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七雄指的是哪些个国家?它们被秦消灭的顺序是什么?

罗贯中先生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的情况非常严重中华大地上处处都是战阵争夺,其中势力最大的当属秦齐楚燕赵魏韩七个诸侯国,这七个诸侯国也就是大家口口相传的战国七雄。但是最后都被秦国的铁骑征服了,接下来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秦灭六国走向大一统的顺序吧。

1、挥师灭韩: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
韩国在七国中为最小,而所处地位却最重要。它扼制秦由函谷关东进之道路,秦要并灭六国,必须首先灭韩,因而形成了秦韩两国间的连续战争,经过秦国的多次打击,韩的土地日渐缩小,韩于是向秦表示愿为藩属。
前230年,秦王政派内史腾率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攻破韩国首都郑(今河南新郑),韩王安投降,韩国灭亡。秦国遂在韩地设置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禹州)。
2、破赵逼燕: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
秦灭韩之后,第二个目标就是赵国。前229年,秦灭韩后第二年,秦军乘赵国遭受旱灾之际,兵分两路,南北合击赵都邯郸。王翦施行反间之计,用重金收买赵王宠臣郭开,大肆诽谤李牧等人,说他们要谋反,促使赵王将李牧杀害。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攻克邯郸,俘获赵王迁,占领赵国本土。接着挥师北上,屯于中山(河北定县),逼近燕国。
3、占领魏地: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
秦军攻克燕都蓟城后,把打击的矛头指向了魏国。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去攻打魏国。王贲看到大梁城地势较为低下,又离黄河、鸿沟不远,遂令秦军开渠,将黄河、鸿沟之水引至大梁城下。三个月后,城垣崩塌,秦军攻入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杀,魏国灭亡。
4、大举伐楚: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李信率军攻楚。李信轻敌冒进,先胜后败。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亲请老将王翦,令率60万大军伐楚。大破楚军于蕲南,杀楚将项燕,占领楚国大片领土。公元前223年,王翦与蒙武合攻楚都寿春,俘获楚王负刍。次年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区,降服百越之君。楚国宣告灭亡。
5、攻破燕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
秦军逼近燕国,引起燕、代一片恐慌。燕国的太子丹收容秦国叛将樊于期,并通过燕国勇士田光结识了刺客荆轲,企图刺杀秦始皇,但荆轲未能杀掉秦始皇,反而激起了秦始皇对燕国的愤怒。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都蓟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辽东。
6、吞灭齐国: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王贲率秦军从燕国边界南下进攻齐国。王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的情况下,猝然攻入齐都临淄(山东淄博)。齐王建入秦投降,齐国也被纳入秦国的版图。
战国七雄简介: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
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清歌 发布于  2022-1-16 17:44 

乙酉年是公元哪一年

乙酉年是公元哪一年
乙酉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干支历法纪年里六十组中的一个年份,顺序为第22位,它的前一个年份为甲申年,后一个年份为丙戌年。与公历年的大概对应如1825、1885、1945、2005、2065等(60年一周期)。具体算法是,年份数除以60余25,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5,除以12的余数是10,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前止的岁次内均为“乙酉年”。比如1825、1885、1945、2005、2065年都是乙酉年。距离我们最近的乙酉年为已经过去的2005年和未来的2065年。泉中水命适合戴什么首饰?佩戴什么好?

二、乙酉年属什么?命运如何?

乙酉年的生肖为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十位的鸡,乙酉鸡年出生的人为水鸡(木鸡)命,在甲子纳音表中属于泉中水命。此年份出生的木鸡人,脑子聪慧灵活,有艺术细胞,并且富于创造力和感染力,为人处事圆滑,器宇轩昂,衣禄足用,福寿双全。他们虽然与亲友关系和睦却感觉无依无靠,独自创业者居多。夫妻本有情,忧喜半相兼,儿女优秀有为可靠。木鸡喜欢众星捧月的感受,不甘寂寞,性格相当自负。他们非常渴望被爱。木鸡非常注重家庭,谈吐风趣,而且善于化解紧张气氛。在春季和夏季出生的木鸡人一生之中烦恼比较多;而在秋季和冬季的出生的人多半是白手起家,靠自己奋斗;白天出生的人一生比较平庸,夜晚出生的人往往能够逢凶化吉,到晚年时生活幸福,儿孙满堂;则在九月份出生的人一生是比较辛劳且波折较多的。泉中水命适合什么职业?什么行业?

三、乙酉年有哪些年份

1、第1千年中为乙酉年的年份有:25年、85年、145年、205年、265年、325年、385年、445年、505年、565年、625年、685年、745年、805年、865年、925年、985年。

2、第2千年中为乙酉年的年份有:1045年、1105年、1165年、1225年、1285年、1345年、1405年、1465年、1525年、1585年、1645年、1705年、1765年、1825年、1885年、1945年。

3、第3千年中为乙酉年的年份有:2005年、2065年、2125年、2185年、2245年、2305年、2365年、2425年、2485年、2545年、2605年、2665年、2725年、2785年、2845年、2905年、2965年。由此可见,从公元1-3000年中年份为乙酉年的还是比较多的!


!admin 发布于  2022-1-16 17:44 

明朝二十四名臣都是谁?他们为什么能成为名臣?

在明太祖朱元璋开创了明朝以来,在这300多年里明朝经过许多沧桑和巨变,社会盛衰,有蒸蒸日上的繁华盛世,也有危急存亡的多事之秋,在这座王朝的大厦从建立到坍塌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臣子参与到其中来,为王朝的未来励精图治,伴随着明王朝一起走过这风雨飘摇的300年。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盘点下这明朝二十四名臣都有谁。

1.徐达——功高盖世、食鹅疾终的开国功臣
2.刘基——孔明再世、运筹帷幄的开国谋臣
3.胡惟庸——奸党魁首、叛逆之臣
4.方孝儒——舍生取义、惨遭十族之诛的明朝大臣
5.姚广孝——满腹儒道、助燕夺位的释家大臣
6.解缙——恃才傲物、赐死狱中的文臣
7.杨士奇——力佐四朝、功德卓著的内阁大臣
8.郑和——传播文明、广建友谊的和平使者
9.于谦——力挽狂澜、遭诬弃市的忠臣
10.刘瑾——权擅天下、凌迟致死的太监
11.王守仁——创立“心学”、用兵如神的儒将
12.夏言——迎合帝意、失宠被杀的首辅
13.严嵩——误国乱政、恶贯满盈的一代奸臣
14.戚继光——荡平倭寇、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
15.俞大猷——热血报国、淡泊功名的民族英雄
16.张居正——励精图治、死后蒙冤的改革家
17.海瑞——正直清廉、不畏权势的“青天”
18.李贽——著书立说、割喉自杀的儒臣
19.叶向高——尽忠尽职、无力回天的宰辅
20.徐光启——学贯中西、名播四海的名相
21.魏忠贤——自阉入宫、恶贯满盈的权宦
22.袁崇焕——威震辽东、凌迟屈死的英雄
23.史可法——以身殉国、血溅扬州的抗清名臣
24.郑成功——忠贞抗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这二十四位大臣,他们是明朝不同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在交织着荣耀与耻辱、抗争与屈服、辉煌与衰落的历史进程中,他们以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运,共同绘制了斑斓多彩、意蕴悠长的历史画卷。也有祸国殃民的罪大恶极之徒,但是他们已然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了,让我们学习先贤的精神,摒弃那些奸臣的恶性,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

清歌 发布于  2022-1-16 17:44 

梦见自己刷牙什么意思啊

梦见自己刷牙什么意思啊
梦见自己刷牙,心中浮现的预感,或者梦境中发生的事情,往往会令你改变现实的行动!它们对你的影响如此之大!当你强硬压制这些直觉不去理会的话,做任何事情都无法感到心安呢!但是如何向身边人解释你的动机,你就要学会一点掩饰了!

梦见自己刷牙意味着,无意间被要求担任团体中协调的角色。只要尽心力很有可能让冲突的两方达成和解喔。或许平常你对如何应对这些场面并不拿手,但只要对双方多用点心,朋友、同事间的和谐因你的努力而回复有望。恋爱运也因此有了生机,如果有你喜欢的异性在场,相信你的表现将可获得对方赞赏的眼神。

男人梦见自己刷牙,新的月份展开,气氛也随之明亮起来了。还颇有援助运的这两天,如果遭遇什麽问题别一个人担,能够集合众人力量要比单打独斗有效率多了,而感受得到周围善意的你,只要愿意放下姿态身段与大家商量,有什麽不知道的多听、多查询就有好结果哟。

梦见刷牙是什么预兆

女人梦见自己刷牙,良好的沟通与互动,让你与朋友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这两天会花不少时间陪陪情人。参加的朋友聚会,开销不少。如果你有任何工作/学业上的建议或意见可以在这两天提出讨论。

孕妇梦见自己刷牙,爱情难题需要朋友来为你打破僵局!搞个聚会让你见面,创造点浪漫气氛让你火气消散,如果还能在恋人面前为你多说几句好话的话,情侣之间的小危机往往就这样过去了!有此心的你,给朋友一点暗示吧!

梦见自己刷牙,可能会上当受骗。

求职者梦见自己刷牙,预示在求职场上的表现不太稳定,节外生枝的状况较多,结果往往出乎意料,平常心对待更好。

中年人梦见自己刷牙,则近期运程做事要有分寸与节制,勿冲动行事,则万事亨通,否则没有节制,一败涂地。

梦见自己在刷牙,这几天你将变得富有侵略性,独断专行。尽管就它们本身来说也不全是坏事,但坏就坏在你可能会滥用它们,从而与别人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你可能会只记得自己的需求而忘记了还需要和别人相处,因此今天最好能独自工作/学业,这样你也就不会觉得别人阻碍你而发火了。

周公解梦关于"自己刷牙"的数理吉凶分析:

梦见自己在刷牙的梦境分析

梦见自己在刷牙的吉凶:

得长辈或上司之惠助,再加上自身之勤勉,而于中年或壮年可获得相当之发展,但因基础运劣之故,于成功之后,又会有很多次之再成败,生涯多劳,难亨安逸,幸而水在土上,池塘之家,亦顺天然之景故,虽是相克,凶意则微。【吉多于凶】

梦见自己刷牙的解析

梦见自己刷牙的吉凶:

可得平安荣华之幸运,及能受父祖余德或财力所荫益,达到成功与大发展,但其过程伏有许多艰难,最怕人格与地格若凶数,终归失败,若无凶数,则可免忧。【大吉】

梦见自己在刷牙是什么意思

梦见自己在刷牙的吉凶:

得长辈或上司之惠助,再加上自身之勤勉,而于中年或壮年可获得相当之发展,但因基础运劣之故,于成功之后,又会有很多次之再成败,生涯多劳,难亨安逸,幸而水在土上,池塘之家,亦顺天然之景故,虽是相克,凶意则微。【吉多于凶】

以上解梦为通用解释,如需知晓具体事宜,可请大师结合您的生辰八字及具体梦境解梦


!admin 发布于  2022-1-16 17:43 

明朝内阁首辅是什么职位?明朝内阁首辅是丞相吗?

其实在明朝建立之初的时候,是有丞相这一职位的,并且明代有很多人担任过丞相一职。但是由于“胡惟庸案件”发生之后,朱元璋就直接废除可丞相这个职位。因为朱元璋是一个很勤奋的皇帝,他可谓是“夙兴夜寐”。但是自己一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在组训中又亲自废除了这个制度,永远不设立丞相,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是朱元璋,那么就只能变通一下内阁首辅就应运而生。

内阁首辅最大的权力,就是在朝廷重要文书上拟定处理意见,供皇帝采纳。这就是通俗所称“票拟”。皇帝经过审阅后,用红笔对“票拟”进行拍板定案,这就是通常所称“批红”。内阁首辅权力的大小、地位的高低,取决于皇帝对“票拟”的采纳程度。皇帝采纳得越多,内阁首辅自然权力就越大、地位就越高、面子上就越又光彩。反之亦然。内阁首辅,即内阁中位列第一的辅臣。在明代,“首辅”是对内阁大学士(少数以翰林学士入直内阁)中位居第一者的尊称,与内阁”次辅“、”群辅“相对,一说大致产生于明英宗天顺年间,始自李贤;另有从明仁宗时大学士初兼师保之官的杨士奇起算从明成祖创建内阁时起算从明世宗在位期间起算等说法。朱棣设置了以殿阁大学士为主体的内阁,成员有数人不等,官秩为正五品,主要为皇帝提供咨政建议。及至后来,内阁大学士的权力越来越大,不仅仅是为皇帝提供咨政建议,还参与到军国大事的决策。到嘉靖时期,内阁大学士上朝的班次已在六部尚书之上,成为事实上的中书省。内阁首辅,虽然没有丞相知名,然而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丞相。
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朱棣派翰林院官员解缙、胡广、杨荣等七人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渐有“内阁”之称。起初,内阁诸辅臣虽有位次先后,但地位相近,职权也没有明显差异。后来,阁臣逐渐分化,“三杨”和陈循相继在内阁中拥有了相对特殊的地位。
大致到天顺、成化年间李贤为首席辅臣期间,“首辅”产生并逐渐制度化。到嘉靖年间,在谕旨、诏令中,明世宗首次正式使用首辅、元辅、首臣、首相等对首席内阁大学士加以称呼。
嘉靖、隆庆至万历初年,内阁首辅权力较重。在内阁中,他们趋于专断票拟,不仅主稿,而且不容其他阁臣置喙;在内阁外,他们对六部的影响力也较为强大。
与此同时,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相继围绕首辅之位展开激烈争夺。至张居正,内阁首辅的权力达到顶峰,一方面他是内阁的长官,阁僚则降为首辅的属员;另一方面,部院员缺,特别是吏、兵二部尚书的推用,实际也均由张居正决定。
张居正死后,内阁首辅的权力在皇帝的不信任、内阁与六部的斗争以及宦官权力再次膨胀的情况下走向衰落。包括内阁首辅在内的内阁大臣大都碌碌无为,浮沉守位,没有再出现此前一类”权臣“。

清歌 发布于  2022-1-16 17:43 

古代战争的规则是讲礼仪?这是什么意思?

其实在我们大家的印象里面,自古以来的战争都是兵戎相框,血流成河,但是战争还能跟礼仪挂钩?战争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不讲礼仪吗?听着确实别扭,咱们不急,慢慢往下说。谁都知道,战争是一种各方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暴力斗争行为。这往往是一种你死我活的剧烈行为,既然都涉及到了生死存亡,战争的手段就会没有任何限制。

所以说,战争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不惜一切手段达到战争的目的
现在要讲“但是”了,很久以前的战争可不是长这个样子的。以前打仗,那也是要讲道德礼仪廉耻的。就好比两人打架,双方光明正大,不能搞偷袭,不能耍计谋,更不能叫帮手,只能两人老老实实地拳拳肉搏,就看两人谁的拳头更硬或者更能挨揍。
讲到这里,就有人不服了,打架可以这样,还能落一个光明磊落。两国之间的战争也能这样?战争不都要讲计谋吗?不讲计谋,那也叫打仗?那不是战争,那是傻!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尤其是战国以前的时代,两国开战,的的确确就得这样,基本上都是要讲究战争礼仪的。
那个时期的周朝,很重礼制。
因为国家礼制的发展,往往要服务于统治。
这种礼制道德系统,不仅仅是政治官僚礼制,还涉及到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周礼》虽不是成书于西周,却保存有大量西周史料,其中就有“六典”的说法,即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和事典。
礼制的普及,便划定了秩序。有了秩序,国家才不会乱。
即使到了战乱频繁的春秋时期,周朝礼制的影响仍在。

春秋时期,当兵可不是人人都有的权利。那个时候的国家居民主要分为两种,“国人”和“野人”。国人是指城邑及其附近的人,野人是指远离城邑的人。通俗点讲,国人是指居于上层地位的征服者,野人是指居于下层地位的被征服者。
那个时候,如果是穷得叮当响的野人,连当兵的出路都没有,国人才能当兵参战。军队的主体是贵族精英!
越是强者,越讲究规则的运行。既然是贵族,那么战争,也得讲道理,遵守一套“战争礼”才正常。
所以,两国一旦选择开打,就跟约会似的。首先,两国军队得约好时间,定好地点。然后,两国军队得准时抵达战争地点,可不能迟到甚至放别人鸽子,那是要遭受道德谴责的。最后,两军等完全摆好阵势后,才开始干架。
两国战争,搞得跟体育比赛似的,都是有规则的,双方都不能犯规。那个时候的战争礼仪,主要有这么几条。

第一,要打仗,你得师出有名。就算你是一国之君,也不能一高兴就去打仗啊,那别人就会说你们国家太乱来了,全是野蛮人,引来唾骂无数。这个时候,你总得要找个借口,有些国家为发动一场战争,往往要憋好几年,才能找到一个勉强过得去的出兵理由。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诸侯联军围攻楚国,深层的原因是为了压制北上的楚国,竖立齐国的霸权。但这种理由公开说出来就很尴尬,齐桓公找的第一个借口是:你楚国好多年都没向周朝王室进贡苞茅(就是一种茅草而已)了啊……
第二,战场上,不能攻击已经受伤的人,就是不能把人往死里打。
第三,战场上不能抓捕头发发白的老年兵,要尊老。
第四,一方军队的阵列没有排好,敌军一方就不能展开进攻,一定要等两方军队完全排好阵列后,才能开战。
等等。
双方军队完全不能搞偷袭、用计、耍诈,连死人都要尽量避免,这哪里是要死要活的战争,这简直就是两群绅士间的竞技比赛现场。
这样的战争,战争的礼仪过程,其重要性压过了战争的目的。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企图称霸中原,率领诸侯联军与楚军决战于泓水。宋军在泓水北岸提前列好阵势备战,楚军还在渡河。如果是在现代,宋军肯定要打楚军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宋襄公偏不,他没有听从手下将领突袭的建议,怎么能犯规作弊呢?必须要等楚军完全渡过泓水列好阵势后再开战。

等到楚军完全渡过泓水,慢悠悠地列好阵势后,双方终于开战。本是占得先机的宋军落得一场大败,宋襄公重伤退走,将中原霸权拱手相让。
这场战事影响深远,不仅仅是中原霸权的争夺后果,宋襄公老老实实遵守战争礼仪的行为,开始遭到其他人的嘲笑。
因为随着春秋后期的发展,国家之间的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投入的兵力越来越多,参战的“国人”不够用了。于是乎,“野人”开始进入战场,军队的主力不再是贵族精英了。
战争,不再是所谓的贵族战争了,“野人”成了战场上的主力。
战场上的主流风格也发生了变化:讲道理?打赢了你,我就是道理!
尤其是到了战国时代,兵家思想崛起,礼崩乐坏,大家彻底不玩“战争礼”了。


清歌 发布于  2022-1-16 17:42 

女孩有耳仓是什么命

女孩有耳仓是什么命
相学中,耳朵主人生机缘,耳相良好,财路广阔,良机丰富,一生富贵,一起来看,女孩有耳仓是什么命?

相学有言,前仓藏粮,后仓藏糠,耳朵棱上藏衣裳,仓实为仓库之意,耳仓预兆储藏财势,大富大贵之相。

女孩有此面相,先天财势良好,旺助六亲财势,多为家族企业,生活富贵,衣食无忧,儿时聪明伶俐,家中长辈,万千宠爱于一身,运势顺畅,性格骄纵,难体他人心声。

女孩有此面相,事业运势良好,早年学业有成,日后四方游历,增长学识,归来之后,入家中企业,长辈疼爱,提点指导,能力增长,财势良好。

女孩有此面相,姻缘难觅,须寻一心胸开阔,用情专一,耐心宽容之人,婚后宠爱有加,悉心引导,转变自身性格,贤惠持家,培育子女,日后温柔善良,贤妻良母之典范。


!admin 发布于  2022-1-16 17:41 

女人戴蜜蜡的寓意

女人戴蜜蜡的寓意
女人戴蜜蜡寓意着幸运,蜜蜡象征着运气和财富,女性佩戴在身上,意为希望自己好运常在。还寓意着平和,蜜蜡质地细腻,香气扑鼻,女性佩戴时,可以平静烦躁内心,增加温婉气质。也寓意着爱情,女性佩戴蜜蜡饰品,意为希望自身爱情如蜜蜡般甜蜜。

1、幸运

女人戴蜜蜡寓意着幸运,蜜蜡在古代常用来制作宗教的加持器物,象征着运气和财富,女性将蜜蜡佩戴在身上,意为希望自己好运连连、万事顺意、平安幸福。

2、平和

女人戴蜜蜡还寓意着平和,蜜蜡质地细腻,具有莹润如蜡般的光泽,沁人心脾的香气,女性佩戴蜜蜡时,可以从视觉和嗅觉上平静烦躁的内心,增加温婉气质。

3、爱情

女人戴蜜蜡也寓意着爱情,许多男性会赠送给自己心爱的女性蜜蜡的项链、戒指等饰品,以证明两人的爱情如蜜蜡般甜甜蜜蜜,不会随着时间改变性质,永葆亮泽。


!admin 发布于  2022-1-16 17:40 

一向神秘的鬼谷派弟子有多少人?他们都是哪些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凡说起中国的灿烂文化,大多数人会吧目光投向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十分神秘的一种学术:纵横家,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鬼谷派。“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说的就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有儒家、墨家、发家等等。但是其中的一派虽然人数不多但却偏偏改变了战国的格局,那就是纵横家。纵横家都是师出鬼谷子,又称鬼谷传人。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鬼谷子的弟子们!

1、庞涓
春秋战国时期,庞涓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他拜鬼谷子为师后,潜心学习兵法,后来效命于魏国,并成为魏国的一名将军,曾率领魏武卒横行天下,北拔邯郸,西围定阳。
不过在马陵之战中,庞涓败给了孙膑,最终在马陵道被万箭穿身而死。
2、孙膑
接下来就说说庞涓的同门师兄弟孙膑。据说两人作为学生时亲如兄弟,但过了几年后,庞涓先于孙膑下山,辅佐魏国,后来庞涓也是真心的引荐孙膑到魏国效力,但孙膑来了之后,庞涓发现,孙膑比自己的才华更强,因此设计把孙膑双腿髌骨挖掉了,孙膑就成了残疾人。
虽然在后来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大败庞涓,但孙膑晚年仍然是不得善终,因为受齐王猜忌,被迫逃离,郁郁而终。
3、苏秦
他从鬼谷子老师那里学成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可以说是很厉害了。后来因为苏秦唆使齐王灭宋,陷齐国陷于水生火热之中,遭到齐国的追杀,最后齐国士大夫联手刺杀苏秦。厉害的是,苏秦死之前,还设计给自己报了仇,参与刺杀自己的大臣也被杀了。
4、张仪
张仪和他师兄苏秦就不一样了,从小就是魏国的贵族,和苏秦一起拜鬼谷子为师。但是当时苏秦游说赵肃侯的时候怕秦国趁机攻打诸侯国,所以就故意羞辱张仪让他去投奔秦国。张仪在秦国的时候发觉了苏秦的良苦用心,许诺当政时期就不打赵国。之后以连横破了他师兄的合纵被封为武信君。他一辈子服务于秦国,打击魏国,使得魏国被彻底削弱。但是,在秦武王上台后,却被驱逐。后来去了魏国后不久就死去了。
据说鬼谷子还培养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李斯、吕不韦、白起、李牧、王翦、徐福、毛遂、范蠡、甘茂、乐毅、魏昂、茅蒙、要离、范雎、猗顿、田穰苴、蔡泽、邹忌、郦食其、司马错、蒯通、黄石、公孙衍、魏僚、曹刿、荀跞、魏章、西门豹、魏成、王龁、文种、田骈、白圭、计然、吕耕、范睢、李冰、赵奢、田单、李悝、匡章、陈轸、许行、石申、甘德、剧辛、邹衍、郭纵等500多位精英。但是这些有的都没有史书记载,而且这其中有的人物相差年龄太大,所以也没详细记载。

清歌 发布于  2022-1-16 17:40 

盘点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中的三十四位圣人!你知道多少呢

《资治通鉴》中有一句关于圣人的描绘:“才德全尽谓之圣人”。由此可见,一个人必须德行、才能都得到世人的认可,才能够称之为圣人。在我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不少人为我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光辉都有出县达府鸣州镇国传天下之姿,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盘点一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圣人们,让大家领略圣人的风采!

1、大圣老子(紫气东来三千里,西出阳关无故人)
老子(约前571年——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dan)。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是世界百位名人之一,其思想的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被誉为东方三大圣人之首,因为孔子曾数次问礼、求道于老子。因此,自古就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称。

2、文圣孔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曾受业于老子,而后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想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位。孔子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最博学的人,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他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有很深的额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的扩大,一度称为和上帝一个级别的存在,是中国文化的标杆。

3、元圣周公(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贾谊评价周公: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4、 酒圣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又名少康,夏朝国君,今洛阳人,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是中国古代传说的“酿酒始祖”。被后人尊为“酒圣”、“酒祖”。

5、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他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在方剂学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他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6、诗圣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7、书圣王羲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因此有“书圣”之称。

8、画圣吴道子(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吴道子,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画家,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画史尊称其“画圣”。

9、茶圣陆羽(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
陆羽,字鸿渐,复州竟陵,人,一名疾,字季疵,道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著写了世界山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10、武圣关羽(赤胆忠心誓报刘,越江讨贼死方休)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良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他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11、草圣张旭(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嗜酒如命,每次喝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称张颠。这也说明他对艺术爱好热狂度,被后世尊称为“草圣”。

12、亚圣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子居),战国时期邹城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元朝之时,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

13、科圣张衡(精仪揭天地,科圣著千秋)
张衡,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人,南阳五圣之一,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

14、商圣范蠡(五湖淼淼烟波阔, 何处黄金铸范蠡 ?)
范蠡,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早期道家学者,楚学开拓者之一,为“南阳五圣'之一。曾帮助越王勾践复国,而后隐退,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后人尊称他为“财神”、“商圣”。

15、谋圣鬼谷子(宏图一展惊风云,霸业千秋震乾坤)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王利,道号玄微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祖师之一、纵横家的创始人,兵法大成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两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他通天彻地,精通百家学问,人不能及。其弟子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范蠡甘茂等五百多位,个个出将入相,名流千古。

16、宗圣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曾子,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儒家思想的发展道路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17、复圣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颜回,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极富学问,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元文宗封颜回为兖国复圣公,明朝嘉靖时罢封爵,只称“复圣”。

18、述圣子思(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元朝时,他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受儒教祭祀。

19、算圣刘洪(道道至深微,不敢独议)
刘洪,字元卓,东汉泰山郡蒙阴县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自幼聪慧好学,博览六艺群书,学识渊博,尤精于天文、历法,珠算发明者和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理论发现者,被后世尊为“算圣”。

20、史圣司马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21、乐圣李龟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李龟年,唐时乐工,李龟年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他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四天后李龟年又苏醒过来,最终郁郁而死。
22、棋圣颜子卿(酒以不劝为饮,棋以不争为胜)
颜子卿、马绥明两人都是三国东吴著名棋手,一起被后人尊为“棋圣”。《抱朴子》:“围棋莫与敌者,谓之棋圣,故严子卿、马绥明于今有棋圣之名焉。”

23、词圣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大吃货)。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他的《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他被后人誉为“词圣”。

24、曲圣关汉卿(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关汉卿,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他被称为“曲圣”。

25、药圣李时珍(性理之精蕴,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籍,臣民之重宝)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人,明代著名药理学家。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因此,他被称为“药圣”。

26、兵圣孙武(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被后世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27、木圣鲁班(工匠化身 巧匠之祖)
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2400多年来,人们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因而,鲁班被称为“木圣”。

28、智圣东方朔(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
东方朔,本姓张,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厌次县人。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东方朔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据史书记载其与枚皋多有辞赋,然而存世的却很少。桓谭曾经说过:人皆谓朔大智,后贤莫之及。相传他智力超群,被称作“智圣”。
29、剑圣裴旻(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
裴(péi)旻(mín),唐开元间人。曾镇守北平郡(治今河北卢龙),曾先后参与对奚人、契丹和吐蕃的战事,据记载官至“左金吾大将军”。李白曾从其学剑,唐文宗称: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为“唐代三绝”。世人称他为“剑圣”。
30、雕圣杨慧之(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
杨慧之,唐开元年间人,生卒不详。吴郡(今苏州人)人,最开始先学习画画,和吴道子一起拜师张僧繇学习绘画,号为画友。后见吴道子名声渐重,于是焚毁笔砚,后专攻雕塑。他在南北各地寺院,雕塑过许多塑像。他塑的倡优人留杯亭彩塑像,陈列于市中,人们从背面就能认出,可见雕塑技艺的高超。杨惠之尤其擅塑罗汉像,首创将人物安排在山石背景中的样式-壁塑(亦称“影塑”)。杨惠之还总结多年雕塑经验,写成《塑诀》一书,可惜自宋代后就失传了。

31、字圣(造字)仓颉(龙颜四目,生有睿德)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又史皇氏。《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32、字圣(说文解字)许慎(乾嘉老儒耽苍雅,东南严段并绝伦)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生性质朴厚重。经学大师马融(卢植、郑玄的师傅)时常推崇敬重他,,当时的人都说:“在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的研究上没有人能超过许慎。公元121年,许慎定稿《说文解字》,并将书献给朝廷。由于许慎对文字学做出了不朽贡献,后人尊称他为“字圣”。

33、鬼圣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他创作出了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其中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因为他对鬼怪的描写入木三分,所以被称为“鬼圣”。

34、文圣(散文)欧阳修(疏隽开子野,深婉开少游)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因为他在文风改革方面的功劳,他被称为“文(散文)圣”。


清歌 发布于  2022-1-16 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