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级成语“炙手可热”的意思,出处,故事
【炙手可热出处】
唐·杜甫《丽人行》诗:“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炙手可热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后期,宠爱杨贵妃,沉湎在酒色之中。他任用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当宰相,弄得朝政日益腐败,人民生活越来越困苦。而杨家则横征暴敛,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公元七五三年三月三日,杨贵妃到曲江江边游赏春光,举办野宴,声势之显赫,酒食之丰盛,真是轰动一时。诗人杜甫对杨家兄妹这种挥霍无度而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于是写了《丽人行》诗,大胆揭露和讽刺了杨氏兄妹的奢侈生活和嚣张气焰。其中有两句说:“杨氏位高权重,气焰极盛,可说是热得烫手,无与伦比;人们要小心谨慎,不要靠近他们,以免惹得丞相大人发怒生气。
热得烫手。炙:火烤。比喻气焰很盛,权势极大。
【古例】:《新唐书·崔铉传》:“铉所善者,郑鲁、杨绍复、段瑰、薛蒙,颇参议论。时语曰:‘郑、杨、段、薛,炙手可热;欲得命通,鲁、绍、瑰、蒙,”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宣统小儿皇帝一即位, 把一时炙手可热的袁世凯谪贬, 大大地起用满人亲贵, 使汉人不得入掌军机。”
1年级成语“举足轻重”的意思,出处,故事
【举足轻重出处】
《后汉书·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举足轻重故事】: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天下大乱,窦融曾担任过一个时期王莽朝的武官。后来刘秀起兵反抗王莽统治,势力发展很快。窦融为避关东之乱,率部前往河西一带,并被当地共推为河西五郡大将军。他们在河西修兵马,习战射;为政宽和,上下相亲,把当地治理得很好。刘秀做了皇帝后,窦融遣长史刘钧去向刘秀奉书献马。刘秀接见刘钧,获悉窦融有归顺之意,很高兴,随即给窦融写了一封信让刘钧带回去,并封窦融为凉州牧。信上先赞杨了窦融治理河西的功绩:“劳镇守边五郡,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外则折挫羌胡,内则百姓蒙福。”而后写到对窦融的思慕之情。最后分析当时军事形势,指出他与窦融相隔之间,尚有益州的公孙阳和天水的隗嚣在与他相争夺的情况下,窦融决定去向,对全局将起关键性作用:“今益州有公孙阳,天水有隗将军,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其义:正当汉蜀两军对垒之际,将军您偏向那一方,都可以打破均势,使形势发生很大变化。
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原指处于两强之间有实力的人,只要稍倾向一方就能打破均势。后泛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大局。
【古例】: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回:“举足轻重,动关大局。”茅盾《子夜》:“现在他和赵伯韬立在敌对的地位了!而且举足韬轻重的杜竹斋态度莫测!”柳青《创业史》:“明摆着他在灯塔社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为什么总象建社时期那样胆小怕事呢?”
5年级成语“不落窠臼”的意思,出处,故事
【不落窠臼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
【不落窠臼故事】:
八月十五的晚上,贾母同家人一起赏月,直至四更天,还兴犹未尽。贾氏三姊妹早去安歇,黛玉因见府中许多人赏月,贾母犹叹人少,又想宝钗姐妹已回家去,母女弟兄自去赏月,不觉对景感怀,自去椅栏垂泪。湘云见了,就过去劝慰了一番。又对黛玉说:“这山上赏月虽好,总不及近水赏月更妙。你知道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凹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馆。可知当日盖这园子,就有学问。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凹碧。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说着二人同下山坡,坐在两个石墩上。但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个月影,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水晶宫之中。
不入旧格式。窠臼:老套子,旧格式。比喻不落俗套, 有所创新,多指文章、艺术作品。
清·薛雪《一瓢诗话》:“王次回云:‘诗家窠臼宜翻洗, 人日慵拈薛道衡’。……不落窠臼始能一超直入, 若拖泥带水, 终是土气息、泥滋味。”
1年级成语“非同小可;非同寻常”的拼音,意思,同义词,近义词
【非同小可】fēi tónɡ xiǎo kě 形容事情重要或事情严重,不可轻视。(小可:平常。)〈例〉这件事非同小可,不能马虎从事。
【非同寻常】fēi tónɡ xún chánɡ 不同于平常。形容人或事物很突出,不同于一般。(寻常:平常。)〈例〉在我们学校,他可是一位非同寻常的人物。
辨析 都是直陈性成语;都表示事情非同一般,不可轻视;都常作谓语、定语。
“非同小可”着重于重大、严重;既可以用来形容事情重大或事态严重,不容忽视,也可形容人的本事高超,不同寻常,还可以形容“惊”、“喜”、“忧”等感情所达到的强烈程度及影响,适用范围较宽。“非同寻常”着重于突出;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不同于一般,不能形容“惊”、“喜”、“忧”等感情,适用范围较窄。
3年级成语“天真烂漫;天真无邪”的拼音,意思,同义词,近义词
【天真烂漫】tiān zhēn làn màn 心地单纯坦率,无忧无虑。 〈例〉儿童乐园里充满了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的欢笑声。
【天真无邪】tiān zhēn wú xié 单纯真诚,没有虚伪的想法。 〈例〉她是一名天真无邪的少女。
辨析 都是直陈性成语;都指心地单纯;都多用于形容青少年儿童;都用作褒义;都常作谓语、定语。
“天真烂漫”强调纯真自然,一点都不矫揉造作。“天真无邪”强调善良纯真,自然而不做作。
一年级成语“杀身成仁”的意思,出处,故事
【杀生成仁出处】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杀生成仁故事】:
子贡问老师说:“为什么有的人贪生怕死,有的人能不惜生命呢?”孔子说:“按说世上的人都是贪生怕死的。那么,什么人才不贪生怕死呢?唯有那仁人志士。他们绝不会为了贪图活命而抛弃仁德,他们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自己的仁德。”子贡说:“老师我懂了,只有仁人志士才不贪生怕死。”孔子说:“是这么回事,只有让世上的人通过教化,成为有仁德的人,才能不贪生怕死啊!”
原指不惜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仁:相亲相爱。后泛指为正义事业而不惜牺牲生命。
【古例】:唐·李德裕《三良论》:“自周汉迄于巨唐,杀身成仁,代有髦杰。”闻一多《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若得着死难者的热情的全部,便可以追他们的踪迹,杀身成仁了。”
常见成语“昭然若揭”的意思,出处,故事
【昭然若揭的意思出处】
《庄子·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饰知以惊愚, 修身以明污, 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 故不免也。”
【昭然若揭的意思故事】:
有一次, 孔子给陈、蔡地方的人围困起来, 一连七天不给粮食吃。有个老人叫大公任的去慰问孔子, 并向孔子指出了不致饿死的方法。大公任说: 东海有只鸟, 栖息在众鸟之中, 飞行时不敢跑在头里,回来时也不敢落在最后,吃食时不敢争先吃, 吃些剩余的, 所以在同列中不受排斥, 也不被伤害。常言道: 直树先砍, 好井水先干。您孔夫子想用文采才智来惊动陈腐的世俗, 用高尚的德行来改变别人的污浊, 应该说这好像举着日月而行走, 是光芒四射啊, 可您这样夸耀自己, 也就不免招来祸患了!
像高举揭示着那样明显。昭然: 明显的样子。揭: 高举、揭示。形容情况明显, 真相大白。
清·吴棠《<杜诗镜铨>序》:“而杜公真切深厚之旨, 益昭然若揭焉。”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七回:“承电示撤销军院,爱国之忱, 昭然若揭。”
四字成语成语“沧海一粟”的意思,出处,故事
【沧海一粟的意思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沧海一粟的意思故事】:
公元1082年7月16日,苏轼和客人驾着小船到赤壁游览。面对微风、明月,一边喝酒,一边朗诵《诗经》中的篇章,快乐之极。酒喝到最高兴的时候,就唱了起来,客人也吹起箫来和着。唱着、吹着,驾小船的寡妇哭泣起来了。苏轼忧愁起来,问客人说:“这是为什么呢?’客人说:“我们今天游赤壁,想曹操是一代英雄,现在又在哪里呢?况且我和你在这江渚之上, 以鱼虾为伴侣, 和麋鹿交朋友, 就象蜉蝣一样寄身于天地之间, 想自己也不过是象大海中的一粒粮食。长江茫茫无穷尽, 我们的一生又何其短暂啊! 想到这里, 怎么不使人悲叹呢?”
大海中的一粒粮食。粟: 谷子, 即小米。比喻十分渺小。
陈毅《感事书怀·五古》:“吁嗟我与汝,沧海之一粟。”杜渐《书海夜航》: “他死后出版的全集就有四十卷, 因此我所读到的二十篇英译本, 在他全部著作中, 真是沧海一粟, 只能见其一斑, 难睹全豹的。”
五年级成语“凤毛麟角”的意思,出处,故事
【凤毛麟角的意思出处】
《南史·谢超宗传》:“超宗殊有凤毛。”
【凤毛麟角的意思故事】:
南北朝时的宋代有个谢超宗,是著名文学家谢灵云的孙子。谢超宗聪明好学,文章写得很漂亮,后来的宋孝武帝刘骏很赏识他。王府中的重要文告函件,都出自谢超宗手笔。新安王(孝武帝第八子刘子鸾)的母亲殷淑仪逝世时,谢超宗写了一篇表扬死的悼词;孝武帝读后,非常称赞,说道:“超宗殊有凤毛,灵运复出(又出了一个谢灵运)!”凤凰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如果真有的话,当然是稀世的珍宝了,所以人们用它来比喻少有的优秀人材。并且往往和麟角(也是稀世珍宝)连在一起而成为凤毛麟角。
凤凰的毛,麒麟的角。凤:凤凰,传说中的鸟王;麟:麒麟,传说中珍异动物。比喻可贵而不可多得的人或事物。
【古例】: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摘抄·卷五·文》:“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冰心《“晚霞”和“莱阳绿”》:“(解放前)我们广大的国土上所出产的那些美丽坚洁的玉石都没有得到大量的利用,而治石的工人也少到象凤毛麟角。”
五年级成语“处之泰然”的意思,出处,故事
【处之泰然的意思出处】
《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朱熹注:“颜子之贫如此, 而处之泰然。”
【处之泰然的意思故事】:
朱熹是宋代著名的学者。儒家学说经汉代董仲舒尊为正统以后, 到了朱熹又把它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朱熹为推行儒家学说,曾对《论语》作过注释,通过注释阐述儒家思想。朱熹对这一章的注释,是推崇颜回的高贵品德。颜回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吃的喝的都很差,但颜回不觉苦,仍致力按照儒家的思想修养德行。朱熹说:“颜回的家境贫困到如此地步,却照样生活下去,处之泰然。”
对待这样的情况,安然自得,毫不在乎。泰然:形容心情安定。
【古例】:《元史·许衡传》:“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糖核菜茄,处之泰然。”茅盾《尚未成功》:“他有耐心。所以即使第二天第三天乃至接连一星期他的‘司各德方法’不给他生产,他还能处之泰然。”毛泽东《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但是还有一个困难,就是物质方面的困难。这个困难,今后必然愈来愈厉害。目前还有若干同志处之泰然,不大觉得,我们就有唤起这些同志提起注意之必要。”袁鹰《直到最后一息》:“种种明枪暗箭,开始从四面八方向你射来。然而你横眉冷对,泰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