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植物神经紊乱

植物神经是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大系统组成,主要支配心肌、平滑肌、内脏活动及腺体分泌,受大脑皮质和下丘脑的支配和调节,不受主观意志所控制,所以也称为自主神经。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平衡协调和控制身体的生理活动。如果平衡被打破,那么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如经过适当治疗,则预后良好。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心理医学科、心内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vegetative system dysfunction
疾病别称: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抑郁症、焦虑症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胸闷憋气、心慌、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失眠
好发人群:
肥胖者、饮食不规律者、不爱运动者
常用药物:
谷维素、氟西汀、帕罗西汀
常用检查:
卧立位试验、皮肤划纹试验
疾病分类
目前常见的植物神经紊乱性疾病如下:
家族性自主神经失调症
病因不明,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发病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代谢异常有关。
红斑性肢痛症
原因不明,任何年龄均可起病,但以青壮年多见。
自发性多汗症
病因不明的,除生理情况以外出现的异常出汗过多的一类疾病。
雷诺病
遇冷或情绪紧张后,阵发性肢端小动脉强烈收缩,引起肢端缺血改变,又称肢端血管痉挛症。发作时,肢端皮肤由苍白变为青紫,而后转为潮红。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9:20 

怎样预防惊厥

如果患者惊厥反复发作,可以考虑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以预防其复发。还应该注意适当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早期筛查
惊厥是婴幼儿的常见疾病,对于6岁以下婴幼儿,出现抽搐、口唇发紫等症状时,家属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遵照医生的医嘱做相应的检查以确定是不是惊厥。
预防措施
平时应该尽量避免患者导致惊厥的原因,比如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等。
如果惊厥反复发作,可以考虑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
平时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抵抗一些疾病的感染。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9:20 

惊厥患者平时该怎么护理

惊厥患者的护理以促进身体恢复正常和维持理想水平为主,还需避免发生危险情况或在危险情况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等。同时观察疾病的发展情况,以便急性发作时采取相应措施。

日常护理
用药
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照医嘱正确服用。
处理
惊厥患者发作时应该将其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分泌物,避免引起窒息。
运动
平时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免疫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病情监测
惊厥患者及其家属应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典型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
特殊注意事项
惊厥患者发作时应该取半侧卧位,家属应该立即松开患者的衣领,对其加以保护,避免摔伤。抽搐时头部应转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道。
若患者惊厥发作超过5分钟,应该尽快到医院就医。
惊厥患者频繁发作时,应该在嘴里塞纱布或者压舌板,避免发生舌咬伤。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9:19 

惊厥患者饮食需注意什么

惊厥患者应注意膳食多样化,尽量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合理控制总热量。避免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要合理饮食,以促进身体尽快恢复。

饮食调理
惊厥患者缓解后建议进食有营养、易消化、流质、半流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面条等。
惊厥患者发作时避免进食以及喝水,以免引起窒息。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9:18 

惊厥预后注意事项

引起惊厥的原因很多,不同原因引起的其预后不一样,一般经过正规治疗大部分患儿可以治愈。少数因伴发脑炎、脑膜炎,造成患儿出现智力低下总之,惊厥若诊断正确、治疗得当,多数患者预后较良好。

能否治愈
惊厥是否能够治愈应该根据情况而定,如果原发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惊厥可以治愈。但是如果原发疾病情况严重,治疗效果不是特别好,则惊厥不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惊厥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症状控制良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惊厥患者应该遵照医嘱,按时到医院复诊,由医生查看目前的恢复情况。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9:18 

怎样治疗惊厥

由于导致惊厥的原因很多,需要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才能够明确病因,应先对症治疗,找到病因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也要预防复发。如果患者为急性发作惊厥,要立即去往医院采取急救措施。

治疗周期
通常情况下惊厥没有固定的治疗周期,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
急症治疗
应用止痉药物
首选苯二氮卓类药物静脉注射,起效时间快,但持续时间短。也可采用止痉作用强且持久的药物,如苯巴比妥类药物。如果惊厥发作超过5分钟,多会注射镇静药。若无法静脉给药,可采取灌肠。
退热
对于高热患者,应该积极给予退热,如使用退热药物。
预防脑水肿
严重的惊厥或反复发作的患儿常会继发脑水肿,导致病情进一步家长,需遵医嘱使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
药物治疗
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惊厥,常常会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脑内有细菌感染者需要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
维生素B6缺乏、低钙血症
其中维生素B6缺乏可以静脉注射或者口服维生素B6,低钙血症可以补充5%葡萄糖酸钙或者氯化钙。
破伤风感染
破伤风毒素引起的惊厥,医生会给予破伤风抗毒素。
应用抗癫痫药物
遵医嘱服药,不可私自停药,以免耽误疗效。患儿需及时复查,关注药物的毒副作用,由医生判断其减药量。减药过程一般为半年至2年,不可突然停药,以免诱发癫痫持续状态。为减少癫痫复发,药物治疗多为3~5年。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9:17 

惊厥就医需注意什么

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惊厥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婴幼儿,家长要密切观察其状态。对于疑似有惊厥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该及时就诊、治疗,并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以便明确诊断,要注意鉴别于晕厥、早产儿呼吸暂停、癔病性抽搐等疾病。

就医指征
对于婴幼儿,家长要密切关注其状态,一旦发现抽搐、凝视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
患者出现肌肉抽搐、口唇青紫、凝视、神志不清等症状时,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大多数患者优先去神经内科就诊。
若是急性发作的惊厥所致,可以去急诊科就诊。
婴幼儿发生惊厥优先考虑去儿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因为什么来就诊?
有哪些异常的症状?
最近有没有感染或者发烧的情况?
有没有惊厥的家族史?
第一次出现这些症状是什么时候?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注意重点检查神经系统。
血常规、尿常规
白细胞增高提示有感染,成人尿常规中发现有蛋白质、血尿等,可能是肾性高血压或高血压脑病导致。
脑脊液检查
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
影像学检查
怀疑脑部有病变时,可以做磁共振以及CT检查,从而明确诊断。
病史采集
询问惊厥发作时间、临床表现、伴随症状、服药史、外伤史、感染史、家族史及是否伴有意识模糊等。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是大脑和脊髓周围的液体,若诊断为惊厥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可提取脑脊液样本进行检测。
诊断标准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判断为本病:
出现惊厥的典型症状,如肌肉抽搐、口唇发紫、眼神凝视、呼吸肌抽搐等。
血常规结果中提示白细胞增高,尿常规中显示有蛋白、血尿。
做头颅磁共振以及CT可以看到明显的病灶。
鉴别诊断
晕厥
脑血流暂时性减少可以引起晕厥,多于疲倦、精神紧张时发生,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手脚发冷、大汗淋漓等症状,平卧后会迅速清醒,持续时间较短,晕厥发生时一般不伴或较少伴有抽搐。
早产儿呼吸暂停
这种呼吸暂停一般会伴有心率的减慢,而惊厥一般不伴有心率减慢。
癔病性抽搐
导致其发生有情感因素,可以表现为惊厥。但与惊厥比较,大部分表现均较正常。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9:17 

惊厥的症状有哪些

惊厥患者通常表现为肌肉抽搐、口唇青紫、凝视、神志不清,甚至呼吸暂停等,每次发作持续几秒到几分钟不等。通常在5~10分钟内,伴随小便失禁、暂时性瘫痪、舌咬伤等。给予积极、及时的处理后一般不会出现并发症。脑炎、脑膜炎所致的惊厥可能会出现硬膜下积液、脑积水、癫痫等并发症。

典型症状
肌肉抽搐
惊厥发作时全身或局部的肌肉突然发生抽搐,多以面部、口唇多见。
口唇青紫
因咽喉肌肉痉挛,呼吸不畅导致缺氧,从而引起口唇发紫。
凝视
两只眼睛的眼球常会出现凝视,观察瞳孔可以看到其扩大。
其他症状
惊厥患者膀胱、直肠肌、腹肌抽搐,可以导致大小便失禁的症状。
有些惊厥患者还会伴有暂时性的瘫痪。
惊厥发作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舌咬伤、跌倒、外伤等。
并发症
惊厥如果给予积极、及时的处理一般不会出现并发症,脑炎、脑膜炎所导致的惊厥可能会出现硬膜下积液、脑积水、癫痫等并发症。具体如下:
硬膜下积液:硬膜下积液常发生于一侧或两侧额颞部,以双侧额部为多见。
脑积水:脑积水多见于各种颅脑外伤后或颅内肿物,使得脑脊液吸收障碍、循环受阻或分泌过多而致脑室系统进行性扩张或(和)蛛网膜下腔扩张。
癫痫:是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9:16 

惊厥的病因有哪些

惊厥是婴幼儿常见的急症,致病原因可以分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根据受累的部位可以分为颅内病变和颅外病变,好发于婴幼儿,诱发因素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低钙血症、癫痫等。

主要病因
感染性因素
颅内感染性疾病
如脑膜炎、脑脓肿等,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霉菌感染也均可导致不同的疾病。
颅外感染性疾病
如急性胃肠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因小儿大脑发育的早期,神经调节不完善,常常由于发热会出现热性惊厥,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某些传染病初期。
非感染性因素
颅内非感染性疾病
如脑外伤、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中枢神经系统遗传病等,均会导致惊厥的发生。
颅外非感染性疾病
如中毒、低钙血症、酸中毒、低钙血症、脑缺氧、维生素B6缺乏等,均会导致惊厥的发作。
流行病学
惊厥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危重病,在任何季节均可发生,6岁以下儿童期惊厥的发生率约为4%~6%,较成人高10~15倍,年龄愈小发生率愈高。另外,根据是否发热可以分为热性惊厥与无热性惊厥,63%的患儿为热性惊厥。
好发人群
婴幼儿
惊厥以婴幼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诱发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小儿的防御、免疫功能较成人弱,容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容易诱发惊厥。
低钙血症
血清钙低于1.75mmol/L时可出现典型发作,主要为惊厥、喉痉挛和手足抽搐。
癫痫
继发性癫痫患者可能有热性惊厥史,因此有一定的相关性。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9:16 

惊厥是一种什么病?

惊厥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急症,由于脑部或全身性疾病导致脑细胞功能紊乱、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引起。患儿主要表现为肌肉抽搐、口唇青紫、凝视等,短暂的抽搐一般不会对大脑产生明显的影响,应该对症治疗,同时需要服用抗癫痫药物,防止复发。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急诊科、儿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convulsion
疾病别称:
抽筋、痉挛、抽搐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具有相关性
并发疾病:
硬膜下积液、脑积水、癫痫
治疗周期:
视病情而定
临床症状:
肌肉抽搐、口唇发紫、凝视
好发人群:
婴幼儿
常用药物:
抗癫痫药物、5%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维生素B6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
疾病分类
热性惊厥
单纯性热性惊厥
又称典型热性惊厥,多数呈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数秒至10分钟,可伴有发作后短暂嗜睡。在一次发热疾病过程中,大多患儿只有一次发作,个别患儿有两次发作。发作后患儿除原发疾病表现外,一切恢复如常,不留任何神经系统异常,且预后好。约50%的患儿会在今后发热时再次或多次热性惊厥发作,大多数患儿再次发作发生在首次发作后1年内。
复杂性热性惊厥
少数热性惊厥呈不典型经过,其主要特征为一次惊厥发作持续15分钟以上;24小时内反复发作2次以上;局灶性或不对称发作;反复频繁的发作,累计发作总数5次以上。
无热惊厥
临床表现不典型,患儿通常有突然发软或强直,短暂窒息和发绀、奇怪的哭闹、眼球上窜、固定的眼球偏转、眨眼或动嘴、咀嚼,眼震、抽搐或阵挛样动作。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