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名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名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 也写作 “皇恐滩”,原名黄公滩。滩在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赣江自赣县至万安县有十八滩,以皇恐滩最为险恶。作者于咸淳九年知赣州,德祐元年奉诏 “勤王”,四月领兵下吉州,皇恐滩为经行之路。惶恐: 忧惧,这里指起兵“勤王” 时临大事所应有的谨慎态度。零丁洋: 在今广东省中山县南。零丁: 也作 “伶丁”、“令仃”,孤独无依的样子。作者空坑之败,官属士卒死者已多,这次五坡岭被俘,伤亡更为惨重,故不免有孤苦零丁之叹。句意: 惶恐滩头 “勤王” 起兵,我谨慎而又深忧; 零丁洋里成了俘虏,孤苦伶丁,不能再为国家效力。
宋文天祥 《过零丁洋》 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 ‘惶恐’,零丁洋里叹 ‘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全集》 一四卷349页)
清施闰章 《蠖斋诗话·惶恐滩》: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偶用取巧,然实黄公滩也。子瞻 (按: 施闰章误以为文诗为苏诗。) 误用之,遂成佳话。”
【杜甫的诗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出处】唐·杜甫《春夜喜雨》。 【意思】田野和小路都被乌云覆盖, 黑沉沉的一片,只是江上的渔船里还有 明亮的灯火。 【鉴赏】野外小径和天空的乌云都黑黝黝的一 片,唯独江中船上的灯光十分明亮。这两句诗从视觉写野外的雨中之景。 上句写径与云俱黑,如同拉上黑色的帷幕。它对下句的船火是一个显目 的反衬,使船火变得格外明亮。同时,船火的明亮也使得四周越发黑暗 了。这种相互对比的描写,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作者在这句诗中,完全采用静态描写的办法,雨夜之景摹状极为 真切。 【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江岸等 地,四周乌黑一片,只有灯火闪现。 [例]月黑之夜,波浪拍打着江岸。不远 处有渔火忽隐忽现,使人想起杜甫“野径 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的诗句。(李如明 《古迹斑斑古鼓镇》)二、用以形容映衬 之美或说明衬托的作用。[例]这些小 玩意,都应力求鲜艳夺目,“野径云俱 黑,江船火独明”,在深冷的底色上,星 星热色都会起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 效果,把你装扮得动人起来。(钱中立 《云想衣裳花想容》) 【应用】 地上和天上的云全是黑沉沉的, 连小路也辨不清,只有江上船里 的灯火是明亮的。语出唐·杜甫 《春夜喜雨》: “野径云俱黑,江船 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 城。”形容江边沉沉夜色。也比喻 黑暗背景中的亮色格外醒目。◇这 些小玩意儿,都应力求鲜艳夺目。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在 深冷的底色上,星星热色都会起 到 “万绿丛中一点红” 的效果, 把你装扮得动人起来。(钱中立 《云想衣裳花想容》) 【全诗】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①喜雨:及时的好雨。②红湿处:指花树经雨红润一片。③锦官城: 指成都,是蜀国的都城。 【鉴赏】 杜甫集中写雨的诗作很多,不拘一格,各具风采,而这一首《春夜喜雨》更是体物精微的上乘之作。沈德潜称它能“传出春雨之神”,确 实是深有体会的评语。全诗扣住题目,写喜雨、春雨、夜雨的特点,绘声绘形,精细又浑然一体地写出了雨的神态。 首联写“喜雨”。俗话说: “春雨贵如油。” 诗人又是因陕西大旱,离开华州司功的职位,飘流到蜀中的。他在《大雨》诗中曾写到:“敢辞茅苇漏,已喜禾黍高。”即使滂沱大雨,茅屋摧破,只要对庄稼有利,他也高兴,何况是细细滋养着庄稼的滴滴春雨呢?这一联,“好”字情感化,“知”字拟人化,“乃”字以虚字传神,表现春雨下得适时,恰到好处,字字流露出作者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第二联写“春雨”,表现了诗人描摹精微的高超诗艺。诗人不但能绘形,还能绘神。春天的好雨不是夏天的暴雨,也不是冬日的寒雨,它是一种轻轻飘洒,无声无息的雨,“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它是那样的温柔多情,而渗透力又是那样的惊人,潜入大地,潜入万物。虽然看不见,听不到,但诗人能感受到。“潜”、“细”二字体物工切,写出了春雨的独特神情。 第三联写“夜雨”。濛濛细雨中,四野一片漆黑,唯有远处江上一点渔火在闪烁。这一幅画图明暗对比,黑白分明,使画面显得分外宁静而鲜明。“云俱黑”写出了春雨野郊的深邃、清静,“火独明”给予读者的感受则更微妙,它表现出的生动乐观的情调与春雨中万物潜滋暗长的节奏是和谐一致的。 尾联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好雨一夜,万物润泽,待到明朝去看 ,一片湿润的红锦将打扮得更加美丽。这一联中“红、湿、重”三字用得很妙,状雨后的花朵,形神毕肖,特别是这个“重”字,以人情体贴物理,作者似乎感受到了那一枝颤巍巍、湿漉漉、水灵灵的红花的分量。 这一首诗无一句不是春雨,无一笔不是春夜喜雨,细腻地写出雨的形态,真切而精妙地刻划出雨的神态,字字句句又透出作者的喜悦之情。由“好雨”写到春雨的温柔潜入的深情,又“潜入夜”引出云黑灯明的夜景,由一点渔火又联想到红湿的花朵。处处勾连,一气呵成,确实是唐诗中的精品。 【点评】 唐诗篇名。五律。杜甫作。见《杜诗详注》卷一○。上元二年(761)春作于成都。全诗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写诗人对夜降春雨,滋润万物的喜悦心情,反映其关心人民的可贵思想。此诗观察细致,摹写入微,且情景交融,形神俱佳。全篇不露“喜”字,而“‘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无一字不是春雨,无一笔不是春夜喜雨”(查慎行语,《杜诗集说》引),写得精妙隽永之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二句,扣住春雨的特点,描写雨水润物达到入化之境,是咏雨的千古名句。清人仇兆鰲评此二句曰:“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杜诗详注》卷一○)沈德潜亦云此二句“传出春雨之神”(《唐诗别裁》卷一○)。
【王维的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出处】唐·王维《辛夷坞》 【意思】山涧口空寂无人,花儿独自 纷纷开放,又相继凋落。涧(jiàn):山间 流水的沟。户:出入口。 【鉴赏】寂寞的涧户,杳无人烟,这山中美丽动人的辛夷花,随着时间 的推移,无声无息地开花,又无声无息地独自凋零。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 了落寞孤单的感觉。任凭辛夷花花朵开放得再好,再娇艳动人,也无人欣 赏,最终只能逐渐凋零。花落本就让人伤悲,无人欣赏的花凋零更让人难 过。花且如此,人何以堪?诗歌以辛夷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情景, 寄托了诗人感伤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被压抑埋没的无奈情绪。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间野外阒 无人迹,花草自生自灭。[例]幽壑中有 一片红红艳艳的山花,远远望去,烂漫 至极。我又想起了王维写的《辛夷坞》 的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 诗句使人于此时此地身世两忘,万念 俱 寂。花开花落,既没有人赞美它,也没 有人为花的凋零而悲伤。(许乐江《楼 观台怀古》) 【全诗】 《辛夷坞》 .[唐].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鉴赏】 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其山水诗尤佳。因他奉佛,又是画家,在山水诗中就注进了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达到了前人未曾达到的高度,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咏辛夷的诗就颇能代表王维诗歌中所体现出来 的理性色彩。 辛夷,即木笔树的别称,又有紫玉兰、女郎花、木兰花之称。前两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是写辛夷花开似芙蓉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相近,裴迪 在他和《辛夷坞》诗中也说:“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其花开时节在早春,而且是先叶开花,有紫、红两种,其含苞待放时有如笔蘸紫红颜料的毛笔头,向上而立,故有木笔之称。王维这里描绘的着眼点是木末,即树枝上的辛夷花,其色与芙蓉花相近,这一点,不从似笔着眼,也不从女郎花着眼,自有他自己的会意之处。“山中发红萼”辛夷花苞在“山中”发,其色为红,这里“山中”给人空旷之感。 接着第三句“涧户寂无人”是进一步强调了辛夷花的红萼所处环境,是山中涧谷,寂寂无人的所在。“纷纷开且落”一句作结,将“无人”的境界进一步深化,深化到连花也“无”的最高境界中。“纷纷”是言其多,“开且落”是那样急促,匆匆而开,匆匆而落;发自山中,落于山中。不为人所开,不为人所落。这是一种多么古朴、宁静的境界,从这一境中我们能体味到什么呢,是为辛夷花“红萼”发而欣喜,为其落而惋惜吗?还是从辛夷花的山中自开自落的变化中对自然和人生有所领悟呢?真令人味之无穷,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之感。王维这里不仅仅是咏辛夷花,而是借此抒写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发,一种对自然界的返朴归真的探求。他不以咏物的细巧精致取胜,而是以物写境,以境喻理,以境达理。这在咏物诗写作中真可以说别具一格,难以企及。当然咏物诗贵在有寄托,但寄托也是各种各样,难求一律。 王维这首诗中体现出来的无人的境界,花开花落无人知也无须人知的境界,就是无我的境界,我与物混一的境界。不必欣喜于“红萼发”,不必惋惜于“开且落”。“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好静”的追求不一定限于晚年,以动态写静,动中求静,倒却是王维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追求的境界同《辛夷坞》境界相类。当然,这些地方都是他辋川别墅的具体处所,还有文杏馆,斤竹岭,孟城坳,华子冈等胜地,他都有吟咏。但就咏辛夷而言,用简炼形象语言将花开花落的常见现象表现得如此富有哲理,确是大家手笔。
销声匿迹的近义词
销声匿迹近义词: 鬼鬼祟祟( 注释:祟:古人想象中的鬼怪或鬼怪出而祸人。指行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鬼头鬼脑( 注释:鬼:形容人阴险狡诈。形容行为举止诡秘,不光明正大。)
匿影藏形( 注释:隐藏形迹,不露真相。也比喻躲藏起来,不公开活动。)
蹑手蹑脚( 注释: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轻手轻脚( 注释:手脚动作很轻,使没有响声。)
无影无踪( 注释:踪:踪迹。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销声匿迹( 注释: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寄托的近义词
寄托近义词: 寄托( 注释:①托付:把孩子~在邻居家里。②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哀思ㄧ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在剧中主人公身上。)
寄予( 注释:①寄托:国家对于青年一代~极大的希望。②给予(同情、关怀等):~无限同情。∥也作寄与。)
部署的近义词
部署近义词: 安排( 注释:①有条理、分先后地处理(事物);安置(人员):~工作ㄧ~生活ㄧ~他当统计员。②规划;改造:重新~家乡的山河。)
布置( 注释:1.安排诗文书画的结构。2.部署任务或活动。3.对场所作整理?安排。)
部署( 注释:安排;配置:部署兵力|战斗部署|战略部署。)
支配( 注释:①调度;安排:我的时间不够支配|我们这些人都是听你支配的。②起控制或引导的作用:思想支配着行动。)
不可思议的近义词
不可思议近义词: 不堪设想( 注释: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不可思议( 注释: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不可捉摸( 注释: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
莫名其妙( 注释: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一塌糊涂( 注释:糊涂:混乱。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一无可取( 注释:没有一点儿可以肯定的地方。)
一无是处( 注释:是:对,正确。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
历程的近义词
历程近义词: 过程( 注释: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认识~丨生产~丨到了新地方要有一个适应的~。)
进程( 注释:事物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历史的~ㄧ革命的~。)
历程( 注释:经历的过程:光辉的~。)
包围的近义词
包围近义词: 包抄( 注释:绕到敌人侧面或背后进攻:分三路~过去。)
包围( 注释:①四面围住:亭子被茂密的松林~着。②正面进攻的同时,向敌人的翼侧和后方进攻。③指包围圈:陷于~之中。)
崇高的近义词
崇高近义词: 崇高( 注释:①美学范畴之一。与“优美”相对。指形体上巨大有力或精神上雄浑伟大,令人惊心动魄的现象。它是崇高感的源泉,人们在观照崇高事物时,先感到压抑痛苦,后崇敬奋发、心向神往,从而获得一种矛盾的、激动不已的愉悦。②高尚:崇高的理想|崇高的品德。)
高尚( 注释:①道德水平高:~的情操。②有意义的,不是低级趣味的:~的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