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成语“见兔顾犬”的意思,出处,故事

【见兔顾犬出处】
《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见兔顾犬故事】:
楚国有个大臣庄辛,他看到国内官员的荒淫享乐,不理政事,就对楚襄王说:“你心爱的臣子州侯、夏侯、耶陵君、寿陵君等一味荒淫享乐,奢侈,不理政事,如处理不妥,必然要遭祸殃!”襄王听后不以为然说:“你先生是老糊涂了吧,要不然就是存心造谣惑众。”庄辛又说:“我说的全是实话,不敢造谣。如果你始终宠信这几个人,那楚国就要灭亡了!”由于襄王不听劝告,庄辛出走到赵国。结果不出五个月,楚国果然遭到秦国的进攻,楚国内部空虚、无力抵抗,很快失去了大片土地。楚襄王也逃走到城阳,这时他才认识到庄辛的话不错,派人请回了庄辛。庄辛听了襄王对他说了内疚的话后,诚恳地说:“臣闻鄙语:‘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他又接着说:“我听说从前商汤王、周武王只有百里宽的国土,但却建成了强大的国家;可是夏桀、商纣王占有整个天下却终于亡了国。现在楚国虽小……将来还是可以强大起来的。大王啊,你要牢记这个教训。”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授玉珪给庄辛,并封为阳陵君。后来果然收复了淮水以北的土地。

看到野兔,回头唤狗。顾:回头看。比喻事虽紧急,及时设法还来得及。

【古例】:汉·刘向《新序·杂事二》:“亡羊而固牢,未为迟,见兔而放狗,未为晚。”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妙湛曰: ‘布大教纲,漉人天鱼,不如见兔放鹰,遇獐发箭。”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17 

1-6年级成语“血流漂杵”的意思,出处,故事

【血流漂杵出处】
《尚书·武成》:“戊午师逾孟津,癸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血流漂杵故事】:
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时,得到许多诸侯的支持,进军很快。戊午这一天即正月二十八日过了孟津,到癸亥这一天即二月三日就到了商朝都城的郊外,等待一个有利时机总攻。甲子这一天即二月四日的黎明,很多诸侯都主动地把军队交给武王指挥,以讨伐纣王。于是,在牧野这个地方和纣王的军队决战了。战斗一开始,纣军连战连败,没有力量抵挡武王。纣军的前哨部队都倒转戈头回过来杀自己的人,出现前军攻打后军的情状。作战的地方血流成河,能把杵都漂浮起来。

打仗时流的血能把木杵漂起来。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木棒。比喻战争残酷,杀伤的人极多。亦作“流血漂卤”、“流血浮尸”、“流血浮丘”。

【古例】:《新书·益攘》:“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 血流漂杵, 诛炎帝而兼其地, 天下乃治。”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一回:“若崩厥角齐稽首,血流漂杵脂如泉。”《史记·秦始皇本纪》:“伏尸百万, 流血漂卤。”《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吴士涉江, 流血漂尸。”《管子·轻重》:“必有流血漂丘之战。”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17 

四字成语成语“招摇过市”的意思,出处,故事

【招摇过市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招摇过市故事】:
春秋时,卫国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把持政权。有一次,孔子周游列国到了卫国。南子要鲁国知名人物孔子去见她。出于礼节,孔子去了。南子在薄薄的纱帷里面接见他,答礼时她衣服上的佩玉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为了这件事,孔子的门生子路很不高兴,认为去见南子这样轻浮的女人,有失尊严。孔子在卫国住了一个多月,有一天,卫灵公和南子同车出游,并让一个宦官名叫雍渠的陪坐在车的右边,孔子坐在另一边,大摇大摆地在街上经过。

大模大样地经过闹市。招摇:张扬、摆出声势。形容故意在公开场合炫耀自己,让人们注意。

【古例】:明·许自昌《水浒记邂逅》:“你不惜目挑心招,无俟招摇过市。”《晚清文学丛钞·冷眼观》第二回: “于夕阳西下, 一个个招摇过市, 问起来不是某督办的姨太太,就是某尚书的少奶奶。”邹韬《抗战以来·“建议”种种》: “在城市中的高贵的太大小姐们……乘着闪亮的流线型汽车, 招摇过市!”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17 

中国成语“大庭广众”的意思,出处,故事

【大庭广众的意思出处】
《孔丛子·公孙龙》:“使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 见侮而不敢斗,王将以为臣似?”
【大庭广众的意思故事】:
战国时, 齐国齐湣王很喜欢结交士人 (即知识分子) 。有一天, 他对名家严文说:“我很喜欢士人, 可齐国缺少这种人, 这是为什么?”尹文说:“大王所说的士人, 究竟是指什么样的人呢?”齐湣王一时回答不出来。尹文接着说:“有这样一种人, 他讲忠孝, 讲信义, 这能算十人吗? 能任用他为臣下吗?”“行! 行!” 齐湣王满意地认为这就是求之不得的意中人。严文又说:“如果这种人在大庭广众之中,受了欺侮而不敢争斗,您也想用他为臣吗?”齐湣王说:“这算什么士啊!这是一种耻辱,我是不会用他的。”

场面大、人众多的公开场合。庭:厅堂,泛指宽大的场合。广众:很多群众。

【古例】:《新唐书·张行成传》:“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捐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六回:“这是秘密的事,他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喧扬起来?”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17 

一年级成语“强聒不舍”的意思,出处,故事

一年级成语“强聒不舍”的意思,出处,故事
【强聒不舍出处】
《庄子·天下》:“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故曰上下见厌而强见也。”
【强聒不舍故事】:
战国齐宣王时,有个叫宋鈃(xing)的,和尹文一起曾游学于稷下。当时社会上有一种观点,宣扬不要为世俗所牵累,不用外物来矫饰,不苛求于人,不违逆众人,希望天下安宁,以保全生命。这宋鈃、尹文两人十分赞赏它,于是专门制作了一种上下均平的帽子来表示提倡人类生活的平等,去除人为的种种隔阂,平息干戈用兵。他们本着这一意旨对上劝说诸侯,对下教育百姓。虽然天下的人特别是诸侯们并不接受,他们依然耐心说教:诸侯有些厌烦了,他们还要求会见。

别人不愿意听,他仍絮絮叨叨讲个不停。强:强迫、硬要。聒:吵吵闹闹。舍:舍弃。

【古例】:鲁迅《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强聒不舍’虽然是勇壮的行为,但我所奉行的,却是‘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这一句古老话。”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16 

常用成语“危言危行”的意思,出处,故事

【危言危行出处】
《论语·宪问》:“子曰:‘邦有道, 危言危行; 邦无道, 危行言孙。’”
【危言危行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在议论为人的问题: 有的说, 做人就要敢于讲公正话, 做公正事; 有的说, 我最可恨那种人云亦云, 惯于谀美奉承的人。孔子听了他们的议论, 笑着说:“你们的话只说对了一半, 为人要善于随机应变, 说话做事都得看具体情况。当国家政治清平的时候, 说话可以直来直去, 人家不敢说, 我偏要说; 做事也不必顾忌,人家不敢做, 我偏要做。但是, 当国家政治险恶的时候, 做事虽然仍要公道, 可是说话却要和顺一点,不能锋芒毕露,唯有这样,才能避免惹祸上身啊!”学生听了, 无不打心眼里佩服老师的社会经验之丰富。

正直的言语, 端正的行为。危: 公道, 正直。

宋《二程全书·外书六》:“然则危言危行, 危行言逊, 乃孔子事也。危犹独也,与众异,不安之谓。邦无道, 行虽危而言不可不逊也。”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16 

优美成语“兼收并蓄”的意思,出处,故事

【兼收并蓄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兼收并蓄故事】:
这是韩愈教导学生要专心学习、求得真才实学的事。韩愈任国子监时,有的学生说:学了有什么用?学得再好,学问再多,朝廷不用你,也是枉然。韩愈就打了个比方:什么样的医生才是好医生呢?象玉札、丹砂、赤箭、青芝这些高贵的药材,要储藏起来以备需要时用;象牛溲、马勃、败鼓之皮这些低贱的药物,也不要轻视而丢弃。不论高级的还是低级的药材,都要统统收藏起来。我们做学问待时而用,万一用不上,就象孟子、荀子两位大儒一生没有做什么大官,难道他们的满腹经纶就是没有用的了吗?

把各种内容的东西, 即使内容不同, 性质相反的东西, 都统统吸收进来。兼: 所具有的或所涉及的; 收: 收罗; 并:合在一块;蓄:储藏, 容纳。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六.“古来藏书家, 亦不乏兼收并蓄。锦幅牙签,争长于名画奇器间;酒阑烛跋, 充为耳目之玩: 此可谓之能读乎。”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 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 ……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16 

四年级成语“投笔从戎”的意思,出处,故事

【投笔从戎出处】
《后汉书 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砚)间乎?”
【投笔从戎故事】:
东汉时有个人叫班超,幼有大志,好读书,并且擅长辩论。汉明帝永平五年他哥哥班固做了校书郎,他同其母也跟着到了洛阳。当时因家境贫困,他就去帮官府抄写文书,借以维持生活。日子久了,他感到实在没有出息,甚为厌烦苦恼。有一天,他在抄写文书的时候,突然投笔于地,叹息道:“大丈夫应当学那张骞和傅介子,为国家建立功业,怎能这样长久地埋头在笔砚之中呢?”之后,他便投军去了。班超投军以后,随大将军窦固出征,作战英勇,屡立大功。后来,他奉令出使西域,四十岁出去,七十一岁才回到洛阳。在远离家乡的三十一年中:他克服了重重困难,为汉朝争取了五十多个国家的和好相处,巩固了汉朝政权,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文化交流。和帝即位后,按功行赏,封他为定远侯。

扔掉笔去参军。从戎:从军,参军。一般指文人从军。简作“投笔”。

【古例】:唐·魏征《述怀》诗:“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虽出于书生投笔从戎的素志,……。”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他象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况, ‘投笔从戎’的经过。”冰心《悼郭老》:“我们也听到诗人在大革命时代投笔从戎, 以后又到了日本。”欧阳山《三家巷》:“我如今虽然投笔从戎, 但是我还记得咱们刚毕业的那个夏天的晚上, 在三家巷里的那一切, 仿佛还是昨天的事儿。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15 

6年级成语“指鹿为马”的意思,出处,故事

【指鹿为马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 恐群臣不听, 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 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耶? 谓鹿为马。’向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 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指鹿为马故事】:
秦二世时, 丞相赵高阴谋篡夺王位, 但又恐怕群臣不服, 于是在未动手夺权时先试一下自己的威信。他特地叫人牵来一只鹿献给二世, 并当着群臣的面指着鹿说:“这是马。” 二世笑笑说: “丞相弄错了吧? 你把鹿说成马了。”赵高没有理二世, 便故意高声向左右大臣:“这到底是马还是鹿?”当时, 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所以有的人不敢作声,有些人为了讨好赵高, 便歪曲事实, 随声附和说献上的是“马”。只有少数忠于秦王的人说了实话。后来赵高便在暗中将那些说实话的人杀了。

指着鹿而硬说是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 擅作威福。

宋·王安石《桃园行》诗:“望夷宫中鹿为马, 秦人半死长城下。”清·李渔《怜香伴·拷婢》:“你说的话虽不是指鹿为马, 却也是以羊易牛。”《晚清文学丛钞·黑籍冤魂》第十一回:“照失单一对, 十份之中,已只剩得六七份, 且亦多是以假冒真, 指鹿为马的。”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15 

2年级成语“草木皆兵”的意思,出处,故事

【草木皆兵出自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草木皆兵出自故事】:
公元383年,统一了北部中国的秦王苻坚,率领号称百万大军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谢玄带领八万军队前去抵抗。苻坚的先锋部队二十五万,在寿春被谢玄用奇兵击溃,杀死苻坚的大将梁成。苻坚和他的弟弟苻融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阵列严整,士气很高,似有锐不可当之势;又看看北面的八公山上,把草木都看成是人,认为有大军埋伏在那里。苻坚回过头对苻融说:“这是强劲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少呢:“说着,脸上浮现出失算、恐惧的神情。

把山上的草木都认作是敌人军队部署在那里。形容心里极度的疑惧、惶恐,神经过敏,发生错觉。【古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九回:“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草木皆兵,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