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级成语“循序渐进”的意思,出处,故事

【循序渐进出处】
《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循序渐进故事】:
一天,孔子大发感慨,说:“我是没有什么人知道我的了。” 子贡听了就问他:“他们为什么不知道你的心呢?”孔子说: 我不埋怨天,也不责怪人。我是这样要求自己:从基础学起, 实实在在做点学问,然后达到精通的地步, 没人知道又有什么关系呢!”朱熹认为孔子说的这番话, 说明了在学习上要循序渐进。

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逐步提高。循: 沿着, 依照; 序:次序, 规律。

茅盾 《怎样评价<青春之歌>? 》:“她通常是从一个角度写,而不是从几个角度写, 还只是循序渐进地写, 而不是错综交叉地写。”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26 

优美成语“泰山梁木”的意思,出处,故事

【泰山梁木出处】
《礼记·檀弓上》: “孔子蚤作, 负手曳杖, 消摇于门, 歌曰:‘泰山其颓乎! 梁木其坏乎, 哲人其萎乎!”
【泰山梁木故事】:
孔子, 名丘, 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其先世是宋国贵族。早年孔子曾任“委史”和“乘田”等职。他一生主要是在鲁国聚众讲学, 从事教育和文化遗产的整理工作。五十岁, 由鲁国的中都 (今山东汶上县) 宰升任司空、大司寇, 五十六岁摄行相事。后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不被重用。晚年致力教育, 著书立说。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怎样死去呢?《礼记·檀弓上》 中记载了他临死前一个星期的情况:“一大早,孔子就起床了,他拄着手杖, 在门前自由自在地踱着步, 大声高喊道:‘泰山就要崩塌了! 梁木就要毁坏了! 明达而有了才智的人就将与世长辞了!’其后, 孔子卧病在床, 不到一星期就死了。”

如同泰山倒塌, 梁木毁坏一般。比喻杰出的人死了。

蔡东蕃、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二回:“当此国基未固,人才消乏之秋, 逝者如斯, 将谁与支撑危局; 泰山梁木, 同人等悲不自胜。”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25 

四年级成语“唐突西子”的意思,出处,故事

四年级成语“唐突西子”的意思,出处,故事
【唐突西子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庾元规 (亮) 语周伯仁 (顗):‘诸人皆以君方乐。’周曰:‘何乐, 谓乐毅耶?’庚曰:‘不尔,乐令(广)耳。’周曰:‘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西子也!’”
【唐突西子故事】:
晋朝有个人叫庾亮, 字元规。他有个朋友叫周顗, 字伯仁,是安东将军周浚的儿子。周顗自幼聪慧, 有点小名气, 西晋末年当过镇军将军长史, 后又任荆州刺史。庾亮很敬佩周顗的才华。有一次,庾亮对周顗说:“不少朋友常常把你比乐广。”乐广是晋代的一位贤人,死后, 不少人还深深地怀念他。周顗是个谦虚老实的人, 自知不能和乐广相比。当他听了庾亮的话以后,心里感到很不安,于是对庾亮说:“谁都知道无监是相貌丑陋的妇人,西施是举世公认的美女,如果朋友们把我和深受人爱戴和怀念的乐广相提并论,就好比把无盐和西施说成是同样的美女一样,这真是轻率地冒犯了西施。”

冒犯了西施。唐突:冒犯;西子:即西施,春秋时美女。比喻为了突出丑的而贬低了美的。亦作“唐突西施。”

【古例】: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大全·卷二·古今喻类》:“触犯好人,曰唐突西施。”清·恽敬《与李汀洲》:“前书可谓刻画无盐,唐突西子矣。”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25 

二年级成语“抱头鼠窜”的意思,出处,故事

二年级成语“抱头鼠窜”的意思,出处,故事
【抱头鼠窜的意思出处】
《汉书·蒯通传》 : “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抱头鼠窜的意思故事】:
蒯通为了说服韩信自立为王,就给他讲述了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余的故事: 张耳和陈余曾结为刎颈之交, 两人感情很好。后来, 张耳被秦军围困在鉏鹿, 就派部将张黡、陈释去见陈余, 请求陈余发兵援救, 可陈余为自己安全计, 却不愿起兵援救, 只拨了五千人给张、陈二人, 结果, 张黡、陈释都死于秦军。张耳也因此同陈余结下怨仇, 回来后就毫不犹豫地收了他的兵权。陈余怀恨在心, 不久, 他联络齐王田荣, 把张耳击败。张耳走投无路, 就把项羽派驻赵国的使者项婴杀了, 捧着项婴的头, 仓惶地投靠刘邦。后来, 刘邦为了消灭赵国, 便派张耳带兵去攻打, 赵北一战, 张耳终于在泜水之南杀死了陈余。蒯通讲完了这个故事以后, 接着说:“希望你把陈余之死作为鉴戒, 认真考虑我的劝告。” 韩信听后, 犹豫不决。

捧着头象老鼠一样逃窜。形容仓惶逃走的狼狈相。原作 “奉头鼠窜”。

《大宋宣和遗事·利集》:“身为国家重臣, 不能以身排患难, 但要奉头鼠窜,将何面目见天下士乎?”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二回:“温月江只得抱头鼠窜而逃,自去书房歇下。”郭沫若《月蚀》:“不去还好了,跑了一趟去问,只骇得我抱头鼠窜地回来。”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25 

常用成语“触目惊心;惊心动魄”的拼音,意思,同义词,近义词

常用成语“触目惊心;惊心动魄”的拼音,意思,同义词,近义词
【触目惊心】chù mù jīnɡ xīn 亲眼看到的情景使内心为之震惊。形容事态严重。(触目:目光所及。惊心:使内心震惊。)〈例〉反腐败展览的事例令人触目惊心,发人深省。

【惊心动魄】jīnɡ xīn dònɡ pò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神魂为之震动。现形容令人惊骇、感动、紧张到了极点。〈例〉这场电影真是惊心动魄,大家看完了心还在噔噔跳呢。

辨析 都是直陈性成语;都表示内心受到的震动大;都常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

“触目惊心”着重指面对的情况或场面不忍目睹;只用于能看得见的对象,适用范围较窄;多用作贬义。“惊心动魄”着重指事物极为惊人、壮观、骇人、紧张、险恶、伟大;既可用于看得见的对象,也可用于看不见的对象,适用范围较宽,中性。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25 

常见成语“龙行虎步”的意思,出处,故事

【龙行虎步出处】
《宋书·武帝纪》:“高祖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必不为人下。”
【龙行虎步故事】:
这是说的南北朝时宋朝开国君主刘裕的事。刘裕的仪表不凡,走起路来好象龙在行走,虎在迈步,气概威风雄壮。特别是有一副敏锐的眼睛,看问题与一般人不同。象这样的人,是不会平庸度过一生,而是会有所作为的。刘裕初踏上社会,是在晋朝做官。初任下邳太守,后任彭城内史。桓玄篡夺晋朝政权时,刘裕起兵讨伐,迎立安帝,复兴了晋室,他也被封为宋公。接着,他又带兵平定了南燕、后燕、秦这些自立为王的国家,他也因此而拜为相国。到公元420年,他废掉晋帝而创立宋朝,号为宋武帝,死后谥为高祖。

行走的姿态象龙那样威武,象老虎那样雄健。比喻一个人的仪态英武而又庄重。

【古例】:《陈书·高祖纪》:“珠庭日角,龙行虎步。”《宋史·太祖纪》:“每对近臣言,太宗龙行虎步。生时有异,他日必为太平行子,福德吾所不及云。”章炳麟《驳黄兴主张南都电》:“黄君总率六师,龙行虎步,苟军人受谣成惑,当明谕晓导,以解群疑。”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24 

常见成语“疾恶如仇;深恶痛绝”的拼音,意思,同义词,近义词

常见成语“疾恶如仇;深恶痛绝”的拼音,意思,同义词,近义词
【疾恶如仇】jí è rú chóu 憎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疾:憎恨。恶:坏人坏事。)〈例〉他秉性刚直,爱憎分明,疾恶如仇。

【深恶痛绝】shēn wù tònɡ jué 对某人或某事厌恶痛恨到极点。(深:很,十分。恶:讨厌,厌恶。痛:痛恨。绝:极,最。)那种无病呻吟的作品,令人深恶痛绝。

辨析 都是直陈性成语;都有很痛恨的意思;都常作谓语、定语。
“疾恶如仇”着重指憎恨坏人坏事如同仇敌一般;其憎恨对象泛指坏人坏事。“深恶痛绝”着重指厌恶憎恨到了极点;其憎恨对象一般比较明确,不限于坏人坏事。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24 

3年级成语“困兽犹斗”的意思,出处,故事

【困兽犹斗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 忧未歇也。困兽犹斗, 况国相乎!”
【困兽犹斗故事】:
公元前五九年,秋天,晋楚两国为了郑国的事, 曾发生战争, 晋军大败。当时的晋军统帅荀林父,懊丧万分,领着残兵败将回到晋国,并向晋景公请罪,自愿处死。晋景公因战败也很生气。荀林父确实该死,便削去了他的官职, 准备进一步治他的罪。可是,大夫士贞子不同意这样做,对晋景公说:城濮之战是晋文公时的一次晋楚大战, 那次战役晋军大胜,光是缴获楚军的粮食,就足足可以吃三天。但是晋文公还是面有忧色,郁郁不乐。左右的大臣问道:“有这么大的喜事您还忧愁,难道要发生倒楣的事您才高兴吗?”晋文公说:“得臣还活着哩, 他活着, 我的心怎么能放得下, 困兽犹斗, 何况他是一国之相, 岂肯甘心失败!”后来听说得臣在撤兵回国的途中, 楚成王竟命令他自杀了。这时晋文公才真正的乐了笑着说: “莫余毒也已!”由于楚王杀得臣, 等于让晋国又得了一次胜利。从此以后, 楚国的国势连年不振。……士贞子继续说:“现在, 我们如果杀了荀林父,那就等于让楚国又得了一次胜利……况且荀林父一贯忠诚保国,虽然打了一次败仗, 也罪不该死哟!”晋景公听后, 觉得有理, 便下令恢复了荀林父的原职。

被围困的野兽还要作最后的挣扎。困兽:被困的野兽;犹:还要。比喻濒于失败的人(多指坏人)虽然走投无路还要作垂死挣扎,顽强抵抗。

【古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况困兽犹斗,背城一战,尚有不可测之事乎?”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21 

2年级成语“灰心丧气”的意思,出处,故事

【灰心丧气的意思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回:“凤姐因方才一段话已经灰心丧意,恨娘家不给争气,又兼昨夜园中受了那一惊,也实在没精神。”
【灰心丧气的意思故事】:
话说王熙风的丈夫贾琏,一大早就骑马上总理内庭都检点太监裘世安家来打听事务,不遇而回。又见王熙风还睡在床上,便憋了一肚子气。王熙风便问他这么急于找人干什么,贾琏才告诉她家里发生了丢脸的事:大舅太爷病故后,他亏空了一大笔钱,朝廷要他的弟弟王子胜、侄儿王仁(王熙风的哥哥)承担义务,赔补出来。因此,他一早去求见老裘,托老裘从中帮忙的。王熙凤听了这个丑闻,深恨娘家人不争气,顿时变得灰心丧气,止不住落下泪来。

意志消沉,丧失信心和勇气。亦作“灰心短气”。

【古例】:清·梁启超《呵旁观者文》:“杰黠无所容其跳梁,则惟有灰心短气,随波逐流,仍入于奴隶、妾妇、机器之队中。”老舍《四世同堂·七十八》:“他受尽了冷淡、污辱与饥渴,可是他并不灰心丧气;他的心中时时刻刻的记着招娣。”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21 

五年级成语“弹丸之地”的意思,出处,故事

【弹丸之地出处】
《战国策·赵策三》:“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令秦来年复攻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
【弹丸之地故事】:
战国时候,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大破赵军于长平。秦国派人向赵国索取六座城池以讲和, 赵国不肯答应。这时, 担任过秦相的赵人楼缓刚从秦国回来, 赵王就请教道:“是给秦国六座城好, 还是不给好?”楼缓听了很觉为难, 但最后还是说出了“不如予之”的看法, 赵王也觉得有理。后来, 谋士虞卿听到了这件事, 就劝赵王不要给, 认为秦国尽管战胜了赵国, 但他已耗尽了兵力,秦国之所以胜后就撤兵,是因为军队疲惫了。赵王于是又把虞卿的意见告诉楼缓, 楼缓又说:“虞卿能够了解清楚秦国的实力吗?如果了解清楚确实暂时无能为力,那六城只不过是弹丸一样大的小地方, 不给就不给; 但如果来年秦国再来攻赵, 您能再不割地求和吗?”赵王又问: “如果给了这块弹丸之地, 你能叫秦国来年不再来攻赵吗?”这时, 楼缓也觉不敢担保了。最后, 赵王决定不予秦城。

弹丸这样大的地方。弹丸:弹弓发射用的铁丸或泥丸。形容地方很狭小。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东吴兵精将勇; 且荆州九郡, 俱已属彼, 止有麦城, 乃弹丸之地。”明·许仲琳《封神演义》 第四十四回:“西岐城不过弹丸之地,姜子牙不过浅行之夫。”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