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五行说和十月太阳历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治水五行篇》等文章中,为了将五行和阴阳四季一年完美地结合起来,提出了五行每行平均配当“七十二日”的说法。这个“七十二日”的说法可能是受到了《管子》的影响,但归根结底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十月太阳历。
董仲舒的五行说和十月太阳历
《治水五行篇》的大意讲一年的最后一日为冬至。冬至又是一年之始。最先的七十二日正当木的时令,这个季节的气干燥混浊而呈青色,可称之为春季。其次的七十二日正当火的时令,这个季节的气光明而呈红色,可称之为夏季。第三个七十二日正当土之时令,这个季节的气潮湿混润而呈黄色,可称之为季夏。第四个七十二日正当金的时令,这个季节的气黯淡光弱而呈白色,可称之为秋季。第五个七十二日正当水的时令,这个季节的气清净寒冷而呈黑色,可称之为冬季。之后又复归木之时令。其后的文章则讲木火土金水“用事”也即当时令时该做什么事情,但没有对违反时令也即违令会发生什么事情加以说明。
阴阳五行说是董仲舒思想的重要内容。其对阴阳五行说的主要贡献,在于将阴阳和五行完美地结合起来了。从数字来说,阴阳是偶数,五行是奇数,将二平分为五,或将五分属于二,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董仲舒为了使阴阳和五行能更好地结合,采取了许多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在阴阳五行之间掺入了一个四季。《五行相生篇》说:“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董仲舒在《五行对》等文章中,以阴阳二气的运行轨迹来配当四季,也即将阴阳二气按照一年四季的运行变化分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将它们分别配以春、夏、秋、冬。也即“少阳・春”配“木”,“太阳・夏”配“火”,“少阴・秋”配“金”,“太阴・冬”配“水”,但还缺五行之“土”。
为了使“土”获得时间,董仲舒在《五行之义篇》中将一年分为五个季节,即在夏和秋之间设立了一个“季夏”。于是土有了“季夏”之时间,还被赋予了“养”之季节功能。其次,为了使“土”获得空间,董仲舒又将土配于中央,且成了统领其他四行的“股肱”。最后,为了克服四季不能和五行平均相配的问题,《治水五行篇》将一年三百六十日平均分为五季,也即以一季为七十二日。土不但有了时间和空间,还拥有了“黄”色。
那么,这个“七十二日”是从哪里来的?经过详细考察,我们发现可追根溯源到《管子》那里。《治水五行篇》和《管子·五行篇》关于时令的叙述有许多共通点,也即它们都将一年划分为春、夏、季夏、秋、冬五季,每季七十二日并配当木、火、土、金、水五行。而《管子》的《幼官篇》将一年分为“地气发”“小卯”等三十个节气,每十二日一个节气。每一个节气之后讲这个十二天内应该干什么。如第一个节气“地气发”,要“戒春事”,也即准备春耕;第二个节气“小卯”,要“出耕”,开始耕地,以此类推。春季有八个十二日节气,夏季七个十二日,秋季八个十二日,冬季七个十二日,加起来共三十个十二日节气等于三百六十日,刚好是一年。这些共通点都说明《春秋繁露》和《管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一年三十个节气,和通常的一年四季十二个月根本不能对应和配合。三十节气配四季的话,每个季节平均为7.5节气;三十节气配十二个月的话,每个月平均2.5个节气。所以《幼官篇》出现了春八个节气,夏七个节气,秋八个节气,冬七个节气的不均衡现象。然《幼官篇》为和本文解决“七十二日”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如果以三个十二日节气为一月的话,每月三十六天,两个月就是七十二日,刚好符合本文先前提到的《五行治水》五行说中的一季。以一年为春、夏、季夏、秋、冬五季的话,每季二个月六个节气一百二十天,一年十个月五季三百六十天。只是《幼官篇》还没有“土”,以及用“土”去配列四季的概念,所以才出现了春八个节气、夏七个节气、秋八个节气、冬七个节气的不均衡现象。这就牵涉到了一年到底是十二个月还是十个月的问题。
陈久金等学者关于十月太阳历和彝族天文学史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上古时代曾经行用过一年为十个月的太阳历。根据陈久金等著《彝族天文学史》(第八章,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的研究,《大戴礼记·夏小正》记载了古文献中最古老的十月太阳历。《夏小正》源于夏代而作于春秋,也即孔子为了解夏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到杞国考察,了解到的夏四时之书。《管子·幼官篇》(及《幼官图篇》)和《诗经·七月之诗》也使用十月太阳历。使用十月太阳历的夏民族属古羌族,而齐宗室是姜尚的后代,为古羌族的后裔,所以《管子》中出现了与十月太阳历的有关记载的痕迹。
上述观点为我们探索董仲舒“七十二日”说的根源,提供了重要启示。经过对比研究,我们认为:
第一,《治水五行篇》提出的一季七十二日说,可追根溯源到上古时代的十月太阳历。董仲舒将一年三百六十日划为五等分五个七十二日,分别应对春、夏、季夏、秋、冬五季,每季两个月,五季配木、火、土、金、水五行。
第二,董仲舒的七十二日说和《管子》有直接联系,其时令说和五行说方面受到《管子》的《五行篇》及《四时篇》的影响,也和《幼官篇》乃至《幼官图篇》有重要关联。如《幼官图篇》有五方星,十图,三十节气(每一个节气十二天)。二十八宿分为五方星,代表一年中太阳所行经的路程,显示出了五方。十图代表一年十个月,一年三十节气,一个月三个节气,每个节气十二日,共计三十六日,两个月正好七十二日。
第三,每个七十二日的季节都有独自的时令、行事和违令。《治水五行篇》讲时令和用事,《春秋繁露》中讲时令用事的还有《五行相胜篇》和《五行顺逆篇》。《治乱五行篇》和《五行变救篇》则讲违反时令则会受到惩罚。董仲舒的时令说除了《管子》的影响之外,还可看到《礼记·月令篇》和《吕氏春秋·十二纪》的影响。
第四,十月太阳历一年为三百六十五(闰年三百六十六)日,而五个七十二日加起来只有三百六十日。董仲舒对剩下来的五(六)日没有明确交代。《春秋繁露》里没有《诗经·七月之诗》“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那样的说法。不过在十月太阳历中,十个月之后余下的五(六)日为“岁首祈岁”祭祀日,相当于彝族的“过年日”,或可看作现在春节期间初一、初二、初三休假日的由来。这几天不计在十个月之内。
第五,董仲舒也时常以十二个月为一岁,这里的一岁应该是他当时使用十二月历,两者属于不同的系统。《春秋繁露·人副天数篇》说:“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讲天之数为三百六十,日之数为三百六十六。《官制象天篇》说:“天之每终一岁以十二月也。十者天之数也,十二者岁之度也……天有四时,每一时有三月,三四十二,十二月相受而岁数终矣。”可知在董仲舒那里,讲阴阳五行结合时使用十月太阳历,一年为三百六十日;而在讲阴阳五行说之外的现实生活场合,使用的还是当时流行的十二月历,一年三百六十六日。因为讲五行、特别是讲阴阳五行结合时,只有使用十月太阳历七十二日才能完美配当。
数字化引领语言文字生活新形态
数字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活、生产和学习方式,“数字化”也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核心议题。近日召开的2022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围绕建设数字中国,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语言文字数字化建设推动教育和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顺应数字时代要求,推进语言文字数字化建设,将引领社会语言文字生活新形态。
语言文字数字化建设,可以理解为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数字技术引入语言文字应用,形成产品、流程或模式,通过各类数字终端提供语言服务。语言文字数字化成果已快速进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和寻常百姓家。如“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融媒辞书的出现,让文字检索更便捷;“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部分代替人工测评,提高了测试效率;“语言扶贫App”“普通话小镇游戏”寓教于乐,提升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效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平台、全球中文学习平台等的搭建,在教育领域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语言文字数字化成果为语言服务赋能提质、弥合语言教育数字鸿沟、实现区域语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发挥了支撑保障作用,是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基础。
语言文字数字化以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为基础,是语言文字信息化的新阶段。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了语言学习使用的效率与质量,提升了语言文字承载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为基础依托,例如《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信息与文献——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通用规范汉字表》等重要规范标准的发布实施,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要求,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体系建立(如自然语言理解)、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如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如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数字化进程奠定了扎实基础。目前,我国已形成较为系统完善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语言文字数字化也正逐步把语言文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更好地助推“数字中国”建设。
数字时代语言需求趋于多样化、多层化,语言文字数字化将有着更大的应用价值和发展空间。语言文字数字化建设应以需求为驱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满足人们学习、使用语言文字和提升科学文化素质的需求。例如依托数字乡村建设和语言科技赋能,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化。语言文字数字化建设要把实际应用摆在优先位置,汇聚联通优质资源,充分利用分布式、共享型、场景化、个性化数字服务模式,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语言学习平台,切实为社会提供能用、好用的数字化服务和资源。语言文字数字化还需要建立与大众需求相适应的数字化语言服务体系,充分运用新型数字技术,构建语言信息无障碍社会;积极助推语言资源开放共享,为构建泛在学习环境、实现全民终身学习提供服务支撑;同时也要能服务科学决策,以数字化建设为契机,完善语言生活的监测体系,加强国家语言文字智库建设,助力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AI抗疫显身手:减少社区人员工作量 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您好,我是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当前全市正在开展核酸检测,请问您4月1日是否接受过核酸检测……”4月2日,上海有市民接到了这样的核酸排查电话。
这位战“疫”新员工不到3个小时,就完成了对近7万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排查,实现了高效无接触,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有效减轻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这位新员工是一款“智能语音机器人”,由科大讯飞与中国联通开发,并在沪上线。
据了解,为支持一线抗疫,科大讯飞内部成立专项小组,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智能语音机器人的话术设计;4月1日,科大讯飞配合中国联通,协调语音外呼线路和号码,研究对接方式以及机器人话术。经过了两天两夜的攻关,系统顺利通过联调测试成功上线。
“在市民接到呼叫电话后,系统可根据每名市民的不同回答自动生成表格,随后工作人员可从系统自动统计反馈的情况,重点跟进核酸未做人员的信息并进行对应的反馈。”上海某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传统人工呼叫相比,“智能语音外呼助手”呼叫提升效率,而且避免了人与人接触的疫情防控风险。
疫情阴云笼罩之下,硬核科技成为抗疫标配。最近,上海一批方舱医院正在建设、改造。记者了解到,科大讯飞与中国联通共同采用了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外呼系统,实现自动语音应答、人机交互、智能交互等功能,进一步加快疫情信息的收集与传达,更加高效、安全地服务医疗机构、基层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共同筑起抗疫“防护墙”。
千珏台词有哪些呢?
千珏台词有哪些呢?
千珏台词有如下:
1、Lamd:静下来,休息。
2、Lamd:你散发着明亮的光。
3、Lamd:温柔地,陷入湮灭吧。
4、Lamd:一个人的死法,反映了一个人的活法。
5、Wolf:跑吧!如果你办得到的话!
6、Wolf:他们在挣扎吗?太好了!
7、Wolf:他们太易碎了。
8、Wolf:双脚那么快就跑累了?
9、Wolf:准备好追杀了吗?真可惜!
10、Wolf:这次会很疼的!
11、Wolf:不用多说!
12、Wolf:撕开喉咙!
13、Wolf:把他们撕成碎片!
14、Wolf:他们会逃跑吗?
氨苄青霉素钠和氨苄青霉素一样吗?
氨苄青霉素钠和氨苄青霉素一样吗?
一般来说这两者区别不大。多半可以互相代替。常规治疗的效果是差不多的。针对的菌群也差不多。使用时间,副作用等等也都差不多, 氨苄青霉素和氨苄西林钠是同一种药物,两者是没有区别的.就象人的名字一样,有学名和乳名两种,氨苄青霉素说的较多,氨苄西林钠说的较少而已。
治脚臭的偏方大全
治脚臭的偏方大全
脚臭脚汗困扰着很多人,脚臭还爱出脚汗,很多男性和部分女性会面临这样的苦恼,走路或跑步后脚汗出得很多,汗水会把袜子浸湿,有的更严重的男性在做完运动后脚臭的情况更明显。脚汗较多的原因有很多,有些人的足部汗腺比较丰富,特别会出汗,有的人脚不出汗但是会脚臭,治疗脚臭脚汗有很多的民间偏方,今天就来介绍几种。
第一种是用盐姜水洗脚除脚臭。姜和盐都有很好的去除脚臭的效果,具体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在准备一盆热水,在热水中加入适量的盐和数片姜,把水加热数分钟,并开始进行搓洗,每天坚持晚上临睡前泡脚搓脚,不仅除脚臭,还可使脚感到轻松,消除疲劳。第二种就是黄豆的偏方,也能治疗脚臭和出脚汗的情况,用半斤黄豆将其打碎煮水,用小火约煮10到20分钟即可,同要是泡脚,黄豆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而且脚不脱皮,皮肤滋润,一般连洗一个礼拜即可见效。
第三种就是用食盐洗脚气,洗净患部,对于那些还没有破头的病泡,洗前须用针挑破,并挤净泡内存液,以能挤出血水为最好,之后再在患部撤上一层盐面,用手指轻轻揉搓1—2分钟,盐面少了可接着撤。搓后一日便能结痂而痊愈。最后一个偏方就是用“硝矾散”治汗脚,可以水煎两次,两次煎出液可以用来泡脚,每日早晚两次即可,每次至少半小时,临睡前洗脚最好,基本上是一个星期为一疗程,见效较快。
开水烫伤怎么处理
开水烫伤怎么处理
患者被开水烫伤后常见处理方式如下:
1、冷水冲泡:患者需要第一时间隔离热力源并进行降温处理,可以用冷敷或冷水浸泡方式缓解疼痛。患者需将烫伤的组织在冷水中浸泡20-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阻断热力对组织的损伤;
2、消毒包扎:患者可使用碘伏或活力碘对烫伤组织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使用医用酒精或碘酊等酒精类消毒剂,否则会对局部产生刺激并引起疼痛,而活力碘或碘伏对局部黏膜刺激性较小。患者在伤口消毒后可以涂抹凡士林或红霉素等抗菌素药膏,同时在患处进行妥善包扎和固定,避免烫伤组织受到局部摩擦和破坏;
3、止痛药物:由于烫伤可能引起疼痛和不适,患者可以使用双氯芬酸钠片剂等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或口服缓释剂,以缓解症状、促进睡眠,保证正常休息和工作;
4、医院就诊:对于大面积烫伤或烫伤范围较深患者,需求助专科医院,经过专科医生诊断和治疗后,方可缓解症状并进行康复治疗。
乌木有什么作用和价值
乌木有什么作用和价值
一、乌木有哪些作用
1,乌木可解毒;乌木亦治霍乱吐利;取木片研为末,温酒冲服。还有祛风除湿的功效。这是第一大乌木的作用。
2,在古代阴沉木之所以格外珍贵,其中原因之一是古代大型的基础建设较少,河流水量也充沛(不像当前这么多干旱)更缺乏大型的挖掘和吊装设备、挖沙船等,因此能发现和运回的阴沉木比较少,此为第一珍贵;其次阴沉木形成的特点也注定它在以往很难发现大型成材,且当它离开形成的环境后,温湿度等都环境变化比较大,保管不善也容易会出现开裂等状况,影响利用率,因此也显珍贵;最后就是传统文化中认为其在地底下埋藏千年而不腐,认为它已具有灵性,能辟邪纳福等等,就更显珍贵了。但同时,在风水先生眼中,真正的阴沉木也吸收至阴至寒之气。
3,乌木本质坚硬,多呈褐黑色,黑红色,黄金色,黄褐色。其切面光滑,木纹细腻,打磨得法可达到镜面光亮,有的乌木本质已近似紫檀。其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虫,是制作艺术品、仿古家具的理想之材。
4,乌木防腐除味吸味的效果很好,能把污浊的空气进行净化。对一些空气中的重金属物质和有毒物质,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所以梳子、炕桌、小型屏风等这些摆设都适合用乌木做。
5,乌木的净化效果很好,在古代,达官显贵也喜爱将乌木家具、乌木艺术品视为辟邪和保平安之神物。所以乌木做成的平安符,弥勒佛,观音符等,不仅有保平安、吉祥之意,而且乌木还能净化车内空气,令人宁神静气。
二、乌木如何保养才好
1,忌用湿布
生活中保养乌木,必须用干净的布擦拭乌木家具,灰尘和污渍是乌木家具的天敌,因为颗粒状的污渍,一经摩擦家具表面,就容易对其造成一定的损害,切忌用不干净的湿布擦家具,最好用质地细、软的毛刷将灰尘轻轻拂去,再用棉麻布料的干布缓缓擦拭。
2,保持干燥
乌木家具因为材质的原因,过度的阳光照射或潮湿,会损害其材质,造成木材龟裂或酥脆易折。因而要在保证乌木家具不遭受阳光过度照射条件下,保持其干燥。
3,搬运乌木家具
搬运乌木家具的时候,一定要将其抬离地面,轻抬轻放,绝对不能在地面上拖拉,以避免对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如脱漆、刮伤、磨损等等。
4,上蜡保养
上蜡时要在完全清除灰尘之后进行,否则会形成蜡斑,或造成磨损,产生刮痕。蜡的选择也很重要,一般的喷蜡、水蜡、亮光蜡都可以,但是切勿使 用汽车蜡。上蜡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原则,循序渐进,均匀上蜡。一般来说,每两周上一次蜡即可,但若真的遭到了刮痕、碰撞或磨伤,就得请专家及时修补了。
三、乌木形成的树种
形成乌木的树木种类繁多,有:麻柳树、青冈树、香樟树、楠木(金丝楠木、小叶楠木)、红椿木、红豆杉、马桑、黄柳木、黄柏、槐木、檀木等(至今发现的阴沉木常见有青冈、麻柳、香樟、红椿、楠木五种)。一般带有香味和杀菌特征的树种才能形成(但并不是所有已形成的阴沉木都有香味,其要根据形成树种不同,而决定是否有香味;一般楠木阴沉木有香味)。乌木本质坚硬(铁力阴沉木最硬,红椿阴沉木较软;其形成阴沉木并返阳(自然阴干)之后能否沉于水下,取决于其形成树种的不同,有沉有浮均有—特别是成品小件一般浮于水面)。阴沉木比较奇特。阴沉木其色泽大多通体乌黑,也有外黑内红(如古红椿木,在地下埋藏三千年以上,才能形成此色),或外黑内黄(如古金丝楠木,在地下埋藏四千年以上,才有此色)、外黑内绿(如桢楠)、色彩渐变的;其原生古树仅为红椿、楠木、青杠、麻柳、香樟、花楸等品种,并不是所有的古木都能成为乌木,也并不是乌木都是黑色的,或黑色的就是乌木,如印度、缅甸所产的黑木和中国的柿子木、柴油檀木、鸡翅木,就是黑色的现代木。
四、乌木的用途有哪些
1、乌木的作用之装饰之用:
乌木久埋于地下,经过上万年的高压缺氧环境,具有质地坚硬、手感细腻、防腐耐磨、永不退色等特点,可以用之制作成各种首饰配件、家具、雕塑等工艺品,置于室内既可以防腐除味清新空气,又可用于鉴赏和收藏。
2、乌木的作用之药用价值: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乌木上的药用价值:“乌木,甘、咸、平、解毒,又主(治)霍乱吐痢,取屑研末,用温酒服。”乌木会散发出一种幽香,经常闻能使您神清气爽,精神愉悦。
3、乌木的作用之科研价值:
乌木作为自然产物,对于研究当地历史时期的地理、气候环境以及对当地植物物种的鉴定都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如四川三星堆附近的古河床,是乌木最集中的出产地之一,经中国地质大学检验中心炭14测定,该地区的乌木年龄为3200年左右,由此,考古学家,通过对三星乌木的检测复原了,当时的生存环境,进一步破译了三星堆出土大量象牙的古谜。
如何美白脸部小窍门
如何美白脸部小窍门
美白脸部可以选用注射美白针的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皮肤美白的效果。美白针通常以注射的方式输入到患者的人体细胞之内,使患者全身的细胞都吸收到美白针的成分,不仅能够使脸部美白,还能使患者的全身变白,并且美白针含有一定的抗氧化成分,可以使患者面部的细纹得到明显的改善。患者在平时也要做好皮肤的防晒工作,避免皮肤被晒黑的情况发生。
婴儿增强抵抗力免疫力吃什么
婴儿增强抵抗力免疫力吃什么
宝宝吃下面这些食物可增加抵抗力和免疫力:
1、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宝宝可适当增加含优质蛋白食物的摄入量,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比如鸡蛋、牛奶、鱼肉、牛肉、羊肉、大豆等。
2、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促抗体、胶原的形成和组织修补的作用,还能刺激机体制造干扰素来破坏病毒,还能促进机体对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所以宝宝适当多吃些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菜和水果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比如西红柿、西兰花、桔子、猕猴桃等。
3、健脾益胃的食物,宝宝脾胃功能好了才能更好的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健脾养胃的食物有山药、南瓜、小米、包心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