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成语“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的拼音,意思,反义词
乐极生悲 快乐到了极点的时候,转而发生悲愁之事。常作谓语、宾语和独立的分句等。
例 一次敏之跟我说:“你这个高兴劲,要小心乐极生悲。”(陈祖德《超越自我》第十七章)笑虽然不能称斤论两,但既然把笑比作治病的良药,就有个量大量小之分。适量有益,过量有害,而且往往会带来乐极生悲的苦果。(漳玢《笑与健康》)
否极泰来 否、泰:《周易》中两个卦名,“否”指天地气不和,主不吉利,“泰”指天地气和顺,主顺通。泰卦衔接在否卦之后,因此叫否极泰来。指坏事或坏命运达到了尽头,好的就要到来了。常作谓语,亦作独立的分句等。
例 真个是吉人天相,谢天谢地,我姐姐从今否极泰来了。(张德义、刘培林《董小宛传奇》第十回)为了孩子,她由忍让变得坚强,终于否极泰来,不仅要回了自己的骨肉,而且得到了马家的财产。(安国梁《〈聊斋〉释真》第九章)
辨 “否极泰来”的“否”不读fǒu。
五年级成语“鹏程万里”的意思,出处,故事
五年级成语“鹏程万里”的意思,出处,故事
【鹏程万里的故事出处】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溟也, 水击三千里, 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鹏程万里的故事故事】:
传说北海里有一种鱼叫鲲,它大得没法形容。单说它的长, 就有几千里。它能变成鹏, 这种鹏大得也很难比拟。单说它的背, 也有几千里大。那大鹏鸟如果展翅而飞, 两扇翅膀黑压压地几乎遮盖了半边天。每当冬天, 北方天寒水少, 它就要从北海迁居到南海去。这时, 它雄翅一展, 会击起三千里巨浪, 引起一股巨大旋风, 扶摇而上, 直入云霄, 一冲就是九万里!
大鹏一展翅, 就能飞万里路程。鹏:传说中的大鸟。程:路程。后比喻前程远大。亦作“鹏程九万”。
【古例】:唐·李白《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宋·李清照《渔家傲》:“九万里风鹏正举。”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俺也曾蠹简三冬依雪聚,怕不的鹏程万里信风扶。”
常见成语“大旱云霓”的意思,出处,故事
常见成语“大旱云霓”的意思,出处,故事
【大旱云霓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 “《书》曰:‘汤一征, 自葛始, 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 奚为后我?’民望之, 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大旱云霓故事】:
战国时候, 有一次, 齐国攻取了燕国, 许多诸侯准备联合起来对付齐国, 救助燕国。齐宣王为此求教于孟子。孟子引用了《书经》上的一段话:“以前商汤第一次征伐的是葛国, 由于他为民除了灾难, 所以天下人民信任他。他东征, 西面的夷人便抱怨他为什么不来西方;他南征, 北方的狄人就怨他为何不关心北面。百姓希望他去, 就象大旱天渴望有虹出现啊!” 而后他指出:如今,燕王虐待百姓, 您大王为了拯救他们而征伐, 百姓会欢迎、拥护您。但如果您不行仁政, 杀戮无辜, 掠夺财物, 那就必然会招致天下人的反对。
久逢大旱,渴望天下雨。霓:虹的一种。云霓: 指下雨的预兆。比喻迫切盼望解除困忧。亦作“大旱望云霓。”
清·沈曾植 《和缶翁元日韵诗:“下泉蓍黍思王泽, 大旱云霓企说霖。”郭沫若 《学生时代·到宜兴去》: “足足等了一个钟头的光景,而我们如大旱之望云霓一样, 所等候的兵车却始终没有开来。”
4年级成语“大刀阔斧”的意思,出处,故事
【大刀阔斧的意思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回:“远远望见旗幡蔽日,刀剑如麻,前面都是带甲马军, 后面尽是擎枪兵将, 大刀阔斧, 杀奔白龙庙路上来。”
【大刀阔斧的意思故事】:
梁山泊头领晁盖带领人马把宋江从法场上劫出之后, 二十九个好汉一起来到白龙庙聚会。这时,一个小喽罗慌忙跑进庙来报告: 江州城里鸣锣擂鼓, 整顿军马, 出城来追赶我们了。我远远看到官兵旗幡蔽日, 刀剑如麻, 前马都是带甲马军, 后面尽是擎枪兵将, 大刀阔斧, 杀奔白龙庙路上来了。”这时的李逵, 大叫一声, 提了双斧, 杀出庙去。头领晁盖叫道:“一不做, 二不休, 众好汉相助晁盖, 直杀尽江州军马, 方才回梁山泊去。”众英雄齐声“遵命”,一齐呐喊,杀得那官军尸横遍野,血染大地,残兵败将慌忙逃入城中,好几天不敢出来。
大的刀,阔的斧。指使用刀斧气势威武地砍杀敌人。后多比喻办事果断,很有魄力。
【古例】: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庄寿香大刀阔斧,气象万千,将来可独当一面。”朱自清《山野掇拾》:“世界上原有两种人,一种是大刀阔斧的人,一种是细针密线的人。”
优美成语“勃然变色”的意思,出处,故事
优美成语“勃然变色”的意思,出处,故事
【勃然变色出处】
《孟子·万章下》:“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贵戚之卿, 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 反复之而不听, 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
【勃然变色故事】:
齐宣王想任用一批官吏, 但在确定具体人选时又犹豫不决, 便去向孟子求教, 请他说说任用官吏的标准。孟子说:“大王任用的官吏, 有的是皇亲国戚, 有的是外姓人, 不知您要问的是哪一种人?”齐宣王说:“如果任用皇亲国戚, 应该选择怎样的人呢?”孟子回答说:“应该选择那些敢于坚持真理的人。发现国君有大的过失, 就要立刻去劝谏, 一次不听, 就再去劝谏。如果经反复劝谏, 国君还是不听, 就该免去这国君的王位而另拣有贤德的人立做国君。”齐宣王听了这话, 脸上突然变了颜色。
突然变了脸色。勃然: 生气时变脸色的样子。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四回:“重耳勃然变色, 搁杯不饮。”
一年级成语“香车宝马”的意思,出处,故事
一年级成语“香车宝马”的意思,出处,故事
【香车宝马出处】
唐·韦应物《长安道》:“汉家宫殿含云烟, 两宫十里相连廷。晨霞出没弄丹阙, 春雨依微自甘泉、春雨依微春尚草, 长安贵游爱芳草。宝马横来下建章, 香草却转避驰道, 贵游谁最贵, 卫霍世难比。何能蒙主恩, 幸遇边尘起。”
【香车宝马故事】:
这首诗叙写了游览皇宫的盛况。皇宫, 这是多么宏伟的建筑,连绵有十里之遥, 简直看不清边沿, 景象又是多么的奇特, 就象建筑在云雾之中, 早晨在霞光的辉映之下,简直就象是一座仙宫。春雨微微, 就将是另一番景象。在这里面游览的人,是宝马拉着香车。一般人是不能到这里来游览的, 只有贵人才可以在这里转游。那末谁是贵人呢? 从历史上看, 汉代的卫青、霍去病可说是贵人了。人世间恐怕没有什么人可以和他们相比了。他们为什么能得到皇帝这样深厚的恩泽呀。因为他们幸运得很, 正好边疆有事, 他们在边疆立了大功。
华美的车, 珍贵的马。比喻乘坐极其考究。亦作“宝马香车”。
宋·陆游《立春后十二日命驾至郊外戏书触目》:“香草宝马沿湖路, 绣幙金罍出郭船。”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你看那香车宝马,正好赏心乐事也呵。”清·梁启超《雪庵行》:“香车宝马照九陌, 家家花下扶醉人。”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冷落了歌儿舞女, 空闲了宝马香车。”
一年级成语“芒刺在背”的意思,出处,故事
一年级成语“芒刺在背”的意思,出处,故事
【芒刺在背出处】
《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芒刺在背故事】:
霍光是汉武帝手下有名的大将。武帝死后,他辅佐武帝之子刘弗陵。刘弗陵死后,霍光先是立刘贺为帝,后来又把他废了,另立武帝曾孙刘询为帝(即宣帝)。霍光把持了朝廷的大权,刚愎自用,使得朝里许多人都对他有戒惧之心。宣帝继位后,去拜谒高祖庙,当时霍光跟在宣帝身边,为他保驾。因为霍光态度威严,宣帝心里害怕,觉得好象有刺戳在背上一般。
如同芒刺扎在背上一般。芒刺:草木茎叶、谷类种子壳上的小刺。形容内心惊慌不安。
【古例】: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十五卷:“三个不知文墨礼让,在朝廷横行,视君臣如同草木。景公见三人上殿,如芒刺在背。”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现在被献忠这样一看,感到跼蹐不安,犹如芒刺在背。”
四字成语成语“争先恐后”的意思,出处,故事
四字成语成语“争先恐后”的意思,出处,故事
【争先恐后出处】
《韩非子·喻老》:“今君后则欲逮臣, 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 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 上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
【争先恐后故事】:
春秋后期, 晋国有个名驾驭手叫王子期。有一次, 国君赵襄子向他学习驾车技术, 学了不久, 就自以为行了,便要和他比高低。比赛开始, 赵襄子挥鞭催马, 同王子期你追我赶起来。谁知赵襄子的马老是走不好, 接连换了三次, 结果远远落在王子期的后面。赵襄子责备他没有把技术全教出来, 王子期说:“大凡驾车,马和车要协调一致,马套上车辕, 宽紧要合适,让马跑得舒服,跑得飞快。更主要的是在比赛中,当您跑在前面时恐怕我赶上你,当您落后时又拼命想追上我,总是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上,这样,‘你哪里还有心思来驾好车呢?”赵襄子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争着向前,害怕落后。恐:恐怕、害怕。
【古例】:清·张春帆《宦海》第十四回:“一个个争先恐后的直抢上来。”郭沫若《少年时代·黑猫》:“在船离岸还有二三尺远时,他们便争先恐后地跳上了船来,手里各拿着一面小旗子,口里不断地叫着。”
常用成语“明眸皓齿”的意思,出处,故事
常用成语“明眸皓齿”的意思,出处,故事
【明眸皓齿出处】
唐·杜甫《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明眸皓齿故事】: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了。叛军头目安禄山率领十多万大军从范阳长驱南下,向唐王朝统治中心洛阳和长安进攻。昏庸的唐玄宗听到消息,惊恐万状,慌忙召集人马前去迎敌。结果由于听信派去监军的宦官和杨国忠的谗言,导致全军覆没,洛阳和潼关相继失守。玄宗见形势不妙,便带着杨贵妃姊妹和杨国忠等少数亲信,悄悄离开长安,向四川逃跑。当他们走到离长安约一百多里的兴平县马嵬坡时,随行将士逼迫玄宗赐死了杨贵妃。不久,长安便陷落了。这时候杜甫正在奉先探望妻儿,他得知长安陷落,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属安置在鄜州,自己只身前往投奔。途中,杜甫被安禄山军队俘虏,带到长安。他看到长安城里满眼是国破家亡的凄凉景象,无限感伤,挥笔写下了《哀江头》这首诗。诗中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的诗句。大意是说,如今贵妃已经死去,她的明眸皓齿,早已变成一片污血,即使游魂也欲归不得。
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眸:眼珠;皓:洁白。常用来比喻女子的美貌。
【古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谢》:“一日晨兴,有少女搴帘入,明眸皓齿,光艳照人。”
常见成语“先入为主”的意思,出处,故事
常见成语“先入为主”的意思,出处,故事
【先入为主出处】
《汉书·息夫躬传》:“昔秦缪公不从百里奚、蹇叔之言, 以败其师, 悔过自责, 疾诖误之臣, 思黄发之言, 名垂于后世。唯陛下观览古戒, 反复参考, 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先入为主故事】:
汉哀帝时, 有一年单于不来朝贡, 说是年成不好, 息夫躬就上书, 以“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为根据, 建议兴兵讨伐单于。公孙禄说不行, 息夫躬和他辩论, 汉哀帝同意息夫躬的意见。接着, 丞相王嘉又反对这样做, 他对汉哀帝说:“得天意就是民心悦, 谋动干戈民众是怨恨的。这有历史教训为鉴的。秦缪公不听百里奚、蹇叔的话, 兴兵伐晋, 结果大败而回。请陛下能以古代的教训为戒,再三再四地考虑,不要以先听到的话就认为是对的, 来对待后听到的话就认为是错的。”
以先听到的话形成看法, 不能再听进后听到的不同意见。先入:先进入耳的话; 主: 成见、主观印象。
【古例】: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七:“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蚩蚩氓庶不至傲虐淫荡者,皆以自孩提至稍长,见长幼尊卑之节有一定不易之理,先入为主,故后起之私心,终有所顾忌而不敢逞。”续范亭《七七抗战六周年寄晋西北同胞》:“因为十余年来反动者的宣传,致使党外人士,尚有一部分先入为主,迷失了方向,对共产党尚未能十分了解。”康濯《代理支书》:甚至为了避免先入为主,他都没有把自己的材料事先告给王庆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