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古诗大全 赏析十二个传统节日的诗词

我国是一个有着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当中,有着很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节日,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中,都承载着炎黄子孙共同的记忆。勤劳勇敢、祀祖敬长、和睦邻里、热爱生活……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深入到生活中,直到今天,这些节日文化依然在沿续。

1.元日(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就是元日。元日,还有元旦、岁日、岁旦、朔旦、正旦、正日、新年等多种称呼。
元日不仅是新年的第一天,还是新月的第一天,还是新日的第一天,此称为“三元之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每读到这句,总能感受到蕴藏在诗句背后的那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只有卸下昨日的包袱,才能挺直脊梁面对新的朝阳。
《元日》
南宋·辛弃疾
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元日有新年伊始的寓意。
2.元宵节(正月十五)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的这首诗,真实地再现了唐代正月十五夜热闹繁华的景象。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代元宵节的繁华热闹不输唐代,且看辛弃疾这样写道: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3.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
《二月二日》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这天,雨后刚晴,青草和菜芽都借着雨水不停的生长着。游春的少年们骑着马,在渡口排成了行,可见出来游春的人真的很多。
《二月二日即事》
宋·方岳
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二月二,春雨过后,花儿半开。元宵远去,社日新来,花树新开,燕子归来,何必要不开心呢。从此只好好报答天地赐予的美景,和儿女承欢膝下,就是最大的快乐了。
4.寒食(清明前一两日)
寒食,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日,旧时在清明节前的一两日。
民间认为,寒食节来源于对介子推的纪念,其淡泊名利、宁死不屈、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受到推崇。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全唐诗》中与寒食节相关的诗至少有400多首,韩翃的这首独占鳌头。
《寒食》
清·洪升
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
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
明月飞乌鹊,空山鸣杜鹃。
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洪升这首诗道尽了寒食节时,思念父母亲人的真实感受。
5.清明(公历4月5日前后)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人祭祖、扫墓的日子。
《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此天清地明之时遥祭先祖,又何尝不会生出一些慨然之意呢?
《清明日与友人游》
唐·来鹄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清明是古人出游踏青的日子,“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真实再现了唐代人清明时出游的情景。
6.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五月初五,是我国传承了两千多年的节日之一。最初源于先秦古人的“五月初五是恶日恶月”的观念,流传至今已发展成为纪念屈原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的日子。
《岳州观竞渡》
唐·张说
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
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
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
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侯。
鼓发南湖溠,标争西驿楼。
并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遒。
正如张说诗中所言,“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逢至端午,又怎能不想起屈原。
《竞渡曲》
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刘禹锡这首诗记叙的是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在州刺史的主持下,各队龙舟决一胜负。胜者欢欣,败者沮丧。赛后女子在水中嬉戏,与岸边彩旗相映生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生趣。
7.七夕(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又名七巧节、乞巧节、双七、七姐诞等,七夕,它是承载了中华几千年文化而最富有浪漫色彩的节日。
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访闺中密友、拜祭织女、祈祷姻缘、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七夕习俗。
《鹊桥仙·七夕》
北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道尽了少男少女之间爱情的甜蜜与美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言尽了这世间爱情的真谛。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李清照婚后与赵明诚离居,久不见丈夫,愁绪难抒,适逢七夕佳节,她写下这首凄婉动人的词作。
8.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十五)
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
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作》
唐·李商隐
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夜》
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9.中秋(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又叫“拜月节”、“团圆节”。逢此佳节,家家户户都团圆在一起,赏月聊天,给孩子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故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节多是思念与惆怅不能与亲友相聚。八月十五日夜,白居易望月感慨物是人非,颇为神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北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轻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东坡居士有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世间所有亲人都能共享这中秋之夜的美好月光。
10.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又称”老人节“。在古代九为大吉之数,二九相逢,是吉祥的象征,表达出了古代人民对健康长寿、平安喜乐的美好向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个漂泊在外的游子,想起那相隔遥远的亲人,都会暗自神伤吧。
《沉醉东风·重九》
元·卢挚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
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重九正是入秋时候,草木摇落,北雁南飞,一片衰飒之气,容易唤起人的愁思。这首小令渲染了冷清的秋天氛围,寄托了悲凉的秋思,情调有些哀伤。
11.腊八(农历腊月初八)
腊八,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泡腊八蒜,而年味也从腊八开始日渐浓郁。
《借八危家饷粥有感》
南宋·赵万年
襄阳城外涨胡尘,矢石丛中未死身。
不为主人供粥饷,争知腊八是今晨。
腊八年味愈浓,然而南宋开禧二年的襄阳城或许感受不到”过了腊八就是年“这热闹的节日气氛了,战乱中,不是有人馈赠腊八粥,作者哪能想起来是过节。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唯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早在宋代,每逢腊八,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煮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作这首诗的时候陆游四十岁左右,罢官回到家乡,对于赋闲在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对现实世界感到激愤不满,又尚未完全意冷心灰,依然渴望东山再起。
12.除日(农历年尾最后一天)
除日,又称”除夕“、”除夜“、”岁除“、号称”百节之首“,是看见交替、除旧迎新的时刻。
《除夜宿石头驿》
唐·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除夕之夜,诗人还在旅馆中,还在外漂泊。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历代以来,到年三十还住宿在旅馆里的人,总会感伤地朗诵这两句,因为诗人已形象地说出了寥落支离的情绪。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作者对这个传统佳节的美好记忆,可此诗写除夕之夜,游子家人两地相思之情,深思苦调,委曲婉转,感人肺腑。

清歌 发布于  2021-12-19 16:41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出处介绍 背后有什么典故

最近,“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句诗在网上火了,很多小伙伴都在问其出处。其实这是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大家在上学的时候,应该都有学过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出塞》, 全诗所表达的情感令人印象深刻,每读一遍就能感到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那“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首诗的背后,又有哪些典故呢?下面就一起了解看看吧。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送柴侍御》,王昌龄有“七绝圣手”之誉,开元间进士,数次任官,多次被贬。《送柴侍御》是王昌龄被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县)期间所写,当时友人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临行前,王昌龄以这首诗为他送行。
全诗的意思是:沅江水路通达,连接着龙标与武冈,送你远行也便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两地青山同承云雨,一轮明月之下,我们又何曾身处两地?
在边塞诗上,王昌龄比高适、岑参更早漫游边塞,更真切体验边塞戍卒的勇敢与悲凉,他的“秦时明月汉时关”,被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以其普世价值和深厚的历史感,超越了高岑一派;
在送别诗上,王昌龄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比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含蓄更有豁达而坚定的力量;
王昌龄的闺怨诗深情委婉含蓄蕴藉, 将深情和悲伤蕴藏于清丽的语句和意象之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后来者王建、元稹等擅写闺怨的大师,也自叹弗如。
王昌龄是盛唐的七绝圣手,是开元天宝年间的“开天圣手”,是诗歌界的孔子,有“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美誉。
也许,一个天才卓绝的人,注定要承受无边的苦难。
在诗歌界,王昌龄做到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在仕途上,当道者把持的舆论场,却让王昌龄无路可走!
王昌龄是仕途最坎坷、品行备受争议的诗人。他为官三十年,二十年中沉沦下僚厕身县尉之职,三次被贬;他被人说成“不护细行,谤议沸腾”,但没有人能拿出实锤,没有根据的污谤,却坐实为被贬的理由。
王昌龄生于贫贱之家,小时候一边劳作一边读书,他深受儒家平治天下理念的影响,渴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与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一样,他坚信“天生贤才,必有圣代之用”,他相信贫贱只是起点,而平治天下才是他理想的终点。
他年少时隐居嵩山学道;成年后策马边疆体验铁马秋风的边塞生活;他投书干谒,面见著名宰相张九龄,陈说渴望提携的心情;他广泛交友广闻博识,他的朋友圈就是京城诗坛大咖圈,几乎所有诗坛大咖都是他的知音与至交。
一个拥有无数出色朋友的人,无疑也是出色的,品行也根本无需怀疑。
面对铺天盖地的非议,王昌龄采取了超越无视的态度。最初他也有过反思,他说“得罪由己招,本性易然诺”,侠肝义胆不平则鸣,耿直的性格让他得罪了众多权贵;“卷舒形性表,脱略贤哲议”,不为世俗所限大大咧咧的做派又让所谓贤哲心有不平,所以自己才不断被人说成是品行有亏从而一贬再贬!
在龙标,与他一起被贬的朋友要先回去了,他高兴地为他写下千古送别的名篇,《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青山同承云雨润泽,明月普照大地,虽然分离却好似同在一地,又何必唱起伤感的离歌呢?王昌龄自己归期无望,却安慰朋友离别的愁肠,豁达放旷,从而让这首诗千古流芳。
大约在王昌龄六十岁的时候,在安史之乱中唐帝国发生了政权更替,李隆基黯然神伤做了太上皇,唐肃宗堂而皇之做了皇帝,天下大赦,王昌龄终于迎来了北归的消息。但命运弄人,王昌龄在路过亳州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原因不详,但这应该与王昌龄性格孤高耿直不愿妥协的性格有关,也许王昌龄是死于一场谋杀!
孔子说,士志于道,知道任重道远,所以“不可以不弘毅”,即使全世界都辜负了你,你也不能辜负全世界。
王昌龄一生,完美地践行了儒道合一的人生价值观。

清歌 发布于  2021-12-19 16:40 

如果才是什么逻辑关系

如果才是什么逻辑关系
如果就表示俩分句是假设关系,只有才表示俩分句是条件关系。

“如果就的逻辑关系是条件句逻辑,如果这样的命题是真的,那前件的成立是后件成立的充分条件,后件的成立是前件成立的必要条件。 条件句逻辑是哲学逻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对(狭义)模态逻辑的重要发展。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刻画关于虚拟条件句、直陈条件句和正常条件句的推理。

逻辑关系意思:

逻辑关系(logic relationship)即“依赖关系”,是指在人类活动中和思维活动中,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时间之间和空间之间的逻辑关系。指表示两个活动(前导活动和后续活动)中一个活动的变更将会影响到另一个活动的关系。

逻辑表述:

(1)“与”逻辑关系。可以表述为:“当有关条件A、B、C都具备时,事件F才能发生。

“与”逻辑可用“逻辑乘法”表示,写作:F=ABC。

(2)“或”逻辑关系。可以表述为:“当有关条件A、B、C中只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具备时,事件F就能发生。

“或”逻辑可用“逻辑加法”表示,写作:F=A+B+C。

(3)“非”逻辑关系。可以表述为:“当有关条件A成立时,事件F就不发生;A不成立时,F就发生。

“非”逻辑可用“逻辑求反”或“非运算”表示,写作:F等于A反。


!admin 发布于  2021-12-19 16:40 

8h19调是什么意思?

8h19调是什么意思?
8H19调代表的是鱼竿的硬度和调性,其中8H表示鱼竿的硬度等级为8,19调表示鱼竿的调性为19调,这种鱼竿的优点是能快速回鱼,缺点是韧性偏低且不护线。

鱼竿硬度主要看钓鱼的场所,如果是野钓的话,可以用3H到4.5H的,海钓则要用6H或7H的。另外,鱼竿除了硬度外,还要看看调性。常见的规格有三种,分别是19调,28调和37调。其中19调属于比较硬的,适合钓一些大鱼,在一般的水面不适用,28调和37调效果更好。

不同调竿的优缺点

1、硬调竿

优点:起鱼快、控鱼有力,可采用长竿短线、垂线钓法,适合在竞技钓中的快速垂钓和快速遛鱼,也适合在水草、水面有杂物的水域使用,使鱼快速出水,引鱼入护快,较适于钓大鱼。

缺点:韧性低、竿体过硬,钓到大鱼时,抬竿要用巧力,如果抬竿过猛或不正当操作很容易断线、断竿的。

2、中调竿

优点:调性适中,最为常用,适于多种垂钓水域和钓法使用,也适合钓大鱼。鱼类吞钩饵后,前段竿体、竿尖反应灵敏,手感适中。

缺点:因为弹性较软调杆差,所以持竿投抛钓组相对较难,特别遇有风力较大时更难投抛。

3、软竿

优点:具有丰富的柔韧性,竿体较细,相对重量轻,持竿手感好,便于发挥钓竿的弹性张力抛投钓组。

缺点:抛饵时由于鱼竿起伏的幅度比较大,相对则慢,提竿也比较慢,上鱼时,拉鱼入护慢,但是钓到大鱼时,由于鱼竿较柔软,则缓冲余地较大,断线跑鱼的机率就小。


!admin 发布于  2021-12-19 16:39 

这首古诗的诗意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记得,小编依稀记得一些,叫什么,路上树断魂,那么这首诗到底是谁写的呢?这首古诗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诗意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学习学校诗词的相关内容!

清明
(唐)杜甫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的意思:
清明时节,阴雨绵绵。离家在外的人们心里都感到无限的愁苦和郁闷。请问什么地方有酒家?牧童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这一天,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诗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清歌 发布于  2021-12-19 16:39 

赜字取名的寓意是什么?

赜字取名的寓意是什么?
赜字取名的寓意是努力进取、才智、抱负不凡。

赜字的拼音是 zé ,康熙字典笔画为18画,部首是贝,指幽深玄妙;深入探求。用作人名意指努力进取、才智、抱负不凡之义;名字印象是欣赏力、感恩、乐观、判断力、爱学习、毅力、情商高、忠诚、宽容、自律。

赜字取名寓意好的名字推荐:

1、培赜(péi zé)——培,五行为土,部首为土,指增益、增添、培养、教育、凭借、依靠。用作人名意指学识、上进、可靠之义。

2、钰赜(yù zé)——钰,五行为金,部首为钅,宝物,坚硬的金属。用作人名意指坚强、富贵、刚毅、难能可贵之义。

3、希赜(xī zé)——希,五行为水,部首为巾,盼望,希望;稀疏,迎合,稀少。用作人名意指稀世之才、前程似锦、温文尔雅。

4、云赜(yún zé)——云,五行为水,部首为二,云彩,指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也指说话、高空、云中、或轻柔舒卷如云之物;用作人名意指抱负不凡、心怀广阔、前程远大。

5、文赜(wén zé)——文,五行为水,部首为文,1、指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文字;2、人类劳动人果的总结,如文化,文物;3、文华辞采、温和,如文质彬彬,文静,文雅。用作人名意指文采、聪明、文静内敛。

6、拓赜(tuò zé)——拓,五行为火,部首为扌,一般指开括,开辟,扩充,引申为广阔,豁达。用作人名意指开明、豁达、谦虚包容之义。

7、儒赜(rú zé)——儒,五行为金,部首为亻,指有学识、有修养、有学问的人。用作人名意指睿智、智者、博学多才之义。

8、尹赜(yǐn zé)——尹,五行为土,部首为尸,指治理,高级官吏;也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用作人名意指尊贵、井然有序、品德高尚之义。


!admin 发布于  2021-12-19 16:39 

清明节古诗四句大全

这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清明节了,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清明节还是需要我们关注关注的,毕竟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了,所以一定要重视起来,而且清明节的重要程度小编就不说了,扫墓这个事情那一定是不能少的,今天不提扫墓的事情,我们说说这个清明节相关的诗句问题,这个关于清明节的四句的诗句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00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002、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003、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004、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唐)白居易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005、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
(唐)白居易
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
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风老,无嫌酒盏深。
辞花送寒食,并在此时心。
006、清明
(唐)杜甫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007、清明
(唐)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鞠将怀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008、小寒食舟中作
(唐)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009、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010、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唐)胡皓
闻道山阴会,仍为火忌辰。
途中甘弃日,江上苦伤春。
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
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
011、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012、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013、清明日
(唐)李建勋
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014、湖寺清明夜遣怀
(唐)李群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015、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
(唐)李峤
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
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
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
雄风乘令节,馀吹拂轻灰。
016、清明日龙门游泛
(唐)李峤
晴晓国门通,都门蔼将发。
纷纷洛阳道,南望伊川阙。
衍漾乘和风,清明送芬月。
林窥二山动,水见千龛越。
罗袂罥杨丝,香桡犯苔发。
群心行乐未,唯恐流芳歇。
017、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018、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019、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020、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唐)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清歌 发布于  2021-12-19 16:38 

武汉人的快乐到底是什么?

说起武汉,相信只要去过武汉的朋友们第一反应就是武汉那每天不重样的早餐了、有着楚汉风韵的战国编钟、有着岁月痕迹的汉口租界、天下第一楼黄鹤楼以及蜿蜒曲折的长江等等。没错,武汉是一座非常有魅力的城市。不过2019年年底到2020年年初的一场肺炎疫情却让武汉的快乐按了暂停键。时隔3个多月,疫情逐渐好转,武汉的快乐也回来了。那么很多人都不明白,武汉的快乐到底指的是什么?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1.武汉人爱吃
吃是一个终生选题,也是对武汉的诸多美食的尊重。
武汉人对于吃的热情,可以说丝毫不亚于武汉夏天逼近40度的温度。为了一口美食,武汉人可以跨越武汉三镇,也可以排两三个小时长队,舌尖上的武汉,并不是说说而已。
对于武汉的吃货们而言,每天叫醒武汉人的的不是闹钟,而是那些五花八门、喷香美味的早餐:热干面、牛肉粉、生煎包、豆皮、欢喜坨、馄饨、油条、烧麦、鸡蛋饼、小笼包、豆腐脑......说一个月不重样那绝对是谦虚的说法了。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吗,早餐只是个开头而已。如果你和一个混战武汉多年的人做朋友,他闭着眼睛都能给你列出一堆美食街巷:粮道街、水陆街、吉庆街、拦江路、蔡锷路、户部巷......这还不算那些美食巨多的高校和各大商圈。
一旦你有了一个武汉朋友,做好胖的准备。
2.武汉人懂享受
“个斑马,这个月刚发滴工资就冒得鸟”,“怎么回事?”,“刚去了几个新商圈转了哈......”
大多数武汉人都不爱存钱,没有别的理由,他们太懂得享受了。
他们赚的钱大部分都贡献给了美食娱乐休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武汉越来越向“娱乐之都”靠拢了,除了吃的很多,娱乐休闲的地方也很多,KTV、酒吧、麻将馆、足浴城,密度之大令人咋舌。
汉口江滩边,沿江大道上一路的清吧酒吧各种吧,吸引着武汉人争相前往,甚至不仅仅只有本地人,节假日的时候还能看到很多外地牌照的车,他们在酒精和音乐的海洋中忘掉自我纵情狂欢。
很多武汉人在江汉路吃完烧烤,转身就去了附近的酒吧,开口闭口间一股浓郁的烧烤味儿扑面而来。
年轻人喜爱唱歌,武汉唱歌的地方也有很多,从学校旁的小巷KTV到各种高大上主题KTV,从看起来就很贵的量贩夜总会到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商场mini录音棚,数量多的让人惊叹。在武汉,不管你会不会唱歌,五音全不全,只要拿着话筒,嚎上两嗓子,都能找到各类志同道合的歌友。
养身,在武汉也是必不可少,武汉有很多养生店,泡脚、按摩、采耳一应俱全,辛苦的工作结束后,躺着由技师按摩脚底,放松紧绷的神经,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除此之外,武汉人有个独特爱好,那就是游长江。武汉因水生趣,得水独厚。江城人也因此与水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无论冬夏,武汉人乐于在江水湖泊中去遨游,因为那里的水是原始的,是流动的、奔放的、无拘无束的,因而也更具活力的——似乎,这才更符合武汉人的性格。
3.武汉人直爽
武汉就是江湖,易中天说过,武汉人的脾气充满了江湖气息,火爆、利落、直来直去、果敢不屈。
好多外地朋友觉得武汉人说话语气听起来总是很凶,感觉随时都在吵架。
比方说,到武汉的机关单位去办事,武汉人会问:“搞莫事的?”而不会问:“您是哪个单位,有什么事吗?”甚至做生意,他们也不会说:“你看我们怎么合作?”而会说:“你说么样搞咧!”这种说话方式,有些时候就很让外地朋友受不了。
这其实是直爽的一种表现,即因直而爽,因爽而快,其结果便是快人快语了,直爽、火爆,这是大多数武汉人共有的性格标签。
武汉人和你不熟的时候,还是比较斯文的,只是在遇到事情时,总是有什么说什么,说话从不拐弯抹角,做事也不磨磨唧唧!
但当朋友有难时,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帮你解围,为你出气。在武汉人眼里,只要是他认定的朋友,那么你们之间的情意就会从友情变成亲情。
4.武汉人的汉骂
武汉人骂人的“水平”,大概算得上全国前列,被称之为“汉骂”。但是不是所有武汉人都说脏话,这一点一定要表明。有人说,有些人看着本本分分的,怎么出口成脏啊。
首先要承认说脏话的确不是什么文明的事,但对武汉人来说,脏话其实很多时候不是用来骂人的,就像地方文化一样,它包含着某些情绪。
比方说,武汉人称赞一本书或一场球赛好看、一场游戏或一件事情好玩,就会兴高采烈地说: “个XX养的,好过瘾呀!”夸奖别人长得漂亮或事情做得漂亮,也会说:“个XX养的,好清爽呀!”
其实关于武汉人说脏话,相信大多数人都深有体会,但是请注意,一般这些是一种习惯用语,而且是最亲密的朋友之间才会用,就像两个死党一起吃饭,一个对另一个开玩笑说,你TM也太能吃了,大概对方也不会太在意朋友的用词了。
最后,想补充一句,每一个来到武汉的他乡人,离开武汉以后,基本上都会带点武汉口音回去
5.武汉的“嘎巴子”天气
来到武汉,你不需要考虑能不能适应这个城市的节奏或者人群,而是要考虑能不能适应这里的天气。
虽然武汉已经脱离了“四大火炉”的称号,但武汉的天气可不仅仅只有热而已,更有寒。冬天与夏天简直要无缝连接,春秋几乎不存在。就拿现在这个季节来说,走在街上,你能看到人们穿着各种季节的衣服。
对于武汉人来说,春秋的衣服完全不需要买,毕竟,你买的衣服,很有可能只穿过一回就要挂在衣柜里挂一年。
所以,请珍惜、爱护好你的武汉朋友,他很有可能已经被武汉的天气折磨得没了脾气。
6.武汉人很自恋
如果你问一个湖北人,“你觉得哪座城市最好?”
得到的答案可能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但是如果你问一个武汉本地人,十有八九都是回答“武汉”
武汉没有大城市的快节奏,没有海边城市的整洁,它有点脏,还有点乱,但是它独一无二的特点,很让人迷恋。
这就是武汉人的自恋,因为他们生活在这里,武汉这座城有太多的惊喜,让他们不得不爱~
7.武汉人很________
武汉人很包容。今年的“中国十大幸福城市”榜单,武汉排名第一,遭到了许多人的吐槽,大家都在问凭什么,对此,小编想说,一个热爱美食的城市也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你可能不会对武汉一见钟情,但当你一旦爱上武汉便会为它着迷,武汉人的热情友好、美食风貌,各种不同文化的碰撞让武汉更包容。
武汉人很精致。早晨,走进一个早点摊,买一碗热干面,点上一杯豆浆,和老板聊聊家常;下午,在繁华的商业街,拉上三五好友,来一份可口的点心;晚上,乘坐游船行驶于长江上,两岸风光尽收眼底。这是独属于武汉人的精致。
武汉人很有人情味。不敢说武汉是世界上最有人情味的城市,因为并没有走遍世界上所有的城市。但可以说武汉,真的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城市。
都说北上广是所有年轻人梦想的城市,但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在北上广扎根生长呢?北京很大、上海很繁华、广州深圳很发达,‍可还是有很多人选择“逃离北上广”,‍‍‍‍‍‍‍因为在那些遍地黄金的大城市里,他们的生活不在叫生活。
每个来武汉的人都自认为运气不错。穿过的每一条街道、遇到的每一个人,都那般热情大方。小巷里分布着各种店铺,早点摊、小商店、理发店、精品店、应有尽有,只要有人路过,总会听到各种热情的声音。那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才最打动人心。
那么在你眼中,武汉人的快乐是怎样的呢?

清歌 发布于  2021-12-19 16:37 

四川人有多离不开火锅?

“等哈吃撒子?”“不晓得”“火锅?”“要得,走起!”这样的对话在四川已经成为了一种默契,这种默契叫做四川人有多离不开火锅?这么说吧,当他们歃血为盟的时候,底下都必须放个火锅给接着,然后一过血旺就到位了。尤其是在那一个个辗转反侧,失眠心慌的夜里,满脑子都被毛肚鸭肠油碟红汤给填满。一打开手机,一看朋友圈,心里的防线就彻底崩塌了“起床!火锅走起!”

吃饱喝足,一顿酣睡。长胖两斤,心里崩溃。四川人含泪问苍天:“到底是哪个仙人板板发明的火锅?太太太太太太太残忍了!”但你若叫他们下次别吃了!回应你便是“.......”
那么问题来了,四川人为什么爱吃火锅?四川人有多离不开火锅?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火锅养生?!”
麻辣,是世人对四川火锅最深刻的印象,无辣不饭,无辣不欢。“辣”是川人饮食习惯的精髓,所以吃火锅根本不存在选锅底这件事,红汤直接上啊!
如果你非要点清汤锅,四川人只想说一句:“我对你真是太失望了!”最大的妥协只能是“好吧……那就吃鸳鸯锅吧。”
但大多数时候,他们会抛出火锅桌上的头号谎言,然而不一会你就汗如雨下。看着你狼狈的模样,他们仍然会一顿猛劝“多吃点儿,对身体好”。
然而这句话可没瞎说,四川盆地潮湿多雨,麻辣的刚猛刺激,正好可以驱除四川人体内的湿气。不管冬日还是夏季,围在火锅前辣得一身大汗淋漓,那才叫爽。没有火锅镇不住的日子,在四川人眼里,每一个没有火锅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情人节,走!切吃火锅”
“端午节,走!切吃火锅”
“冬至,走!切吃火锅”
“生日,走!切吃火锅”
“……”
总而言之,重要的日子吃火锅,平凡的日子也要吃火锅,火锅彻底治好了四川人的选择恐惧症。“火锅在手,天下我有!”再多的朋友、再挑剔的嘴巴,都在眼花缭乱的食材前败下阵来。平时用来蒸的、炒的、炸的、焖的,都能放到这一锅里给煮了,特别是各种动物的内脏和边角料,这些在日常中经常被人忽略的食材,终于有机会扬眉吐气,一跃成为了四川火锅中的宠儿。
“鸭肠?点点点,脆哩好吃!”
“脑花?点点点,肋个要多煨哈,我们嫩个多人点两份一起放下去煮到嘛!”
“黄喉?点点点,等哈!你们的黄喉是偏厚还是偏薄?”
“毛肚?点点点,来两盘!”
当你还沉浸在“咦~这个东西好奇怪啊”的时候,半份菜早已进了四川人民的肚子。“何以解忧?唯有火锅!”除了美味珍馐,四川火锅吃的是氛围,讲的是哲理。整个大堂里,每张桌子上的人,都在摆龙门阵(聊天)。在踏进火锅店的那一刻开始,你就会自动进入最放松的状态,一不小心就吐露了真言,开启了滔滔不绝模式。
“你说我楞个帅,为啥子找不着女朋友哦?”
“我跟你说,耍朋友这个事情急不得……(此处省略一万字)”
“对不对嘛?”
“对,来!喝起!”
“莫想那么多,日子照常过!”
“干了!!!”
在喧闹嘈杂的环境下,对话很难听清楚,但吃啥子不重要,说啥子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热气腾腾中的宣泄,和觥筹交错间的释怀。一顿火锅吃到饱,天涯何处无芳草?多少的忧愁与焦虑,都在与友人的侃侃而谈间烟消云散。感情有多深?经过火锅的考验才算真!
在四川,最遥远的距离是别人在店里涮毛肚,而你却在门口排号。愿意跟你一起在寒风中,望眼欲穿的人,绝对是真爱!!!
排号的时候互相鼓励:“快了快了”
轮到的时候相拥而泣:“到了到了”
点菜的时候互相照顾:“有了有了”
遇到这样的伙伴只能说:“值了值了”
熬过了漫长的等待后,一场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熟了没?熟了没?”
“熟了就没了!”
这是四川人在火锅桌上的经典对白,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火锅桌上的较量。如何在确保食物熟了的前提下,让自己看起来漫不经心地抢在所有人前面将其夹到碗里,这不仅需要对时间精准的把握,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演技。不过,抢不到不可怕,可怕的是永远抢不到。
如果一桌上同时拥有喜欢吃脆藕和喜欢吃耙藕的,那简直就是灾难。关系到底铁不铁,行动就说明了一切。
火锅!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东西,养得了生,镇得了场,解得了忧,必要的时候还能拿来考验一下感情,最重要的是好吃!
最后小编奉上吃火锅的口诀:
肉类先下汤味鲜 海鲜蔬菜在中间 带血粉类易浑汤 只好放在最后边
不宜一次多投放 食物生熟难分辩 保持中火小开状 随烫随食味更鲜
水发薄片夹着涮 大约十秒脆又鲜 倘若久煮体缩小 嚼不烂且味道棉
熟食烫透即可食 厚大生块煮松软 脑花盛在漏勺煮 以免搅得满锅翻
白汤不辣味鲜美 宜烫海鲜与蔬菜 红汤麻辣味鲜浓 刺激过瘾汗涟涟
周边提取味道重 开处起锅味稍淡 祛风除湿防感冒 亲朋团聚合家欢

清歌 发布于  2021-12-19 16:37 

赏析清明节的古诗

清明节马上又要到了,这清明节也可以被称之为踏青节,在于仲春与暮春之交,是冬至之后的108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中国非常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我国的清明节历史非常的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距离今天已经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文人墨客对这一节气也是非常重视的,期间留下了非常多的诗词,那么今天小编就带这大家一起来赏析下100首关于清明节的诗词吧。

001.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002.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003.清明夜(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004.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唐)白居易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005.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唐)白居易
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
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风老,无嫌酒盏深。
辞花送寒食,并在此时心。
006.清明(唐)杜甫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007.清明(唐)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鞠将怀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008.小寒食舟中作(唐)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009.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010.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唐)胡皓
闻道山阴会,仍为火忌辰。
途中甘弃日,江上苦伤春。
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
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
011.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012.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013.清明日(唐)李建勋
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014.湖寺清明夜遣怀(唐)李群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015.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
(唐)李峤
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
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
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
雄风乘令节,馀吹拂轻灰。
016.清明日龙门游泛(唐)李峤
晴晓国门通,都门蔼将发。
纷纷洛阳道,南望伊川阙。
衍漾乘和风,清明送芬月。
林窥二山动,水见千龛越。
罗袂罥杨丝,香桡犯苔发。
群心行乐未,唯恐流芳歇。
017.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018.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019.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020.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唐)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021.《渔歌子》柳如眉(唐)魏承班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022.襄阳寒食寄宇文籍(唐)窦巩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023.清明(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024.清明日忆诸弟(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025.长安清明(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026《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唐)韦庄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
卷帘直出画堂前。
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
含嚬不语恨春残。
027.清明日(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028.同锦州胡郎中清明日对雨西亭宴
(唐)张籍
郡内开新火,高斋雨气清。
惜花邀客赏,劝酒促歌声。
共醉移芳席,留欢闭暮城。
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029.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唐)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030.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031.江南清明(唐)郑准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
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著人浓。
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
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032.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033.长安清明言怀(唐)顾非熊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
034.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
(唐)张说
今日清明宴,佳境惜芳菲。
摇扬花杂下,娇啭莺乱飞。
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旂。
和风偏应律,细雨不沾衣。
承恩如改火,春去春来归。
035.清明节郭侍御偶与李侍御、孔校书、
王秀才游开化寺(唐)崔元翰
山色入层城,钟声临复岫。
乘闲息边事,探异怜春候。
曲阁下重阶,回廊遥对霤。
石间花遍落,草上云时覆。
钻火见樵人,饮泉逢野兽。
道情亲法侣,时望登朝右。
执宪纠奸邪,刊书正讹谬。
茂才当时选,公子生人秀。
赠答继篇章,欢娱重朋旧。
垂帘独衰疾,击缶酬金奏。
036.《喜迁莺》清明节(唐)薛昭蕴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
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
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
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037.清明日园林寄友人(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038.寒食夜(唐)韩偓
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细雨中。
039.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唐)韩偓
往年同在鸾桥上,见倚朱阑咏柳绵。
今日独来香径里,更无人迹有苔钱。
伤心阔别三千里,屈指思量四五年。
料得他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
040.《满宫花》花正芳(唐)张泌
花正芳,楼似绮,寂寞上阳宫里。
钢笼金锁睡鸳鸯,帘冷露华珠翠。
娇艳轻盈香雪腻,细雨黄莺双起。
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
041.《采桑子》风微帘幕清明近
(五代)冯延巳
风微帘幕清明近,花落春残。
尊酒留欢,添尽罗衣怯夜寒。
愁颜恰似烧残烛,珠泪阑干。
也欲高拌,争奈相逢情万般。
042.《鹊踏枝》清明(五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043.《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五代)冯延巳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044.清明(宋)高菊涧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日墓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045.《阮郎归》南国春半踏青时
(宋)欧阳修
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046.《采桑子》清明上已西湖好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047.寒食(宋)张镃
地僻人稀到,檐虚燕未过。
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
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
莫惊时节换,安分看如何。
048.《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宋)丘处机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
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
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
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
万化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
浩气清英,仙材卓荦,下土难分别。
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049.《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宋)柳永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
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050.《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宋)王雱
露晞向晚,帘幕风轻,小院闲昼。
翠迳莺来,惊下乱红铺绣。
倚危墙,登高榭,海棠经雨胭脂透。
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
倦游燕、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
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忆高阳,人散后。
落花流水仍依旧。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
051.《诉衷情》寒食(宋)张挥
涌金门外小瀛州,寒食更风流。
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
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
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052.《感皇恩》寒食不多时(宋)晁冲之
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
小院重帘燕飞碍。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
今朝犹自得,阴晴快。熟睡起来,宿酲微带。
不惜罗襟揾眉黛。日高梳洗,看着花阴移改。
笑摘双杏子,连枝戴。
053.寒食(宋)郑刚中
江乡时节逢寒食,花落未将春减色,
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
花多花少非我事,春去春来亦堪惜。
柴门风雨小庭寒,无奈池塘烟草碧。
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
欣然应接已无暇,都为老来无笔力。

清歌 发布于  2021-12-19 16:35