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很多人说李世民攻打高句丽其实是惨败

最近在网上有听到一则非常有意思的故事,那就是有人说这个李世民啊他攻打高句丽明面上是赢了的,但是实际上是惨败了的,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对于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

很多人说这个李世民攻打高句丽其实是惨败,小编想说的是这类人是不是看韩剧看多了哦,怎么一点也不遵守这个历史依据呢?在韩剧里面高句丽的把唐太宗的眼睛都射瞎了,这样的事情你们都敢信?还无任何的历史资料依据?所以这一定是被电视剧蒙蔽了双眼。
话说一些韩国电视剧还说当时的高句丽竟然反攻到了长安,还迫使唐太宗向高句丽跪地求饶,真的是够厉害的啊,我的大兄弟,星际穿越的编辑也不敢你这样写啊,所以啊,现在不管干什么,还是要先打个问号比较好,要不都以为李白是剑客,而不是诗人。
其实唐太宗李世民征讨高句丽可以说是一场大胜,这场战役是真的把这个高句丽打得翻不了身了。虽然当时唐太宗铩羽而归,但是大大的削弱了这个高句丽的实力,为以后唐高宗灭亡高句丽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唐太宗从战争一开始就是如履平地,唐军在战场上畅通无阻,但是差就差在唐军的进军速度比较慢,打到平壤安市时就已经到了冬天,大家几乎想象不到这个东北的天气有多寒冷的,所以这个时候选择撤退,是最明智的选择。
唐太宗李世民在攻打高句丽的战争中,大唐损失2000人左右,高句丽这边丢失十几座重要城市,接近50000人伤亡,俘虏超过70000人,所以这到底谁赢谁败了一看数据就知道。
最后唐高宗李治又转土重来,高句丽再无反抗的余地。
所以李世民攻打高句丽其实是惨败那就是你电视剧看多了,完全不看历史的。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1:54 

历史上真的有神医扁鹊吗

说到神医扁鹊,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毕竟他在历史上还是非常出名的, 尤其是扁鹊三兄弟的故事,确实是对大家启发非常大。那么在历史上,真的有神医扁鹊这个人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要问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话,那么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如果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叫秦越人的医者的话,那么这个人是存在的。
秦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因为其医书高明,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所以,现在所说的扁鹊一般都是指的是他,他在一些正史书里面已经记载得很清楚了,这个莫用质疑,只不过有些故事有些夸大其词过于夸张罢了。
作为参考性比较高的正史《史记》中《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其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然后周游列国,以其精湛的医术闻名于世,至于他能看透人体五脏六腑、换心、起死回生等传说是夸张了些,但是他开创了望闻问切诊断的先河。最后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
《列子·汤问》: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谓公扈曰:汝志强而气弱,故足于谋而寡于断,齐婴志弱而气强,故少于虑而伤于专,若换汝之心,则均于善矣。扁鹊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即悟,如初,二人辞归。
《战国策》秦策2里边有一篇文章就是扁鹊帮秦武王看病的,“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许多史书都有记载扁鹊,说明确有其人,他的医术确实也高明,不过后世也把他过于神话了。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1:53 

古代为何称儿子是犬子女儿是千金

说到古代,大家肯定都有听过,长辈喊自己的孩子一般都会说什么犬子,女儿的话就变成了千金。都是孩子,为什么叫法会差别这么大呢?尤其是犬子,难道不是形容狗的吗?这其中是有什么讲究的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古人对儿女的称呼,除了“犬子”和“千金”之外,其实还有很多,比如“鄙子”“令郎”“公子”“孽子”“少君子”与“令爱”“犬女”“令媛”鄙女"“小女”等。
由此可以发现,儿子和女儿各有褒贬的称呼,就看场合了,比如对女儿的称呼“千金”只能用在别人家的女儿身上,而“犬子”你试试称呼一下别人试试,不打死你才怪!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其实千金也并非纯用在女儿身上,而“犬子,犬女”也并非特指。
褒贬称谓的由来,其实归根结底是源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谦”。
古人称呼自家人都会加个比较鄙陋的前缀,比如自我称呼的“在下”,“鄙人”,称呼妻子的“拙荆”,“糟糠”,“陋妇”等,但是妻子对平辈晚辈之间的外人称呼丈夫就不能用谦逊的用词了,因为“夫为妻纲”,不能说“拙夫”之类的,而一般用尊称“官人”“相公”“郎君”“老爷”,而如今流行的“老公”一词,听说古代是对太监的称呼。
由此可见,称呼虽然繁多,但是只要抓住古文化中的“礼让”这个词,溢美之词赞美别人,谦鄙之词用在己身,那就不会错。
下面列举一些古人的称谓,看看是不是符合“人贵我贱”的称呼原理“
父亲:令尊、令严,家父,家严,家大人,家翁,家尊。
母亲:令堂、令慈,家母,家慈。
兄弟:令兄、令弟,家兄,
姐妹:令姐、令妹
妻子:令正,拙荆,拙妇,
亲戚:令亲
学生:高足,弟子,门人,学生。
老师:受业,恩师、夫子,博士,师父,师长。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1:52 

古代的三姑六婆指的是哪三姑哪六婆

相信很多小伙伴在看一些历史剧的时候都会听到一个词,那就是“三姑六婆”!其实这个就是在古代的时候,女性的一种职业称呼。但是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这个“三姑六婆”到底指的是哪三姑哪六婆。所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赶紧一起来看看吧!

1、三姑六婆指的是哪三姑哪六婆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2、分别都是做什么的
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媒婆,在古代一般都是中老年的妇女在做,时至今日,这一职业炙手可热,甚至发展到类似红娘公司的诸多企业,而且在某些网站或公司里注册相亲的话,价格好像并不十分亲民。另外五种如今就不常见了。
比如虔婆,其实就是古代青楼的鸨母。牙婆,给大户人家买卖丫鬟侍妾,歌姬舞女。师婆,也就是巫婆。药婆,贩卖药品,而且懂些医术,但她们的名声并不好。最受人敬重的要数稳婆了,也就是我们在电视剧中常见的接生婆。
在这六婆中,有很多是身兼多职的,比如我们熟悉的《芈月传》里,芈月当质子的时候,帮芈月找房子租的牙婆,就是给大户人家买卖下人,也帮人找找房子,还帮卖货,带货。还有我们熟悉的《水浒传》中的王婆,就身兼牙婆、稳婆,还跨行抢了虔婆的活儿。当然,抢活儿这事儿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3、三姑六婆现在的意义
到此我们就可以明白,其实“三姑六婆”指的就是九种不同的职业。当然也有一些妇女是身兼数职的。也正是因为这样,人们对于“三姑六婆”的印象十分不好,认为她们就是一群搬弄是非,愚昧无知,不务正业,唯利是图的人群。
当时不仅“三姑六婆”令人不齿,就连稍稍与“三姑六婆”有一些关联的人,都会被视为有玷妇德。时期大儒郑板桥就多次告诫家中妇女,不可与“三姑六婆”之流有任何来往。
其实看似这一成语已属于过去,但其实它的作用至今犹存。如今还是有很多人会没事就去神坛拜拜,或者求教于神棍,巫婆。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在某些时刻,还是会十分依赖“三姑六婆”,会认为这些人可以帮助到自己,会为自己指明方向。
社会发展至今,女性之所以可以获得真正的平等,就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已经超越了“三姑六婆”的意识,而那些还依赖“三姑六婆”的人,也需要警醒与回头了。要明白,愚昧必然受耻!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1:52 

火柴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火是自然界本就存在的现象,雷电、火山、森林中的堆积物都会引发起火。原始人也证实保存了天然形成的火种来进行照明、烧烤食物、取暖和抵御野兽的袭击。但这样的火若是不能持续添柴的话,那么火是迟早会熄灭的。但是天然的火又不会随时出现,现实必须迫使着原始人必须想方设法来自主生火。

经过漫长的探索,大约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原始人发明了钻木取火。双手搓动带尖的木棍,木棍和树剧烈摩擦,产生很高的热度,最后冒出火星来。约公元前1.2万年前后,人们又发明了击石取火。敲击两块石头或石头与铁片,就会产生火花,引燃干燥的木屑或火绒。
后来,人们又发现硫磺遇热就会燃成火焰。利用这一特性,最原始的火柴被制作出来。在麻片上蘸上熔融的硫磺,用时只要将它轻触炭火或经火绒上的火星一引,它就会迅速燃烧起来。公元前2世纪,由西汉淮南王刘安手下的炼丹术士发明的发烛,可看作是火柴的前身。用发烛或蘸硫磺的麻片引火仍少不了打火装置,因为它们还是不能自动生火。这个难题的解决是与磷的发现与研制分不开的。
1669年,一位德国的炼金术士布兰德从人尿中分离出一种白色蜡状物质,在黑暗中发着冷光,布兰德将其命名为磷,意思是“发光者”。布兰德未公开他的发现,但磷这种自然界诱人的物质,还是幸运地在1680年被当时英国的大化学家波义耳再度发现。在波义耳发现磷后不久就有人试图制造火柴,世界上第一根火柴诞生于200多年前的意大利。火柴梗用木棒制成,火柴头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钾和蔗糖,使用时将火柴头接触一下浓硫磺,片刻后火柴头会剧烈燃烧。1827年左右,英国药剂师约翰·沃克制出了最早的摩擦火柴。火柴头裹了一层加树胶和水制成膏状的硫化锑和氯酸钾。把火柴夹在砂纸中拉动便会着火。比起带浓硫磺,这种火柴要安全得多,因此也被叫作“安全火柴”。
1834年,以白磷为原料制作的火柴逐渐流行开来。但白磷是一种极易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稍一受热,就会烧起来,容易引起火灾。而且白磷有毒,长期使用会致人死亡,所以,白磷火柴又叫“有毒火柴”。19世纪末,白磷被三硫化四磷取代。1845年,德国人施罗脱制成红磷并用于火柴制造,红磷火柴安全无毒。19世纪50年代中期,瑞典制造商伦德斯特罗姆将磷与其他易燃成分分开,把无毒的红磷涂在火柴匣表面的擦面上,其他成分则涂在火柴头上,藏于匣内。这样,火柴头只有在擦面上摩擦才能点燃,这就是沿用至今的“安全火柴”。
被后人尊称为“化学之父”的罗伯特·波义耳于1626年1月25日出生在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在伊顿公学毕业后,到欧洲大陆去游学访问,在法国、瑞典和意大利的旅行学习,开阔了他的知识视野,产生了研究科学的终生夙愿。波义耳不仅在化学领域有突出贡献,而且在气体物理学、流体力学等领域也作出过重大贡献。他还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创始人,担任过会员,后被选为主席。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1:51 

高句丽最大版图有多少?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都在问这个高句丽的情况,很多人或许也都发现了,那就是这个高句丽还是非常非常厉害的,高句丽这个地方不仅仅是从隋朝打到唐朝,话说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开始打了,所以真的的厉害厉害,那么很多人想问了,这个高句丽最大的版图是什么时候,当时的版图又有多少呢?对于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的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

1、高句丽鼎盛时期是什么时候
高句丽最鼎盛的时期是:391年–531年。
2、高句丽最大版图有多大
高句丽在好太王继位起就已经进入鼎盛时期,好太王先后打败兼并了扶余国、靺鞨、新罗、百济、契丹等一些区域。所以现在的东北地区还有朝鲜半岛地区很大一部分都是高句丽控制的。
3、高句丽最大版图高清地图
4、高句丽版图介绍
高句丽的疆域从浑江流域到这个鸭绿江中游,然后继续往外扩展,强盛时期,西边到了辽河、北边到了吉林市、东边到了延边、南边到了汉江流域。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1:50 

空城计中诸葛亮和司马懿到底谁赢了

说到空城计这个故事,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诸葛亮使用这个计谋劝退司马懿,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是非常聪明的,险中求胜。但是很多人对于这个空城计最后的赢家又一些争论,又的认为诸葛亮赢了,有的认为司马懿赢了。这是怎么回事,到底谁赢了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说到空城计中,司马懿和诸葛亮到底谁赢了,其实两个人都赢了,只不过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1、司马懿的角度
站在司马懿的角度,司马懿为什么会假中计呢?首先,大家都知道,曹操在临终的时候告诫过曹丕,一定要好好用司马懿,但是不能完全信任,要提防着点他。可是后来曹丕病危,曹睿就接替了这个胆子,曹睿也是一个聪明人,各个方面都在打压司马懿,但是也会经常用到司马懿。
至于诸葛亮后面举兵伐魏,对于这个事情,曹魏基本上是没人能够抵挡的了诸葛亮的,所以只有让司马懿前去迎战,这一点司马懿就通过心理博弈赢得了这一层。所以诸葛亮不能死,因为诸葛亮一死,那么司马懿的用处就没有了。所以在诸葛亮用这个“空城计”之后,司马懿就将计就计,故意说诸葛亮有埋伏,只能撤退,保全自己!
2、诸葛亮的角度
至于诸葛亮的话,街亭失守,诸葛亮就知道曹魏大军肯定会进攻,但是又来不及撤离,所以只能用这个“空城计”来搏一搏。但是诸葛亮确实是聪明,因为他知道司马懿在曹魏现在的处境,他不敢杀他,所以才会这么明目张胆的坐在城楼,甚至是抚琴而坐!如果司马懿真的杀了诸葛亮,那么他也活不了多久。
所以说空城计,并不是诸葛亮一个人获利,而是双方都清楚对方所想,才能完成这样一个经典的对弈!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1:50 

历史上有哪些痴情的皇帝

其实说到古代的皇帝,大多数都是比较正常的,就是属于那种一个皇后,后宫佳丽很多的。当然也有一些皇帝心术不正,就非常喜欢女色。但是还有一种,那就是非常痴情的皇帝,那么在历史上有哪些比较痴情的皇帝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明孝宗朱佑樘
历史上唯一一个一夫一妻制古代帝王,明孝宗佑樘和张皇后伉俪情,明孝宗为了她虚设六宫是真正的凡子女皆出于皇后,据明史记载,有一次张皇后的弟弟私下戴一下自己姐夫的朝冠,作为皇帝的朱佑樘不但没有生气还私底下贿赂朝臣,让他们也把这件事情说出去,后来这位创造了弘治中兴的明朝帝王,还把自己的皇位交给他和张皇后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碌碌无为的正德皇帝。
2、西汉宣帝刘询
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西汉戾太子,刘据之孙,由于受到巫蛊之祸的牵连,从小就在民间长大,他的皇后许氏是一个普通的民家女子,当时由于权臣霍光希望汉宣帝立自己的女儿霍氏为皇后所以极力反对汉宣帝立自己的发妻许氏为皇后谁知汉宣帝却拿出了一把生锈的木剑给群臣讲述了她和许皇后的故事这就是著名的故剑情深,汉宣帝力排众议封发妻许氏为后,后来在自己说过之我家太子也这样的话的前提下,还是把帝王位传给他和许皇后的儿子。
3、隋文帝杨坚
他和文献皇后的爱情故事,值得被我们后人所称颂,史书记载他曾对文献皇后发誓此生不生遗腹子,他曾经公开在朝堂上说我所有子女皆是一母同胞,绝对不会出现手足相残的事情。虽然后来独孤皇后去世,他违背了自己的诺言但是在独孤皇后去世不久后,他也郁郁而终。
4、清太宗皇太极
皇太极和海兰珠的爱情故事,似乎也是我们所津津乐道的,皇太极初遇海兰珠时她已经26岁了,1636年皇太极建立清朝就封了四位嫔妃其中给海兰珠的封号是宸,宸字在古代的时候,指北极星紫薇星等象征皇帝的星座,海兰珠也被封为关雎宫宸妃,关雎宫则是皇太极亲自命名,取意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在当时,海兰珠是东宫大福晋地位上仅次于是皇后的哲哲。海兰珠病逝时,皇太极累死了六匹骏马就只为了快点回到皇宫,见见自己的这位爱妃。海兰珠去世以后,皇太极追赠她为元妃也许从这个封号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了,可能在皇太极的心目当中海兰珠才是真正的皇后。
5、清圣祖顺治
顺治皇帝和孝献皇后董鄂妃的爱情故事,也是让我们所津津乐道,董鄂妃初入宫时为贤妃仅仅三个月就晋升为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顺治皇帝对她的宠爱可见一般,董鄂妃去世以后,顺治皇帝不仅追封她为皇后而且还下令让三品以上的官员为她抬棺材,还让人把董鄂妃平时的言行给抄录下来以这样独特的方式来纪念自己所心爱的人。
6、清逊帝溥仪
溥仪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戎装在身,却为傀儡。但是他和兰贵人谭玉林的爱情故事,似乎也不逊色于他的先祖。祥贵人谭玉玲可以说是溥仪这一生最爱的人为了经常能够看到她溥仪命令人在他和谭玉龄的寝宫修了一条通道谭玉玲可以通过这条通道进出的情况溥仪的寝宫,谭玉玲生病以后,溥仪为了让她早点好起来,甚至还亲自动手改药方,谭玉玲去世以后,溥仪追封她为明贤皇贵妃,当时满洲国当局花了30万韩玉林举办了一场隆重无比的葬礼,甚至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期间,谭玉龄的骨灰溥仪都是让族中的亲戚朋友帮忙照看着的,谭玉玲的照片溥仪也是一直不离身贴身放着甚至还在照片后里写着我亲爱的铃。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1:49 

古人为何会选择吞金自杀的方式

说到古人的寻死方式,其实有很多。比如说,毒药,上吊等等,都是很迅速的自杀方式。但是在古代,竟然有选择吞金自杀的,吞金又不是一个很快速死亡的方式,而且吞的时候还会非常痛苦。那么为什么古人还会选择吞金自杀这样的方式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吞金为什么会死
众所周知,黄金单质本身并没有毒性,为何古人吞金可以自杀呢?实际上,明代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已经说明了大致缘由:
毒金即生金,出交广山石内,赤而有大毒,杀人,炼十余次,毒乃已。
李时珍的解释认为,所谓吞金自杀指的是生金矿石,里面包含的元素有毒性,而炼制好的黄金是没有毒性的。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能。即便是炼制好的黄金或手饰,有的形状不规则,古人一口吞下,胃液消化不了,下坠到肠道,压迫周围组织。短时间或许并不致命,但时间久了,疼痛难忍,有划破消化道的风险,引发出血或感染,古代医学条件基本上就没救了。
现代医学从业者认为,古人吞金自杀或许并不一定就是指代黄金,类似于金箔、汞、铜等物质,古人也统称为金。
古人冶炼技术有限,金属矿石炼制纯度不高,金箔必然包含有其他有毒物质。况且,金箔的不规则和锐利,喝下去不仅会毒害身体,边边角角机械性地刺激人体组织,引起病变和撕裂。
那些重金属包含的金属离子,破坏蛋白质结构和人体酶,使得活性降低,最终导致人体新陈代谢产生异常。总体来说,吞金自杀一般是比较痛苦的,是一个缓慢的死亡过程。
2、古人为何会选择吞金自杀的方式
其实认真说来,吞金自杀也是古人的虚荣心作祟造就的存在,他们认为“吞金”是一种非常体面的死法,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身体表面不会受到很严重的破坏,即保证了尸首的完整性。腹中怀金的死亡,传到外人耳朵里面,好像还能在死后显摆一下自己的富有。
翻阅史料,在我国古代,吞金自杀的人物还真不少。明代宦官张敏替纪淑妃隐瞒并代为抚养年幼的明孝宗朱佑樘一事暴露,他担心万贵妃会亲自对他下手,为逃避可能要受到的严刑拷打,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吞金自杀。还有晚清袁寿山和戴宗骞,他们是当时对外战争中奋力抵抗的爱国将领,都因为最终的兵败,强烈的自责心理让他们最终选择了吞金自杀以殉国。
最经典的一例“吞金自杀”,应该要数《红楼梦》中贾琏的二房太太尤二姐了。书中有对此事的描写如此:“(尤二姐)想毕,拃挣起来,打开箱子,找出一块生金,恨命含泪吞入口中,几次狠命直脖,方咽了下去。”
在古代,吞金自杀确实可行,但在现代,虽也有发生过相似的案件,但基本都是以幸免于难做了结局。原因是,人们在现代医学的研究中发现,纯度很高的金子基本是无毒的,对人体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而且只要取出吞食的金子就能有效避免因为吞金而造成的难受和痛苦了。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1:49 

埃及艳后为什么自杀

说到这个埃及艳后,其实就是指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他是当时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最后一任女法老。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埃及艳后,最后选择了让一条毒蛇来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么埃及艳后为什么会选择自杀呢?对于这个问题,还是有很多疑问,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生活在约公元前69年至公元前30年,她是托勒密王朝最后一个国王。她以惊人的美貌和智慧闻名于世。她很有政治头脑,善于利用自己的美貌来实现远大的政治抱负。罗马帝国两位最伟大的人物恺撒与安东尼都曾拜倒在她石榴裙下。而她不到40岁便自杀让人感叹不已,这使她的传奇经历中又多了一抹神秘色彩。“埃及艳后”成为千百年来一个猜不透的谜。
公元前1世纪,强大的罗马军队开始向埃及地区扩张,而当时埃及-托勒密王朝的统治者就是“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与她的亲弟弟兼丈夫。
可能是由于古代埃及人比较开放的缘故,这个女人先是嫁给了自己弟弟为妻,然后又成为罗马执政官凯撒的情妇,还不知道有多少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罗马共和国的执政者凯撒(罗马共和国末期著名的“凯撒大帝”)沉溺于埃及艳后的美色,亲手把她扶持为托勒密王朝的唯一统治者,并宣布要娶她为夫人。可是,凯撒后来死于元老院的一场谋杀,让埃及艳后失去了靠山。
她不甘心看到罗马军队消灭埃及,又用自己的美色去诱惑凯撒的一个养子安东尼。安东尼手握重兵,果然也沉溺于埃及艳后的美色,最后也没有消灭托勒密王朝,还和她生下了3个孩子。
也就是说,埃及艳后用自己的美色征服了凯撒大帝、安东尼,但最终还是没有能力保住托勒密王朝,这就是埃及艳后自杀的原因了。
凯撒的另外一个养子、历史上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后来出兵消灭了托勒密王朝,杀死了安东尼,并把埃及艳后给软禁了起来。
为了斩草除根,屋大维把埃及艳后的儿子们杀死了。她自己成为了亡国的君主,失去了自由,也失去了王位和亲人,因为不堪受辱,埃及艳后最终用毒蛇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不过,也有史学家认为屋大维用手段谋杀了埃及艳后,然后布置了她自杀的假像,目的就是巩固罗马帝国对埃及地区的统治权,斩草除根。相对而言,这种说法只是小众接受的传闻。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