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河南的10大姓氏都有哪些?

河南是我国姓氏大省,在用姓氏数量分布较为广泛,在用的姓氏数量高达4582人,在全国排名第二位。河南在远古时代就是部落落脚的首选之地,因此姓氏文化起源也就从河南开始了,我国百家姓中,有100多个姓氏都是源自河南,常见的100个大姓里,有73个源自河南。下面让我们看看源自河南的10个大姓都有哪些吧。

1、李姓
李姓是我国人口大姓,人口数量排名全国第2位。李氏源出嬴姓,利贞到豫东鹿邑定居,得姓始祖为李利贞,李耳为十一世。
2、张姓
张姓也是我国人口大姓,排名全国第3位。张挥是张姓始祖,张挥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黄帝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赐姓张于濮阳,封地清河。
3、刘姓
刘姓在全国排名第4位。刘姓起源有3支,其中有2支源自河南,一支是来源于祁姓,出自河南鲁山;一支源于姬姓,形成于春秋,出自河南偃师。
4、陈姓
陈姓在全国排名第5位。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妫满”,封他在陈(今河南淮阳)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
5、黄姓
黄姓在全国排名第7位。黄姓起源于帝舜时代的伯益,其后裔中有黄氏者,约于夏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被楚国所灭后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
6、孙姓
孙姓人口在全国排名第12位。孙姓源自姬姓,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封康叔於卫(今河南淇县),建立卫国,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又叫武仲乙,把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姓孙。
7、林姓
林姓在全国排名第18位,在南方较多。林姓源自子姓,是商朝比干后裔,周灭商后,因泉生于林中(河南淇县),其父比干坚贞不屈,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
8、郑姓
郑姓人口在全国排名21位。郑姓源自姬姓,以国号为氏,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郑国,远祖为郑桓公。郑国灭亡后,郑姓散居于河南荥阳、淮阳、商丘、郑州等地。
9、谢姓
谢姓人口在全国排名23位。谢姓源自任姓和姜姓,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金华东西谢营村,尊奉炎帝(姜姓)第六十三世申伯(西周末年)为得姓始祖。
10、许姓
许姓人口在全国排名第26位。许氏的发源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东,春秋战国时期,许国被楚灭后,除部分迁居今湖北荆山及湖南芷江等地外,多数许姓就地繁衍或北上迁徙。
除了以上这人口较多的姓氏外,还有不少姓氏也源自河南,比如叶县的叶姓,滑县的韦姓、平舆的沈姓、商丘的孔姓、南阳的吕姓、温县的苏姓、沁阳的于姓等。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0 19:00 

为什么有笑贫不笑娼的说法?

说到这个笑贫不笑娼这个现象其实不是正确的价值观了,正确的应该是笑娼不笑贫,但是在古代其实很多时候也有笑贫不笑娼的说法,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古人为何“笑贫不笑娼”呢?这个问题要从古代娼妓“合法化”说起。
据记载,历史上最早发明妓院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丞相管仲,也就是三国丞相诸葛亮的偶像。诸葛亮常自比管仲、乐毅。
娼妓这个职业从西周就有,不过那时候都是偷偷摸摸摆不上台面。
到了春秋时期,齐国相管仲发现从敌国俘获的大批妇女成了累赘,杀之不人道,被敌国指责,留着还要管饭。怎么办呢?
管仲此时发现了娼妓这一职业,他眼前一亮,何不把这些妇女和娼妓集中起来,既可以满足光棍的需求,又为这些妇女增加了收入。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在这种情况下,管仲创立了第一所国家妓院。《战国策—东周策》记载的:齐桓公宫中女市七,女闾七百。
周礼规定:五家为比,五比为闾。(“闾”是门的意思)则一闾为二十五家。管仲设“女闾七百”,也就是一万七千五百家。这个数目还是很可观的。
【管仲设女闾,等于后世之有花捐也。】这句话是说,女闾是为国家纳税的,是合法存在的。花捐——妓院税也。我国娼妓制度,既自“女闾”开始的。管仲也因此被开妓院的供奉为保护神。
妓院有个发展的过程,最初是在宫中,然后出现家妓、官妓、营妓、私妓等,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娼妓是用身体养活自己和孩子的女人,在古代卖淫是正当职业,是有营业执照的,娼妓从事的肉体交易谈不上伟大也谈不上卑贱,是人生存的一种手段,所以在过去没有人笑娼。
反而那些穷人被人嘲笑,之所以穷是因为懒惰,别人能用双手养活自己和家人,你为什么就不能呢?难道你缺胳膊少腿?
退一步说,即便缺胳膊少腿的也比你过得好。这就必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了。
在古代,卖淫虽然是合法职业,但需要朝廷统一管理。交税是天经地义的事。花捐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你一个穷人竟然不如一个女人为朝廷做的贡献大,不笑话你笑话谁呢?
这就是古人“笑贫不笑娼”的原因。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0 19:00 

汽车修理钣金工具大全

汽车修理钣金工具大全
通用工具有手锤、起子、钳子、扳手等。
(一) 手锤 手锤,由锤头和手柄组成。锤头重量有0.25千克、0.5千克、0.75千克、1千克等。锤头形状有圆头和方头。手柄用硬杂木制成,长一般为320毫米。~350
(二) 起子 起子(又称螺丝刀),是用来拧紧或旋松带槽螺钉的工具。 起子分木柄起子,穿心起子,夹柄起子,十字起子和偏心起子。 起子的规格(杆部长)分:50毫米、65毫米、75毫米、100毫米、125毫米、150毫米、200毫米、250毫米、300毫米和350毫米等几种。 使用起子时,要求起子刃口端应平齐,并与螺钉槽的宽度一致,起子上无油污。让起子口与螺钉槽完全吻合,起子中心线与螺钉中心线同心后,拧转起子,即可将螺钉拧紧或旋松。
(三) 钳子 钳子种类很多,汽车修理常用锂鱼钳和尖嘴钳两种。
1, 鲤鱼钳:用手夹持扁的或圆柱形零件,带刃口的可以切断金属。使用时,擦净钳子上的油污,以免工作时打滑。夹牢零件后,再弯曲或扭切;夹持大零件时,将钳口放大。不能用钳子拧转螺栓或螺母。
2, 尖嘴钳:用于在狭小地方夹持零件。
(四) 扳手 用于折装有棱角的螺栓和螺母。汽车修理常用的有开口扳手、梅花扳手、套筒扳手、活络扳手、扭力扳手、管子扳手和特种扳手。
1, 开口扳手:开口宽度6~24毫米范围内有6件、8件两种。适用于折装一般标准规格的螺栓和螺母。
2, 梅花扳手:适用于折装5~27毫米范围的螺栓或螺母。每套梅花扳手有6件和8件两种。梅花扳手两端似套筒,有12个角,能将螺栓或螺母的头部套住,工作时不易滑脱。有些螺栓和螺母受周围条件的限制,梅花扳尤为适用。
3, 套筒扳手:每套有13件、17件、24件三种。适用于折装某些螺栓和螺母由于位置所限,普通扳手不能工作的地方。折装螺栓或螺母时,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套筒和手柄。
4, 活络扳手:此种扳手的开度可以自由调节,适用于不规则的螺栓或螺母。 使用时,应将钳口调整到与螺栓或螺母的对边距离同宽,并使其贴紧,让扳手可动钳口承受推力,固定钳口承受拉力。 扳手长度有100毫米、150毫米、200毫米、250毫米、300毫米、375毫米、450毫米、600毫米几种。
5, 扭力扳手:用以配合套筒拧紧螺栓或螺母。在汽车修理中扭力扳手是不可缺少的,如气缸盖螺栓、曲轴轴承螺栓等的紧固都须使用扭力扳手。汽车修理使用的扭力扳手,其扭矩为2881牛顿米。6, 特种扳手:或称棘轮扳手,应配合套筒扳手使用。一般用于螺栓或螺母在狭窄的地方拧紧或拆卸,它可以不变更扳手角度就能折卸或装配螺栓或螺母。
二、 专用工具
汽车修理常用的专用工具有火花塞套筒、活塞环装卸钳、气门弹簧装卸钳、黄油枪、千斤项等。
(一) 火花塞套筒 火花塞套筒用于拆装发动机火花塞。套筒内六角对边尺寸为22~26毫米用,用于折装14毫米和18毫米的火花塞;套筒内六角对边为17毫米的,用于折装10毫米的火花塞。
(二) 活塞环装卸钳 活塞环装卸钳用于装卸发动机活塞环,避免活塞环受力不均匀而拆断。 使用时,将活塞环装卸钳卡住活塞环开口,轻握手柄,慢慢收缩,活塞环就慢慢张开,将活塞环装入或拆出活塞环槽。
(三) 气门弹簧装卸钳 气门弹簧卸钳用于装卸气门弹簧。使用时,将钳口收缩到最小位置,插入气门弹簧座下,然后旋转手柄。左手掌向前压牢,使钳口贴紧弹簧座,装卸好气门锁(销)片后,反方向旋转气门弹簧装卸手柄,取出装卸钳。
(四) 黄油枪 黄油枪用于各润滑点加注润滑脂,由油嘴、压油阀、柱塞、进油孔、杆头、杠杆、弹簧、活塞杆等组成。 使用黄油枪时,将润滑脂小团小团地装入贮油筒,排除空气。装潢后,拧紧端盖即可使用。对油嘴加注润滑脂时,应对正油嘴,不得歪斜。若不进油,应停止注油,检查油嘴是否堵塞。
(五) 千斤顶 千斤顶有螺旋千斤项、液压千斤顶和液压举升器。汽车常用液压千斤顶。千斤顶的举升力为3吨、5吨、8吨等。 液压千斤顶用于举升汽车及其他重物。其结构由顶块、螺旋杆、贮油筒、 油缸、摇动手柄、压油柱塞、柱塞筒、进出油阀、油阀、螺塞和壳体等组成。 使用千斤顶前,用三角木垫好汽车;在松软路面上使用时,应在千斤顶底下加垫木;举升时,千斤顶应与重物垂直对正;千斤项未支牢前及回落时,禁止在车下工作。 使用千斤顶时,先把开关拧紧,放好千斤顶,对正被顶部位,压动手柄,就将重物顶起。当落下千斤顶时,将开关慢慢旋开,重物就逐渐下降。


!admin 发布于  2021-12-30 19:00 

丁春秋和无崖子有什么恩怨?他为什么要偷袭无崖子

其实无崖子、李秋水、天山童姥和丁春秋等人的恩怨,都是因为一个“情”字。丁春秋和无崖子并没有什么血海深仇,他也完全没必要重伤无崖子,但因为李秋水的关系,让丁春秋下了狠心,不然死的人可能会是他。论长相和武功,丁春秋肯定都不如无崖子,所以很多人不理解李秋水为什么要去勾引丁春秋,他们会是出于真心吗?就算丁春秋动了心,李秋水多半只想利用他,因为她还恨无崖子。根据推测,无崖子应该是患有恋物癖,所以才慢慢冷落李秋水,导致两人分开。如果李秋水想要报复无崖子,她和丁春秋在一起必然会让他感到蒙羞,所以才造成了这场悲剧。从结果来看,他们当中没有一个赢家,大家最后都输了。

当年,无崖子从李秋水和天山童姥中,选择了前者,那是因为李秋水故意陷害天山童姥,导致她在练功时走火入魔,身材永远都没办法长大,两人的恩怨就此结下。以天山童姥的性格来说,肯定是有仇必报,所以李秋水今后必定没有好日子过。无崖子得知李秋水和丁春秋在一起,就是天山童姥告的密,无崖子作为掌门也是要面子的,一气之下准备上门找他们要说法,结果却被暗算。
其实无崖子和李秋水成亲以后,有打算把逍遥派掌门之位传给丁春秋,论天赋丁春秋是要高于苏星河的。不过丁春秋心肠狠毒,功利心太重,无崖子担心他当上掌门以后,会和其他门派结怨,所以想提升他的细想境界,最好能多一份逍遥的属性,少一份称霸的心态,毕竟这是逍遥派的一贯作风。但丁春秋并没有悟到这点,他背着无崖子修习毒功,这要是让他练成,可能逍遥派的名声就全毁在他的手上了。
所以无崖子也是没办法,他想隐退过自己的生活,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结果感情还出现不顺,完事后被徒弟戴了绿帽,这换谁肯定都忍不了。没办法,丁春秋或许是被利用,但已经解释不清了,只能搏命一拼,最后他偷袭得手,无崖子跌落山崖。按理来说,李秋水要是真的只想气无崖子应该也不想让他受到伤害,看到无崖子生死未卜,她也没把丁春秋怎么样,这点似乎有些蹊跷。
不过最惨的还是天山童姥,被李秋水摆一道后就成了边缘人,要不是遇上虚竹,她还不知道无崖子近况到底如何。不清楚是不是因为逍遥派管理太封闭,和外界接触太少,所以只能在门派内部找对象,不然也不会发生这一系列的事件了。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0 18:59 

涿鹿之战是真实的吗?历史真相究竟如何?

涿鹿之战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非常有名的战役了,涿鹿之战就是传说中,黄帝湖蚩尤之间所进行的一场大战,在涿鹿之战之后,黄帝取得胜利,而蚩尤成为失败者,从此之后再也没有有关蚩尤的传说了,可以说蚩尤就此湮灭在历史中。不过毕竟只是一个传说,究竟涿鹿之战是否真实存在,黄帝与蚩尤之间到底有没有过这样的战争?有关涿鹿之战的究竟是不是神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涿鹿之战简介
涿(zhuō)鹿之战,距今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远古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涿鹿之战以黄炎华夏集团的胜利而告终,传说黄帝进入东夷活动地区“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清角”是古代一支悲凉激越的乐曲。黄帝胜利了,原来的敌人一一蚩尤、风伯、雨师和东方的神灵都降服了。
还有一种流传更广的传说,蚩尤被黄帝擒杀了,其氏族和部分亲属部落引而远去,将蚩尤的英雄故事带向四面八方。仍居少昊之地的先民,举清继任领袖,以地命氏,称少昊清。
这场战争由于双方势均力敌,黄帝一方打败蚩尤,回到自己的原居地后,两大部族集团尽释前嫌,重又相安相处,甚至解仇结盟。相传“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在历史上,长期以来蚩尤都享祭于东夷之地,在今山东东平县和巨野县,有传说中的蚩尤冢和他的肩髀冢,因为他被黄帝所杀,身体异处,所 以人们用两个高七丈的土冢作他的纪念碑,并常在十月于蚩尤冢前举行祭祀。
不仅如此,还传说南方的大荒之中,宋山上的香枫树是蚩尤被杀时的刑具所化,今山西解县盐池中,盐水作红色,民间称之为“蚩尤血”等等,很多地方都有蚩尤的传说,可见他煊赫的威名早已超出了他的故地。而据文献记载,周秦间蚩尤已和黄帝齐名并列为战神,四时利用田猎进行军事训练时,都要举行师祭,“祭造军法者,祷气势之增倍也,其神盖蚩尤,或曰黄帝”。秦祀东方八神将,“三曰兵主,祭蚩尤”,后来汉高祖刘邦起兵也在沛庭“祠蚩尤,秦鼓旗”,类似习俗一直行于宋代,出师祭旗的典礼中,仍要祭蚩尤,由此也可见涿鹿之战后,华夏、东夷共同融为后来华夏族的核心。
2.涿鹿之战真的存在吗
黄帝大战蚩尤,也称涿鹿之战。这场大战不但有神话传说的记载,而且也有正史中的记载。黄帝与蚩尤约生活在公元前2700年到前2600年间,这一时间段正好处在我国一南一北的良渚和红山文化时期。学界有人将蚩尤与良渚文化和黄帝与红山文化相联系,二者虽处于同一时期,但遗址中并无相应文字记载。
在史料记载中,炎帝与黄帝被视为华夏民族的始祖,炎、黄同属于仰韶文化中不同的两个类型,在具体的文化上是有冲突的。黄帝与蚩尤皆是神农氏(炎帝)之后新兴起的部落首领,而蚩尤则是神农氏的后裔。
关于蚩尤的记载,大多在《山海经》等神话色彩的书中,蚩尤形象怪异,残暴凶狠,书中描述“兽身人语,铜头铁额,诛杀无道”等。在《述异记》中说:“有蚩尤神……今冀州人掘地得髑髅如铜铁者,即蚩尤之骨也。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
在正史中,也有关于蚩尤与黄帝“涿鹿大战”的记载,可见这一场大战应是中国远古史上的一个重大的事件。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微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而我们真正所说的蚩尤在神话传说中,他是炎帝部落的继承人,是作为炎帝部族的领袖,只不过在炎黄大战之后,炎帝部落的战力衰退,炎帝对黄帝俯首称臣。
蚩尤因不满黄帝的独断专行,带领72兄弟反叛出炎黄部落,可是这场反叛之战以蚩尤失败为终结,据现今苗瑶一代的传说,蚩尤战败后带族人沿黄河向南迁徙,一部分熟人进入云南变成了今天的苗疆一族,迁入苗疆一带的族人,因为云南交通不便,与世隔绝,依旧保持着就民族特色的文化传承。
一部分族人迁入今天的重庆彭水一带,而进入彭水一带的苗族人,因为长期和汉族等民族混居,几乎已经全部汉化。
但是在我们不同的古籍中,蚩尤有着不同的形象,在《搜神传》蚩尤的形象是牛蹄四目六手,而他的72个兄弟个个是铜头铁臂,可以不饮不食只吃石头,战力无穷。而在现今保留下来,秦汉年间的传说中蚩尤则有了另外一个形象,说他鬓发非常尖锐,如刀锋一样,头上长着两个牛角战斗的时候用牛角攻击敌方,几乎无人可敌。
今天的河北一带有个游戏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是以这种形象为主,这个地方的人民二三成群,头上戴着牛角,然后互相碰撞,当地人说这是从很久以前就传下来的习俗。
保留这个传统的河北一带,也就是我们上古神战的主战场涿鹿之战的发生地。所以从我们民族技艺传承上面来看,无论是我们汉族的文化还是苗族的文化,他都承认蚩尤的存在的,他是一个上古部落的领袖,也是一个拥有无上神力高高在上的神。
而我们从《汉书》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另一些端倪,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还存在的时候,蚩尤就是作为齐国的八神之一,他是齐国的兵神,当时的祠堂里面祭祀的神也蚩尤。甚至到了后来刘邦起兵的时候,祭祀的兵神依旧仍旧是蚩尤。之后刘邦平定的天下,让当时负责祭祀的官员在长安为蚩尤建造祠堂供养,就这样蚩尤慢慢的变成了战神后被世人所敬仰。
3.涿鹿之战的历史意义
传说黄帝战胜蚩尤后,各诸侯都愿归顺,一致拥戴他为天子。
涿鹿战争之后,使华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对今天的汉族来说,则更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汉族今天占全国人口的94%,占世界人口约1/5,这不能不说与华夏族的始祖黄帝的功绩有一定关系。汉族本由华族发展而来,而华族是由华胥氏数千年同化其它民族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自涿鹿战争后,黄帝则乘战胜之余威,继续对四方大事征讨。黄帝对周围部族影响的扩大,华夏族在其它氏族中的影响也随之增大。久而久之,周围许多氏族不是归顺华夏族,就是被华夏族同化。在华夏族日益发展扩大的同时,其人口也不断增多,这就是今天汉族人口之众多的重要渊源。
涿鹿战争之后,方圆数百数千里慑于黄帝威严,各宗族安分守己,不敢轻易发动战争,这样就使得中原及其四方趋于安定。因而各宗族活动的地域便相对固定下来。活动地域的相对固定,使得氏族成员由游猎为生逐步转向稼穑为生,从而使得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涿鹿战争对华夏战争影响最深的还是在军事方面。由于涿鹿战争是部族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战争,结局又是以黄帝之弱势胜了蚩尤之优势,之后黄帝又趁势收复了中原,使华夏族各部落实现了团结统一。此后,又进一步征服了其它氏族部落,使黎族、夷族等与华夏族结为同盟,这都与黄帝的军事才能及其在战争中的表现有极大关系。后来的首领虽然无法从理论上学到黄帝的用兵韬略,但从所闻所传中间接地领略到黄帝的兵法,并代代相传,这就为华夏的军事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除此之外,这次战争对之后的兵器制造以及技术发展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许多史书上称,涿鹿之战是中华民族在发展时期兴亡绝续之大事。
涿鹿之战的结果,有力地奠定了华夏集团据有广大中原地区的基础,并起到了进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族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并被逐步神化。由此可见,涿鹿之战的确为我们中华民族在发轫时期决定日后基本面貌的历史性“战争”。
神农氏十世罔榆,欲增长而德行衰,瑞相隐而衰相现。帝榆罔立,诸侯携贰,胥伐虐弱。分二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小颢(少昊),司百工。帝德不能驭蚩尤。产乱出洋水,登九淖以伐空桑,逐帝而居于涿鹿,兴封禅,号炎帝。而十世神农莫能伐,乃求之于轩辕。轩辕乃习用干戈,合炎帝共伐蚩尤。围于涿鹿。十一世炎帝弟祝融献计,以火攻,蚩尤部大败,流血漂橹,轩辕驾指南车,杀蚩尤,肢解,身首异葬。画蚩尤于军旗,诸侯望旗而降,于是得天下。涿鹿之战(坂泉之战)后天下大旱。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0 18:59 

修车板筋面积怎么算价

修车板筋面积怎么算价
板筋计算公式:不规则板面积为S 正方形边长为b,b=根号S 钢筋间距为a,钢筋单向布筋根数为n=b/a 钢筋直径为d,钢筋总长度L=b(2n+1)+lm 当钢筋直径为ф6-ф10时,板两端头钢筋的增加长度lm按下式计算,简直板lm=14(n+3)d;固端板 lm=75(n+3)d。

板筋优化

有效的板筋优化不仅可以合理地组织结构、充分利用空间、挖掘材料潜能,而且可以降低产品成本,减少单机容量增大引发的负面效应。

此外,对比相同容量、同期开发的国内外水电机组可以发现,国内独立设计的机组较厚重,国外设计的机组(如日立/马卡古瓦,CE/清江)相对较轻薄。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国外对机组方案,除必要的校核、分析外,优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扩展资料

钢筋的类型:

1、分布筋:一般用于板内,与板内受力钢筋垂直。

2、构造钢筋:因构件在构造上的要求或施工安装过程中的需要而配置的钢筋。

3、弯起钢筋:主要在构件端部起着抗剪的作用。

4、拉结钢筋:是构造上为了满足连接构件间稳定性需要而增设的钢筋。


!admin 发布于  2021-12-30 18:58 

修车板筋面积怎么算价

修车板筋面积怎么算价
板筋计算公式:不规则板面积为S 正方形边长为b,b=根号S 钢筋间距为a,钢筋单向布筋根数为n=b/a 钢筋直径为d,钢筋总长度L=b(2n+1)+lm 当钢筋直径为ф6-ф10时,板两端头钢筋的增加长度lm按下式计算,简直板lm=14(n+3)d;固端板 lm=75(n+3)d。

板筋优化

有效的板筋优化不仅可以合理地组织结构、充分利用空间、挖掘材料潜能,而且可以降低产品成本,减少单机容量增大引发的负面效应。

此外,对比相同容量、同期开发的国内外水电机组可以发现,国内独立设计的机组较厚重,国外设计的机组(如日立/马卡古瓦,CE/清江)相对较轻薄。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国外对机组方案,除必要的校核、分析外,优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扩展资料

钢筋的类型:

1、分布筋:一般用于板内,与板内受力钢筋垂直。

2、构造钢筋:因构件在构造上的要求或施工安装过程中的需要而配置的钢筋。

3、弯起钢筋:主要在构件端部起着抗剪的作用。

4、拉结钢筋:是构造上为了满足连接构件间稳定性需要而增设的钢筋。


!admin 发布于  2021-12-30 18:58 

穿青人为何称"人"不称"族"?为何不在五十六个民族中?

我们都知道,我国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全国人民都在这五十六个民族之内,因为在这些之外,还有一些人并没有被列入任何一个民族之中,而这些人中最为出名的,应该就是“穿青人”了。穿青人被称为“人”却不是“族”,这一点时很奇怪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又为什么不在五十六个民族之列,造成这些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1.穿青人简介
穿青人早期叫“里民子”,也叫“羡民”或“县民”,后期叫“穿青”。之所以称为“土人”,是因为他们“居土日久”,是明朝汉族征南将士与当地土族的后代,“因而自认和当地汉人有区别,传统服饰尚青色,普遍使用贵州通行的官话,解放后,穿青人要求承认其为少数民族。例如贵州的穿青、广西的六甲等。”(见1978年9月,政协全国委员会民族工作组《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
穿青人是一个主要分布在贵州西北地区,人员相对集中的“未识别民族”。在部分穿青人的家谱、墓碑记载和传说中,他们的祖籍是“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其渊源存在诸多争议,近年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研究。
现如今,穿青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毕节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黔南州等六个市(州)所属的二十多个县(市、区)。此外云南镇雄一带也有人自称是穿青人,可惜的是如今他们身份证上的民族栏标注的大都是白族,云南省境内的官方数据已无穿青人这一待定民族。根据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穿青人人口数量约六十七万人,其中,毕节市的织金、纳雍两县在当时已分别超过二十万。
2.穿青人的来源
关于穿青人的族源由来,学术界和民间向来有多种说法,最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土著说
认为穿青人和历史上的僚人一样,是发源于贵州的原生民族。这种观点以贵州民族研究专家为代表,穿青人内部的一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士也持该观点。(见1985年《贵州穿青人民族成分问题的重新调查报告》及2003年织金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纂的内部著作《穿青人历史与文化》)
分支说
认为穿青人是汉族的一支,是明朝征讨云南时迁移到贵州的随军汉人,由于地理隔绝等诸多因素形成的一个集团。持这种观点的为以民族识别专家费孝通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见1955年费孝通《贵州省穿青人的民族成分问题调查报告》)
混合群体说
认为穿青人是明代汉族移民与当地土人(即汉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少数民族)互相通婚融合后形成的,处于汉族社会与少数民族社会之间。这是21世纪以来中央民族大学部分学者的观点。(见2006年《穿青人问题研究》)
3.穿青人为何不是五十六民族之一
话说元朝末年,天下大乱,老百姓们揭竿而起。而乞丐出身的朱元璋在其中脱颖而出,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角。1367年,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大明王朝就此建立。而朱元璋开局一个碗,从南打到北也成为一代传奇。
不过话说回来,当时朱元璋虽然改朝换代,但天下并未一统。当时元惠宗虽然逃离了大都,回到老家当了北元皇帝。但天下仍然有许多的蒙元势力残留。比如关中还有元将扩廓帖木儿驻守甘肃定西,也就是朱元璋口中的天下奇男子王保保,此外在云贵地区,还盘踞着梁王瓦尔密和土酋段氏。
当时梁王瓦尔密割据西南,仍奉元朝为正朔,与明朝政府为敌。朱元璋起初本想以和平方式解决云南问题,所以多次派使者前往谈判,但都惨遭杀害。朱元璋一怒之下,于1381年,即洪武十四年,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率大军三十万江南大军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调北征南"讨伐滇黔的战争。洪武十六年,云南全境被平,西南安定,傅友德及蓝玉班师回朝,而沐英则留下镇守云南。
值得一提的是,一同留下的,还有二十万随之出征的明军将士。这个不难理解,当时西南大部分地区本就属于未开发的蛮荒地带,交通不便,民风彪悍,且又地处边疆,明朝如果想要保证对此地的绝对控制,就必须要留下军队戍守,于是二十万明军便留在了异乡。
他们主要驻留在西线的安顺一带,而安顺乃“黔之腹,滇之喉”,明军此举尚属高明,守住了腹部,守住了咽喉,那么黔、滇两地也就是无法相通连了。
当时大部分地区采取的是屯军制度,具体就是允许将士携带家眷,随军前往驻地居住。驻守在守地的兵士就一边实行军屯,一边继续操演练兵,以防不测之变。
其目的是为了照顾戍守边疆将士的思想情绪,因为大部分并非是心甘情愿千里迢迢地来贵州的,而是被采取抽丁的方式强迫进军贵州的。家眷的到来,士兵们可以安心的一边参加农业生产,一边参加军事集训,一旦有战事发生,就丢下农具,拿起武器,上阵杀敌。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大大缓解朝廷的粮饷供给压力,还在戍守边疆的同时,顺带开发了这一蛮荒区域,一举多得。
总之这批江南水乡汉族移民的到来,无论是对贵州的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久而久之,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这里安下家,再也没有回到故土。甚至于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人慢慢的还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与当地人通婚,繁衍后代,逐渐形成了咱们现在所看到的“穿青人”。当然,类似还有“湖广人”、“南京人”、“屯堡人”,他们就是那时划分在不同区域内屯军后裔的称谓。
其实相对于土著说,个人觉得移民说比较靠谱。因为从研究穿青人的文化习俗来看,其还有着古代汉人的影子。
穿青人也有着自己婚嫁丧葬习俗,比如年轻人嫁娶婚俗礼数颇多,从说亲到结婚后的回门,一套下来,得有十八礼数。比如姑表联亲、背鸡认亲、以鹅押礼、打亲闹亲、砍亲路和照亲路、草鞋陪嫁……此外他们同宗或同姓之间严禁通婚,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
同时穿青人的丧葬也颇具特色,比如穿青人的老人过世后,要经历草鞋荐亡、竹棍报丧、买水浴尸、垫鸡鸣枕、火把送葬、鹊窝掩井、拔牙等七种程序。
当然,说到文化,语言是一个关键。穿青人说的叫“老辈子话”,这是一种流传在贵州的黔南和黔东南地区的汉语方言。其与江西、湖北、湖南通行的汉语方言有渊源关系,而不是从贵州通行的官话中演变出来的,这说明“穿青人”讲“老辈子话”是在进入贵州以前就有的。虽然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年轻人已多不使用,但其口音之中多多少少还保留着这种方言的痕迹。如“f”变“h”,“ian”变“ie”等,。
由此可见,穿青人很可能就是当年明军的屯军后裔。
当然了,这其中难免会发生一些融合变化,因为穿青人有着独有的图腾崇拜,独特的民族风俗。
穿青人有着自己的图腾,他们信奉山魈。当然,不是那个动物界猴子山魈,而是神话传说中居住在山里的独脚鬼怪,身长体黑,力大无穷,乃是山中的霸王,所以亦可以认为是山神。“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脣蔽其面,因即逃也。”——《山海经》
穿青人会从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五开始,由他们的巫师披上毛皮装扮成山魈,各村各户举行仪式,其目的是为了驱赶瘟疫,迎接新年。这个仪式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此外,穿青人的的民族服饰也是很有特色:穿青族妇女不缠足,喜穿细耳草鞋或反云勾鼻花鞋,脚扎青色绑带,穿三节衣,两节袖的滚花边大袖衣,拴腰带,戴大勾耳环,梳三把头。穿青人姑娘的服饰与穿青妇女的服饰不同之处是:不用青蓝二色连接,用全青色或全蓝色,白布镶边,云勾花边镶衣襟,白布或云勾花边镶袖口,衣袖不上套袖。
所以,更准确一点讲,穿青人应该是洪武年间入黔的江南军与地方原住民之间的融合。这也是穿青人如此特殊的存在的主要原因。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0 18:58 

筒装黄油怎么使用

筒装黄油怎么使用
准备好,筒装黄油。检查是否与您的黄油枪配套。

拉出黄油枪尾部的拉杆,并向侧偏置,将拉杆锁定。

旋开黄油枪的头部,取出已用光的旧黄油筒壳。并清理干净黄油枪壳体内部遗留下的油渍。

撕开新筒黄油端部的锡箔。

请撕去筒装外部的说明等粘在筒体外面的标签纸。

小心地将新黄油装入黄油枪中。

拧上黄油枪的头部。

掰正拉杆,使其自由弹回。


!admin 发布于  2021-12-30 18:57 

古代道士可以结婚生子,为何道教神仙却禁止婚嫁?

在各种神话传说中,道教的神仙们都是禁止婚嫁的,这一点非常明确也非常严格,很多神话故事都是因为禁止恋爱而衍生出来的。但是有一点又很奇怪,因为古代的道士却有一些是结婚生子了的,这就非常奇怪了,为什么道士可以结婚生子,但是道教的神仙却不可以结婚呢?古代道士究竟是不是可以结婚,哪些人可以哪些人不可以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道教究竟可不可以结婚
其实,道士有出家和不出家的区别,不出家的道士又称为“居士”,在金代、元代以前,对于道士出不出家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基本上,道士都不会出家。
正一派的道士以男道士居多,他们可以结婚生儿育女,过正常的家庭生活,也可以食荤饮酒;除了上殿诵经、做法事,必须独居并素食之外,平时可以穿俗装,不留胡须,发式也随俗,俗称“火居道士”。比如,张道陵所创的天师道的历代掌教都是以嫡亲身份继承法统的。在张道陵死后,由其子张衡、孙张鲁相继掌教。
张鲁死后,其子张盛继续担任掌教,他辞官不受,并从汉中迁居至江西龙虎山,以此为中心传播天师道,道教也开始由我国北方地区向东南地区发展。等到金代王重阳创立全真教以后,才有了出家制度(即丘处机的传戒制度,指的是出家道士必须要进行师长的受戒仪式)。
全真派认为修真养性是道士修炼唯一正道,故必须除情去欲,识心见性,使心地清静,才能返朴归真,为此,这就规定所有虔诚的全真教徒不可以结婚。
由此,全真教的道士就成为出家道士,他们不可结婚生子,吃饭也只是吃素食,并住在道观里面,男的为道士,女的为道姑,皆蓄长发,拢长发于头顶并挽成髻,也可以戴道冠,其中,男道士还要蓄胡须。
这样相比较一下,全真教的道士们似乎和佛教中的僧人一样了,他们不能结婚生子,不能吃肉喝酒,唯一还有点区别的就是没有剃发变成光头。
我们熟悉的全真七子,因为出家制度,而都没有结婚生子,即使马钰和孙不二原本是夫妻,但他们成为王重阳的弟子后,也变成了出家道士,同丘处机等人一样,他们都没有留下后代,远不像张道陵那样,一代代的有嫡亲传人。
2.为何道教神仙不能婚嫁
在《西游记》之中,天庭有一个非常严格的规矩,那就是除了玉帝和王母娘娘以外,所有神仙都不准结婚,甚至连谈恋爱都不允许。天庭对于神仙的管束,有时候很松的,神仙们有的戾气很重,有的好酒贪杯,有的不尊上令,但对于这条红线是谁都不能撞破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猪八戒酒醉调戏了嫦娥,这是一起未遂案,作为十万水军的天蓬元帅,他也被贬下凡间投了猪胎。此外,奎木狼和披香殿玉女有私情,也只能偷偷下凡,不敢玷污天庭。甚至连玉帝自己的亲妹子与下界杨君生下二郎神后,也被压在桃山之下。
有人说小说是生活的再现,天庭不能结婚,就是因为在吴承恩的那个时代,出家人是不能成婚的。我们且不说佛教在早期也是可以结婚生子的,至少在中国历史中,大部分道士是可以结婚的。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张道陵以道家思想来源,创立了道教。道教本来没有规定不能娶妻生子,天师道还是以血缘为关系相互传承天师的位置。直到金代的时候,全真教建立,才在丘处机的倡导下建立了传戒制度。
也就是说,道教传到明朝时,依然只有全真教是出家不能娶妻生子的,而另一主流正一教和其它教派,都是可以娶妻的。《西游记》主要是写唐朝之前的故事,那时候全真教还没有创立,道士们统统可以娶妻生子。
那么《西游记》中,天庭之中的神仙大多都是道教的,为什么神仙就必须单身呢?要知道,在这部小说之中,道教和佛教都是归玉帝所管。不管宗教怎么里怎么设定,至少在《西游记》中,无论三清、四帝,都是玉帝的下属。
规矩都是玉帝一个人定的,他为什么要定下这个看起来残酷的规定呢?
3.玉帝为什么要定下这样的规定
要知道,在《西游记》中,出现过神仙和凡人生出来的孩子,那就是二郎神,他的实力很强,很快就位列仙班。也就是说,由于良好的基因,如果神仙和神仙结婚生子,必然会有更为强大的后代,他们可以毫不费劲地得道成仙,甚至立地成仙。
神仙的寿命很长,所生的后代增长速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因此,天庭很快就会仙满为患。这本应该是好事,这说明玉帝的实力越来越强,能控制的人越来越多,但事实却不是这样。
在《西游记》中,神仙并非是天生就长生不老的。关于这一重要细节,我们必须要了解。比如在原著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为了医活人参果树,到处求取方法,他先是找到了福禄寿三星。结果三星说了一个事实:
我们的道,不及他多矣!他得之甚易,就可与天齐寿。我们还要养精、炼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不知费多少工夫。
也就是说,身为地仙的镇元子,有人参果就可以与天齐寿,而福禄寿三星还得费工夫继续修炼。其实,除了必要的修炼之外,神仙要想活下去,还要进补几种食物。
一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二是太上老君的金丹,三才是镇元子的人参果。人参果的产量太低,镇元子为人又不大方,不是主要途径,最重要还是蟠桃和金丹。
这就是为什么玉帝制定下铁律不准神仙结婚的原因。神仙结婚,他们的后代也会成为神仙,数量还急剧增加,这样一来对于蟠桃和金丹的需求就会大增。这种灵物怎么可能无限量供应?于是,为了生存,神仙将会产生激烈的争夺。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玉帝一方面设立仙箓制度,将神仙编制化,只有收了仙箓的神仙才是天仙,有资格享用蟠桃金丹,另一方面又不准神仙结婚生子,才能控制仙界的人口。
其实,这和人类社会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古代,小孩子十二三岁就要结婚生子了,这主要是人的平均寿命短,必须抓紧时间传宗接代。当人均寿命越来越长时,政府对结婚年龄的规定也会逐渐延长,而个人也对结婚年龄相对推后,因为生命延长,自然不那么着急延续后代了。
可以大胆设想,如果人的生命无限延长,说不定整个世界会对生育严加控制呢?到那时,个人也会对生育的兴趣降低吧?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0 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