又是为什么?罗士信只活了二十多岁,但在他短短的生命中却有太多的谜。
杨林
这位先生在《说唐》中出场很早,第一页即隆重介绍:“生得面如傅粉,两道黄眉,力能举鼎,善格飞禽,两臂有千斤之力,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善使两根囚龙棒,每根重一百五十斤,有万夫不当之勇。”在戏曲中知名度也很高,大家熟悉的京剧《三家店》中便有“杨林与我来争斗,因此上发配到登州”的唱词。
按演义小说里讲,杨林是隋炀帝杨广祖父杨忠的弟弟,官拜靠山王,不但在北周消灭北齐时立下大功,更是隋朝末年杨广镇压起义军的主要依靠对象。但要很遗憾地报告读者,在真实的历史中,这位显赫的王爷并无其人。
按史实,在隋朝末年,杨广依靠来镇压起义军的名将主要有两位,一位叫张须陀,一位叫薛世雄。
综上所述,在演义小说的头八名超级英雄中,五名(宇文成都、伍云召、雄阔海、伍天锡、杨林)纯属虚构;两名(裴元庆、罗成)半真半假;而最最厉害的天下第一条好汉、超级英雄中的超级英雄李元霸,除了姓名大体不差和是李渊的儿子两点以外,其它都是虚构。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0 19:02 

杜甫三吏三别分别指的什么?

三吏三别是杜甫六首反应民间疾苦,以及在乱世中飘荡孤独的作品。其中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和《潼关吏》;三别是《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这六首诗其实都包含了同一种情感,就是在战争面前,留给百姓的只有伤害和困苦,杜甫也是对自己眼前的天下报以痛心核对百姓的同情。下面就为大家分别介绍下这三吏三别,想要了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这一组反应战争残酷,民间疾苦的组诗,成于安史之乱中。时唐玄宗出逃,叛军占领长安。杜甫听说唐肃宗自立,便寻访追随,结果被叛军俘获,不过由于原来在朝中官位太低,所以并没有羁押他,只是将他禁足于长安城内。
这段日子,被称为杜甫陷贼时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一些悲惨困苦的诗便出于此时。第二年,郭子仪大军压城,杜甫便找了个机会跑了出去,到凤翔找到了唐肃宗。乱世出忠臣,唐肃宗看他衣衫褴褛,面露一脸忠诚的菜色,便授官左拾遗。
没过两天好日子,唐肃宗开始清理玄宗派到身边的钉子——房琯。杜甫同学毫无政治思想觉悟,看不到背后的深意,为房琯仗义执言。唐肃宗本来就和他不大熟,正好拿他开刀,直接将他贬到华州当司马。
这一组诗应该就是出自杜甫回老家探亲后赴华州上任途中。其时为758年,战乱已经两年。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和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以二十万兵力在邺城(今河南安阳)包围了安庆绪(安禄山次子)叛军,眼见胜利在望。然而唐肃宗李亨对郭子仪、李光弼等领兵并不信任,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
各路兵力没有统帅,阵容混乱,士气低落,两军相持到第二年春天,史思明援军至,唐军大败。郭子仪退保东都洛阳,其余各节度使逃归各自领地。
这一战之后,官军散亡,兵员亟待补充。于是朝廷下令征兵。杜甫从洛阳回华州,路过新安,石壕,潼关,看到征兵的情况,写了这组诗。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这首《新安吏》是杜甫在新安看到征兵,觉得小县城哪里还有什么壮丁,引发了和新安吏的对话,得知已经有命令开始征召“中男”(18-22岁)的青年入伍了。再问中男太弱小,何以守城,新安吏就懒得搭理他了。
后面几句大致是感叹小兵入伍,同时由于杜甫本身是朝廷官员,所以对朝廷和军队有美化的地方(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最后一句就是“送行不用哭的那么惨,郭子仪就像你们的父兄一样会照顾你们的”。
这里虽然知道征兵很惨,但还是有些积极的心态在里面的。
可到了石壕就不一样了。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在新安还是征兵、送兵,在石壕就是抓丁了。杜甫借宿老夫妻家的三个儿子都在守安阳,刚刚死了一个,朝廷又来抓丁。老头翻墙跑了,老妪为了保护儿媳妇和孙自愿充数去军中劳役。
这首诗简单易懂,没什么难理解的。只是注意最后一句“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是杜甫天明上路,和跑了又回来的老头告别,老妪已经被拉走了。老头可能以为只抓男丁,所以跑了,结果没想到让老妪被抓走了。
相对这两首诗来说,《潼关吏》则表现了潼关守军的坚韧不拔、英勇沉着。毕竟潼关是前线,更是长安城最后的屏障。当年哥舒翰丢了潼关,唐玄宗立马往西逃跑入川。所以《潼关吏》最后两句“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就是很明白的提醒守军不要再犯哥舒翰当年的错误。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三吏是杜甫在行程中见到的代表朝廷的三种官吏形象。
而三别则是描绘了老百姓在服役离别时的三种情境,基于看到、听到而想象出来的作品。这些作品则完全是站在了老百姓的角度,描述了民众既知晓家国大义,又苦不堪言的生活,是兵马乱世的真实写照。
“诗史”之名,正由此而来。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昨晚新婚燕尔,今早就要出征了。这是以新婚女子的口气写的一首诗,虽然极尽哀怨,恨不得生死相随,但在后面几句就提到女子去军中多有不便,她一定在家中不再收拾打扮,安心等着夫君回来的心思。这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女子形象。
世事虽然很艰难,但是不乏正能量。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这个就有点惨了。当兵的打了仗回家,连家都没有了。结果县吏知道他回来了,又征召他去操练,无家可回,现在连告别的家都没有了。“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人活在世上却无家可别,这老百姓可怎么当?这里不但有对兵乱和抓丁的控诉,还上升到整个劳动人民的生存问题。真是乱世人不如太平犬啊。
《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这首诗写的和《石壕吏》相反,是老翁应招出征,老妻哭倒在路上。老翁壮志犹存,而且子孙全部阵亡了,觉得自己也无所谓了。但是到最后一刻,真的要离老妻而去,而且明白知道此去再不能相见时,“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肝肠寸断,不能自已。
三吏三别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人的身份,对诗人在乱世中的见闻进行了仔细的记录,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表达了诗人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这份民情记录,堪称诗史。
这分忧民情怀,堪称诗圣。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0 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